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研究上篇(3b)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和消费状况,而且能够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优化。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在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音乐、电影、舞台艺术、美术、设计等。
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人均支出逐年增长。
其中,音乐、电影以及美术和设计是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领域。
此外,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线上购票、在线观看和翻译等。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1.经济能力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是影响其文化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也会影响其文化消费状况。
2.文化需求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是影响其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文化消费上具有较高的需求,例如喜欢阅读、音乐和电影等,而另一些大学生对文化消费则缺乏兴趣或认识不足。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和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当大学生所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就会更加活跃。
三、存在的问题1.消费水平不平衡尽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消费水平的不平衡也越发明显。
某些学生可能会进行高额的文化消费,而另一些则可能因经济压力较大而缺乏文化消费能力。
2.消费观念不尽合理一些大学生对文化消费没有充分的认识,只顾着追求炫酷和浮华的文化消费,而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社会思潮和艺术审美的理解。
这种文化消费观念虽然可以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但在文化交流和心灵满足方面则显得略显单薄。
3.资源分配不合理一些优质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受众人群有限,而大量的一般资源则众多的学生受众。
文化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人的文化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文化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人的文化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年轻一代在文化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调查研究,探讨他们对文化消费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趋势。
二、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年轻人的文化消费观念与行为逐渐发生变化。
他们愈发重视个性化、多元化和体验性的文化产品,更加关注自身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追求。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和交流渠道。
三、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1. 个性化需求的崛起中国年轻人对文化消费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体验和品味,他们更善于从大众文化中融合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形象。
不再盲目崇拜明星和追求热门文化产品,而是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和个人选择来体验文化。
2. 多元化文化呈现传统的文化形式逐渐被年轻人尝试和接纳。
除了传统艺术表演和文化遗产的欣赏,他们也开始关注跨界融合的文化产品,例如音乐节、艺术展览、文化街区等。
他们对于不同文化形式的接纳和探索使得文化消费变得更加多元化。
3. 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方式文化消费成为中国年轻人表达情感和价值观的方式之一。
他们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身份认同。
文化消费成为年轻人展示自己独特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四、文化消费行为的变化1. 互联网改变消费模式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中国年轻人的文化消费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观看电影、阅读书籍、参与文化讨论等。
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途径。
2. 线下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尽管互联网在文化消费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中国年轻人对于线下文化体验的需求并未削弱。
越来越多的文化节日和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家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社交化的文化消费中国年轻人将文化消费与社交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和分享文化体验来扩大社交圈子。
例如,在线文化社区、文化沙龙和线下演出等活动成为他们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消费行为也变得日益普遍。
他们不再仅限于使用互联网进行学术研究或社交联系,而是将其作为主要的娱乐和消费渠道。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方面的行为模式、偏好以及对其生活的影响。
第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概述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和体验各种文化产品的行为。
这些文化产品包括电影、音乐、游戏、综艺节目、文学、艺术等等。
大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购物等渠道获取并参与这些文化产品的消费。
第二部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偏好的研究结果1. 大学生对网络电影的消费偏好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电影的消费非常普遍。
他们更喜欢在网络上观看电影,而不是去电影院。
这可能是由于网络电影更加便捷、灵活,而且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大学生对于电影主题的关注程度也与他们的个人兴趣相关。
2. 大学生对网络音乐的消费偏好网络音乐也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门领域。
研究表明,大学生通过订阅流媒体音乐平台或下载音乐APP来享受音乐。
他们更喜欢多样化的音乐类型,追求新潮、独立和细分化的音乐风格。
此外,大学生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形成了一种音乐社交文化。
3.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消费偏好网络游戏是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喜欢玩各种类型的网络游戏,包括角色扮演、策略、竞技和模拟类游戏。
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交互动、娱乐放松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然而,一些大学生也容易沉迷于游戏,影响学业和健康。
第三部分: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1. 影响社交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消费的方式,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并与他人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
