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学案B1

合集下载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重难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知识管理】(一)高锰酸钾制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颜色)2.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3.实验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制气体)通常所需仪器有: 、、、、水槽等。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连接仪器并固定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b.铁夹夹在距管口1/3-1/4处原因。

c.导管伸入略微露出橡皮塞原因。

d.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

④加热 a.先预热,再集中到药品部位加热原因。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原因。

⑤收集气体 a.向上排空气法:因为 b.排水法:因为(用排水法时,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的原因)。

⑥实验完毕,要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a.检验:b.验满:放置:正放。

因为【重难点突破】实验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_______________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4.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药和棉花③固定仪器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当____________时收集满了⑥先移导管后熄灯注意: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知道收集氧气的方法。

4.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5.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2、氧气的制取: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反应。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分解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 ____ _____;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是___________;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__ 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在学习《生物》时,同学们已经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起到了催化作用,它是酿酒过程的催化剂?那么什么是催化剂呢?【精讲点拨】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合作学习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 ; (2)注意事项: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5、工业制取氧气原理: 。

自主检测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自主梳理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在实验室中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1)原理: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步骤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步骤可总结为“三先三后”(即先检查装置________________,后装入________________;先预热,后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先将导管从________________,后熄灭酒精灯),也可缩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再利用谐音来理解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1.答案:(1)锰酸钾二氧化锰(3)气密性药品水槽中取出【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④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排水法收集时,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⑤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步骤:①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⑥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撤出导气管后再熄灭酒精灯⑧整理仪器可简单归纳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2.在实验室里可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来制取氧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制取氧气》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本课题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课本首先讲述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接着再讲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作用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

再通过介绍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课题制取氧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1.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以及探究催化剂的方法。

教具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5支)、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

课前预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备课笔记易错提醒: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的量较少而已。

课前预习2.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3.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新课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2.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2.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2.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二、课前预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颜色,状态,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药品:氯酸钾(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药品:双氧水(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不需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属于变化)三、课堂探究(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包括: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药和棉花,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 (3)固定仪器(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 时开始收集气体。

当____________时收集满了(6)先移导管后熄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可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4.氧气的验满和检验:验满的方法:_____ ___;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 ______5.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氧气可选,理由;可选,理由【结论】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决定(二)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三)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的物质。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学科:化学主备人:李健聪备课组长:教导处审核:[学习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学习易错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气酸钾制氧的文字表达式。

[知识链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自主学习过程]1、实验室常用哪几种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试写出相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2、什么叫催化剂?催化剂有有什么作用?3、请结合加热氯酸钾(或高钾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制氧气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加热试管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能否立即收集?为什么?出现什么现象时才开始收集?(5)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知道氧气已充集满集气瓶?(6)制得的氧气是倒放在卓上还是正放?如何检验所制得气体是氧气?(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还是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槽(水面)?为什么?(8)请说出实验室收集氧气的两种方法的名称,为什么能用这两种方法收集?(9)你能概括出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吗?4、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试举例。

制取氧气导学案

制取氧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认识分解反应。

2.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问题导学】活动一:读书寻药1.根据预习内容你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那些吗?你能写出三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活动二:看图索骥2.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观察教材37页图2-14中,你能说出使用了那些仪器?请同学们判断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活动三:按步就班3.仔细观看教师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你还能清晰记得老师做实验进行步骤吗?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活动四:问题解决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你能解释为什么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吗?为什么管口略向下倾斜?为什么加热前应先预热?为什么刚开始的气泡不能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获知已收满?为什么要先移出导管后停止加热?如何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移出水面?5.如何检验刚才所收气体是氧气?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6.在常温下就能制取氧气的药品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锰?根据你的探究实验你对二氧化锰获得其哪些信息?由此你得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扮演什么角色?7.请加热氯酸钾至熔化,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再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又看到什么现象?思考若用其制备氧气,装置与上面哪个实验相似?为什么?加的二氧化锰作用是否与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的作用相同?8.观察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由此你可推知出什么概念及其特征?【当堂检测】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12课时)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12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导学案(备课人:李梓书孙海娟)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初步学会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活动:(一)温故知新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实验室通常采用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或___________方法制取氧气。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课内探究: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颜色、状态)(2)如上图实验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制气体)通常所需仪有: 、、、、、等。

