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城市?又该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呢?生态城市,简单来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它不仅仅是追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更是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达到平衡与协调。
在生态城市中,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废弃物得以有效处理和回收,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健康。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
生态城市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生态的完整性。
这意味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能以破坏周边的自然生态为代价,而是要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河流等自然景观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网络。
其次,生态城市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节约和循环使用,减少浪费和消耗。
再者,生态城市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那么,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呢?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规划引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之初,就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产业、居住、商业等区域,避免过度集中和无序发展。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保障。
产业转型是重点。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必须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这包括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
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打造更多的公园、湿地和绿道,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
浅谈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1  ̄ - 台州市退耕 林分 生态功 能的初步 2 张h . 等. f 研 究[. 东森林经理 ,0 2 3 :5 1. J华 】 2 0 ( ) 1— 9 【】 3孔礼波 , 周成 富. 水土 资源保护 的措 施与途径
环境协调, 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 高。 22 -5区域 性 生 态城 市作为城 乡统一体 , . 其本 身即为一 区域概念 ,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 之上的 ,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 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 的生态 城市 。 23生态城市创建策略 . 建设生态城市 可分 “ 三步走” ,即三个 段: 第一 步 : 步期 ( 阶段)大力宣 传 、 起 初级 倡 导生态价值观 ,唤起 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 的重 视, 制定行动计划 , 建立示范工程 , 强能力建 加 设, 对社会经济组织结 构 、 功能进行初 步调整 , 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 打下基础 。 第二步 : 建设期( 过渡 阶段) 重在逐 步调整 、 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 , 高生活质量 , 提 改善环 境质量 , 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 , 增强城市共 生能力 , 进一步增强人 的生态意识 , 使之 自觉广 泛参与生态化建设。 第三步 : 成型期( 阶段) 一阶段生态 高级 这 城市并不是处 于“ 静止 ” 的理想状 态 , 而是 自觉 地通过各种技 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 实现其 动态平衡 、 持续发展 , 自组织 、 调 节能 白 力强。但若其 正负反馈失衡或 自我调控失灵也 会导致衰败。 结束语 面向新世纪 , 人类的取 向和选择必 然是生 态化。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 道路 、 建设生态城市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 造性的规划设计 , 创造性 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 性的理论指导 。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 市( 规划) 研究的前沿课题 。 因为传统 的城市规划 价值观是 “ 自然 ” 与生态城市价值 观是相 反 的, 悖的 ,有必要在新 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 城市规划理论 进行根本性变革 ,系统地研究生 态城市理论 、 原理及其规 划设 计方法 、 手段 、 技 术等一系列问题 。
都市生态与生态城市建设
都市生态与生态城市建设随着都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大量的车辆排放的尾气、大量的废水、噪音污染、高楼大厦遮蔽了阳光、蓝天变得越来越少等,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这使得生态城市建设变得非常迫切。
那么,什么是生态城市建设呢?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自然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打造一个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用地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系统、能源利用等。
通过科学的规划,生态城市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提供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城市的用地规划。
合理的用地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例如,城市中的大片绿地可以用于建设公园、花园、绿化带等,提供给居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城市中的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对土地的浪费。
其次,在建筑设计上也有很多创新的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要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此外,建筑物上还可以设置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太阳能来供应一部分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交通系统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减少汽车的使用,生态城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例如,城市中可以修建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便于居民出行。
此外,也可以设置自行车道、步行街等,方便居民进行步行和骑行。
生态城市建设还需要关注能源利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可以建设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来供应城市的能源需求。
同时,城市也可以鼓励绿色建筑,通过节能灯具和节水设备,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都市生态与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和生态城市
城市生態和生態城市目前,我國進入了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
1978年,全國城市數量爲193個,2000年達到了667個,其中200萬以上人口的超級城市13個,此外還有2萬個建制鎮。
大面積的城市建設已經帶來了許多問題,如何協調城市發展與城市生態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中國人居環境發展研討會暨第三屆公共和市政基礎設施博覽會”召開,研討會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城市生態建設上,著重探討城市人居環境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市水泥路、柏油路的覆蓋率已從10年前的60%上升到如今的80%以上。
夏天暴雨季節,一些道路出現了嚴重的積水現象。
專家說,除了市政排水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外,與城市不透水路面越來越多不無關係,這說明城市生態受到城市建設的不良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何孟常說,工業文明的經濟模式帶來人口擁擠、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問題,使人類不得不另辟蹊徑,於是兼顧人口、社會環境和資源的持續發展、注重複合生態整體效益發展的模式應運而生。
20世紀80年代,俄國人提出了生態城市的概念,1992年美國在加州伯克萊實施了生態城市計劃。
按照國際上生態城市的建設要求,地面應儘量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採用自然排水系統,以利於雨水的滲透,理想指標是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
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導熱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磚路縫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溫度的作用。
所以,國外的巴黎、倫敦等名城,除了車流量高的交通幹道需要耐磨、降噪、經得起壓的高強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車場等處的生態道路比比皆是,數世紀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上海大沽路附近新建的一條石板路,受到環境專家的讚揚。
我國的城市也知道在步行街、人行道、大型停車場、公共綠地的步行道以及住宅小區內鋪設生態道路了。
