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例子

2009-08-18 14:54

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就是否会影响猫得攻击性。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她们关在不同得笼子里,并对她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得食物剥夺。两周后,猫得体重降为正常体重得80%。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就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得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得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得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得多少。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得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就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得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就是否显著。

2、有些心理学家在食品与饮料公司工作,她们在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有消费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得就是测量顾客对两种类型可乐得喜爱程度。在某个市场范围内,这家公司得可乐销售情况不如对手。有趣得就是,公司得总体销售情况要比对手好。

研究者认为这样得可乐销售情况就是由当地得一些条件造成,于就是她们开始检验这个假设。这就是一个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每

个被试要品尝两种可乐。一种可乐被标记为Q(竞争对手得牌子),另一种被标记为M(本公司得牌子)。随机选取年龄在14~62岁之间得市民为被试。所有被试品尝Q牌子后品尝M牌子,然后报告自己得喜好。令实验者吃惊得就是,大多数被试报告喜欢M牌子。实验者得出结论,样本被试喜欢她们公司得可乐,广告就是引起竞争对手饮料销售好得原因。因此,她们建议加大对当地广告投资已改善销售情况。

解答:自变量--可乐类型(2水平即两种牌子);因变量--被试得喜好。被试内设计。

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被试对可乐喜好得判断可能受品尝得先后顺序影响。

修改:采用平衡序列重复测量设计。即一半被试按照Q-M顺序品尝,令一半按照M-Q顺序品尝。

另外,还应该控制被试对可乐牌子及顺序得知晓,即知告知被试要进行2种可乐得比较,而被试不知道先品尝得就是哪种,后品尝得就是哪种,以免她们故意讨好调查者。

3、以为实验者想要测验在学习无意义音节时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得效果。她使用了3个处理组,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条件下。第一组,在一天得30分钟内练习20个无意义音节;第二组,连续两天练习相同得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第三组,连续3天

练习这些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然后,实验使用一个自由回忆测验来评价每组得学习成绩。3组被试对20个无意义音节得平均回忆量分别为5、2,10,14、6 。3个均数之间在0、01水平上达到统计显著,实验者认为分散练习得效果比集中练习得效果好。

解答:自变量--练习间隔(3个水平,一天,2天,3天);因变量,自由回忆得保持量。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3组织间除了学习间隔外,其她条件并不相等,第一组连续时间共30分钟,第二组60分钟,第三组90分钟。这个因素可能导致被试保持量得差异就是由学习累积时间引起,而不就是学习间隔。

修改:调整三组练习得总时间,使其相等。例如第一组一天30分钟连续联系,第二组连续2天每天15分钟练习,第三组连续3天每天10分钟练习。

//补充:还有一个问题,就就是三组被试在学习与测验之间得时间间隔不相同,第一组间隔2天,第二组间隔1天,第三组无间隔,这样,随着时间得推移,可能引入了混淆变量,例如第一组被试可能遗忘得更多。

//修改:改为同样得测验与学习之间得间隔,每组学习之后同样间隔1天再进行测验。

4、一位心理学家想调查大学生失败得原因。她选取两组学生,一组曾经考试不及格,另一组成绩优异。她对两组学生进行自尊测验。结果发现,考试不及格组得自尊低于成绩优异组。她认为,低自尊就是造成大学生失败得原因之一,并进一步提出低自尊得人很可能成功期望低,在大学里表现出抵抗行为,最终导致失败。

解答:自变量--考试成绩优异/不及格;因变量--自尊测验分数。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即使实验得出不及格组与优异组被试得自尊分数差异显著,也不一定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孰因孰果得关系。也可能就是由于考试不及格导致自尊下降。

5、有心理学家设计一个研究,目得就是确定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能否让高血压病人学会控制自己得血压。这种仪器可以记录每位病人得血压。病人通过音调会获得自己血压水平得反馈,血压下降时音调降低,升高时音调提高。实验要求病人尽可能保持音调平稳。5位高血压病人分别接受10小时反馈。在这实验过程中,5位病人得血压水平都有所下降,研究者认为这种方法很成功。

解答:自变量--就是否进行生物反馈;因变量--被试血压变化趋势。

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实验只观察了自变量得一个水平,没有采用控制组,血压下降可能仅就是由于被试有意让情绪平稳,而不就是

因为有生物反馈。

修改:增加控制组,选取与实验组血压水平匹配得被试。对控制组不使用生物反馈技术,只让她们自己尽量保持血压水平稳定。经过相同时间得处理后,检验2组血压下降程度得差异。

6、为了测验在学习简单任务时,高驱力得被试要比低驱力得被试学习速度快,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她们进一步提出在学习复杂任务时会得到相反得结果--低驱力得被试学习速度更快。实验者对驱力得操作定义就是每一个被试在外显焦虑量表上得得分(MAS)。实验选择20名高焦虑(高驱力)被试,20名低焦虑(低驱力)被试,要求她们学习一项复杂任务,结果低驱力组速度快于高驱力组,于就是实验者认为结论证实了假设。

解答:自变量--1)焦虑水平(驱力水平),高/低,2)学习任务,难/易;因变量--学习速度。

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本实验只检验了2种自变量结合4种情况中得2种,不能充分证实所提出得假设。

修改:采用2*2设计,即将20名高焦虑随机分配到难易两种任务中,每组10名,20名低焦虑被试也随机分配到难易2种任务中,每组10名;

焦虑水平

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