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 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 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 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 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 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
课文主旨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 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 “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 ”的结论。
板书设计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 长
实践出真 知
6.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 “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 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 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 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 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 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 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 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 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 上的难点;等等。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走进《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 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 说是“传”或“记”,《礼记》因 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31张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件(31张PPT)
虽 有 佳 肴
教学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文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 2.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
理。 •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
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 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积累重点字词 3、 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 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其此之谓乎? 小组合作,翻译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的论著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堂训练
1、填空。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2、给下列斜体字词注音
佳肴(yáo即)使兑命(yuè)吃、学品学尝半(xiào)
3、释义
好处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表示推测语气。 种固定倒装句式,通常翻
大概,恐怕。
译为“大概说的就是……
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再见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 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优质课件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效果: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 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合作探究
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同“敩”,教导。
精读细研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佳肴”开始 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 比论证”。
精读细研
2.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的理解。
概括主题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学后感悟
感悟一:《虽有嘉肴》启发我 们应重视实践,学到的道理应付 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 正确。
感悟二:《虽有嘉肴》告诉我 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 相辅相成的,我将努力以此指导 我的人生。
理解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虽:即使。 2.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5.是故: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
理解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作品介绍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 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 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 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 精品课件

作者档案
戴圣,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 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另说魏郡 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任九江太守。宣帝 时立为博士,世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 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札记》,即今本《礼 记》。
文题解说
《<礼记>二则》包括《虽有嘉肴》和《大 道之行也》两则短文。《礼记》,即对“礼”的 解释。书中的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 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 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 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 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 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 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 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 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4.《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理想的?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把奉养父母、抚 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各个年龄段 的人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 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们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 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文中的“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有什么相 似的地方? 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46张PPT)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 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 知道它的好处。
重点词语
嘉肴 :美味的肉食。 弗 :不;食:吃, 品尝。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好处。
,"嘉肴"一词很早就已出现. 《诗 经 小雅 正月》:"彼有 旨酒,又有嘉肴".韩愈《祭董 相公文》:"旨酒既盈, 嘉肴在 盛,呜呼我公,庶shù 享其诚."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旨 (zhǐ)
兑命 (yuè) 学学半 (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标红的字词。
⑴虽有嘉肴 即使
⑵不知其旨也 味美
⑶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⑷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⑸教然后知困 困惑 ⑹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⑺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⑻学学半 同“敩”教导
从例①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绕了一段 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的女郎”设喻,借以描纱飘浮着“几件薄纱似的轻云” 的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丽的夏日海空气象。 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畴,二者是本质 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 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力。
10.故曰:教学相长也。 _所__以_说__:_教__与__学_是__互_相__推_动__、__互_相__促_进__的_。____________
1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兑_命__》_说__:_“__教__别_人__,_占__自_己__学_习__的__一_____________ _半__”_,__大_概__说_的__就_是__这__个_道__理_吧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 的核心载体。历代科举选仕,试 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 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 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礼记》
相传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 戴圣所编。以礼乐为核心,主要记载和论 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以及孔子和 其弟子的言论,修身做人的原则等等。涉 及政治、伦理、教育、美学、哲学、文化 、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深厚,内 容丰富。
疏通文意
(学习小组形式)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 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的味菜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后然能知后自不能强足自也,反教也然;反后省困理知解惑困,不。不了。通, ((67))故 其曰此:之教谓学乎相长大 “概其也说此促的之进就谓。是…这…个乎道”理是吧一?种
三、概念不同
1.而类比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所谓“类比”,就是 “比较类推”。比较类推的过程,就是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 它作为论证方法能够成立。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优秀ppt课件(38张)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优秀ppt课件(38张)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 什么作?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 的观点。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三、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四、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 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④论证的完整性(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3.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 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 步与发展)
论述过程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 首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 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 “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 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文中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课文,找出这样 句子分析体会。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PT名师课件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PT名师课件
虽有嘉肴
听读感知
朗读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走近作者
《礼记》,“五经”之一,据传为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 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 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 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 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 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知识积累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味美
最好的道理
有最好的方法,不去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
因此
益处。所以学习以后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就会知道不足,教学
不理解的地方
教然后知困。
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不
理解的地方在哪里。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课文精读
3、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中 悟出了什么道理?
最新版本说课稿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礼 记二则 —虽有 嘉肴》P PT名师 ppt课 件(优 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32张PPT)

