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内科识别
超详解:主动脉夹层
超详解: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为主动脉壁内膜损伤后,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并在两层膜之间形成血肿。
也称为主动脉内膜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急病症之一,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男性多于女性。
如治疗不及时,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
(一)病理与临床主动脉血液经内膜破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膜形成血肿,并在动脉壁内向远端扩展延伸,形成“双腔”,在远侧再发生破口,使假腔内血液再回流到主动脉腔(真腔)内。
DeBakey将AD分为3型: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至降主动脉,Ⅱ型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
夹层可累及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如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等,引起相应脏器的缺血或梗死。
假腔内由于血流相对缓慢,易形成附壁血栓。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胸部剧痛,呈刀割或撕裂样,并向胸前及背部放射,可延至颈部、腹部、或下肢。
可伴有心率增快,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晕厥。
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等体征。
若为高血压患者,起病后剧痛使血压更增高,血压突发降低者提示外膜破裂,肢体血压与脉搏可不对称;亦可引起霍纳(Horner)综合征、声嘶、上腔静脉综合征、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或脑血管意外和截瘫。
(二)影像学表现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CT和MRI),胸部X线平片仅能提示AD的可能,CT或MRI为常用方法。
影像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破裂口位置及内膜片情况;②真假腔及病变累及范围,包括主要分支受累情况;③左心室和主动脉功能情况;④有无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④需提示各重要分支的开口处是位于假腔还是真腔,比如主动脉弓上的三支血管开口、腹主动脉的腹腔动脉、肾动脉的开口等等,以评估各器官的供血状况。
1.X线表现:胸部平片见上纵隔增宽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De Backey分型
根据病变范围和破口位置分3 型:
• I 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病变累及升、 降和/或腹主动脉。
• II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病变仅累及升 主动脉。
• III型: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 IIIa型: 病变只累及降主动脉。 • IIIb型: 同时累及腹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有 有 (反)D字形
2个 内膜片钙化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无 无 (椭)圆形
1个 增厚的管壁呈 环形或新月形
无 无 瘤样(梭形) 扩张 1个 附壁血栓常见
小结
• 突发胸背痛、撕裂样疼痛、休克。 • 胸片: 主动脉增宽,外形不规则。 • CT平扫: • 管腔密度不均。 • 钙化内膜瓣内移。 • 胸腔积液。 • CT增强: • 分离、移位的主动脉内膜瓣。 • 鸟嘴征。 • 假腔延迟显影。
“鸟嘴征”
无
常见
部位
与假腔相反
升主动脉前方, 降主动脉后方
与正常主动脉关系 与其走行相连
未与其相连
附壁血栓
• 附壁血栓: 附壁血栓范围相对小,密度较低,位于内膜 • (可有钙化)内侧,多数为慢性,内壁不规则。(主动
脉夹层: 假腔血栓密度相对高,管腔增宽)
主动脉夹层伴假腔血栓
主动脉附壁血栓
壁间血肿
• Stanford B型: 急性期夹层主动脉壁炎症水肿明显,缝 合困难,且急性期死亡率不高,常采用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X线表现
• 胸片提示主动脉增宽, 外形不规则。
主动脉夹层CT表现
平扫: 钙化的内膜内移(钙化内膜与主动脉外缘间距大于5mm) 。
主动脉扩张、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增宽的主动 脉、密度不同的真假腔、胸腔积液。 增强:
主动脉夹层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夹层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症状,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症状,主动脉夹层有什么表现?得了主动脉夹层会怎样?以及主动脉夹层有哪些并发病症,主动脉夹层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主动脉夹层常见症状:周身出汗、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恶心与呕吐、胸痛*一、症状视病变部位而不同,主要表现如下:1.突发剧烈疼痛这是发病开始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90%以上的患者,并具有以下特点:(1)疼痛强度比其部位更具有特征性:疼痛从一开始即极为剧烈,难以忍受;疼痛性质呈搏动样、撕裂样、刀割样,并常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如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
