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作者:高璇(现代语文2011年4月上旬刊)
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
一、引论
………………
………………而本文主要从语素组合特点的角度来重审亲属称谓系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收集一定的语料,对其进行计量研究,使研究更科学、具体。通过这次研究,能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亲属称谓语的语素组合方式及组合顺序特点,以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它们,对亲属称谓语的传承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
本文所采用的亲属称谓主要取自《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方言词、尊称、古语词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未收,共收词条212个,包括182个单称和30个合称。…………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素类型,考察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方式、组合顺序(主要针对合称)。
(一)亲属称谓语素的提取
………………
祖辈祖父:祖父爷爷爷太爷爹爹阿公外祖父:外祖父外公姥爷
祖母:祖母奶奶阿婆外祖母:外祖母外婆姥姥
父辈父亲:父父亲翁亲老亲爸爸爸爹严公公:公公公翁
………………
提取语素:高、祖、父、母、曾、老、太、爷、奶奶、爹、阿、公、婆、翁、亲、爸、严、子(子女)、妈、娘、伯、大、叔、姑、兄、哥、长、胞、弟、姐、姊、妹、堂、从、儿(儿子)、男、郎、子(孙子)、闺、侄、儿(孙女儿)、孙、玄外、姥姥、舅、姨、表、甥、祖、父、母、爷、婆、妈、兄、哥、弟、姐、妹、女、儿、孙、子岳、丈、人、夫、婶、妗、小、嫂、妇、媳、妻、太太、内、婿、赘、配、偶、爱、公、婆、父、翁、丈、母、妈、女、儿、男、伯、大、子、叔、姑、舅、姨、兄、弟、姐、妹、侄、
………………
(二)亲属称谓语素组合规律总结
1.构成方式多样化分布
从表中观察到,亲属称谓词的构词方式有:
(1)词根单用,如父、爸、妈、爹、娘、兄、弟、姐、妹等;
(2)叠音词,如奶奶、姥姥、太太;
(3)词根重叠构成重叠式复合词,如爷爷、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妹妹等;
(4)词根加前缀,如老爹、老亲、老娘、阿哥、老公等;
(5)词根加后缀,如婶子、妗子、嫂子、小舅子、侄儿、孙女儿、儿媳妇儿等;
(6)词根加词根,如父亲、母亲、姑父、姨母、叔父、伯父、姑娘、兄弟等。
………………
(三)偏正型称谓的语素语义类型
……
1.中心成分语素的语义类型
(1)表长辈称谓爷、翁、公、婆、父、爸、亲、母、妈、娘、伯、叔、姑、婶、舅、姨、妗
………………
(四)叠音称谓的语素组合方式
汉语词汇中叠音形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一种是合成词中的重叠式。叠音亲属称谓也包括这两种形式。如,“奶奶、姥姥、太太”属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爷爷、爸爸、爹爹、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叔叔、姑姑、舅舅、嫂嫂、公公、婆婆、伯伯、婶婶”属于合成词中的重叠式。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是有区别的。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构成的,单个音节没有实在的意义,而且不能单说,如“奶奶、姥姥、太太”一般不能单说为“奶、姥、太”;重叠式合成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可以单说,如以上这些亲属称谓词可以单说为“爷、爸、爹、妈、哥、弟、姐、妹、叔、姑、舅、嫂、公、婆、伯、婶”。
从这些叠音称谓中,我们也可总结出一条规律,亲属称谓词中表示长两辈(如爷爷)、长一辈(如爸爸、妈妈、叔叔、姑姑等)和平辈(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等)亲属的词,凡能以单字称者,多数都可重叠成复合词。但也有例外,如“姨”可以单说,但没有“姨姨”这种说法。表下一辈亲属的词一律不能重叠,如“儿、女、侄、甥”等都不可重叠构词。再下辈的亲属称谓似乎又可重叠构词,如“孙”可称为“孙孙”。[7](P106)
四、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顺序
………………
五、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组合特点的成因
………………
六、结语
………………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电子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2]杨应芹,诸伟奇:《古今称谓词典·自序》,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
[3]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梅勇桂:《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6]郑献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括及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7]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8]冯汉骥著,徐志诚译:《中国亲属称谓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鲍海涛,王安节.亲属称呼辞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电子版)[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4]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梅勇桂.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8]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9]冯汉骥著,徐志诚译.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0]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杨应芹,诸伟奇.古今称谓词典·自序[M].合肥:黄山书社,1989.
[13]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4]郑献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括及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5).
[15]孙汝建.现代汉语[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