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课件.doc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以期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指导。
一、设备管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所使用的设备是保证技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备管理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1. 设备选择与采购根据不同的诊疗需求,选择适用的神经血管介入设备,并通过合法渠道进行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设备的质量、有效期以及所需的维护费用等因素。
2. 设备验收与登记新设备到院后,需进行验收,并建立设备登记台账,记录设备名称、品牌、型号、制造商等信息,以便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3. 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如定期清洁、消毒、校准等,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4. 设备质量控制建立设备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如X射线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估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人员管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实施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因此在人员管理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人员培训与证书管理所有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新进人员,需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同时,建立人员证书管理制度,对人员的职称、资格证书等进行收集和管理。
2. 人员考核与绩效评估定期对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人员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可包括工作表现、技术操作能力等。
通过考核和评估,发现人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 人员安全培训与防护措施对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人员要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防护知识、应急处理等。
同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眼镜等,确保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三、操作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是确保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完整版)新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课件.doc
(完整版)新版神经⾎管介⼊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课件.doc神经⾎管介⼊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神经⾎管介⼊诊疗技术临床应⽤,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神经⾎管介⼊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神经⾎管介⼊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管或经⽪穿刺途径在头颈部和脊柱脊髓⾎管内进⾏的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开展神经⾎管介⼊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三级医院。
有卫⽣⾏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医学影像科的诊疗科⽬,有介⼊⼿术室(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神经外科。
床位不少于30张,具备显微神经外科⼿术条件,能够独⽴开展动脉瘤夹闭、⾎管畸形切除、脑出⾎清除等⼿术。
2.神经内科。
床位不少于40张。
3.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菌操作条件。
有菌区、缓冲区及⽆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洗⼿区域。
(2)配备数字减影⾎管造影机,具有“路图”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具备⽓管插管和全⾝⿇醉条件,能够进⾏⼼、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醉机、除颤器、吸引器、⾎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负责登记保管。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积不少于15平⽅⽶,能够满⾜神经⾎管介⼊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神经专业危重病⼈的救治要求: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电图、⾎压和⾎氧等项⽬监测;能够开展有创颅压监测项⽬和有创呼吸机治疗;有院内安全转运重症患者的措施和设备。
(3)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
(三)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医学影像科能够利⽤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进⾏常规和床旁脑⾎管检查。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随着科技的进步,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项技术通过介入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达特定的血管部位,用于治疗各种血管性疾病。
为了保证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管理规范,并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首先,对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需要明确技术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只有在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介入治疗,例如脑卒中后遗症、脑动脉瘤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禁忌症的存在,例如严重的心脏疾病、未解决的感染等情况下不能进行该技术治疗。
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的选择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的选择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管和器械。
而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则需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器械采购、验收、存储以及使用后的处置等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中,需要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对技术操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安全保护。
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告知治疗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等,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确保其安全。
特别是一些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的准备。
最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建立还需要与其他科室和专业进行合作。
例如与影像科合作进行影像的采集和解读,与麻醉科合作进行术前术中麻醉的管理等。
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协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提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建立对于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管理规程,并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了规范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院和医师开展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指在放射影像的监视下使用导管技术,对脑、脊髓、头颈部和脊柱的疾病进行血管内的诊断、治疗技术。
开展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医院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符合,并使用经国家批准的介入诊疗器材。
一、医院资质基本要求(一)三级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有介入放射学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和超声诊断专业。
(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1、神经内科设置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具备较强的神经内科工作基础,其技术水平处于本省三级医院领先地位。
2、神经外科设置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具备较强的神经外科工作基础,其技术水平处于本省三级医院领先地位。
3、有至少2名具备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资质的本院医师。
(三)血管造影室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最好数字化)。
3、有神经系统电生理监测设备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氧气通道、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设备和急救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和其他物品与药品的器械药品存放柜,并由专人收发、登记、保管。
(四)重症监护室1、符合重症监护专业设置要求,病床6-8张以上,每病床占面积15-18M2。
2、符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的要求。
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除颤器。
4、能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呼吸机治疗。
5、有专职医生和护士,由具备5年以上重症监护实际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主持医疗及护理工作。
全文版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管理规范
全文版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管理规范一、引言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是在影像学引导下,通过导管等器械对神经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该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组织管理1. 成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心血管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技术操作,成员负责协助和参与治疗。
2. 设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中心:具备完善的设备设施、独立的治疗室、术后观察室等。
治疗中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消毒等条件。
3. 制定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相关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质控措施等。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技术操作1. 术前准备:a. 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包括心、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有无出血倾向等。
b. 知情同意: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释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书面同意。
c. 器械准备:检查导管、导丝、支架等器械是否完好,有效期内使用。
d. 药物准备:备好抗凝、抗血小板、抗过敏等药物,以及急救药品和设备。
2. 操作过程:a. 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局部麻醉。
b. 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
c. 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至靶血管,进行造影检查。
d. 根据病变情况,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溶栓、取栓等。
e. 治疗结束后,拔除导管鞘,压迫穿刺点,沙袋压迫6-8小时,观察有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3. 术后管理:a.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出血、血栓、过敏等并发症。
b. 指导患者饮食、活动、用药等,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c.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1.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影像学质量控制:保证影像学图像清晰,满足诊断和治疗需求。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作为现代医学中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规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首先,医疗机构应具备独立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科室或专业组,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括具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医师、护士以及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还需配备与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和设施。
例如,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高压注射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以及无菌手术室、导管室等场所。
同时,要有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随访等制度。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医师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同时,还应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系统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操作,具备独立完成常见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能力。
医师应熟悉神经血管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知识,掌握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和预后。
(二)护士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培训。
