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神经支配教学讲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以心室收缩增强为主
➢ 右侧:窦房结
以心率加快为主
精选课件PPT
5
效应:
正性变力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强
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传导性增加
精选课件PPT
6
2.心迷走神经:延髓发出节前纤维→心内N节换N元后再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递质:Ach(乙酰胆碱) 受体:M受体
➢ 支配 右侧:窦房结 左侧:房室交界
18
突然站立
血压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
心迷走紧张
心率 心缩力
心交感紧张 精交选课感件PPT缩血管紧张
血管收缩
消除
血压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19
精选课件PPT
20
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感受动脉血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
浓度的变化
➢ 传入神经 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动脉收缩 静脉收缩
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
血压
“自我输血”
➢ 皮肤内脏动脉收缩﹥心脑血管收缩——全身血流重新分配,移缓救济
➢ 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压
精选课件PPT
组织液重吸收 “自我输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 M受体,骨骼肌血管——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M受体,脑、唾液腺、胃肠道、外生殖器——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作用以保证脑心供血供氧。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24
二、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全身体液性调节) ❖二者既能作用心脏,也能作用血管。
1.肾上腺素(Adr):
生理学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走 神
位于心内神经节
经
是胆碱能神经元
递质: ACh
受体:M受体ຫໍສະໝຸດ 负 性支配:心脏各部分
作
作用:
用
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4-
点击》》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 负性变时作用的机制:
(3)肽能神经纤维 有:神经肽、 血管活性肠肽(VI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阿片肽 作用:尚不清
-5-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缩血管神经纤维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概述: 调节目的:
使血流量满足
机体活动的需要。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 神经支配 中枢
反射性 全身性 局部性 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1-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N支配及其作用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心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元: 位于T1~T5侧角细胞。
-8-
(二)心血管中枢 定义:
1.延髓心血管中枢: 最基本中枢
⑴ 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心交感紧张、交感缩 血管紧张
⑵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⑶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9-
——交感缩血管纤维 源于:T1-- L2~3 递质和受体:节前纤维为Ach,节后纤维为NE
NE + 血管平滑肌α受体→收缩 分布密度: ①皮肤>骨骼肌及内脏>冠脉及脑血管 ②A>V ③口径愈细,分布密度愈高
-6-
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持续发放低频冲动的特征。
作用:
点击》》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含答案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含答案)[学习目标] 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阐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1)组成(2)功能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共12对)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②功能: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共31对)①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②功能: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的功能: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②传出神经(运动神经)的功能: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③传出神经的种类: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3.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分类①交感神经a.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②副交感神经a.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等。
(3)意义①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②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判断正误(1)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2)神经系统包括神经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3)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内的大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组成()(4)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5)下丘脑中有呼吸中枢等多种维持生命活动的中枢()(6)人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加强的现象()答案(1)×(2)×(3)×(4)×(5)×(6)×任务一:分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足球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可以协调配合,运动员们的神经系统是怎样的呢?请认真阅读教材P16~18,结合图2-1,运用概念: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构建思维导图。
血管的神经支配
血管的神经支配郑大解剖学腾康学院血管舒缩运动的功能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也依赖血液内的激素及其他物质。
血管的神经支配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
分布到血管传入纤维是脑脊神经节发出的纤维,混合于脑脊神经或自主神经的分支到达血管壁。
传出神经有血管收缩及血管舒张纤维,前者主要是交感神经,后者包括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躯体各部血管的神经分布脑血管的自主神经支配软脑膜血管的自主神经支配(1)软脑膜血管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在胎儿、儿童和成人软脑膜动脉中,发现较大动脉壁上含有双层的肾上腺素能神经丛,成人肾上腺素能神经丛较儿童、胎儿的发育更为完善。
大脑后动脉的神经纤维密度低于大脑前、中及基底动脉。
一般认为,大脑前、中动脉,颈内动脉和各交通动脉交感神经来自颈上神经节及上胸交感干神经节分支所形成的颈总动脉丛,并延续为颈内动脉丛。
椎动脉系的脑血管的交感纤维来源于同侧星状神经节,此外,胸上部交感干神经节分支亦参与椎动脉神经丛。
基底动脉系的脑血管的交感纤维来源于双侧颈上神经节,椎-基底动脉移行区则可能接受颈上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的双重支配。
颈交感神经兴奋使软脑膜动脉收缩,脑血流减少,因此,交感神经在维持脑血管基本张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2)软脑膜血管的胆碱能神经分布在动物(鼠、兔、猴)及人软脑膜的血管上均存在胆碱能神经,其分布范围基本类似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分布,在静脉壁上密度较动脉壁稀疏。
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来源可能为副交感性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或者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外膜或颈动脉窦上的神经节。
纤维走行于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中。
(3)软脑膜的肽能神经分布在光镜及电镜水平均证明软脑膜血管存在丰富的肽能神经纤维,且多种肽能递质可与经典递质或另一种肽类递质共存。
脑实质血管的自主神经分布脑实质内神经纤维的分布在数量和递质种类上均明显少于脑外血管。
在人的大脑中、后动脉管径大于40微米的脑内动脉,有人观察到肾上腺素能的神经纤维网,在管径100微米以上者观察到胆碱能神经纤维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二)心血管中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
二、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α受体 血管收缩,皮肤、肾脏、胃肠道血管平滑肌 β受体 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 血管收缩
(三)血管升压素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 小剂量抗利尿效应,促进水的重吸收 大剂量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 NO 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
(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组织激肽释放酶 血浆激肽释放酶
(六)心房钠尿肽
舒张血管,外周阻力降低 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促进肾脏排水、排钠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调节机制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机制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加强,增强渴觉,导致 饮水行为 使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 慢效应明显减弱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促进醛固酮释放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