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学习第 48—49 页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个红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一、故事导入: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你们不光要用耳朵听,还要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在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做到吗?(出示课件)二、认定目标、教学达标:活动一:分竹笋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 1:桌上有 10 个竹笋, 20 个桃子, 12 个萝卜, 15 个松果。
生 2:有 2 只松鼠。
生 3:有 5 只小猴子。
生 4:还有 2 只小兔, 2 只松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生 1: 2 只熊猫怎样分竹笋呢?生 2: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生 3:每只小兔 4 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生4:每只松鼠分 5 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2、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生: 10 个竹笋 2 只熊猫怎样分?师: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用你手中的五子棋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3、猜一猜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 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生 1:大熊猫分 8 个竹笋,小熊猫分 2 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 2:大的熊猫分 3 个,小的熊猫分 7 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
四 森林的故事:《平均分》【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森林的故事:《平均分》(导学案)一、故事梗概故事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小白兔受委托给大家买水果招待大家。
但是,每个动物喜欢的水果都不同,小白兔应该买多少水果才够大家分享呢?最后,小白兔和小猫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2.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方式,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应用方法;3.通过讨论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森林里的趣味运动会的故事背景,并呈现小白兔为大家买水果的状况。
由此切入“平均分”的概念。
2. 概念解释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定数量的东西,按照相同的规律分给若干个人或物,每个人或物得到的数量都相等。
3. 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例子,了解“平均分”的应用,如:小白兔应该买多少水果才够大家分享。
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相关练习。
4. 引申拓展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平均分的例子,并互相交流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概念解释+实际应用+引申拓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同时,在实际场景中引导学生应用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较高,但需要注意教学信息量的掌控,调整教学进度,不要走向过度讲解或过于简化的方向。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__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习题课件青岛版

第2课时 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QD 二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知识点1 把一些物品按份数平均分
1. 分一分,填一填。
(1)
(2)
8个 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里放( 4 )个。
如果有2个花瓶,平均每个花
瓶插( 3 )朵。如果有3个花 瓶,平均每个花瓶插( 平均分
2.想一想,做一做。 (1)18根火柴棒,每3根一组,可以分成( 6 )组; 若每9根一组,可以分成( 2 )组。
(2)如右图,可以拼成( 6 )个 。 也可以拼成( 3 )个 。
易错点
3. 把12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是正 确的?在括号里画“√”。
(1)
(2)
()
()
辨析:没有按题目要求的分法平均分
提升点 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
4. 把12支铅笔作为奖品。 (1)平均奖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奖( 4 )支。 (2)每个小朋友6支,能奖给( 2 )个小朋友。
5. 要把12个 平均装在几个盒子里,你能想出 几种装法? 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2只熊猫 6个竹笋 3只猴子 12个桃子 2只小白兔 24个萝卜 2只松鼠 15个松果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知探究
怎样分竹笋呢?
新知探究
怎样分竹笋呢?
新知探究
怎样分竹笋呢?
新知探究
怎样分竹笋呢?
新知探究
怎样分竹笋呢?
新知探究
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
反馈旧知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六( 十八 ) 六八( 四十八 ) 四( 七 )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 二( 九 )十八 七九( 六十三)
反馈旧知
计算。 3×6+5= 23 9×2+9= 27
8×4-7= 25 5×6+4= 34
4×9+6= 42 1×8-3= 5
信息展示
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 1个1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
新知探究
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 2个2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新知探究
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 3个3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新知探究
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 4个4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新知探究
每只小兔分到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新知探究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3
边学边练
快乐选择。
1.有24个枣子,可以平均分给6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到( A )个
枣子。
A、4
B、5
C、6
2.把27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B )个。
A、2
B、3
精选教育二年级上数学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青岛版(秋)PPT课件

