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

合集下载

大学信息技术第3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大学信息技术第3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大学信息技术第3章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目录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定义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分类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或终端之间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过程。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源、数据发送设备、传输介质、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宿五个部分。

数据通信的主要指标包括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和带宽等。

数据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包括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包括振幅键控、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等。

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 )和增量调制(DM )。

包括调幅(AM )、调频(FM )和调相(PM )等。

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路复用(CDM)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概述特点定义覆盖范围小、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成本低等。

分类以太网技术定义01发展历程02以太网帧格式03无线局域网技术定义01标准02关键技术03包括网卡、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等。

组网方法常见的组网方法有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树型等。

其中,星型网络以交换机为中心,各节点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环型网络中各节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环;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节点共享一条传输线路;树型网络是星型和总线型的结合,具有分级管理的特点。

组网设备局域网组网设备与组网方法VS广域网技术广域网定义广域网应用广域网特点广域网概述1 2 3TCP/IP协议路由协议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广域网协议与标准广域网接入技术DSL(数字用户线路)利用电话线提供高速上网服务,如ADSL、VDSL等。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下)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下)
软件备份技术的特点: • 安装方便,界面友好,使用灵活; • 支持跨平台备份,支持文件打开状态备份; • 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备份,支持备份介质自动加载的自动备
份; • 支持各种策略的备份方式。
第5章
5.2 备份技术与方法
软件级备份是指将系统数据保存到其他介质上,当出现错误时可 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前的状态。由于这种备份是由软件来完 成的,所以称为软件备份。当然,用这种方法备份和恢复都 要花费一定时间。但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防止逻辑损坏,因为 备份介质和计算机系统是分开的,错误不会复制到介质上, 这就意味着只要保存足够长的历史数据,就能对系统数据进 行完整的恢复。
5.3.2 误删除、误格式化的数据恢复 1)只删除, 没有清空回收站 这种情况比较简单, 有一点电脑知识的朋友都知道, 文件还是存在的, 只 不过躺在回收站而已。只要到回收站把文件找出来拖回或还原即可。 2)删除文件后还清空了回收站 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恢复误删的文件,这里的误删除文件是指:回收站 里被清空了的文件,或按(shift+delete)键直接删除的文件。恢复方法是 打开“运行”对话框,在输入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在编辑器左边窗格中依次打开 “HKEY_LOCAL_MACHIM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 NTVERSION/EXPLORER/DESKTOP/NemeSpace”命令,在空白处右击, 选择“新建”命令下的“项”,并将其命名为“645FFO40—5081— 101B—9F08—00AA002F954E”,再把右边的“默认”主键的键值设为 “回收站”,退出注册表。重启电脑后即可见到被删除的文件。 3)删除文件后进行了磁盘操作或格式化 如果是这种情况下的误删文件,就很难保证完全成功恢复文件。可以借 助一些专门的软件(如:EasyRecovery)来完成。

网络信息安全课件教案-第3章互联网

网络信息安全课件教案-第3章互联网
第3章 互联网
如何利用不同地址传输数据?
P27 图3.3 端口号 IP地址 物理地址
什么是地址欺骗?
目的地址:接收者,数据到哪里去,用于送达信件 源地址:发送者,数据从哪里来,无法识别真实性
地址欺骗:采用虚假的源地址的行为 P29 图3.4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IPv4 32bit
IP地址与域名
主机名
全域名
DNS
本地DNS 根DNS 递归解
析 迭代解

客户-服务器模式
C/S模式 Client/Server P2P模式 套接字
(IP,Port)
路由
路由表 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
本章小结
本次课需要熟练掌握层次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各类地址;了解客户-服务 器模式和后作业 2、复习第3章,下次课测验,准备空白纸一张。

