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
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讲解学习
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高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
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二、简答题:1、我国863计划评选列出的高技术群有哪些?答: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名词解释(部分整理)
2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2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2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30.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55.原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其余的代表数据的绝对值。
56.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二进制位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上加1.
31.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3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一般为8位、16位、32位或64位。
33.地址:给主存器中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3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45.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它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46.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47.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但不能被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识别。
48.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19.程序查询I/O方式:启动I/O设备后,CPU程序查询,若未准备好则等待,若条件已具备则执行I/O操作。
20.DMA方式: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制器中的中断机构当字计数器为0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科学与技术》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
A.元素 B.分子C.原子 D.物质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染色体复制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C.核酸组成D.遗传因子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
A.地貌 B.地心C.海沟 D.内核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C.纳米 D.生物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
A.爱因斯坦 B.达默C.牛顿 D.诺贝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____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7.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__m。
8.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的最小功能单位。
9.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____、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
10.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____万年前。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力12.纳米材料13.基因表达14.计算机语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5.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16.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五、论述题(共30分)1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会的?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D 2.B 3.B 4.B 5.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外部7. 10 -148.遗传物质9.结构与功能相结合10. 300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力是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技术名词解释(技术)
技术名词解释(技术)一、技术的概念1.希腊语 12.我国古代 13.于光远4.课程计划中用语5.技术概念的变迁6.在原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中7.新的通用技术课课程计划中8.从语源上看9.马克思10.广义的技术定义11.狭义的技术定义12.兼顾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定义13.技术二、技术的本质1.技术的本质2.技术的特征3.技术属性4.新的技术观三、技术方法1.技术的方法2.技术方法3.技术创造一般程序4.技术设计法5.广义的技术设计构成6.技术试验7.技术试验方法8.技术四化四、其他1.工艺2.技术知识3. 技术成果与科学成果的联系与区别4.基本技术5.知识产权6.技能7.技术能力8.技巧9.技术原理10.技术经验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2.第一次技术革命13.第二次技术革命14.第三次技术革命15.新技术革命16.通用技术17.基础技术18.主体技术19.潜在技术20.现实技术21.无形技术22.有形技术23.技术分类24.技术硬件25.技术软件26.辩证唯物主义技术观2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技术28.技术成果29.中学阶段技术的基础30.建筑技术31.技术的起源32.工程技术33.产业技术34.工业技术35.技术文化36.技术美学37.技术素养38.技术的非容忍性影响39.劳动40.劳动教育41.技术教育42.家政一、技术的概念技术有不同的理解技术是一个有多种定义的名词,有几十种,而且含义各不相同。
一个技术工作者可以不知道技术的定义而照样做好他的技术工作,但对一个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是不清楚技术的含义就没法工作。
这是因为,对技术含义的理解会影响到技术教育的理念、目标的确定。
实际上,这次高中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正是建立在对技术概念的认识深化的基础之上。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技术定义:1.希腊语:表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等。
2.我国古代:泛指“百工”。
指个人的技能、技艺、手艺,并且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1、臭氧层破坏答: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答: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或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3、自然天然,非人为也答: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4、可持续发展答: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9月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来的。
当前,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具体如下: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2-3周)试题含参考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2-3周)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答案(10 分)1.恒星星云2.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3.Intel4004诞生于1971年4. 杰克·基尔比。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2.1.星系2.地球圈层结构3.CPU4.计算机病毒答案(10 分)1.星系是由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星系的类型包括螺旋星系、棒旋星系、透镜状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
星系的大小差异很大,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有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
星系中的大部分物质由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组成。
2.地球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传播速度较快,而面波传播速度较慢。
3.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它由运算器(ALU)和高速缓存(Cache)以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和状态总线组成。
CPU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与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
CPU的核心数指的是CPU内核的数量,目前已有四核、八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出现。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破坏。
根据运行时的表现,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非常驻型和常驻型两种。
非常驻型病毒会在用户试图运行可执行文件时立即查找其他宿主并感染,而常驻型病毒则在用户运行时不会查找其他宿主,而是将其自身加载到内存中并在后台运行。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什么叫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什么叫技术本质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含义、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基础;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的整体,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活动使自然部分领域得到认识和改造,出现了纯自然和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现实的自然界。
