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1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汇总(必备资料)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3、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2011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必备资料)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曲折q? 山坳ào 石磴chéng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 石磴dèngC.熌灼zhuó曲折q? 山坳yòu 石磴chéng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 石磴dèng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5、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最新整理甘肃兰州一中高三12月月考.docx
最新整理甘肃兰州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
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
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
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
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
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
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
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
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
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试题语文.pdf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
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I、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2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指定地方,否则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兑现不修边幅标识.(zhì)敷衍塞.(sè)责B.保贵五体投地戏谑.(xuè)叱咤.(chà)风云C.鼎盛不记前嫌揣度.(duó)麻痹.(pì)大意D.防范一蹋糊涂炫.(xuán)耀锒.(láng)铛入狱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平儿明知是准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英语……真是无所不为....。
C.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一些高三学子踌躇满志....,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米,义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私人汽车购置力的迅速增强,朱来几年内完全有可能蕴藏巨人市场和商机的“汽车经济”。
②一位年轻的诗人这样说:没有绿树,平原就会躺倒在地,倒退到那个死寂的年代。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显得太单薄了!A.催生荒凉未免B.萌生蛮荒不免C.萌生荒凉不免D.催生蛮荒未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赙子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甘肃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实战演练一(语文)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实战演练(一)(语文)命题人:李国强审稿人:陈效义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荷.花参劾阖..辙之鲋..家一丘之貉涸B.摹.本莫.逆膜.拜摩.肩接踵模.棱两可C.媒妁溯..源朔.风铄.石流金硕.大无比D.慓.悍剽.窃漂.泊虚无缥.缈瓢.泼大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既然高学历能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富和地位,可以省却几年甚至十几年兢兢业业的奋斗,这个捷径谁不想走呢?B.有人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年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无疑是抱残守缺....。
这种看法我并不赞成。
C.虽说鼓励会催人奋进,但我们要注意奖有所出;对于某些不虞之誉....,我们要冷静看待。
D.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因统治者荒淫无道而隐居山林,但他们之中执着者却很少,大多数人最终都无奈再入红尘,黄花晚节....,真是遗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B.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请读一点书,让阳光洒满你的胸膛。
C.伊拉克以北的萨迈拉公路上,一枚预先埋好的炸弹突然爆炸,载有60名平民的汽车被炸成一片废墟。
D.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能否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关键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包含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诤友(zhèng)透辟(pì)卓尔不群(zhuó)茅塞顿开(sè) B.当真(dàn�溃�埋怨(mái)吹毛求疵(cī)粗犷(guǎng) C.缄默(jiān)强迫(qiǎng)分外妖娆(fēn)滂沱(pāng) D.筵席(yán)毗邻(pí)情不自禁(jìn)伺机反扑(sì) 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张一驰悬梁刺骨精神涣散既往不究 B.励行节约民生凋敝察言观色书画装祯 C.贪脏枉法粮食欠收伶牙利齿急待解决 D.乔装打扮别出心裁迭挫强敌一切就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由美国科学家开发出的新型的“DNA流感疫苗”,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价格低廉,满足同时抵御多种禽流感病毒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B.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夜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甘肃兰州一中11-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甘肃兰州一中11-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理解)和第Ⅱ卷(基础知识与表达)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5分) 六国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怪罪 B.韩、魏折而入于秦 折:屈服 C.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 隙:矛盾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中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常为之深思远虑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 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C.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六国之亡,罪在六国的谋士见识短浅,贪图一时之利,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高三语文月考(12月份)试题.doc
高三语文月考(12月份)试题第一卷(45分)一、选择题(3×15=45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①称孤道寡②拍手称快③称体裁衣④如意称心⑤尺量称称①失魂落魄②落笔生花③落花流水④光明磊落⑤落拓不羁①塞外风光②塞翁失马③敷衍塞责④险关要塞⑤填塞漏洞①哄堂大笑②一哄而散③哄抬物价④闹事起哄⑤哄骗他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僚倒藏拙蝇营狗苟狐死首丘谛造恣睢暴戾恣肆独出新裁腌渍超升笔下超生大坝合龙浩瀚涵养凭心而论毋伤其类3、依次填入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阿富汗在历史上____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____之中。
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____乃至____在一起的政治解决办法。
否则,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
承受格局协同凝结备受局势协同凝结备受格局协调凝聚承受局势协调凝聚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____会专制主义盛行,____会无政府主义猖獗;法律可以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事业稳定、协调、持续的以展。
____法律和道德的相互渗透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____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要么要么由于还不但而且由于还要么要么既然就不但而且既然就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短短的三天考察,对开发区的印象终究是浮光掠影,但考察者无不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
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他在填报高考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理科语文
1.根据提示默写(6分)【小题1】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2】浮云游子意,。
【小题3】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相激励,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小题4】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表示“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苏轼坦言“西北望,。
”2.古今诗文填空。
(6分)【小题1】(2分)我们有些同学,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叫绰号,却总热衷给别人起外号,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用孔子的“__________,”劝诫他们。
【小题2】(1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小题3】(2分)《过故人庄》中描绘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
【小题4】(1分)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春》1.阅读《男孩别哭》,回答下面问题.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
