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第三章 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第三章 运动分析

例3-4 含三副构件的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例3-5 已知图示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及原动件1的角速度1,求 C点的速度vc及构件2和构件3的角速度2及 3;求E点的速度 vE 加速度aE 。 解: 1) 列矢量方程,分析 各矢量大小和方向。 2) 定比例尺,作矢量 图。 3) 量取图示尺寸,求 解未知量。 2 C
vB 3 vB 2 vB 3B 2
⊥BC ⊥AB ? lAB1
v ?
m/s mm
1
A
1
B
2
方向: 大小: 定比例尺 作矢量图.
∥BC

3 C 4
vB3B 2 v b2b3
p b3 b2
vB 3 v pb3 3 lBC lBC
顺时针方向
2) 求构件3的角加速度3 列方程:
机械原理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概述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3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矢量方程图解法 §3-4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复数矢量法 §3-5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杆组法
§3-1 概述
1.机构运动分析的内容 机构尺寸和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求转动构件上某点 或移动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转动构件的角位移、 角速度、角加速度。 2.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用Pij表示。
若该点绝对速度为零——绝对瞬心。 若该点绝对速度不为零——相对瞬心。 二、瞬心的数目 设N 为组成机构的构件数(含机架),K为瞬心数,则
2 K CN =N ( N 1) / 2
三、瞬心的位置 1.两构件组成转动副 P12
1 2
以转动副相联,瞬心在其中心处。
P12、P13 的位置(绝对瞬心),P23

机械原理第三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械原理第三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利用死点: ①夹紧机构 图 ②飞机起落架 图
第三节 四杆机构的设计
一、四杆机构的设计的基本问题
平面连杆机构的功能:
(1)传动功能 图
(2)引导功能

四杆机构的设计的基本问题:
(1)实现预定的连杆位置问题; (1)实现已知运动规律问题; (2)实现已知轨迹问题。
设计方法:(1)图解法;(2)解析法;
ψ
θ
a AC2 AC1 2
a EC1 / 2
90 -θ
ψ
θ
θ
(2)曲柄滑块机构
已知: H , K,e ,求机构其它构件尺寸.
步骤:
180 (k
1)
k 1
取 l 作图
AB=(AC1-AC2)/2 BC=AC1-AB
H
c2
c1
90
A
lAB l AB
O
Hale Waihona Puke lBC l BCM
(3)导杆机构
已知: lAD , K
根据 3 ,则得
2
arcsin
l3
sin
3 l1 sin
l2
1
第四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8)
2.速度分析
将式(l1ei1 l2ei2 l4 l3ei3 对时间求导,得到
l ie 指数函数求导
i1
11
l22iei2
l33iei3
e 将式中的每项乘 i2,并取实部消去 2 ,解得:
3)以平面高副联接的两构件, 若高副元素之间为纯 滚动时, 接触点即为两构件的瞬心;若高副元素 之间既滚动又滑动, 则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的公 法线上。 图
(2)不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三心定理
三心定理: 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三个瞬 心,且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 图

机械原理第七版第三章

机械原理第七版第三章

(二)、用解析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用解析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又可分为:矢 量方程解析法、杆组法和矩阵法等。 矢量方程法是将机构中各种构件视为矢量,并构成封 闭矢量多边形,列出矢量方程,进而推导出未知量的表达 式。
复数矢量法 图示四杆机构,已知机构各构 件尺寸及原动件1的角位移θ 1和 角速度ω 1 ,现对机构进行位置、 速度、加速度分析 1、位置分析 矢量方程式: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 加速度分析
§3-4 综合运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 对复杂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3-5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返回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i
2
l33e
i
3
l11 cos 1 l22 cos 2 l33 cos 3 l11 sin 1 l22 sin 2 l33 sin 3
3l3 sin( 3 2 ) 1l1 sin( 1 2 )
1L1 sin( 1 2 ) 3 L3 sin( 3 2 )
1L1 sin( 1 3 ) 2 L2 sin( 2 3 )
1L1 sin( 1 3 ) 2 L2 sin( 2 3 )
3、加速度分析
l11e i l22e i l33e i
1 2
3
2 i il1 1 e1

