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合集下载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8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 适应性运动 当注意某一事物时, 人们对感官进行的适当 调整性行为就叫适应性 运动。 2 无关运动的停止 外部活动表现为静止 3 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9
四 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 程度的不同.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2
第一节
一 注意的概念 二 注意的功能 三 注意的生理机制 和外部表现 四 注意的种类 五 注意的品质 六 注意的理论
注意概述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3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 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 名人名言· 注意是打开人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里 的一切都必然要通过它。注意是一座门,凡是 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乌申斯基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34
第二节
观察概述
名人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 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 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35
火眼金睛:找不同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36
一 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比较持 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力是人们从 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辨别物体细微差别 和细小特征的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 动的门户和源泉。
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与观察
6

注意的功能
(一)选择功能 既表现为对心理与行为方 式的选择,也表现为对心理活 动对象的选择。 (二)保持功能 将注意对象的一项或内容 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任 务。 (三)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要点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述:一.本节内容来自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就等同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症状。

二.症状学的定义: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1.心理异常就是指心理不正常,是指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者的心理状态。

2.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指精神障碍者异常精神活动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症状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有无精神障碍的鉴别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3.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有轻重之分的;几种症状在一起可以组合成症状群(又称综合征),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

1 / 17四.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有条件的 1.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感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四)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目录
注意概述 学前而 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一节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概述
观察并思考: 请你仔细观察 右图的服装,并围绕此服装 说一段话。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一)注意的含义和特点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 比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的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三)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生活中如打字员,司机等职业都需要较大的注意广度。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 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 (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 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 成任务。
1.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也多动。 2.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 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 3.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儿童行为较幼稚,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手脚不灵活,剖宫产和 早产儿患多动症的概率更高。 4.其他因素: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
力不集中。
(三)目的要求不明确
案例三:
今天上午张老师在家生气了,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绘 画课的时候也没有心情讲课了,于是随便就给小朋友说小 朋友们今天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活动室里大乱。

4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4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 它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 的对象。 •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 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 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 种活动上。如听讲记笔记 •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 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 巩固的联系,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 地更迭。如司机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 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 劳,注意就容易分散,使工作进行不下去; • 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 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 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 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须有意注意。
•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 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规则, 注意范围也就愈大;反之,注意范围则愈 小。研究表明:对形状相同或颜色一样的 知觉对象,其注意范围比形状不同或颜色 不一样的对象大一些;对于排列规则的知 觉对象,又比随机分布的对象注意范围大 一些。
• 2.知觉任务。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 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范围 就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 • 3.知识经验。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 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 个整体来感知。 • 二、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上注意所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愈长, 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
• 二、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如读书时作笔记, 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动作结合起来,也 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运动心理学课件4第四章注意

运动心理学课件4第四章注意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 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
✓ 特质注意:在运动活动中,注意特征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是相对稳 定的,不易变化的,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具有一致性。
✓ 状态注意:注意特征依赖于具体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调节的注 意。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动注意的作用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一、注意方式的分类
➢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彭聃龄,2004)。
➢ 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不同的注意方式。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 动注意的作用
一、警觉和警戒的作用
➢ 注意作为个体的一个警觉或警戒状态,与心理准备和个体的觉醒 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 维肯斯(Wickens, 1984)指出,警戒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有两方面:
✓ 一方面是在高失误率或慢速检测情况下,操作者很难长时间保持警戒; ✓ 另一方面警戒能力在运动开始的30分钟内开始大幅度下降,疲劳和失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一、注意方式的分类
➢ 注意方式理论(attention styles theory)
✓ 奈德弗提出的有关注意结构、个体差异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 ✓ 注意的结构包括两个维度,即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
注意范围(attention range, attention span):是指在瞬间能清楚地把握 的对象的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 注意方向(attention direction):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如对 手的移动、教练的手势)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如自己的心跳、情绪)。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感觉统合
你看到了什么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 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 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 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 经验。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 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 觉的范围。 • 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
视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 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 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 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 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 比。吃了苦药之后,接着 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 味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 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 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空间知觉
• •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恐惧高处而导致的眩晕与视觉信息缺乏有关。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 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 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 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 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 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类似舟车晕浪那样的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 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 视觉流场成直角。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 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 度,大脑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摸觉等
2、根据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知觉划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 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 知觉、方位知觉等。
人的一些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比较 低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绝对感觉阈限 低说明感觉灵敏。P104 表4-2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 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通过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将一 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要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则是 指对这种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差别感受性越高。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
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 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知觉的形成
3、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各种感觉的适应情况不同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 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3)后像
当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 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

[教育学]第4章心理学《注意》

[教育学]第4章心理学《注意》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一、无意注意
(一)什么是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 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 “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移
(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platonov)说: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 法是,无论干什么事,不能漫不经心!”培养自己 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 境条件下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 你就有计划有目的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 不受其它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泽东主席青少 年时为了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 而且能不受周围的影响。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 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 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习惯。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内容
注意概述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注意的品质
教学目标
• 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规律。 • 理解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学会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并培养良好 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

