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宁波大学自然地理学(学科地理)考试大纲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1 绪论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3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球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运动2.3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3.2 大气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3 河流4.4 湖泊与沼泽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流水地貌5.3 喀斯特地貌5.4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5海岸与海底地貌5.6火山地貌6 土壤圈6.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6.4土壤类型特征6.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地球的生物界7.2 生物与环境7.3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4 生态系统7.5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7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1 绪论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2 地壳2.1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2.2 大地构造学说2.3 火山与地震2.4 地壳的演变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3.2 大气水分和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水的运动4.3 海平面变化4.4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5 河流4.6 湖泊与沼泽4.7 地下水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6海岸与海底地貌5.7火山地貌6 土壤6.1土壤的组成、结构与功能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3土壤分类6.4土壤类型及其特性6.5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6.6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生物与环境7.2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3 生态系统7.4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8.5人地关系研究。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一、考试性质《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Ⅲ.考核内容和要求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第五节沙尘暴(应用)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Ⅳ.参考书目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绪论考试内容地理学、地理环境、人类环境、地理学的划分、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试要求:1、掌握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
2、理解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
3、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
4、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5、理解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考试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理坐标、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考试要求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2、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3、理解地理坐标的定义。
4、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特征。
5、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结构特征。
三、地壳考试内容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的演变。
考试要求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与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
2、理解岩石的定义,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3,了解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
4、了解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变质作用类型。
5、掌握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6、理解地质构造的定义,掌握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
7、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
8、掌握火山、地震的概念,理解火山的类型、分布及火山地貌、地震的分类及地震带。
9、理解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的概念,了解地壳演化简史。
四、大气和气候考试内容大气的成分、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热能、气温、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简史、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考试要求1、理解大气组成的成分、水气、固、液体杂质等,掌握大气各成分间的比率随高度和时间而变化的特征。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
《普通自然地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2.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1 绪论1.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3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球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运动2.3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3.1 大气的组成3.2 大气降水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3.4 气候的形成3.5 气候变化4 海洋和陆地水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4.2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4.3 河流4.4 湖泊与沼泽5 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流水地貌5.3 喀斯特地貌5.4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5海岸与海底地貌5.6火山地貌6 土壤圈6.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6.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6.4土壤类型特征6.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 地球的生物界7.2 生物与环境7.3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7.4 生态系统7.5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7.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7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8.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3自然区划8.4土地类型研究。
自然地理考试大纲详解
自然地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
2.恒星日:地球上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4.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
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唛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大阳辐射强度就小。
5.景观壳:景观壳即“地理壳”,是形成和发展于地球表面,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构成的复杂的物质系统。
6.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
7.板块: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
8.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9.大气环流:指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范围达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2天以上的大规模空气平均运动。
10.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它不仅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
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生物相结合的物体。
11.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12.腐殖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
化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地理科学学院2019年(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地理科学学院2019年(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人文地理学要紧的研究方法,掌握要紧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文化等〕的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分异规律和进展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问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综合分析题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Ⅲ考查范围【一】人文地理学的差不多概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特性、学科体系、进展过程。
【二】人文地理学的差不多理论人地关系的概念、特点、进展变化,要紧的人地关系理论流派。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论、要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四、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经济活动区位及妨碍因素分析、区域的结构与组织、区域经济进展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进展特点、妨碍因素、产业分析及区域妨碍。
五、文化地理学文化的概念及结构,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的关系,文化地理学研究的要紧内容、要紧理论,宗教、语言、政治等非物质文化现象的地理特点。
【五】人口地理学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人口转变模式,人口与进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种族与民族。
六、城市地理学城市的起源与进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城市景观。
宁波大学地理学综合2019--2020年初试考研真题
1、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2、根据储存库和物质形态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3、围绕“距离”简述区位论相关学说的演变特征与脉络。 4、地理学者刻画人口移动认为有三种常见迁移类型,这三种类型是什么?简述人口迁移的原因。 5、请根据四要素说简述国家的基本要素。
第1页共3页
宁波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 卷)
(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
科目代码: 762 总分值: 150 科目名称:
地理学综合
图 1 北京市中心城区商圈等值线 3、根据图 2 简述 1850 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再结合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阐述影响全球气候
第1页共2页
宁波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B 卷)
(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
科目代码: 961 总分值: 150 科目名称:
地理学综合
3、图 1 为离岸金融中心分布图,请简述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区位特征和集聚在这些城市的 主要成因。
图 1 全球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分布(资料来源 Knox and Marston,2001)
地理学综合
二、简答题(每小题 9 分,共 45 分)
1、海岸带地貌及其形成过程。 2、试述中国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3、请简述时空关系及其常见类型。 4、请简述城市起源的不同学说。 5、请作图解释社会型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逻辑。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用自然地理 知识解释该现象。 2、试根据下列数据,进行城市发展空间扩展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1)DEM (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3)政区图 (4)道路交通图 (5)人口分布图 (6)实时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多光谱) (7)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自然地理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54学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地理的空间分异规律;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地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也密切相关。