(2)疼痛部位有助于提示分离起始部位:前胸部剧烈疼痛,多发生于近端夹层,而肩胛间区最剧烈的疼痛更多见于起始远端的夹层;虽然近端和远端夹层可同时感到前胸和后背的疼痛,但若无后面肩胛间区疼痛,则可排除远端夹层,因为远端夹层的病人90%以上有后背疼痛;颈部、咽部、额或牙齿疼痛常提示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
(3)疼痛部位呈游走性提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在扩大:疼痛可由起始处移向其他部位,往往是沿着分离的路径和方向走行,引起头颈、腹部、腰部或下肢疼痛,约70%的病人具有这一特征.并因夹层血肿范围的扩大而引起主动脉各分支的邻近器官的功能障碍。
(4)疼痛常为持续性:有的患者疼痛自发生后一直持续到死亡,止痛剂如吗啡等难以缓解;有的因夹层远端内膜破裂使夹层血肿中的血液重新回到主动脉管腔内而使疼痛消失;若疼痛消失后又反复出现,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又继续扩展并有向外破裂的危险;少数无疼痛的患者多因发病早期出现晕厥或昏迷而掩盖了疼痛症状。
2.高血压患者因剧痛而有休克外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但血压常不低或反而升高,约有80%~90%以上的远端夹层和部分近端夹层有高血压。
不少病人原有高血压者起病后疼痛使血压更高。
低血压,常是夹层分离导致心包填塞、胸膜腔或腹膜腔破裂的结果,而当夹层累及头臂血管使肢体动脉损害或闭塞时,则不能准确测定血压而出现假性低血压。
主动脉夹层的识别和急诊处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践案例
• 主要是这类患者的主动脉壁结缔组织有内 在缺陷
炎症、脓肿 、外伤、医源性
• 梅毒性主动脉炎、巨细胞性主动脉炎,主 动脉脓肿,外伤,但较少见或罕见
•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及主-冠状动脉旁路 术后,动脉造影剂误注入主动脉内膜下等 原因也可致主动脉夹层
1970年后多根据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需要, 较普遍采用Daily 及Miller分型法
• A 型 夹层分离侵及升主动脉(DeBakey Ⅰ型
及Ⅱ型),约占本病的2/3
• B 型 夹层分离局限于降主动脉,内膜破裂 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即DeBakey Ⅲ型Biblioteka ,约占本病的1 /3临床表现
• 剧烈疼痛 • 与血压呈不平行性休克 • 压迫症状: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病理分型
• 根据病变部位分:
DeBakey 分型 分为三种类型
Ⅰ
型 :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 ,扩展累及腹主
动脉
Ⅱ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 ,扩展仅限于升
主动脉和主动脉弓
Ⅲ型:内膜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主动脉峡部)且
不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 ,其中未累及腹主
动脉者称为 Ⅲa 型 ,累及腹主动脉者称 Ⅲb 型
发病机制
• 高血压病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上具有重要作用:高
血压并非引起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的原因,但可 促进其发展
• 临床及实验已证实,血管波动的幅度,即脉波陡 度与促使主动脉夹层分离,夹层血肿扩张有关, 这也是药物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
病理
• 夹层最常发生于升主动脉,其内膜破裂口常在升 主动脉距主动脉瓣上2cm以内处,该处主动脉明显 扩张,呈梭型或囊状,可引起主动脉环扩大,导 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血管内科主动脉夹层治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主动脉夹层治疗常规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
【临床主要表现】1.突发剧烈疼痛①疼痛强度: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
②初始疼痛部位与夹层分离起始部位有关:前胸部疼痛,多发生于近端夹层,而肩胛间区疼痛多见于远端的夹层,颈部、咽部、额或牙齿疼痛常提示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
③疼痛部位呈游走性提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在扩大。
④疼痛常为持续性,若疼痛消失后又反复出现,应警惕夹层又继续扩展并有向外破裂的危险。
2.高血压①多数有高血压,常伴有有休克外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
②低血压,常是夹层分离导致心包填塞、胸膜腔或腹膜腔破裂的结果。
③当夹层累及头臂血管时,则不能准确测定血压而出现假性低血压。
3.夹层破裂或压迫症状夹层血肿压迫周围软组织,波及主动脉大分支,或破入邻近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系统损害。
⑴心血管系统:①主动脉瓣返流:可出现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及外周血管征,如脉压增宽或水冲脉等;急性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出现心力衰竭。
②脉搏异常:近端夹层累及头臂血管,远端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和股动脉,出现脉搏减弱或消失,或两侧强弱不等,四肢血压不对称。
③其它心血管受损表现: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时,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血肿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夹层血肿破裂到心包腔时,迅速引起心包积血,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死亡。
⑵神经系统:夹层血肿累及无名动脉、颈总动脉、肋间动脉、椎动脉,可出现头昏、神志模糊、肢体麻木、偏瘫、截瘫及昏迷;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嘶;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等。
