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柔韧性 2教案 教科版
第3课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3课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6d659b96edb6f1afe001f8a.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刚接触到科学实验不久,所有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观察探究能力,是本课的重点。
他们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勇于探究,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把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进行自主探究。
利用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营造出生动活泼、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通过创新教具,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更深刻的体会到不同材料的韧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1. 宽度、厚度、长度一样的塑料条、铁条、木条、卡纸条各一根2. 50克钩码8个。
3. 重物一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柔韧性的认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31216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2、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2)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等。
2、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常见的物体,如石头、木头、塑料、金属等。
2、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放大镜、水槽等。
3、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跳舞的纸蛇”“浮在水面的硬币”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新课讲授1、观察物体(1)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本等,引导他们描述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比较材料的性能(1)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纸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这些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等性能。
例如,用小刀刻划材料,比较它们的硬度;将材料弯曲,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将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吸水性。
3、科学探究的方法(1)结合前面的观察和实验,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2)以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为例,如“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更好”,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方法、比较材料性能的实验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柔韧性 2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柔韧性 2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65cdd36294dd88d0d26beb.png)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柔韧性 2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哪种材料更韧1.故事导入有两个和尚要到河边去挑水,他们用同样大的桶去挑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和尚拿了一根塑料扁担去挑水,另一个和尚拿了一根木头扁担去挑水。
请你猜猜哪位和尚先把水挑到寺院?为什么?总结: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比较柔韧课件出示六件物品:雨衣、电线外包皮、水管、铁扒、木箱子、锅铲。
这些物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呢?你有什么看法?如何来比较他们的柔韧,要有数据才能更信服。
怎么比较?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1页。
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
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3.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
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
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认识塑料1.塑料的优点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
(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板书)补充优点:看老师演示断了的牙刷柄用火烤一烤然后重新接回,过片刻牙刷就牢固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新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1ddaad0242a8956bece480.png)
《土壤的保护》一、说教材和学情: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科学土壤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学习了土壤的成分,知道本地土壤的类型后,了解人们对土壤的破坏,培养学生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土壤,保护家园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科学探究目标①、了解哪些现象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②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③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第二个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个是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号召大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活动中去;难点是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学写宣传标语。
四、教学方法:《保护土壤》一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对身边现象的观察,为课上交流、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做充分的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主要采用了联想法、讨论法、发现法。
五、说设计理念: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授课我主要涉及了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复习导入环节,先复习了土壤的种类,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提出土壤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是还有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在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土壤,从而引出第二个环节——教学新知。
这一环节首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顾我们身边人们的哪些做法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会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作为小学生,我们通过怎样办法保护土壤。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延伸,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仅可以保护现有的土壤,对于那些已经被破坏或是不宜耕种的土壤还可以改良,教会学生改良土壤的方法。
与此同时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为呼吁全社会保护土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6c9d94a1c7aa00b52acb6a.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三课《比较柔韧性》一、教材简析: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柔韧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约1厘米的地方)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认识塑料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
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因为塑料制品使用十分广泛,所以从用途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塑料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第三部分:塑料的循环使用能够反复熔化成型是塑料的重要特性,同时塑料造成的污染已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出示循环使用塑料的产品,并展示这些产品上的循环使用标志。
二、教学背景: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卡纸、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1a051eb52acfc789ebc9f9.png)
检印:
课题
3-3.比较柔韧性
编号
20170317
授课时间
10月31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部分内容:那种材料更韧;认识塑料;塑料的循环使用。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3.《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3.《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5b6e6abe1e650e52ea9986.png)
3.《比较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铁、木头、塑料这三种材料的硬度,本节课研究的是这三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比较出三种材料韧性的不同。
比较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比较的材料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以及施加的力量等要相同,而且本次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因为对于三种材料的弯曲度比较要做到定量研究,如何测出比较真实的数据很难(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比较大的毫米的读数很困难)。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哪种材料更韧。
通过实验探究测出铁棒、木棒和塑料棒三种材料相同长度的弯曲度(即韧性),得出塑料的韧性更好。
活动二:认识塑料。
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活动三:塑料的循环使用。
认识塑料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和可回收标志,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韧性对于三年级学生是个初次接触的概念,他们并不是十分理解,似懂非懂,往往把韧性和强度混淆,以为材料掰不断就是韧性好,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而书本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而且做到定量研究更是加大了难度,这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真正接触实验,更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因为学生无法理解对比实验的概念,因而与学生讨论如何让实验更公平更有助于对学生的理解。
要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并不难,但塑料制品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学生往往答不上来,所以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认识塑料的特性。
至于塑料的循环使用,可回收利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年级上科学《比较柔韧性》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科学《比较柔韧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2817ee453610661ed9f4ce.png)
汇报比较结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4、出示宽度、厚度相同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可以怎样研究它们柔韧性?