第3章信息安全技术PPT资料46页

第3章信息安全技术PPT资料46页

DES加密的数据流程
• 明文分组:64位
• 密钥长度:64位,其中8位为奇偶校验位。
• DES综合运用了置换、迭代相结合的密码技术,
把明文分成64位大小的块,使用56位密钥,迭代 轮数为l6轮的加密算法。DES密码算法输入的是 64比特的明文,通过初始置换IP变成T0=IP(T), 再对T0经过16层的加密变换,最后通过逆初始 置换得到64比特的密文。反之输入64比特的密文, 输出64比特的明文。
• NIST制定的AES标准提纲为:
1. AES是公开的;
2. AES是分组密码单钥体制,分组长度为128比特;
3. AES的密钥长度可变,可以为128,192或256比特并可根据 需要增加;
4. AES可以用软件和硬件实现;
4
2020/1/7
中原工学院 孙学军
5
加密系统分类
• 对称加密系统,也叫私有密钥加密系统。 加密
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实质上等同,即从一个 易于推出另一个。又称秘密密钥算法或单密钥算 法。
• 非对称加密系统,也叫公开密钥加密系统。 加
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从一个很难(不可能) 推出另一个。
公开密钥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进行 解密,其中的一个密钥可以公开,又称公开密钥( public key),简称公钥;另一个密钥必须保密,又称私 人密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
• 对信息的访问控制:防止对进程、通信及信息资源等各类
资源的非法访问。通过防火墙、出入控制技术来实现。
2020/1/7
中原工学院 孙学军
2
术语
定义
保密性(security) 保护机密信息不被非法存取以及信息在传输 过程中不被非法窃取。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1、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报文时,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实的和未被篡改,即验证消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非假冒的(数据起源认证);同时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消息认证和信息保密是构成信息系统安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两个不同属性上的问题:即消息认证不能自动提供保密性,保密性也不能自然提供消息认证功能。

2、消息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是用公开函数和密钥产生一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标识,并用该标识鉴别信息的完整性。

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函数,即MAC = C K(M),其中M是可变长的消息,C 是认证函数,K是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函数值C K(M)是定长的认证码。

认证码被附加到消息后以M‖MAC方式一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重新计算MAC以实现对M的认证。

3、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

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并与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完整,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

1)签名应与文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防止签名被分割后替换文件,替换签名等形式的伪造。

2)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的签名。

3)接收者能够验证签名,签名可唯一地生成,可防止其他任何人的伪造。

4)当双方关于签名的真伪发生争执时,一个仲裁者能够解决这种争执。

4、身份认证是指证实主体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它通过特定的协议和算法来实现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某项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则允许才能访问,违反预定安全规则的访问将被拒绝。

访问控制是为了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5、1)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为合法访问者。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风险、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2. 信息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原理、防火墙的类型、防火墙的配置;4. 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的原理、入侵检测的方法、入侵检测系统;5. 病毒防护技术:病毒的概念、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信息安全意识;2. 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等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重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投影仪;学具:笔记本、教材、网络。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网络安全事件,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2. 信息安全概述:介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风险和基本原则,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3. 信息加密技术:讲解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函数的原理,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加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 防火墙技术:介绍防火墙的原理、类型和配置方法,让学生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5. 入侵检测技术:讲解入侵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6. 病毒防护技术:介绍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7.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板书设计:1. 信息安全概述;2. 信息加密技术;3. 防火墙技术;4. 入侵检测技术;5. 病毒防护技术。

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请介绍信息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 请说明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4. 请阐述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5.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病毒及其防护措施。

第三章网络与信息安全ppt课件全

第三章网络与信息安全ppt课件全
4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网络不良信息 (一)网络不良信息的预防 (1)要上内容健康的网站。 (2)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 性、游戏性和危险性。 (3)要保持正确对待网络的心态,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5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4)要增强自控能力,上网场所 要择优,上网时间要适度。 (5)要加强自我保护,防止遭受 非法侵害。 (6)注意躲避网络陷阱。
2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二节 预防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一、网络不良信息危机
(一)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1.淫秽色情信息
2.暴力信息
3.煽动信息
4.伪科学与迷信信息
5.诱赌信息
6.厌世信息
3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 1.通过网络游戏传播 2.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3.通过网络论坛和聊天室传播 4.通过博客传播 5.通过强制浏览的方式传播
8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7.不接收陌生人的文件 8.不上不熟悉的网站 9.关闭没有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9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病毒危机应对方法
1100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三节 网 络 犯 罪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 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 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互联网信 息供应商、应用服务供应商等特殊 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 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1111
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一)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
(二)当前网络安全形势存在的问

