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 外观要求: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变色、气泡等缺陷。

- 尺寸要求:测量原材料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颜色要求:比对原材料的颜色与标准样品的颜色是否一致。

2. 化学成分检验- 根据原材料的种类和用途,确定需要检测的化学成分。

- 采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 比对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3. 物理性能检验- 根据原材料的用途,确定需要测试的物理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密度等。

- 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 比对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判断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包装检验- 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损坏、破损、渗漏等情况。

- 检查包装标识是否清晰、准确,与实际原材料相符。

三、操作流程1. 接收原材料- 由仓库人员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并填写相应的接收记录。

- 检查原材料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

- 将原材料送至来料检验区域。

2. 样品取样-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和抽样计划,从原材料中取出代表性样品。

- 确保样品的数量和取样方法符合要求,避免取样误差。

3. 检验操作- 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检验等。

- 使用准确、可靠的检验设备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记录检验结果和检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检验员、日期、检验设备等。

4. 检验结果判定- 将检验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判断原材料的合格与否。

- 若原材料符合要求,填写合格记录,并将原材料送至仓库进行存储。

- 若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填写不合格记录,并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

5. 检验报告和记录-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详细记录检验的过程和结果。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来料检验作业的详细指导,确保所接收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检验依据1. 《来料检验标准》:根据公司制定的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 《质量管理手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来料检验的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三、检验流程1. 接收原材料a. 收货员根据采购定单和送货单核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b. 对送货单上的信息进行记录,并与实际收货情况进行比对。

c. 检查包装完好性,如有破损或者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记录。

d. 将收货的原材料送至来料检验区域。

2. 外观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表面光洁度、气味等方面。

b. 检查是否存在破损、变形、划痕等质量问题。

c.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3. 尺寸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要求。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进行准确的尺寸测量。

c. 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 性能检验a. 根据《来料检验标准》对原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查,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

b. 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c. 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如有不合格情况,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 检验结果处理a. 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材料划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b. 合格品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品需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返修等。

c.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四. 检查电脑条码贴纸时,应使用条码扫描仪,同时应检查该条码是否正确,扫描仪能否容易识别等;
糟、裂、烂等不良;
六. 检查或试装各贴纸的来料尺寸是否符合包装要求,应无尺寸过大或过小等不良; 七. 抽查贴纸的粘性强度(参照《可靠性试验规则》);
Rev.: A.0
编制人: 日 期:
审批人: 日 期:
核准人: 日 期:
三階文件 物料名称:贴纸
MLK-W/I-012
IQC作业指导书
Page 1 of 2
料 号:KX-XXXX-XXXX-XX
主要检测工具:卷尺
一. 根据MIL-STD-105EΠ级水平正常一次抽样方案抽查:MAJ:1.5 MIN:2.5;
二. 核对样品、相关资料及验收单;
三. 检查各贴纸上的印刷内容是否正确无误、是否模糊、色泽差异等不良现象;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对来料检验工作的详细指导,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来料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颜色等特性的检验;2. 零部件的尺寸、形状、配合度等特性的检验;3. 成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特性的检验;4. 来料检验的记录和报告。

三、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对于外观要求较高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应进行外观检验。

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规格书或样品,对外观进行目测检查,确保无明显的缺陷、损伤或污染。

2. 尺寸检验:对于需要精确尺寸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应进行尺寸检验。

检验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显微镜等,对尺寸进行测量,并与产品规格书中的要求进行比对。

3. 功能检验:对于需要验证功能的零部件和成品,应进行功能检验。

检验人员应按照产品规格书或测试方案,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工作。

4. 性能检验:对于需要验证性能的零部件和成品,应进行性能检验。

检验人员应按照产品规格书或测试方案,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5. 可靠性检验:对于需要验证可靠性的零部件和成品,应进行可靠性检验。

检验人员应按照产品规格书或测试方案,进行相应的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能够正常工作。