5、小结、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距离时,眼睛要平视。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距离,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测量、比较、发现、描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请两名学生上来演示,(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木头、塑料、不锈钢)
2、(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用简单测量方法检验材料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当词语定性描述材料。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被观察和测量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课件1教科版2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课件1教科版2](https://img.taocdn.com/s3/m/9c37cbacad02de80d5d8407c.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
不可回收标志
回
收
利
用
标
志
塑料循环使用的标志
找一找你带来的塑料瓶上的循环使用 标志在哪里?
塑料制品加工示意图
点此播放演示视频
加热器使塑料 颗粒熔化 塑料盆 模子
由此倒进颜料 和塑料颗粒
螺旋将压碎了的塑料
4、塑料有〔耐腐蚀性〕〔柔韧性好〕〔绝缘性好〕 〔 质轻 〕〔可重新利用〕等特性。
5、制作塑料用品要经过〔 粉碎 〕〔 加热 〕 〔 熔化 〕〔注入模子〕、冷却等过程。
这些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做?
做一做
• 柔韧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变形后不易 折断的性质。
• 比较一下木条、卡纸、金属、塑料的 柔韧性?
具体要求:
1.把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和 塑料条上分别标出刻度,然后在这四种材料的一端 用重物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或者10厘米、 15厘米〕,并挂上一个相同重的重物。
颗粒推进模子
熔融塑料
3、比较柔韧性
1、柔韧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变形后〔不易折断 〕的 性质。
2、根据我们的实验,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 按柔韧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塑料>木头>金属〕
3、塑料是一种从〔 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它不易〔分解 〕,有严重的〔 污染 〕,应尽可能 〔重复〕利用。
塑料制品
塑料的优、缺点
• 耐腐蚀性、不易生锈 • 质轻、能浮在水面上 • 绝缘性好 • 柔韧性强 • 易燃烧重新塑形 • 容易老化 • 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 • 不易分解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比较柔韧性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比较柔韧性](https://img.taocdn.com/s3/m/f6b66df2844769eae109ed61.png)
比較柔韌性教學背景在這一課裡,學生們將繼前一課比較材料的硬度後,研究木頭、金屬和塑膠三種材料的柔韌性,並通過實驗記錄的資料,比較出三種材料的不同。
比較柔韌性,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柔韌性是指什麼,怎麼比較。
所謂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後,不易折斷的性質。
在這一課裡,可以從三種材料受力後的彎曲度來比較它們柔韌性的大小。
與前一課比較硬度不同的是,比較柔韌性,要求參加檢測物體的寬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長度要相同。
而且實驗需要定量的觀察資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操作要求較高,需要對操作方法和步驟作細緻的指導。
在觀察了幾種材料的柔韌性之後,接下來,學生將對這些材料中柔韌性最強的塑膠作進一步的觀察研究,以獲得對塑膠的更廣泛的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後,不易折斷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迴圈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徵。
教學準備學生(每小組):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膠、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膠、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迴紋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膠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
教學過程一、柔韌性的認識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膠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將塑膠條和木條墊起懸空,分別放上兩桶水,觀察塑膠條和木條的變化情況。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後彙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塑膠條沒有斷;塑膠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後斷了)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膠條受力變形後,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3《比较柔韧性》【创新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3《比较柔韧性》【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ccf70443323968011c9275.png)
《比较柔韧性》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柔韧。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约1厘米的地方)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认识塑料。
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
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因为塑料制品使用十分广泛,所以从用途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塑料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第三部分:塑料的循环使用。
能够反复熔化成型是塑料的重要特性,同时塑料造成的污染已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出示循环使用塑料的产品,并展示这些产品上的循环使用标志。
学情分析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柔韧性》课件PPT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柔韧性》课件PPT2](https://img.taocdn.com/s3/m/4dba737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7.png)
这些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Zuo)的? 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做(Zuo)?
第二页,共十一页。
塑 料制品 (Su)
第三页,共十一页。
塑料的(De)优点
• 不易生锈 •轻 • 绝缘 • 柔韧 • 易燃烧(Shao)重新塑形
第四页,共十一页。
塑料循环使(Shi)用的标志
找一找你带(Dai)来的塑料瓶上的循环使用标
第八页,共十一页。
总 结一下 (Zong)
• 本节课你都(Du)学到了什么?