熟悉手术流程和患者护理要点,能够熟练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并在术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背景,并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培训。
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够为手术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术前评估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前,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同时,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全文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全文管理规范一、引言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对血管性疾病进行治疗。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全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等环节。
三、术前评估1. 患者资料收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2. 影像学检查:进行颅脑CT、MRI等检查,了解血管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4.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5. 评估患者风险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术中操作1. 术前准备:患者禁食禁水6小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
2. 局部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
3. 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病变情况。
4. 介入治疗: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血管内介入等。
5. 术后即刻评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五、术后监护1. 一般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神经系统体征等。
2. 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导管位置、固定情况,防止导管移位、脱落等。
3. 出血及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
4. 并发症观察:警惕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镇痛措施。
六、并发症处理1. 轻微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疼痛、出血、血肿等,给予对症处理。
2. 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3. 并发症上报:及时向上级医师及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
七、随访与评估1. 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2. 及时记录随访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神经外科和心血管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患者的利益,严格的技术管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
一、设备管理规范1. 设备维护与保养: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必要时进行设备的技术性能验证,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设备。
2. 设备清洁消毒:在使用之前和之后,对设备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3. 设备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确保所使用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设备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保障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明确手术目的和风险,准确预测手术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需要提前做好手术计划,并确保手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充分。
2. 实施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并发症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如发生并发症,操作人员必须能够及时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必要时及时向相关专家请教和转诊。
三、术后管理规范1. 术后观察和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必须接受密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相关的监测和检查。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 随访和复查:患者出院后,应有专人负责随访和复查工作,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3. 术后教育:患者和家属应接受相关的术后教育,了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恢复要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测1. 质量评估与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风险管理,检查和评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通过导管等器械进入患者体内,对血管进行操作和治疗,以达到病变纠正和症状改善的目的。
为确保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运用,管理规范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包括设备设施、人员培训、操作要求及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设备设施1. 所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定期检测和维护。
2.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室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洁净度、温度和湿度控制等,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设施应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如血液透析机、心电监护仪等,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应急情况。
二、人员培训1.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背景和资格,并接受专业培训,熟悉介入设备和操作流程。
2. 所有技术人员应持有相关操作证书,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水平。
3. 高级技术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够应对复杂的手术操作和意外事件。
三、操作要求1. 手术前,技术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及手术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 手术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如术前放置静脉通路、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3. 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保持沟通畅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手术结束后,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信息,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安全保障1.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无菌器械和材料,并经常进行手卫生。
2. 注意放射线防护,合理减少手术中的辐射暴露量,保护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3. 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为手术中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好准备,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4.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质量检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是针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效果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旨在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诊疗效果,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以下是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1. 诊疗前准备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前,医疗机构应当对设备、材料和人员进行充分准备。
设备应经过检验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材料应符合相关要求并储存妥善。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并定期进行培训。
2. 术前评估和知情同意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前,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期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应对治疗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操作流程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高效。
操作人员应依照诊疗计划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放射线剂量,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术中应及时交流沟通,避免操作差错。
4. 并发症预防和应对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血栓等。
医务人员应具备应对这些并发症的紧急处理能力,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5. 术后护理和随访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结束后,患者应接受适当的康复护理和观察,确保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保证诊疗效果的持久性。
6. 质量管理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定期召开技术讨论会、组织技能培训和开展学术研究等方式,提升操作人员的水平,完善技术管理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7. 安全与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及时的安全报告和反馈机制,针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对于可能造成患者伤害和医疗事故的情况,要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并遵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进行探讨。
一、设备与器械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设备与器械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和采购设备与器械,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与器械时必须按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正确的工作方式和使用方法。
二、医务人员的资质要求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操作,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确保参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许可证,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三、手术室设置和操作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手术室设置和操作规范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手术室应设置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且设备齐全。
医务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注意手术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四、患者的评估和监测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
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中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手术后的护理和随访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后的护理和随访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效果评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手术的特点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包括休息、饮食等。
同时,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康复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术后随访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评估,以及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和康复计划的调整。
六、记录和文档管理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术中情况、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等重要信息。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对患者的病历和手术记录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关键信息项:1、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用范围2、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要求3、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务人员资质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设备与设施要求5、诊疗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6、患者知情同意与风险告知程序7、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8、培训与继续教育要求9、监督与评估机制1、适用范围11 本规范所指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12 适用于因脑血管疾病需要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
2、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要求21 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诊疗科目,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