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能够与互不相识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并形成虚拟社交网络。
然而,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沉浸于虚拟社交中可能导致现实社交关系的疏远。
2. 影响学业成绩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的泛滥可能对他们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研究上篇(2)
(二)现代前期:享乐主义和新教伦理的纠葛
16世纪晚期-19世纪上半叶,历史进入现代前期。 16世纪晚期,伊丽莎白一世把消费作为政治统 治的工具,将宫廷的豪华消费成功地转化为君 主统治的象征。地方贵族之间在消费上的竞争 进一步促进了享乐主义在欧洲的风行。 而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次生产力和 经济的大发展,除了上层阶级,普通人终于也 能享受到物质丰富的福利,衣食住行得到全方 位改善,心底深处潜藏的消费欲望也开始蠢蠢 欲动,人类第一次消费革命来临。
享乐主义和新教伦理的纠葛
但消费合理吗?人们心存疑虑。 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造成 了大众消费的兴起,也促进了现代消费观念的形 成。 首先,承认和接受物质消费,认为消费是自然的; 其次,以私人享受为目标,消费是实现这一目标 的一种手段,因此现实消费和超前消费都是合理 的——消费呈现出理性的主动状态; 第三,追求精致的生活,注重赏心悦目的形式, 而非仅仅是物品的实用性; 最后,户外休闲和参与公共生活同样成为消费的 重要内容。
2.“黑暗时代”有所节制的消费活动
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整个地中海东部地 区一直处于动荡和贫困状态,稳固的政府机构和农业 社会不再存在,整个希腊社会进入历史学家所谓的 ‚黑暗时代‛。 此时,城池市镇悉遭破坏,商旅断绝,文化没落,此 后两三百年间希腊社会没有建造任何宫殿,也没有金 银珠宝的流通。首领们在外乘船或徒步在各个小邦穿 梭,率领战士对异邦进行战争和抢劫,回到家与下手 们一起准备食物,耕地种植;普通人则种植大麦和小 麦,放牧羊群、牛群和猪群。也就是说,生活在‚黑 暗时代‛的人们仍然要消费,只是眼界缩小了,住在 自我封闭的社会里安居乐业。
(一)前现代时期: 西方主流消费文化观念的初步形成
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研究上篇(1)
➢ 【英】西莉亚•卢瑞著,张萍译:消费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 (法)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访 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道格拉斯•凯尔纳,戴阿宝译.鲍德里亚:追思与展望[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
➢ 尹世杰.《闲暇消费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 尹世杰.《消费需求论》.湖南出版社.1993年
➢ 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来自可编辑ppt6
参考书目
➢ 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 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1年
可编辑ppt
7
第一讲 消费文化研究概论
一、研究背景
第一,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文化观念呈现 出诸如消费主义化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诸多表现,从而 使消费文化观念的构建成为必要。
十几年前,那个流传广泛的有关“超前消费”的故事是, 两个老太太相遇了,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中 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 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晚 年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可编辑ppt
文化传统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
文化传统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引言:文化传统和消费行为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而消费行为则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采取的购买和使用物品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文化传统是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利用这种关联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第一部分:文化传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文化传统对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传统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进而影响消费决策。
比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节俭和节约是重要的美德,这就会使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而不是盲目追求奢侈品。
另外,在不同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富有和成功的定义也存在差异,这会进一步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差异。
其次,文化传统还会塑造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习惯。
例如,在一些国家的农村地区,人们更倾向于自给自足,对于传统工艺和食品更加青睐,而不是追求便利和快捷。
这种消费方式反映了对于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第二部分:利用文化传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了解文化传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倡和保护本国文化传统,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扶持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和传统节日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形象。
其次,企业可以利用文化传统来开发独特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求。
例如,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进行本土化的产品定制和市场营销。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销售率,还可以增加企业对消费者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品牌忠诚度。
第三部分:文化传统与消费行为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些本土文化传统可能面临消失的风险。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鼓励人们传承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
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导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行为成为了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在选择消费产品时,文化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后果。
一、文化认同对消费行为的影响1. 社会符号的选择文化认同通过个体对所处社会群体的认同程度,进而塑造了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品味。
在选择消费产品时,个体往往会考虑这些产品所传递的符号意义是否与自己的文化认同相符。