1.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
2.我国网络防护基础差,安全形势

信息安全技术讲义.pptx

信息安全技术讲义.pptx
解决办法: 1)下载安装系统补丁 2)到网站下载免费的“冲击波”病毒专杀工具
13
3)手动清除(高级用户)
② 木马病毒
实质:是一段计算机程序。木马程序由两部分组成:
客户端:一般由黑客控制 服务端:隐藏在感染了木马的用户机器上
木马控制的基本原理:服务端的木马程序会在用户机器上打开
一个或多个端口(用户不知情),客户端(黑客)利用这些端口来与 服务端进行通信(偷偷地传输敏感数据)。
黑客入侵 4
黑客非法入侵
英国电脑奇才贝文,14岁就成功非法侵入英国电信公司电脑系统, 大打免费电话。后来他出、入世界上防范最严密的系统如入无人之 境,如美国空军、美国宇航局和北约的网络。1996年因涉嫌侵入美 国空军指挥系统,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指控犯有非法入侵罪。
1998年8月21日,来自上海某著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杨某,擅自非 法闯入上海某大型信息平台,并盗用上网时间,他以“破坏计算机 信息系统”罪被逮捕。
应对措施:起复杂一点的密码,密码位数越多越好,经常更换自己的密码,
当然不要忘记了哦…… 23
(2)IP嗅探(即网络监听):通过改变网卡的操作模
式接受流经该计算机的所有信息包,截获其他计算机的数据 报文或口令。
应对措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24
(3)欺骗:将自己进行伪装,诱骗用户向其发送密码等敏感数据。
① 蠕虫病毒
一种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性病毒 特点: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 实质: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危害:通过网络不断传播自身的拷贝,不仅消耗大量的本机资源,而且占用大 量的网络带宽,导致网络堵塞而使网络服务拒绝,最终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传播途径:系统漏洞、电子邮件、在线聊天、文件夹共享等。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技术漏洞
软硬件缺陷、配置错误等。
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物理安全
保护硬件设施和通信线 路,防止物理破坏和非
法访问。
网络安全
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 系统等,防范外部威胁

主机安全
加强用户账户管理、访 问控制等,防范内部威
胁。
应用安全
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测 试、漏洞扫描等,确保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02
密码学基础
《信息安全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信息安全概述 • 密码学基础 • 网络安全技术 • 应用安全技术 •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 信息安全实践案例分析
01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 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 改,以及中断等风险,确保信息的机 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防火墙部署
防火墙的部署应根据网络结构和安 全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一般可部署 在网络的入口处或重要节点上。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定义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 响应网络攻击的安全系统,能够 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
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
入侵检测类型
根据数据来源和应用场景,入侵 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 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信息安全的目的是维护组织或个人在 处理敏感信息时的安全和隐私,防止 因非法入侵、恶意攻击、内部泄露等 原因导致的信息泄露、篡改或损坏。
信息安全的威胁来源
外部威胁
黑客攻击、病毒、蠕虫、特洛 伊木马、勒索软件等。
内部威胁
内部人员误操作、恶意行为、 权限滥用等。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 对信息系统的破坏。

第3章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第3章 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3.3 网络安全评估准则和测评
2.欧洲ITSEC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ITSEC,俗称欧洲的白皮书, 将保密作为安全增强功能,仅限于阐述技术安全要求,并 未将保密措施直接与计算机功能相结合。 ITSEC是欧洲的 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四国在借鉴橙皮书的基础上联 合提出的。橙皮书将保密作为安全重点,而ITSEC则将首 次提出的完整性、可用性与保密性作为同等重要的因素, 并将可信计算机的概念提高到可信信息技术的高度。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 与“入世”有关的网络法律 在1996年12月联合国第51次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 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对于网络市场 中的数据电文、网上合同成立及生效的条件,传输等 专项领域的电子商务等,子商务”规范成为一个主 要议题。 4. 其他相关立法 5. 民间管理、行业自律及道德规范
“七分管理,三分技术, 运作贯穿始终”,管理是关键, 技术是保障,其中的管理应包 括管理技术。 图3-4网络安全保障因素 与美国ISS公司提出的动态网络安全体系 的代表模型的雏形P2DR相似。该模型包含4个 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 护)、Detection(检测)和 Response(响应)。如 图3-5所示
第3.2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课堂讨论 1. 为什么说法律法规是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和基石? 2. 国外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我们有何启示? 3. 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哪三个层面? 网络安全标准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 统, 在设计、建设、生产、实施、使用、测评和管 理维护过程中, 解决产品和系统的一致性、可靠性 、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技术依据.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3.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课件

