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分析研究减免税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于促进减免税政策落实,提高减免税政策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减免税的政策职能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免税的主要特点2013年,xx市共有纳税登记户数14255户,享受减免税的纳税户数为8500户,占总户数的59.62%;减免税总额33702万元,占2013年度组织税收收入的16.55%。
其特点是:(一)减免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
2013年xx市第一产业减免税额为3739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11.1%;第二产业减免税额为16309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48.4%;第三产业减免税额为13654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40.5%。
减免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2013年xx市国税税收收入三个产业构成比重依次为0.1%、67.4%、32.5%。
第一、二、三产业的减免税金权重走势与xx市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是一致的,进一步说经济结构与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种类多和范围广的特点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二)减免税近八成属征前减免。
征前减免较之于退库减免可以缩短税款的周转时间,有利于企业及时利用和合理安排资金,2013年度xx市征前减免税26602万元,占减免总额的78.9%,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
(三)减免税主要分布在改善民生、支持农业、鼓励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减免。
按减免税种统计,增值税减免主要是改善民生、支持农业和节能环保减免,减免税额分别是3008万元、3832万元、6165万元,占增值税减免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7.9%、22.9%、36.8%。
企业所得税减免主要分布在鼓励高新技术、支持农业、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减免税额分别是2469万元、1678万元、3382万元,占所得税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30.4%、20.7%、41.7%。
(四)税收减免的税式支出形式优于财政支出。
减税降费政策分析
减税降费政策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旨在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稳定就业。
本文将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及其政策优化。
一、减税降费政策背景1.国内外经济形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主要需求不足,投资、出口波动较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政策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政策经历了从税收体制改革到税收优惠、税收立法的演变。
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优惠力度,通过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发展。
二、减税降费政策内容与影响1.减轻企业税负减税降费政策首先体现在减轻企业税负上。
具体措施包括:(1)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自2019年起,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16%降至13%,对小型微利企业更是降至10%。
这一税率优惠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促进了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2)扩大增值税税率降低范围。
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实现了制造业等行业的税收优惠。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自2019年起,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60%,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50%,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90%。
这一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资金用于生产和发展。
2.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1)促进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提高员工福利和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
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 污染问题,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仍是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04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优化建议与对策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
确保政策解读准确
01
在宣传减税降费政策时,要确保对政策的解读准确无误,避免
产生误解和混淆。
提供培训支持
02
针对制造业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要点一
对制造业减税降费工作的总结与 评价- 减税降费政策对…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和各项 费用,企业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技术升级、扩大 生产等,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激发制造业企 业的创新活力:减税降费政策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 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和研发,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和技术含量。- 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减税降费政 策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控 制风险、稳健发展。
激发企业活力
减税降费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空 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 大生产规模等投资活动,进而促
进经济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减税降费政策,政府可以引 导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绿 色产业等领域的投资,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
02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分析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的短期效应
和应用减税降费政策。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03
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政策执行的情况
和效果,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扩大政策覆盖面
制定细则和操作指南
为方便企业理解和操作,应制定具体的细则和操作指南,明确减 税降费政策的实施细节和步骤。
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特定行业、地区或个人群体而采取的减免或减少税收负担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民生福祉。
本文将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政府效应三个方面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激发投资、刺激消费和促进创新方面。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
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减轻其负担,增加其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刺激消费,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技术创新和科研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给予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税收减免或减免,能够提高其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还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稳定。