第九页,共十一页。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Nei)容总结
教科版三(San)年级科学上册。找一找你带来的塑料瓶上的循环使用标志在哪里。比较一下你身边 的物体材料的柔韧性。谢谢
第十一页,共十一页。
志在哪里?
第五页,共十一页。
塑料 的缺点 (Liao)
• 容易老化 • 易燃烧产生有(You)毒气体 • 不易分解
第六页,共十一页。
针对塑料的缺点,你在使用这些塑 料制品的时候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吗? (请写在科学笔(Bi)记本上)
第七页,共十一页。
说 一说 (Shuo)
(Shuo)
• 比较一下你身(Shen)边的物体材料 的柔韧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 3.3《比较柔韧性》课件(2)
![三年级科学上册 3.3《比较柔韧性》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36e76dfdbed5b9f3f80f1cff.png)
Image
12/7/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比较韧性。1.同时将三根长度、粗细相同的木棒、金属棒、塑料(sùliào)棒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另一 端用手压住。2.观察3根棒前端弯下去的程度,最弯的用大字记录、其次用中、小来记录。3. 将木条,金属
No 棒和塑料(sùliào)棒伸出桌面的距离改为10厘米,重新实验。4.将木条,金属棒和塑料(sùliào)棒伸出桌面的
C测量时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不 一样 12/7/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练一练: 3 、下面3个图,在所有(suǒyǒu)公平条件下,韧性最好 的是( C)图的实验材料。
4 、塑料(sù liào)雨衣是利用了塑料(sù liào)防水的特点……√ ()
√
512/、7/202插1 线板是利用了塑料的不导电性………( )
比较 韧 (bǐjiào) 性
12/7/2021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
撑杆(chēnɡ ɡǎn)发生了什么变化?
12/7/2021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韧性 的认识 (rèn xìnɡ)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biàn
xíng)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2/7/2021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比一比,哪种材料更韧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谢谢 ! (xiè xie)
12/7/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1.1同2/7/20时21 将三根长度、粗细(cūxì)相同的木棒、金属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韧性》教学设计2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韧性》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6fcc95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比较韧性》一、教学分析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二)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一)柔韧性的认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的柔韧。
教学难点:比较材料柔韧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一把。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材料更韧
1.故事导入
有两个和尚要到河边去挑水,他们用同样大的桶去挑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和尚拿了一根塑料扁担去挑水,另一个和尚拿了一根木头扁担去挑水。
请你猜猜哪位和尚先把水挑到寺院?
为什么?
总结:塑料受力后弯曲程度大,不易折断叫柔韧。
比较柔韧
课件出示六件物品:雨衣、电线外包皮、水管、铁扒、木箱子、锅铲。
这些物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呢?你有什么看法?
如何来比较他们的柔韧,要有数据才能更信服。
怎么比较?
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1页。
教师先演示,并细致指导操作步骤。
学生操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3.分析弯曲程度,比较柔韧。
通过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的数据。
师:木头、金属、塑料谁的弯曲程度最大?谁的弯曲程度最小呢?弯曲程度与柔韧有关系吗?
师:能给这三种材料从柔韧好到柔韧差的顺序排列吗?(板书排列顺序)
总结:塑料的弯曲程度最大,塑料的柔韧更好。
认识塑料
1.塑料的优点
师: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塑料制成的物品。
(矿泉水瓶子、电线外包皮、雨衣、雨鞋、塑料桶……等等)师: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塑料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做呢?
总结塑料的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板书)
补充优点:看老师演示断了的牙刷柄用火烤一烤然后重新接回,过片刻牙刷就牢固了。
(特点:易燃烧重新塑形)
2.塑料的循环使用
塑料循环使用方法
老师演示的塑料可以看成是简易的塑料重新加工,可以吗?想了解塑料的强大的特异功能吗?请学生看书本第53页。
塑料的循环使用。
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认识循环使用标志
课件出示循环使用标志,并列出循环使用的商品,找找你带来到瓶子上是否找到了循环使用的标志?
学了塑料循环使用以及认识标志之后,你认为自己该做些什么?
想想我们在二年级时办的“小神龙回收公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是否有意义啊?
3.塑料的缺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使用塑料制品,对不对?(老师说话语气不要太肯定也不要太否定)
(生对教师的说法有争议,他们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引出塑料的缺点)
总结塑料的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污染环境(板书)
板书:比较柔韧
从柔韧好到差排列:塑料、木头、金属
优点:不易生锈、轻、绝缘、耐腐蚀、柔韧、易燃烧重新塑形
缺点:容易老化、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不易分解、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