例如,一个注重环保的人可能会选择购买环保产品,因为这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念。
2. 消费行为的社会象征意义消费行为往往被赋予了社会象征的意义。
通过购买特定品牌的产品,个体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
比如,购买一款奢侈品牌的手包可能会让人认为该个体与高社会地位、优质生活等相关联。
二、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 文化传承个体的文化认同往往受到其成长环境和家庭传统的影响。
对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具有强烈文化传统的社群中的个体来说,他们的消费行为可能会更加符合这一文化传承。
2. 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和社交网络对个体的文化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量的信息和社交圈子的扩大使个体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的观念和消费方式。
这也导致个体更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在消费选择上产生多元化。
三、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的可能后果1. 消费与幸福感消费选择与文化认同相符可能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因为这意味着个体认同他所属的文化背景。
庆祝传统节日、购买与自身文化相关的特色产品等都可能让个体感到满足,增强幸福感。
2. 社会分化与群体对立然而,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也可能导致社会分化和群体对立。
当某个社群拥有某种标志性消费品或特定品牌时,这可能使得其他社群感到排斥和被边缘化。
例如,购买某个特定品牌的手机可能体现了某个社群的社会地位,而非属于这个社群的人则可能因此感到排斥和失去归属感。
结论:文化认同与消费行为紧密相关,文化认同影响着个体对消费品的选择和消费方式。
当代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当代艺术市场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消费者。
艺术作品不再只是单纯的艺术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消费的象征。
文化消费行为在当代艺术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了解艺术市场的状况以及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影响。
不同的消费者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市场上艺术作品多样化的原因之一。
一些消费者偏好传统的艺术形式,比如油画和雕塑,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加喜欢新颖、前卫的艺术形式,比如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
这种差异性使得艺术市场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选择。
其次,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和文化氛围等都会对艺术市场产生影响。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者更容易拥有较高的文化消费能力,从而增加了对艺术品的购买和欣赏。
而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人们更容易接受艺术教育,提高了对艺术作品的认知水平,从而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也更高。
另外,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还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收入水平和艺术修养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在艺术市场中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些消费者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更注重艺术家的名气和品牌效应,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更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表达方式。
这种个性化的消费行为使得艺术市场充满了多样性和创新性。
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可以了解和访问无数的艺术作品,而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
艺术品的线上展示和销售平台使得艺术市场更加开放和透明,促进了信息传播和交流。
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购买艺术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艺术家和艺术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最后,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机制和商业化的影响。
艺术市场作为一个产业,需要通过销售艺术作品来维持运转和发展。
消费行为与文化传统
消费行为与文化传统现代社会中,消费行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文化传统也一直是人们珍视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两个方面中,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消费者的行为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文化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消费习惯和方式。
本文将探讨消费行为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并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化传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传统是社会共同行为模式、信仰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它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指导着人们的消费决策。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购买许多食品和礼品,以供拜年和庆祝。
这不仅是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更是社会交往和传统习俗的体现。
同样,西方圣诞节也是一个引发大规模消费的节日,人们会购买圣诞树、礼物和装饰品来营造节日氛围。
此外,文化传统还塑造了消费品的特定需求和消费习惯。
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消费品的多样性和区域性。
例如,在东亚地区,饮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因此茶叶和茶具的消费是非常普遍的。
而在西方国家,咖啡文化更为盛行,人们经常到咖啡馆消费。
这种文化导向的消费习惯成为了市场上的需求和商机。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行为的差异,正是文化传统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然而,消费行为也对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消费者的需求和品味正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形态。
以中国为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个性化和多样性。
这使得传统手工艺品、服饰和食品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
然而,一些企业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成功推出了具有传统特色但又适应现代消费趋势的产品。
消费行为的这种变迁不仅改变了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更加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和消费体验。