⑶消化系统:夹层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急腹症的表现;夹层血肿压迫食管,出现吞咽障碍,破入食管可引起大呕血;血肿压迫肠系膜上动脉,可致小肠缺血性坏死而发生便血。
主动脉夹层2017-11-21
发病病因
6.主动脉壁炎症反应: 虽然梅毒性动脉炎引发AD的机率不 高,但巨细胞动脉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 引起的主动脉壁损害与夹层的发生密切 相关。
发病机制
1 主动脉内膜的 退行性变,内 膜撕裂后高压 血流进入中层 2 中层囊性坏死, 中层滋养动脉 破裂产生血肿 后压力增高导 致内膜撕裂 3
内膜撕裂口好 发于主动脉应 力最强部位
临床体征
2、主动脉关闭不全:
A型
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脉压增宽 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胸痛,应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 易导致失代偿性心衰,随着血压和心衰程度不同,杂音强 度可有变化 撕裂到主动脉根部的皮瓣使主动脉瓣叶变形→瓣叶对合不 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临床体征
B型
3、主动脉关闭不全:
ICU
…曾丽
课程脉络:
主动脉夹层的概述
发病机制及分型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措施 主动脉夹层的健康宣教
主动脉夹层的定义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 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变性的中层 而形成夹层血肿(在动脉内形成真、 假两腔),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 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是主动脉中层 的解离过程,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 有别于主动脉瘤。
发病病因
1、高血压 2、主动脉中层囊性病变 3、动脉粥样硬化 4、炎症 5、其他
发病病因
高血压
中层退行性变 Marfan综合征 动脉畸形、创伤 或炎症
中膜囊性退 行性变 遗传因素
主动脉夹层
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
发病病因
1.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AD患者中80%合并高血压,除血压绝对 值增高外,血压变化率增大也是引发AD的 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是动脉内膜增 厚,从而导致动脉壁中膜营养不良,这也 是AD的重要诱发因素。
主动脉夹层判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判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液穿破血管内层,形成血液在血管壁内流动的情况。
主动脉夹层的判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1.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胸痛,有时放射至背部,可能
伴有呼吸困难、出汗、呕吐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夹
层的位置和程度。
2.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
像)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主动脉结构和是否
存在夹层的详细信息。
CT血管造影是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
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形态。
3.其他辅助检查: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出异常的生化指标,而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
关于心脏和主动脉的实时图像。
如果怀疑患者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应尽快就医,并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估和检查,以确诊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由于主动脉夹层属于急性的危急重症情况,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最新之欧阳理创编
i幼豚英层i幼脉矣层(aortic dissection)A i锄脉腔內的血液以i 勧脉內膜糖裂口进人空钳豚屮膜,弄沿空幼脉g紬方向扩履,造咸殳锄豚多假鬲腔今南的一种拓理改变,Sit 纟呈继农瘤畔改变,故将曳窓卷空物脉兴层幼脉瘤。
<国冷病耳农拓車岛25—30/100 , (8內无祥佃疣计资抖,俚临冻上近耳来病例毅备蹈显憎加起势。
疇冻特点岛急般起病,突农剧刃疼痛、休克和血肿层迫相应的空锄脉今丈血管时出观的脏器缺血症状。
安病卑鸟耳務呈正相关,50—70岁伶爲农耳龄,雾柑載女柑名农。
i 脉英层臭皿血管疾病的灾瘫柑尅重急症,血耒及讨诊信,48小时內死亡車可霧达50%0殳要致死療因伶殳幼脉英层钳脉瘤秋裂至胸、腹腔或者皿包胺,进行槌依觴、腹膜后出血,M及急槌皿力家竭或老骨袤竭著。
【病®、病理号农痴机制】冷拓的屍舷拓理变化是遗传或代谢煙昇纟导致文幼脉彳层後祥退行柑变,那今患者鬲伴韦於締值袒昇纟的遗传柑屯夭柑皿血管腐,俚?;多赦恿龙疫冷病因畀耒请楚。
斫究资料认岛後性屮层退行世变臭於筛钮袒的遗传住缺损,使.禅般硬妥白(elasticin) A i幼脉璧沉荻进而使.殳幼脉傻硬扩枪,致屮层猱力猝擾斷裂、年请肌局灶柑丧失和屮雇空迪变仪弄免满勃液瞬扬质。
痕质全属蛋白蘇(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徃憎爲,以而悻解盘刼脉塵的稽枸蛋白,可饨也是安病机制之一。
空幼脉英层翰豚瘤他丈多毅是由孑文铀脉內朕撕裂后血嬴进人屮层,梆今患老臭由孑屮层濫溶幼脉破裂产或血肿后卷力过爲糖裂內膜所致。
內膜裂口多找或孑空帥脉应力儼楓的梆儘。
组袒曇可见空钳脉屮膜退行世改变,释力幷矩减歹、斯裂和年请肌彻腿减歹身变化,慢柑期可见猝换瞬改变。