要想建設生態城市,必須加強城市生態規劃,何孟常解釋道,其規劃不僅僅局限于將生態學原理應用於城市環境規劃中,而是將其思想滲透於各個方面,既考慮到現今的生態關係和生態質量,又要考慮到城市未來的生態關係和質量,以使城市生態系統持續發展。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三一文库()/论文其他/综合论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等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1,2]。
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溶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将成为主要能形式,智力将成为资的开发方向[5],不可再生的自然资得到有效保护和循环利用;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
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有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有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
生 态城市 ,必须进行 技术创新 ,运用 现代 的生 态技术 ,改
造 重组经济 结构 ,使 城市经 济发展 向生态化方 向转变 ,综 合 考虑经济 利益对环 境 的影 响 ,实现 城市生态 系统总 的供 给与总 的需 求达到 动态平衡 ,使 自然 环境 的生 产能力 、恢 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 第五 ,加大宣传 力度 ,强化政府 与公 民的生态意识 ,
主动参与。
支 配 ,而人 的行为受 其观念及 意识 的支配 ,因此 普及提 高
政 府及居 民的生态 意识 ,克 服决策管 理中的短期 性 、盲 目
性 、片 面性 、主观 性 ,从根 本上提高 城市 的 自我组织 调节
能力 ,是 城市生态 调控最迫 切 、最重 要的环节 。生态 意识
第一 ,科学论 证 ,搞好 城市 的总体规划 和发展 战略。 城市 规 划要 预 见并 合 理安 排城 市 的发 展 方 向 、规模 和 布 局 ,协 调各方 面在城市发 展 中的关 系 ,安排 各项建设 ,使 整个城 市的发展 和建设达 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 理 、环境 优 美 的综 合效果 ,这是一项 政策性 、科 学性 、区域性 和综 合
第 四 ,建立有 利于持续 高效发展 的生态经 济结构 ,使 经 济发展 与社会 、自然环境 相协调 。长期 以来 ,我 国的经
须全方位 、全过程 进行 ,各 级政府应 强化管理 ,制定 开发 利 用和保 护的规划 与计Biblioteka ,从 而保护 生态城市各 方面建设
的顺利进行 。
第七 ,更新观 念 ,认清 社会 、经 济 、 自然 协调发 展的
性很强的工作 。 第 二 ,加强 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 ,加强绿 化建设 ,提高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发表时间:2016-03-07T11:31:26.8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作者:李文霞[导读]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生态城市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根植于深刻的时代背景。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四川,内江,641112)【摘要】生态城市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根植于深刻的时代背景。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意义一、生态城市1、生态生态的英文单词“ecology”源于希腊语“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是指所有有机体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自身存在的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等)。
生态研究打破了传统一对一的研究模式,而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广泛联系的地球大背景下,系统地考察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范围的各种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不同种类的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2、生态城市我国学者王如松在1987年提出的“生态城”的概念,“就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生态城市,它是既包括自然环境、又涵盖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
“‘生态城市’必须同时既是一个生物体,又是一个能够供养人和自然的环境。
”[2]这里的“生态”,不能理解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简单的动态平衡联系。
它不只是简单地对城市空气、城市水体和城市环境进行清洁;社会的和谐成为其更为重要的主旨,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和谐。
它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延伸为以人为主、依托自然环境、有赖资源流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能供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场所,最终实现“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境界。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适应生物气候条件生物气候条件是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舒适性,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能源模式。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严重破坏,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规划工作,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建设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植绿化、水体治理等手段,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态平衡失衡等问题。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需要以生态理念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空间。
要科学划分城市的生态保护区、生态景观区和生态修复区,保留和扩大绿地和湿地,增加城市的吸氧量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
在城市发展中,要尊重自然的规律,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要倡导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
要注重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低碳、节能、环保的元素,促进城市的绿色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品质。
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落实。
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品质,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城市绿化。
要大力发展植被覆盖率,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提升城市湿地的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城市景观规划。
要注重发挥城市自然景观的优势,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城市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人文品味。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水体治理。
城市水体是城市的脉络,需要对城市水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的水质和水量,美化城市水系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近年来,生态城市成为了人们越来越热衷的城市发展形式。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以循环为核心的城市,是一种更加环保、经济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一发展趋势源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
一、城市绿色建设城市绿色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色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规划、绿化植物、水系设计、建筑节能和减排等方面来介绍城市绿色建设。
首先,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看,城市规划的绿色要素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绿化空间、生态廊道等绿色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规划的属性化就意味着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以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绿化植物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组成。
在城市中添加绿化带和植物,除了美化环境,还能提高空气质量,并且有利于保持城市水源、降低城市噪音、净化水质等。
在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将“城市森林”定义为“一个人口密度高的现代城市,有很多绿色的而且温馨的人居环境。
”借用新加坡的表述,我们可以理解在绿化工程中,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汇集雨水,减缓下雨过程所引起的污染。
水系设计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一部分,针对城市排水不畅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建立人工河道、开挖城市水道、引入自然河道等多种措施。