Rules
take
l
t

|-
l
t


g

g
grant
|-

l
July 1, 2004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2002-2004 Matt Bishop
July 1, 2004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2002-2004 Matt Bishop Slide #3-9
Mapping
1 2 3 4 5
A
B X Y
b head
s1
s2
s3 own X
s4
s5
s1
s2 s3 s4 s5
A
own
B
After (k1, D) = (k2, Y, R) where k1 is the current state and k2 the next state
July 1, 2004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2002-2004 Matt Bishop Slide #3-6
Mapping
1 2 3 4
A
B C D …
s1
s2
s3 own Ck
s4
s1
head Current state is k s2 s3 s4
Slide #3-8
Command Mapping
(k, C) = (k1, X, R) at intermediate becomes command ck,C(s3,s4) if own in A[s3,s4] and k in A[s3,s3] and C in A[s3,s3] then delete k from A[s3,s3]; delete C from A[s3,s3]; enter X into A[s3,s3]; enter k1 into A[s4,s4]; end

信息安全技术 参考PPT

信息安全技术 参考PPT

安全目标
•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指能够满足一个组织或 者个人的所有安全需求 • 通常强调CIA三元组的目标,即保密性 (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 性(Availability) • 由于这些目标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需 要在这些目标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例如,简单地阻止所有人访问一个资源, 就可以实现该资源的保密性,但这样做就 不满足可用性。
第1章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安全攻击
• 信息在存储、共享和传输中,可能会被非法窃听、 截取、篡改和破坏,这些危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活 动称为安全攻击 • 安全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 被动攻击的特征是对传输进行窃听和监测。被动 攻击的目的是获得传输的信息,不对信息作任何 改动 • 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 常见的被动攻击包括消息内容的泄漏和流量分析 等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 密码学(Cryptology)包括密码编码学 (Cryptography),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is) • 密码编码学是研究加密原理与方法,使消息保密 的技术和科学,它的目的是掩盖消息内容 • 密码分析学则是研究破解密文的原理与方法 • 密码分析者(Cryptanalyst)是从事密码分析的专 业人员 • 被伪装的原始的消息 (Message)称为明文 (Plaintext) • 将明文转换为密文过程称为加密(Encryption)
攻击者 发送方 明 文 M 加 密 算 法 K 传 输 通 C 道 安全通道 接收方
C
解 密 算 法
K
明 文 M
密钥源
图3.2 对称密码系统模型
• 对明文M用密钥K,使用加密算法E进行加 密常常表示为Ek(M),同样用密钥K使用解 密算法D对密文C进行解密表示为Dk(C) • 在对称加密体制中,密解密密钥相同, 有: C=Ek(M) M=Dk(C)=Dk(Ek(M))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

第3章
3.1消息认证
用公开函数与密钥产生一 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 标识
消息加 密函数
用完整信息的密 文作为对信息的 认证
消息认 证码 (MAC) 方式
散列函 数
是一个公开的函数,将 任意长的信息映射成一 个固定长度的信息
消息认证中常见的攻击有:
第3章
3.1消息认证
重放 攻击
冒充 攻击
截获以前协议执行时传输 的信息,然后在某个时候 再次使用。对付这种攻击 的一种措施是在认证消息 中包含一个非重复值,如 序列号、时戳、随机数或 嵌入目标身份的标志符等。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
3 P A R T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3.1.1 消息认证概述 3.1.2 消息鉴别码 3.1.3 常用的消息认 证算法
消息认证
第3章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身份认证
3.2.1 身份认证基础 3.2.2 身份认证的实现 3.2.3 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3.3.1 数字签名的概念 3.3.2 数字签名的实现 3.3.3 常见的数字签名技 术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3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1. 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 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
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 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 是否为合法访问者。这种认证方式叫做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Kerberos认证协议
Kerberos是一种秘密密钥网络认证协议,它使用“数据 加密标准”(DES)加密算法来进行加密和认证。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课件(PPT 42张)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课件(PPT 42张)
• 总体安全策略包括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威胁、定义 安全目标、确定安全保护范围、分配部门责任、配备人 力物力、确认违反策略的行为和相应的制裁措施; • 安全管理细则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1
• 均衡性原则
信息安全策略总则
在安全需求、易用性、效能和安全成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 时效性原则 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随时间变化,信息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时效性; • 最小化原则 系统提供的服务越多,安全漏洞和威胁也就越多; 关闭安全策略中没有规定的网络服务; 以最小限度原则配置满足安安全技术与应用》
• 教学要求
在成本、环境、风险及技术等约束条件下;
依据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相关政策、法津、法规和标准; 综合应用信息安全知识和技术; 分析、构造、设计、实施和运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工 程技能。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1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
1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C标准定义的安全功能类
序号 类名 类功能
FAU
FCO FCS FDP FIA FMT FPR FPT FRU FTA FTP
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
通信(communication) 密码支持(cryptographic support) 用户数据保护(user data protection) 身份认证(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隐私(privacy) TOE安全功能保护(protection of TOE security function 资源利用(resource utilization) TOE访问(TOE access) 可信通路(trusted path)