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
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
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
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
有什么办法呢?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
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
怎么不黯淡呢?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
而雨,阴阴的,凄凄的。
③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
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④山雨打湿我的头发,浸透我的衣服,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兰州一中2015-2016-1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和帝永元四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各约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年,等于我们清嘉庆。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是断代史。
两位家的个性癖好不同,也使他们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公元前年和公元年,中国的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思想,坦白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政权。
武帝之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他读书不受这政策的影响。
班固“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甘肃兰州一中11-1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
甘肃兰州一中11-1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54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
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
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
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孔子尝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一中2010—2011-1学期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I、II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3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12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指定地方,否则答题无效。
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兑现不修边幅标识.(zhì) 敷衍塞.(sâ)责B.保贵五体投地戏谑.(xuâ) 叱咤.(chà)风云C.鼎盛不记前嫌揣度.(duó) 麻痹.(pì)大意D.防范一蹋糊涂炫.(xuán)耀锒.(láng)铛入狱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英语……真是无所不为....。
C.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一些高三学子踌躇满志....,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私人汽车购置力的迅速增强,未来几年内完全有可能________蕴藏巨大市场和商机的“汽车经济”。
②一位年轻的诗人这样说:没有绿树,平原就会躺倒在地,倒退到那个死寂的________年代。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显得太单薄了!A.催生荒凉未免B.萌生蛮荒不免C.萌生荒凉不免D.催生蛮荒未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C.在外国同事看来,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保持“正在进行时”,即使在开会,有些人也随心所欲地接打电话。
D.凭借齐白石九十高龄时的一幅以“虎”为题材的画作,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800万港元的成交价,使中国书画收藏热再度升温。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宏观世界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玄学由此步入新的阶段。
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想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烦琐经学的统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
魏晋玄学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其所谓“自然”,不是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对老庄的自然之义有进一步的发展。
老庄认为有一个先天地万物而生的道,郭象则认为连这样一个道也不存在。
“真”,也不见于《论语》和《孟子》,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
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
《庄子》对“真”有一个界定:“真者,精诚之致也。
”这就是说,“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这境界是受之于天的,性分之内的,自然而然的。
圣人不过是谨慎地守住这个精神境界,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已。
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保持其天性的人,就是“真人”。
这样看来,“真”和“自然”有相通的地方。
它们不仅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于道德的范畴。
玄学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
“自然”和“真”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虽然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体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却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后人极力推崇陶渊明,并把他的“自然”和“真”视为文学的极致,证明了玄学对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
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认为言可以达意但不能尽意。
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认为象的功用是存意,言的功用是明象。
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说到底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正是受了魏晋玄学的启发而得到的。
(选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删改)5.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然”和“真”虽然在魏晋玄学中没有占主导地位,但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B.崇尚自然是玄学的重要思想。
从后人崇尚陶渊明能看出玄学对文学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C.“言”指作品的语言,“意”指作品的思想,“象”指作品描写的内容,三者关系紧密。
D.魏晋玄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的大转折,打破了汉代烦琐经学统治社会的地位。
6.下对“自然”和“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玄学的“自然”是老庄“自然”的发挥和延伸,比如郭象认为老庄哲学中的“道”也不存在。
B.哲学中的“自然”不是指近代遭破坏的自然界,而是指古代非人为的、天然的自然界。
C.庄子认为“真”是至淳至诚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老子认为“真”是“道”的精髓所在,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D.“真”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而“真人”是保持天性、没有世俗伪饰、不受礼教约束的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创作最好方法是“言”、“意”结合,能够引导读者体会“意”之外的语言内容和情趣。
B.“真”和“自然”可以相互代替,因为他们同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道德范畴。
C.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后来吸收了佛学成分,对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地位将起到积极作用。
D.陶渊明最好地表现了“自然”和“真”,这是玄学渗入文学的结果,证明了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
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
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
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
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
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
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
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
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
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选自宋〃苏辙《三国论》)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焉用亡郑以.陪邻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周郎者乎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吾尝终日而.思矣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第II卷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4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王勃《滕王阁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况《劝学》)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子曰:“,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