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精)
夏季养鱼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 A新l,l培养R创i新gh能t力s。对R模es块e阶r段ve的d选.课,校企双方针对企业的 实际需求和课题研究方向而设立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当 然该阶段课程的设置依企业实际需要和人才需求变化而异,
体现个性化特点,并注意对最新科技成果内容的纳入和更 新,有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增强创新意 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创新性成果。 3结语
缺水或者少水的池塘提倡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 良水质和底质,最好每隔 15d 施用一次光合细 菌或 EM 菌等微生物物剂。池塘加水时应慎重, 应注意外来水源的水质情况,水质污染、恶化的 水不能添加。 3 合理调节池塘水色,保持优质水体
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 好坏的指标之一。养殖水体的颜色一般分为黄 绿色、油青色、茶褐色、浑浊暗淡及蓝绿色、“水 华”水、团簇状淡红色、草绿色并有红色浮膜,养 鱼池塘水一般以黄绿色、油青色、茶褐色为好, 出现其它四种水色则对池鱼不利,如果出现,需 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以保证养殖水体为 优质水体。浑浊暗淡及蓝绿色的水,这样的水应 加注新水或更换老水,甚至重新培肥;水华”水, 最好采取定期注水或换水的办法;团簇状淡红 色水,调节这种水质的方法先使用敌百虫进行 治理,而后施肥,重新培育水质;草绿色并有红 色浮膜水,宜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加以调节。
养鱼溶解氧标准
养鱼溶解氧标准一、水温水温是对池塘养鱼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生态条件,适合在我国各地池塘中养殖的主要鱼类,如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等都是广温性鱼类。
也就是说,它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使水温的变化幅度较大它们也能生存,这些鱼类在1~38℃的水温中都可以存活下来,但适宜它们生长的温度为20~32℃,其中最适繁殖的温度为22~28℃。
提示:鱼类是变温动物(也就是所谓的冷血动物),水温对鱼类的摄食强度和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在适温范围内,池塘内的水温升高对养殖鱼类摄食强度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它们的新陈代谢活动也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水温降低,鱼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降低,导致它们食欲减退,生长速度也减慢。
二、溶解氧就像人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一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则是鱼类及其他饵料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时更显示出溶解氧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溶解氧,也就无法取得池塘养殖的成功。
在池塘中进行养殖的几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都要求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根据养殖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它们最适的溶氧量为5毫克/升,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溶氧量一般要求不低于3.4毫克/升,1.5毫克/升左右的溶氧量为警戒浓度,降至1毫克/升以下就会造成鱼窒息死亡。
当水中的溶氧量低于鱼类呼吸需求(即警戒浓度)时,鱼类的呼吸作用机制受到阻碍,体内的氧气得不到充分及时的供应。
为了获取必需的氧气来维持各种生理功能,鱼类的被动呼吸运动加强,呼吸频率加快,而由于水体内可供利用的氧气不足,鱼类就会上浮到水面,把头拼命伸出水面,从空气中呼吸氧气,这就是鱼类的浮头现象。
当溶氧量进一步低于鱼类所能耐受的范围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也就是我们养殖中所说的泛塘。
另一方面,在适宜的范围内,在池塘中养殖鱼类的摄食强度都会随溶氧量的增加而增强,尤其是当水体中的溶氧量在1.5~4.0毫克/升之间时,摄食强度增加最迅速。
注意:在进行池塘养殖时,可通过增氧机的增氧作用、水草的光合作用等来提高水体的溶氧量,至少保证溶氧量达到3.4毫克/升以上,才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基础。
如何有效判断鱼池是否缺氧?有哪些正确调控溶氧的措施?
如何有效判断鱼池是否缺氧?有哪些正确调控溶氧的措施?
