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

合集下载

临终患者的心里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

临终患者的心里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

临终患者的心里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1)否认期的护理:既要维护病人的知情权,也不要轻易揭穿其防卫机制,使病人逐步适应。

(2)愤怒期的护理:允许病人发怒、抱怨,给病人机会以宣泄心中的忧虑和恐惧;(3)协议期的护理:主动关心病人,尽量满足其要求。

(4)忧郁期的护理:更多地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病人表达其悲哀的情绪。

观察有无自杀倾向,预防意外发生。

(5)接受期的护理:尊重病人,不强迫与其交谈,减少外界干扰。

在临终病人即将走完人生路途的过程中,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

临终病人由于躯体疾病的折磨,对生的渴求和对死的恐惧,会产生一系列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随病人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别。

而家属们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精神上也常常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作为一名护士,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沟通技巧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沐浴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气氛中,安详、舒适而有尊严的离开人世,以达到逝者无憾,生者无愧的目的。

本文将有针对性地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作一个详细的总结。

临终病人的沟通技巧对临终病人来说,心理方面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对药物治疗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和照顾,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促使临终病人在心理上顺利进入“接受期”,以亲切、科学、可信的言语去努力帮助病人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正视死亡,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及自己尚存生命的社会意义,使运用沟通技巧,促使临终病人在心理上顺利进入“接受期”,以亲切、科学、可信的言语去努力帮助病人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正视死亡,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及自己尚存生命的社会意义,使之在弥留之际享受人的尊严和世间的温暖,坦荡达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是对即将离世的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医疗、心理和精神支持的过程。

在进行临终护理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心理评估要点:1. 沟通能力:评估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了解其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 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以及是否出现情绪波动或突然的情绪改变。

3. 精神状态: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包括是否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4. 社会支持: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成员、朋友或其他重要人物的存在和参与程度。

二、护理要点:1. 倾听与尊重: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其需求和感受,并尊重其个人选择和决策。

2. 提供情感支持:向患者传递温暖和安慰,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并提供支持和理解。

3. 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确保其舒适和安宁。

4. 家庭参与:支持家属和患者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家人在关键时刻陪伴患者,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 尊重个人信仰和价值观:了解和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为其提供相应的精神护理和仪式安排。

6. 促进安宁和和谐:营造宁静的环境,提供舒适的床位、柔和的灯光和音乐等,让患者感受到平静与安宁。

7. 预防并减轻不良症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身体和心理不适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缓解。

8. 关怀末期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末期照护,包括个人卫生护理、喂食和维持舒适等方面。

9. 离世陪伴:在患者即将离世时,为其提供安详的陪伴,让其感受到温暖和宁静。

10. 患者家属支持: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总结:临终护理中的心理评估和护理是关注患者整体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临终阶段的挑战,并获得尊严和安宁。

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指对临终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和关怀工作。

在临终阶段,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评估: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疼痛、呼吸困难、恐惧、焦虑等方面。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了解其是否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

3.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和需求。

二、心理护理要点:1.提供支持和安慰:通过身体接触、语言和细致的关怀,给予患者安全感和安慰,减轻其心理上的痛苦。

2.留出时间和空间: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亲人交流。

3.倾听和理解:倾听患者的痛苦、担忧和希望,积极与其建立情感连接,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4.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尊重其信仰和价值观,帮助其处理情绪和心理问题。

5.确保隐私和尊严: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避免无关人员的打扰和干扰,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6.与家属交流和合作: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关注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三、特殊心理问题的护理:1.疼痛管理:对于临终患者常出现的疼痛问题,采取合适的镇痛措施,如使用药物、按摩、热敷等。

2.呼吸困难处理:为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通风畅通,有需要时使用氧气或吸氧设备。

3.焦虑和恐惧症状处理:提供安全感和心理支持,使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4.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支持: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虑和问题,鼓励他们正确处理终末期问题,提供终生关怀。

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获得安慰和支持。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及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在临终阶段得到尊严和关怀。

同时,与家属的积极合作和沟通,也是提供良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对临终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和精神护理。

在临终护理中,除了对患者身体进行照料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对临终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

下面将就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一、临终患者心理评估1.焦虑情绪临终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包括对未来的恐惧、对死亡的不安、对家人的担忧等。

