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事务--审计取证基本方法复习指南
审计师考试《专业知识》考点: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审计师考试《专业知识》考点: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审计师考试《专业知识》考点: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导语: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是指与取证的顺序和范围有关的程序性方法。
这些方法不是直接取证的具体方法。
是审计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其相关知识点,一起来复习下吧:一、顺查法和逆查法审计取证方法按其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一)顺查法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1)检查原始凭证真实、合法性,(2)以记账凭证或记账凭证汇总表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视其是否一致,并经过账账、账实的检查核对,(3)经核实的账目与财务报表相核对,并分析确定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合法性。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
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例题4·多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顺查法的提法中,正确的有:A.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B.审计人员沿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顺序进行审查C.方法简单、易于掌握D.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E.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被审计单位[答疑编号1338060104]『正确答案』ABCD(二)逆查法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审计人员应(1)分析检查财务报表,从中发现异常变动和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2)追查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通过账账、账实的检查核对,进一步确定需要重点检查的记账凭证。
(3)核对记账凭证直至原始凭证,以最终查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
优点:可从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线索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因而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核心考点一、重点分布与复习要点站在考试的角度按照分值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将《审计理论与实务》全书的十七章内容划分为:重点章(应用知识)、一般章(基础知识)、一般章(独立知识)三个层次:考试题型与分值的分布:第1层次重点章,集中在第二部分。
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每年分值高而且考题以案例题形式为主,涉及到审计实务环节,要求掌握程度最高,要达到应用程度。
但这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环节,需要结合一般章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第2个层次一般章(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般章节的独立知识部分可以在会判断的层次上理解记忆。
在冲刺班授课中,第3层次的知识点就不展开讲解了,仅点出知识点。
在复习中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章节和重要的知识点上。
二、应试技巧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一共65道题,单选30题每题1分、多选20题每题2分、案例分析题15小题每题2分。
这三种题中,单选题是最简单的,也是做的最快的题型,考生要尽量多得分;多选题难度稍大,多选和错选不得分,少选得0.5分,对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要掌握,对于没有足够把握的题目尽量不要多选,要做到少失分;案例分析题,因为是不定项选择,而且要结合一些会计实务,难度最大,所以需要多花时间仔细推敲。
做题需要注意的问题:(1)一定要认真读懂题干的要求,很多错选可能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没有看清,或没有理解题目中叙述的意思。
(2)对于选项,是否能将选项分为两类,例如很常见的一类题型问什么是实质性审查(测试),只要会区分实质性审查和控制测试就可以选对。
(3)做题时,思考题目的出题点考查点,特别是感觉灵活和有难度的题目,其干扰项是如何设置的。
(4)做模拟题掌握一下时间。
一共2.5小时,总体上时间控制,单选题30分钟至U 40分钟,多选题40分钟至IJ 50分钟,案例分析题1小时左右。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一一第一章总论(第2层次)考试分值:3-5分左右。
《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教材考点第一部分第六章

《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教材考点第一部分第六章2018 年审计师考试报名5 月份开始。
以下审计师章节知识点,考生可以查看学习,更多内容查看审计师辅导资料,试题点击下载审计师准题库app,预祝考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点击学习全本教材>>>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审计取证方法
第一节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取证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知识点一、账目基础审计
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详细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知识点二、制度基础审计
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知识点三、风险基础审计
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第二节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复习技巧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复习技巧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考试更好的复习。
本文针对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特点,介绍以下复习方法。
针对《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准备时,掌握以下复习方法对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顺利通过考试是有帮助的。
1、通读指定教材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以审计署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指定辅导教材的内容为命题范围。
因此,考生要通读并熟悉教材每章每节内容,教材至少看3遍。
理解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企业财务审计实务。
2、强化练习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一个实务较强的课程,特别是企业财务审计内容丰富。
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结合会计实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综合分析题目中。
多分析审计案例,把审计案例中的审计思路其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中。
3、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
历年考题重复测试考生对重点问题的把握,建议考生考前将近3年的考题认真阅读,把握出题思路,分析命题专家如何将指定教材的知识点转化为考题。
考前试做考题,一方面了解考试的题型、题量和试题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另一方面历年考题中的知识点会在试题中重复出现,而且重要考点不变。
考生可以通过历年考题把握考试的重点内容。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六章审计取证方法知识点

第六章审计取证方法目录01考情分析02内容介绍03内容讲解【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审计取证方法会应用于审计的各个阶段,与后面章节都有联系。
而且,这些审计方法需要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每年考试都有涉及,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出现,5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在第一节取证模式和第二节审计取证基本方法(顺查和逆查、详查和抽查)为熟悉,中级要求为掌握。
内容介绍第一节审计取证模式第二节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第一节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导向)审计阶段。
(要求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优缺点等内容)一、账目基础审计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目标:查错防弊。
审计方法:运用详细审计方法,对大量的凭证、账目、财务报表等进行逐项审查。