分一分 说一说
有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枝花。
17
有8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
每个花瓶里插( 2 )枝花。
18
19
12个萝卜
每只小兔分4 个 ,可以分 给几只小兔?
20
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 分给几只小兔?
21
15个松果
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 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瓶。
34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5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22
23
把6个苹果平均分在 3个盘里,怎么分?
24
6个苹果,每盘放2个,需要几个盘子?
25
26
认真想一想
27
28
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 2)个面包。
29
说一说
把15个苹果平均分 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 分的。
30
说一说
把15个苹果平均分 成3份,每份是5个苹果。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6
10
1个1个地分,每只小猴分的4个
11
2个2个地分,每只小猴也分得4个
12
3个3个地分,每只小猴也分得4个
四 森林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森林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些物体或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物体或数相等。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平均分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卡片、小黑板。
2. 学具:计算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森林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平均分问题。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平均分的计算。
4.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森林的故事——平均分2. 板书内容:(1)平均分的概念(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平均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平均分,巩固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平均分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反思: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3. 教学改进:根据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五森林里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决定共同种一棵苹果树。
这棵树结出了很多很多苹果,小动物们都非常高兴。
然而,如何公平地分配这些苹果成了它们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数学概念——平均分,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平均分》。
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渗透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将平均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苹果树图片、苹果卡片、除法算式卡片。
2. 学具:每人一份苹果卡片、除法算式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森林里小动物种苹果树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公平分配苹果。
2. 自主探究: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种分配苹果的方法。
3. 展示交流: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配方法,并解释原因。
4.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就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
5. 动手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苹果分配的实践活动,用除法算式卡片计算平均分。
6.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不同情境的分配问题,学生们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2. 除法计算3.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3个糖果。
2. 题目:妈妈买了5个苹果,家里有3个人,如何平均分配这些苹果?答案:每个人能得到1个苹果,剩下2个苹果可以再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四 森林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森林的故事:《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均分”。
2. “平均分”的应用。
3. 森林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森林图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 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
(2) 提问:你们知道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是怎样生活的吗?(3) 导入新课:《平均分》。
2. 新课内容(1) 认识“平均分”① 通过故事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② 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的意义。
(2) “平均分”的应用① 展示动物卡片,让学生将动物分成两组,每组动物数量相同。
② 展示水果卡片,让学生将水果分成三份,每份水果数量相同。
(3) 森林的故事① 讲解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如何“平均分”食物、水源等资源。
② 引导学生讨论“平均分”在森林中的重要性。
3. 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平均分”。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2. 目录:(1) 认识“平均分”(2) “平均分”的应用(3) 森林的故事3. 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方法(3) “平均分”在森林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平均分”,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
(小学教育)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5.1平均分教案1青岛版

生 2:大熊猫分到 3 个,小熊猫分到 7 个,因为熊猫妈妈关心自己 的孩子,把好吃的多分给孩子了。 生 3:大熊猫分 5 个,小熊猫也分 5 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这 样公平…… (随学生回答板书) 6. 教师: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来研究 其中的一种分法:让每个熊猫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7. 出示幻灯片,加深印象。 活动二: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 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在着急呢!它 们也要求把食物平均分着吃。有多少个桃子?要分给几只猴子?你 能用小棒分一分,来帮帮它们吗? (同桌合作,运用手中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上台展示) 生 1:我是 2 个 2 个分的,分完后每只猴子分到 4 个桃子。 生 2:我是 1 个 1 个分的,直到分完为止,每只猴子分到 4 个桃子。 生 3:我是 4 个 4 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到 4 个桃子。 …… 3. 小结: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只小猴子 平均分到了 4 个桃子。 4.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有 1 个 1 个分的,有 2 个 2 个 分的,还有 3 个 3 个分、4 个 4 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那么,哪 一种分法更快更好?为什么? 5. 出示填空题。 6. 假设:还是这 20 个桃子,我们 5 个 5 个的分,会出现什么样的 情况?是平均分吗? 活动三:巩固“平均分”概念 1. 这时候,来了几位新朋友(播放课件)每只小兔分 4 个萝卜,
课题
第 五 单元 单元备课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处罚的意
学 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 0 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方法习题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3.插花。
(1)16枝花,平均插在( 2 )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 ( 8 )枝。
(2)16枝花,每个花瓶插( 4 )枝,可以插( 4 )瓶。 (答案不唯一)
作业拓展练
4.要把12个
平均装在几个盒子里,你能想出
几种装法(除去每个盒子里装1个和1个盒子里装12
个的情况)?请写出来。
每盒装
的个数
2
3
4
6
可以装
的盒数
6
4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我能想出4种装法。
平均分的方法
作业提升方向
(1)运用平均分连一连 (2)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提升练 1.连线。
2.分蘑菇。
(1)把这些蘑菇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 ( 4 )个蘑菇。
(2)把这些蘑菇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 3 )个蘑菇。
(3)把这些蘑菇每6个装一袋,能装( 2 )袋。 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 平均分的方法授课 青岛六三制

二、你问我说
(3) 如果有2个花瓶,平均每个花瓶里插( 3 )束;如果有3 个花瓶,平均每个花瓶里插( 2 )束。
分略
二、你问我说
归纳总结:
1. 把一些物品按份数平均分的方法:先确定平均分 成几份,再看每份能分得多少个。
2. 平均分一些物品,平均分的份数增加,每份分得 的数量就减少。
二、你问我说
QD 二年级上册
5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的方法
情境导入 你问我说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课后作业
一、情境导入
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 组几只?
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每组只数相等。 松鼠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 成几组?
问题:你从能图提中出你什知么道问了题哪?些数学信息?
(2) 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2 )个。
分略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312022/1/31January 31,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312022/1/312022/1/311/31/2022 18 、 人 自 身 有 一 种 力 量, 用 许 多 方 式 按照 本 人意 愿 控 制 和 影 响这 种 力量 , 一 旦 他 这 样做 , 就会 影 响 到 对 他 的教 育 和对 他 发 生 作 用 的环 境 。 2022/1/312022/1/31
象山区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五森林里的故事__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版六三制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课题1 认识平均分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二、探索新知: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
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剩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4: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拿3个给小的熊猫;剩下的4个每只再分2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