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幺吕洞宾的故事
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

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1. 吕洞宾不识好心昔日,有位叫吕洞宾的士兵,他在朝廷当了五年,突然受到朝廷的提拔,叫他官升三级,受封为附郡太守。
于是,吕洞宾高冷淡然,立马搬到了附郡城。
那时候,地区发生很多恶习,太守当政十分残暴,外省人因此遭受灾害。
吕洞宾统领众官,日夜监督司法行政,他会改变当地的腐败,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可是,尽管他努力尽职,上级又慢慢施压,加大规定,使他实施更严厉的法令,吕洞宾拒绝遵行,尽管担心被多次举报,他不改做法,只想协调双方,努力让恶习自行解决。
2. 凡人无计能改更一批来自右军的遣尉,索性下令,一方面惩戒腐败官员,一方面也操练军事。
不想,右军校尉见到吕洞宾拒绝完全遵从,不但令他非常生气,也加大了吕洞宾的负担。
这时,有一位凡夫俗子知道吕洞宾的内心,他立刻趁现场,对校尉说:“公卿,您恐怕没有办法改更他,如果您是个明智之士,就不要费力白费力气,想办法了解他心里的想法。
”3. 统帅大赞吕洞宾当时,统帅大人紧接着说话:“好,你太少讲明白了,欣赏吕洞宾,给他阁下莅临赐宴,使他因此而觉得有趣,你就能赢得一个良臣,就此一事,我国收获一大功杆。
”于是,统帅大人请吕洞宾参加宴会,当晚,他大赞吕洞宾的品行严谨,而吕洞宾也以此洼见统帅,尊重他聪明睿智,最后大家共叙诗乐并结为知交。
4. 慈悲善良感动一方后来,吕洞宾除了严厉审判那些违法犯罪者,也会从宽处理苟杳以及特殊情况,他会慈悲善良,把辽阔的大洪恩下于百姓,原来当地的老百姓们,此前受欺压,受了实实的惊喜,一夜之间,他们对他彻底改观,举案齐眉地歌颂他的慈悲善良,感动了周边的人。
5. 吕洞宾能识取众望时至今日,大家仍旧传说着吕洞宾不但能调停双方,还能取众望而行,把恶习一点一点改变,让百姓有实实在在地感受大洪恩。
更何况,有人提议用吕洞宾字作为纪念他的精神,取名“识取众望”,这也从侧面反映,吕洞宾不但能看轻外表但却很重视性格的重要,真正的认识别人的内心。
狗咬吕洞宾的歇后语故事

狗咬吕洞宾的歇后语故事导读:说起吕洞宾,人们多会想起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下面是狗咬吕洞宾的歇后语故事,欢迎阅读。
歇后语故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相传当年八仙过海,吕洞宾为纯阳之身,手持纯阳剑,八仙之首的他轻而易举地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在百姓心目中也是心地善良,为人和善的形象。
有一天,吕洞宾路过一条小溪从小溪中捞起一具猎狗的尸体,只见这只狗遍体鳞伤,鲜血将小溪都染红了,整个身体血肉模糊,那几条清晰的爪印,让人可以想象,和那猎狗撕杀的动物一定也和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了。
吕洞宾也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挺可怜这只狗,随即从身旁抓了一把泥土,捏来捏去,没一会儿,一个逼真的“泥心”就做好了,他念了两句法术后,剖开它的肚子,将那颗“泥心”塞了进去,紧接着又动用法术,让那些伤痕都渐渐愈合。
很快,那只狗有了呼吸,脸色红润了不少,毛发也显现出光泽。
这只狗被好心的吕洞宾救活了。
紧接着,那只狗醒了,但它醒来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直接张开血盆大口,向他的救命恩人————吕洞宾咬去,要不是他反应快,直接拿起他的纯阳剑挡了过去,那纯阳剑毕竟也是个神器啊,可不是一条狗的微薄之力就能战胜的,只见那纯阳剑已经变成一个人那么大,散发出淡淡的光辉,那金色的光辉也已经变成一层保护罩,围绕在吕洞宾周围,无论那狗怎么用力,还是伤不到吕洞滨分毫。
就是这一则故事,流传到现在,演变成了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咬吕洞宾歇后语的两种说法传说,吕洞宾成仙后,在一处河边看到一名男子淹死在河里。
他捞尸上岸,杀了路边一条狗,取出狗心装入男子体内救活了这名男子。
不料男子醒来后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吕洞宾无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进狗的胸膛,狗复活后张口向吕洞宾咬去。
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流传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不过,马晓宏却讲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传说吕洞宾成仙之前屡试不中,与同乡苟杳结为异姓兄弟。
吕洞宾见苟杳一表人才,便帮他娶妻,并资助他进京赶考。
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的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
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
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街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于杭州有春节登山的习惯,以讨“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
小绍兴的松糕卖得很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卖得仅剩了一小块破碎的松糕了。
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饭,便留下了这块破角糕,准备带回去给母亲吃。
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头枕在口对口地对在一起的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讨。
原来这是上八洞仙吕洞宾,因见人间热闹,便下凡来看看。
当时,小绍兴并不知道这就是吕洞宾。
他见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几文铜钱给老人。
谁知老人不要铜钱,却要讨块松糕吃。
