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 ●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第四单元血气精神(6学时)●灵枢·本神●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决气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四单元血气精神血气精神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灵枢·本藏篇第四十七》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

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培育。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

血属阴,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

精属阴,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

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

因此,血气精神是《内经》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血足气旺精充神茂,是健康的保证。

调养血气精神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内容。

【教学要求】1.掌握神的概念及针刺必本于神的意义,掌握五脏与神的关系。

熟悉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了解情志失调失神伤脏而致病。

2.掌握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及汗血同源的道理,了解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3.掌握精、气、津、液、血、脉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熟悉六气与水谷精气的关系。

4.熟悉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理解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人之常平”的特征。

5.熟悉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教学内容】1.针刺本于神的临床意义。

2.神的概念,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

3.五脏与神的关系。

4.情志失调伤神伤脏的病证及五脏虚实的病证。

5.“六气”的概念和生理作用;“六气”脱的病理表现;“六气”化源与胃的关系。

6.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交会;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7.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

8.汗和血的关系。

9.精、气、津液、血、脉的概念及生理、病理。

10.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人之常平”的特征。

11.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

原文导读《灵枢•本神第八》[篇解]本,即本原、根本。

黄帝内经·营卫生会(2)原文

黄帝内经·营卫生会(2)原文

黄帝内经·营卫生会(2)原文营卫生会(2) 黄帝说:请教三焦之气的出发处。

岐伯说:上焦出自胃的上口贲门,与食道并行向上至咽喉,贯穿于膈膜而分布于胸中,再横走至腋下,沿着手太阴经的路线循行,回复至手阳明,向上到舌,下循足阳明胃经,卫气与营气同样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这就是昼夜一周,所以卫气五十周次行遍全身,再与营气会合于手太阴肺经。

黄帝说:人吃了热的饮食入胃,还没有化成精微的时候,就已出汗,有出于面部的,有出于背部的,有出于半身的,不循卫气通常的运行道路而出,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外表受了风邪的侵袭,腠理开发,毛窍疏泄,卫气趋向体表,就不能循常道而行,这是因为卫气的本性是剽悍滑疾的,见到何处疏张开来,就由此道而出行,所以不一定循行于脉道,这种出汗过多的情况,名叫漏泄。

黄帝说:请你再谈谈中焦的出处。

岐伯答道:中焦的部位与胃相并列,在上焦之后,它的功能是吸收精气,通过泌去糟粕、蒸腾津液,而化成精微,然后向上传注于肺脉,再化为血液,奉养周身,这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内,称为营气。

黄帝说:血与气,名虽不同而实是同类的物质,如何来理解呢?岐伯答道:营和卫,都属于精气;而血是精气所化生的更高贵的物质,因此叫神气。

所以说血与气名虽不同,而实质上是同类的物质。

凡失血过多的人,其汗也少;出汗过多的人,其血亦少。

所以说人体夺血或夺汗均可死亡,而血与汗缺一则不能生存。

黄帝说:请教关于下焦的出处。

岐伯答道:下焦分别清浊,糟粕从回肠而下行,水液注于膀胱而渗入其中。

所以说,水谷同在脾胃之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后,糟粕传入大肠;水液渗入膀胱,这就是下焦的主要功能。

总的来看,是经过分别清浊之后,循下焦而渗入于膀胱的。

黄帝说:人饮的酒也是入胃的,为什么五谷尚未消化,而小便独先下行呢?岐伯答道:由于酒是谷类已经蒸熟酿成的液体,其性剽悍而质清稀,因此,酒液虽在五谷之后入胃,但经过脾胃的迅速吸收,多余的水分反在五谷腐熟之前排出于体外。

黄帝内经Ⅰ背诵条文(复习内容)

黄帝内经Ⅰ背诵条文(复习内容)

《内经I》背诵条文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仍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仍竭。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原文)《黄帝内经》灵枢●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阳衰,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

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

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

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营卫二气的生成1.物质来源:营卫二气皆源于水谷精微,其中性质柔和者化为营气,性质刚悍者化为卫气。

