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的原则
• • • • • 1.父母以身作则。 2.刚柔并济。 3.循循善诱。 4.公平正直。 5.合理满足需要。
• 父母自身的品德、操行、模范行为是对子女施教 的最重要的条件。父母在家庭中事事对子女做出 榜样, 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陈教授指出, 儿 童的一举一动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 一方面受环境 的约束和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 因素是父母, 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父母。 “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 要小孩子品行好, 我们的品 行先要好。” 因为小孩子降生以后主要是在家庭 中受父母及长辈的启蒙教育; 孩子们慕仿的最初对 象是父母; 孩子的最初语言和生活本领也是由父母 传授的。这种血缘关系的影响, 对儿童心身发展起 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 陈教授说: “ 你的一举一动, 都在小孩子的镜子里 可以反映出来” , 要作到以身作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做父母的对子女所提出的要求, 对他们的物质待遇、亲疏 态度和所犯错误的处置, 应采取公平一致、不偏不倚的正 直态度。 • 这是维持正常父子关系、保持家庭团结和睦、发挥教育效 力的保证。 • 陈教授指出: “ 偏爱子女, 适足以害子女。” •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偏爱。偏爱的一般对象多是“ 老疙 瘩” , 或多姊妹中的唯一男孩, 或是多兄弟中唯一的女孩; 有些还以容貌分亲疏, 容貌俊秀、资质灵敏的父母宠爱; 容 貌丑陋、资质愚鲁者父母嫌弃。偏爱的实质是溺爱, 即失 去原则过分的骄龙, 特别是对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溺爱的现 象尤为严重。受到溺爱的儿童不论在物质待遇和家庭地位 上均处于“拔尖” 的地位。他们养尊处优、飞扬跋扈、 为所欲为。从而在他们身上滋生了挑吃、挑穿、不尊重长 辈、不爱惜东西、任性发脾气、不团结友爱、不爱劳动、 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种行为多数得 到父母的默许, 受到袒护, 因而使孩子产生了不道德行为的 “ 合理感” , 逐渐滋长了离解的、背离正确道德原则的自 私自利、寄生腐朽的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心理。可见父 母的偏爱护短, 文过饰非, 极力隐匿缺点错误, 实际上贻误 了孩子的一生。

• 【2】培养良好的美德。 • 我们的国家有悠久的厉史, 我们的民族是勤劳、勇敢、 智慧的民族。做父母的要继承优良的传统, 使它在儿童身 上发扬光大。陈教授认为, 一个人最坏的心理就是“ 利己 心太重” , 如果这种人“一旦得志, 卖国祸民, 丧权辱国, 种种事情, 亦或有之” ;要教育小孩子学诚实, 不做伪, 从而 “ 使他们将来成为诚实的青年, 则于国家、将来都不无裨 补的” ; 做父母的从小就要培养儿童具有同情行为, 关怀 人, 爱护人, 体谅人, “ 在家庭里在社会里这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美德, 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 那父不父, 母不母, 子不子, 家庭就不成为家庭; 若社会没有同情行为, 尔虞我诈, 人人 自利, 社会也不成社会了。”所以大公无私, 敬孝父母, 尊 敬师长, 扶老携幼, 助人为乐等风尚, 是我们民族的传统, 是儿童应具备的美德。
• 【4】 练成健康的体魄。 • 自幼就养成健康的体魄, 是陈教授主张打好“ 三 育” 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 • 他说: “ 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 , “ 若身 体不健全, 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 而做父母的也 要受无穷的痛苦的” 。在黑暗的旧中国,陈教授 目睹中国人体之孱弱, 不禁感慨万分。他说, 如此 衰弱的人民, 国家哪里能强盛呢? 他认为, 应振兴 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 强健我们民族的体质。做父 母的要帮助儿童搞好各种体育锻炼, 并要养成与健 康有密切关系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详尽地谈到了 培养儿童卫生习惯的问题。诸如舒适的房间、充 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起居、及时的医 疗等等, 逐一提出了要求并指出作法。
• “刚柔并济” , 就是对待子女既要钟爱保护, 又要 严格要求; 对小孩子的错误既要重责其事, 又要晓 之以理。父母教育子女的尺度不能宽严不一, 相互 矛盾。 • 陈教授指出: 中国家庭教育的通病是: 父亲往往失 之过严, 易失子女之爱心; 母亲往往失之过宽, 易失 子女之敬意。因为大人的要求不同, 子女必然无所 适从, 因而对子女失去教育力量。父母的威信是有 效的教育子女的基础。 • 必须创造团结友爱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以子女为 “ 伴侣” , 沟通感情, 没有隔膜, 给孩子以精神力 量。