1
i l2 2e 2
1.任务 根据机构的尺寸及原动件已知运动规律,求构件中从动件上 某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和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 加速度。 2.目的 了解已有机构的运动性能,设计新的机械和研究机械动力性 能的必要前提。 3.方法 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图解法又有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 图解法(又称相对运动图解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用于平面机构简单方便,但精度 和求解效率较低。 解析法: 计算精度和求解效率高。可借助计算机计算。

机械原理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 判定方法
通过违法副法、副移法或 推动法等方法进行判定。
3 应用举例
四连杆机构中的连杆2-连 杆3副是约束运动副。
运动副的数目
1
最大副数
运动副的最大数目取决于机构的自由度。
2
自由度
机构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少块数。
3
计算方法
自由度 = 3 * (连杆总数 - 框架连杆数 - 3)
极迹法
极迹法是一种利用链接件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方向进行运动分析的方法,通过 绘制链接件的轨迹,可以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
机械原理第三章平面机构 的运动分析
平面机构是指运动发生在一个平面内的机械装置。本章将详细介绍平面机构 的分类、链接件运动、运动副的命名和判定以及优化设计等内容。
什么是平面机构
平面机构是运动发生在一个平面内的机械装置。它由链接件和运动副组成,可实现各种不同的运动效果。
平面机构的分类
四连杆机构
由四个连杆组成,可实现平面运动和转动。
由滑块和滑道组成的运动副。
键副
通过键配对组成的运动副。
独立运动副的判定
1 定义
独立运动副是能够单独实 现运动的副。
2 判定方法
通过遮挡法、违法副法或 推动法等方法进行判定。
3 应用举例
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连 杆副是独立运动副。
约束运动副的判定
1 定义
约束运动副是通过其他副 的约束实现运动的副。
自由度的计算
自由度是机构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少块数。通过计算机构的链接件数目和约束数目,可以确定机构的自由度。
平面机构的静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是研究机构在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受力分布和力矩平衡的方法。通过分析机构的关节受力和连杆力矩, 可以确定机构的静力学特性。

[机械原理]图解-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图解-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at 4 E2B
aC22

an EC
大方5小向)v角速得E速度,度, 方v可其向B 用指的构向判⊥v?EE件与定BB上速采任度用v意的矢C 两角量⊥点平标v?EE之相移CC 间反法的((将相v代对CBb表速该度A1b相除c对于)1速该。度两的点4矢之量间E 平的G移距3到离D对来应求
vE点上)v。 pe
vB
对Δ当67Δb))b应已cc构e当速e边称知图∽同度互为构中Δ一影相Δ件B对B构像C垂上CE应件原直E两且点已理的点字构知:速的母成两同度速顺的点一影度序多速构像时一边度件,致形求上可相第各以似三点用且点在速角速速度e标f度度影字cv时矢像C母B才量原绕能图理行使上求顺v用构出E序速成该相度的v构C同多影件g。边像上形原任与理意其一在点机的 P
1 P12
A
1
P14
VE 2 P24E
P24
2
P23 C
VE E
3
D
4
P34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四、 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1. 铰链四杆机构
已知:各杆长及1 ,1。求:2 ,3 。 V E
N(N I) 43
P24
K
6
2
2
P14、P12、P23、P34位于铰链中心
取基点p,按比例尺v (m/s)/mm作速度图
A 1
4
D
b
VB
vC v pc vCB v bc
VCB
p
2

vCB lBC
3

vC l CD
c
VC
方向判定:采用矢量平移法
§3-2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和设计