2.相关脏腑:脾、胃、肺。

饮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后,其中之精气上输于肺。

肺朝百脉,将水谷精气布散五脏六腑、周身百骸,化为营卫二气起到滋养与温煦的作用。

营、卫二气的运行与会合,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1],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1]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之时,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于手太阴肺经,故曰合阴。

补充问题:运行五十度的测算灵枢·五十营》:“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

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 十六丈二尺为全身经脉的长度,包括手之六阴、足之六阴、手之六阳、足之六阳和任脉、督脉、蹻脉。

一万三千五百息是一昼夜人呼吸的次数。

6(寸)×13500÷1620(寸)=501.循行位置(1)“营在脉中”:营气性质柔和,故行于经脉之中。

(2)“卫在脉外”:卫气性质慓悍滑疾,故不为脉道约束,能行脉外,其主流并脉而行,散行部分则达于分肉、腠理、胸腹部位。

2.循行路径与周次(1)营气:循十二经脉及督任二脉而行,始于手太阴,复会于手太阴,终而复始,昼夜运行五十周次。

《黄帝内经》中的荣卫辨证

《黄帝内经》中的荣卫辨证

《黄帝内经》中的荣卫辨证李菲;翟双庆;梅乐章【摘要】@@ "荣卫"是在<内经>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概念,<灵枢>和<素问>中共有数十篇文章提及"荣气"、"卫气"的概念,不但对其概念进行了厘定,并可以运用这样一组概念描述某一疾病的病机特点,还可以运用这组概念对疾病进行分类、定性的具体运用实例,形成了"荣卫辨证"的辨证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6)006【总页数】2页(P464-465)【关键词】荣气;卫气;荣卫辨证;黄帝内经【作者】李菲;翟双庆;梅乐章【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8“荣卫”是在《内经》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概念,《灵枢》和《素问》中共有数十篇文章提及“荣气”、“卫气”的概念,不但对其概念进行了厘定,并可以运用这样一组概念描述某一疾病的病机特点,还可以运用这组概念对疾病进行分类、定性的具体运用实例,形成了“荣卫辨证”的辨证方法。

1 荣、营、卫的概念1.1 营、卫的概念在《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中,有“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描述,而《灵枢·卫气第五十二》中言道:“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形物者也。

其气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经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又说:“五谷入于胃也。

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
试题二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 ),实则( )。
2、恐则精却,却则( ),闭则气还,还则( ),故气不行矣。
3、心者,( ),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
4、《素问· 热论》曰:病热少愈,( )则复,多食则( ),此其禁也。
5、形不足者,温之( ),精不足者,补之( )。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 分,每题 1 分)
1、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 ( )
A 、《黄帝内经太素》 B 、《素问吴注》 C 、《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 、《读素问钞》
2、《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
指( )
A、主水液代谢 B 、 主藏精的功能 C 、 主骨 D 、 主天癸 E 、 生殖之精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 、烦满喘而呕 D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 、中气喘争, 时发飧泄
12、 《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 A、张志聪 B 、王冰 C 、高世栻 D 、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 、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 、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 、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 、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D 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E 夜半而阴隆
4、《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
()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出下窍
5. 据《素问· 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
A 藏精气而不泻 B 传化物而不藏 C 泻而不藏 D 满而不能实 E 实而不能满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2020年7月整理).pdf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2020年7月整理).pdf

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_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_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

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_,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

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_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

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整体施治配合自然饮食的系统疗法

整体施治配合自然饮食的系统疗法

整体施治配合自然饮食的系统疗法任来明整体施治配合自然饮食的系统疗法,是在运用整体治疗的同时,令患者采用自然健康饮食的一种系统治疗疾病的方法。

所谓自然健康饮食是指人类应当食用的有利健康的饮食物。

人类生存离不开饮食,有利健康的饮食能滋养身体;有害健康的饮食则变生疾病。

关于饮食对人体的影响,早在《内经》就有记载。

现代医学也证明一些难治性及顽固性疾病也大多数来源于饮食,即所谓“食源性疾病”。

饮食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健康及治疗效果。

所以,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回归自然健康饮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整体施治,是对人体全面调理施治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根据日本医家泽田健氏的太极疗法与传统和民间针灸法有机结合,经过长期验证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针灸治疗方法。