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辞以及行为举止来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

2.抑郁情绪在面临死亡的患者中,抑郁情绪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状况的恶化、无法实现生活中的愿望、对亲人的依恋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消沉。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表现和言行举止,对其情绪变化进行评估。

3.孤独感临终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尤其是在家人无法陪伴时。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孤独感,并采取措施提供陪伴和慰藉。

4.愤怒情绪有些临终患者会因为病痛的折磨、对自己或他人的遗憾等原因产生愤怒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来评估其愤怒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5.存在感和意义感临终患者通常会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存在感,并且可能因此产生焦虑和抑郁。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存在感和意义感,并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其平复内心。

二、临终患者心理护理要点1.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需要与临终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在进行心理评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温柔细致地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其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关注。

2.倾听和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释放情绪和压力。

3.提供信息对于临终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与病情相关的信息,让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期待,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4.提供安宁环境对临终患者来说,身心舒适和安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是指终末期患者临终前所需的心理评估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和护理要点的一些建议:
心理评估:
1. 预测患者可能面临的心理反应,例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2. 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家庭支持情况,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3. 考虑患者的个人历史和经历,以及可能的心理创伤,例如早期悲伤或损失等。

护理要点:
1. 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心。

2.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积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

3. 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满足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4. 提供支持和关怀,例如提供亲人和朋友的陪伴、音乐、艺术或宗教活动等。

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和面对终末期所带来的挑战与焦虑。

6. 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7. 管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舒适。

8. 提供临终关怀,例如帮助患者安排遗愿,处理后事等。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护理团队还可以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评估和护理计划。

此外,由于临终患者需要
身体和心理上的支持,建议护理团队与心理专家共同合作,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护理学基础知识: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章节,考试难度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只要大家掌握了关于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就会非常容易得分。

所以为此,中公教育就关于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这节的重要知识点来我大家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否认期临床表现:不,不可能,不会是我!一定是搞错了!这不是真的! 。

护理措施:既要维护患者的知情权,也不要轻易揭穿其防卫机制,对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及家属应注意保持口径一致。

(2)愤怒期临床表现:这不公平,为什么是我! 。

护理措施:应允许患者发怒、抱怨,理解其不合作的行为。

(3)协议期临床表现:如果能让我好起来,我一定。

护理措施:能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关心患者,尽量满足其要求,指导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以控制症状;指导、协助患者完成角色义务,实现患者的愿望,减轻患者的痛苦。

(4)忧郁期临床表现:情绪低落、消沉、悲伤、沉默、哭泣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护理措施:允许患者表达其悲哀的情绪。

尽量让家属陪伴在身旁,同时,应注意安全,预防自杀倾向。

(5)接受期临床表现:平静、安详。

常常处于嗜睡状态,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来临。

护理措施:尊重患者,不强迫与其交谈,减少外界干扰,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陪伴患者,加强生活护理,使临终患者平静、安详地离开人间。

【例题】王女士,65岁,肝癌晚期,经常一个人独自流泪、伤悲,觉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B.愤怒期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答案】D。

解析:患者流泪、伤悲,对身边事情都觉得没有意义是忧郁期的表现。

此时应该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自杀倾向。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医疗团队在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护理要点,对提供全面、细致和关怀的护理至关重要。

一、阶段一:否认(Denial)当临终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严重或不治之时,通常会出现否认的心理反应。

在这个阶段,病人可能拒绝接受现实,并对病情进行回避。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理解,不要强迫病人接受事实,而是提供支持和安慰。

护理要点:1. 倾听:给予病人机会倾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抱怨和焦虑。

2. 鼓励表达情感:给予病人对陈述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和释放情绪。

3. 提供信息:以温和的方式向病人传达关于病情的真实信息,以帮助他们逐渐接受现实。

4. 安抚和支持: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安慰和适当的人陪,帮助病人减轻焦虑和恐怖感。

二、阶段二:愤怒(Anger)当临终病人渐渐接受了病情现实,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这种愤怒往往是对自己的病情、护理或命运的一种反应。