养鱼的池塘都需要保持水质有一定的溶氧浓度,这样才能够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生命活动所需要。
平时水体溶氧浓度在5毫克每升就足够鱼类需求,但是如果溶氧浓度降低,比如低到1.5毫克每升时候就会出现鱼类浮头的情况,如果更低就会导致水产窒息死亡,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翻塘情况。
所以,当鱼类出现浮头的时候就说明水体出现缺氧情况了。
而且不同的鱼耐氧能力是不同的,比如鲤鱼、鲫鱼的耐氧能力比较强,青鱼、草鱼耐氧能力居中,而白鲢、鳊鱼的耐氧能力比较弱。
如果出现池塘缺氧,最先浮头的就是白鲢、鳊鱼。
其实,在养虾的池塘一般也会养殖一些白鲢作为鱼塘缺氧的指标动物。
只要白鲢浮头,那就说明水体出现缺氧了。
判断池塘是不是缺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鱼是否浮头来判断。
事实上,养鱼的鱼民都知道早上时候鱼都会浮头,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溶氧浓度比较低。
如果我们咳嗽一下或者跺一下脚鱼快速的沉水,过好一会鱼再浮起来说明鱼塘缺氧不厉害,如果鱼任凭你怎么咳嗽跺脚就是不下去,而且嘴巴张得很大,就像我们跑完长跑后大口喘气的感觉,这个时候池塘肯定是高度缺氧了。
鱼塘缺氧后需要马上开始增氧机开增氧,以避免鱼出现窒息死亡。
对于增氧机的开启应当遵循一定的开机原则:晴天中午时候开机;阴天早上开机;连续阴雨天要在半夜开机,傍晚不可开机;鱼类浮头马上开机。
最后,如果池塘里面大量的鱼浮头,开增氧机也一时难以快速的解救这么多鱼,所以在大量浮头的地方投放一些增氧颗粒就很有必要了,这样可以快速的给水体增氧,避免鱼出现窒息死亡。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调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体中的溶解氧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采取有效的调控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
一、增加水体曝气量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增加水体曝气量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常见的增加曝气量的方法包括使用曝气机、增设喷头等。
曝气机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水体表面积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促进氧气的溶解。
二、调节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溶解氧浓度下降。
因此,合理调节养殖密度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保证养殖生物间的营养物质需求和氧气供给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三、提高水质管理水平良好的水质管理是保障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机废物和底泥会消耗溶解氧,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因此,定期清理废物和底泥,减少水体中的氧气消耗是保证水体溶解氧浓度稳定的重要措施。
四、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加水体流动性有助于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水体的流动可以通过增加水泵的运转时间或者设置流动装置来实现。
流动的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氧气向水体溶解。
五、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过多的投饵会导致养殖场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从而降低水体溶解氧浓度。
因此,合理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是调控养殖场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通过增加水体表面积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氧气向水体溶解。
例如,可以增加塘埂的宽度和长度,增加水体的表面积,提高水体气体交换效率,从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总结起来,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体溶解氧调控技术包括增加水体曝气量、调节养殖密度、提高水质管理水平、增加水体流动性、控制投饵量和投饵频率以及增加水体气体交换面积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浓度,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夏季鱼池水质调控方法
产 养 殖 动 物 自身 患 生 理 缺 氧 症 。 择 合 适 的 饵 料 .合 理 投 饵 .避 免 水 . 主 要 是 降 低 亚 硝 酸 盐 浓 度 和 尽 管 水 中 的 溶 解 氧 较 高 . 但 鱼 虾 饵 料 浪 费 和 残 饵 积 累 、 腐 败 变 排 出 部 分 垃 圾 。 所 以 最 好 是 排 底 质 .引起 水质 恶化 : 养 殖初 期要 水 、排 污 水 ;消毒 杀 菌 和 沸 石 粉 等 水 产 养殖动 物 仍 常浮 头 。p 值 H 过 高 的 水 则 可 能 腐 蚀 鱼 虾 鳃 部 组 注 意 有 机 肥 的使 用 量 :经 常 开 动 进 行 吸 咐 。 先 进 行 必 要 的 杀 菌 处 织 ,使 鱼 虾 等 失 去 呼 吸 能 力 而 大 增 氧 机 . 促 进 饵 料 的 自然 转 化 , 理 . 使 用 刺 激 小 效 果 好 的 杀 菌 消
影响鱼塘溶氧变化的因素及调控技术
浅谈影响鱼塘溶氧变化的因素及调控技术摘要:本文阐述了池塘水体溶氧的成因,分析影响水体溶氧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定期注水、改良底泥、适量追肥、设备增氧等调控措施,以期为大面积生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鱼塘溶氧;影响因素;调控;对策中图分类号:s9-0 文献标识码:a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关系到水产养殖的命脉。
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类“浮头”和“泛池”等缺氧现象,是造成养殖户损失的主要原因。
通过了解池塘水体中溶氧的有关知识及变化规律,以及科学掌握养殖鱼类缺氧的成因及调控技术,从而有效防止鱼塘出现“浮头”、“泛池”等情况的出现。
1水体溶氧的成因养鱼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其占到总量的90%以上。
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由鱼类的呼吸、水中微生物的呼吸、池塘底泥的耗氧、水中氧气的逸出等构成,其中养殖水体底泥(含有各种有机质及各生物类群),它们是消耗水中的溶氧主要消耗者。