本整体施治配合自然健康饮食的系统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不但对一些难治性及顽固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所谓的“亚健康”也有明显的效果。

实践证明,本系统疗法效果显著,快捷价廉,乐于为患者接受;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现谨将此法与同道分享。

1.1人类的自然饮食物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离不开饮食,由于物种的不同,饮食物也不尽相同。

古人根据不同的饮食把动物分成五大类:即食风者,食气者,食谷者,食草者,食肉者。

饮食物不同其表现各异,如《千金方.食治》中说:“食风者,则有灵而轻举;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嗔。

”《大戴礼》也有类似的记载。

由上述可见,人类有智慧而且劳神,因此,属于谷食动物。

所以,在《内经》中多处强调人应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而在《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则说:“营气之道,内谷为宝。

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内:纳。

《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论营卫生成也有相同的论述,而不说内“肉”为宝,“肉”入于胃。

因此,人类的自然饮食是谷物与果菜。

18营卫生会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18营卫生会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18营卫生会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翻译】黄帝向岐伯问道:人从哪里接受精气?阴气和阳气在哪里交会?什么气叫做营?什么气叫做卫?营气在哪里产生?卫气在哪里与营气会合?老年和壮年气的盛衰不同,昼夜气行的位置也不一样,我希望听听它会合的道理。

【原文】歧伯答曰: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翻译】岐伯回答说:人身的精气,主要依靠五谷,当五谷入胃后,经过消化,它的精微部分就传给了肺脏,五脏六腑都因此而受到了营养,其中清的称为营气,浊的称为卫气,营气流行在脉中,卫气流行于脉外,周流全身,永不休止,营气各循行五十周之后又会合。

阴阳相互贯通,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分二十五周,行于阳分亦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所以卫气行于阳则醒寤,行于阴则睡眠。

因此,卫气行于中午而阳气盛,称为重阳;卫气行于半夜而阴气盛,称为重阴。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营气、卫气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

夜半是阴最盛的时候,夜半以后阴气渐衰,至黎明时分阴气已尽而阳气继起,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偏西,阳气渐衰,太阳落下,阳气已尽而阴气继起,到夜半时分,营卫之气会合,人人都要入睡,叫做合阴。

黎明时阴气尽而阳气又起,象这样循行不止,与天地阴阳的运转道理是一致的。

【原文】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翻译】黄帝说:老年人在夜间睡眠很少,是什么气使他这样呢?少壮的人在白天睡眠很少,是什么气使他这样呢?【原文】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老者之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

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

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血液与津液都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而来,全身组织中的津液进入脉中就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当血液跑出脉外时,则成为津液,当津液跑出皮毛而成为汗液,下面来看看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

汗水是从血液里出来的吗1血汗,指血和汗的合称,在汉语里象征辛勤的劳动,如血汗钱。

表示付出很多努力得来的劳动成果,比喻来之不易。

下面,我从中医角度,揭秘血与汗的奥秘。

血是什么?血,即血液。

用现代生物学观点看,是心脏与血管中流动的不透明的具有黏滞性的红色液体。

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功能。

成年人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

西医对血的成份研究较多,指出其由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构成,除了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但西医对血液的来源或本质研究似乎并不够全面和精微,甚至于尚未完全搞清血液的来源,目前知道的是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显然,西医对血液的研究比较结构化,成份化,静态化,纯物化,这是现代解剖学的一个特点。

所以倪海厦批驳了验血报告的不足,指出"身体里面的水有一定的比例。

要由水来带动血里面的营养,到身体的关节组织末稍去,如果水不够、血的循环速度就会减缓,人就会感觉到身体很沉重,精神下好,睡觉会打鼾,话都懒的讲了,这就是为什么多眠睡。