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更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和就业规模,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富差距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低收入人群给予税收优惠,可以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鼓励慈善捐赠,增加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最后,税收优惠政策对政府的效应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和政府形象方面。
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弥补财政收入的缺口,如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等。
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也会提高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能够传递出对特定行业、地区或个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层面,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激发投资、刺激消费和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在社会层面,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民生福祉。
减税降费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减税降费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税降费政策在维护公平性和提高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公平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
一、公平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群体的平等对待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上。
首先,减税降费政策应根据不同纳税人的能力进行区分。
对于高收入群体,适度减税可以减轻其负担,同时让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缓解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应注重地区公平。
不同地区的税负差异较大,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可以采取差别化的减税措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公平。
然而,减税降费政策也面临一些公平性问题。
首先,税收逃避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虚假报税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从而造成潜在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确保公平性,政府应加强税收监管,加大对非法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执行也需要公正公平。
政府应严格执行各项减税措施,确保各类纳税人能够依法享受减税政策,避免利益被倾斜或不公平对待。
二、效率性减税降费政策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减税降费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改善经营环境。
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市场活力。
减税降费可以使得消费者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购买力,激发市场需求,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最后,减税降费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税负差异,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然而,减税降费政策也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效率的问题。
首先,减税降费政策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加,影响政府公共服务和投资能力。
因此,在制定减税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财政可持续性,避免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及成效分析
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及成效分析摘要:减税降费执行至今取得了成效显著,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减税降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减税降费的概念入手,概述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的主要政策,分析成效、发现问题,提出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一、减税降费的概述(一)减税降费的概念减税降费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下,通过优惠政策,调节收入分配比例,使不同层级的纳税人享受到红利政策,是提升企业经济活力的重要方式,包括税收减免和非税减征两个部分[1]。
减税降费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经济增长和活力,通过反周期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使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
(二)税收激励理论税收激励是指国家利用税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促进资本增值,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进行激励,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调节行为。
税收激励的特性包括目的性、导向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四种,是指国家短期内期望通过一定的税收激励政策,综合利用多项举措,来达到特定的激励目的,进而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以体现政府的意图。
一般而言,税收激励的手段主要包括五种,分别为税收豁免、税收扣除、税收抵免、税率优惠、税收饶让。
二、我国减税降费的主要政策及实施效果(一)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我国的减税政策开始于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显著的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是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创新转型,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到了2012年,开始营业税改革,逐渐将营业税向增值税转换,直到2016年实现了政策全覆盖,营业税全部转变为增值税的征收方式,改善税制结构,解除了双重纳税的缺点,切实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4]。
2018年,将17%的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调整为16%、进口货物税率调减一个百分点至10%、出口退税率整体调增1-3个百分点。
2019年,又将制造业等行业销售行为增值税税率在16%的基础上下调三个百分点,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销售行为税率在10%的基础上下调一个百分点。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与政策评析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与政策评析供给学派减税理论是一种经济学观点,主张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供给、增加经济增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评析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基本原理、优势和不足,以及减税政策的效果。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认为,过高的税收会抑制经济增长,因为税收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个人收入,从而降低了供给。
通过减少税收,可以刺激供给、增加产出和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该理论主要于供给侧因素,强调税收对生产者和投资者的激励作用。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优势在于其强调了供给侧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
单纯依靠减税并不一定能实现经济增长,还需要考虑需求侧因素。
减税政策可能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