特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重大意义: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质:批判的、革命的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发明与创新的区别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观念的财富和实际的财富。
科学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
大学《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题整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
大学《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题整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目录《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1)《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习题库 (16)《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1、晶胞:空间点阵可分成无数等同的平行六面体,每个平行六面体称为晶胞。
2、晶格:空间点阵可以看成在三个坐标方向上无数平行坐标轴的平面彼此相交所形成的格点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是一些网络,称为晶格。
3、晶体缺陷:在实际的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存在偏离理想晶体结构的区域。
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4、点缺陷:它是完整晶体中一个或几个原子规则排列被破坏的结果,其所发生区域的尺寸远小于晶体或晶粒的线度。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空位和填隙原子。
5、缺陷形成能:各类缺陷的形成能EF的数值可以直接反映特定缺陷形成的难易程度,材料合成环境对于缺陷形成的影响及复合缺陷体系的稳定性等。
6、位错能(位错的应变能):晶体中位错的存在会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这种增加的能量即为位错能,包括位错的核心能量和弹性应变能量(占总能量的9/10)。
7、位错反应:位错的合并于分解即晶体中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线合并为一条位错线或一条位错线分解成两条或多条柏氏矢量不同的位错线。
8、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
❖过冷度:指熔融金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温度与实际相变温度的差值。
每一种物质都有其平衡结晶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但在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两者的温度差值即为过冷度。
❖均匀成核:在亚稳相系统中空间各点出现稳定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不借助任何外来质点,通过母相自身的原子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能量起伏形成结晶核心的现象。
❖非均匀成核:在亚稳相系统中稳定相优先出现在系统中的某些局部,称为非均匀成核❖自发形核:指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也不和器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能量的变化,由晶胚直接生核的过程。
二级知识点总结
二级知识点总结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客观认识的结果,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体系。
技术是实践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社会活动的总和。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技术的指导,技术是科学的应用。
科学是技术的先导,指导技术实践。
技术是科学的试验田,验证了科学理论。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是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科学的发展为技术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技术的发展又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同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1. 科学技术的客观性科学技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改造,是客观规律的实践。
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不受主观意志支配,而是遵循客观规律。
2. 科学技术的历史性科学技术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
3. 科学技术的社会性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 科学技术的潜在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潜在性,即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作用1. 促进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2. 促进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3. 促进国家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条件,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 促进人的自由和平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人的自由和平等。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 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和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作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操作系统导论作业a在一个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系统中,有一用户作业,它依次要访问的字地址序列是:115,228,120,88,446,102,321,432,260,167,若该作业的第0页已经装入主存,现分配给该作业的主存共300字,页的大小为100字,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FIFO调度算法将产生多少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多少?缺页中断率为多少? (2)按LRU调度算法将产生多少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多少?缺页中断率为多少 ?解(1)按FIFO调度算法将产生5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0,1,2;缺页中断率为:5/10=50%(2)按LRU调度算法将产生6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2,0,1,3;缺页中断率为:6/10=60%作业B一个比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功能?答: 一个比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该具有如下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文件的安全性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作业C若干个等待访问磁盘者依次要访问的柱面为20,44,40,4,80,12,76,假设每移动一个柱面需要3毫秒时间,移动臂当前位于40号柱面,请按下列算法分别计算为完成上述各次访问总共花费的寻找时间。
(1)先来先服务算法;(2)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解:1)先来先服务算法;.(1)3毫秒×292=876毫秒(4分)(1)40 → 20 → 44 → 40 → 4 → 80 → 12 → 76(20)(24)(4)(36)(76)(68)(64)共移动292柱面(2)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2)3毫秒×120=360毫秒(4分)(注:各算法使移动臂的移动次序和移动的柱面数如下:(2)40 → 44 → 20 → 12 → 4 → 76 → 80(4)(24)(8)(8)(72)(4)共移动120柱面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作业一1.计算机网络源于_计算机___和__通信__技术的结合(__计算机__技术和__通信___技术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始于20世纪年代_50___。
科学与技术模拟试题一
科学与技术模拟试题一1. 什么是科学与技术?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技术是应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类需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2. 科学与技术有何关系?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技术则是科学成果的应用和实践。
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而技术的实践也反过来促进科学的进步。
3. 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医疗等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4.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有何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包括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负面的影响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需要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5.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何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经济的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也可以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6.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有何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
7.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个人有何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理解,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工作。
同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个人不断学习和适应。
科学与技术作业