另外,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量生产者,但晚上却是继底泥微生物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
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及底质的状况是引起池塘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2影响水体溶氧变化的因素2.1风向风力影响池塘溶解氧的多少,易受风向(风力)呈不均匀分布。
实践证明,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与风力及池水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相关。
在不同的风向(风力)作用下,在下风处的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处多。
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
风力越大,上下风处的溶氧含量的差别就越大。
而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造成夜间的耗氧量较大。
故清晨鱼类浮头时一般集中在池塘的下风处。
2.2光照强度的影响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因此,白天池塘由于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促成池塘溶氧多呈饱和状态。
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加上热阻力影响上下层不易对流,造成溶氧低;尤其表现在夏季的大伏天,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上层水温随气温的下降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溶氧逐渐补充。
「值得收藏」老手把水产养殖中的溶氧分析得很透彻!
「值得收藏」老手把水产养殖中的溶氧分析得很透彻!什么叫溶氧?溶氧,溶氧,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数量。
我们平时所说的溶氧,其实就是指“溶氧量”,就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的数量。
水产养殖中溶氧的适合范围是多少?溶氧的合适范围为5-8mg/L,这里指的是池塘底部的溶氧量,不是表层的。
太高太低都不好,时高时低也不好,稳定最重要,稳定在合适范围更重要。
池塘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哪些?1.藻类的光合作用2.风力的自然作用3.增氧机的机械作用4.增氧剂的化学作用藻类的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池塘中60%以上的溶氧都来自于藻类的光合作用。
水中的藻类就是陆地上的花草树木,万物生长靠太阳,藻类也不例外。
而且不论是有益藻还是有害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藻、硅藻是有益藻,也是水中最重要的溶氧来源;蓝藻虽然也是产生光合作用的“高手”,但同时也是水中“杀手”,所以它属于有害藻。
因此既要让水体得到充足的溶氧又不能让有害藻类疯涨。
风力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池塘中5-20%的溶氧来自风力的作用。
风力大空气中溶解到水中的氧气就多,风力小溶解的氧气就少。
白天促进池塘水体的水平流动,打破分层,让上层高溶氧带到底层,使池塘底部得到一定的溶氧;夜晚也促进池塘水体流动,但同时会把底层有害物质搞到中上层,造成池塘溶氧不足。
增氧机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池塘中5-20%的溶氧来自增氧机的作用。
它跟风力一起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池塘水体水平和垂直流动,打破分层。
它跟风力作用一样,白天提高底层溶氧,夜晚也会把底层耗氧物带到上层,影响上层溶氧。
增氧剂的作用是急救和持续增氧的作用,特别是晚上突然停电或阴雨天气,全塘干洒增氧剂才能让你放心。
如果不见浮头,一般用颗粒的,直接扔到塘底;如果看到浮头或水中有害物质还多,就马上用粉末的全塘泼洒。
池塘中主要的耗氧因素有哪些?1.微生物(细菌)耗氧(包括底泥中的有害物质)2.藻类耗氧3.鱼虾耗氧池塘底部的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池塘最严重的耗氧因素,池塘中60%以上的耗氧都来自于池塘底部。
夏日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
夏日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养鱼水池的溶氧一样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
同时,水池生态溶氧消耗也要紧表此刻3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映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
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
如何分析判定鱼池缺氧,并进行有效调控呢?1 阻碍鱼池溶氧转变的因素水池水体转变阻碍由于光照强度的阻碍,一样白天水池的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基层因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基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
尤其是高温季节上基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日夜间转变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慢慢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基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那么慢慢下降,到凌晨会降到最低水平。
另外,同一水池在不同风力风向的阻碍下,水体溶氧也处于不平稳状态。
白天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而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不同越大。
夜间那么相反,因夜里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致使夜间耗氧量大,因此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季骨气候转变阻碍水体溶氧与季节与气候也紧密相关,专门是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存,致使水池基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受到抑制,致使底层溶氧处于超级低的水平。