在荷兰罗特尔丹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将重点放在城市水系的设计和规划上,将城市内部的河流与周边地区的湖泊、河道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与舒适度。
建筑节能和减排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城市能耗和排放。
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大量采用绿色建筑、节能灯具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
试谈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系统
两 栖类
、
小学 工厂
、
幼儿园
托 儿所 等 是 教 学 码头
。 、
水生 的 脊 椎 动 物和 无脊 椎 动 物
、
环境
。 、
也可 以 说 是 人 群 哺 育 后 代 的 哺 育 环
、
、
。
人工 饲 养的 家 禽
,
家畜
家 鱼是 主要
,
办公
车站
、
仓库
、
运
这
但 是 不能 忽 视 自然 生 长 的 动 物 的 作 用
“
”
, 。
市 人 群 的 东 西 废弃 物 乃 是 为 城 市人 群 所 弃 而 又 难 以 摒 弃 于城 市 生 态 系 统之 外 的 东 西
。
。
如何 在发 展城 市 经 济 的 同 时
念 害
,
,
加 强 生 态学 观
,
城 市 生态 系 统 的 生态平 衡 也 是在 发 展 变化 的 城市 规 划 是 一 项综 合 性 的 工 作 需 要 各
,
。
占 面积 和 空 间 上 取 得 最 优 化的 平 衡协 调 关 系 这 是 否可 以 说就 是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的 “ 生
。
态平 衡
,
”
呢 # 城 市 是 发 展 变化 的
,
组 成 城市
,
, 生 态 系 统 的 七 个 结 沟部分 也 是 发 展 变 化 的
因 此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的 最 优 化平 衡 协 调 关 系
。
繁殖 某 些 害
,
虫 的 天 敌 可 以 用 来抑 制 某 些 害 虫 从 而 增 加 农 副 产 品 的 产 量 有 利 于 城 市人 群 丰衣 足
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管理体制上是链状而非循环式。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
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
生态城市在各地有不同做法,但任何一种做法都要跨越五个阶段:即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整合、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
1.生态卫生通过鼓励采用生态导向、经济可行和与人友好的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生活废物、污水和垃圾,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以便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环境。
生态卫生系统是由技术和社会行为所控制,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持的人与自然间一类生态代谢系统,它由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居环境系统、废物管理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农田生产系统共同组成。
2.生态安全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基本生活条件:清洁安全的饮水、食物、服务、住房及减灾防灾等。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包括水安全(饮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系统服务用水的质量和数量);食物安全(动植物食品、蔬菜、水果的充足性、易获取性及其污染程度);居住区安全(空气、水、土壤的面源、点源和内源污染);减灾(地质、水文、流行病及人为灾难);生命安全(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
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建设
,
反 映在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上
,
,
协 调地 发 展 整 体性 生 态 城 市兼顾 社 会 经 济 和 环境 三 者的 整体 效益 不 仅 重 视 经
持续
。
、
、
。
。
、
济 发 展 与生 态 环 境协 调 生 活 质量 的 提高
、
,
更注 重 人 类
。
。
,
、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 ”
生态城 市 是结构 合理 功 能 高效 和关 系 协调 的城 市 是 环 境优 美 经济
,
、
步 的 社会 环 境 要功能
,
。
文 化是生 态 城 市最 重
文 化 个 性 和文化 魅 力 是生 态
。
联合 国 在 人 与生 物 圈 告 中 提 出 了 生态城 市 规 划 的 报
则
,
项原
、
高效
、
生 活 舒适
、
人 和 自然 协 调 发 展
、
城 市 的 灵魂
生 态 保 护 战 略 包 括 自然 保护
,
成与表 现形式 妇总之 建设生态 城 市 的 目 的 是依据 生 态 学 原理 优 化城市 内部
,
市相 比
有 以 下 几大特 点 和 谐 性 生 态 城 市 的 和谐性 不 仅
,
。
,
保证
、
城市 健 康
各 系 统 之 间以及城 市 与周边 环 境之 间 的生 态依存关 系 提 高 系 统 的 自我调
生 态城 市 阿 德雷德举 办 了 国 际 生 态 城
坏
。
人 口拥挤
、
环 境污染
。
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打造
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打造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生态城市?又该如何打造生态城市呢?生态城市,简单来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模式。
它不仅仅是指城市中有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市,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等。
城市中的工厂、交通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减少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如森林、湿地、河流等,维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其次,生态城市需要具备高效的资源利用体系。
这意味着在城市的发展中,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能源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水资源管理上,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土地利用上,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土地的浪费和无序开发。
再者,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该是便捷、低碳和智能化的。
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生态城市还应当有可持续的产业结构。
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产业的绿色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产业的循环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
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将居住、工作、商业等区域有机结合,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和时间。
规划足够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浅谈城市规划生态化
浅谈城市规划生态化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生态化。
在城市规划中,将生态化作为规划中的重点,并且经过实践取的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在城市规划生态化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一定的法定地位、缺乏规范性,内容和方法不完善,我国各个城市也在寻找更加完整的规划体系。
本文针对生态化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城市生态化规划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规划,现状,建议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city. In urban planning, a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after practice of tak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in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still has certain problem, such as no certain legal status,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the content and the method is not perfect, China’s cities are also looking for a more complete plan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and city planning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Keywords: ecology, the urban plan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posal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生态化与生态城市概述1、生态化的含义生态化主要是在环境保护时代下实现,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将生态学原理有效的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中,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缠身影响。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许多城市规划的新选择。
它不仅强调环境保护,更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生态城市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为主线,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态城市的意义在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等污染和资源浪费愈发严重。