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所以光看验血报告不是很准。

中医如果看验血报告来看病,也是不对的"。

那么血液怎么来的,它本质上是什么?中医也认为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但中医的血与西医所讲的血不同,中医认为水谷精微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

它们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系列气化过程,而得以化生为血液。

如《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灵枢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灵枢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灵枢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十八篇「营卫生会」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十八篇「营卫生会」

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十八篇「营卫生会」黄帝内经灵枢篇第十八篇「营卫生会」本章指出了营卫来源于饮食,生成于脾胃,上输于肺脏,传之五脏六腑,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营卫循行的征路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说明营卫运行的周次是昼夜各二十五度,合为五十度;会合于手太阴。

概述了营卫与三焦的关系以及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①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阳衰,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②。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③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

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④,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⑤,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新)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

(新)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

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_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_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

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_,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

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_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

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黄帝内经第廿七讲《营卫生会》

黄帝内经第廿七讲《营卫生会》

黄帝内经第廿七讲《营卫生会》接着讲《本神》第二段,教材80页。

五脏所藏及其病证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上次课我们谈到“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为什么五脏不安呢?一是从后天之本角度考虑,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也就是皆禀气于脾胃,受到水榖精微之气的滋养,二是因为脾居中枢,脾居中,为全身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枢纽,或者要读转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轴,气机升降出入,脾、胃是一个轴。

因此,脾病的话,可以五脏不安,“实则腹胀”,不能运化,所以出现腹胀。

上次课我谈到,不要小看这个腹胀,腹胀就是腹胀满,腹胀满运化不能正常进行了,腹胀满气机转输也不利了。

全身气机出入升降,气机都转输不利了,所以病是危重之候。

而且我上次课我还谈到,我们在讲《阴阳应象大论》的时候,不是曾经有吗?阳太盛,阴太盛,最后都可以有句话叫做“腹满,死。

”《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讲过。

说“阳盛则身热”,汗不出,喘粗为之俯仰,等等等等。

“齿干以烦闷,腹满,死”,它同样说的腹满,就是腹胀,其实也就是腹胀满,是危重之候。

腹胀还有经溲不利,这个“经”,教材注释3,可以看到《甲乙经》作“泾”,泾渭分明的“泾”,一般的说,“泾”指小便,“溲”是二便之通称。

所以说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解手解手,要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解溲解溲,不过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有人做文章,说是在什么时代抓捕了一些老百姓,都拿绳子连上,一连个一连个,谁要想去大小便的话,就先解手,先把手解开,他是这么一种解释。