6. 记录和报告:检验人员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编制来料检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被检验物料的名称、规格、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供应商和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四、检验标准来料检验的标准应根据产品规格书、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客户要求来确定。

检验人员应熟悉相关标准,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工作。

五、检验频率来料检验的频率应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度、过去的质量记录、产品重要性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信誉度高、质量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可以适当减少检验频率;对于信誉度较低、质量记录较差的供应商,应增加检验频率以确保产品质量。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流程1. 接收来料- 确保来料检验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和污染。

- 检查来料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破损或者变形。

- 根据来料单确认来料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定单一致。

2. 样品抽取- 根据抽样计划,从来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 样品抽取应随机进行,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 外观检查-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检验。

- 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损伤或者污染。

4. 尺寸检验- 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

- 检查尺寸是否符合产品图纸或者规格要求。

5. 功能检验- 对样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6. 化学成份分析- 对样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以确定其成份是否符合要求。

- 使用合适的化学分析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7. 物理性能测试- 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的检验。

- 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进行测试。

8. 检验结果记录-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 检验报告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追溯和审核。

9. 判定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和产品要求,对样品进行判定,判断是否合格或者不合格。

- 合格样品可放行使用,不合格样品需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加工。

10.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或者报废等。

-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公司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三、检验要求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

3.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追溯和审核。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和规范。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流程1. 来料接收- 由仓库人员接收来料,并进行登记和标识。

- 检查来料的包装完好性,确保没有破损或污染。

- 检查来料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读,包括物料代码、批次号等信息。

2. 来料抽样- 根据抽样计划,从接收的来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 样品的数量和抽样方法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或规范。

3. 来料检验- 根据来料的要求和规范,对样品进行外观、尺寸、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 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

4. 非合格品处理- 对于检验结果为非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提供详细的检验结果和不合格原因。

- 非合格品应进行隔离和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混淆。

- 根据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对非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修或报废等。

5. 检验记录与报告- 检验人员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检验记录应包括来料信息、抽样计划、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判定结果等内容。

- 根据需要,生成来料检验报告,以便供应商和内部部门参考和跟踪。

三、检验依据和参考资料1. 供应商提供的来料质量要求和规范。

2. 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

3. 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4. 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手册和校准证书。

四、风险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来料检验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定期对检验设备和工具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3. 培训检验人员,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定期对来料检验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公司业务的变化和发展。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过程。

通过来料检验,可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减少不良品流入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方法,以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二、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1.1 确保物料标识清晰可读,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批次号等信息。

1.2 核对物料清单,确保所接收的物料与定单一致。

1.3 确保物料包装完好无损,无明显变形、破损或者污染。

2. 样品抽取2.1 根据采购数量和抽样标准,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

2.2 从接收的物料中随机抽取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3 根据需要,将样品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后续处理。

3. 检验方法3.1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验、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

3.2 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操作,记录检验结果。

4. 检验结果评定4.1 将检验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4.2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要求,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如返工、退货等。

4.3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5. 数据分析和改进5.1 定期统计和分析来料检验的合格率和不良率,发现问题和趋势。

5.2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来料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5.3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绩效,与供应商合作改进。

三、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熟悉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准确可靠。

3. 检验记录应完整、准确,并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归档。

4. 与供应商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5. 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来料检验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以上是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通过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来料检验,可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来料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减少不合格品的使用,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供应链中的问题。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1. 检验对象: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2. 检验标准:根据公司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

三、检验流程1. 接收来料a. 由仓库人员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并确认送货单信息的准确性。

b.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破损、污染、变形等问题。

c.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一致。

2. 样品抽取a. 根据规定的抽样计划,从接收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中抽取样品。

b. 样品抽取应符合统计学原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 检验项目a. 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b.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份分析等。

