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 第一章职业理念

合集下载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

以下综合素质(中学/小学)考试第一章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实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两全两发展并创实)(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展)(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具有个体独特性1、学生是完整的人2、学生是具有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有差异(3)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口诀,研发放醋)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 新课改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要求教育要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教资——综合素质

教资——综合素质

1、1999 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教资统考 综合素质】01(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精讲(第一章)

【教资统考 综合素质】01(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精讲(第一章)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 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 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 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 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 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 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 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 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例题
在教学中,李老师经常用绘图技术进行视觉教学、听音 乐作品、古诗词意境配画等。他还带学生去郊外写生。每年 市里举办美术展览,他都带学生去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用心体会。李老师的美术课成了学生追捧的热门课,他个 人也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明星老师”之一。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 育行为。(14分)
真题展示·2015
30.材料: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 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 ,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 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 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真题展示·2015
真题展示·2014
我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读大学、工作以来的经历,启发 学生认识到要实现梦想,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锻炼身 体,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师生关系更 融洽了。“小寿星”们把原本计划请客的钱凑起来,买了一 台饮水机放在教室里,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本来有些同事觉 得我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看到效 果后,也纷纷效仿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考点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第一章 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 第一章 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提出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文件正式提出。

1999 年,《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推行实施素质教育。

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写进法律,成为国家意志。

什么是素质教育?1999 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所有适龄儿童,不论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学习成绩等差异)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是指均衡发展,不是平均)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发挥兴趣、特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专多能))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德智体美劳)3、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量、定性)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家长、老师、管理者)5、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二节学生观/儿童观1、学生/儿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学生/儿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面向现在】3、学生/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鼓励学生)【面向未来】4.学生/儿童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第三节教师观一、现代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知识的传授者→学习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

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

四、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 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 (二)幼儿教育的特点 • 1.生活化 • 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的内容来
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综合,它 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 、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 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 (二)幼儿的本质属性 • 1.幼儿是人 • 2.幼儿是发展中的人
• 3.幼儿是权利的主体
• 我国《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的合法 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 。
• 5.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 (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 •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呈现出性别的差异。 •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 同一年龄的儿童,在发展上还有个别差异。儿童的个别差 异体现着许多方面。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表现在儿童 的判断推理上。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 (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 • 同一年龄,不同国家的儿童,各自所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 ,在发展上也有差异。
• (一)树立正确的办园目标 • 办园目标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纲领。 • (二)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
• 教育幼儿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
儿园教育,孩子发展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三 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它是一项系统工 程。
•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全 面发展的前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实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考题模拟题】素质教育以( )为根本目的。

A.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B.尊重学生C.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答案:A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

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作为国力竞争基础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过3次)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依法保障义序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導。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 '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观记忆要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过1次)(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方面,素质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必然包括完整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推进新课程改革(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2015/11/11 13
科目一:综合素质
[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王友 欲用砖头砸一个同学。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 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 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 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 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 “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 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 “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 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1.把学生当做学生 2.把学生当作朋友 3.把学生当做老师 4.把学生当做同学
5.把学生当作儿童
6.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7. 把学生当做教育资源.
2015/11/11
9
科目一:综合素质 [案例]“一本书的较量” 英语课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 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 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田老师又说了一遍:“请把 书拿出来。”黄某仍然无动于衷。“那老师就自己拿了? ”老师伸手去拿, 黄某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靠近。“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 吧。”黄某依旧不动声色。田老师有些紧张,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 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田老师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 请他来拿这本书。” 最终,黄某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课外书。 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复习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古代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我国是人民的教育),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德育中心、智育中心等教育观)。

具体地说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人们需要思考教育活动“是什么”“为了什么”“怎样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指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它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受环境及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政府、教育部门应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学校和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导语:职业理念是指由职业人员形成和共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是在其职业内部运行的职业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的职业理念是什么吧。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1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教师的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2.知识素养(1)精深的专业知识。

第一,精通所教授科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幼儿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

(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材教法是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更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风采。

(2)组织管理能力。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幼儿集体的组织管理。

(3)教育科研能力。

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应具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从事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反应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

【考题模拟题】( )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A.团结协作B.热爱幼儿教育事业C.为人师表D.热爱幼儿答案:B考点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教师资格证_学习资料_综合素质_分章节资料_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_学习资料_综合素质_分章节资料_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 促进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2. 面向全体学生3. 促进个性发展4. 根本素质:提高国民素质5. 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学生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2. 学生是发展的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是五大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区别对待、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时期和最佳期事半功倍、互补性: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朱熹)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三、教师观: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1. 定义: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使命2.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管理者、朋友、研究者3. 职业特点: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质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定金性质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个体性和群体性(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4.现在教师的角色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由学校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篇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篇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材料题职业理念篇职业理念(即教资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材料)①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及劳动素质等);素质教育适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key words:一视同仁)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key words:成绩+德智体美劳)注:全面发展≠平均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key words:特点/特长、因材施教)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单选+材料)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key words:调动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考虑学生意见)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key words: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key words: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key words:关注学生情绪/情感/人格)材料分析题拆解题目:从教育观角度,分析/评价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答题模板:(正面例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践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是值得肯定/学习/赞扬/推崇/提倡/借鉴的。

首先,素质教育是……的教育,教师要/应该……(一句话简单解释即可)。

材料中,某老师……(具体做法剖析)。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材料中,某老师……(具体做法剖析)。

再次,……(格式同上)最后,……(格式同上)综上/所以/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践行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做到……(小结上述要点)。

(反面例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未能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观的要求,需要反思/改进/引起警惕/值得深思。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讲义及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讲义及真题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职业理念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客观题4道(8分) 2.材料分析题1道考查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4分)
二、职业理念重点考查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③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④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⑤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②教育公正。 第三节:教师观 ①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②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④小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法;⑤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观念、保障机 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实 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行机制)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学生观)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的定义: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均,并不是全面)(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①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②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教育观的精神实质:
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

全面发展教育
特性:
1.全体性
2.全面性
3.主动性
4.和谐型
5.充分性
6.可持续性
德国—席勒—《美学书简》首次提出美育
中国—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
体(基础)
智(根本)——-德(灵魂,统帅)——劳(途径)
美(动力)
途径: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主渠道)
(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三)学生集体
(四)上述三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
目标
实施策略
a)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b)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d)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e)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
本质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主体性
(4)发展性(5)开放性(6)基础性(7)能动性
内涵:
1.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两全两发展,创新与实践。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两独一发)
以发展中的人:潜能赏识,发展
人成人两为独特的人:因材施教(个性)独本学生
的独立思想一学独立意义的人:主体地位发生学习
观权责
定性:评语的评价方式
定量:具体的分值
以人为本的实现策略: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不以追求分数为目标
2.全面看待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4.尊重热爱学生
5.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第三节教师观
教师的职责:教育教学
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使命)
教师的职业特点:
1)示范性
2)复杂性: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3)协作性
4)创造性
5)长期性
广延性: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协调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四)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周期性)和效果显现的间接性
(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群体性)
(六)教师劳动在时空上局域连续性和广延性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

2)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3)有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教师要从学校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柏林纳教师成长五阶段论:
1.新手阶段
2.高级新手阶段
3.胜任阶段
4.熟练阶段
5.专家阶段
富勒和布朗是教师成长阶段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二、专业知识
1)学科知识
2)教育教学知识
3)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培养与培训
(二)观摩与评估
(三)合作互助
(四)反思和研究
(五)自我促进
(六)终身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一.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