儿童心理是施行家庭教育的依据, 但这心理是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迁的。 • 婴儿时代, 小孩子都是在家里, 父母就是他理想中的

人物, 父母的一举一动他都要模仿, 父母的话他是肯听的。 • 幼稚园, 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量是相等的。到 了小学, 儿童的理想人物就不是老师, 而是世界的伟人了。 但是, 他的同学差不多可以控制他的行动, 他的同学怎样 做, 他也怎样做。在这个时候, 他喜欢成群结队, 发生团 体的活动, 进行独立交往了。他们有了“ 自己管理, 自 己生活, 自己思想, 自己做人, 这样一种愿望” 。 • 我们了解儿童各时期不同心理的变化规律, 就便于进行 针对性的教育了。
• 这是陈教授所主张的对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他指出, 小 孩子是纯洁而天真的, 生来在头脑中是什么观念也没有的, 各种观念的形成, 靠父母的教育, 受现实环境的影响。比如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什么是好, 什么是坏,什么是光荣, 什 么是耻辱等观念的形成和建立, 都是通过对待具体事物的 处理, 从具体到抽象, 从低级向高级的认识过程建立起来的。 也是经过“ 知” 、“ 情” 、“ 意” 、“行” 的心理活 动过程来完成的。所以陈教授说: “ 对于教育小孩子, 做父 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 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 “ 积极的鼓 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他提倡启发儿童的天资, 激起 兴趣, 树立榜样, 使儿童居于主动的地位, 不是受抑制, 而是 很高兴的去做各种事情。对小孩子作事的结果要客观的评 论,“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批评小孩子的工作” 。这样才能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掌握儿童心理实施家庭教育
• “ 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 那 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的。”
• 陈教授在阐述家庭教育理论时, 特别告诫年 轻的父母, 必须重视掌握儿童的心理, 了解 儿童的心理需要。 • 不洞察儿童的心理, 那种教育则是违背规律 的育目的无成效的。
根据他的长期观察, 归纳出普通儿童的心理主 要有以下几点:
• 【5】 培养儿童为公的人生观。 • 培养儿童为公的, 即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生观, 是 父母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 陈教授指出: “ 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 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作事动机。” 小孩年纪小的 时候, 可以用个人感情去激励他作事的动机, 如说: 这样做“爸爸妈妈喜欢” , 那样做“ 爸爸妈妈要 骂的” , 年纪大的时候, “ 我们须教他叫明了作事 是要顾到公共祸福的” , “作恶是有损于己的, 也 是影响社会的” 。通过这样的动机教育, 使儿童 从小就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和勇于 为公捐躯的抱负。
陈鹤琴 -----家庭教育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 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 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 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 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陈鹤琴
• 掌握儿童心理实施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的内容 • 家庭教育的原则 • 家庭教育的方法
• • • • • •
儿童独立生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可以发展他的肌肉; (2)可养成他勤俭的性质; (3)可使小孩子知道做事的不易和世务的艰难; (4)并且可以养成独立的精神。 “不亲自做事情, 则不知别人的劳苦, 不知世务的 艰难, 只有一班少爷公子, 只知驱使人们替他们去 做事情, 他们自己日惟三餐、夜惟一梦、终日不做 一事。因此他们戏嬉好闲, 毫无进取精神” , 这就 是对剥削阶级子女的写照, 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事实证明是绝不会有出息的。