4. 检验方法a.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b. 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检验记录a. 在检验过程中,记录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相关信息。

b. 检验记录应包括检验员的签名和日期,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6. 判定结果a. 根据检验结果和公司的质量标准,判定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是否合格。

b. 合格品可放行使用,不合格品应进行退货或者返工处理。

7. 处理不合格品a. 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提供详细的不合格报告。

b.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公司的退货和返工流程,并追踪处理结果。

8. 检验结果反馈a. 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促使其改进产品质量。

b. 对于频繁浮现不合格品的供应商,应进行供应商评估和管理。

四、质量控制要求1.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校准,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来料检验的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的来料检验。

三、检验准备1. 确保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就绪,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工具、试验设备等。

2.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3. 确保检验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

四、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a. 检查物料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变形。

b. 检查物料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包括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c. 根据接收标准,确认物料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一致。

2. 外观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检查物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料的尺寸、重量等参数。

3.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检验,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b. 使用合适的试验设备,对物料进行功能性验证。

4. 化学成分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

b. 使用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对物料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

5. 物理性能检验a. 根据产品规格书和质量要求,进行物理性能的检验,如硬度、强度等。

b.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试验设备,对物料进行物理性能的测试。

6. 检验记录与报告a. 在检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b. 生成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项、原因分析等信息。

五、不合格品处理1. 对于不合格品,根据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退货、返修、报废等。

2. 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追溯和改进。

六、检验员培训1. 定期对检验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本作业指导书中的检验流程和方法。

2.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验仪器的使用、检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等。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的来料检验。

三、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a. 检查物料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b. 核对送货单与实际物料是否一致。

c. 记录物料的到货时间和日期。

2. 样品抽取a. 根据抽样计划,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

b. 从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并确保样品代表性。

3. 检验项目a. 根据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

b. 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进行检验。

c. 记录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和待处理等。

4. 检验结果判定a. 根据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

b.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如退货、返工或者报废等。

c. 对待处理品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

5. 检验报告a. 撰写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等信息。

b. 将检验报告归档,并确保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四、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过相关培训。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保留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4.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五、术语解释1. 来料检验: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

2. 检验项目:根据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

3. 抽样计划: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的计划。

4. 不合格品:未能满足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的物料或者产品。

5. 待处理品:不符合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但可以进行修复或者改进的物料或者产品。

六、参考文献1. GB/T 2828.1-2022《抽样检验程序》2. GB/T 2829-2002《抽样检验规则》3. GB/T 4754-2022《普通检验规则》以上是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详细描述了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b.印字大小﹐字体﹑颜色﹑定位位置与样板不一致﹔字体周围有易造成误读的飞油﹑杂点
*
*
混料
来料中有与样板不一致的贴纸
*
材质
用手感觉硬度﹐粗糙度﹐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判定
*
e.用扫描仪扫描贴纸上的计算机纹,目视显屏显示的数字与被测样本所印刷的数字是否相同或当在其前有隐含数定时是否与确认样板相符﹔
X
X
X
X
X
目视/确认样板/计算机纹扫描仪
3.
尺寸
用直尺测量贴纸的长和宽﹐用卡尺测量印字的大小及定位尺寸
X
卡尺/直尺/图纸
4.
粘性
将贴纸贴在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后﹐目视检查贴纸是否翘起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正确有效地指导检查﹐确保物料满足规定要求﹐使来料检验规范化。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IQC检验的贴纸类物料。
三﹑内容
序号
检验
项目
检验项目内容说明
缺陷判定
测试仪器
CR
MA
MI
1.
包装
a.与样板对比﹐检查包内有无其它编号的贴纸混入﹔
b.目视包装方式﹐确认是否能保证此物料的来料质量﹔
X
相应物料
附录一﹕
缺陷名称
标准或原则
CR
MA
MI
粘性不良
将贴纸贴在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后﹐贴纸翘起粘性试验不合格
*
计算机纹不良
用扫描仪不能读出印在贴纸的计算机纹或读出的数字与扭印的数字一不致
*
裁割不良
在撕取1PC贴纸时﹐相粼的贴纸也被错误﹐印字颠倒﹐印字脱油﹐少笔画﹐无法辨识﹔
X
X

