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教案
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生物氧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化学》第二版教材中第六章“生物氧化”部分。
具体内容涉及:1.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3. 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4. 生物氧化与能量产生;5.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让学生了解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和酶的作用;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生物氧化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电子传递链和酶的作用。
难点: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复杂性和酶的催化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生物氧化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肌肉运动时细胞的能量供应,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电子传递链、酶的作用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道典型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氧化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3. 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4. 生物氧化与能量产生;5.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其特点;(2)列举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及其功能;(3)阐述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生物氧化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能量释放逐步进行、能量利用率高、需要酶的参与等。
(2)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包括: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它们的功能是传递电子,使氧化还原反应逐步进行。
(3)酶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是催化反应,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生物氧化过程。
生物氧化大学教案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 理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生物氧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3. 熟悉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结构和功能。
4. 了解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等关键概念。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生物氧化相关实验教材3. 生物氧化相关习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生物氧化?它在生物体内有何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1. 介绍生物氧化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生物氧化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
三、线粒体氧化呼吸链1. 介绍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结构,包括复合体I、II、III、IV和辅酶Q。
2. 讲解复合体I、II、III、IV的功能和作用。
3. 重点讲解泛醌和细胞色素c在呼吸链中的作用。
四、氧化磷酸化1. 介绍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和过程。
2. 讲解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
3. 讲解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和作用。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生物氧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1. 介绍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NADH和FADH2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1. 讲解一个NADPH生成2.5个ATP,一个FADH2生成1.5个ATP的过程。
2. 讲解UTP、CTP、GTP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生物氧化的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生物氧化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生物氧化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
量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
能量,提高 ATP 生成的效率
通过加水脱氢反应使物
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氧
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 结合生成 CO2 和 H2O 。 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
生 H2O , 有 机 酸 脱 羧 产 生 CO2。
二、生成 ATP 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1、呼吸链
15 mins
教学主要内容
备注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 21KJ/mol 的磷酸酯键,常
表示为 P
高能磷酸化合物即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 5、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
25 mins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高,线粒体对物质通过的选择性主要依
赖于内膜中不同转运蛋白(transporter)对各种物质的转运。 胞液中 NADH 的氧化 转运机制主要有:
Cyt c1 ,
Cyt a
复 合 细胞色素 162
体Ⅳ
C 氧化酶
13 血红素 a, Cyt c(膜
a3,
间隙侧)
CuA, CuB
排列顺序:(1)NADH 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
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
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
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 ADP 与 Pi 生成 ATP。
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 ATP 合酶利用催化 ATP 合成
生物接触氧化法教案
生物接触氧化法教案教案标题:生物接触氧化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操作指导书。
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个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简要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好实验设备和材料。
2. 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实验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进一步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科学探究项目,深入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和优化。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能力。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生物氧化(人卫版)
第五章生物氧化【授课时间】2学时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了解生物氧化的方式,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3.熟悉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生物氧化的方式与特点2.详细讲解: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3.一般讲解: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教学重点】难点: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授课学时】0.5学时第二节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两条重要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
2.熟悉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
【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2.重点讲解:呼吸链成分的排列3.一般讲解:胞液中NADH的氧化【教学重点】1.重点:呼吸链成分的排列2.难点:呼吸链各组份的作用【授课学时】0.5学时第三节ATP的生成【目的要求】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3.熟悉ATP的利用,4.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成的机制。
【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高能化合物2.重点讲解:ATP的生成3.详细讲解:高能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教学重点】1.重点:ATP的生成2.难点:ATP合成的机制【授课学时】1学时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目的要求】了解其他氧化体系【教学内容】1.3.【授课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微粒体中的酶类、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2.详细讲解:超氧物岐化酶【教学重点】重点:超氧物岐化酶【授课学时】0.5学时第八章生物氧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第三节ATP的生成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第一节概述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二)需氧脱氢酶类需氧脱氢酶催化代谢物脱氢,直接将氢传给氧生成H2O2 。
包括:L-氨基酸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等。
辅基:是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三)不需氧脱氢酶类不需氧脱氢酶指能催化代谢物脱氢,但不以氧为直接受氢体,而是经传递体传递给氧,生成H2O。
2024年《生物氧化》公开课件.