机械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和设计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介绍流程和方法,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帮助您了解如何设 计成功的机械。
1.
需求分析
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机械设计
目标。
2.
构思和设计
基于机械原理构思和设计机械
装备支撑结构,并采用 CAD 软
件实施初始的草图或模型。
3.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确保
结构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通常由零件精细制 造而成,以满足工业和商业目的 的要求。
工程应用
机械工程师们可以使用平面连杆 机构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 发动机和自动化流水线等。
日常应用
平面连杆机构可以进一步应用在 日常用品中,如钟表、洗衣机和 自动售货机等。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探索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介绍运动方程和速度方程,以及如何用数学 公式计算不同零件的运动和速度。
1 平衡条件
平衡是指物理系统中所有力和运动之间所需达到的状态,这是机械工程师需要考虑的重 要问题。
2 稳定性
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概念,涉及动量、速度和质量,能够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平面 连杆机构时考虑不同零件的状态和取向。
3 应用场景
平面连杆机构无处不在,具有开发良好设计的潜力,是自动化流水线的核心,也是钟表、 汽车和机器人的重要部分。
1
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动量、力和功等。
3
数值模拟
数字计算能够预测机械零件的运动,利用计算机模拟机械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结构的运动、力学性能和设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平面机构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运动的机构。

平面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例如各种机床、汽车、船舶等。

对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构的运动性能以及设计出更加高效的机构。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的自由度和约束度分析:机构的自由度指的是机构在运动中能够独立自由变动的数量,约束度指的是机构在运动中受限制的数量。

自由度和约束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受力情况,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运动分析。

2.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构在运动中各个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布的过程。

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机构在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而计算出关键部位的动力学参数,如惯性力、跟随误差等。

3.强度和刚度分析: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力学载荷,为了确保机构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需要对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

强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构的承载能力和应力状态,而刚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构的变形情况和运动精度。

4.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机构在运动中产生的动力学特性的过程。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机构在运动中的力学响应和响应频率,进而验证机构的设计是否符合运动要求和预期的性能。

对于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方法和步骤:1.给定机构的几何结构和运动要求,确定机构的自由度和约束度。

2.建立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包括机构的运动副和约束副。

3.分析机构的运动学闭链,通过运动副和约束副的条件,建立运动学方程组,进而求解各个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根据机构的几何结构和质量分布,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质点的质量和惯量矩阵。

5.根据运动学方程组和动力学模型,得到机构的动力学方程组,进而求解力学响应和响应频率。

6.对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确定机构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机械原理-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机构的运动分析

3、加速度分析
aC aB aCB
a C a C aB a CB a CB
n t n t
a B 12l AB
F
1
1 A B 2 E C
大小 lCD32
?
→A
lCB22 C→B
? ⊥CB
·
G
3
方向 C→D ⊥CD
取极点p’ ,按比例尺a作加速度图
1
4
D
' aC a p 'c ' aCB a b 'cc´
思考题:
P44 3-1
作业:
P44 3-3、3-6、3-8(b)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及作图法
1、基本原理 —— 相对运动原理 B(B1B2) 1
B
A
同一构件上两点间的运动关系
2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方程
vB v A vBA
aB a A aBA aA a

aC a G e´
aCB
n2 ´ n2

n3
aF

加速度图分析小结: 1)p‘点代表所有构件上绝对加速度为零的影像点。 2)由p‘点指向图上任意点的矢量均代表机构图中对应点 的绝对加速度。 3)除 p′点之外,图中任意两个带“ ′”点间的连线 均代表机构图中对应两点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指向与加 速度的角标相反。 4)角加速度可用构件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切向加速度 除于该两点之间的距离来求得,方向的判定采用矢量平 aCB b ' c ' 移法。 5)加速度影像原理:在加速度图上,同一构件上各点的 绝对加速度矢量终点构成的多边形与机构图中对应点构 成的多边形相似且角标字母绕行顺序相同。 6)加速度影像原理只能用于同一构件。