贴纸检验作业指导书

贴纸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贴纸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 /次:A / 0 更改单号: 第 1 页,共 1 页 生效日期:
说明:无特殊要求的产品按此作业指导书操作。

文件类型
三级文件
制作部门
工序名 受控状态 分发号
批准 审核 编制 品管部
辅料检验
检验工序流程图
序号 作业流程(如图1- 5)
作业基准
检查重点
作业流程3:核对规格“文件规格”与“送货单规格”一致
1 抽样 按照MIL-STD-105E 表,一般水
准中Ⅱ抽样

2
外观检查
外贴表面无脏污或印刷清晰,表
面颜色厚度均匀,无明显刮痕。


3
根据仓库开出的入库
单找到对应规格的文
件和对应的封样(如
果有封样)
与仓库开出给品管的送检单名
称规格和包装文件中的名称规格再次进行核对确认,须一致
规格名称一致
作业流程5:来料扫描数字与原样扫描数字核对
4
内容检查
核对外贴表面所有的图文,需要保持一致 文件要求(封样)与抽样内容一致 5
人工检查
核对扫描码数字,确认无误
封样条码数字准确;同时
在电脑里面保存抽样扫描码。

6
留样(一个塑料袋存
放一个规格)
从检查抽样里面留取一个样品,
在背面写上检验日期、来料厂商、检验人

备注:类似其它棉的检验必须严格按照此操作进行。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 查 项 目
序 号
缺陷 类型
不良内容描述
判定


CRI MAJ MIN
1 起 皮 工件与油漆层或油漆层与油漆层之间脱离
V
2
漏喷
表面正面不容许有漏喷(特殊状况 除 外 ), 背 面 如 有 规 定 以 签 板 为 准
V
不容 许
3 针孔 表面不容许有针孔
V
4 异色点 表 面 不 容 许 ≥ 0 . 2 m m
向周围扩散旳油漆泡
2
一般情 况下不 容许有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面 积 1cm 范 围
内 有 一 种 直 径 0.1≤ D≤ 0.15mm

麻点
2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面 积 1cm 范 围
16 尘 点 内 有 两 个 直 径 0.1≤ D≤ 0.15mm

尘 /点
表 面 有 密 密 麻 麻 旳 尘 点( 麻 面 除
不 可 清 除 之 油 渍 /脏 污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长 度 ≤ 5mm,宽 度
≤ 0.1mm, 条 数 ≤ 1, 且 距 离 ≥

15mm 允 收 !
查 10
划痕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长 度 ≥ 5mm, 宽 度 ≥ 0.1mm 有 感 划 痕 不 接 受 !
V V
V

V污


V
测 量
11
1.0 目旳 为来料检查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规定,特制定此通用原则作为来料检查旳原则,同步提
供应供应商理解我司旳品质水平规定,加强品质管理。 2. 合用范围
合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辅料、包装材料入厂时旳检查。 3.权责单位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原材料的检验,可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来料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来料检验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要求确定来料检验的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

1.2 确定检验设备:准备好必要的检验设备,如显微镜、千分尺、硬度计等,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制定检验流程:建立明确的来料检验流程,包括检验人员的责任分工、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等。

二、检验方法2.1 外观检验:首先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表面是否有瑕疵、裂纹或变形等情况。

2.2 尺寸检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2.3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三、检验记录3.1 记录检验结果:对每一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合格、不合格等情况。

3.2 留样管理:对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留样管理,以备日后的追溯和核查。

3.3 不合格处理: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及时处理,如退货、报废等,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进入生产环节。

四、检验报告4.1 编制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来料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等信息。

4.2 报告审核: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4.3 报告归档:将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日后的查阅和追溯。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定期对来料检验流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培训人员: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检验技能和水平。

5.3 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接受来料检验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检验流程。

结语:通过建立科学的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针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进行的检验工作,以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标准与要求1. 来料检验标准根据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来料检验的标准。

检验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指标。

具体标准可根据不同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制定。

2. 检验方法与设备根据不同材料和零部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设备。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目测检查、测量、试验、化学分析等。