2024年《生物氧化》公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生物氧化》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氧化过程中酶的作用、细胞呼吸链的组成与功能、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及其调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意义;2. 学习并了解细胞呼吸链的组成、功能及氧化磷酸化的机理;3. 掌握生物氧化过程中关键酶的作用及其调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过程,细胞呼吸链的组成与功能,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难点:生物氧化过程中酶的作用及其调控,细胞呼吸链的复杂性及氧化磷酸化的调控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现象,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链的组成与功能、氧化磷酸化的机理;3. 实践情景引入:以细胞呼吸为例,分析生物氧化在实际生物过程中的作用;4.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解释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作用及其调控;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物氧化相关习题的练习;7. 提问与答疑: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氧化的概念、过程及意义;2. 细胞呼吸链的组成、功能;3.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4. 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氧化的概念、过程及意义;(2)阐述细胞呼吸链的组成、功能及氧化磷酸化的机理;(3)分析生物氧化过程中关键酶的作用及其调控。
2. 答案:见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如线粒体疾病、细胞衰老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氧化过程中酶的作用及其调控;2. 细胞呼吸链的组成、功能及氧化磷酸化的机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生物氧化(1)
投影片图6-7(NADH氧化呼吸链)
投影片图6-8(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教案末页
小结
5分钟
1.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方式。
2.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3. D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复习思考题
及作业题
1.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有哪些特点?
2.列举体内二氧化碳生成的主要方式。
呼吸链的本质:酶或辅酶(基)递氢体、递电子体
呼吸链的功能:1.将代谢物脱下的氢传递给氧生成水。
2.生成ATP。
二、呼吸链的组成及作用
以NAD+、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类(尼克酰胺核苷酸类)
NAD+、NADP+递氢体
黄素蛋白FMN、FAD递氢体
铁硫蛋白单电子传递体
泛醌(辅酶Q)递氢体
细胞色素体系单电子传递体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五章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概念: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由于这一过程是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的,并伴随有消耗氧和产生CO2,故生物氧化又称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第一节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
4.生物氧化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比较
生物氧化
体外燃烧
反应条件
反应过程
能量释放
CO2生成方式
H2O
速率
温和
(体温、pH近中性)
逐步进行的酶促反应
逐步进行
(化学能、热能)
有机酸脱羧
需要
受体内多种因素调节
(完整版)生物氧化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
ATP的利用。
3.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微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教学难点: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胞液中NADH的氧化。
三、教学方法设计:1、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同时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及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抓住关键,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教具:电脑、投影仪、话筒、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2、语言表达、适当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回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加强对电子传递体和递氢体的理解;同时结合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生物氧化分解;
2. 掌握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和原理;
3. 认识生物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生物氧化分解;
2. 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生物氧化分解的原理;
2. 知道生物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氧化分解;
2. 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和原理;
3. 生物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物氧化分解是什么,并引出生物氧化分解的重要性。
2. 授课(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的分解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3. 练习(15分钟)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4. 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生物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氧化分解的概念和过程,认识到生物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生物学打下基础。
生物化学第九章生物氧化学习PPT教案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核苷二磷酸激酶的作用
ATP + UDP ATP + CDP ATP + GDP
ADP + UTP ADP + CTP ADP + GTP
③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简写为cyt. c 氧化酶,它是位于 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的蛋白复合物, 由12个多肽亚基组成。活性部分 主要包括cyt a和a3。
• cyt 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还含有铜原子。cyt aa3 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分子中的铜离子可以发生Cu+ Cu2+ 的互变,将 cyt.c所携带的电子传递给O2。
质子的流向
电子的流向
化学渗透假说简单示意图
线粒体膜
线粒体基质
ADP
H2O
ATP
+
e-
Pi
O2
----
++++
H+
H+
化 学 渗 透
假 说
化学渗透假说详细示意图
胞液侧 H+
H+ H+ Cyt c
+
+++++ +
++
+
Q
F
Ⅰ
Ⅱ
-
-
Ⅳ
0
- Ⅲ---
--
高中生物的氧化反应教案
高中生物的氧化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氧化反应的常见实例和机理;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征;2. 氧化反应的示例和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分;2. 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铁末、硫粉、氢氧化钠溶液等;3. 实验记录表格;4. 有关氧化反应的教学资料。
【教学步骤】一、引入:导入氧化反应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2. 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氧化反应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操作:进行氧化反应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将铁末与硫粉混合加热,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观察氧化反应的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
三、实验分析:讨论氧化反应机理和特点(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分析氧化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机理;2. 引导学生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和认知。
四、总结归纳:总结氧化反应的知识点(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示例和机理,梳理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堂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氧化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氧化反应特点:常见实例:反应机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初步掌握了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理解氧化反应的示例和机理。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深入探讨氧化反应与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考能力。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全套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 了解常见的氧化分解反应。
二、教学重点
1. 氧化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 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 常见的氧化分解反应。
三、教学难点
1. 氧化分解与其他化学反应的区别;
2. 氧化分解反应的解题技巧。
四、教学内容
1. 氧化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 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 常见的氧化分解反应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2. 素材:实验器材、化学药剂
3. PPT课件:氧化分解的概念、过程、方法和反应示例
六、教学过程
1. 自我介绍并引入话题(5分钟)
2. 定义氧化分解和其意义(10分钟)
