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针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灌输零星知识技能的弊病,活教育提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会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
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在智力上得到发展,还要使儿童在道德、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针对传统教育固定的、僵化的教育内容,活教育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突破了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框框,对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在师生关系上,针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活教育强调了儿童的学习应以儿童自己学、做为主,调动一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校教学的气氛。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共5篇)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共5篇)第一篇: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浏览字体:大中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思想。
他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
陈鹤琴(1892-1982年),1914年与陶行知同行赴美留学。
1917年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读,攻教育学和心理学。
1920年底,他以儿子陈一鸣为对象,从出生之日起,对其身心发展作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长达808天。
他还经常把儿子抱到课堂上当儿童心理学的“活教材”。
依据这些研究和实验,他写出了《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书。
1923年,他在南京自己新建的住宅里办起了鼓楼幼稚园,作为推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幼稚教育的试验基地。
1940年,他在江西泰和文江村的荒山上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同时提出“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或者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要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世界的眼光。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活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这一原则,是脱胎于杜威当年在芝加哥所主张的“做中学”(Learnins by doing),但比较杜威的主张更进了一步,不但是要在“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不断地在“做”中争取进步。
“活教育”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作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二是参考,三是发表,四是检讨。
“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要爱护儿童;要了解儿童;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研究的精神;要有改造环境的能力;除具有国语修养外,须有一种专门学科的特长;要有健全的体格。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革。
1、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改革的重点
陈鹤琴提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后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后从本质上进行转变,不再做旧教师,而是应该做一个人民的教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陈鹤琴的幼儿教育主张
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
第二主张: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千万不能存在孩子放在学校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心理,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方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主张:陈鹤琴认为只要儿童能够学的都应该教他。
3、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学会生活。
第二,教育应源于生活,利用生活。
让幼儿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他人,并能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体验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对社会的印象。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是中国教育教学界的知名专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出发,深入探讨其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陈鹤琴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她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她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陈鹤琴强调,学校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她认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独立的人格,才能够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全面发展陈鹤琴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她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提升,还包括体质、心理、情感等多个层面的全面提升。
她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包括文化课程、体育课程、美术音乐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陈鹤琴认为,只有当学生在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应对未来社会的人才。
三、创新能力陈鹤琴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她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她认为,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让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陈鹤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方法,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以学生为中心陈鹤琴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教育应该立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她提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家庭教育被认为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陈鹤琴作为一位家庭教育专家,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进行探讨。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总结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以下是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的总结:1.家庭是第一课堂:陈鹤琴认为,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2.健康的沟通方式:陈鹤琴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3.亲子互动的重要性: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榜样的力量:陈鹤琴认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自主性的培养:陈鹤琴主张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从小事情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陈鹤琴的家庭教育观点详解3.1 家庭是第一课堂在陈鹤琴看来,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地方。
无论孩子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家庭的教育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并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3.2 健康的沟通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健康的沟通基础上。
陈鹤琴认为,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当孩子面临困惑和问题时,父母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3.3 亲子互动的重要性亲子互动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陈鹤琴建议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各种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一起玩游戏等,通过亲子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中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和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中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和启示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
他的幼教思想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我们进行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再研究。
1.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1.1“活教育”的目的观陈鹤琴曾说到:“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其中包涵了深刻的哲理和内涵。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还是“人”的发展,因而陈鹤琴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于儿童,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