供给学派减税政策主张大幅度降低所得税税率,以刺激供给、增加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得到了实施,主要措施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所得税税率、简化税收制度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利用率,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减税政策的效果因具体实施情况和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利用率。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在实施减税政策后并未实现经济增长,反而导致了财政赤字增加和社会福利削减。
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与政策存在一定的关系。
理论上,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为减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政策上,减税政策的实施进一步验证了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正确性。
然而,单纯依靠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和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需求侧因素、财政可持续性以及社会效应等问题。
在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和政策存在的问题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略了需求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在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减税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三是在社会效应方面,减税政策可能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关于减免税的情况说明
关于减免税的情况说明减免税是指企业或个人减少或免除应缴纳的税款。
减免税的目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提高民生福祉等。
通常情况下,减免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
本文将从减免税的目的、减免税政策的种类、减免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减免税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减免税,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减免税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减免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减免税,可以鼓励企业改善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投资和经营,推动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
此外,减免税可以支持创新创业。
通过减免税,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最后,减免税还可以促进就业和提高民生福祉。
通过减免税,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鼓励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同时也可以减轻个人的税负,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民生。
减免税政策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对象,可以分为企业减免税和个人减免税两大类。
企业减免税的政策主要包括优惠税率政策、税收抵免政策、暂免税政策等。
其中,优惠税率政策是指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企业给予税率上的优惠,以鼓励其发展。
税收抵免政策是指允许企业将一部分税款用于抵减其它费用或税款。
暂免税政策是指对新设立或者变更项目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暂时免除一定税款。
个人减免税的政策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调整、家庭教育支出和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扣除、免税收入等。
减免税的效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减免税可以刺激企业的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减免税,企业可以节约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设备或提高员工待遇等,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减免税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减免税,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投资和经营,推动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
此外,减免税也可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促进经济增长:减免税政策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
这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刺激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活动水平,增加就业率,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2. 优化资源配置:减免税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减免税还能够鼓励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 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免税政策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资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减税减负可以提高外商投资的回报率,增加投资项目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
4. 促进社会公平:减免税政策可以通过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同时,对于弱势群体,减免税政策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改善民生。
需要注意的是,减免税的具体政策设计和执行方式非常重要,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税收公平性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市场需求的减免税政策。
增值税减免税政策解读与应用
增值税减免税政策解读与应用《篇一》增值税减免税政策解读与应用增值税减免税政策是我国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从事增值税减免税政策解读与应用的工,我深感责任重大。
本文将对我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重点、取得成绩和做法、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未来打算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基本情况我在税务局从事增值税减免税政策解读与应用工作已有五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学习了我国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了政策要点,为企业和纳税人了专业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纳税人的政策知晓度。
二、工作重点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宣传和解读: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广大纳税人充分了解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2.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应用和实操指导:为企业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应用指导,帮助企业正确办理减免税手续,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3.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跟踪管理:对已享受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企业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政策执行到位,防止出现滥用政策现象。
4.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完善和建议: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为政策完善建议。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在工作中,我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纳税人的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取得的成绩和做法:1.提高政策解读准确性: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对增值税减免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为纳税人准确的政策解读。