机械原理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不包括机架), 所以有 N=n+1 。
机构中构件 3 4 5 ……
总数
瞬心数 3 6 10 ……
p12 p13 p23
p12 p13 p14 p23 p24 p34
p12 p13 p14 p15 p23 p24 p25 p34 p35 p45
4
机械原理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 瞬心位置的确定
∴ω4
= ω2
P12 P24 P14 P24
两方构向件?的若角相速对度瞬与心其P绝24对在瞬两心绝对瞬心P12 、P14 至相对瞬的心延的长距线离上成,反比ω2、ω4 同向;若P24
在P12 、15P14之间,则ω2、ω4 反向。
机械原理
(2)求角速度 高副机构
已知构件2的转速ω2,求构件3的角速度ω3
θ3 = arctan a ± a2 +b2 −c2
(3)
2
b+c
* 正负号对应于机构的两个安装 模式,应根据所采用的模式确定 一个解。
此处取“+”
21
机械原理
22
机械原理
⎧⎨⎩ll22
cosθ2 sin θ 2
= =
l3 l3
cosθ3 − l1 cosθ1 + xD − xA sinθ3 − l1 sinθ1 + yD − yA
2 建立速度、加速度关系式 为线性, 不难求解。
3 上机计算, 绘制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 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是根据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
对时间或原动件位移的关系式绘出的关系曲线. ** 建立位移关系式是关键,速度、加速度关系式的建立只是求
导过程。
19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1-3章包含课后答案

机械原理1-3章包含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及其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2)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二、主要内容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是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以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技术基础课。

机器的种类繁多,如内燃机、汽车、机床、缝纫机、机器人、包装机等,它们的组成、功用、性能和运动特点各不相同。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共性理论,必须对机器进行概括和抽象内燃机与机械手的构造、用途和性能虽不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组成、运动确定性及功能关系看,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实物组合体。

最常见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开式链机构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2.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1、机构的分析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机构简图、机构确定运动条件等);2)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各构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等);3)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受力、效率、及在外力作用下机构的真实运动规律等);2、机构的综合(设计):创新的过程1)常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常用间歇机构等);2)传动系统设计(选用、组装、协调机构)通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对已有的机械进行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的方法,以及根据运动和动力性能方面的设计要求设计新机械的途径和方法。

3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原理是以高等数学、物理学及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为基础的,研究各种机械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它又为以后学习机械设计和有关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以及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好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三节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 及加速度分析
1.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作法
在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时,首先是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建立点与点之间的 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然后用作图法求解矢量方 程,按比例绘出机构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 求得未知的运动参数。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两构件以平面高副相联接时,当两构件作 纯滚动,接触点相对速度为零,
该接触点M即为瞬心P12;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若高副元素间既作相对滚动,又作相对滑 动,由于相对速度v12存在,并且其方向沿 切线方向,
瞬心P12必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切线的垂线) n---n上,具体在法线的哪一点,须根据其它 条件再作具体分析确定。
B
A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速度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
为加速度分析作准备。
规律是否满足工作要求。如牛头刨床; 加速度分析 ① 确定各构件及其上某些点的加速度; ② ③ 了解机构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为机构的力分析打基础。 ●图解法 ●解析法
速度瞬心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一节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及方法
机构的运动分析:就是对机构的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进行分析
位移、轨位形),绘制 机构位置图。 ② 确定构件的运动空间,判断是否发生 干涉。 ③ 确定构件行程, 找出极限位置。 ④ 确定点的轨迹(连杆曲线)。
设有矢量方程: D= A + B + C 因每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参数,根据 已知条件的不同,上述方程有以下四种情况: D= A + B + C 大小:? √ √ √ 方向:? √ √ √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械原理-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完全组合、收摺组合、曲柄滑块组合
传动条件
曲柄摇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
存储条件
转动机构、滑动机构
力的基本概念
1 力的作用点
力作用的位置或接触点。
2 力的方向
力作用的方向或施力线。
3 力的大小
力作用的大小或强弱。
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
1
受力分析
2
根据力的分解结果,分析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3
力的分解
将力分解为平行于连接构件的分力和垂直于 连接构件的分力。
交叉槽的弯曲影响
交叉槽是指曲柄和滑块之间存在的交叉形状,它会导致机构的弯曲失效和运 动不稳定。
非正交曲柄机构的分析
1 自由度分析
根据曲柄滑块机构的结构,确定其自由度以及运动学约束。
2 力分析
通过力的平衡分析,确定机构各处的力大小和方向。
3 运动模拟
使用模拟软件或物理实验,验证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摆线和椭圆曲柄机构的分析
摆线曲柄机构
利用摆线曲线的特性,实现更平稳的运动传动。
椭圆曲柄机构
利用椭圆曲线的特性,实现更精确的运动传动。
内嵌框架的应用
机构设计
通过内嵌框架的布局,实现机构零 件的紧凑排列和高效传动。
机器人技术
内嵌框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提 高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汽车工程
通过内嵌框架的结构布局,实现汽 车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的高性能和节 能效果。
力的平衡
通过分析和计算,判断平面机构是否处于力 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机构中独立变量的个数,它决定了机构的运动和约束情况。
平面机构的结构形式
齿轮传动
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转动传动功 能。