《信息安全技术》PPT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PPT课件


明文
卫星通信加密Ek
结点 2
密文 Dk1
明文 Ek2 密文
结点
密文 Eki 为加密变2换,Dki 为解密变换密文 密文
结点 3
Dk2
结点 3 解密设备
Dk
明文 明文
•(2)加密方式的选择Ek 为策加密略变换,Dk 为解密变换
• 多个网络互联环境下:端-端加密 • 链路数不多、要求实时通信、不支持端-端加密远程调用通信场合:
•(1)几种常用的加密方式
• 链路-链路加密 • 节点加密 • 端-端加密 • ATM网络加密 • 卫星通信加密
•(2)加密方式的选择策略
15
2.2 信息传输中的加密方式
•(1) 几种常用的加密方式
• 链路-链路加密
• 节点加密 结点 1
• 端-明文端加密 Ek1 结点 1
• ATM网络加加密密设备
• 1977年,Rivest, Shamir and Adleman提出了 RSA公钥算法
• 90年代逐步出现椭圆曲线等其他公钥算法 • 主要特点:公开密钥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
用另一个进行解密,其中的一个密钥可以公开, 使得发送端和接收端无密钥传输的保密通信成为 可能。
14
2.1.3 信息传输中的加密方式(自学)
链路-链路加密 • 链路较多,文件保护、邮件保护、支持端-端加密的远程调用、实时
性要求不高:端-端加密
16
• 需要防止流量分析的场合:链路-链路加密和端-端加密组合
2.2对称加密与不对称加密
•2.2.1 对称加密系统
• 对称加密 • 对称加密算法 • 信息验证码
•2.2.2 不对称加密系统
• 公开密钥加密 • RSA算法 • 加密与验证模式的结合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第3章ppt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第3章ppt课件

