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16.古诗两首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人家.()停.车()霜.叶()
二、把诗句补充完整。
远上,有人家。
停车,霜叶。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寒山:
2.生:
3.坐:
4.红于:
四、想一想,答一答。
“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
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
参考答案:
一、jìng jiā tíng shuāng
二、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
坐爱枫林晚红于二月花
三、1.秋天的山
1.生出
2.因为
3.比……红
四、改句不好。
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三年级#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希望帮助到您。
【早发白帝城】原文:早发白帝(dì)城朝[zho]辞②(cí)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líng)一日还③[huán]。
两岸猿(yuán)声啼(tí)不住④,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词句注释: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2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 楚江 碧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 日边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 十处特色风景,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 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 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断桥残雪
•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 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 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 漂亮的。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 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 楚江 碧水 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孤帆 日边
天门山:长江两岸,江北叫西梁山, 江南叫东梁山。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属于 楚国,所以叫楚江。
思考:
1、用一个词语形容长江给你的感 觉。
2、结合诗句解释“中断”、 “开”、“至此回”,“相对出”。
观察“断”字古文写法的外形特点,想想天门山是怎么分开的?
开 : 冲 开 , 开 通 。
中 断 : 从 中 间 断 开 。
结合图想象一下“至此回”是什么样的景象?
回:回旋、回转。 至此回:在这里回旋。
“出”:突出,出现。 “相对出”:相峙(zhì)而立 , 相互对立着出现在眼前。
诗意解读: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 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 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江雪】千山鸟飞绝①,万径②人踪③灭。
孤④舟蓑笠⑤翁,独⑥钓寒江雪。
注释译文编辑注释:①绝:无,没有。
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③人踪:人的脚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⑥独:独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 云雾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之一,她是春秋 末期越国人,姓施,名 夷光,世居苎(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 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 苎萝有东、西两村,施 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 她“西施”。
苏堤春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从中间断开。楚江:即长江。因 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 江。开:劈开,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至此:到这里。回:回漩,回转。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描绘了描绘的景物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太阳 , 有: 色彩是 碧绿 ;前两句侧重写天门山的
水 景色;后两句侧重写天门山的 山 景
色;
自测检验
1.你能背出这首诗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 3.完成课后练习。
望庐山瀑布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众鸟高飞尽, 遥看瀑布挂前川。 孤云独去闲。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相看两不厌,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敬亭山。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早發白帝城】原文:早發白帝(dì)城朝[zho]辭②(c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líng)一日還③[huán]。
兩岸猿(yuán)聲啼(tí)不住④,輕舟已過萬重[chóng]山。
詞句注釋:發:啟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楊齊賢注:“白帝城,公孫述所築。
初,公孫述至魚複,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複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節縣,與巫山相近。
所謂彩雲,正指巫山之雲也。
”朝:早晨辭:告別。
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於長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從白帝城到江陵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
酈道元《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空穀傳響,哀囀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
啼:鳴、叫。
住:停息。
一作“盡”。
輕舟已過:一作“須臾過卻”。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譯文: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裏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絕句】原文: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注釋:①含:窗戶對著西邊的山嶺,就像把遠山裝在窗框裏一樣。
②千秋雪:指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③泊:船隻停靠岸邊或碼頭。
④萬裏船:從遙遠的地方來的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13_古诗两首
蓝天
从这些颜色中你知道作者描写的那个季节的景色?