科学与技术作业一、填空题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科学家(爱迪生)的”实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5、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10-15)m、夸克的范围是(10-20)m6、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裂变)(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7、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映所放出的核能,驱动器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二、名词解释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5、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三、简答题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科学与技术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科学与技术材料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科学与技术材料方面的名词解释:
1. 材料:用于制造有用物体的物质。
2.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是一种材料。
3. 合金:由两种或更多的金属通过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4. 陶瓷材料: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制备成坏料,成型,并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5.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例如塑料、纤维和橡胶。
6.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基本单元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范围内。
7. 生物材料:用于替换、修复或增强人体部分功能的材料,例如人造关节、牙齿和骨头。
8. 3D打印: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
9. 表面工程: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的性质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技术。
10. 增材制造: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制造物体的技术,也称为3D 打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科学与技术材料方面的名词解释,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科技类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高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
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二、简答题:1、我国863计划评选列出的高技术群有哪些?答: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答: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
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
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4、简述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意义?答:1912年,玻尔提出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
此后,德布罗意、薛定锷、海森堡、玻恩、狄拉克等人发展了量子理论,建立了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相对论。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和发展,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革新了人们眼中的世界图景。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也为现代其他自然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
三、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
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
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
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
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
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
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科学与技术作业2名词解释:1、原子核:它是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就等于A=Z+N,也就是说,原子核由A个“核子”所组成,A,又称为原子核的核子数。
对于任何一种原子核,就简称为元素。
核能:又称原子能。
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4、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二、简答题1、说出几种新金属材料的名称和用途?答:金属材料正在不断被开发和研制出性能有又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其代表性的有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及非晶合金。
如超导材料用于制造发电机和输电线材料及磁浮列车。
稀土材料是材料工业的“维生素”如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活性很高是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工序的重要添加剂。
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紧固件、航天飞机的通讯卫星天线。
贮氢合金用于贮氢可用氢动力汽车。
非晶态合金可制造金属玻璃和高强度电缆。
2、新材料的主要领域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该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答:新材料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
高性能金属材料如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的特点,其用于制造发电机和输电线材料及磁浮列车。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和高强度的优异性能它可以应用于制作发动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如高性能塑料(聚甲醛)它有高性和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自润滑和良好的耐疲劳等特性用于制造轴承轴套等作用。
特殊的复合材料具有既能突出原材料的综合性能,又能克服原有材料的缺陷。
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器具。
3、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它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这个公式就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这一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自然界存在哪几种基本作用?答: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作用场:引力场传递着引力;电磁场传递着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场传递着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场传递着弱相互作用,它们的演变使自然界宏观和微观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论述题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试比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答:由于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核能的巨大威力,是从日本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的袭击而得来的。
不少人从此也形成了对核能的恐惧,认为核能是灾难、污染的化身。
其实核能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点是明显的,概况说来是高效、清洁与安全。
清洁是指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座1000MW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核燃料(称作乏燃料)30余吨,其中绝大多数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50余千克是真正待处置的“废物”。
当然,由于这些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与此相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每年需耗煤200余万吨,向环境排放的废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28吨烟灰。
在烟灰中含有毒的重金属,如砷、汞、铅、镉。
还有0.68克镭、4.3吨钍及2吨铀放射性物质随烟灰排放到大气中。
煤电站排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根源,二氧化碳则是影响全球大气环境的温室气体,均属应限制及减少排放的对象。
二氧化硫对人的健康是对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1952年12月伦敦发生“毒雾”事件,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气象条件使燃煤烟雾及二氧化硫不能及时扩散所致。
关于放射性安全问题,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天然放射性,来自于土壤、居室、空气及宇宙线这些放射性称为“天然本底”。
由于核电站采取了严格的技术与管理,对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外的整个循环过程中,都采取了严密的与环境隔离的措施,周围居民因为核电站而受到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本底”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煤电站由于煤的吞吐量大,没有隔离防护措施,随烟灰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比“天然本底”高一倍,其放射性污染也比核电站大得多。
核能高效其单位能量密度远大于传统能源、核能产生的废物要较传统能源小得多,对环境的污染要小,属于清洁能源。
当代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什么?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人们开发一种新材料,首先要求材料具有结构上的作用,其次,还要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者具有多功能,既新材料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第二、智能型材料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