爲血层、锄脉駕瞬硬化和憎龄卷文朝脉矣雇的喳要易患. 因素,狗3/4的殳翰脉矣点患者韦名血层,屯夭柑因素包括Marfan粽合征、Ehlers-Danlos粽合征、家族性胸i 锄豚瘤、二叶殳铀敝耨痪痴著。
最新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类
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类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早在2世纪,即有主动脉夹层病症的记载。
1761年Morgagni 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
然而,真正“夹层”概念是法国的外科医生Rene Laenne于1819年所提出。
真正引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广泛认识和明确定义,是在1934年Shennan报道了300例主动脉夹层尸解结果和1958年 Hirst报道了508例主动脉夹层尸解结果以后。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是主动脉壁中层内的裂开,并且在这裂开处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液。
中层的裂开通常是在中层内1/3和外2/3交界面。
夹层使完整的主动脉壁结构一分为二:由主动脉壁内膜层和中层的内1/3所组成的部分主动脉壁和由中层外2/3和外膜层组成另一部分主动脉壁,前者称为夹层内壁,后者称为夹层外壁。
夹层内、外壁间的裂开间隙为夹层腔。
为了与主动脉腔区别,夹层腔称为假腔,后者称为真腔。
根据这一定义,夹层与单纯的内膜撕裂和主动脉壁完全破裂不同。
在4%-13%的主动脉夹层中,夹层腔与主动脉腔无明显的相通,夹层腔内的血液易发生凝固,这种少见的主动脉夹层也称为壁内血肿。
但在大多数主动脉夹层中,夹层内壁上有破裂口,使夹层腔与主动脉腔相交通,主动脉腔内血流则进入夹层腔内,这时,夹层可局限于这内壁破口邻近的局部主动脉。
顺行夹层沿主动脉壁向远心端发展的夹层逆行夹层沿主动脉壁向近心端发展的夹层原发破口夹层起始处的破口继发破口夹层顺行或逆行发展过程中在主动脉内膜再次出现一个或多个破口主动脉夹层的原发破裂口在主动脉的分布上有明显的节段性差别,即大约62%的原发破裂口位于升主动脉,16%的原发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主动脉峡部),10%位于降主动脉,9%位于主动脉弓部,而在腹主动脉仅占2%左右。
(Hirst AE)了解夹层破裂口部位的分布比率,对夹层破裂口的确认是一种提示。
例如,在腹主动脉发现了夹层破裂口,一定要继续寻找在胸主动脉的破裂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98%),胸主动脉存在有原发破裂口。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及2003年JNC7相关指南。
1.临床表现:(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辅助检查:(1)MRA、CT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及2003年JNC7相关指南。
处理原则:本临床路径主要针对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危象内科治疗部分。
一旦确诊本病,应当立即开始内科处理。
根据影像学结果,对患者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患者,为防止夹层恶化和破裂,应当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对DebakeyⅢ型患者,如病情稳定,不伴有并发症,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
1.控制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
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一次。
缺点是有可能成瘾。
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止痛泵。
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
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如选用硝普钠加美托洛尔和/或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十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
稳定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ARB、ACEI、利尿剂等。
主动脉夹层内科病例讨论2-文档资料
心血管症状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肌梗死,下壁多见 心包填塞 胸腔腔积 脉搏改变,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
其他症状
神经症状 夹层延伸至主动脉分支颈动脉或肋间动脉,
可造成脑或脊髓缺血,引起偏瘫、昏迷、 神志模糊、截瘫、肢体麻木、反射异常、 视力与大小便障碍 压迫症状 夹层压迫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恶 心、呕吐、腹胀、腹泻、黑粪等症状;压 迫颈交感神经节引起霍纳(Horner)综合 征;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嘶;压迫上腔静脉 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累及肾动脉可有血尿 、急性肾衰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支架术后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 原因:移植物覆盖优势左椎动脉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引起 椎动脉急性闭塞; 主动脉弓部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 术中控制性降压或术中低血压时间过长,引起的空气栓塞 截瘫 脊髓缺血性损伤所致。
腔内隔绝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发热 白细胞增高 血小板降低 血沉增快
本患者并发症思考
讨论1
还需完善哪些检查? 诊断考虑什么?