此外,消费行为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通过消费来接触和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例如,中国的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涉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消费者行为与文化因素的研究
消费者行为与文化因素的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方案。
消费者行为的行为结果是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而消费者的行为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消费者行为与文化因素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文化因素来尝试理解消费者的行为。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产品时涉及的活动。
这包括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以及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是现代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之一。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设计更有效的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章: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与文化因素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面是几种主要的影响方式。
3.1文化对消费者的态度和意图的影响文化影响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和行为的信念系统。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面对同样的商品时可能会拥有不同的态度和意图。
这些态度和意图会影响他们是否会购买商品,以及他们购买商品的数量和频率。
3.2文化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的影响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习惯也有着不同的差异。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更加昂贵的豪华商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偏爱价格实惠的商品。
3.3文化对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的影响文化因素也对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文化背景相似的人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更高。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更偏爱国产品牌,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品牌。
第四章:利用文化因素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文化因素,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
农民生活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农民生活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概述:农村地区的文化消费行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其动机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一、农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农民的文化消费行为主要包括参与文化活动、购买文化产品、做手工艺品等。
农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他们经常参与村民文艺表演、乡土文化活动以及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
此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民对于现代文化产品的消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需求。
他们购买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同时也愿意尝试舞蹈、书画、摄影等新兴的艺术形式。
通过这些文化消费,农民增强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农民文化消费的动机农民进行文化消费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化传承:农民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参与文化消费的首要目的是传承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和购买传统文化产品,农民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2.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对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成为农民愿意投入的领域。
3. 社交需求:农村地区的社交空间相对有限,文化活动成为农民进行社交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村级文艺表演、乡土文化活动等,农民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丰富自己的社交圈。
三、影响农民文化消费的因素农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经济因素:农民的经济水平是影响他们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经济收入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文化产品和参与文化活动。
同时,不稳定的经济收入也可能限制农民进行文化消费。
2. 教育背景: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与其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往往对于文化消费更感兴趣,更愿意投入相应的资源。
3. 文化环境:农村地区的文化环境对于农民的文化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文化消费需求逐年增加。
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是当前文化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文化消费行为涉及到对文化内容、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的消费行为,是人们在物质基础上对精神生活的需要的体现,是人们获取知识、享受生活、表达自我、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对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现状近年来,城市居民文化消费领域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文化消费的领域不断拓宽,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调查数据来看,城市居民文化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艺类消费文艺类消费是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美术、书法、舞蹈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影和音乐。
电影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人娱乐的重要方式,音乐也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热爱。
2、旅游类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类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去旅游度假。
城市居民在旅游过程中既能够放松身心,又能够开拓眼界,体验异域风情。