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让纳税人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提高纳税人的政策知晓度,让更多企业受益于增值税减免税政策。
4.深入企业调研: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和服务。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在工作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和处理办法: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确保为纳税人准确的政策解读和服务。
“十八大”后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
“十八大”后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1. 本文概述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旨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十八大”之后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效应进行全面分析,旨在评估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十八大”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这些政策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减税降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理解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效应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政策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减税降费政策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旨在通过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决心。
减税降费政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2008年以来,我国的减税改革经历了“结构性减税”、“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以及“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等阶段。
这些政策的实施,历时长、规模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减税目标上,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通过减税降费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提供支持。
例如,通过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增强了企业创新动能。
在减税对象上,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注重普惠性和结构性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普惠性减税政策,如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让广大纳税人普遍受益。
另一方面,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多种观点与理论,旨在寻求可行的经济发展路径与方案。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一、供给侧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政策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减税和降低税收负担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
根据这一观点,降低企业税收、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等,能够刺激市场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竞争力。
同时,供给侧经济学认为通过刺激创新和投资活动,税收减免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供给侧经济学的观点也存在不少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减税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增加国债和通胀压力。
此外,减税政策也可能导致财富差距的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
二、需求侧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政策需求侧经济学则认为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提高就业水平。
它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个人和企业税收负担,来扩大总需求和激发消费。
需求侧经济学认为,通过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增加投资支出,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不过,需求侧经济学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批评者认为需求侧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压力的增加,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此外,需求侧经济学没有很好地解决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缺乏保障。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政策与经济效应的分析可从供给侧经济学视角和需求侧经济学视角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税收减免来提高市场活力和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需求侧经济学则认为通过税收调节,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不同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批评,如减税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等。
因此,在实施税收政策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综合分析来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实现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效应分析——以宜春市为例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1.11根据上述对五种出行方式直接经济成本和非直接经济成本的分析,整理成各出行方式成本因素对比表,如表2所示,其中经济成本单位为元/(人*月)。
表2职工各出行方式成本因素对比表根据上述分析及广义成本理论,可以得出结论:1)出行方式三(铁路客专)在直接经济成本上表现较优,在非直接经济成本方面表现最为突出;2)出行方式五(租赁班车)在直接经济成本上表现最为突出,在非直接经济成本方面表现较为优秀。
3)未来设计职工通勤方案,可以以方式三或方式五为主体进行设计。
4.结束语本文提出一种分析企业搬迁职工出行方式的研究方法,基于广义费用理论构建了职工异地办公的出行成本模型,并以中车大连公司作为实例进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及模型的可行性,为未来设计职工通勤方案和其他企业搬迁对职工的出行进行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尚尔康,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物流中心;于航,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车站;王露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辽货运中心;尹佳雯,营口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1]蒋奕.长沙高科技园区交通出行规律分析及研究[D ].湖南大学,2006.[2]米均.考虑出行成本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5.[3]潘驰,郭志达.考虑公交服务水平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分析[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7,38(04):19-24.[4]尚尔康,左忠义.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多校区出行分析[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上)[C ].2019.6.13:p .857-866.[5]景云,孙佳政,张桢桦.基于广义费用函数的城际铁路分时定价策略研究[J ].铁道学报,2020,42(05):29-36.[6]L i t m a n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r a n s p o r t D e m a n d s a n d E l a s t i c i t i e s :H o w P r i c e s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T r a v e l B e h a v i o r [J ].P r i c e s ,2012.[7]任冲.美国波特兰WE S 通勤铁路对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启示[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9,17(02):65-72.[8]刘畅,左忠义,孟子悦.大型活动散场人群疏散城市摆渡车开行方案模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6):72-77.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继美国减税政策实施后,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陆续推出减税政策,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及其经济学分析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及其经济学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是指政府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其征收的税收实行一定的减免或者免征。