护理人员需要理解这种情绪是正常的,而不是对病人进行指责或判断。

护理要点:1. 接受情绪:接受病人的愤怒情绪,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情绪。

2. 不要采取反击:避免对病人的愤怒作出反击或回应,保持冷静和专业。

3. 提供支持:通过倾听和关怀,提供病人所需的情感支持。

4. 提醒病人自我调适:鼓励病人寻找适应和应对愤怒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寻求社会支持。

三、阶段三:交涉(Bargaining)在临终病人的心理发展中的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试图与上帝、命运或其他力量进行交涉,希望延长生命或得到更好的待遇。

这种交涉是病人为了解决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护理要点:1. 尊重病人的信仰:尊重病人的宗教或信仰,鼓励他们表达愿望和祈祷。

2. 倾听和理解:倾听病人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憧憬,理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3. 提供慰藉:通过提供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爱。

在临终护理中,心理评估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的要点。

1.心理评估在临终护理中,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是否有亲人或朋友陪伴在身边,是否有人关心和照顾。

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达,如焦虑、恐惧、沮丧、愤怒等,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支持。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以及程度和性质。

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及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疼痛管理措施。

意愿和需求:与患者沟通并了解其关于治疗、治疗决策和临终关怀的意愿和需求。

2.护理要点在临终护理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需要提供以下护理:安全和舒适: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安全和舒适,包括提供舒适的床位和环境,保持一定的安全措施,如防止摔倒等。

沟通和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安慰和支持。

了解和尊重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并尽量满足。

疼痛管理:对于存在疼痛的患者,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治疗、按摩和物理治疗等。

确保患者不会遭受不必要的疼痛。

心理干预: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通过倾听、安慰和关怀,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

尊重和尊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不强迫治疗或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确保患者在临终的过程中保持尊严和自尊心。

家庭支持:提供对家属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与家属沟通,加强家庭支持和团结。

精神安慰:根据患者宗教和文化背景,提供适当的精神安慰,如祈祷、沉思或临终祝福等。

疼痛和不适的控制:尽力控制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供适当的药物和治疗,而不是让患者忍受痛苦。

家属的陪伴:允许患者的家人或亲友陪伴其临终过程,提供安全、舒适和支持。

这些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的要点。

临终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临终过程可长可短,严重的急性病、外伤等临终过程可能很短,而慢性病晚期,临终过程可能很长,如癌症、脑出血等.临终病人逐渐表现出丧失身体各系统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后全身器官功能衰竭,直到死亡。

临终病人有多种特殊的心理反应,护士应对其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顺利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Kubler Ross通过研究,把患绝症的病人从获知病情到临终时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5个阶段。

(一)震惊与否认期病人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时,首先会表现出震惊与否认,他们会说“不,不是我”或“不可能”。

病人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试图证实诊断是错误的,如要求复查、转换医院就医等。

这是因为病人尚未作好接受自己疾病严重性的准备。

否认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每个人经历否认期的长短不同。

护士应尊重其反应,不要急于揭穿其防御心理,与病人交往过程要采取理解、同情的态度,认真倾听其感受。

同时对其家属给予支持,使之理解病人的行为。

(二)愤怒期在被诊断无误后,病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现实,痛苦、怨恨、嫉妒、无助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生气、愤怒、怨天忧人,“为什么是我?”,有的人甚至迁怒于医务人员和家属,以谩骂等破坏性行为发泄其内心的痛苦。

此时护士应明白愤怒是病人心理调适的反应,要理解病人发怒是源于害怕和无助,而不是针对护士本人。

工作中不能因病人愤怒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不能采取任何个人攻击行为。

护士要为病人提供表达其愤怒的机会,以渲泄其情感,同时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 (三)商讨期病人承认已存在的事实,但祈求会有奇迹发生。

病人表现为不再怨天忧人,会提出要求,希望尽一切力量延长生命,要求活到完成某件重要事情之后。

病人为延长寿命会承诺做某些事情,如配合治疗和护理。

此时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四)抑郁期当病人知道讨价还价无效之后,即将来临的死亡威胁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使病人产生悲伤、失落、情绪低沉、食欲下降、甚至自杀的想法。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临终病人因疾病的折磨及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故心理反应十分复杂。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勒•罗斯在观察了400位临终病人的基础上,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与接受受期。

(1)否认期:当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时,常常没有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为“不,不可能,不会是我!一定是搞错了!这不是真的”,以此来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