3、亲子类消费亲子类消费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文化消费新模式,儿童文化、亲子教育、亲子文化旅游等,均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类消费模式的兴起,反映了现代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家庭和教育的重要性。
二、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文化消费行为受到人经济、文化、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影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直接影响了文化行业的发展。
收入水平、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等经济因素对文化消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2、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受教育水平、职业、文化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等。
受教育水平与文化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显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也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含了社会环境、社会风尚、社会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如国家政策、媒体宣传、群体认同等。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文化消费,比如在线购买音乐、电影、书籍等。
大学生作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其文化消费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选择,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
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
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背后的动因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大学生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到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
通过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可以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还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和文化消费能力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
深入研究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意义在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引导文化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在文化消费领域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偏好,有利于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揭示其特点和规律,并分析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因素,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的购买力也在逐渐提高,文化消费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 多元化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样化。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影视、在线音乐等途径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和分享音乐、视频等内容。
2. 个性化在当今社会,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趋势。
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方面也不例外,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产品,例如文艺类电影、摇滚音乐等等。
大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他们所追求和欣赏的文化产品也因此大不相同。
一些学生更倾向于传统文化,例如古典音乐、文学大师作品等等,而一些学生则喜欢跟随流行文化的脚步,总是追求最新最流行的文化产品。
1. 收入水平大学生的收入水平对他们的文化消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高端文化产品,例如音乐会、戏剧演出等等,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会更多地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文化产品,例如网络音乐、电影等等。
2. 社会环境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会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习惯产生影响。
例如身处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并爱好文化消费。
3. 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对文化消费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一些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具有深度的文化产品,例如独立制作的电影、艺术画册等等,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加追求流行文化,例如漫威系列电影、流行歌曲等等。
总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是相互交织的。
了解这些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和价值观的扭转。
中国文化中的消费与消费者行为
中国文化中的消费与消费者行为消费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在中国文化中,消费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中的消费与消费者行为,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消费观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之风一直被重视,穿衣简单、吃饭节制、循序渐进等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追求更多种类的产品和服务。
二、中国文化与品牌消费品牌消费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与中国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面子和名誉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因此,购买知名品牌产品成为很多人展现自己身份与地位的一种方式。
名牌服装、奢侈品等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
三、消费与社交文化中国文化中的社交文化对消费习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注重人情往来、人际关系的维系,这反映在消费行为上。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通过送礼来维系人际关系、表达情感和取得彼此的认同。
送礼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礼品的选择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以示对收礼人的尊重和关注。