这种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各国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刺激企业投资和市场对某些行业产品的需求,从而产生以下一些明显的积极效果。
1. 提高企业利润率税收优惠能够使得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比如急需扩大出口额的某些企业,政府可以对其征收的某些税种进行减免或者免征,这样一来,企业不仅能够提高出口量,而且利润率也能够得到提升,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2. 促进企业投资此外,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用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比如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政府可以对企业的专利费用等相关支出实行减免或者免征,这就能够促进企业的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3. 刺激市场需求税收优惠政策还能够刺激市场对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
比如某些环保型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在购车时享受税收减免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型汽车,并刺激市场对环保型汽车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
二、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但是,虽然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但也需要考虑到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里我们从社会效应和资源分配效益两方面加以分析。
1. 社会效应方面税收优惠的实施往往会带来相关行业的颠簸,导致其他行业的压力加大。
这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会使得某些行业获得更多的优势,从而造成市场资源的集中化,甚至部分市场出现垄断。
这会使得原本市场动态完全的产业链演变为市场寡头,导致市场失衡。
因此,需要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加强市场研究,合理分配优惠政策,以便在重点优惠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平衡市场资源。
2. 资源分配效益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参加优惠政策竞赛无非是为了在财务利润上占有一席之地。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效应分析为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大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予以支持,针对小型微利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涉及范围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其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被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给予长期实施,以促进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整体经营水平。
一、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中保留了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待遇,近几年又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细化适用企业类型、从低适用税率、减免应纳税所得额、延长优惠期限等方面。
企业所得税法第28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2条和相关文件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条件和操作办法,与一般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25%相比,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为20%,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0年、2011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1-小型微利企业,2012年、2013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至2016年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照上述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降低为10%,与一般企业25%的税负率相比下降60%,然而这一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政策效应与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Xx国税局参考数据-3-Xx国税局参考数据-4-Xx区国税局参考数据-5--6-由以上三个局四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除刚刚结束的2013年度汇算清缴外,2010年—2012年三年间享受优惠的企业均不足50%,且户均减免税额仅为0.24万元,三年共计3706户企业享受该优惠政策,共计减免所得税907.5万元(不含汉沽数据),2013年,天津市国家税务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局也在各自的区域内通过公共平台宣传、短信提醒、微信宣传、电话告知、办税服务厅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无死角宣传,然而通过以上三个局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享受优惠的企业有所增加,但与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优惠制度本身及落实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优惠政策作用的发挥。
财税政策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影响评估
财税政策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影响评估财税政策和税收优惠占据了现代经济政策的重要地位。
以纳税人为中心的优惠政策,既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目标。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
一、税收优惠的优点税收优惠政策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可以吸引资金流量。
通过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投资活动。
此外,税收优惠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净现值。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率,这有助于使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机会。
由于企业的招聘和培训需求增加,政府和社会安全网络也将受益,从而实现了“一益多赢”的目标。
二、税收优惠的缺点然而,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并不总是如此。
在优惠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其优点和缺点。
如何衡量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是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可能成为特权经济的源头。
政府在税收优惠政策中经常设置一些限制性条件,如税收优惠只适用于特定行业、特定地区或特定公司等。
这将导致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产生偏见,特定公司或行业的利益成为政策制定的重点。
如果税收优惠政策被过度使用,他们可能会成为发达经济和开发中国家之间差异和贫富分化的根源。
其次,税收优惠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社会的财富不均。