优点:这种取证方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
缺点: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账目基础审计已无法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
二、制度基础审计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审计目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大量采用抽查方法。
抽查测试中工作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优点:根据内部控制的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深度,这种取证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变化,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审计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缺点:1.工作效率的改进不明显;2.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差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3.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与实质性测试所需要的检查工作之间缺乏量化关系;4.被审计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如果其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有意不予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难以保障;5.不能直接解决全部审计风险问题。
审计师考试的高效复习方法

审计师考试的高效复习方法审计师考试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专业性的考试,对于想要在审计领域发展的人来说,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然而,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效的复习方法是关键。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审计师考试高效复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了解考试大纲和教材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重点。
考试大纲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复习的方向,避免盲目复习。
同时,选择一套权威的教材也至关重要。
教材是知识的基础,要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做好笔记,标记出重点和难点,以便后续复习时能够快速找到。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是复习的路线图,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制定复习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工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个人的学习能力等。
可以将复习时间分为基础学习、强化复习和冲刺复习三个阶段。
在基础学习阶段,主要是熟悉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强化复习阶段,要重点攻克难点,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冲刺复习阶段,要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节奏,查缺补漏。
同时,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一定的学习进度,避免拖延。
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1、阅读教材这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方式,但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性地记忆。
2、听课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网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节省时间。
3、做练习题通过做题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做完后要认真分析错题,总结经验教训。
4、参加学习小组和其他考生一起学习、交流,可以互相鼓励,分享学习心得和资料,还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
四、善于总结归纳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
可以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同时,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青海省考研审计学复习指南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梳理

青海省考研审计学复习指南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梳理青海省考研审计学复习指南: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梳理审计理论与方法作为审计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考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青海省考研审计学的复习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重点梳理审计理论与方法内容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青海省考研审计学中审计理论与方法的重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复习方法与建议。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责审计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和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前提。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梳理:1.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的、专业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2. 审计的职责和目标:审计的职责是发表独立的、客观的意见,审计的目标是增加被审计对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3. 审计的原则和要求:审计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审计的要求包括合规性要求、风险评估要求、证据取得要求等。
二、审计方法与程序审计方法与程序是审计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梳理:1. 审计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审计方法包括会计核查、抽样检查、比较分析、计算核对等,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合理选择审计方法。
2. 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状况评价阶段、报告阶段等,应该掌握每个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设计和执行合理的审计程序。
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和证明,应该了解底稿的格式和要求,并能够编制完整、准确的审计工作底稿。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呈现和交流方式,对于考研来说,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梳理: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审计报告包括标题、前言、范围段、审计意见、其他段落等,应熟悉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格式。
2. 审计报告的报告标准:审计报告应该符合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要求,如公允性、完整性、清晰性、专业性等。
审计理论与事务-投资审计复习指南

审计理论与事务-投资审计复习指南一、长期投资审计1.编制或取得对外投资明细表2.盘点有价证券盘点组织方式与库存现金基本相同.采取突击式的盘点。
审计人员不仅清点数目.同时要检查证券的真伪,要警惕伪造证券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还应确定证券的所有权.应注意股票和登记债券是否确实是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如果不是,有无恰当的背书或附有历史的证明。
对盘点数与清单数之间发生的差异,要查明原因。
3.函证外存证券对明细表所列的证券于盘点日并不在企业内部保存的,要以函证的方法加以证实。
通过函证,证明其是否确实存在。
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有疑点,可会同被审企业人员,持存单到现场盘点。
例题:(2004)审计人员在审查托管证券是否真实存在时.应采取的主要审计程序是:A.审阅投资明细账B.向代管机构函证C.检查被审计单位股票和债券登记簿D.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答案:B例题:(2005)审计人员为了证实对外投资的存在性与所有权。