机械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习题3-1图1.a 图1.b图1.c 图1.d习题3-2由于齿轮是纯滚动,因此1、2齿轮的瞬心为12P ,2、3的瞬心为23P ,根据三心定量,齿轮1、3的瞬心一定在直线2312P P 与直线3616P P 的交点上,即图示13P,在该点处的速度有 l l P P P P P v μωμω133631316113==故齿轮3的角速度为1336131613P P P ωω=。

传动比为1316133631P P P P =ωω。

习题3-3答:1)三个瞬心中,14P 、12P 为绝对瞬心,24P 为相对瞬心。

2)不利用其它的三个瞬心,因为它们全是相对瞬心。

3)构件2和4之间的转向关系可以根据瞬心24P 的瞬时绝对速度方向判断。

习题3-4 取比例尺为mmm l 003.0=μ,作图如下1) 由图上可知:l l P P P P P v μωμω241442412224==,根据量得的长度,得s rad P P P P /455.414.72/14.32102414241224=⨯==ωω 可计算出C 点的速度为:s m CD v l C /4.0003.030455.44=⨯⨯==μω2) 构件1、3的瞬心在点13P 处,且为绝对瞬心,因此构件3的角速度为 ()s rad C P v l c /53.2)67.52003.0/(4.0133=⨯==μω 显然构件3上速度最小点在E 点,则其速度为s m EP v l E /36.0003.04.4753.2133=⨯⨯==ω3) 要使0=C v ,需瞬心12P 、24P 重合(如图),两位置分别为0126'=∠=DAB ϕ,02227''=∠=DAB ϕ。

孙恒《机械原理》(第八版)学习辅导书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圣才出品】

孙恒《机械原理》(第八版)学习辅导书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圣才出品】
2.机构速度分析的便捷图解法 (1)速度瞬心法(见表 3-1-4)
4 / 7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表 3-1-4 速度瞬心法
(2)综合法 对于Ⅲ级机构、以连杆为原动件的比较复杂的机构,矢量方程中未知参数超过了 2 个, 无法采用图解法求解,此时采用综合法进行速度分析比较简便,即采用速度瞬心法求解部 分未知数,再用图解法求解,但综合法不适用加速度分析。
7 / 7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构。
3-3 如图 3-2-1 所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 B 点的速度 υB,试作出其 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
图 3-2-1 解:(1)图 3-2-1(a)所示机构,速度多边形如图 3-2-2(a)所示。 (2)求解图 3-2-1(b)所示的机构速度多边形的步骤如下: ①根据瞬心的定义和三心定理确定构件 3 与构件 1 的绝对瞬心 P13,方向竖直向上且 位于无穷远处,如图 3-2-2(b)所示;
注: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原理只适用于构件,但并不适用于整个机构。
图 3-1-1(b) 速度多边形图
3 / 7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图 3-1-1(c) 加速度多边形图 (2)利用两构件间重合点的速度及加速度矢量方程作图求解 研究以移动副相连的两转动副构件上的重合点间的速度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但作法 和前一种情况基本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见表 3-1-1) 表 3-1-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二、用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使用图解法对机构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分析。

机械原理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VD5 = VD4+ VD5D4 大小 ? √ ?
方向 ⊥DF √ ∥移动方向
ω5= VD5/LDF
aD5
= aD5n +
a
t D5
=aD4
+
aD5D4k (哥氏加速度) +
aD5D4r
大小 ω52* LDF ? √ 2ω4* VD5D4