在此情况下,建设一个具有生态优势的城市已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使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环境的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通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拓展绿色经济和吸引高科技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二、生态城市的特点1.低碳环保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对环境破坏较小。
在能源利用上,生态城市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低碳节能政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集聚绿色产业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升级中,生态城市引进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和转型升级,并通过经济发展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
3.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生态城市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生活条件。
生态城市结合社区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娱乐设施的提升,不断构建和完善居民和社区的生态环境。
4.强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的发展空间。
它要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需求,并逐步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生态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1.智能化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城市将进一步注重智能化发展。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同时,构建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及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问题_董德明
【文章编号】1006-3862(2001)增-0009-05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问题Theoretic problems on city eco2system and ecopolis董德明ΠDONG De2ming 包国章ΠBAO G uo2zhang(吉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长春13002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3)【摘 要】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及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urban eco2system and the concept of ecopolis.Then the author gives out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ecopolis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polis and sus2 tainable development.K ey w ords:eco2system ecopol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B 生态学家从生态学角度把城市看作高密度建筑区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被人为地改变了结构、物质循环和生境。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环境危机的加剧,城市发展进程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并由此产生了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最初由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本世纪20年代提出,将其定义为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与自然生态系统及半人工生态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
城市仅仅注重自身繁荣,而掠夺外界资源或将污染转嫁于周边地区都是与生态化发展背道而驰的。城市间、区域间乃至国家间必须加强合作,建立公平的伙伴关系,技术与资源共享,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它城市的利益。
2 走向生态城市
2.1 生态城市释义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ecocity)。"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等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1,2]。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溶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初级阶段) 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下基础。第二步:建设期(过渡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第三步:成型期(高级阶段) 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并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是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但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败。
1.3 加强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1.4 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 作者:舒惠国 孙家驹 转贴自:绿韵论坛 点击数:2265 更新时间:2004-1-3 文章录入:EcologyCn ]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智力将成为资源的开发方向[5],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循环利用;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有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有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6]。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从不同角度来看生态城市,它会有不同的"面目",即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以上几方面实际上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叉的。总之,生态城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是前提。
2.2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p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
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
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取消汽车补贴政策;
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这十项计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当然中国城市不可照搬,只有从国情和城市实际出发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生态城市道路。但一些成功经验应该借鉴的。
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致力于疏浚城市内部、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设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
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building),力求为居民创造多样的自由生存空间;
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作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1.5 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凡是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社会异化、经济非持续发展的技术,都是与生态化发展相违背的,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态学原理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3 生态城市创建策略
现代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能因此而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尽善尽美、不可实现的理想乌托邦。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可能是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90)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7]。
所谓城市生态化简单地说就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这里"生态化"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整体的概念,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内容,城市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环境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p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p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p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