检验设备应经过校准,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检验样本与抽样方法根据来料检验的要求,确定检验样本的数量和抽样方法。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并遵循统计学原理。

根据不同的抽样方案,确定接受和拒收的标准。

4. 检验记录与报告对每次来料检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日期、供应商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检验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及时进行归档。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或者零部件,应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并记录整改情况。

三、来料检验流程1. 接收材料当供应商送达材料时,接收人员应核对送货单与实际送货物品是否一致,并进行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应即将通知相关部门。

2. 样品送检根据抽样方案,从接收的材料中抽取样品送至检验部门。

样品应标明供应商、材料名称、批次号等必要信息。

3. 材料检验检验部门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材料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验方法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判定材料是否合格。

如发现不合格项,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供应商,并进行记录。

5.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整改、报废等。

处理过程中应确保不合格品的追溯性和记录完整性。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来料检验人员提供准确的操作指导,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检验准备1. 检验设备准备来料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检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量具、显微镜、试验设备等。

在进行检验前,检验人员应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2. 检验环境准备来料检验应在整洁、璀璨、无风尘、无湿度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应定期清洁检验区域,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检验流程1. 检验计划制定根据公司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制定来料检验计划。

检验计划应包括待检验物料的种类、数量、检验方法、检验标准等内容。

2. 来料接收当供应商送达物料时,检验人员应与供应商的送货员一起进行来料接收。

检验人员应核对送货单上的物料信息与实际物料是否一致,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3.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来料检验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检查物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对外观进行检查,并记录检验结果。

4.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来料检验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检查物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人员应使用适当的量具对物料的尺寸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5. 功能性检验功能性检验是针对特定物料的功能要求进行的检验。

检验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 化学成份检验对于需要进行化学成份检验的物料,检验人员应采取适当的取样方法,并使用相应的试剂进行化学分析。

检验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对化学成份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7. 特殊检验根据具体物料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特殊检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测试、压力测试、电气测试等。

检验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8.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物料是否合格。

合格的物料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生产流程,不合格的物料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退货、返工等,并进行记录。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制定一份详细的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可以匡助企业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一、检验前准备1.1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确定来料检验的标准和要求。

1.2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齐全、准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来料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

二、检验过程2.1 样品取样:按照标准要求,从来料中取样进行检验。

2.2 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特性,确定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2.3 检验方法: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测、测量、试验等,进行检验。

三、检验记录3.1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3.2 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3.3 归档管理:将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方便日后追溯和分析。

四、检验标准更新4.1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检验标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4.2 反馈机制:建立与供应商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和问题,促使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

4.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检验标准和方法,提高来料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培训与考核5.1 培训计划:制定来料检验员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5.2 考核机制:建立来料检验员的考核机制,定期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质量意识。

5.3 激励措施: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赋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结语:制定一份详细的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不仅可以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还可以确保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希翼企业能够重视来料检验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检验标准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号:LC-QA-0091.0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2.0范围:适用联昌所有的原材料,原材料辅料,成品料的进料检验工作。

检验工具:外径千分尺,卡尺,直尺,烤箱,剪刀,小刀,初粘力测试仪,扫描仪,电子称等。

3.0准备工作3.1准备相关检验资料及工具:送货单,业务订单,样板,胶纸,剪刀,图纸,承认书等工具。

4.0 检验方法及流程:4.1 来料的核对:4.1.1 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检验;4.1.2 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

4.2 检验方法:4.2.1 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4.2.2 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4.2.3 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4.2.4 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4.2.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

4.3检验标准:4.3.1原材料抽检判定标准为:CR=0(影响产品性能的如粘性)致命性不良拒收,MAJ=0(影响产品规格的如尺寸和厚度)严重不良,拒收;MIN(影响产品外观的如脏点,刮伤)轻微则依据《来料检验标准》检验;4.2.2 卷装料2-5卷抽2卷,5-10卷抽4卷,10-15卷抽6卷。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2)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2)
为30,DL为III,抽样方案为:n = 6,Ac = 0,Re = 1。
3.8检验项目、标准、缺陷分类一览表
缺陷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验收标准
验收方法及工具
A
B
C
1
阻值与偏差
实际阻值应在误差范围内
LCR电桥