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A.查阅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明细账B.查阅投资收益的入账凭证C.查阅对外投资的实物证明,如股权登记证、债券或出资证明D.查阅关于对外投资决策的会议记录答案:C例题:(2005)如果被审计单位投资的证券是委托专门机构代为保管的,为证实其是否确实存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程序有:A.编制对外投资明细表B.检查长期投资明细账C.向代保管机构发函询证D.逐笔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会计记录E.会同被审计单位人员到代保管机构清查盘点答案:CE一般应通过询证来证实其存在与否4.核查对外投资计价的适当性(1)以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是否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2)以实物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应审阅有关协议、合同或评估报告等文件验证投资人账价值的适当性(3)以认购的股票和债券方式投资.是否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审查时如发现错列现象,应加以调整。
5.验证投资收益(1)股票投资收益的审查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记账方法不同,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第⼀部分审计理论与⽅法第六章审计取证⽅法 知识点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法 审计取证具体⽅法是指直接⽤于收集审计证据的⽅法。
审计取证具体⽅法应⽤于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7种⽅法的名称、定义) ⼀、检查 检查,是指对纸质、电⼦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件、资料进⾏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审查。
包括检查记录或⽂件和检查有形资产两种类型。
(⼀)检查记录或⽂件 1.原始凭证的检查 反映的经济活动符合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等。
业务处理过程中各经办单位或部门及有关⼈员盖章是否齐全,业务内容是否正常,⾦额计算是否正确,明细⾦额与汇总⾦额是否相符,填制时有⽆涂改等。
2.记账凭证的检查 根据已检查的原始凭证,查看其摘要是否与经济活动的内容相⼀致,会计科⽬的使⽤是否正确,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额计算是否正确,有关项⽬是否填列齐全。
同时还要审查编制、复核、记账、财会主管、单位主管的签章是否齐全,以查清有关内部控制⼿续是否落实。
3.账簿的检查 检查账簿主要注意有⽆异常情况,特别是明细账、⽇记账。
检查时应查清账簿记录是否按规定的⽅法记账、对应账户是否正确、有⽆涂改的情况、是否按规定的⽅法更正错误、转页⾦额是否⼀致,必要时还应查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以求查明经济业务是否正常。
4.报表的检查 检查报表的项⽬是否填列齐全,检查表内的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误、报表的附注是否充分并且正确,有关主管⼈的签字盖章是否齐全等。
5.其他书⾯资料的检查 (⼆)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审计⼈员对资产实物进⾏审查。
检查有形资产的⽅法主要适⽤于存货和现⾦,也适⽤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
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因此,审计⼈员在检查有形资产之外,应对资产的计价和所有权另⾏审计。
⼆、观察 观察,是指察看相关⼈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的程序。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内容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的基础与动因1、社会基础/客观基础/前提条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2、直接动因基于地理、时间、法律和技术等的限制,资源财产所有者无法实现对经营管理者(即委托人对受托人)直接监督。
需要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承担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二)三种审计类型的产生与发展1、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隋唐时期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
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建国以后至1982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以会计检查代替审计监督。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建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设立,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
1994年8月31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
199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0年2月、8月和2001年8月审计署以第1号、第2号和第3号令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2、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按照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3、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审计,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明显分离,使对受托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于是现代社会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持续发展。
审计理论与实务_第六章 第三节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_2013年版

1、下列关于逆查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B:逆查法的优点是审计过程全面,一般不易遗漏事项,审计质量较高C: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D:逆查法主要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答案:C2、下列关于审计取证模式演变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风险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B: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C: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D:账目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答案:C3、审计人员通过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是:A:观察B:查询C:分析性复核D:检查答案:B4、下列关于监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监盘是指审计人员亲自盘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实物资产B:监盘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C:监盘可以证实资产的所有权D:监盘可以证实报表中资产的披露和分类是否正确E:监盘不能验证资产的完整性答案:B,E5、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6 % ,审计人员经过评估,确定固有风险为60%.控制风险为80 %。
则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A:6 %B:10%C:12.5 %D:48 %答案:C解析:可接受的检查风险=6%/(60%*80%)=12.5%6、下列关于审计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有风险与检查风险成正比B: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成反比C: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是不可控的D: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就越低E: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决定审计人员计划收集证据的数量答案:D,E解析:固有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反比;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无关;审计风险是可控的。
7、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发现异常项目和异常变动的审计取证方法是:A:分析性复核B:函证C:观察D:检查答案:A8、下列各项中,能够为应收账款的真实先提供可靠审计证据的审计取证方法是:A:观察B:函证C:监盘D:分析性复核答案:B9、下列关于函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函证可用于核实往来账目B:函证的全过程必须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C:与消极函证相比,积极函证获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D:对于数额较大、有疑点的往来款项宜采取积极函证方法E:审计人员收到复函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可再次发函询证答案:A,B,C,D10、审计人员对下列账户进行审计时,适宜采用函证方法的有:A:银行存款B:管理费用C:现金D:生产成本E:应收账款答案:A,E11、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是:A:抽查法B:详查法C:顺查法D:观察法答案:B。
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复习指南关键知识点整理