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破角糕,递给了老人。
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
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赞许。
从此,小绍兴天天走过庙门口,只要看见那老人,便送给他一块松糕。
有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便问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小绍兴答道:“连日*雨,生意清淡,松糕卖不出去。
我娘吃了卖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饭不思。
”老头听了哈哈大笑:“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我可有。
”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
吩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这种糕病就会好。
说完话,一阵风起,老人就不见了。
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对口对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
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按照吕洞宾指点的方法制松糕。
他先把葫芦里的*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
待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黄*。
烘烤出来的松糕散发出一股奇香。
三天三夜水米未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即叫小绍兴把糕拿来吃。
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
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道士名叫吕洞宾,他是八仙中的一员,以其仁慈和智慧而闻名于世。
吕洞宾常常行走于民间,帮助人们解决难题,治病救人。
他的善行和仁爱之心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天,吕洞宾在山间行走,偶遇一只狗,这只狗看起来很凶狠,它向吕洞宾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
吕洞宾虽然被咬伤,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用温和的语气对狗说,“狗兄,你为何如此凶猛?也许你也有自己的苦衷吧。
”狗听了吕洞宾的话,停下了咬人的行为,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悲伤和无助。
吕洞宾并没有责怪这只狗,而是用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它。
他知道,这只狗也许受过伤害,才会变得如此凶猛。
于是,吕洞宾决定帮助这只狗,让它重新找回内心的善良和温柔。
吕洞宾带着受伤的身体,找到了一位医生,为这只狗进行了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这只狗的伤口渐渐愈合,它也开始变得温顺起来。
吕洞宾和这只狗成了好朋友,它常常跟随在吕洞宾的身边,保护他,守护着他。
后来,有一天,吕洞宾遇到了一位被强盗追杀的商人,他急忙向吕洞宾求救。
这时,那只狗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强盗的攻击,保护了吕洞宾和商人的安全。
吕洞宾感激不尽,他明白,这只狗虽然曾经咬伤过他,但它的内心是善良的,它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我们不应该用眼前的行为来评判一个人的内心。
就像狗咬了吕洞宾,但吕洞宾并没有责怪它,而是用爱心和宽容来对待它。
最终,这只狗也变得温顺起来,并且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吕洞宾。
这就是善良和宽容的力量,它能够感化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轻易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评价他人。
也许对方有自己的苦衷和困难,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立刻下定论。
只有用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才能换来更多的善意和友爱。
愿我们都能像吕洞宾一样,用宽容和爱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美好。
狗杳吕洞宾的典故

狗杳吕洞宾的典故
狗杳吕洞宾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狗和一个道士的故事。
据说,狗杳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狗,它喜欢跟人类玩耍,尤其是和吕洞宾这位道士一起玩。
吕洞宾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道士,他的法力超凡,可以施展各种神奇的法术。
有一天,狗杳和吕洞宾一起走到了一座山上。
山上有一座寺庙,里面供奉着一个非常神秘的神像。
这个神像非常神奇,据说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吕洞宾对这个神像非常感兴趣,于是他走到神像前面祈求愿望。
狗杳也跟着吕洞宾,想看看吕洞宾的神奇能力。
然而,这时候出现了一群山贼,他们想抢劫寺庙里面的财宝。
吕洞宾和狗杳看到了这一幕,他们决定帮助寺庙里的和尚打败山贼。
吕洞宾施展了他的法力,一下子就把山贼们变成了一群猪。
狗杳也发挥了他的特长,它追赶山贼,把他们追到了山下,并且还咬了他们几口。
这件事情之后,吕洞宾和狗杳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吕洞宾还把狗杳收留为徒,教他学习道家的法术和思想。
狗杳也非常努力,他学到了很多道家的智慧,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文化的狗。