另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发水体缺氧。
同时,就天气来讲,如夏日黄昏下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鱼类吃食旺盛,水质浓,一旦天气转变,都可引发缺氧,尤其是夏日有时天气转变比较猛烈,极易造成水体溶氧发生较大的转变。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
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
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
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
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
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当pH>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
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
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夏季为了增加鱼塘中氧气含量的措施
夏季为了增加鱼塘中氧气含量的措施
夏季是鱼塘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氧气含量的时期,高温天气和阳光直射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这可能对鱼类的生长和存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增加鱼塘中氧气含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水体的曝气,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可以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这可以通过安装曝气设备,如气泵和曝气石,来增加水体表面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氧气含量。
2. 水体通风,保持鱼塘周围的通风,可以促进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
通过增加水面的水流或者使用风扇等设备,可以增加水体的通风,从而增加氧气含量。
3. 控制饲料量,夏季水温升高,鱼类的新陈代谢增加,但氧气溶解量下降,因此需要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有机废物的产生,以减少氧气消耗。
4. 水质管理,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和杂草,避免有机物的堆积和腐烂,这有助于减少氧气的消耗,保持水体清洁。
5. 植物养殖,在鱼塘中适量种植水生植物,如莲藕、菖蒲等,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增加通风、控制饲料量、水
质管理和植物养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夏季鱼塘中的氧气含量,保障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改善鱼池溶氧状况的调控措施
改善鱼池溶氧状况的调控措施
溶解氧是渔业水体的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水体中的溶氧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因素的变化,还间接影响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和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的变化。
目前,已进入夏季高温生产时节,此时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
现提供一些改善溶氧状况的调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1、定期换水。
夏天高温季节,鱼塘中的残饵、排泄物、污泥等有机质分解发酵消耗氧气,极易使水质恶化。
一般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全池的20%—30%左右。
2、使用增氧设备增氧。
增氧机开启的原则是:“三开,两不开”。
3、适当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活力,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氨氮和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改良水质。
水质清瘦的池塘,夏季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每亩每次施尿素2kg,每隔15天施一次。
4、使用药物改良:
(1)、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kg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
(2)、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
(3)、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用药量0.3—0.5ppm。
(4)、在鱼类发生浮头时,可选用过氧化钙等增氧剂予以增氧。
(信息来源:淮安区渔业科技入户)。
鱼池缺氧的分析判断与调控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鱼池缺氧的原因分析 • 鱼池缺氧的判断方法 • 鱼池缺氧的调控技术 • 鱼池缺氧的预防措施 • 鱼池缺氧的应急处理 • 鱼池缺氧的注意事项
01
鱼池缺氧的原因分析
天气原因
01
02
03
气压低
在气压低的天气条件下, 空气中的氧气难以溶解到 鱼池水中,导致缺氧。
风力小
无风或风力小的天气条件 下,水体表面氧气交换减 缓,鱼池水中溶解的氧气 含量降低。
阴雨天
阴雨天光照不足,水体中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产氧量减少。
水质原因
水温高
水温高导致水中溶解氧的 饱和度降低,同时水生生 物的呼吸作用增强,耗氧 量增加。
水质恶化
水质恶化包括氨氮、亚硝 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高, 消耗水中氧气,同时抑制 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
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
控制浮游生物数量
03
浮游生物数量过多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需要控制浮游生物
的数量。
06
鱼池缺氧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鱼的行为和反应
缺氧初期