知识链接
“四书”指的是:《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
《书》、《礼》、《易》、《春
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
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
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 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 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 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 传为圣编。
——《礼记· 学记》
随堂练习
•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答案】 •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解析】根据句子的翻译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翻译。(1)虽,即使。旨,甘美的。 至,达到极点。善:好处。(2)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 后,以后。困,不通,不了解。强,勉励。教学相长:教和学 互相促进。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 【答案】教学相长
• 【解析】此题考查主旨把握。该文运用类比的 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 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 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 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 的。 •
• 【注释】 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 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 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 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 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 说命》中 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 的这个意思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 之《虽有佳肴》-【百强校】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 之《虽有佳肴》-【百强校】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④善:好处。 ⑤是故:所以。 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 就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 能(不断钻研)勉励自己。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宋】朱熹
一、朗读课文 识文断句
注意红色字的部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意红色的部分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 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 教学相长( 学习 )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
作业:
1、背默《虽有佳肴》原文。 2、完成14课练习册。
谢谢观看
脉络梳理
类比论证,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引入论题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得出观点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引用名言, 补充论证
学学半,此之谓
类比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 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 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3张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3张ppt)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分组试译
提示:先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解释,再 把句子用现代汉语疏理通顺。 旨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 嘉肴 译:即使 有 美味的食物 ,不去品尝,
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翻译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其 此之谓乎?
倒装句,“之”倒装的 标志,不译。 增长
厉害
大概这个道理 说吧。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翻译课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 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 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来自意以下词句好,妙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表示推测语气。 所以 大概,恐怕。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通,理解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所以 不了。 自我勉励 学习 (4)故曰:教学相长也。 反省
(5)学学半。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虽然。 旨:美味。 好处。
嘉肴:美味的肉食。 至道:最好的道理。
弗:不。 善:好,
句意: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句解:运用类比论证,以“嘉肴”和“至道”做类 比,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习的重 要性,告诉我们只有亲自去学习,才会体会到“至 道”的奥秘和好处。自然引出本文阐述的观点。
明确:从“嘉肴”写起,是为 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 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种 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说理”。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 观点作铺垫。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 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 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 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 学会划分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 长”的道理,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3、明确教学相长的道理,学会尊 重教师,热爱教师。
作者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 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的典籍称为“经”, 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 《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 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 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 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 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 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4.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6.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原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 促进的。现指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 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肴( yáo
兑命( yuè


自强( qiǎng

学学半( xiào ) )
教学相长( zhǎng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修身作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 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
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
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 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字词积累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词类活用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 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用作名词,好,好处。 名词用作动词,吃。C.弗食,不来自其旨也学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一 词 多 义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表推测。大概,恐怕 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理解 不知其善也 知道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人是学习的一 表示推测 半。第一个“学” 同“敩”,教导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 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 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 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新课导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 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 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内容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 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 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 学习互相促进。
写作特色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
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 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
走近作品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 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 经书《 仪 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 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 的 礼制、礼仪 , 解释仪礼 ________,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 的问答,记述
点击播放
课文翻译
美味的菜
好处 所以
味美
最好的道理
不通,理解不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 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 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
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
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
词句巩固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B.不能知其旨也 C.教然后知困 D.教学相长也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特殊句式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B.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课外积累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
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课堂小结 实 践 出 真 知 教 学 能 相 长
类比引入
虽 有 嘉 肴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