后续检查
第8天: MRI 提示 主动脉夹层,破口于左锁骨下 动脉远端2cm左右,腹主动脉下方一破裂口, 左髂总动脉处见一出口。
诊断: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Ⅲ 型
主动脉夹层-病因
基础病理变化: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 高血压 (80%) 动脉硬化 马凡氏综合症 (40%)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5%) 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外伤及梅毒等。
临床资料3
第4天:BP 150-180/80-100mmHg, 血WBC 11.8*109, HB156g/L,PLT 162*109 第5天:乏力,腹胀。腹泻好转,2-3小时一次,水样便, 量不多。电解质正常。 第6天,晚10点,BP 200/105mmHg, 观察。12点腹痛加 剧,难以忍受,给予双氯芬酸钠塞肛。 第7天,腹痛缓解,腹泻6-8次/天,黄水样便。 第8天:晚腹痛加剧,果酱样大便,无呕吐。BP 180/100 mmHg. 血WBC 9.6*109,HB162g/L,PLT 240*109.
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整理完全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人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因通常呈继发瘤样改变,故将其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美国本病年发病率为25---30/100万,国内无详细统计资料,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数有明显增加趋势。
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7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较女性高发。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50%。
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行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等。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基础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谢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部分患者为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但大多数患者基本病因并不清楚。
研究资料认为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的遗传性缺损,使弹性硬蛋白(elasticin)在主动脉壁沉积进而使主动脉僵硬扩张,致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局灶性丧失和中层空泡变性并充满勃液样物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活性增高,从而降解主动脉壁的结构蛋白,可能也是发病机制之一。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大多数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流进人中层,部分患者是由于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撕裂内膜所致。
内膜裂口多发生于主动脉应力最强的部位。
组织学可见主动脉中膜退行性改变,弹力纤维减少、断裂和平滑肌细胞减少等变化,慢性期可见纤维样改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易患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先天性因素包括Marfa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二叶主动脉瓣疾病等。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教材讲义第十一单元主动脉夹层专业知识
第十一单元主动脉夹层知识点一、主动脉夹层—、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迄今不明。
1.多数由于主动脉囊性中层坏死或退行性变,是造成夹层裂口的先决条件。
2.高血压可以促使动脉夹层的发展,但血压波动的幅度是导致管壁撕裂的主要因素。
3.老年人以中层肌肉退行性变为主,年轻者以弹性纤维缺少为主。
临床上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亦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二尖瓣畸形)等,严重主动脉外伤、炎症、妊娠末期等均可引起主动脉夹层。
二、分型最常用的分型或分类系统为De Bakey分型,根据夹层的起源及受累部位分三型:Ⅰ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到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此型最多见。
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病变起源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向远端扩展,可直至腹主动脉。
Stanford分型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分为A、B两型。
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A型,相当于De 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相当于De BakeyⅢ型。