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
朗读古诗后两句,观察课文插图, 你又看到了那些物? 积雪 泊船 这些景物作者是在什么位置看到 的? 黄鹂 翠柳 →屋里近看 白鹭 青天 →屋里仰望 积雪 →窗前远望 泊船 →门前近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动态描写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静态描写
李白 李白(生于 701年病逝 唐朝 于762年),唐朝诗人,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 一千多首古诗 了一千多首古诗,人们称他 诗仙 为“诗仙”。
第十三课
会认字: 拼 音
古诗两首
dì
cí
tí
cuì
hán
帝
lǐng
辞
wú
啼
翠
含
岭吴我ຫໍສະໝຸດ 认dì cí tícuì
hán
皇帝
lǐng
M
口字部
鸣叫 鸣谢
cuì c
羽字部
翠柳
翠绿
chuāng C 穴字部
窗门 窗口
hān H
口字部
包含
含义
lǐng L
山字部
山岭 秦岭
bó
B 氵三点水
停泊 漂泊
wú W
口字部
东吴 吴国
chuán C
舟字部
小船
轮船
家听词组:
古诗
翠柳 东吴
皇帝
窗户 小船
两岸
绝句
鸣叫
停泊 辞别
包含 山岭 啼叫
第十三课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
• “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 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 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 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 “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 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 画面的动态美感。
望天门山李白李来自(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返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 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 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 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 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 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 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课件
拓展延伸
李白在与孟浩 然分别后的第二年, 又写下一首《江下 行》来怀念友人: 去年下扬州, 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
王维的这首 《送元二使安西》,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 挚的惜别之情,饱 含深情,略带惆怅 却不失雄壮。这首 诗以它情谊殷切、 韵味深长而广泛流 传。
课堂演练
1.多音字组词。
zhāo (朝霞) 朝
chshě (舍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堂演练
3.两首诗各自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 恋的感情,也写出来祖国河山的壮丽 美好。
第二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 祝福。
词语解释
天际:天边。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更:再。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含有“烟”的成语 浩如烟海 杳无人烟 烟消云散 不食烟火
烟花三月
七孔生烟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1.第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 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2.第二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雨中为朋友送行时劝酒 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重难点解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 去、往的意思; “广陵”: 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重难点解析
黄鹤楼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 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 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文人 墨客在此题诗作画而闻名。李白就在此为送别友人孟浩然 而题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形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当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纭,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解缭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思乡 诗,除了这首诗外,你还 能想起哪些思念家 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静夜思》
《相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萧萧 梧叶 送 寒声, 江上 秋风 动 客情。 知有 儿童 挑 促织, 夜深 篱落 一灯 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 地区叫蛐蛐。 篱落:篱笆。 动:打动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 梧叶 送 寒声, 江上 秋风 动 客情。 知有 儿童 挑 促织, 夜深 篱落 一灯 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 阵寒声,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 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 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 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秋夜思念家乡,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呼呼的风声吹拂着梧
桐的叶子,让人感觉 到寒意的到来。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深深地
触动了诗人思念家 乡的情怀。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 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 秋景的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 精选1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的内容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中,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他又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个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他又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开阔,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启示。
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采,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两万余首。
亦能文,有《诚斋集》。
【咏柳】歌颂和赞美瘤树。
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绿色的玉石。
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好日子。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潋滟】〖理解〗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理解〗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理解〗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一、补充音节。
xùīfí萧萧促织每逢篱落ūújdb茱萸佳节登高倍思亲(家佳)(节乡)(促捉)(进虫)家乡(山相)(逢峰)(摇遥)(动远)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知有儿童挑促织。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一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用来表达之情。
2、默写古诗《夜书所见》:《夜书所见》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读读他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品格。
2、给“乾坤”一词注音:3、根据意思写诗句。
这些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自己的颜色美,而是只愿在天地人间留下清香之气。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墨梅》《江雪》课件ppt
• 独钓(diào)寒江雪。
周围的群山
尽
千 山鸟 飞 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 小路 足迹
消失(没有 了)
万 径人 踪 灭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孤舟 蓑 笠 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 寒 江 雪
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
谢谢合作!
•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 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 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 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 ,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 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 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 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 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淡的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淡的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清香之气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充满天地间
墨梅
(元)王冕
这儿的“流” 是流溢的意思, 是说梅花可贵 的清气流溢人 间。我们也常 用“百花竞艳, 芳香流溢”,和 这里的流意思 一样,显得动态 了,更形象 。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 情 操,或 登 高 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白 云 红 叶 两 悠 悠 。
隔 断 红 尘 三 十 里 ,
空 水 澄 鲜 一 色 秋 。
清 溪 流 过 碧 山 头 ,
秋
程 颢
月
我会写: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南朝梁代· 吴均著 《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 瘟 魔为害, 疫病流行。有一个叫 桓 景 的 人,拜 道长费长房为师, 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 桓景说,九月初 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 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 装入红布 袋,扎在胳 膊上,喝菊 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 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 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夜 书 所 见
学习古诗的方法
• 1 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 畅。 • 2 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 的需要补充和调整。 • 3 看插图想象诗人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人表 达的情感。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料想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
注释:一般是针对某些难理解的词语给出 的解释,我们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 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学习古诗的方法
• 1 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 畅。 • 2 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 的需要补充和调整。 • 3 看插图想象诗人描写的情景,感受诗人表 达的情感。
夜书所见
【宋】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字 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 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 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 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 来为人们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