3. 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讲解(15分钟)
4. 实验演示:氧化分解反应的实验(20分钟)
5. 学生练习:完成练习题目(10分钟)
6. 常见的氧化分解反应案例分析(15分钟)
7. 总结与复习(5分钟)
七、教学反馈
1. 完成作业
2. 总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3. 学生提问及教师解答
八、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氧化分解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化学反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后续教学可以通过更多练习和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物氧化教案
第六章生物氧化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生物化学,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其排列顺序。
2.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偶联部位,P/O比值的概念及其意义。
3.胞液中的NADH+H+进入线粒体的两种穿梭方式。
二、熟悉:
小结
生物氧化是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与体外氧化不同,生物氧化释放能量是分阶段逐步释放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首先分解为羧酸,再通过多种脱羧反应生成CO2;通过脱氢反应,再经呼吸链将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H2O。呼吸链是线粒体内膜上由4种酶及辅酶构成的复合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结构,其作用是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H2O,并将释放的能量转换成ATP。根据起始物不同,可以分为NADH和FADH2两条氧化呼吸链。ATP是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有两种生成方式:底物水因素影响氧化磷酸化ATP的产生。胞液中产生的NADH可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产能。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值。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1.呼吸链
(1)概念、组分及其作用。
(2)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2.氧化磷酸化
(1)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2)P/O比值的概念及其意义。(自主学习)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什么是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三者有何联系?
2.体内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ATP生成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教案模板
生物氧化教案模板第1篇: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与体外燃烧一样,生物氧化也是一个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但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主要的复合体有: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NADH还原酶(FMN),两分子铁硫蛋白(Fe-S)和一分子CoQ组成,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
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四面体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
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
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由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FAD),两分子铁硫蛋白和两分子Cytb560组成,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
细胞色素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也可存在于微粒体。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有Cytaa3,Cytb(b560,b562,b566),Cytc,Cytc1;而存在于微粒体的细胞色素有CytP450和Cytb5。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由两分子Cytb(分别为Cytb562和Cytb566),一分子Cytc1和一分子铁硫蛋白组成,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由一分子Cyta和一分子Cyta3组成,含两个铜离子,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Cytaa3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全套
初中生物氧化分解教案全套主题:氧化分解学科:生物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分解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2.掌握氧化分解的定义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了解氧化分解与其他代谢过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1.氧化分解的定义。
2.氧化分解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1.氧化分解与其他代谢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教科书《生物学》第三章。
2.多媒体设备。
3.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体需要进行氧化分解这个代谢过程?为什么氧化分解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作用?2.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氧化分解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1.教师介绍氧化分解的概念:氧化分解是生物体内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供给细胞活动需要。
2.教师讲解氧化分解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氧化分解与其他代谢过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氧化分解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案例,并总结出生物体内氧化分解与其他代谢过程的关系。
四、实验操作1.教师进行氧化分解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氧化分解的过程。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作用及其在细胞活动中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与总结,巩固学生对氧化分解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本课相关知识点,并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氧化分解的概念及其作用。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内容在下节课上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分解的概念和作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接下来,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氧化分解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
ATP的利用。
3.了解: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微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教学难点: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胞液中NADH的氧化。
三、教学方法设计:
1、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同时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及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抓住关键,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教具:电脑、投影仪、话筒、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并茂;
2、语言表达、适当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结合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以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引出生物氧化的概念,导入本章的内容;回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加强对电子传递体和递氢体的理解;同时结合一些临床疾病(如CO中毒等)的发生与生物氧化的关系,说明学习生物氧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简单复习物质代谢概论及糖代谢、脂代谢等章节的知识,导入本章的内容。
(三)讲授新的教学内容。
(详见多媒体课件)
概述(10分钟)第一节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一、ATP (20分钟)
二、呼吸链(50分钟)
三、氧化磷酸化(35分钟)
四、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15分钟)
五、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20分钟)第二节其他氧化体系(10分钟)
一、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
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三、超氧物歧化酶
四、微粒体中的氧酶类
合计 4学时(160分钟)
六、小结:
本章重点讲述了: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扼要介绍了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的利用; 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岐化酶和微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七、课外作业:
复习本章重点讲授的内容。
八、教学体会:
1.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合理,做到了突出重点,对难点的讲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学效果良好。
3.适当地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
4.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精通教材,同时加强课本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讲授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加外,设计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