211 设有介入手术室,并符合相关的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要求。
212 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包括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心电监护仪等。
22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诊疗技术进行评估和改进。
221 制定并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规范、医疗安全制度等。
3、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务人员资质31 医师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相关专业。
311 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12 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2 护士应具备相关专业护理资质,熟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护理流程。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设备与设施要求41 血管造影机应性能良好,具备数字减影功能和三维成像功能。
411 配备完善的辐射防护设备,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2 介入手术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如除颤仪、急救药品等。
421 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5、诊疗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51 患者就诊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评估是否适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
511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52 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明确手术目的、方法和风险。
521 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管理指导方针。
该规范规定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旨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分析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和应用。
一、设备要求1. 介入诊疗室应配置满足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血液滤过装置、微导丝和导管等。
2. 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测,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3.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操作流程1. 手术前准备a. 患者必须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评估和手术风险评估。
b. 术前应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保手术条件良好。
2. 手术操作a. 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手术准备,包括检查设备、准备药物和器械等。
b. 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血管穿刺和导管置入,保证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c. 手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d. 手术操作完毕后,必须进行术后记录和总结,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和相关数据。
三、术后护理1. 术后观察a. 患者应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和并发症等。
b. 观察期间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2. 并发症处理a. 如有出血、感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予以处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b. 如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应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或其他适当的科室进行治疗。
四、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手术记录、术后评估和质量反馈等。
2.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3. 进行手术效果和疗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诊疗技术。
综上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于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设备要求、操作流程、术后护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最终造福于患者的健康。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先进医疗手段,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同时也因其操作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需要严格的管理规范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
首先,医疗机构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放射介入科等相关诊疗科目。
这意味着医院在科室设置和专业分工上要清晰明确,以确保有专门的团队来处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的工作。
其次,医疗机构还需具备满足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工作需要的场所、设备和设施。
例如,要有专门的介入手术室,并且配备符合要求的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同时,手术室的环境要符合无菌操作的标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人员配备方面,医疗机构要有至少 2 名具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和技师团队。
这些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二、人员基本要求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他们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并且,要经过至少 1 年的系统培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 50 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操作,才能独立开展工作。
医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还要熟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向患者及家属清晰地解释诊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
护士和技师也需要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熟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能够配合医师完成诊疗工作,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
全文阐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
全文阐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简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在神经血管系统中应用介入手段进行治疗和诊断的方法。
为了确保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的重要性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涉及到对人体的直接干预,因此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合理的管理规范可以保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时遵循一致的标准,减少操作风险,提高疗效,并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管理规范的内容1. 人员要求医务人员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2. 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3. 操作规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禁忌症和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定期的质量控制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5. 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医务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结论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管理规范对于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共同遵守管理规范,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旨在规范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诊疗流程以及后续管理工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遵守该规范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技术操作规范1.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操作必须由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进行,确保技术熟练度和经验丰富。
2. 在手术前,医生需仔细审查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以及各项检查结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手术操作需要在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条件下进行,减少感染风险。
4. 操作时,应准确掌握造影剂的用量和注射速度,避免造成过量使用或不当注射,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5. 操作完毕后,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诊疗流程规范1. 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前,医生需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
2. 手术操作前,必须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3. 手术时需在有专业监护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监测,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
4. 手术过程中,医生应随时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和治疗策略。
5. 手术结束后,医生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结果和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指导。
三、后续管理规范1. 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和结果,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管理。
2. 对于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医生需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原因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医疗文件中。
3. 术后定期随访,对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和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对于手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医生需及时与相关科室协作,提供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建议。
5. 医院需要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进行常规的质量评估和管理,确保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全文版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管理规范
全文版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管理规范1. 简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神经血管疾病。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制定管理规范,以规范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2. 技术应用范围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血管畸形- 脑动脉瘤- 脊髓血管病变- 其他相关疾病3. 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相关的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 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和认证- 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 持续更新知识,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4. 设备要求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设备要求:- 具备先进的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 配备必要的导管、支架、球囊等介入器械-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5. 治疗流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治疗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患者评估和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2.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禁食、麻醉方式选择、药物准备等。
3. 手术操作:根据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包括导管插入、造影、介入治疗等。
4. 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5. 随访和复查: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6. 安全措施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的发生。
- 注意避免辐射的危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 注重团队协作,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7. 术后管理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术后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监测患者的术后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 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 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血管介入疗法规范管理全文