2
完整版ppt课件
(一)容灾的目的
容灾,顾名思义,是指对灾难的容忍,在灾难发生 后能恢复灾难前的业务。
实例证明有没有良好的容灾计划将会成为一个企业 在灾难面前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做好容灾计划, 未雨绸缪,才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沉着应对,将损 失降到最低。
3
完整版ppt课件
(二)容灾的含义
容灾,就是减少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限制灾 难对关键业务流程所造成的影响的一整套行为。
14
完整版ppt课件
四、数据备份策略
在数据备份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用来决 定何时需要备份、备份什么数据,以及出现故障时 的恢复方式。备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完全备份(Full Backup) (二)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三)累计备份(Cumulative Backup) (四)混合应用
7
完整版ppt课件
容灾等级与数据重要性关系
8
完整版ppt课件
目前,关于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是SHARE 组织于1992年在Anaheim 提出的SHARE78。
SHARE78将容灾系统定义成七个层次,这七个 层次对应的容灾方案在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 所不同,所以,用户选型应分清层次。
(1)第0级——本地冗余备份。 (2)第1级——数据介质转移。 (3)第2级——应用系统冷备。 (4)第3级——数据电子传送。 (5)第4级——应用系统温备。 (6)第5级——应用系统热备。 (7)第6级——数据零丢失。
4
完整版ppt课件
(三)容灾与灾难恢复、数据容灾等的关系
在讲到容灾的时候,还经常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出现 ,如灾难恢复、数据容灾、容灾备份等。这里灾难 恢复和容灾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在灾难发生时保 持系统的业务持续性。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概论实践介绍课件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概论实践介绍课件
02 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安全 和隐私保护
03 零信任架构:构建基于零信任的安全体系, 实现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04 量子计算与信息安全:利用量子计算技术提 高加密和解密能力,应对量子计算攻击威胁
谢谢
06
安全策略和制度:制定和实 施信息安全政策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案例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注意事项
1 确保信息安全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遵循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3 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 5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 6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施概论实践 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02.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 03. 信息安全技术实施 04.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01
密码学:信息安全 技术的基础,用于 加密、解密、数字
签名等
02
访问控制:限制对 信息的访问权限,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
信息安全技术实施
信息安全技术实施步骤
确定信息安全需求:分
1
析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安
全需求,确定需要保护
的资产和威胁。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根
2
据需求制定相应的信息
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
制、加密、身份验证ຫໍສະໝຸດ 。实施信息安全技术:选 择合适的信息安全技术,
3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
统、加密技术等,并部
署在企业或组织的信息
有效保障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领域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免受攻击和破 01 坏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2节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2节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基于在线手写签名的身份认证技术
典型的在线手写签名验证系统包括4个主要的技术环节: 首先获取签名信息的数据,即经输入设备采集实时的手写签 名信息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归 一化等操作,目的是将采集到的数据变成适宜于进行特征提 取的形式;接着进行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能 充分反映各人书写风格同时又相对稳定的特征;最后进行特 征匹配和判决,即采用某种判别规则,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 标准签名样本进行匹配,得出鉴别结果,此过程是一对一的 匹配过程,即验证输入签名的身份是否属实。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 RADIUS协议
RADIUS(Remote Address Dial-in User Service)是基于 UDP的访问服务器认证和记账的客户机/服务器型协议。
RADIUS的基本设计组件有认证、授权和记账。RADIUS的 认证与授权结合在一起,其过程为:RADIUS客户机向RADIUS 服务器发送Access-Request包,内容包括用户名、加密口令、 客户机的IP地址、端口号及用户想要启动的会话类型。服务 器收到Access-Request包后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有此用户名 的记录。如果没有则加载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或返回一个 Access-Reject消息,内容为拒绝访问的原因。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身份认证
正确识别主体