鱼儿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开始贴边游动 ,随着缺氧的加重,鱼儿会开始聚集在 增氧机周边。
VS
严重缺氧时
鱼儿会开始浮头,并且呼吸急促,甚至出 现“跳跃”的现象。
合理投喂饲料和水质管理
选用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 导致水质恶化。
配备适当的增氧设备,如鼓风机或气 泵,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溶解氧、氨氮、 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的稳定。
在高温、阴雨天气等情况下,加强水 质管理和监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5
鱼池缺氧的应急处理
酷暑高温期精养塘缺氧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栏目编辑宋迁红方法技术与2019.81.技术要点稻渔种养是湿地农业发展十分适宜的重要模式。
水产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一是鱼类。
如鲫、鲤等,但是这几种鱼类经济价值不高,很难达到增收要求。
二是蛙类。
蛙类还是稻田除虫的好帮手,适合共生共栖,但是散养之后很难捕获,增加了很大的劳动强度。
三是甲壳类。
虾蟹是十分适宜的养殖品种,对农作物伤害很小,又对农田起到耕耘通风的作用,排泄物又能够增肥增效。
更重要的是虾蟹经济价值较高,蟹塘口收购价100元/千克以上,每亩可增产25~50千克。
2.技术优点(1)郑州市黄河滩涂水域丰富,面积广袤,适合稻田种植。
(2)郑州市虾蟹需求量大,缓解供给压力。
(3)城市建设中保留种植部分水稻,对城市环境改善有极大的好处:湿润城市空气、保护地下水资源、阻挡风沙等。
3.技术改进由于气候原因,郑州生产的蟹个体小、重量轻,价格较低。
郑州的地理位置比南方冷,因此江苏、浙江等地投放苗种早,虾蟹生长都比郑州市要多出一个月时间。
郑州与北方盘锦、长春等地相比,虽然比北方气温柔和,但北方是单季农作物,收稻之后土地就闲置了。
而郑州市是双季种植,收割水稻之后开始种植小麦。
小麦的种植需要旱田作业,因此,就必须将蟹全部捕获。
而此时的蟹,还没有育肥,重量轻,价格自然就很低,销售十分不划算。
青岛、新疆的蟹公寓养殖模式适合与我市的稻鱼种养模式结合。
如果收蟹时,能够将蟹引入公寓中,再育肥一段时间,就一定能够卖出好价钱。
蟹公寓养殖模式节省空间、容易控温、便于管理,值得尝试推广。
但是要考虑蟹转移的应激死亡,必须创造蟹适宜的环境。
蟹公寓是蟹的新型养殖模式不受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以养殖。
(全文完)河南郑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弓飞龙邮编450007一、水环境因素1.温度与溶氧量呈反比温度越高,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度越小。
夏季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发生缺氧。
解决对策:①定期加注新水,提高水位。
②补充地下水适当降低水温,但应注意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温应缓慢降低,并确保水温差在养殖生物适温范围内。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溶解氧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溶解氧调节与控制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生产业,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水质条件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则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中适宜水体溶解氧的调节与控制方法。
一、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量与其种类、大小、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鱼类对溶解氧的需求量较大,如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足,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抵抗力下降,甚至发生死亡。
因此,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必须合理调节和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二、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方法1.提高水体的通气性增加水体通气性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增加水流速度、设置喷嘴等方法可以提高水体的通气性,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适当调节养殖水体的温度,因为水温升高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增加水体的曝气面积增加水体的曝气面积也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增加水面的摩擦、喷淋、振荡等手段,可以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气体的溶解,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增加水体中植物的含量水体中适当增加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藻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维持水体的碱性,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三、控制水体溶解氧的方法1.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大量浮游生物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
因此,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减少底泥、饲料残渣等有机物的输入,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养殖池塘和水体等。
2.控制鱼类的存栏密度适当控制鱼类的存栏密度也是控制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高的存栏密度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快速下降,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
因此,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大小和水体的容积等因素,合理确定鱼类的存栏密度,避免过度密养。
鱼池溶氧量测定与调控