(3)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4)为什么先要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5)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6)为什么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易过长?(7)为什么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排出时才能收集气体?(8)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氧气的收集方法:(1)(2)氧气的检验方法:将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证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2、学生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简述实验步骤及一些注意事项:思考: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我会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简要记录下来。

三、达标检测:基础达标:1、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A.空气 B 氯酸钾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探索提高: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下列(1)--(7)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1)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2)固定试管并加热;(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用一团棉花堵住试管口,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好;(5)把导管移出水面;(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7)撤离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制取氧气(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预习领航]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知道催化剂的概念;认识分解反应,知道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自我检测]实验室可以采用,,,来制取氧气。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我的困惑]二、课堂导学1、引导学生思考,那些反应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2、给出教材中的原料,和其他可以得到氧气的反应,组织学生交流个方法的优缺点。

3、教师演示,介绍催化剂的原理三、检测反馈1.达标检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2.矫正反馈2.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1.图2–3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制氧气,并用甲、乙两种方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⑴写出图中所标序号的仪器名称:a ;b ;c ;d ;⑵指出图中错误:①;②;③。

⑶用乙法收集时,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四、学习收获。

氧气的制取导学案

氧气的制取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能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能区别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二、自主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重要用途和氧气和化学性质,但是你知道如何才能制取出纯净的氧气吗?(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阅读课本37—40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1)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三种,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①;②;③。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根据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发现化学反应有有一类反应是化合反应,在本课题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一种新的基本反应类型,它具有典型的规律性特点,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三)分解反应2.上题所写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征是,氧化汞汞+ 氧气属于反应。

3.将暗紫色(或紫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试回答:①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A ,B ,C ,D 。

②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后面的括号写出其反应类型:(1) ( )(2) ( )三、自主探究(三)制取氧气4.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如下图,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和氧气的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2)若使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5.如何检查上题中B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氧气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D.铁丝燃烧7.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中考链接】8.(2012•台州)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一、学习目标1. 认识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

2.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

二、学习重难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和基本操作。

三、学习过程【课前任务】1.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

2.回顾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时所用的集气方法及操作。

3.查阅资料,了解获取纯净的氧气的方法。

4.阅读教材第二单元课题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课堂探究】任务一: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说一说选择这些化学反应的原因。

任务二:分析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择的反应和收集气体的仪器。

任务三:交流讨论(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固体加热装置为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收集方法有哪些?选择依据分别是什么?(3)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任务四: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或实验视频,总结氧气制取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任务五:总结判断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课堂检测】1.如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2.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2)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②停止加热③收集气体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导学案

《制取氧气》导学案

《制取氧气》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常见的分解反应并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了解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学生阅读课本40页资料卡片) 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属于 知识点二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小组讨论,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再在实验步骤前按顺序编号) ( )查—-—— 组装仪器, ; ( )定—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装——— 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 )收———收集氧气; (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熄— --- ,冷却后拆除装置 ( )离—----【合作交流】①. 试管口为何略向下倾斜? 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⑤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①②③④⑤⑥⑥铁夹夹在离管口约?⑦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胶塞?⑧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4.氧气的收集方法适用范围5.氧气的检验及验满检验:排水法:当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则集气瓶收集满氧气。

知识点三分解反应1.定义:由生成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2.特点:一变多典例1 根据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空: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碳酸;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测评】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试管破裂了,其可能原因是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⑤试管外壁潮湿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①③④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②③④⑤⑥2.分类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观念。

《制取氧气》公开课导学案

《制取氧气》公开课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知识目标:①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②③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自主探究实验探究一 如何选择最佳“原料”1.空气2.氧化汞(HgO )3.光合作用4.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5.过氧化氢(H 2O 2)6.高锰酸钾(KMnO 4)7.氯酸钾(KClO 3)1.可以选择的原料有:2.药品的选取原则: , , , 。