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复习指南关键知识点整理审计与鉴证业务,是会计和审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试复习的焦点之一。
在备战考试的过程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可以事半功倍。
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的复习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计与鉴证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评价。
而鉴证则是审计的一种特殊形式,强调的是对特定会计信息进行独立的、专业的调查,以获取证据为基础,最终形成。
二、审计与鉴证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审计与鉴证的主要职责包括审计报告的发表、提供审计意见、了解实体、评价会计预期、核查证据、以及评估会计制度等。
其任务则包括建立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进行风险评估、监督审计过程、编制审计报告等。
三、审计与鉴证的方法与技巧审计与鉴证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文件审计法、观察法、询问法、计算法、比较法、抽样法、分析法等。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审计与鉴证的关键知识点1.审计的基本原则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保持中立和独立,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影响。
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基于客观事实,进行公正、公平的审计工作。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应建立在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基础上。
保密原则:审计人员应对获悉的客户信息保密。
2.审计与鉴证的程序与步骤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
收集审计证据。
进行风险评估。
完成审计报告。
3.审计与鉴证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当面问询:直接向相关人员提出问题,获取信息。
重复计算:多次核对数据,确保准确性。
抽样检查:从整体中选取代表性样本,检查关键信息。
在复习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时,建议多做题、总结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加强方法与技巧的练习。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做到知识点的内化。
希望本文提供的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复习指南对大家有所帮助,加油!审计与鉴证业务科目是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持续学习和不断积累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
第一部分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六章审计取证方法目录考情分析内容介绍内容讲解【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审计取证方法会应用于审计的各个阶段,与后面章节都有联系。
而且,这些审计方法需要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每年考试都有涉及,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出现,5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在第一节取证模式和第二节审计取证基本方法(顺查和逆查、详查和抽查)为熟悉,中级要求为掌握。
内容介绍第一节审计取证模式第二节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第一节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要求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优缺点等内容)一、账目基础审计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目标:查错防弊。
审计方法:运用详细审计方法,对大量的凭证、账目、财务报表等进行逐项审查。
优点:这种取证方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
缺点: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账目基础审计已无法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
二、制度基础审计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审计目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大量采用抽查方法。
抽查测试中工作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优点:根据内部控制的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深度,这种取证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变化,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审计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缺点:1.工作效率的改进不明显。
2.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差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知识点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
2.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1941年,美国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三)国外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式审计----1753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即“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美国式审计——1776年在纽约公布了《公共会计师法》,1777年正式组建了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1916年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改组为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
知识点二、审计的涵义几个相关概念审计主体——实施审计的主体,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而成为实施审计的主体。
审计客体——接受审计的主体,是指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审计对象——具体审计内容,是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即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具体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知识点三、审计独立性一、审计独立性(审计本质特征)表现1.机构独立(组织独立)2.经济独立3. 业务工作独立4.人员独立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知识点一、审计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基本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知识点二、审计的地位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知识点三、审计的作用——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一方面,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初《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汇总

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1 科目二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一、总论【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概述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涵义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三)审计分类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国家审计机关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二)内部审计机构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三)社会审计组织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2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2.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涵义4.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准则5.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二)质量控制标准1.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2.熟悉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和作用(三)审计职业道德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和作用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目标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3.