神经血管介入疗法规范管理全文一、引言神经血管介入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导管等器械对血管性疾病进行治疗。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了保证神经血管介入疗法的质量和安全,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规范旨在为神经血管介入疗法的管理和操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成立神经血管介入疗法管理小组,由医务处、护理部、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神经血管介入疗法规范、监督和评估神经血管介入疗法的质量和安全。
2.2 培训与教育对从事神经血管介入疗法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和医疗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三、操作规范3.1 术前准备1.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2.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
3.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4.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其书面同意。
3.2 手术操作1. 严格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急救准备。
3. 记录手术过程,保存相关资料,以备后续评估和审计。
3.3 术后管理1. 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协助患者尽快恢复。
3.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病情和生活质量,评估治疗效果。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4.1 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操作流程、质控指标、持续改进措施等。
2. 定期对神经血管介入疗法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
4.2 安全防护1. 加强术中、术后安全管理,预防并处理并发症。
2. 强化医疗废物处理和感染控制,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五、监督与评估5.1 内部监督1. 管理小组定期对神经血管介入疗法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估。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全书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全书第一章:概述1.1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定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的血管内介入方法,通过导管等器械,对神经系统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血管内介入和神经血管外介入两大类。
1.2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历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国,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开展此项技术。
1.3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第二章: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2.1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设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需要使用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导管、导丝、支架、球囊等器械。
这些器械的使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找到病变部位,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2.2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步骤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经皮穿刺股动脉,将导管引入血管系统。
2. 通过导管将导丝引入到病变血管处。
3.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治疗。
4. 治疗完成后,撤出器械,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
5. 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2.3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穿孔、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医生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章: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3.1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2. 脑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3.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经皮穿刺途径在头颈部和脊柱脊髓血管内进行的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
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医学影像科的诊疗科目,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1.神经外科。
床位不少于30张,具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条件,能够独立开展动脉瘤夹闭、血管畸形切除、脑出血清除等手术。
2.神经内科。
床位不少于40张。
3.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图”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4.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神经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要求: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能够开展有创颅压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有院内安全转运重症患者的措施和设备。
(3)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三)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和床旁脑血管检查。
2.具备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二级医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获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急诊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
2.由取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三级甲等医院派驻取得资质人员进行长期技术帮扶和指导,时间至少1年,1年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
(六)拟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新建或新设相关专业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神经血管介入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2.有3年以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放射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神经外科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内科、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神经内科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外科、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医师需要接受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至少各9个月的培训。
3.经过卫生部认定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适应证。
(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由至少2名本院神经血管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本院神经血管介入医师担任,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术前和术后管理方案。
(三)实施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建立健全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后的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和记录。
(五)在完成每例次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的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另行下发)。
(六)医疗机构每年完成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病例原则上不少于1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30例。
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年与介入治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应当低于6%,死亡率应当低于3%;治疗例数不足100例的,每年与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的死亡病例数不得超过3例。
(七)具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30例。
(八)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已经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质量、病人满意度、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或者医师,暂停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个月。
整改后评估符合条件者方可继续开展相关技术;整改不合格或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取消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向社会公示。
(九)其他管理要求:1.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器材。
2.建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3.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器材。
4.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拟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12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由卫生部认定,且具备下列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2.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血管介入床位总数不少于150张。
收治病种应当包括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脊柱脊髓血管性病变等。
3. 有至少3名具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资质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1名为主任医师。
4. 有与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5. 每年完成各类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250例;或者医疗机构持续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10年以上,累计治疗性病例不少于2000例;至少有1名医师近3年来每年独立完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
6. 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1. 使用卫生部统一编写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
2. 制定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
3.按照要求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定期测试、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医师进行评定。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并做好考勤记录。
5.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能力决定培训医师数量。
(三)神经血管介入医师培训要求。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00例诊断性脑与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和不少于50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作为术者完成不少于40例诊断性脑与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和不少于20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3.在境外接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培训12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一)本规范实施前已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和考核,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工作: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3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的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连续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临床工作10年以上,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或者连续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临床工作5-10年,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300例。
5.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血管造影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死亡率低于3%。
(二)本规范实施前已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直接参加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工作: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内科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3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的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连续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临床工作8年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150例。
4.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血管造影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关死亡率低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