方向
√ D→F ⊥DF
VD5D4方向沿ω4转过900
∥移动方向
二.实例分析
1、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作法 原理:相对运动原理 方法:对矢量方程进行图解 1)同一构件上两点间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同一构件上一点的运动可看成是随该构件上另 一点的平动和绕该点的转动的合成。
VB=VA+VBA aB=aA+aBAn+aBAt
1 同一构件两点间的和关系
构件2:已知B和B
1)去除局部自由度; 2)剔除虚约束;(D?)
3)正确确定运动副的数目; 4)构件编号; 5) 列式计算 • F=3×5-2×6-1×2
•用速度瞬心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分 析及加速度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是指 :
已知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尺寸,求其 它构件上某点的运动(s、v、a)
方法:
1 、图解法 特点: 形象直观,精度低,用于求个别
位置的运动特性
VC = VB + VCB
大小 ? √

方向∥X-X ⊥AB ⊥BC
设速度比例尺,作速度图,
设p(小写)为速度极点,
速度极点的速度为零。

机械原理 第3版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 第3版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9
3、瞬心位置的确定
2)两个构件之间没有用运动副连接时,可
用三心定理求出的瞬心位置
Kennedy Theorem
Aronhold-Kenndy Theorem
1)两个构件之间用运动副连接时,可直接
判断出的瞬心位置
primary center
10
1. 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2. 找出机构的全部瞬心并标注在机构简图上;
17
已知机构尺寸和主动件角速度1,求2和3
1、利用Vp12求2
18
2、利用Vp13求3
求3的思路
19
P12
P23
1、利用瞬心P12,求V2
已知凸轮角速度1,求推杆速度V2
P13
P23
20101011-04-2-08
速度瞬心法 相对运动图解法
复数法 矩阵法 矢量法
二、运动分析的方法
6
1、瞬心概念: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以 看成是围绕一个瞬时重合点作相 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瞬时速度 中心,简称瞬心。
24
第三节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一、相对运动图解法的基本原理
理论力学知识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2、两构件重合点处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
25
速度关系
加速度关系
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牵连运动是移动,相对运动是转动。
26
2.两构件重合点处的速度和加速度矢量关系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010.10.13 第5次课
21
复 习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把一个机构分解为原动件和杆组的过程。机构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a计算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b高副低代,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c开始拆杆组注意:拆去杆组后,剩余部分仍然是机构 同一个机构选用不同构件作原动件时,其机构的级别可能不同

机械原理0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0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PB3 ⊥CD
3)求VC,速度影像
3-19图示齿轮 连杆组合机构中,MM为固定齿条,齿轮 的直径为齿 图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 为固定齿条, 图示齿轮 连杆组合机构中, 为固定齿条 齿轮3的直径为齿 以等角速度ω 轮4的2倍,设已知原动件 以等角速度ω1顺时针方向回转,试以图解 的 倍 设已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 顺时针方向回转, 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E点的速度 以及齿轮3、 的速度影像 点的速度v 的速度影像。 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 点的速度 E以及齿轮 、4的速度影像。
解题思路: 1)C点与B点的关系。一类问题 2)C为重合点,C3 → C2。二类问题 3)D,E由速度影像求得
VC 2 = VB + VC 2 B = VC 3 + VC 2C 3 由速度方程得


0 ⊥AB ⊥BC 0
ω1LAB


//BC
ω3= ω2=VC2B/LBC顺时针 VC2C3=VC2
3-8a图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B点的速度 图示的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 点的速度 图示的各机构中 vB,试作出其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 试作出其在图示位置时的速度多边形。 (一类问题)
步骤
VB = L 作速度多边形 1.以速度比例尺 µV = pb
2.求得Vc V C 3.同理求得VD
3-6图示四杆机构中,lAB=60mm,lCD=90mm,lAD=lBC=120mm,ω2=10rad/s, 图示四杆机构中, 图示四杆机构中 , , , , 试用瞬心法求: ) 点的速度v 试用瞬心法求:1)当ϕ=165°时,C点的速度 C 点的速度 2)当ϕ=165°时,构件 的BC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 点的位置及 构件3 线上( ) 构件 线上 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E点的位置及 其速度的大小 3)当vC=0时,ϕ角之值(有两个解) 角之值(有两个解) ) 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大小:2w1×vB2B1=2w1vB2B1sin90°=2w1vB2B1; k B 2 B1 方向:将vB2B1的方向沿w1转过90°。