继而会四处求医,怀着侥幸的心理,希望是误诊。

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大部分病人能很快度过,也有些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

(2)愤怒期:病人通常会生气、愤怒、怨恨、嫉妒,产生“这不公平,
为什么是我!”的心理反应。

内心的不平衡,使病人常常迁怒于周围
的人,向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等发泄愤怒。

(3)协议期:病人希望尽可能延长生命,以完成未尽心愿,并期望奇迹出现,常常表示。

如果能让我好起来,我一定……此期病人变得非常和善、宽容,对病情抱有一线希望,能积极配合治疗。

(4)忧郁期: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已经无望时,病人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退缩、悲伤、沉默、哭泣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病人常要求会见亲朋好友,希望有喜爱的人陪伴, 并开始交代后事。

(5)接受期:此时,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一切未完事宜均已处理
好,因而变得平静、安详。

病人因精神和肉体的极度疲劳和衰弱,故常常处于嗜睡状态,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来临。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任何人都难免感到悲伤和痛苦。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完成正常的治疗任务外,应根据临终病人不同暑期人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状态。

1、心理特点1.1恐惧心理许多病人身患重病步入医院接受各项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常表现为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感情脆弱。

此时护理人员要亲切地多同病人交谈,倾听主诉,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予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病人的压根随时出现在病人身边。

使病人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

1.2否认心理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把实情告诉病人。

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是反复追问医生“搞错了吧,这不可能。

”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于是要求家属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

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如同是一种缓冲剂,它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恶惨的后果。

1.3忧郁心理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病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十分痛苦、消沉、绝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

这时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护在身边。

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1.4认可心理病人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

这时病人即不痛苦也不害怕,病人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病人显得平静、安祥,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谈。

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病人,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病人心理上的平衡。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舒缓病痛和关怀的过程。

在临终护理中,心理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一些护理要点,以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关怀。

本文将讨论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以及相关的护理要点。

心理评估在临终护理中进行心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在临终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无助感等。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

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行为来评估其心理状态。

同时,护士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来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借助一些心理评估工具,如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进行心理评估时,护理人员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包括忧伤、焦虑、愤怒等。

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相应的情绪支持。

2.认知功能: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对时间、地点和人的认知能力。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其安全。

3.行为表现: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安静、不安、哭泣等。

了解患者的行为表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和关怀。

护理要点在临终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护理要点,以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关怀。

1.提供情绪支持:临终患者往往会经历各种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无助感、悲伤等。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情绪支持,并倾听其倾诉。

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和善意,以减轻其情绪压力。

2.缓解病痛:临终患者常常会经历病痛,包括疼痛、呼吸困难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病痛,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护理

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护理

二、临终患者五个心理反应阶 段。
(1)先是否认(denial,否认期)
(2)继而愤怒(anger,愤怒期)
(3)讨价还价(bargain,协议期) (4)消沉抑郁(depression,抑郁期)
(5)最后是接受 (acceptance,接受期
五个阶段不一定完全经历/依次经历,可有反复。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循环系统
临终患 者的生 理变化
脉搏细速、不规则, 呼吸表浅,急促或 呼吸系统 逐渐变弱而消失,心 食欲不振、呃逆、 肌肉失去张力, 呼吸变慢而费力、张 音低弱血压下降甚至 恶心、呕吐、腹胀、 全身软弱无力,不 消化道与泌尿系统 口呼吸及潮式呼吸等 视觉逐渐减退; 测出皮肤苍白、湿冷, 口干、严重者出现脱 烦躁不安,血压 能进行自主活动。 呼吸困难症状,因无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 口唇、指甲呈灰白或 水,还可发生大小便 及心率改变,呼吸 患者吞咽困难,大 肌肉张力 力咳嗽,分泌物堆积, 感觉;语言逐渐困 青紫色,四肢发绀。 失禁、便秘或尿潴留 变慢或变快,瞳孔 小便失禁。面部外 出现痰鸣音及鼾声呼 难、混乱。 等症状。 放大、疼痛面容如 感知觉、意识 观改变呈希氏面容, 吸。 眉头紧锁等。 疼痛
(1) 否认期护理 (2) 愤怒期护理 (3) 协议期护理 (4) 忧郁期护理
(5) 接受期护理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应坦诚、温和 护士应将患者的发怒 地回答患者对病情的询 此期的心理反应对患 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正 护士应给予同情和 问,常陪伴在患者身旁, 者是有利的,护士应主动 护士应提供舒适、安静 常行为,允许患者以发怒、 照顾,允许家属陪伴,允 让他安心并时刻感受到 关心患者,鼓励其说出内 的环境,不要过多打扰患者, 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泻 许患者表达其失落、悲哀 护士的关怀。 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 不要勉强患者与他人交谈, 内心的不快,同时做好家 的情绪,给予精神支持, 们提出的各种要求。注意 尊重其选择,继续陪伴患者, 属的工作。 尽可能满足患者需要,并 安全,预防患者自杀倾向。 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加强生 加强安全保护,预防患者 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 自杀。 离开人间。

