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片碧海蓝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孩子一片碧海蓝天

——学习《让孩子成为自己》心得体会

石场中心完小陶秀菊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千变万化,没有相同的个体存在。这是自然之美,的内在原因,也是艺术创作本身的一条不可改变的创作规律。2013年5月,学校组织学习了《人民教育》13年1月刊发的冀晓萍的《让孩子成为自己》一文,经过认真学习,使我受益良多。《让孩子成为自己》中说到。孩子不是别人的复制品,他应该有独特个性,这就是对孩子负责,对他的成长和幸福负责。让孩子意识到,我就是我,而非别人。

教育应该追求“博爱、自由与平等”,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至上,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生命最大限度发出光和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台湾籍马拉松赛林义杰赛跑的故事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地去学习。中国教育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自己。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总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发展,分数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已决定了老师的一切。《让孩子成为自己》一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让我们认识自己,让孩子做回自己

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做回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其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深处、观念源头明白孩子是一个无型的个体,不能让

教师自身成为一名雕刻师,变孩子的无型为有型。教师只能让孩子知道塑造的“方向”,给予孩子无限自由的空间任其捏塑。也许孩子的发展不尽如我们所想。但是,只要我们为其掌好舵、为其扬起帆,他们终究会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刻,或许这才能让孩子在远航的途中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教师自己成为一名欣赏者,而不是用“过来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结果对每一个人固然重要,但是,创造的过程才是孩子成长真正过程。让他们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有一条属于自己而别人从未走过的成功之路,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肯定学生的优点,他的缺点就会不自觉地得到转化,把课程的空白留给他们,他们就会扎进书堆中去汲取营养,不需要别人的强加,他们自己会做,个中的酸甜苦辣之味,同样是快乐和幸福。好奇心来自于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的追本溯源,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包含着人类未知的规律,要想学生具备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思想和习惯,我们当教师就应花心思去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照本宣科的教师不算是教师,顶多算一个教书匠。如何陪伴学生成长,教会他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这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探索的问题,这就是要我们教师必须按照教育的定力,形成自身专业人文素养,培植教师职业敬业精神,把事业和追求看得和自己的生命同样重要才能实现。说句不该说的话,不想具备这个要求的教师,早点离开讲台是明智的选择。

二、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人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发动机。儿童的好奇心是生命成长的内在冲动,但这种好奇是珍贵而不稳定的。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好比是让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失去灵气和灵性,这样的教育就如同一个隐形的杀手、如同给孩子喂食慢性毒药。教师要善于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小孩子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留住易逝的好奇心”在当下教育现状中是很难的,教师要有教学成绩,首先必须培养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好的教学成绩,他就会身败名裂,就会被斥责为“误人子弟”。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规律,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我们中国人很多时候看的都是结果,要的不是过程。如果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就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会受到影响,教学任务有可能会完不成,自己的教学将会被否定了又否定。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只有抱着一切为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未来,宠辱不惊,将个人名利置之度外,才会产生实现过程的行动,才会有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的教学行为。

三、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他的学校

教育,不是要培养一群“读死书”的孩子,一样的思维,一样的行为的孩子。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奇葩,我们教师要将学校变为适应其开花结果的土壤。不要单纯地使其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学生”(成绩好)。正如《让孩子成为自己》一文中所说:“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

作为教师,要力求“为了一切孩子”。是一切,不管起点如何,只要我们为其提供足够的养分、充足的阳光,“一切”都能蓬勃生长。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可以塑造的天才。不要让我们的思想完全洗涤孩子的大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为儿童谋福利。”。教育本身没有功利性,它是为了孩子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淡泊名利,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如此就能从中获得职业幸福,做到心无旁骛。

最后借用冀晓萍同志的话,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定将收获一片碧海蓝天,迎接初升的太阳发出光芒万丈。

总之,教师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引导者,而不是思想的灌输者;是孩子跌倒时的搀扶者,而不是使其永不跌倒者。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帮助者;是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鼓励者。如果我们教师都从思想深处、认识高度去弄清这一点,何愁孩子不能成为自己。如果我们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我们教师都充分给予每一个孩子说话的时间;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那么,孩子们必定会做回一个真实的自己,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老师们,让我们遵循自然的规律;遵循教育的规律;让孩子有自信心的成长,让孩子自觉、自主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自觉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