狗杳和吕洞宾的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人们都会用它来形容聪明和机智的动物。
- 1 -。
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

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
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
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
"苟杳一听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
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
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
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关于“狗咬吕洞宾”这个典故的出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吕洞宾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据说在吕洞宾未得道成仙之前是个多次科举不中的读书人。
他有个很好的朋友兼同乡,叫苟杳,是一个名不经转的书生,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吕洞宾对他的刻苦努力很是赏识,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给他吃喝。
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材,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想把女儿许配给苟杳。
吕洞宾听后便同意了,但没想到他对苟杳说他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成亲后,新娘子要先陪他三宿。
苟杳听了大吃一惊,可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他咬咬牙同意了。
吕洞宾这个要求看似无礼,但成亲后他却并未碰新娘子,而是默默离开,三天后苟杳与新娘子见面才解开误会,他于是恍然大悟,原来吕洞宾是不想他贪恋欢愉,忘了读书,所以才用这个办法来激励他。
于是奋发图强,考中了进士,去外地做官。
过了几年,吕洞宾家中不慎失火,他想起苟杳,便去寻他帮忙,苟杳见了吕洞宾非常热情,却绝口不提帮忙的事,吕洞宾以为看透了人情冷暖,于是不辞而别,没成想回家后就看见自己家盖起了青砖碧瓦的新房子,门前还贴了白纸,挂着白色的灯笼,他的妻子在门前哭泣,见到他大吃一惊,认为他已经死了。
吕洞宾一听就知道是苟杳干的,他劈开棺材发现里面留着一封信,信上写着“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
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从此以后,吕苟两家的关系就重归于好。
人们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句俗语——“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但因为“苟杳”和“狗咬”读音相同,所以传来传去,就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二、相传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它,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
于是就流传出了“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话。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道士名叫吕洞宾,他是八仙之一,以懂得炼丹术和驱鬼作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天,吕洞宾在一座山上修炼,突然听到山下有一只狗在狂吠。
他下山一看,原来是一只狗被一只大蛇缠住,无法挣脱。
吕洞宾心生怜悯,便上前想要解救这只狗。
当他走近时,这只狗却猛地向他扑来,咬了他一口。
吕洞宾并没有生气,而是淡定地看着这只狗。
他知道这只狗是被蛇所害,才会变得如此狂躁。
于是,他决定不去计较这一口伤,而是继续帮助这只狗。
他用法术将蛇赶走,然后为受伤的狗包扎伤口,并给它一些食物和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狗的伤口渐渐愈合,它也变得对吕洞宾非常亲近。
每当吕洞宾在山上修炼时,这只狗都会守在他身边,守护着他。
而吕洞宾也对这只狗十分关心,给它取名“铁牙”,并在山上建了一个小屋,让铁牙可以有个安身之所。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吕洞宾得知一个村子里有一只凶恶的妖怪在作恶,伤害了许多村民。
他决定前去除妖,于是告别了铁牙,独自上山去了。
不久,他果然找到了那只妖怪,与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吕洞宾以高超的法术和智慧,将妖怪降伏,并将它封印在山洞之中。
当吕洞宾回到山上时,却发现铁牙已经等候在山下。
看到吕洞宾平安归来,铁牙欢喜地汪汪大叫,似乎在向吕洞宾述说着它的关心和担忧。
吕洞宾感激地摸了摸铁牙的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宽容是一种美德。
吕洞宾并没有因为被狗咬了一口而生气或报复,而是选择了宽容和善良,最终得到了一只忠诚的伙伴。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和善良,用爱心和善意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快乐。
愿我们都能像吕洞宾一样,心怀善意,收获真挚的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苟幺吕洞宾的故事
人们误认为是“苟幺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狗在咬吕洞宾,不是这样的。
而是,其中的苟幺是个人名,而不是狗咬。
传说中,吕洞宾年轻的时候,也是成天游手好闲,到处玩耍(估计家里很有钱,不然,外出旅游必须有经济基础),广交朋友。