他强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1.2活教育的课程设置陈鹤琴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中心”的思想,倡导一种“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
他主张“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早期的幼儿教育大多具有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教室里,教室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郊游学习,致使儿童与环境的接触相当缺乏,所学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较多的联系。
这样儿童所得的都是呆板生硬的死知识,也没有获得鲜活的人生经验。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1.3活教育的方法观“活”教育的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他看来,“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他认为:“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
~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有鉴于此,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此外,他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
2.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2.1把握兴趣点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
陈鹤琴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我深感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教育理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培养幼儿,使他们在身心、智力、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教育观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德育为先陈鹤琴强调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德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关键。
在德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自律性等品质为重点,通过生活实践、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陈鹤琴认为,智育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
他主张在幼儿教育中,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质。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提倡通过游戏、观察、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体育方面,陈鹤琴强调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倡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3. 美育熏陶陈鹤琴认为,美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主张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二、生活化的教育观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化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成长。
以下是我对生活化教育观的一些体会:1. 以幼儿为中心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简述陈鹤琴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简述陈鹤琴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陈鹤琴,这位可谓是教育界的巨星,真是把儿童教育研究得透透的。
他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简直就像是给孩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说到儿童观,陈鹤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心里都有着无穷的潜能。
他觉得,孩子们不是空白的纸张,而是充满色彩的小画家。
他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去探索世界。
要知道,孩子们的眼里可是有着大千世界,他们的好奇心简直就像小猫抓老鼠,死死盯着每一个新鲜事物。
咱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鹤琴就希望通过教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渔”,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再说说他的教育观,那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对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吧?他提倡“活动为主”的理念,认为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想想看,光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那多无聊啊,简直像吃了几块干干的面包。
可是如果让孩子们动起来,去做实验,去玩游戏,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不能让孩子们觉得像是被逼着去上刑场。
陈鹤琴还特别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觉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环境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只有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爱的环境,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说白了,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
他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学习知识,更能培养良好的品格。
教育不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让他们未来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吗?在课堂上,陈鹤琴也提倡“游戏中学习”。
他特别喜欢用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试想一下,一个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学,那他以后再遇到数学题的时候,心里可是乐开了花。
而那些枯燥的公式,经过游戏的调味,就变成了香喷喷的美食,谁不想尝一口呢?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还能记得牢,真是一举两得。
陈鹤琴非常重视亲子关系。
他认为,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动力。
浅谈陈鹤琴特殊教育的思想
浅谈陈鹤琴特殊教育的思想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中弱智儿童的教育也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愿全国盲哑及其它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们的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
”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思想流传至今,成为如今特殊教育理念的重点,对如今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字:特殊教育陈鹤琴启示一、被称为“妈妈”“外婆”的陈鹤琴以及他的特殊教育思想陈鹤琴,著名的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中国的幼教之父”,他是一位男性却被人成为“妈妈”“外婆”,就知道他肯定是一个慈祥的人。
在陈老先生的眼里,特殊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
“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这也是陈老先生的特殊教育思想。
同时,陈老先生对特殊儿童持因材施教的态度,开展分类教学,把低能儿童送到低能儿童学饺,聋哑的送到聋哑学校读书,这样因材施教,各得其宜,教育力量在这种地方就可以分外显出他的伟大来了。
他也认为特殊教育并不是个人或个别单位的事,应当由国家来主办,从而带动一大批热心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机构、人员来增加投入,促进特殊教育的普及和基础建设;强调了要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确保其职责的落实,以强化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监督和督导,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张特殊教育机构应当形成网状的布局结构,这既是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分别不均,也是考虑到确保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必要措施;加强教育教师培训工作,主张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附设特殊教育学校,如:①盲童学校;②聋哑学校;③残废儿童学校;④神经病儿童学校;⑤天才儿童学校⑥低能儿童学校。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第一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一直被看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却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
这时,一位教育家站了起来,愤然地说:孩子的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只羊、一头牛。
人们对养孩子的方法始终抱着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的态度。
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儿童教育家就是陈鹤琴,他针对民国时期的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尝试,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儿童的不成熟的力量陈鹤琴的活教育区别于封建、僵化、陈旧的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儿童的身上。
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陈鹤琴眼中无论是在外表上将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样还是在行动上去模仿大人的举止,这样都是旧式家庭愚昧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中国才多是少年老成的小孩子。
他说:在培养儿童这件事情上,最紧急的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将他们看作儿童对待。
卢梭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大自然期望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只长成孩童的样子。