vB1B2 1
2 B
(B1B2)
vB1B2 1
2 B
(B1B2)
ω1
a
k B 2 B1
ω1
a
k B 2 B1
(3)注意事项
B (B1B2)
1
2
vB1 = vB2,aB1 = aB2,
目的: 了解现有机构的运动性能,为受力 分析奠定基础。 方法:1)瞬心法(求速度和角速度); 2)矢量方程图解法; 3)解析法(上机计算)。
3.1
速度瞬心
(Instant center of velocity )
3.1.1 速度瞬心
两个互作平行平面运动的构件 定义:
上绝对速度相等、相对速度为
零的瞬时重合点称为这两个构 件的速度瞬心, 简称瞬心。瞬 心用符号Pij表示。
图(b) 2
(B1B2B3)
扩大刚体(扩大构件3),看B点。
B 1 A
b2
C
vB3 = vB2 + vB3B2
方向:⊥BD ⊥AB 大小: ? lAB w1 ∥CD ?
3
w1
D
4
p
选 v ,找 p 点 。
v
v B 3 pb3 μv ω3 (逆 ) l BD l BD
b3
(b)
例4:已知机构位臵、尺寸,w1为常数,求w2、a2。
C B
n t n t aC aC a B aCB aCB
2
1
E
方向:C→D ⊥CD B→A C→B ⊥CB 大小:lCD w32 ? lABw12 lCB w22 ?
3
D
A
w1
选 a ,任找 p′(绝对加速度 为零的点)
4
c′ n2 e′ b′
p′ c″
a
a nc μa α2 l CB l CB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Chapter 3 Kinematics and forces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s)
FR21 M1 w14 1
w21
h 2 FR32 FR12
FR41
w23
3 FR23
4 v34
F
FR43
j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解决的问题: 轨迹(角位移); 速度(角速度); 加速度(角加速度)。
w1 1
A (a) 3
B
B w1 1 A
2
C
3 D
C 4
(b) 4
A
(B1B2B3)
vB3 = vB2 + vB3B2
方向:⊥BC ⊥AB 大小: ? C lAB w1 ∥BC ?
3
w1
b2
4
v
p
选 v ,找 p 点 。
b3
(a)
v B 3 pb3 μv ω3 (逆 ) l BC l BC
2 1
E
解: vC = vB + vCB
方向: ⊥CD 大小: ?
⊥AB ⊥CB
3
lABw1
?
A b
c
w1
D 选v,任找一点p(绝
4
p
v
对速度为零的点) vC pcμv ω3 (逆) lCD lCD vCB bcμv ω2 (顺) l BC l BC
C B
vE =vB+vEB = vC+vEC
实际速度 m / s 速度比例尺: μv 图长(mm)
实际加速度 m / s 加速度比例尺: μa 图长(mm)