1水样的采集。 、 必须用 采水瓶采集水样 , 采水 的方法如下 : ( ) 采水瓶沉入 水底 , 拉细绳 使乳 1将 提 胶管从长玻璃管上端脱离 ,并轻轻拉直以便
排出瓶中空气 , 时,可见 有气 泡从水 面冒 这
出 ,到不见气泡冒出时说 明采水瓶 内已灌满 池水 , 将采水瓶 提出水 面。
j
j 。 ‘ ’ ‘ 一
鱼 池 溶 氧 量 测 定 与 调 控
一— — — —一 —— — 一 一 。 。 … 一‘ — ‘一‘ ‘一 。 。 、
0
睾
的水倒入水样瓶 中,满瓶之后要继续让水溢 出, 同时缓缓将乳胶管从水样瓶中提出 , 然后 将瓶塞盖 紧。
水 样倒 回量 筒涮一 下再 倒 回三角 瓶继 续滴
察鱼活动情况 , 吃食情况 , 池水变化情 况 , 尤
其是夜 晚加强巡塘 ,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池 鱼浮池。坚持晴天 中午 , 阴天清晨开 , 连绵 阴 雨半 夜开 , 傍晚 不开 , 浮头早 开 , 主要生 长季 节坚持每天开为原则 。
场 )
() 2 总收入 8 2 6 0 8. 6元。 其中:疃 6 8 1 自 65. 6 元 ;草 鱼 4 6 . ;青 鱼 8 00元 ;鲫 鱼 5 00元 1.
渔 紫致富指南 2 01 0 —3 1
—3 1—
I 目圆
定, 直至蓝色消失立刻停止滴定。 此时看一下 用掉硫代硫酸钠 的毫升数就是水中溶解氧的
毫克 / 升数。
二 、 池 溶 氧量 调 控 鱼
I
磷酸钙 5千克 , 每隔 5 7天施 1次 , ~ 如果要
施有 机 肥 , 须 充 分 发 酵后 , 用 少 量 多次 的 必 采
水产学中溶氧情况的判断
水产学中溶氧情况的判断一、溶氧的重要性溶氧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水中溶解的氧气是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能够维持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如果水体中的溶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缺氧甚至窒息,严重时会引发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
二、溶氧的测定方法1. Winkler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准确度较高的测定溶氧的方法。
它通过将水样中的溶解氧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再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测定溶解氧的含量。
2. 电化学法:该方法是利用电极与水样中溶解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极产生的电流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常用的电极有氧阴极和银/银氯化银电极等。
三、影响溶氧情况的因素1. 温度:溶氧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水温每升高1摄氏度,溶氧容量会减少2%~5%。
2. 盐度:海水中的溶氧容量相对较低,一般为淡水的60%~80%。
高盐度会降低溶氧容量,对于海水养殖的水产生物来说,需要特别注意溶氧情况。
3. 水体流动:水体流动有助于增加溶氧量,通过氧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促使氧气更好地溶解于水中。
4. 水体污染:水体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时,会消耗溶解氧,导致溶氧量降低。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体污染,保持水质清洁。
水产学中溶氧情况的判断对于养殖水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测定溶氧方法,及时了解和监控水体中溶氧含量,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溶氧情况。
同时,要注意水体的温度、盐度、流动与污染等因素对溶氧的影响,确保水产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溶氧量,夏钓鲫鱼的制胜关键
溶氧量,夏钓鲫鱼的制胜关键作者:姜丙利来源:《垂钓》2018年第07期夏季天气多变,气压经常起伏不定,特别是气压较低的天气,常会出现空气湿度加大,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减少的情况,这时,鲫鱼会因缺氧而感觉憋闷,从而引起食欲不振而趋氧上浮。
如果是轻微的缺氧而引起鲫鱼离底觅食,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钓取它们,如果水体严重缺氧,鲫鱼会停食甚至浮到水面吸氧,此时,任你用再好的饵料它也不开尊口。
此时,顺畅的呼吸已经是鲫鱼生存的首要需求,水体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上钩率的高低。
夏季鱼虽难钓,但并不是不能钓,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夏钓鲫鱼就不是梦。
本文要讲的就是夏季遇闷热天气钓鲫鱼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弃底钓浮既然天气闷热、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鲫鱼会趋氧离底变泳层,那么我们再钓底就是自讨苦吃了。
这时,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弃底钓浮,开始钓一标深,观察鱼的离底程度和吃口状态,如果没有吃口,再逐步上调浮标,一标一标地往下找鱼层,直至有鱼吃口。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水体轻微缺氧而引起鲫鱼变层的情况,此时的鲫鱼仍有一定的食欲,只是不再在底部吃食,仍有一定的上钩率。
二、弃深钓浅我们知道,水体的含氧量与水体的深浅有直接的关系,水越浅,含氧量越高。
既然知道了这一点,再出现水体缺氧影响鲫鱼食欲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弃深水而钓浅水。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温度很高的中午,我就会找相对较浅的水体下竿,效果明显高于深水区。
不过,钓友们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水较清的情况下,竿影、人影不能映入水中,否则会惊鱼;第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能钓太浅,否则鲫鱼不会进窝。
钓者应根据当天的具体情况多进行试探性尝试。
三、弃死(静水)钓活(流水)水中的含氧量部分缘于水的流动,流动的水体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置换量,因此活水水域的溶氧量一般会高于静水水域。
同样,低气压闷热天气,活水里的鱼缺氧状态要比静水轻。
某年夏天的早晨,我与单位另外两位钓友一道,来到一个排灌站大沟边,晨雾中感觉空气有点发闷,却听见水面的杂草边,鲫鱼的咂嘴声此起彼伏,通过声音判断,鱼的个体都不小。