三、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期,指发病至2周以内;2周至2个月为亚急性期;超过2个月为慢性期。
2周时死亡率达到70%~80%。
1.疼痛为本病突出而有特征性的症状,约90%的患者有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不像心肌梗死的疼痛是逐渐加重且不如其剧烈。
2.血压变化 95%以上合并高血压,约半数或1/3患者发病后有苍白、大汗、皮肤湿冷、气促、脉速、脉弱或消失等表现,而血压下降程度常与上述症状表现不平行。
低血压多数是心脏压塞或急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
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明显不对称,常高度提示本病。
3.心血管系统(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多数影响右冠,因此多见下壁心梗。
(3)心脏压塞。
4.脏器或肢体缺血其他包括神经、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均可受累;夹层压迫脑、脊髓的动脉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昏迷、瘫痪等,多数为近端夹层影响无名或左颈总动脉血供;夹层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病因
3、遗传性疾病
在AD患者中常见三种遗传性疾病:马凡综合 征、Ehlers-Danlos综合症、Tuner综合征, 这些遗传性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有家 族性,患者常在年轻时发病。
病因
4、先天性主动脉畸形 最常见的是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狭 窄和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患者夹层发生 率是正常人的8倍,这类患者的夹层多出在 主动脉缩窄的近端,几乎从不发展至缩窄以 下的主动脉。
解剖示意图
Ⅰ型
Ⅱ型 DeBakey
Ⅲ型
病理分型
Stanford大学的Daily等将AD分为两型: A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 主动脉者称为A型; B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 脉者称为B型。 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 I型和II 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 III型。 两种方法相比Stanford分型更为简捷实用。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AD患者中80%合并高血压,除血压绝对值 增高外,血压变化率(dp/dtmax)增大也是 引发AD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 内膜增厚,从而导致动脉壁中膜营养不良, 这也是AD的重要诱发因素。
病因
2、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性性变 30-35%的夹层患者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 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 中层囊性坏死。中层退变的另一种类型是平 滑肌细胞的丢失,这种类型的病变多见于高 龄患者的夹层主动脉壁中
分类
Ⅱ类:主动脉中膜变性,内膜下出血并继发 血肿。 由于主动脉内外膜弹力系数不同,加之主 动脉中层变性等综合因素,易造成主动脉 壁内滋养动脉破裂出血,并继发壁内血 肿。影像学检查中往往不能发现其内膜存 在破损或裂口。该类病变约占AD的10%30%。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起病突然,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有明确短暂的发病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后由于出现心脏压塞、大量出血、恶性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瓣返流及心肌、中枢神经和肾脏的持续性缺血等致命性并发症而迅速死亡。
一、疼痛疼痛为发病开始时最常见症状。
85%以上的患者急性期可出现典型的突发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患者发病即刻表现为迅速到达高峰的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呈刀割或撕裂样尖锐性疼痛,有些疼痛随着心跳而加剧,有窒息感甚至频死的极度恐惧感。
疼痛出现的部位多数在前胸部靠近胸骨并放射到肩背部特别是肩胛部,疼痛的扩展性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随夹层波及范围不同而延至头部、腹部、下肢、波及肾动脉时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腹痛、腰背痛、下肢痛等。
二、休克有近50%的患者因剧烈疼痛可有休克、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跳加速,与一般休克不同的是血压常与休克表现并不平行,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不降或反而升高,这可能与肾动脉受累引起肾脏缺血或弓降主动脉受阻有关,引起血压的升高。
血压下降明显多表明主动脉夹层向外破裂发生。
三、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为主,其中收缩压是反映主动脉弹性和强硬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右上肢受主动脉夹层影响较小,可作为临床检测的标准血压。
约80%的患者可有高血压,这可能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累释放儿茶酚胺或肾动脉阻塞引起肾缺血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