2

2.用矢量方程图解法进行机构运动分析举例
C B
例1:已知图示机
2
1
A
E
3
D
构中各杆长度,w1为
常数。试求图示位臵 的w2、w3、a2、a3、
w1
4
vE和aE。
C B
q3
x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 坐标系,各杆件均以 矢量表示。 1) 位臵分析 l1+ l2=l4+ l3 将上述矢量方程向 x、y轴投影得
(1) (2)
x: l1cosq1+l2cosq2=l4+l3cosq3 y: l1sinq1+l2sinq2=l3sinq3
消去q2, (1)、(2)两式整理得
l2cosq2=l4-l1cosq1+l3cosq3 l2sinq2=l3sinq3 -l1sinq1 A=2l1l3sinq1
1 2 3
3 C
d e b3
b2
方向:水平 √ ⊥DE 大小: ? √ ? 方向如图所示, v E pe μv,
p v B 2 B3 b2b3 μv,
ω3 pb3 μv l BC (逆), ω4 de μv l ED (逆)。
a
n B3
a
t B3
aB 2 a
B→A
k B3B 2
t CB
t aC c c μa α3 l CD l CD
a E peμa, E点加速度由影像得:
方向如图所示。
例2:已知图示铰链四杆机构的位臵、尺寸、w1和加速度图。求
机构在该位臵连杆BC上速度为零的点E和加速度为零的点F。
F
n′
b′
p′
c′
c″
C
解: vC = vB + vCB
方向: CD AB
CB ? 大小: ? lABw1
2
w1
A B
3
4
b
1
D (E)
选 v ,找 p 点 。
△bcp∽△BCD ∴E点与D点重合。
p(d)
根据影像原理F应在加速度图的p′ c 点上,即△ bcp ∽△BCF。
∴F点如图所示。
例3:已知机构位臵、尺寸,w1为常数,求w3。
2
34
14 34
24
4
框图法(瞬心多边形)
各构件的瞬心求法用多边形表示,其中各 顶点代表构件,各顶点间的连线代表瞬心,连 线组成的三角形代表三个瞬心共线。
如:
1
P12
P13
2
P23
P14 4
P24
P34
3
例2:如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求该机构的全部瞬心。
P24
P 13 P12 P34
1
解:
a
r B3B 2
方向: B→C BC
2 l w 大小: BC 3
BC
∥CB


lABw12 2w3vB2B3
5 6
E
4
D 选a ,找p′点。 aD由影像求得。 n t
a E a D a ED a ED
E→D ED lEDw42 ?
A
w1
C
水平 √ 2 方向: 1 B 大小: ? √ e′ (B1B2B3) p′ b2′ 3 k′ b3〞 b3′
1
a B 2 a B1 a
B
方向:√ √ √ 大小: ? √ √
k B 2 B1
a

r B 2 B1
2
ar

(B1B2)
B2B1
aB2
w1

若B2点平动,aB2只有一项;
n B2 t B2
aB 2 a a 。 若B2点转动,
a
大小:2w1×vB2B1=2w1vB2B1sin90°=2w1vB2B1; k B 2 B1 方向:将vB2B1的方向沿w1转过90°。
n 若v12=0 , P12为A点;
若v12≠0 ,P12在n n线上。
2.三心定理
(解决不直接成副的构件之间的瞬心求法问题)
定理:
三个互作平行平面运动
的构件有三个瞬心,这三个 瞬心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证明:
vK2
vK3
K K 2 , K 3
设P23在K点,因为
w2
P12 1
2
3
若使得两速度方向 w3 P13 一致,K点必在P12 和P13的连线上。
方向:? √ ⊥EB √ ⊥EC
大小:? √ ? √ ?
2 1
E
3
A b
w1
D v E peμv, 方向如图所示。
4
e
p
v
∵bc⊥BC,ec⊥EC,be⊥BE
∴△bec∽△BEC
c
称△bec是△BEC的影像。
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
1) 在同一构件上,已知该构件 上两点的运动,求其他任一点运 动时可用影像; 2) 机构图与速度(加速度)图上 对应的三角形应相似,且字母绕 行顺序应一致。
若B点转动,a B a a 。
n B t B
(2)两构件上瞬时重合点间的运动
v B1 v B2 vB2B1
1
已知:B1点运动,B2点的运 动方向。
求:B2点运动的大小。
2
B
(B1B2)
解: vB2 = vB1 + vB2B1 方向:√ √ √
大小: ?

?
aB1 a B2
k aB 2B1
w1 ≠w2, a1 ≠a2,
1
2
B (B1B2)
vB1≠vB2,aB1≠ aB2,
w1 =w2, a1 = a2。
1
vA1 ≠ vA2 = vA3 , A aA1 ≠ aA2 = aA3 ,
3
2 (A1A2A3)
w1 = w2 ≠ w3 , a1 = a2 ≠ a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