所谓的儿童的样子,即非成人,即按照他们孩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有特征生长。
陈鹤琴把儿童样子的标准归纳为一种未成熟的力量,他要求人们去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这种不成熟,要去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即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具体表现为:穿着成人化、心理早熟等。
现今儿童听话乖巧的表象下是他们真实的活泼好动的本真。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不乏看起来乖巧的学生,他们两手重叠,背脊挺值地端坐在课桌前,俨然一副懂事的样子,像一个稚气消逝的成熟的儿童。
我们在欣慰这看似和谐的画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真的是儿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与陈鹤琴所描述的旧教育中少年老成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其早期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和研究价值进行介绍,探讨了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
陈鹤琴提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和尊重儿童个性。
其教育思想启示着我们应当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未来的研究应当深入挖掘陈鹤琴的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陈鹤琴、早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研究价值、教育思想来源、早期教育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成果、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陈鹤琴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上。
她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她强调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应该得到良好的启蒙和培养,以便他们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陈鹤琴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她强调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应该是儿童成长的温暖港湾和支持系统。
陈鹤琴倡导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她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公民。
1.2 研究价值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研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来源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有助于揭示其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理论基础。
通过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以指导当代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实践。
总结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推动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精选5篇)
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精选5篇)第一篇: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陈鹤琴主要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儿童教育“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儿童学。
后称“单元教学”,并被准确定义为:以一个中心把各项活动联系起来。
他强调:幼儿园教育教学应紧密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
陈鹤琴提出:“重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况制定计划。
”他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关注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主题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时令季节,最大可扩充到大自然、大社会。
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
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是:1.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2.课程的科学性:课程硬实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3.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4.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6.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7.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8.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9.课程的陶冶性:课程应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10.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孩子的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教育应当注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
儿童生来就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的这些特点,而不是压抑或束缚。
他强调,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比如,孩子们喜欢在户外奔跑、观察小昆虫,这时候不应阻止他们,而是可以引导他们去了解自然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在课程设置方面,陈鹤琴提出了“整个教学法”。
他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他认为,分科教学过于割裂,不利于儿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孩子们认识植物时,不是单纯地讲解植物的名称和特征,而是将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孩子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陈鹤琴先生还特别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最自然的活动。
通过游戏,儿童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锻炼各种能力,如身体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
比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模仿不同的角色,与小伙伴们互动交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在教育方法上,陈鹤琴倡导“做中学”。
他认为,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会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陈鹤琴先生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有一个适宜的、丰富的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充满童趣,富有教育意义。
教室里可以摆放各种图书、玩具和教具,墙壁上可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和学习成果。
室外可以设置花园、沙坑、滑梯等设施,让孩子们在自然和自由的氛围中成长。
他还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他认为,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和品德的重要时期。
简述陈鹤琴教育的理念
陈鹤琴教育的理念是关于如何把音乐的美好带给孩子们的。
陈鹤琴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细致、灵活的触感,他们才能从音乐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首先,陈鹤琴认为,在学习钢琴时,把握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他建议孩子们以慢条斯理的方式去学习,以便能够把握住节奏,培养出细致、灵活的触感。
其次,陈鹤琴建议孩子们要发掘自己的天赋,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他认为,孩子们只有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才能真正的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此外,陈鹤琴还强调了孩子们要学会自律、认真对待音乐。
他认为,孩子们只有通过认真对待,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最后,陈鹤琴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会让自己的情感在音乐中流淌,不要局限于理论上的学习,而要努力去发掘自己的独到之处。
总而言之,陈鹤琴教育的理念是把音乐的美好带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把握和节奏、发掘自己的天赋、认真对待音乐以及让自己的情感在音乐中流淌,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获得最大的乐趣。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是: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让他自己做;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针对传统教育只注重灌输零星知识技能的弊病,活教育提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会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
就是说,不仅要使儿童在智力上得到发展,还要使儿童在道德、身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是在教育内容上,针对传统教育固定的、僵化的教育内容,活教育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突破了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框框,对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在师生关系上,针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活教育强调了儿童的学习应以儿童自己学、做为主,调动一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校教学的气氛。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针对传统教育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消极制裁的管理方法,活教育主张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鼓励的管理方法。