税收优惠被认为是一种不平等财政政策,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承受更高税收负担的人才能享受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富裕的纳税人拥有更多的资金,从而刺激他们的消费和投资活动。
与此同时,那些不能承受更高税收负担的纳税人将无法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的财富不均。
三、如何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财政和税收优惠的政策需要经过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以保证优惠政策的效果和长期影响。
就一般而言,财税优惠政策的效果可能要经过以下几种方法予以评估。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与税收减免政策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税收减免政策作为国家鼓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济支持。
然而,对于这一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深入探讨与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创新和竞争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减免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从而刺激其创新投入和技术研发。
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享受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
这些减免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其研发投入的可支配资金,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的开展。
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低税负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其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
其次,税收减免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创新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再次,税收减免政策可以增加企业的可支配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短期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税收减免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迎合效应。
由于政策的激励因素和优惠条件,一些企业可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税收最小化,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尤其是存在一些企业通过虚报和变相规避税收的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减免优惠。
这种迎合效应可能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更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迎合效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的监管和约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税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税收申报和减免政策的审核,对于虚报和变相规避税收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检查力度。
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和指导,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进行投资,提高其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产 业结 构 。在 整个 国民经 济 中 ,对某 类产 业 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利润。比如,我国新企业
实行税 收优 惠政 策 ,会 因为征税 办 法的 不 同 所 得税 法对小 型 做利企 业实 行 2 的 所得税
度 ,税 收优惠 有 利于 国家 经济 的发 展和社 会 政策 的贯彻 实 施 ,有利 于政 府 鼓励某 些特 殊
税 优惠为 主的复合 税制综 合优 惠鼓励 措施对 科 技进 步也 起到 了促进 作用 ,如 在所 得税 方
消 费在其 全部 消 费中所 占的 比重 越高 ,其承 担消 费税 的 比例也 就越 犬 ,这 样就 有 利于调
远的影响 ,国家越来越广泛地利用税收尤其 科技投入的宏 周控于段 ,在引导科技进步 入者消费生活必需品所承担的税负 ,我 国对
是税收优惠政策来调节经济 ,税收优惠已经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我国对国家需要重 生活 必需 品 采取 低税 率 或免 税的 优惠 政 策 ,
成 为普 遍 运用 的 经济 调节 工 具 。 税 收 优惠 是 指 国 家 在税 收方 面 给 予 纳
结构 也有 一 定影 响。
课 税 、税额 抵免 ,对慈 善捐 款实 行纳 税扣 除
等优惠 政策 ,这必 然 为缓解 社会 收入 分配 差
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 二 、引导科技进步
距 抗大 的矛 盾 发挥积 极 的作用 。主要 作用 于
完 善 ,税收 工 作 已渗透 到社 会 、经济 乃至 人
实 现税 负 的再分 配 ,从而 引导 资本 向税 收优 低 税率 ,就必 然会 使小型 微利 企业 企业 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免税的政策效应分析分析研究减免税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于促进减免税政策落实,提高减免税政策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减免税的政策职能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免税的主要特点2013年,xx市共有纳税登记户数14255户,享受减免税的纳税户数为8500户,占总户数的59.62%;减免税总额33702万元,占2013年度组织税收收入的16.55%。
其特点是:(一)减免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
2013年xx市第一产业减免税额为3739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11.1%;第二产业减免税额为16309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48.4%;第三产业减免税额为13654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40.5%。
减免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2013年xx市国税税收收入三个产业构成比重依次为0.1%、67.4%、32.5%。
第一、二、三产业的减免税金权重走势与xx市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是一致的,进一步说经济结构与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种类多和范围广的特点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二)减免税近八成属征前减免。
征前减免较之于退库减免可以缩短税款的周转时间,有利于企业及时利用和合理安排资金,2013年度xx市征前减免税26602万元,占减免总额的78.9%,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
(三)减免税主要分布在改善民生、支持农业、鼓励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减免。
按减免税种统计,增值税减免主要是改善民生、支持农业和节能环保减免,减免税额分别是3008万元、3832万元、6165万元,占增值税减免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7.9%、22.9%、36.8%。
企业所得税减免主要分布在鼓励高新技术、支持农业、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减免税额分别是2469万元、1678万元、3382万元,占所得税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是30.4%、20.7%、41.7%。
(四)税收减免的税式支出形式优于财政支出。
税式支出相对财政支出具有受益直接、受益公平的特点,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税收政策的形式公布,更加透明,更具确定性;二是省略了纳税人缴纳税款和财政返还两个环节,纳税人经审批后自动受益,更具时效性;三是更具诱导性,鼓励纳税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而获得税收优惠。
二、减免税的效应分析(一)减免税政策的正效应1、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了经济转型。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国家为此出台了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文化、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扩大了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现行的减免税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役士兵、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以xx市为例,2013年改善民生方面的减免税共计5530万元,占减免税总额的16.4%,其中:残疾人就业减免税1664万元,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比率,解决了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提高起征点减免税2436万元,为个体工商户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机会。