实验探究二 分解H 2O 2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MnO 2)的作用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实验(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

实验(3):待实验(2)的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2.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思考】1.催化剂在反应中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2.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实验探究三 如何优化“生产设备” 请你设计出实验装置图:1.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 , 。

因此可以分为2类,一是 二是 。

2.选择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时有种方法,分别是:(1):适用于。

(2):适用于。

(3):适用于。

3.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4.如何验满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如果盛水的容器中,且移开手掌冷却一会儿后,,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药品:2.反应原理:3.发生装置:4.收集装置:5.检验方法:6.验满方法:7.实验步骤:→ → → → → → 。

课题3 制取氧气(1)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情景导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2-5】与补充加热实验: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催化剂的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记住课本38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合作学习:(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doc

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doc

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取学习难点:对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理解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自我感悟一、思维入境,了解目标1、氧气的性质2、了解学习目标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知识点1:如何制取气体(以高猛酸钾为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3、氧气的验证知识点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知识点3:分解反应阅读提纲:(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猛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引入本课题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数【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37-39图2—14和2一17 o(1)在图2—14和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讲解说明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后先独立思考解决不能完成的问题记录准备合作完成知识点4:工业上制取021.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什么?2.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3.工业上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实验室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1、精讲:制取氧气的步骤2、点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五、训练检测,当堂达标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高猛酸钾制氧气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猛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
课程及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写出氧气与碳、硫、磷、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课前预习】
【原则】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1、氧气制取的方法:①工业制法:______。属于_____变化;②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变化。
巩固延伸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探究突破
【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可以迅速地制出氧气?
【知识总结】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交流展示的学习,总结出什么是分解反应,本环节预计用时八分钟。
C.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下列现象可用氧气的物理性质解释的是()
A.白磷在40℃时即可燃烧,烈日下白磷不经点燃就可燃烧
B.红色的铜经加热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最好用排水法而不用排气取气法收集
D.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单孔塞)、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干燥管、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干燥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前者生成氧气多是因为加入了二氧化锰
B.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D.二氧化锰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氯酸钾是______色固体,二氧化锰是______色固体,混合后经过______可以得到______。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的作用是______。
3.制取和收集氧气时,都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集气瓶,量筒,铁架台,试管
B.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
C.酒精灯,蒸发皿,试管,铁架台
D.铁架台,试管,漏斗,导管
4.检验集气瓶里氧气是否已收集满,可以把______放到集气瓶______。
由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并根据已经学过的有关实验操作的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实验的知识对本节课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本环节预计用时25分钟。
第()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第()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第()步:将导管从水槽内拿出来
18.某物质A通常为白色固体,加热时不断减少直至全部消失,同时生成了B、C、D三种物质。其中B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加热到100℃时沸腾;D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试判断:
(1)A、B、C、D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名称。
2)A是白色固体,这是它的_____性质;受热分解是它的______性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分解)______反应;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巩固重点内容,实验室如何制取气体。本环节预计用时5分钟。未完成部分为课下作业。
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加入后能制取更多的氧气;二氧化锰在此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2-6】在反应完的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看课本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性质及作用。
催化剂:
【拓展延伸】是否还有其他方)
A.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到集气瓶中检验内氧气是否已满
B.食盐水蒸发得到固体食盐和水蒸气是分解反应
C.把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比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出氧气的速率快
D.因为氧气比水轻,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5.实验室可以采用______法和_______法收集氧气,这是根据氧气______和______的性质而决定的。
6.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分为以下七步。请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第()步:给试管加热
第()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步: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步: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2、什么是催化剂?
3、催化剂有哪些性质?
一些简单的知识由学生课下自学,节约课上时间,促进学生自学意识及能力的提高。本环节预计用时五分钟。
交流展示
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2-5】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1)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过氧化氢加热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实验室为什么不用加热的方式,而要用二氧化锰呢?
北林区兴福一中“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
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共2课时)主备人:参与人:时间:地点:学年:学科: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了解分解反应。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