论述陈鹤琴的教育主张
论述陈鹤琴的教育主张
陈鹤琴的教育主张有:
一、坚持以教育实践为根本:
实践是检验教育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才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教
师应该能够将理论中由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转换为可以让学生参与和
体验的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二、坚持自然主义的观点:
陈鹤琴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观,他认为,教育是寻求认知自然规律的
过程,要善于观察自然、探索自然,运用自然规律做事,体会纯然的、健康的、美好的自然。
三、坚持劳动养气的学习观念:
陈鹤琴认为劳动是知识的基础,而劳动伴随着愉快和活力,才能够促
进人的心理发展和创造精神,为教育注入活力与活泼性。
在陈鹤琴看来,劳动本身是一种乐趣,也是人们体会自然规律的必要体验。
四、坚持多层次、多元组合的学习形式:
陈鹤琴认为,要实现学习效果,就必须把一些有利的多部分教育成分
按照适当的顺序组合起来,组成有机的整体。
这就是多层次、多元组
合的学习。
在多层次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五、坚持培养学生的中性品质:
陈鹤琴认为,中性品质是科学和艺术创新的特质,也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辩证分析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吸收新的知识,思维和想象力都要受到锻炼。
六、坚持专业化教育:
陈鹤琴认为,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跟随自己的脚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教育,将学习和教育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
这就是他提倡的专业化教育。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第一篇: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
他倡导“活教育”,为改革传统教育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思路。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对后世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陶行知先生有一句批判旧教育的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
30年代末,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在总结自己以往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主张。
“活教育”的主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要求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将教学这个过程“活”起来。
而不再像旧教育那样“死”教书。
严格地按照教材所写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死板,照本宣科,没有创新。
这些就是旧教育中所谓的“死”教书,是不可能立足于现今社会的。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这也要求了教育也要有发展、有变革。
而对于学生而言,“活”教育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要有创新思维。
在当下这个人才聚集、竞争激烈的市场,博学不再是竞争的筹码,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拥有广博的知识。
关键在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如何进行创新。
一个人光有知识而不懂得运用,那么知识学来也是白学。
因此在“活”教育主张中,要求学生将读书这一过程“活”起来,是适应现在这个处处充满着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社会的一种需要。
在“活教育”这一教育主张中,首先提到的是“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谈论到做人,不论在什么时代,身处怎样的环境,学会做人都是我们的必修课。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是一种群居的生物,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个人都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论述题 评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思想
论述题评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思想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活教育之父”。
他首次提出了“活教育”这个概念,并率先在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关于“活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当时的教育理念,而且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因此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活教育的理论依据( 1)实验主义原则——陈鹤琴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教育实验对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主义强调通过各种方法来认识学生,把实验放在教育理论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陈鹤琴先生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儿童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运用自己设计的“活教材”进行教学,其效果显著。
所以说,陈鹤琴先生坚持的实验主义原则,是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2)儿童中心的原则——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教育观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是完全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决策者,是完全“教育”的对象,学生则是“被教育”的客体。
即使到了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但在实施“活教育”过程中,陈鹤琴先生却从未忽视儿童中心这一理念。
他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教师绝不包办;凡是儿童自己能够讲的,教师绝不替他发言。
”(陈鹤琴:《新教育大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2页)。
可见,“活教育”尊重了儿童的个性发展,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
最近几年来,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能开发,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派杰出代表的陈鹤琴,在看到“我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和教育遗产中确实有不少精华,而那些陈腐落后的旧教育正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前进。
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提出“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活教育的真谛,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儿童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 创设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生活、与人交往,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二、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动手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注重实践,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实践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陈鹤琴现代幼教思想的启示
陈鹤琴现代幼教思想的启示话说在上个世纪,有一位名叫陈鹤琴的教育家,他可是中国现代幼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然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那么,陈鹤琴的现代幼教思想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揭秘一下吧!我们要了解陈鹤琴的教育背景。
陈鹤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很多书籍。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为他后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因此,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那么,陈鹤琴是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陈鹤琴非常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他认为,只有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因此,他在教育过程中,总是鼓励孩子们去尝试不同的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比如,有一次,陈鹤琴发现一个孩子对绘画非常感兴趣。
于是,他就鼓励这个孩子多画画,还特意为他找了一个优秀的画家当导师。
结果,这个孩子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画家。
2. 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陈鹤琴认为,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他总是引导孩子们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比如,有一次,陈鹤琴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讲完后,他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结果,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要诚实守信,有的说要团结友爱。
陈鹤琴总结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和表达。
3. 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
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意义家庭教育思想启示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本文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浅谈。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大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1]。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