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人倒在路边,他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书生,是上京赶考的,末了盘缠、误了考期、疾病缠身、无法回家。
吕洞宾就把此人领回家,好生安慰,吕洞宾妻子一看小伙子眉清目秀长的也不错,也劝其留下,给安排了住所,一日三餐每餐不少,来人呢,每日苦读,准备来年再考。
此人正是——苟幺。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到了会考的日子。
一日,吕洞宾的一个朋友来做客,席间,看到苟幺小伙子长得不错,问道以前没有见过此人是-------吕洞宾的妻子赶忙说道,是远方的一个亲戚,准备进京赶考,借读在我们家。
朋友看后,好生喜欢,就跟吕洞宾说道:我有个妹子,年方二八,跟你的兄弟正好般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吕洞宾夫妻一听,也正合心意,苟幺本人也同意,定了日子,准备办酒席举行婚礼。
人生最快乐的四件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好事都让苟幺赶上了。
婚礼这一天,朋友来了很多,都来贺喜。
酒席散去,该入洞房了,吕洞宾就让苟幺去继续温习功课,准备七天后去赶考,而入洞房还必须的入,家里又没有其他男人,怎么办?思来想去,吕洞宾就替苟幺入了洞房,(这时,有一个不识好人心)
此时的苟幺很是生气,又不敢发作,毕竟人家对己有恩,说是与我娶妻而是为你自己快活,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好你个吕洞宾等着瞧吧!苟幺把恨埋在心底,更加奋发苦读,准备金榜题名时报仇,咱们暂且不提。
在说吕洞宾替苟幺入洞房,第一天,入得洞房坐在灯前读书,新娘坐在床边盖着盖头等新郎来携盖头,夜深人静了还不来,新娘想是不是新郎有点害羞,不敢来,新娘又不能主动去邀请,就这样坐等了一晚上。
第二天、第三天如故,新娘有点生气,可是又不能自己去携盖头,其实是急坏了新娘、气坏了新郎。
(这里是吕洞宾试一试新娘耐得住寂寞否)第四天吕洞宾让苟幺入了洞房,苟幺很是不情愿,但是,又没得办法,人洞房后一看新娘还盖着盖头,很纳闷,问道:你为什么还盖着盖头?新娘说:你每天进来,只顾看书,也不看奴家一眼,那还顾得上携盖头。
说罢,新娘摆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奥,苟幺明白了,也不便揭穿,就携了盖头,相拥入睡,夫妻很是恩爱,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苟幺进京赶考,考场及第,在京城当了大官,把妻子接入京城,吕洞宾夫妇也就有了这样一门亲戚,时常有书信来往,各家过的相安无事。
不一日,吕洞宾家发生了一场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也该发生以下的故事,如果,都是平平淡淡就没有下文了,人常说:因为有了事故才有了故事。
书接上文,经过一火烧,吕洞宾成了穷光蛋,眼看着揭不开锅了,怎么办呢?一筹莫展。
这时,妻子对他说:几年前咱们不是救了一个书生吗,现在京城当大官,咱们找他接济接济,度度难关。
吕洞宾一想,
诶,也只好如此了。
他就打点行装,按顿好家里出发了,因为,没有了钱,就没有了过去的豪华,什么出门必须坐飞机、坐动车、打的什么都没有了!靠两只脚走着进京找活路。
这就是人生的公平之处,没有永远的富、更没有永远的穷,人生五味都得尝到,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这日,吕洞宾来到了京城,顺利的打听到了苟幺的官邸,来到家中,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既是恩人且又为自己取了妻子,这是多吗大的恩亲呀!苟幺班也不上了,请了假,专门陪恩人吃酒玩耍。
吕洞宾他心里有事,我每天在这里花天酒地享受,我的家里人还在忍饥挨饿受罪。
很了很心,就把家里发生了事故,想跟你借点钱,度度难关,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苟幺听后,微微一笑,你想住就住着,借钱?没有。
吕洞宾一听就气了,好你个苟幺,不念一点情谊,一气之下,就离开了苟幺府。
来的时候带的那点盘缠早已用光,心思能借到一些钱财,没有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往回走,何年何月才能到家呀!从心底感觉到人世界的不公,人情淡如水这句话就好像是给自己写的。
书说简短,这一日,他回到了家,还想着他走时的样子,可是,没有了。
原地盖起来一处院子,相当豪华,富丽堂皇,门前小桥流水、庭院楼阁。
他想,自己走了这么多时日,想必是妻子为了生活把地卖了,虽然没有等自己回来,情有可原呀,妻子在家里带着孩子们,实实地不容易。
他正准备离去,这家人进进出出都带着孝,是谁死了,进去看个究竟。
因为,进出的人多,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当吕洞宾过了二道门,远远的看到堂屋里摆着一口棺材,前
面跪着好些披麻戴孝的人,隐隐听到有女人、孩子们的哭声。
奥,这家是死了男人,他好奇心驱使,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来到近前,定睛一看,可气坏了,牌位上写着:吕洞宾之灵位。
奥,我还没死呢,你们就给我发丧。
这时,他妻子也看到了是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
确定真是本人后,才把家里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原来,他走了有些时日,突然,有一天苟幺差人送来了钱财,并给我们盖起了这出院子,不几天又差人来说你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不测,已经入殓,连同棺材一并抬了回来,我想在也见不到你了,没有想到你回来了。
夫人:马上吩咐下去,官人没有死,把一切都拆掉不提。
单说这吕洞宾纳闷,苟幺呀苟幺,你盖房就盖房吧,等房盖好了,还送来一口棺材,是什么用意,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让人取来工具撬开棺材盖,一看傻眼了,满满一棺材金银财宝,上面还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全明白了。
信上写的是:苟幺不是负心郎、送来钱财盖新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又是一个不识好人心,这就是:苟幺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