的身份是十分重要 的,身份认证是指 证实主体的真实身 份与其所声称的身 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特 定的协议和算法来 实现的,常使用PPP、 TACACS+和Kerberos 等协议来实现身份 认证。
3.2.1身份认证基础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它能有效防止未 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身份认证是指证实客户 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目前的身份认证主要有三种形式: 1)简单身份认证,如密码和口令; 2)强度身份认证,如公钥/私钥; 3)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如指纹、虹膜、 DNA、声纹和用户的下意识行为。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5节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5节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2. 基于列的自主访问控制 在基于列的自主访问控制中,每个客体都附加一个可访问
它的主体的明细表,常用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 来实现。它可以对某一特定资源指定任意一个用户的访问权限, 还可以将有相同权限的用户分组并给组授予访问权。明细表中 的每一项都包括主体的身份和主体对这个客体的访问权限。如 果使用组(Group)或通配符(Wildcard)将有效地缩短表的 长度。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3.5.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是通过定义角色的权限,为系统中 的主体分配角色来实现访问控制的,其一般模型如图3-10所示。 用户经过认证后获得一定角色,该角色被分派了一定的权限, 用户以特定角色访问系统资源,访问控制机制检查角色的权限, 并决定是否允许访问。
第3章
33..55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技技术术
3.5.4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是以决策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实体的属性为基础进行授 权的一种访问控制机制。它能够根据相关实体属性的动态变化, 适时更新访问控制决策,从而提供了一种细粒度、更灵活的访 问控制方法。
访问能力表(Access Capabilities List)是最常用的基于行 的自主访问控制。能力是为主体提供的、对客体具有特定访问 权限的不可伪造的标志,它决定主体是否可以访问客体及以什 么方式访问客体。主体可将能力转移给自己的进程,在进程运 行期间还可以添加或修改能力。能力决定用户是否可以对客体 进行访问及进行何种模式的访问,拥有相应能力的主体可以用 给定的模式访问客体。能力的转移不受任何策略的限制,所以 对于一个特定的客体不能确定所有访问它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消息认证概述 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
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报文时, 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 实的和未被篡改,即验证消息的 发送者是真正的而非假冒的(数 据起源认证);同时验证信息在 传送过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 迟等。
消息认证系统的一般模型:
第3章
3.1消息认证
消息认证函数的分类
PPP协议认证过程:
第3章
3.2身份认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2. TACACS+协议 TACACS协议是一种基于UDP的协议,最初由BBN开发,
之后被Cisco多次扩展,TACACS+是TACACS的最新版本。 TACACS+是客户机/服务器型协议:TACACS+客户机通常是一 个NAS,而TACACS+服务器是一个监控程序,监听49号端口。 TACACS+的基本设计组件有认证、授权和记账。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 RADIUS协议
RADIUS(Remote Address Dial-in User Service)是基于 UDP的访问服务器认证和记账的客户机/服务器型协议。
RADIUS的基本设计组件有认证、授权和记账。RADIUS的 认证与授权结合在一起,其过程为:RADIUS客户机向RADIUS 服务器发送Access-Request包,内容包括用户名、加密口令、 客户机的IP地址、端口号及用户想要启动的会话类型。服务 器收到Access-Request包后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有此用户名 的记录。如果没有则加载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或返回一个 Access-Reject消息,内容为拒绝访问的原因。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身份认证
正确识别主体
的身份是十分重要 的,身份认证是指 证实主体的真实身 份与其所声称的身 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特 定的协议和算法来 实现的,常使用PPP、 TACACS+和Kerberos 等协议来实现身份 认证。
3.2.1身份认证基础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它能有效防止未 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身份认证是指证实客户 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目前的身份认证主要有三种形式: 1)简单身份认证,如密码和口令; 2)强度身份认证,如公钥/私钥; 3)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如指纹、虹膜、 DNA、声纹和用户的下意识行为。
MAC认证原理
第3章
3.1消息认证
第3章
3.1消息认证
3.1.3常用的消息认证算法
1. CBC模式 CBC(Cipher Block Chaining)模式是利用收发双方共享密
钥,使用分组密码的密码分组链接模式来实现消息完整性认证。 实现步骤: 1)文件的制造者和检验者共享一个分组密码算法E和一个密钥 k。 2)文件的明文为m = (m1,...,mn),记r = mn+1 = m1 + m2 +...+ mn,称r为校验码分组。若分组长度为L,则运算“+”表示模 2L加法。 3)采用分组密码的CBC模式,对附带校验码的已扩充的明文 (m,r)进行加密,得到的最后一个密文分组Cn+1就是认证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2身份认证的实现
1. PPP协议 在拨号环境中要进行两部分认证,即在用户的调制解调
器和网络访问服务器(NAS)之间使用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 )认证协议认证(这类认证协议包括PAP、CHAP 等),然后是NAS和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这类协议包括 TACACS+、RADIUS等)。
第3章
3.1消息认证
3.1.2消息鉴别码 消息鉴别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