四、破裂表现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向管腔外破裂,破口常位于升主动脉且就在内膜撕裂处附近,最常引起心脏压塞。
常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极度烦躁以及血压下降。
主动脉夹层可破入心包腔、做侧胸膜腔内引起心脏压塞或胸腔积血,也可破入食管、气管或腹腔出现休克、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心悸、呕血及咯血等表现。
五、主动脉夹层压迫邻近器官或主动脉分支受累1.循环系统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特征,约出现于3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疾病本身无特异改变,1/3左心 室肥厚,1/3正常,55%有急性心电图改变, ST压低、T波改变和ST抬高。累及冠状动脉, 可有缺血或梗死表现,心包积血时类似急性 心包炎,急性期心律失常少见。
升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夹层
二、胸片
多无特异表现,正常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 应动态观察。 常见异常是主动脉影增宽,见于81-90% 的病人,其次是上纵隔非特异增宽。 部分病人有胸腔积液,多见左侧,夹层扩 张压迫周围组织可有气管或食管移位。
常用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左室射血速度 (dp/dt),不管有无收缩期高血压,都应 首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首次负 荷量0.5mg/kg,2-5分静脉注射,随后0.10.2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最大浓度10 mg/ml, ),艾司洛尔半衰期短,对不能 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如支气管哮喘、心 动过缓、心衰,可先用艾司洛尔以测试对β 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也可用美托洛尔静注,但半衰期较长, 剂量5mg,稀释5 ml溶液后静脉注射5 分钟,可给3个剂量 拉贝洛尔能有效降低左心室射血速度和 血压,首剂20mg稀释后静脉注射3-5分 钟,然后每10-15分钟追加40-80mg直 到心率和血压控制满意,维持量采用静 脉持续滴注,开始2 mg/分然后调整至 5-10mg/分
2、主动脉夹层向外膜穿孔破裂
(1)破入食管或支气管:呕血、咯血 (2)破入右心房:顽固性腹水 (3)破入心包:心包积血、填塞,晕厥、 心脏骤停或猝死 (4)破入胸腔:胸腔积血 (5)破入腹膜后:腹膜刺激征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压迫症状
(1)上腔静脉受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 征 (2)食管迷走神经受压:吞咽困难 (3)支气管受压:咳嗽、呼吸困难 (4)喉返神经受压:声音嘶哑
除微小夹层外,对几乎所有的夹层准确性 最高,对撕裂片的定位、主动脉瓣反流侧 支受累情况提供良好影像资料 敏感性、特异性几乎100%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慢性夹层病人 不适宜急诊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
诊断
1、具以下特征时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 (1)突发剧烈疼痛,特别是伴休克样症 状而血压反而升高者;(2)疼痛部位 岁病程进展而发生转移;(3)新出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脉搏缺失或神经系 统表现者;(4)疼痛与其他症状出现 的时间间隔短,多在24小时内。 2、超声心动图、CT、MRI等有助于早期 诊断。
(3)疼痛部位:可具有转移性,常与夹层 延伸途径一致 疼痛的初始部位对判断夹层的部位极有 帮助: 近端夹层常位于胸骨后,剑突下,远端多 位于背部 前胸痛,高度提示累及升主动脉;肩胛间 区痛,90%以上累及降主动脉 颈、喉、颌、面部痛提是示累及升主动脉; 背、腹、下肢痛强烈提示累及降主动脉。
2、Stanford法据升主动脉是否受累分A、 B两型 A型(近端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占 2/3 B型(远端夹层):不累及升主动脉, 占1/3
3、新分型法:
1型:典型的主动脉分离,真腔和假腔之间有 内膜瓣形成。 2型:中层的破坏,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或 出血。 3型:无血肿,内膜撕裂处形成偏心膨出。 4型:斑块破裂致主动脉溃烂,溃疡浸润,伴 周围血肿,常位于外膜下。 5型:医源性或外伤性分离。
临床上据症状出现至初诊时间分:
1、急性型:症状出现2周以内者,占2/3 2、慢性型:生存超过2周者,占1/3
临床表现
因累及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表 现多变 大多在夹层发生前无明确诱因,少 数曾进行过剧烈体力活动
1、疼痛:内膜撕裂引起
(1)典型表现:突然发生持续性剧痛,一发 作即达高峰,难以忍受,可伴烦躁,濒死感, 大汗,面色苍白,发绀等休克表现,血压无 平行降低,一般镇痛剂难以缓解。 (2)性质:撕裂样、刀割样、牵拉样、锐痛、 刺痛等。
年龄特点:
多见中老年男性,3/4以上病人发病时 超过40岁,发病高峰在50-70岁,在此 年龄段发病男性是女性的2-3倍。青年 人此病罕见,多见易感家族,如马凡 综合征、结缔组织病或先天性缺损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缩 窄)。
病因
首位易患因素是动脉中层退行性病变, 主要为中层胶原和弹性硬蛋白变性。 高血压、二叶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缩 窄、妊娠、马凡综合征、脉管疾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埃勒斯-当洛斯综合 征)等,累及主动脉的动脉炎、吸嗜可 卡因、医源性创伤也可致病。