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 )。

A 近距刺激B 远距刺激C 物体本身D 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 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不变B扩大C缩小D以上都有可能7注意是一种。

A独⒌男睦砉 ?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像C需要D思维9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1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11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12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l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14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5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 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7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8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较差。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9注意是感知觉的。

A开端B条件C发展D目的20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二、填空题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两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用: 调节皮层的紧张性,对新旧刺激作出选择
轻度受损 “注意神经元” 严重损伤
高度分心 精神错乱和虚构,意识 的组织性和选择性丧失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 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 注意动摇的原因: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 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 意动摇是由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第四章
注意
武 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授课大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基本概念
分类
注意的含义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不随意注意、随意 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 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 全消失。 不同的刺激也都有着不同的激活阈限, 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激活阈限较低,容易 被激活,如果这些刺激出现在非追随的感觉 通道,就容易被人接受。
网状结构
释放
冲击性脉冲
投射
大脑皮层
兴奋 觉醒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二)脑干网状结构 作用: 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可 以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 大脑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 由大脑半球内侧的大脑皮质(边缘叶、扣带 回、海马回等)和深部结构(杏仁核、下丘脑 等)以及附近皮层和有关的皮下组织构成的一 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1)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 某些特征
(2)从产生上来看,随意后注意是在随 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3.随意后注意
作用: 帮助人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 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1.选择性注意 selective attention 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 外的刺激。 如:考试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2.随意注意 (2)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对人格的依从性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3.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 一种特殊形式。 特点: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
“注意神经元” 不对特殊通道的刺激作反应,而对刺激的每 一变化作反应.因此,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 这些细胞就会活动起来,而对已经习惯的刺激不 再进行反应.它们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是保证有机体实现精确选择的行为方式的重要 器官。
3.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 含义: 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 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作用: 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3.分配性注意 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 化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
一、基本概念
(四)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人的注意可以调节或控制人的活动朝向 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 转移。
一、基本概念
(四)注意的功能
负启动(negative priming)
一、基本概念
(四)注意的功能
对于”负启动效应”的解释: 这种现象跟人的注意有关,在对启动刺激进 行加工时,注意在对目标字母进行选择和识 别时,抑制了忽略字母的激活,即,被试没 有注意忽略字母。 所以,被试要对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刺激进行 识别,就要付出更多的心理努力。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的强度 运动变化
其次,人本身的状态 再次,期待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 (3)不随意注意的作用 积极作用: 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 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 消极作用: 使人们从当前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离 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 (1)含义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 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 动中,人的积极主动水平很低。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首先,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二、分类
(一)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2.随意注意 (1)含义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随意注意的过程中,人需要付出一定的意 志努力,自觉、自动地将自己的心理资源指 向特定目标,并能够克服一定干扰,使自己 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这一目标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衰减理论与过滤器理论的相同点:
1.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 系统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信息必须经过一个 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 2.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 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 一步的加工、处理。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 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有限
新刺激
未被注意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2.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等 认 知 加 工
自动化加工 automatic processing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controlled processing
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 注意,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 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 工过程,形成后较难改变 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 注意的参与,可随环境的 变化而不断调整
指向性 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
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 当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一个对
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关系: 区别: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 强度或紧张度 联系: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缩小 了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 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
注意的神经机制
朝向反射 脑干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的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论
衰减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
多阶段选择理论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1.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 1958年 主要观点: 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上是有限度的,当 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 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 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信息 就被阻断在它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提出,诺尔曼加以完善 主要观点: 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 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 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 反应阶段。 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 论。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一)朝向反射
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由 情景的新异性引
起 条件反射实验 身体的变化
作用: 有助于提高动物感官的感受性,并 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 任务
在朝向反射时身体出现的变化
局部运动反应 动物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抑制 一般运动反应 肌肉活动和肌肉弹性上升 脑电(EEG) 皮层失同步的觉醒模式 血管变化 心率 皮肤电活动 呼吸 瞳孔 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 通常变缓慢 出现皮肤电反应 呼吸短暂停止,然后出现短暂的深呼吸 瞳孔扩散
大脑额叶受损的病人 ——不能将注意集中在所接受的言语指令上 ,也不能抑制对任何附加刺激物的反应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拉贝奇(1997): 对某一对象的注意需要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
2.能提高脑的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
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选择注意对象、提 高激活水平,并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二)脑干网状结构
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 神经网络 神经元细胞的特点:
轴突较长,侧枝也较 多,可以和周围的许多神 经元形成突触,从而引起 周围细胞的广泛兴奋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二)脑干网状结构 工作原理: 感觉 信号 感觉传导通路 皮层感觉区
感觉通路上的侧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