是用公开函数和密钥产生一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 标识,并用该标识鉴别信息的完整性。消息鉴别码 (MAC)仅仅认证消息M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不负责 消息M是否被安全传输。
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函数,即MAC = C K(M),其 中M是可变长的消息,C 是认证函数,K是收发双方共 享的密钥,函数值C K(M)是定长的认证码。
第3章
3.1消息认证
2. HMAC
HMAC将杂凑函数看作是一个“黑盒”,这是因为一个已 有的杂凑函数实现可以作为HMAC实现中的一个模块,在这种 方式下,大量的HMAC程序代码能够预先打包,无需修改就可 使用。另外若想在一个HMAC实现中替换一个给定的杂凑函数, 那么只需移走现有的杂凑函数模块并加入新的杂凑函数模块即 可。当嵌入的杂凑函数不够安全时,可简单地用更安全的杂凑 函数来替换嵌入的杂凑函数(如用SHA-256替换MD5),使 HMAC保持原有的安全性。
第3章
3.1消息认证
用公开函数与密钥产生一 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 标识
消息加 密函数
用完整信息的密 文作为对信息的 认证
消息认 证码 (MA数,将 任意长的信息映射成一 个固定长度的信息
消息认证中常见的攻击有:
第3章
3.1消息认证
重放 攻击
冒充 攻击
截获以前协议执行时传输 的信息,然后在某个时候 再次使用。对付这种攻击 的一种措施是在认证消息 中包含一个非重复值,如 序列号、时戳、随机数或 嵌入目标身份的标志符等。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Kerberos认证协议
Kerberos是一种秘密密钥网络认证协议,它使用“数据 加密标准”(DES)加密算法来进行加密和认证。
Kerberos协议中有3个通信参与方,即需要验证身份的通 信双方和一个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KDC。将发起认证服务的 一方称为客户方,客户方需要访问的对象称为服务器方。在 Kerberos中客户方是通过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 (Ticket)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专门为客户方 和服务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
第3章
3.1消息认证
3. 公钥密码体制实现的消息认证
利用公钥密码体制实现消息的完整性认证是信息系统中最 常用的手段之一,它通常是通过消息的产生者对消息的杂凑值 进行数字签名的方法来实现。与基于对称密码体制实现的消息 认证技术和HMAC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在保证消息产生者的公钥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 实现消息的公开验证性。 2)由于消息产生者私钥的私有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消息产生 者的抵赖和任何他人的伪造。 3)在消息的产生者和验证者之间出现争议时,可由第三方进 行仲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3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1. 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 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
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 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 是否为合法访问者。这种认证方式叫做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
第3章
3.1消息认证
4)如果仅需对明文认证,而不需加密时,传送明文m和认证码 Cn+1;如果既需对明文认证,又需要加密时,传送密文C = ( c1,c2,...,cn )和认证码Cn+1。 5)验证时若仅需对明文认证而不需加密时,验证者收到明文m 和认证码Cn+1后执行如下步骤: Step1 产生明文m的校验码,r = mn+1 = m1 + m2 +...+ mn。 Step2 利用共享密钥k使用CBC模式对(m,r)加密,将得到的 最后一个密文分组与接收到的认证码Cn+1比较,二者一致时判 定接收的明文无错;否则判定明文出错。
第3章
3.2身份认证
2. 双因子身份认证技术
双因子认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其中一个因 子是只有用户本身知道的密码,可以是默记的个人认证号 (PIN)或口令;另一个因子是只有该用户拥有的外部物理 实体—智能安全存储介质。
双因子认证比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增加了一个认证要素, 攻击者仅获取了用户口令或者仅拿到了用户的令牌访问设备, 都无法通过系统的认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基于在线手写签名的身份认证技术
典型的在线手写签名验证系统包括4个主要的技术环节: 首先获取签名信息的数据,即经输入设备采集实时的手写签 名信息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归 一化等操作,目的是将采集到的数据变成适宜于进行特征提 取的形式;接着进行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能 充分反映各人书写风格同时又相对稳定的特征;最后进行特 征匹配和判决,即采用某种判别规则,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 标准签名样本进行匹配,得出鉴别结果,此过程是一对一的 匹配过程,即验证输入签名的身份是否属实。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 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 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 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并与 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 信息完整,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否则说明信 息被修改。
第3章
3.3数字签名
3.3.2数字签名的实现
攻击者冒充 合法用户发 布虚假消息。 为避免这种 攻击可采用 身份认证技 术。
重组 攻击
把以前协议执行时 一次或多次传输的 信息重新组合进行 攻击。为了避免这 类攻击,把协议运 行中的所有消息都 连接在一起。
篡改 攻击
修改、删除、 添加或替换 真实的消息。 为避免这种 攻击可采用 消息认证码 MAC或hash 函数等技术。
第3章
3.1消息认证
HMAC中对消息认证码实现的流程如下: 1)将k+与ipad按位异或得到的b比特数据作为杂凑算法的第一 个分组,于是经过杂凑运算,得到n比特的杂凑值H(si x)。 2)对消息(k+⨁opad)ฮh+再进行杂凑运算,得到n比特的杂凑 值Hk。 注意,k+与ipad异或的结果使得k中的一半比特取补;同样k+与 opad异或的结果也使得k中的一半比特取补,只是取补的比特 不同。这样经过杂凑变换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