如果从我们传统的医学角度来,那这个溲倒也对,大溲小溲。

它只不过是说叫泾溲。

泾是泾渭分明,泾水渭水,是指小溲而言。

从内经探讨失眠多梦的治疗

从内经探讨失眠多梦的治疗
陇:同隆,指盛的意思。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张景岳:“太阴,手太阴也。太阳, 足太阳也,内言营气,外言卫气。营气始于手太阴,
2021/3/10
23
而复会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 而复合于太阳,故太阳主外。”
夜半而大会:张景岳:“大会言营卫阴阳 之会也。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 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 卧,命日合阴。”
2021/3/10
3
2 什么是卫气
“卫”有保卫之意,卫气产生于中焦脾胃,其气剽 疾滑利,行于脉外,有温暖全身、保卫体表,营养皮 肤毫毛,控制毛孔开合等作用。《灵枢、营卫生会》: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灵 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 理,司开合者也”。《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 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而来。歧伯答曰:营出中焦, 卫出下焦”。这是讲卫气的运行,度
2021/3/10
19
卫气运行示意图
睛 明 →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阴 瞳子髎 下 关 → 足阳明胃经
脉 地 仓 → 手阳明大肠经
照 海 经 膀胱经
涌 泉→肾→心→肺
脾← 肝
2021/3/10
20
〔评述〕
本篇论述了卫气的运行。平旦人醒之时,卫气从目出阴入阳,然 后同时沿着三阳经由上向下运行,经过阴经再返回于目,称为一周。 卫气白天在阳经及六腑运行二十五周,故白天人体六腑、消化系统 活动积极,能量充分以供给白天活动之需。入夜,卫气从目转入足 少阴肾,然后到心、肺、肝、脾,再到肾称为一周。夜间卫气在阴 经及五脏运行二下五周后再至于目。夜间卫气入于五脏,体表卫气 很少阳气不足,所以夜间要盖被子入睡。夜间五脏活动积极,贮备 能量,六腑休息,故夜间不吃东西。用卫气运行解释人体昼夜的生 理变化即符合实际,又符合医理、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导读:【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
【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日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日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提要】这一段讲述了营气和卫气的化生、性质和各自的运行部位。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精气?阴阳
是在那里交会?什么气为营气?什么气为卫气?营卫二气是从哪里生成的?卫气又是如何与营气交会的?老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
相同,营卫二气的运行部位也不同,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会合的。

岐伯回答说人身的营卫之气是由水谷产生的,水谷进入胃中,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传至肺,再借肺气的输布功能传送周身,从而五脏六腑皆可接受水谷精气。

其水谷精气中清轻而富于营养作用者为营气,其中重浊而剽悍者为卫气,营气循行在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二气没有休止地循行运转,一昼夜运行人体五十周次,然后会合一次。

由此,沿着阴经阳经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终止。

卫气的循行是夜间行于内脏二十五周,白天循行于阳经也是二十五周,以此而分出了昼夜。

卫气行于阳经时,人便醒来开始活动;夜间气行于内脏时,人体就进入睡眠状态了。

中午的时候,因为卫气都从内脏运转到了阳经,阳经的卫气最盛,故称为重阳;夜半时因为卫气都从阳经转运到了内脏,内脏的卫气最盛而称为重阴。

营气行于脉中,起于手太阴肺经又终于手太阴肺经,因此说太阴主持营气的运行;卫气行于脉外,始于足太阳膀胱经又止于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说太阳主持卫气的运行。

营气周流十二经,昼夜各二十五周次,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亦各二十五周次,划分昼夜各半。

夜半阴气最盛为阴陇,夜半过后则阴气渐衰,待到黎明时阴气已衰尽,而阳气渐盛。

中午阳气最盛为阳陇,夕阳西下时阳气渐衰,黄昏之时阳气已衰尽,而阴气渐盛。

夜半时,营气和卫气皆在阴分运行,正是二者相互会合
的时候,人在这时都已经入睡了,因此称为合阴。

到黎明的时候内脏卫气衰尽,而阳经卫气开始运行。

就是这样没有中止,如同天地日月一样有规律。

【原文】黄帝日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日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1],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提要】本段以老年人和青壮年睡眠状态的不同,谈卫气与睡眠的关系。

【注释】[1]搏原作"博",据医统本、金陵本等改作"搏"。

【白话解】黄帝说,老人在夜里睡眠不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年轻人白天精力充沛,又是什么原理?岐伯回答说年轻力壮的人气血盛满,肌肉滑利,气道就通畅,营气和卫气就能很正常的运行,因此白天能精力充沛,夜里睡眠也安稳。

而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枯槁,其气道就艰涩不通,五脏之气不能相互沟通和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扰,营卫失调,不能以正常规律运行,因此表现为白天精力不充沛,而夜里难以入睡。

【原文】黄帝日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日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1]。

黄帝日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日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
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

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日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日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傈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日漏泄[2]。

【提要】本段讲述了上焦之气的运行路线以及漏泄病发生的病机。

【注释】[1]卫出于下焦按张志聪注,应为"卫出上焦"之误。

[2]漏泄皮腠为风邪所伤,卫气不能固表所导致的大汗出。

以其汗出如漏,故名漏泄。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知道营气和卫气,都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岐伯回答说,营气出自于中焦,卫气出自于上焦。