四、中国文化与线上消费互联网的兴起给消费行为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中的消费方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线上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线上购物既省时又方便,同时也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而在线支付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消费文化,无现金支付方式在中国广泛普及。
五、消费与文化传承消费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传统艺术品、手工制作产品等的消费与收藏不仅仅代表了个人的品味和追求,也代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很多消费行为背后都蕴含着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交流。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也日渐多样化。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金额与次数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方面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加,且消费次数也在逐年上升。
2、文化消费渠道更加多元。
大学生文化消费不再只是传统的电影院、书店等,也包括网络文化、游戏等。
3、消费内容更加多样化。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艺作品,更多的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
例如,有些大学生更喜欢科幻小说、游戏、动漫等内容。
4、文化消费的时段更加分散。
由于大学生的作息时间相比于普通工作人群更加自由,因此在选择文化消费时的时段也更加分散。
二、原因1、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大学生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文化入门门槛的降低。
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电子书等消费方式的出现,文化入门门槛逐渐降低,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尝试文化消费。
3、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不断发展,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学生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三、趋势1、科技与文化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是未来文化消费的趋势之一。
2、精准化和个性化。
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选择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3、文化消费更加娱乐化。
舍弃了过高的文化含量,大学生更注重消费的娱乐性,因此文化消费更加娱乐化将成为未来趋势之一。
四、建议1、实行精准化服务。
各行业应根据不同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市场定位和文化产品的精准化服务。
2、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3、纠正过度商业化倾向。
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商业化倾向愈加严重,这不仅会损害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也会损害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消费文化思想
伯明翰学派在漫长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海纳百川 的气度,这一点更值得消费文化研究学者借鉴,它突出的贡献 更在于更加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并不像法兰克 福学派和鲍德里亚那样通过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待消费 文化。 他们反对经济决定论,在研究中更加强调消费文化和消费文化 的主体——大众,尤其是他们利用民族志的方式对社会亚文化 群体进行了跟踪考察和研究。 总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文化思想突破了法兰克福学派的限制,对 不同的阶级、种族、性别阶层的消费行为做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并且能以动态的观点看待消费文化,而在对消费文化中的大众 能持以乐观的态度的同时,又能坚持对于机械化、流程化的文 化工业持批判态度。
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第三阶段是受众“解码”阶段。这是所有阶段中最重 要的,消费文化是有权者和无权者争斗的场域,只不 过在后现代社会,这种斗争的并不是通过传统的强迫 方式来实现的。根据霍尔的推测,电视消费者们收看 电视的行为,正是二者思想与文本意义对话的过程, 也是一种协商的过程。 在霍尔看来,受众在解读电视资讯的时候有三种立场: 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和反对立场。 这三种立场对应着三种不同取向的解读:偏好阅读、 协商阅读和对立阅读。
一、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消费文化思想
伯明翰学派消费文化思想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对于消费文化 与大众传媒效果主体之间的主观能动性的研究。并且无可否认 的是,大众媒体在后现代文化商品的生产和传播中占据着十分 重要的位臵,与消费文化一起构成了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鲍德里亚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类似, 二者都把大众媒介视为整体化的入侵过程,并没有考虑到其积 极能动的作用。 而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们显然对这一点持有异议,他们通过大众 消费者对于肥皂剧原本意义的消解、黑人利用对白人经典音乐 的改变和戏谑等等大众文化消费现象来说明大众文化的消费者 对于资源的利用创造出新生意义,其具备能动性这一现实,切 实地对精英主义消费观进行了反击。
伯明翰学派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入手展开 研究,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进行 考察,极为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可以说,伯明翰学派开创了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代新 风,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全新的一种学术视野和 研究范式。 并且,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着重关注消费对 人类的异化不同,其更为注重文化与意义的关系, 更为强调大众文化的能动作用,他们认为在大众文 化的消费过程中,大众不仅仅是在消费文化商品, 也是在使用文化商品作为素材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 的意义。
消费文化与消费行为研究(上篇)
第三讲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演变b
第二节 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消费文化思想
伯明翰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指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CCCS)工作、学习过的,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 们,如理查德· 霍加特、雷蒙德· 威廉姆斯、斯图亚 特· 霍尔、约翰· 菲斯克等等。 伯明翰学派的发端起源于文学研究,在中后期学者 们将研究重心逐渐倾向于大众文化研究,借由考察 大众文化体现了英国社会从二战后到后现代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消费文化景观。
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第二阶段是电视节目“成品”阶段。即电视节 目的意义已经被灌输入代码系统中,隐藏在电 视文本话语里。此时占主导位臵的,则就是赋 予电视节目意义的语言和话语规则。此时的电 视节目是一个开放性的话语系统,它可供受众 消费的是其携带的意义,意义是由制作时制作 者使用的代码系统决定的。 而由于其开放性可以获得多种解释,符号的意 义跟电视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可能会不符,所以 电视节目受众有可能解读出不同的意思。
