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思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 以锯成几段?
返回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一个一个的分
10个球,分成了两份,每份5个。
返回
例题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
1个 2个 3个 4个
4
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试一试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3根,分成了4份。
试一试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4根,分成了3份。
小结:每份分的越少,份数就越多;每份分的越多,份 数就越少。
想想做做 2.先圈一圈,再填空。
5 3 3
想想做做
3、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知道怎样分东西才 最公平,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 东西,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猜 测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 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 习更多的知识。
四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平均分(一)
例题1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小棒分一分, 再和同学交流。
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返回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想想做做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5个
4个
每份都是3个
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课件
欢迎来到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索什么是平 均分以及它在数学中的应用。让我们开始吧!
一、引入
1 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一种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方式,它代表了整体数据集的中间值。
2 平均分的作用是什么?
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普遍水平,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
平均分是用来表示整个数据集中心的一个指标,我们还学习了其他常见的平均数。
2 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计算平均分。
3 实践应用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数学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购物、体重监测等方面,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体数据的趋势。
2 平均分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平均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四、练习
1 完成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五、总结
1 知识点回顾
3 有哪些与平均分相关的概念?
除了平均分,我们还会了解中位数、众数等与数据集中趋势相关的概念。
二、认识平均分
1 平均分的定义
平均分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来代表整个数据集的中心。
2 如何计算平均分?
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是将数据求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常见的平均数有哪些?
除了平均分,我们还会学习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也是常见的平均数。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均分(一)》教学课件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将桃子分成两堆。 一堆2个,一堆4个
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
将桃子分成两堆。 一堆1个,一堆5个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1个 2个 3个 4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自己试一试,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先圈一圈,再填空。
3、
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
将桃子分成两堆。 两堆都是3个。
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
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将桃子平均分。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 给几个小朋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食物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一套,食物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平均分教具,食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食物都是分成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套平均分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具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了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自己的平均分教具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不仅可以运用在食物上,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事物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平均分(1)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平均分(1)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平均分(1)人教新课标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主题是“平均分(1)”。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7页的例1和第8页的练习。
例1讲述了小明有12个红球,他想把这些红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红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得到的物品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每个人得到的物品数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球模型、除法计算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12个红球,告诉学生小明有这些红球,他想把这些红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红球?2. 例题讲解: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12个红球平均分给3个朋友。
学生会发现,把12个红球分成3份,每份有4个红球,这样每个朋友就会得到4个红球。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类似的问题,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有若干个物品,如红球、苹果等,让他们尝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小组成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1. 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的解题过程。
3. 练习题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18个橙子,他想把这些橙子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橙子?2. 小华有20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作业答案:1. 每个朋友会得到4个橙子。
2. 每个朋友会得到4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用除法计算每个人得到的物品数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平均分(1)(课件)
三、巩固练习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课堂小结
分东西的方法有很多,当每份分得同样多 时,这种分法叫做平均数。
课堂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分数进行平均分时, 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 完为止。
√ ×
16 4
× √
4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对的在括号里画“√”。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第 2 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时
平均分(1)
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们把东西 分一分。
1 分一分:把6块 分成三 份。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来分一分。
有三种不同的 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每份都是2块糖, 同样多。
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花果园里住着一只善良的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要出门,给孩子们留下了6个桃子。
两只小猴可为难了,该怎么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可以帮帮他们吗?(一)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花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学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分5个;学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分4个;学3:一只小猴分3个,另一只分3个;2、小猴子们感谢你们提供的分法,可是他们只选了第三种分法来分桃,另外两种分法他们总有一只小猴子不愿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1:每份分得的个数不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帖:同样多每份分得平均分)3、小结:每只小猴分到3个,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帖:平均分定义,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二)加深认识。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名师教案
《平均分(一)》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习除法,首先必须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课本在例1中“分一分”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3种不同的分物方法,在对比中突出同样多的分法,在直观中认识,抽象出“平均分”的含义;在例2 的学习中,既关注到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又关注了通过操作后得到的结果。
(二)核心能力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既注重动手操作,又注重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分一分”的活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平均分(一)》名师教学课件、《平均分(一)》巩固练习、《平均分(一)》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导入师:(出示准备出游食品主题图)看,向阳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和家长们准备了一些食品,你能说一说,都准备了什么?师:这么多食品,要怎么处理?你有什么建议?师:把这些食品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建议呢?师:请你认真观察,图上的同学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出游一起分东西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为引进“平均分”做了铺垫,同时又积累了分东西的经验。
】2.问题探究(1)平均分的含义师:把这些糖分成3份,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拿出你的糖果分一分。
学生摆糖果,动手分。