• 【3】养成独立自强精神。 • “ 凡小孩于自已能够做的事, 做父母的不要代替他。” • 这是养成儿童独立思想, 锻炼自强精神的好办法。陈教授 认为, 小孩好动与他的能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多动就能 多得经验, 多发展他的能力。一般做父母的都希望小孩子 自己管自己, 自己生活, 自已思想,自己做人, “但是实际上 做父母的常常违反这种愿望, 反而使小孩子没有机会去管 理自己, 没有机会去自己生活, 也没有机会去独立思想。” 一切包办代替, 使小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这是家庭教育中 的通病。 • 陈教授告诫年轻的父母说, 你们应当明了自己的责任是帮 助小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 而不是干涉替代他做事情。 •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 凡是小孩子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 做, 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 创造各种 环境, 提供各种方便, 让小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培养 广泛的兴趣, 以增进各种条件下的处事能力。例如, 要为 儿童创造游戏环境、艺术环境(音乐、图画、审美)、阅读 环境。从而开阔儿童的视野, 增强儿童的适应能力。
家庭教育的内容
• 【1】发展儿童的智力。 • 用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武装儿童, 发展 他们的智慧才能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 要发展儿童的智力就要培养他们观察事 物、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 力要在学校学, 也要在与自然界接触中自己 掌握。
在我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 凡天 气晴和的时候, 我们就带幼稚生到外 边去游玩, 这种郊游对于小孩子的身 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等 到孩子大一些, 便带他们到社会里去, 让他们辨藏麦、识斗秤, 看做工⋯ ⋯ 体察社会生活, 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 人可以帮助, 使他们的知识渐渐丰富 起来, 使智慧得到开发。
• 1.小孩子是“ 生来好动的, 以游戏为第二生命 的” 。游戏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 冬运动身体就容 易强健, 心境就常常快乐, 知识就容易增进, 思想就 容易启发” 。 • 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从语言到行动, 是以大人为 “ 一面镜子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 慎, 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 • 3.小孩子是好奇的。好发问种种问题, 好作出好奇 的动作, 这是“ 小孩子得着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 门径”。
•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人有各种各样的需 要, 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 动机产生的基础则是需要。所以 掌握儿童需要的结构, 合理的满足儿童的需要, 才能控制和 激发儿童的行为。儿童的需要随着年龄、知识的增一长是 逐渐发展的, 层大结构也是由低到高不断变化的。他们的 需要大概可以分为五层: • 一.是吃穿住生活方面的需要; • 二.是免遭危险安全上的需要; • 三.是结交伙伴进行交往的需要; • 四.是学习知识的需要; • 五.是愿意做成各种事情自我实现的需要。 • 对于这些不同的需要, 我们应当合理地给予满足。
• 做父母的还要善于培养儿童明辨善恶是非的观念。 平日做父母的对善恶是非种种事情,应当有明确的 态度, “ 以辞色来表示他们的赞许与不赞许的意思 给他们的小孩子听听看看” , 以父母的行动给孩 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开阔, 要让孩子自己独立 的评价某件事情的好坏, 做父母的可以帮助辨别, 从而影响和支配孩子做出我们所期望的高尚行为 来。 • 陈教授说: “ 今日的孩童即他年之成人, 今日之孩 童不能顾虑他人的安宁, 则他年之成人即将侵犯他 人的幸福。为要使小孩子将来成为有道德的人物, 当小的时候使他慢慢知道顾已顾人之道。” 这是 儿童思想建设的根本大计。
• 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他们喜欢动作, 并希望事 情成功。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去做各种有益的事情, 培养自信力与独立自主的品格。 • 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让他们与天然界相 接触, 与劳动人民相往来, “ 以增长他们的知识, 以 强健他们的身体, 以愉快他们的精神” 。 • 6.小孩子是乐群的。交往是小孩子的一种社会心 理需要, 从小就寻求伴侣与友谊, 否则“ 就会孤独 寂寞” 。 • 7.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 听了称赞的话非常高兴。 大人的称赞可以满足小孩子上进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