池塘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需求及增氧技术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3-0137-03池塘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需求及增氧技术马维东(松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松原138000)摘要研究以池塘养殖鱼类(罗非鱼)为对象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当水温低于12.80℃时溶氧量较低;当溶氧量为21.58~ 31.82mg/L时,鱼体的耗氧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当水温高于30.30℃时鱼体耗氧速率最快,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当溶氧量为41.45~51.73mg/L时,鱼体内的耗氧量急剧下降且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此时水中氧气浓度过高所导致的。
通过改变曝气方式来调节DO浓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溶氧水平的增加,效果更好。
关键词池塘养殖鱼类;溶氧量控制;增氧技术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3.050The Demand for Dissolved Oxygen and Oxygen Enrichment Technology for Pond Cultured FishMa Weidong(Songyuan Fisher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Songyuan138000,Jilin,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pond fish(tilapia)was taken as the object for relevant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lower 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12.80℃.When the dissolved oxygen is21.58~31.82mg/L,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fish body shows a trend of first rising,then falling and then rising,among which,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30.30℃,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fish body is the fastest,and after reaching the highest value,it be‐gins to decline,but still maintains a certain growth range.When the dissolved oxygen is41.45~51.73mg/L,the oxygen consumption in fish decreases sharply and shows a significant trend of decrease,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water at this time.Adjusting DO concentration by changing aeration mod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dissolved oxygen level, thus making its effect better.Key words:pond culture fish,dissolved oxygen control,oxygenation technology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是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体饵料浓度调节与控制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体饵料浓度调节与控制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浓度调节与控制鱼类的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业,对于水体环境的质量要求较高。
其中,水体浓度的调节与控制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鱼类适宜养殖水体的浓度调节与控制方法,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
一、理解适宜养殖水体浓度范围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氨氮、硝酸盐等物质的浓度会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养殖水体的浓度范围需合理控制。
1. 溶解氧浓度:水中溶解氧是鱼类进行呼吸所必需的,过低或过高的溶解氧浓度都会对鱼类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5-10 mg/L之间。
2. 溶解二氧化碳浓度:溶解二氧化碳是水体中的有机物氧化产生的产物,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酸化,对鱼类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正常情况下,溶解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15-30 mg/L之间。
3. 氨氮浓度:氨氮是代表水体有机负荷的指标,其浓度过高则会对鱼类的肝、鳃造成损害。
合适的氨氮浓度应保持在0.02-0.5 mg/L之间。
4. 硝酸盐浓度:硝酸盐是水体中的无机氮形式,浓度过高会对鱼类产生毒性影响。
适宜的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30 mg/L以下。
二、调节与控制水体浓度的方法为了维持水体的理想浓度,需要采取有效的调节与控制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增加溶解氧:可以采用增氧设备,如喷氧头、增氧机等,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此外,定期清除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的通气和对流,也是维持溶解氧浓度的重要手段。
2. 控制溶解二氧化碳:通过增加水体的通气,提高水体的表面积,促进二氧化碳的释放。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水体温度,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产生。
3. 降低氨氮浓度:通过增加水体的水量,稀释氨氮的浓度;定期更换水体;合理控制投喂量和饲料类型,减少氨氮的产生等方法,来降低氨氮的浓度。