临终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一种可怕的威胁,特别是临终病人,感觉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而倍感绝望。

不同的病人由于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及家庭环境各有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欲望亦各有差异。

因此,在护理临终病人时,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针对患者临终前不同的心理状态,施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帮助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通过60例临床观察,发现面对死亡的病人心理过程是震惊否认、愤怒、忧郁要求、接受4个阶段。

震惊否认:当病人自觉已患致命疾病的时候,首先是不肯接受,他不愿把自己疾病的危重情况讲给来探视的亲友,也不高兴家属谈及他的疾病,此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仍抱有一线的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愤怒忧郁期:随着疾病痛苦的加重,病人渐渐开始绝望,临床表现为愤怒、急燥、沉默不语。

协议要求期:病人面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是感到对亲人的责任未完成,反映了我国家庭责任心强,家庭价值对临终者很重要。

此时表现为患者对家庭最担心的事情要有个明确的交待,临终者急于见一些亲友,把该办的事安排好,把该说的话讲出来。

接受期:临终者已饱尝了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已。

护理体会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临终患者更需要精心的护理,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各种痛苦,要一视同仁。

临床上常遇到治疗不合作的病人,此时要求我们护士更加诚恳耐心地对待病人,了解患者对治疗不合作的原因。

要善于洞察病人的内心世界:几乎所有的病人在临终前都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作用使患者忧郁、沉默或愤怒、急燥,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善于听出病人的“弦外之音”,通过细致准确的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临终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并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及时发现和帮助病人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同情患者,给患者详细地讲解病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

请论述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其护理要点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焦虑阶段、抵拒阶段、调适阶段和接受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焦虑阶段:在临终前,大多数病人会经历焦虑阶段。

这是因为面对死亡和未知的东西,病人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安全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让病人感到被关心和珍视。

告诉病人他们不会被孤单,护理人员会在身边陪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提供信息: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和病人可能面临的情况。

适当的信息能够帮助病人理解和接受现实,减轻焦虑的程度。

3.心理支持:倾听病人的顾虑和痛苦,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要理解病人的恐惧和不安,切勿贬低或无视他们的感受。

抵抗阶段:在焦虑阶段后,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抵抗的情绪,拒绝接受自己的病情和即将面临的死亡。

护理人员可以考虑以下护理要点:1.尊重病人的决定:尊重病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试图把个人观点强加给病人。

理解病人的感受,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2.提供信息:向病人解释病情的发展及其影响,并尽量消除病人对未知的恐惧。

同样,同样向家属提供适当的信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现实。

3.提供情感支持:理解和接受病人的情绪表达,帮助他们释放情感。

鼓励病人和家属寻找支持系统,如家庭成员、朋友或心理咨询师。

调适阶段:在经历焦虑和抵抗阶段后,病人可能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要点:1.创建宁静环境: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空间,让病人感到安心和平静。

确保环境安静和充满爱和关怀。

2.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无论病人的态度或情绪如何,护理人员都要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理解病人的需要,尽可能提供帮助和关怀,确保病人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

3.教导家属:对家属进行教育,让他们理解病人的需要以及如何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支持。

鼓励家属与病人沟通和交流,建立深入的亲密关系。

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临终的患者指的是被认定为即将临近死亡的人,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来缓解其心理困扰。

以下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的要点。

一、临终患者心理评估的要点1.关注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已经经历过的治疗方式、病情发展、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临终意识的认知和理解等。

2.观察症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感知、记忆、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表现。