理查德·霍加特的消费文化思想
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触角深入到了文化生活 的各个领域,各种文化形态自然会受到大众文化 的强烈冲击。 霍加特虽然对工人阶级的前途有所担忧,虽然其 对于这些消费现象还存在疑虑,但是他明显已经 摆脱了利维斯对于大众文化单纯批判的角度。 他对于工人阶级并没有彻底失望,认为工人阶级 还是能够抵制大众文化的控制,完全有能力创造 自己的文化形式,能够自主地选择大众文化提供 的文化商品。
消费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消费文化的实践又要借助于大众媒介来进行。 二战催生了许多当代科技成果,大量新生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媒体 中,孕育了信息社会,使得媒体主宰了社会很多方面的发展。二 战后英国政府取消了战时对于报纸和广播电视的管制,使得报纸 迅速向大众化的趋势发展,而此时,商业电视也迅猛发展起来。 而正是大众传媒为消费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尤其是广告的发展更 加推动了消费时代的来临,促成了消费社会的形成。 因此,可以说消费社会给大众传媒乃至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 好的生长土壤,使得广播、新闻、杂志、电影、广告、电视、流 行音乐等等大众媒介开始广泛的流行和发展。而大众文化又在很 大程度上受益于媒体,消费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 时大众文化的受众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者。大众文化 正是通过消费实践实现与受众的协商、互动。
理查德·霍加特的消费文化思想
在霍加特看来,新的大众文化没有给人以任何启迪心 智的东西,以看似多姿多彩的电影、广告、流行杂志 等形式腐蚀着青年工人阶级。他认为,电影对青年工 人积极有一种危险的吸引力,使得他们沉溺于浅薄愚 昧的享乐主义中。 来自美国的摇滚乐和流行歌曲则迎合了青年工人阶级 内心中对于权力的抵抗心理,霍加特还对英国青年工 人阶级中盛行的美国连环画册进行了批判,他指出, 对于青年一代来说这样的漫画代表了“视觉上被动接 受面向智力很低的年龄段的不健康的大众艺术。”
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正是开启了文化研究从消极到 积极的转折。认为意识形态在不断运作的过程中把 人们塑造成为符合利益集团所盼望成为的意识形态 主体,利益集团以文化商品来赢得被统治阶级的认 同,从而使后者的隶属地位更加确立。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对于法 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想的继承。在霍尔的推动下, 伯明翰学派的许多学者都开始对特定社会语境下的 受众对于电视媒体及其他媒体的消费者的文化消费 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 约翰· 菲斯克。
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其次,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的消费文化思想。 霍尔的电视编码、解码理论和三种解读方式理论开拓 了伯明翰学派的一个研究传统:对于大众文化消费主 体——受众的研究。 菲斯克认为,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它把 学派以往研究的重点从消费的文本研究转往了大众文 化消费主体的研究。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打破了美国 媒体研究的范式,为伯明翰学派的电视媒介研究和电 视观众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了一个符号学的范本,为 日后学派诸多学者如菲斯克、莫利的电视理论和受众 研究奠定了基础。
消费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消费文化已经是当今经济行为或者市场行为的一个重要 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消费社会的经济就是文化的经济,任 何人都不可能将后现代社会经济中的文化成分抽离出来。现代商 品中附带的最多的附加值就是技术,而除了技术中的科技文化,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大众文化。 至于大众文化与消费关系,伯明翰学派认为,一方面,大众文化 的意义要在消费实践过程中实现。即大众文化的意义并不是由某 种社会机制预先给定的,而是在其整个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生 产线上的文化消费品只是大众文化得以形成和利用的资源,而大 众文化的意义的实现是在其后漫长的消费实践过程中。 与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借由操纵大众文化来进而操纵 大众的消费行为以获取高额利润不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在 消费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大众有其独立性和选择性。不是统一 体而是集合体,没有统一意志,消费实践成是一个极其生动的过 程。菲斯克就曾指出:“每一种消费行为,也都是文化生产行为, 因为消费的过程,总是意义产生的过程。”
消费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的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工业 生产在战后得以恢复,经济发展迅速。随着货物定量 供给制度的解体,消费社会的萌芽逐步形成。 英国学者格雷厄姆· 默多克说道:“50年代后期,随 着定量供给制的解体,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到来了。值 得注意的是,这个新的消费体系的形成与商业电视的 诞生恰好是同时发生的,人们第一次看到铺天盖地的 商业广告。因此有人便开始讨论大众消费社会的诞生, 诘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研究最初的目的之 一就是去探讨消费社会这个观念,去研究人们与众多 消费品之间的关系。”
2.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作为伯明翰学派七十年代的核心人物,霍尔最多关注 的是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领域。包括对大众的研究和 对于电视节目中“编码解码”的理论。 首先,霍尔对于消费文化主体——大众的解构。 《解构“大众”笔记》中,霍尔对于大众进行了三个 层面的定义,一是事物被称为“大众的”是因为成群 的人听它们、买它们、读它们、消费它们、享受它们; 二是大众文化是指“大众”在做或者曾经做过的一切 事情,如大众的文化、社会习惯、风俗等等。三是可 以用关系、影响、抗衡等张力来界定大众文化,探讨 大众文化与统治文化的关系。
(一)伯明翰学派前期的消费文化思想
能代表伯明翰学派前期的消费文化思想的学者 自然也是学派的奠基人,理查德· 霍加特、斯图 亚特· 霍尔。 他们的消费文化思想主要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 英国工人阶级的消费状况采用了文学描述的方 式进行文化描述和分析,形象地刻画了当时工 人阶级的消费文化生活,将工人阶级的研究上 升到文化层面,并将工人阶级文化看做是一种 有机地、整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斯图亚特·霍尔的消费文化思想
霍尔写于1973年的《编码解码》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伯 明翰学派消费文化研究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此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 霍尔认为,在电视话语意义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也存 在着同样的阶段。他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视节目制作者“编码”阶段。即作为大 众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具体就是指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们 制作出电视节目,并对其赋予意义或灌输入意识形态。 在具体的操作上体现在:选择何种题材来拍摄、采用 什么样的演员、如何使用镜头、镜头时间的长短等等。 在这个阶段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的世界观、意识形 态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等对于节目的“编码”起了主 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