熟悉审计目标的涵义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二)审计程序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2.了解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3.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3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标准1.掌握审计标准的涵义和特点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二)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和作用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4.了解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三)审计工作底稿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复核六、审计取证方法【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取证模式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涵义及演变(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熟悉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4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内部控制概述1.掌握内部控制的涵义、作用和局限性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二)内部控制要素熟悉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三)内部控制测评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关系5.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5九、审计报告【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报告概述1.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涵义、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2.熟悉审计结果公告的涵义和主要内容3.熟悉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5.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审定程序(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涵义和基本要素2.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涵义和主要内容2.了解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十、效益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效益审计概述1.熟悉效益审计的涵义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二)效益审计程序了解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三)效益审计方法了解效益审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6 十一、计算机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计算机审计概述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涵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十二、审计管理【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管理概述掌握审计管理的涵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二)审计计划管理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涵义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三)审计质量管理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和意义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3.了解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四)审计风险管理1.掌握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种类2.熟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五)审计档案管理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涵义、职责和内容(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7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营业收入审计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款项审计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固定资产审计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8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三)产品成本审计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存货审计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薪酬业务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9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三)所有者权益审计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六、货币资金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的性质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10 七、财务报告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2.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3.了解财务报告审计目标4.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2.了解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知识点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知识点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知识点导读: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重点知识点,欢迎来学习。
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4个步骤(一)确定审计对象总体1.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相关性是指确定的审计对象总体必须与具体审计目标直接相关。
2.总体中项目的同质性对于所含项目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分层。
3.总体中项目的可辨性4.总体中项目的充分性(二)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1.总体容量。
组成总体的项目个数称为总体容量(也称总体规模)。
总体容量越大,抽样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2.总体项目差异。
包括误差率和总体标准差与样本量正向关系,总体项目差异越大,抽取的样本量越大;总体项目差异越小,样本量越小。
3.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精确限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精确限度越低,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反之越小。
4.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可予信赖的程度。
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例题5·单选题】(2008年)在审计抽样时,下列各项中与所需样本量成反向关系的是:A.总体容量B.总体项目差异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D.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答疑编号1338080201]『正确答案』C【例题6·单选题】(2009年)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与所需样本量之间的关系是:A.反向B.正向C.不确定D.无关[答疑编号1338080202]『正确答案』B(三)选取样本并审核样本项目的选取越遵循随机原则,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高。
(四)评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1.分析样本误差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通常使用替代项目。
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审计理论与方法辅导: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掌握账⽬基础审计法 账⽬基础审计是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详细审查⼈⼿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种审计取证模式。