主动脉夹层的内科识别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也称主动 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脉内血液渗入并分 离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是具有 灾难性后果的一种临床急症。 发病率:10-20/100万人口.年
死亡率:3.25-3.6/10万人口.年,如不治疗, 发病后最初48 小时内,死亡率高达每小时 1%, 2周内65%—75%死亡。
四、逆行主动脉造影
优点:对诊断典型夹层有很高价值,指 导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标准方法,可 显示夹层起源部位、范围,分支血管受 累情况,同时可冠造 缺点:侵入性检查方法,存在风险,费 时长,对非进展性夹层、壁内出血和血 肿形成、斑块破裂的诊断存在缺陷,对 危重病人,可能延误诊断
五、螺旋CT
通过显示“双腔”主动脉来确诊,敏感 性和特异性96-100%,最常使用检查方 法 判定夹层的程度、定位和侧支受累情况 缺点:不能发现主动脉瓣反流,有时不 能发现内膜撕裂的位置,不能发现不连 贯性、微小的夹层
主动脉夹层(Ⅰ型)
升主动脉瘤
直径71mm,降主 动脉27mm
男 51岁 无高血压病史
六、核磁共振(MRI)
血液渗入中层、分离主动脉壁 主动脉内血液驱动力
→
夹层扩展
临床分型
1、DeBakey法据夹层的部位和程度分三型 Ⅰ型:占70%,夹层起于升主动脉,至少波及主动脉 弓,向远端发展可累及降主动脉 Ⅱ型:占5%,仅累及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的近 端 Ⅲ型:占25%,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远端开始,累 及胸段降主动脉,或延伸至腹主动脉,逆行扩展至主 动脉弓或升主动脉者罕见
主动脉夹层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其他
急性心肌梗死:1-2%合并AMI 近端夹层可累及冠状动脉口,常累及 右冠状动脉,表现下壁心梗。 继发心梗症状可掩盖原有夹层表现 心电图有心梗证据,往往不再考虑进 一步检查,有报道溶栓治疗,夹层早 期死亡率71%,对下壁心梗溶栓/抗凝 前应先排除夹层。
下列因素参与主动脉夹层形成:
遗传性缺陷:多种结缔组织遗传性缺陷的 特征是动脉中层囊性退行性病变,如马凡 综合征易发胸主动脉瘤(多近端夹层), 所有夹层病例中,该病占5-9%。 年龄与高血压:可导致中层退行性病变, 50-70岁夹层患者中72-80%有高血压。 先天性心血管病:二叶主动脉瓣畸形是近端 主动脉夹层肯定的危险因素,占7-14%。 主动脉缩窄也易患主动脉夹层。
鉴别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瘤 心包炎 骨骼肌疼痛 纵隔肿瘤 胸膜炎
肺动脉栓塞 胆囊炎 不明原因晕厥 中风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肢端缺血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治疗目的:阻止夹层血肿的进展
紧急内科处理
(1)监护:转移至监护病房,建立静脉通 路,监测血压(双上肢)、心率、心律、 尿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搬动以减少 夹层扩展,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管插 管改善通气 (2)止痛:首选吗啡静脉注射 (3)控制血压:目标为收缩压降至100120 mmHg,心率控制在60-70次 (4)查心肌酶,TnT(I)、肌红蛋白、D二聚体、血尿常规等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敏感性98-99%,特异性94-95%(多平 面探头) 相对禁忌症:食管病变 可床旁进行,食管与主动脉相邻,可获 更精细资料 不能探测远端升主动脉和近端主动脉弓
血管内超声
确定受累主动脉的解剖细节及夹层范围, 可发现夹层的二个腔和内膜片 对降主动脉夹层意义大,能显示TEE的 盲点 准确显示主动脉分支如肾动脉开口的受 累情况,对壁内血肿、动脉硬化溃疡显 示清楚 被建议用作血管造影的补充 敏感性和特异性近100%
初发内膜撕裂部位依次为: 左或右Valsalva窦上方1-5cm的升主动脉 (65%),紧靠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的 近端降主动脉(20%), 主动脉弓 (10%),胸主动脉的远端或腹主动脉 (5%)。
主动脉夹层发生过程
退行性病变、遗传、炎症 高血压、妊娠
↓
动脉壁内结构改变
↓
动脉负荷
↓
创伤
→内膜撕裂 ↓
硝普钠:如应用足量β受体阻滞剂不能 控制血压,仍高于100-120 mmHg,可 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起始剂量0.25 ug / kg.min,据血压反应渐增剂量,收 缩压必须逐步降至100-120 mmHg 钙拮抗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 尤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钙拮抗剂 降压
早期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5、主动脉瓣环扩大:
近端夹层引起相对性主动脉关闭不全症 状,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可引起心衰
体格检查
对判断有无夹层及其部位和程度提供重要线 索 1、血压:急性夹层可表现高血压或低血压, 70%的远端夹层和36%的近端夹层有高血 压,而近端夹层发生低血压比远端高得多 (25%、4%)。 低血压原因:心包填塞、急性重度主动脉 瓣反流、夹层破入胸腹腔、累及头臂动脉。
急性胸痛病人,如怀疑主动脉夹层,不要急于溶 栓和/抗凝,溶栓可促成夹层破裂出血,抗凝不利 于假腔内血栓形成。溶栓制剂、肝素、华法令、 阿司匹林禁用于主动脉夹层。 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降压药剂量,使血压稳定 于100-120 mmHg,如出现难于控制的高血压或 需较大剂量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时,应想到一侧/ 双侧肾动脉受累的可能,尽早造影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