全班交流,学生演示。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把这6块糖分成了3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结果。
出示下图:师:这3种分法,哪一种最公平?师:这种分法为什么公平?师:像这种,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平均分
继续
学习任务
例
1
认识平均分
试一试 想想做做 例
4
例 2 用每几个为一份 的方法平均分 试一试 想想做做 例 3 把东西平均分成 几份的方法平均分
两种方法平均分
想想做做 小结:平均分
继续
2
4
3
3
1
5
每堆都是2个:
每堆都是1个:
分成3堆
分成6堆
返回 继续
2
2
2
2
2
分成4份
4
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叫做平均分。
返回 继续
2
2
2
2
2
2
3
3
3
3
分成6份 4 4 4 6
分成4份 6
分成3份
分成2份
返回
继续
5个
4个
3个 3个
3个
不是平均分
是平均分
5
3 3 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叫做平均分。
返回 继续
5
3
3
3
3
3
分成5份
返回 继续
每份4个桃
4
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也叫平均分。
返回 继续
每份6根
每份4根
每份3根
想一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 2 )根。 如果平均12份,每份是( 1 )根。
返回 继续
3
3
返回继续22返回继续平均分成3份,每份( 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想一想:平均分成15份,每份( 1)个。 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也叫平均分。
返回
继续
4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平均分》(一)|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第1节《平均分》(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除法运算来平均分物品。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学习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会把物品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物品。
学具:练习本、笔、实物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3. 学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即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4. 小组合作实践: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学生一些实物物品,让学生尝试把物品平均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除法: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个?答案:4个。
(2)把18个糖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几个?答案:3个。
妈妈买了24个橘子,你和小伙伴一共3个人,如何平均分这些橘子?答案:把24个橘子分成3份,每份8个。
(二年级)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时机。
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欢送阅读!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评价设计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稳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让学生掌出学具6个小圆片替桃子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指同学上黑板展示分的结果,用圆圈代替桃子。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再看看展示结果有几种我们尝试的分法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师生一起总结把六个桃子分成两堆一共有三种分法。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感知和创设比较趣味性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随堂练习,强化做题方法,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做题练习,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能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课后练习分为三个部分:
1、辨析练习,不同数量的萝卜,相同数量的草莓,快速辨别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充分认识不是所有的分配都是平均分,让同学们从不同的感官上去体会感受。
2、基础练习。如何将物品进行平均分。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乘法口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七背乘法口诀,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
学生齐背,语速一致,语调整齐。
指两名学生单独背诵乘法口诀,其他同学认真听,纠错,评价。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如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学过的只是导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常用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常用知识点1. 什么是平均数2. 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 什么是加权平均数4. 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5. 如何求多组数据的平均数6. 平均数的应用场景7. 对称性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8.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9. 如何在数据集中找出异常值10. 统计学中的其它平均数的概念及用途1. 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方法。
2. 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将所有数据加起来,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举例:如果有一组数据:1, 2, 3, 4, 5。
将它们加起来得到15,再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3。
3. 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指每个数据值乘上一个对应的权重再求平均数。
4. 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对于每个数据值,乘上对应的权重后相加,再除以总权重。
举例:如果有一组数据:25, 30, 40, 50,对应的权重分别是2,3, 4, 1。
则加权平均数为:(25x2 + 30x3 + 40x4 + 50x1) /(2+3+4+1) = 34.33。
5. 如何求多组数据的平均数:将所有数据加起来,再除以总的数据个数。
举例:如果有两组数据:4, 5, 6和7, 8, 9。
将它们合并起来为4, 5, 6, 7, 8, 9,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得到39,再除以6,即可得到平均数6.5。
6. 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平均数在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对比不同公司的收入、测量班级的平均成绩等。
7. 对称性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称性平均数是将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出,并将其除以2的结果。
它和普通平均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根据数据的两端进行调整,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数据的整体特征。
8.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加权平均数在计算GPA,计算财务报表时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9. 如何在数据集中找出异常值:通过计算各个数据值与平均数的差别,可以找出离群值。
一般情况下,距离平均数三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点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认识平均分(1)
【解疑分享】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4)人。
想一想
8个桃,每人分( )个,可以分给( )人?
【解疑分享】
8个桃,每人分( 4)个,可以 分给( 2)人.
1
8
【解疑分享】
(2)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3)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
(4)12根小棒 ,每(6 )根一份,可以分成( 2 )份。
1
12
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分时要确定,每几个一份。
【课末检测】
课末基标类检测单A类
1.下面的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打“√”,不是的打“×”。
(1)
( ×)
(2)
(√)
(3)
( ×)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0块 ,每2块一份,分成( 5 )份。 9块 ,每( 3 )块一份,分成( 3 )份。 (15)块 ,每( 5 )块一份,分成(3 )份。
【课末检测】
课末拓展类检测单B类
每班选派16个同学参加体操比赛。 可以怎么站队? 请你为本班设计一个站队方案。(要求:每行的人数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执教者:鉴河小学 梁 飞象
【预习生成单】
预习内容;教材p/42、43的内容,“认识平均分”。
1.把 6 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把你的分法画到 横线上。
我 会 预
习 2. 8个 ,每2个圈一份,可以圈出( )份。 (请在图中圈一圈)
我 预习后,你能提出1至2个与本课有密切关系的数学问题吗? 会 我质疑: 质 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一)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编写者
杨锦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平均分”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就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就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就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就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您重新上这节课,您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不?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您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您有什么启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您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根据各小组、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您发现了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您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请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就是平均分,哪些组不就是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就是一张“白纸”。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就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她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就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就是不就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4)、您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就是多少根?
1、学生动手分一分后汇报分法。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刚才不就是平均分的小组您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
(2)、学生观察汇报。
(4)、学生自己取名。
(4)、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您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不?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