考核要点: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教学要点: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坐标,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地理坐标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圈层分化;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考核要点: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弄清产生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原因;了解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14地理学综合【学科教学(地理)】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地理学综合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自然地理学试题分值约占60%、人文地理学试题分值约占4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
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解决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案例分析题4.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然地理中的实际问题。
要求考生围绕“空间”和“地方”核心论题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自然地理学》部分1、绪论地理学史简介,自然地理学的分支,研究对象、分科及研究任务。
2、地壳了解并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掌握矿物的内部构造和外表形态,矿物的化学性质,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基本结构、构造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岩石的变形和岩层产状,褶皱、断裂构造等概念及特征;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特征及分布规律。
理解主要的地构造学说及地史的研究方法。
3、行星地球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结构性及地外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内系统对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例如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根底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局部。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察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展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根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根底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展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官方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官方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官方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官方版)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2021年整理)
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2019年高考号角响起,地理考纲解读犹如战鼓,为你们助威!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有准备的作战计划才能更容易成功。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一、试卷结构:无论新课标Ⅰ还是新课标Ⅱ,共由11道单项选择题、2道综合分析题和3道选做分析题(今年改为2选1)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题整体出题难度平稳,考点覆盖广泛.第二部分地理主观题部分,36、37题为必做题,这两组题往往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思路分别出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部分选做题,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选修部分中二选一,每题10分,每题1问,难度较小。
二、全国卷出题特色纵观历年全国卷地理部分,有如下出题特点:1。
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部分比重下降,试卷难度有所下降。
高考知识考查具有抽样性,尽管考纲细目很多,但命题者总会挑选那些地理学科味儿浓,对地理知识理解起到支撑作用的主干作为考查对象。
2。
等值线图常考不衰,尤其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
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3。
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差异及其所表现的空间规律的科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综合性: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
?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
(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第二章???岩石圈?3、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凝而成的岩石。
?按岩石冷却地点距地表的深度可分为两类:?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流纹构造和绳状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急剧冷却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中含有的水汽挥发留下气泡;?杏仁构造:气孔中填充次生矿物而形成。
?(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逆变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4、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P22)??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5、水平构造及其地貌类型、丹霞地貌(P24)??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2019宁波大学76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试大纲
2019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76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科目代码、名称: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可视化及空间数据输出、GIS新技术等方面内容。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分析题5.综合题二、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熟悉常用的GIS软件系统,了解GIS设计、开发及其应用,具备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1、概论熟知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类型和发展历程,了解GIS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应用范畴。
2、地理空间数学基础了解地理空间参考,理解空间数据投影,掌握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和地理格网3、空间数据模型了解地理空间与空间抽象、数据概念模型,理解空间数据与空间关系,重点掌握空间逻辑数据模型4、空间数据结构掌握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熟知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镶嵌数据结构和三维数据结构,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与转换5、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了解空间数据库概述,掌握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组织、空间索引和空间数据库查询语言6、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了解空间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学基础变换、数据重构、图形拼接与拓扑生成,掌握数据压缩、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数据入库7、空间数据查询与空间度量了解空间数据查询概述、属性查询、图形查询,熟知空间关系查询、距离量算与方位量算、线状物体量算、面状物体量算8、GIS基本空间分析掌握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9、DEM与数字地形分析掌握DEM基本概念,熟知DEM建立流程,重点掌握数字地形分析10、空间统计分析了解空间统计分析的基本统计量,熟知空间插值和空间回归分析11、地理信息可视化了解空间信息的输出方式与类型,掌握可视化的一般原则和表现形式12、网络GIS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无线网络通信协议,掌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例如: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案例分析题
4.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然地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绪论
地理学史简介,自然地理学的分支,研究对象、分科及研究任务。
二、地壳
了解并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掌握矿物的内部构造和外表形态,矿物的化学性质,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基本结构、构造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岩石的变形和岩层产状,褶皱、断裂构造等概念及特征;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特征及分布规律。
理解主要的地构造学说及地史的研究方法。
三、行星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结构性及地外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内系统对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大气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掌握水分及其相变、水汽凝结的条件;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辐射的知识、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掌握海陆分布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地形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的关系,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人类活动因子对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五、海洋水和陆地水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组成,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理解海洋中的波浪,洋流和水团运动,理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保的意义;理解河流水系、流域、水体要素、河流补给、河川径流、河流分类等概念及特征,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理解地下水的概念、组成、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地下水的分类;理解湖泊与沼泽的形成及特征;理解冰川的形成类型、冰川的运动与消融。
六、地貌
理解地貌的形成因素掌握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等的基本特征。
掌握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
七、土壤
掌握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组成,土壤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土壤的水分、空气和质量状况,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作用,土壤肥力及其调节与控制。
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分类和主要土壤类型;理解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掌握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改造方法,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理解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掌握光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温度对生物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空气与生物的关系、土壤与生物、生物因子的作用,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
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种群的数量动态,掌握概念、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演替、生态位、群落的分类。
认识组分结构、掌握营养结构,掌握生产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掌握生态平衡、形成机制、理解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掌握主要特征、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理解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九、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综合研究
认识要素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
掌握地域分异的概念、地域分异因素、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掌握自然区划的特点、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的单位等级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