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
成人对待儿童的教育态度是:“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这充分表明他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认为父母不能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大多数小孩子尤喜顾全面子”,“倘使要小孩子不怨恨父母而且把行为改好,做父母的应当把他的行为说给他听,而且告诉他今天责罚他的缘故,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实在因为他行为不改”。包含了他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总之,“小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这是其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
二、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基础上,把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作为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的知识与思想、儿童的环境以及由出生到成熟整个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和现象。他在《家庭教育》中,将儿童心理归纳为7个方面:好奇、好动、好游戏、好模仿、喜欢成功、喜欢野(户)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称赞等。
(一)教育目的:培养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的儿童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以品学为目的”的家庭教育观,注重从小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这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同时,他也针对当时中国现实中存在外国化和宗教化等教育倾向,提倡办一种中国化、平民化的教育,即“活教育”中要求“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将之与传统教育中退让、保守和明哲保身等区别开来,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接触的人际环境——家庭入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一个人最不好的脾气就是‘利己心’太重。无论做什么事,往往以我为中心。凡有利于我者,没有不高兴” 去干的;无利于我者,都不愿意去做,那么到了后来,‘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和社会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而且“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爱国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而他对家庭教育目的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张宗麟的幼儿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同时,要求幼儿合作、勇敢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仍是今天的教育任务。
(二)教育内容: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礼貌举止等精华,增加了体育这一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渗透美育,作为人格陶冶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强调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 而强健的身体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从吃、喝、拉、撒、睡及相应的设备等方面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要求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未穿衣、洗面刷牙前,不宜吃东西;吃东西前后必须洗手;便溺有固定的场所,形成排便的规律等。这些卫生习惯在幼儿期形成动作定型之后,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终身的健康。尤其是强调应从小训练小孩子独立睡觉等习惯,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提出在幼儿初学吃饭时应有适宜的盘匙,在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中常被忽略,看似繁琐,但它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幼儿的精细动作未发展起来,动作不准确,用宽大的盘可以避免乱撒饭菜;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养成爱卫生和爱惜粮食等良好习惯。强调饭前不给幼儿乱吃零食,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专心进餐,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渐学会节制和纪律观念;但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无意识地满足幼儿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幼儿进食难、正常的饮食规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