3.认识痛苦源: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身体痛苦源,如疾病本身、治疗副作用等,以及心理痛苦源,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4.了解社会支持: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和宗教信仰等,以及与他们的关系状况。

5.评估心理防御机制:观察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是否存在否认、回避、压抑等,以及这些机制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6.了解临终意向:了解患者对临终时的期望和意愿,如是否愿意与家人在一起、是否有特殊的宗教仪式需求等。

二、临终患者护理的要点1.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临终环境,包括调整室内温度、保持房间整洁、减少噪音等。

2.缓解疼痛:合理使用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密切观察疼痛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3.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表达关怀和理解,提供陪伴和安慰,鼓励患者分享心理状态。

4.促进家庭参与:鼓励患者家人和亲近的人参与到患者的关怀和护理中,提供家庭支持。

5.尊重患者意愿:尊重和遵守患者的意愿,如是否愿意接受治疗措施、是否愿意与家人在一起等。

6.提供宗教和心灵关怀: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个人价值观,提供宗教仪式和心灵关怀。

7.为家人提供支持:提供家人心理咨询、谈话、陪伴等支持,缓解家人的困惑和痛苦。

三、与临终患者的沟通技巧1.简单明了的语言: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让患者更容易理解。

2.发问和倾听: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与疑虑。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对老年临终患者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此时此刻,他们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他们对离别亲人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临终过程中人会遇到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

对临终患者而言,当死亡不可避免时,如何减轻痛苦与不适,在有限的生命岁月中沐浴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气氛中,安详,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使众多的老年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临终护理观察呢?在这一阶段的患者,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心理支持和各种护理。

1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1.1 恐惧心理临终患者心理上首先会有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和悲伤感。

当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顿觉难以逃避而感到震惊及害怕,坐卧不安,心神不定及感情脆弱。

1.2 愤怒心理此期患者极易谴责,挑剔及抱怨,如拒食,发脾气,摔东西或拒绝输液。

1.3 抑郁心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意识到自己将会永远失去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地位及宝贵的生命时,有巨大的失落感,出现全身衰竭,表情淡漠,心情忧郁,或暗自流泪,或沉默无语,尤其当知道同种疾病的患者死去时,更加剧了思想压力。

1.4 接受心理有些患者深知病情加重将面临死亡,却显得很平静安详,不心灰意冷,更不会抱怨命运。

但会向他人表达曾经历过的生活感受,准备接受死亡。

2 临终患者的护理2.1 安排舒适的环境2.1.1 提供单独的环境或以屏风遮挡,以免死亡的阴影影响其他患者。

经常有人陪伴,要鼓励和训练患者的配偶和亲人,给患者以抚爱,拥抱,轻言细语,多拉家常,使患者感到家庭,亲友的关爱,激发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死亡的挑战,让患者了解到死亡并不可怕,减轻痛苦,克服恐惧,绝望心理,保持积极,乐观情绪,以免患者产生被隔绝的感觉或发生意外。

2.1.2 保持室内空气的舒适与流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1℃~23℃,湿度应保持在40%~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籍精神病学家伊莉莎白。

库布勒。

罗斯博士于1969年在《死亡与濒死》一书中将临终病人复杂心理和行为归纳为五个典型的阶段。

此研究在世界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1.否认期患者极力否认即将到来的死亡,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诊断错误。

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护理上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时病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

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言语要于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2.愤怒期此时,已知病情、预后,但不能理解,气愤命运不公,为什么死亡会选择了他。

常迁怒于医务人员、家属、物品等,以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怨恨。

护理上应予以理解,认识到这是有意健康的正常行为,以较否认期有进步。

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3.协议期患者接受事实,不再怨天尤人,相反还积极配合治疗,态度友善,希望奇迹出现,能改变命运,延长生命。

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忧郁期治疗无望后,病情日益恶化,患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如悲哀、沉默、压抑、哭泣等,希望亲人陪伴、照顾,并交代后事。

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病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

5.接受期一切努力挣扎无望后,病人变得平静下来,准备接受死亡,不再恐惧、悲伤,已经认命,只要求安静。

护理上应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帮助解决未了心愿。

以上五个阶段可因人而异,有时会交错出现,有时会缺失,持续时间不一,需认真观察,分别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