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2]他提出做父母应当教训小孩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
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的才的竞争。
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陈鹤琴对儿童家庭教育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1、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
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3]。
家庭教育包含二层意义:其一位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教育对于国家兴衰有更深远的意义。
由此涉及到为谁教子的问题,即家教的指导思想、方向的出发点与归宿。
但现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多从浅层次含义出发,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仅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或是抱着在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未能实现之梦想的目的去教育子女,如此难免目光短浅、教育片面。
故目前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家教目标上尽快摆脱个人家庭的束缚,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2、由“片面发展型”向“全面发展型”转变陈鹤琴先生的“全面发展”观点清晰,内容丰富,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片面发展”的畸形局面有很大启示。
他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
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
首先,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根源,故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孩子的营养与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家庭德育方面,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应教育孩子体谅他人,具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别人,养成诚实不作伪的品质,不横行霸道,不欺侮别人,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家庭智育上,主要是丰富儿童生活常识,积累其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条件与环境,以激励他们读书的兴趣;家庭美育方面,主要是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此外,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可替代,让孩子在学会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意志的锻炼。
陈先生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全面,符合实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为孩子入学读书、以至一生的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重视父母的作用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
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
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4],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孩子,而应相互尊重。
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教育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上,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意志,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才会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2.父母步调要一致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
他反对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做法,也就是说父母要“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陈鹤琴认为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什么都听其自便,百依百顺,甚至对小孩打骂长辈或危害他人的行为都不加禁止。
所以陈鹤琴反复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给他以关心和爱护,帮助他做事,而不是代替他做事。
否则是有害的,其害处:“一是剥夺了小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是养成小孩子怠惰的习惯,三是养成小孩子不识世务、不知劳苦的习性,四是阻止儿童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凡是可以给小孩子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
”[5]其中包括物质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
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用以支持他们的模仿,诸如良好的精神环境、游戏环境、艺术环境和阅读环境等。
但目前,由于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的教育观,家长们过于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对于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支配的家庭精神环境都易忽视,从而导致了儿童胆怯、自私、孤独、任性、懒惰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故父母应随时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儿童以很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今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越来越多,众多家长深感自己的无力。
其根本原因在于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心理,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迫儿童按自己设计的模式走下去,一旦此发展模式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即可导致不良结果。
故父母对子女教育第一步应从了解幼儿的心理入手,遵循科学的宏观指导。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首先阐述了儿童心理并以之为施行家教的基础,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带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娇生惯养的教育在家庭里是常看见的,会使孩子养成利己害人的坏思想,成为很倔强很刚愎的孩子。
相反,规矩多而严,也是不好的,其实施秉承父母意志,以父母意志为意志,以父母性情为性情,也会损害孩子的发展。
应该一方面予以充分的机会以发展孩子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如此,小孩未有不受其惠的。
”他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七大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猎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群体、喜欢称赞,并据此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正面教育、以身作则、及早施教、严格要求、教养态度一致、宽严适度、责罚慎重等七条教育原则和游戏法、激励法、榜样法、诱导法、暗示法、动作教育法等十种教育方法。
例如:他根据儿童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抑阻的心理特征提出了“正面教育”的原则,主张对小孩子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诱导,不要给予消极的刺激,采用“激励教育法”,用言语来激励他,使得他居于自动的地位,而且使得他很高兴地去做。
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而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配合得不太好,相互脱节。
如在有些方面分歧较大,幼儿园教师们煞费苦心所取得的成果往往被家长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所否定;也有一些家长,倒很注意教育,但不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孩子在家里学的和在幼儿园里学的,常不能相融合,甚至两方面发生冲突。
另外,幼儿园也不主动去和家庭合作。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改变观念,加强联系和合作。
他强调“儿童教育是整体的、连续的”,“因为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力很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从而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的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现今中国的家庭,更有联络的必要。
”此外,他还列举了探访家庭、讨论会、报告与恳谈会等形式,一直被我国幼儿园广泛采用,基本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结语《家庭教育》一书从创作以来,时间已过80年,今天的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已非昔日可比。
然而由于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我们的家庭教育陷入了种种误区。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研究者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
陈鹤琴认为养鸡、养蜂、养牛、养猪,都需要有专门的技能。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还在困惑着每一位父母。
其实,仔细研读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大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它给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以很深的启迪。
【参考文献】[1]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3(583)[2]唐淑.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08)[3]朱浩.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3).[4]黄书光.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2)[5]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