3、支持“三农”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为支持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国家不仅免征了农业税,还出台了许多涉农减免税政策,比如: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等。
2013年农业生产资料减免税额达5510万元,占全部减免税的16.3%,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xx市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0608元,比2012年增长13%。
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减免税政策的负效应1、直接减免税收收入,减少了财政收入。
从局部和短期来看,国家少收了税款;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有利于照顾到纳税人的负担水平,有利于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纳成本。
由于税收承担了调控经济、促进就业的社会职能,使得税收法规和税务征管更为复杂,增加了税收宣传、税务审批、政策跟踪等税收征收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3、部分减免税政策的期待值和实际效果偏差较大。
利益的驱动可能导致减免税政策的滥用,导致部分纳税人为获取税收优惠弄虚作假,借机避税、偷逃税。
例如企业吸纳残疾人员、失业人员时,将能否为企业带来税收优惠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吸纳人数也仅为达到税收优惠条件即可。
这种行为,严重背离了优惠政策的初衷,使减免税政策成为部分人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
再如,新办企业享受完规定期限优惠政策后,注销或保留长期亏损的空壳,然后重新注册成立新企业,再次享受优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当前减免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一)减免税政策的法律级次比较低且政策条文零散、过滥。
一是立法层次较低。
大部分减免税政策以暂行条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仅有极少数减免税政策散落在税收法律条文中。
二是政策条文零散、割裂。
大部分减免税政策以部门规章和红头文件出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规定中,在政策内涵和总体规划上缺乏统一性和长远性。
三是在出台税收减免税政策时缺乏事前论证。
政府部门在制定减免税政策时,缺乏减免项目的总体布局,制度上没有可行性论证机制,技术上缺乏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体制上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导致减免税政策过多、过滥。
(二)现行减免税政策调控方式比较单一。
我国现行的减免税政策按照减免的项目计算,95%以上的项目属于直接减免,间接减免项目所占的比重不足5%。
大部分减免是针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主要适应于盈利企业,而对那些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获利小、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交通能源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的投资鼓励作用不大。
(三)减免税管理缺乏宏观预算控制。
对减免税政策的宏观管理,就是对各种税收减免措施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数额通过编制预算实行计划管理,同时跟踪监控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效果。
我国现阶段的减免税没有实行预算管理。
公众不知道减免税的规模与结构,也无法对减免税进行有效控制,政府本身对实行新的减免税政策的支出规模、财政承受能力也无法准确估计。
(四)外部环境影响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
受地方政府加压收入任务的影响,一些税务机关为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只得不断“挖潜”,该落实的减免税政策不予落实,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同时,国家减免税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也受到了破坏。
(五)对减免税政策的运行缺乏科学的跟踪监控。
面对较为庞杂的减免税政策,税务部门往往只能对减免税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核、批准,缺乏对具体减免项目的实时监控,出现非法违规套用减免税政策的管理真空,导致国家税款流失。
同时,事后不作政策效应的考核和评价,忽视对减免税运用效果的检验与反馈,导致一些减免税政策可有可无。
一些凭借主观意志设置的减免税政策在实践中成本远大于收益,给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政策出台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雷蒙磨配件四、完善减免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一)提高减免税政策的透明度与稳定性。
不断加快减免税政策法制化进程。
一是要尽快提升现行减免税政策的法律层次。
二是清理整合现行减免税政策。
通过归集整合,由国务院单独制定统一的减免税法规,对减免税的具体项目、范围、内容、方法、审批程序、审批办法、享受减免税的权利与义务、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
三是规范减免税的管理权限。
应确立合理分权的指导思想,采取中央授权的方式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权限。
(二)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净化投资环境。
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税源监控管理机制。
税务机关应对辖区内的享受减免税政策的纳税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重点核查其减免税资格是否合格、减免税条件是否符合、减免税期限是否逾期、减免税比例是否正确等方面的情况。
对符合资格者建立详细的纳税人信息档案,采集相关监控指标,实施动态监控管理,跟踪其适用减免税政策的情况,确保减免税政策落实到位而不“越位”、“缺位”。
二是要按照“管户到人,管事到位,人机结合,无缝衔接”的原则,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源管理制度。
要对减免税纳税人实施分类重点管理。
定期检查、分析纳税人执行减免税政策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落实首查负责制。
必须及时向纳税人书面提出限改和整改措施,对屡查屡犯者依法取消其享受减免税政策资格,恢复征税,情况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要坚持执法和服务并举。
税务机关应重点加强对税制改革以来享受过减免税政策的纳税人的依法检查力度,加大办案力度,发挥稽查威力,从而净化我国的减免税政策的落实环境,保证减免税政策正确落实到位,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能够得到公平扶持和发展。
同时要大力推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不断提高减免税管理服务水平,做到执法和服务并举、税收与经济同步发展。
(三)优化减免税的调控方式,增强投资“吸引力”。
从税收要素看,在税基、税率、税额、纳税时间四个要素中,由税率和纳税时间构成的减免税属于间接税收优惠,由税率、税额构成的减免税属于直接税收优惠。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间接税收优惠的优点均大于直接优惠。
因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减免税的调控方式,将直接减免为主转为间接优惠为主。
在直接减免上,主要体现在符合新办企业条件并符合国家鼓励性投资的产业,不分区域,均可享受新办企业减免的优惠。
在间接优惠上,也应不分内外资企业、新老企业,只要符合产业政策条件均可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研发费加计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
(四)加强调研与论证,切实提高减免税政策的可行性。
一是要明确减免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适用范围,修改减免税政策中的过时内容,进一步明确减免税的重点。
在减免税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充分考虑到减免税是否能够对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稳定整个宏观经济有利。
重点应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重点发展产业、教育事业发展项目。
二是要尽量减少减免税政策出台的盲目性,充分进行调研与论证,提高减免税政策的可行性。
每一项减免税政策的制定在文字精炼、简洁、准确的基础上,要能确保不出现歧义,尽量减少文件刚一出台就出现各地税务机关对同一政策理解执行不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