账⽬基础审计取证⽅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
账⽬基础审计以凭证账⽬等记录为重⼼,以数据的可靠性为着眼点。
⼆.掌握制度基础审计法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根据对内部控制系统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1.制度基础审计产⽣的理论根据 如果产⽣财务信息的各种技术和⽅法,以及为防⽌与揭⽰差错或不法⾏为⽽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可以依赖的,则由这个系统所产⽣的结果其可信性⽔平也就会⽐较⾼。
考试⼤为你竭诚服务 2.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点,通过对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针对这些环节确定检查范围和重点,从⽽帮助审计⼈员合理的确定需要直接检查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数量,以便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审计⼯作效率。
3.运⽤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量采⽤抽查⽅法 抽查测试中⼯作量的⼤⼩、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三.掌握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法融⼊传统审计⽅法之中,进⽽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种审计取证模式。
风险基础审计运⽤的审计风险计量公式: 审计风险=重⼤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 在审计风险已定的情况下,计算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错报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量运⽤了风险分析⽅法,这种风险分析⽅法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
2022年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预习计划

周次日期章节知识点12021年10月15日〜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述、审计的职能、地位2021年10月21日总论和作用、审计的分类22021年10月22日〜第一部分第二章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2021年10月28日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机关、社会审计机关、防责任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32021年10月29日〜第一部分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2021年11月4日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42021年11月5日〜第一部分第四章审计目标、审计程序2021年11月11日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52021年11月12日〜第一部分第五章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2021年11月18日审计标准、审计证据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工作底稿62021年11月19日〜第一部分第六章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取证2021年11月25日审计取证方法的基本方法、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72021年11月26日〜第一部分第七章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2021年12月2日内部控制及其测试要素、内部控制测试82021年12月3日〜第一部分第八章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2021年12月9日审计抽样方法、属性抽样法、变量抽样法92021年12月10日〜第一部分第九章审计报告概述、国家审计2021年12月16日审计报告的审计报告102021年12月17日〜第一部分第九章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社2021年12月23日审计报告会审计的审计报告112021年12月24日〜第一部分第十章绩效审计概述、绩效审计2021年12月30日绩效审计程序、绩效审计方法122021年12月31日〜第一部分第十一章计算机审计概述、电子数2022年1月6日计算机审计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132022年1月7日〜2022第一部分第十二章审计管理概述、审计计划年1月13日审计管理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档案管理、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142022年1月14日〜第二部分第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2022年1月20日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52022年1月21日〜第二部分第二章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采2022年■!月27日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62022年1月28日〜2022年2月3日第二部分第三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概述、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17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0日第二部分第三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82022年2月11日〜2022年2月17日第二部分第四章货币资金审计货币资金概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方法192022年2月18日〜2022年2月24日第二部分第五章财务报告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和内部控制、个别财务报表审计、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关联方审计备注:本计划表从2021年10月15日开始执行,计划于2022年2月24日结束;学员可根据本计划表的提示,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预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理论与事务--审计取证基本方法复习指南
一.顺查法和逆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其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检查原始凭证——核对记账凭证——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与财务报表相核对。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
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分析检查财务报表——追查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核对记账凭证——核对原始凭证.
优点:可从被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缺点:由于运用逆查法一般不要求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的详细审查,因此可能遗漏重要错弊事项。
此外,在技术上逆查法比顺查法要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例题:(2004)逆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完整性。
而顺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真实性。
答案:×
二.掌握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范围大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
优点:可以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差错,不易出现遗漏,一般能够收集到说明被审计事项的完整证据,使审计质量有可靠的保证。
缺点: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凭证,因而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
计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
内部控制比较混乱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可考虑采用详查法。
2.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
根据确定样本数量和以样本推断总体所依据的方法不同,抽查法可以分为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详见第十章)。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
优点:抽查法能使审计人员从单调、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点:由于抽查法是以部分资料的检查结果去推断总体的状况,因而有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尤其是对于那些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行为,该方法的
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凡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的单位进行审计,都可运用抽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