2
标识
标识完备、准确、无错误
目测

3
标识附着力
标识清晰,用浸酒精的棉球擦拭三次后无变化
酒精棉球

游标卡尺

◆6
可焊性
温度260±10℃,时间2S ,锡点圆润有光泽,稳固
恒温铬铁

◆7
耐焊接热
温度260±10℃,浸锡时间5S后,外观、电气与机械性能良好
恒温铬铁

8
包装
包装良好,随附出厂时间及检验合格证
目测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名称
拟制
审核
电容
批准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的目的是保证本公司所购贴片电容的质量符合要求。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司所采购的无特殊要求的贴片电容。
2参照文件:
本作业规范参照本公司程序文件《进货检验控制程序》,《可焊性、耐焊接热实验规范》,《电子产品(包括元器件)外观检查和尺寸检验规范》以及相关可靠性试验和相关技术、设计
参数资料及GB282和GB2829抽样检验标准。
3规范内容:
3.5测试工量具及仪表:LCR电桥(401A)或不低于本仪表精度的其它仪表,游标卡尺,
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3.3判定依据:抽样检验依GB2828标准,取特殊检验水平S-3;AQL:A类缺陷为0,B类缺陷为0.4,C类缺陷为1.0。标有◆号的检验项目抽样检验依GB2829标准,规定RQL为30,DL为III,抽样方案为:n = 6,Ac = 0,Re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印字大小﹐字体﹑颜色﹑定位位置与样板不一致﹔字体周围有易造成误读的飞油﹑杂点
*
*
混料
来料中有与样﹐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判定
*
e.用扫描仪扫描贴纸上的计算机纹,目视显屏显示的数字与被测样本所印刷的数字是否相同或当在其前有隐含数定时是否与确认样板相符﹔
X
X
X
X
X
目视/确认样板/计算机纹扫描仪
3.
尺寸
用直尺测量贴纸的长和宽﹐用卡尺测量印字的大小及定位尺寸
X
卡尺/直尺/图纸
4.
粘性
将贴纸贴在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后﹐目视检查贴纸是否翘起
X
相应物料
附录一﹕
缺陷名称
标准或原则
CR
MA
MI
粘性不良
将贴纸贴在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后﹐贴纸翘起粘性试验不合格
*
计算机纹不良
用扫描仪不能读出印在贴纸的计算机纹或读出的数字与扭印的数字一不致
*
裁割不良
在撕取1PC贴纸时﹐相粼的贴纸也被撕超或撕取废料时将贴纸撕烂
*
印刷印字不良
a.印字内容错误﹐印字颠倒﹐印字脱油﹐少笔画﹐无法辨识﹔
X
X
样板
2.
外观
a.检查贴纸表面是否有杂点﹐花﹑烂﹑污﹑皱﹑气泡等常见缺陷﹔
b.与样板对比﹐检查印字内容﹐大小﹑位置是否与样一致﹐有无重影﹐缺画﹑漏印﹑颠倒等常见缺陷﹔
c.沿着切断线对折后﹐检查有无未切断现象或切斜﹐沿着切断线将废料撕掉时﹐检查是否撕烂贴纸﹔
d.目视和用感觉贴纸所用材质是否与样板一致﹔
贴纸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正确有效地指导检查﹐确保物料满足规定要求﹐使来料检验规范化。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IQC检验的贴纸类物料。
三﹑内容
序号
检验
项目
检验项目内容说明
缺陷判定
测试仪器
CR
MA
MI
1.
包装
a.与样板对比﹐检查包内有无其它编号的贴纸混入﹔
b.目视包装方式﹐确认是否能保证此物料的来料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