黄帝说我想听您说说三焦从何而起,又是如何运行的。

岐伯回答说上焦起于胃的上口,走咽部上行并布散于胸中,经过腋下,沿手太阴经的走向向手的方向运行,在手交会于手阳明经,向上到达舌,又交于足阳明经,循足阳明经运行。

上焦之气常与营气并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也是二十五度,一个昼夜是一个循环,共五十度,而后又回到手太阴经,为一周。

黄帝说有的人食用很热的饮食,刚刚吃下,还没有转化为水谷精气(即认为尚未转化为营卫之气),就已经出汗了,有的是面部出汗,有的是背部出汗,有的是半身出汗,都不是按照卫气的化生和循行路线,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在外受到了风邪的侵袭,在内又受食热之气
的影响导致腠理开泄,毛孔张大而汗液蒸腾,在肌表腠理疏松的地方,卫气流泄,也就不能按照原来的路线循行了。

卫气的性质为傈悍滑利,行走迅速,遇到开放的孔道就会流泄而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沿卫气本来循行的路线运行,这就命名为漏泄。

【原文】黄帝日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日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日营气。

黄帝日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何谓也?岐伯答日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提要】本段讲述了中焦之气的运行路线以及血汗的关系。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知道中焦之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岐伯回答说中焦也是出自胃的上口,在上焦之下,中焦所受的水谷之气,经过排泌糟粕、蒸发津液,而将化生出精微的物质,上行注于肺脉,同时将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化为血液,以濡养全身。

这种气是人身上最珍贵的物质,能够独自通行于十二经脉之中,名为营气。

黄帝说,血和气,虽然名字不同,但是是同一类物质,这是什么意思呢?岐伯回答说营气和卫气都是源自水谷精气,血是神气的物质基础,也是水谷精气化生,因此血与营卫之气,只是不同名,却是同一类的物质。

因此说血液耗伤过度的人不能再发其汗,因为汗脱则卫气亦伤;脱汗而伤卫气的人也不能再用活血放血疗法。

所以如果既脱汗又亡血则死,仅有脱汗或仅有失血
则尚右牛机。

【原文】黄帝日愿闻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日下焦者,别回肠[1],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2],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日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日酒者,熟谷之液也。

其气-悍以清[3],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日善。

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提要】本段讲述了下焦之气的运行路线和三焦各自的功能特点。

【注释】[1]别回肠张介宾注"别回肠者,谓水谷并居于胃中,传化于小肠,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糟粕由此别行回肠,从后而出,津液由此别渗膀胱,从前而出。

"在这里,就是别行于回肠之中的意思。

[2]济泌别汁济,过滤的意思。

济泌别汁,即将水液经过精密的过滤,分出清浊,清者渗入膀胱,浊者归人大肠。

[3]清《太素》、《甲乙经》均作"滑",可从。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请教下焦是从什么地方发出?岐伯回答说下焦是沿回肠曲折下行,至膀胱又将水液渗入其中的。

人食入饮食水谷,一般是在胃中消化的,经脾胃的运化之后,其糟粕全部向下行至大肠,从而形成下焦,糟粕全部下行,同时其中还有水液在不断地过滤,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浊者就是糟粕而归
人大肠。

黄帝说人饮酒的时候,酒也是与水谷一起入胃的,但是为什么水谷尚未运化完,而小便已经先下来了呢?岐伯回答说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液体(即已经经过了人为的腐熟),其气强劲而且滑利(类似于卫气),所以即使是在水谷之后食入,但在食物消化完之前就成为水液排出了。

黄帝说太好了。

我明白了上焦心肺宣散营卫之气像雾露一样,轻清弥漫,灌溉全身;中焦脾胃腐熟消化饮食水谷就像沤浸食物一样使之发生变化;下焦肾、膀胱、大肠就像沟渠一样,不断地将水液和糟粕排出体外,这就是三焦的功能和特点。

(责任编辑:张恒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