4. 减少硝酸盐浓度:增加溶解氧浓度,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合理调整投喂量和施肥量,减少硝酸盐的输入;进行水体循环和过滤等方法,有助于减少硝酸盐的生成和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鱼池溶氧量的判定与调控
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
同时,池塘生态溶氧消耗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
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关。
如何分析判定鱼池缺氧,并进行有效调控呢?
1 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
池塘水体变化影响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白天池塘的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高;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
尤其是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到凌晨会降到最低水平。
另外,同一池塘在不同风力风向的影响下,水体溶氧也处于不平衡状态。
白天下风处由浮游植物产生的氧及从空气中溶入的氧总比上风处多,并且风力越大,上下处溶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则相反,因夜里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处多,导致夜间耗氧量大,所以上风处溶氧比下风处多。
季节气候变化影响水体溶氧与季节与气候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投饵量增大,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与残饵的积累,
导致池塘下层水体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底层溶氧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梅雨季节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同时,就天气来说,如夏季傍晚下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鱼类吃食旺盛,水质浓,一旦天气变化,均可引起缺氧,尤其是夏季有时天气变化比较剧烈,极易造成水体溶氧发生较大的变化。
放养及投人品影响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放养的各种养殖品种,还有投喂的饵料、肥料、渔药等,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而池水中的溶氧又会因为生物和理化等各种因子影响而有所不同,所以鱼池溶氧水平的变化显得非常复杂。
此外,鱼池如注入有毒污水或由于施肥不当,一次施放过多的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在鱼池中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并放出有毒气体,恶化水质,也会引起缺氧,严重的甚至造成“泛池”死鱼。
1.2 预测判定缺氧的技巧
1.2.1 看天气
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天天气情况预测,如天气骤变时或连绵阴雨时,就要注意缺氧问题的发生。
1.2.2 看季节
夏季投喂强度大,水温高,发生缺氧的几率较大。
或是梅雨季节或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的时候应密切关注溶氧。
1.2.3 看水色
水色浓,透明度小,如遇天气变化,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可引发缺氧。
1.2.4 看摄食
检查鱼类食场时,发现饲料在规定时间内没吃完,而又没有发病,说明鱼池溶氧水平较低。
1.2.5 看浮头
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
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
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重。
2调控鱼池溶氧的措施
2.1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cm。
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2.2 定期搅动
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
一般每10-15天搅动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
2.3使用增氧
机增氧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
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
2.4适当追施
化肥适当追施化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因此,夏秋季施肥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667m2每次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5kg,每隔5—7天施1次,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2.5使用药物改良
一些养鱼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每次每667m2池塘可用生石灰15kg,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1次。
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每20天全池泼洒1次。
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0.5ml。
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抑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ml。
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2.6移植水生植物改良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2.7套养水生动物调控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
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
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
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
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