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和教法
初中历史理论教案
初中历史理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3.能够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3.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
1.讲述古代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介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从封建制度逐渐演变为中央集权制度;
3.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2.让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作文,可以结合课上内容及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8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8篇初三历史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够较全面、辩证、历史地认识自我、人类和社会,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基本线索。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联系现实去认识历史。
二、教学依据和目标初三历史教学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教材版本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九年级下)。
三、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全教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整合教材,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通过观察、阅读历史材料,形成合理的想象和判断,对重要的历史事实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表述问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历史课讲授教案
初中历史课讲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2. 掌握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统一制度的重要意义。
3. 了解汉初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4. 了解秦汉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及其意义。
2. 了解汉初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影响。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秦始皇的壮丽陵墓——秦始皇兵马俑,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及其意义:
-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 统一制度
- 秦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讲解汉初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 秦朝的覆灭和汉朝的建立
- 汉初政治体制的建立
-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推行县制、设立太学等
4. 演练与讨论:学生围绕秦朝的统一和汉初政治体制展开讨论,思考历史上的人物和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汉帝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及其意义,以及汉初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秦汉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节课继续学习更多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
初中历史导入教学方法(完整版)
初中历史导入教学方法(完整版)初中历史导入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初中历史导入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大家认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什么?”3.案例导入:通过引入与新课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家都听说过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那么它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呢?”4.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那么它的由来是什么呢?”5.图片导入:通过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它拍摄于哪个国家?”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风格和教学经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
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效果。
2.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借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此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取得多方面的知识。
4.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以说明和验证科学事实、定律、原理的教学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图示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教学理念创新1.弘扬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历史故事、人物、事件等,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尊重历史事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3.注重学科交叉:历史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创新1.优化教材体系: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融入地方特色: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 history 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3.注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信心。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社会、文化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地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工具,如电影、图片、音频等,使历史更加生动活泼。
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的历史场景和物品,他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使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历史。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和行动,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和批判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
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分析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5.项目学习:给学生一个历史项目,让他们自主选择和研究一个历史主题,并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研究、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故事化教学:将历史内容转化为故事,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故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问题导向的学习: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来回答。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8.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场馆、纪念碑等,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此外,可以组织历史研讨会、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讨论和交流历史问题。
9.知识呈现方式多样化:通过图表、地图、时间轴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历史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名词解释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
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
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教学论
历史教学法一、名词解释:1、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
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叙述法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6、描述法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
7、讲解法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教师和学生通过交谈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10、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艺术。
12、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以及教学媒体等的转化技能。
13、演示技能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观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以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含答案)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含答案)教材教法第一课: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规定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在民国时期,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
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在教学中使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
第二课:中学历史教科书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研究的工具。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包括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和选定制。
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系统性、精选性、可读性和适用性。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包括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主体自学的功能、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以及复巩固的功能。
在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时,应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和脉络,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课:教师如何使用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包含了教材分析和教学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编写教案,了解历史和教材,提高教学观念、思路和水平,解决图书资料的缺乏问题。
教师使用教学参考书时应该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参考书,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利用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扩大范围寻找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进行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对教参中的材料要有选择的加以应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参考书。
初中历史理论教案
初中历史理论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了解楚汉之争的背景和战争性质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讲授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 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策略1. 史料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史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2. 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传授历史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查找有关秦朝灭亡的相关史料、秦的暴政的文字资料。
2. 学生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或上网的形式,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知识。
排练课本剧陈胜的‘鸿鹄之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
3. 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
4.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传授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的历史知识。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 history 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1.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人物和重要的历史概念等,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的学生组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项目、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
3.问题导向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
可以是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也可以是封闭性问题,侧重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4.角色扮演法: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动机和影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历史战争、政治会议等活动。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教学内容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白板等工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6.参观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传承。
通过观察、体验和参与,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7.研究性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课题或问题,进行独立或小组的深入研究。
8.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案例或事件为基础,通过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10.游戏化教学法:将历史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或竞赛形式,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
以上是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1(一)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
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
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遵循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应立足各年级的具体学情,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并按照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继续加强对课标、课程的学习,深入研究,及时作好本期课改的总结与反思,转变观念,不断调适,与时俱进。
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做好各种信息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筛选工作,并切实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常规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对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要求本组各位教师注意搜求相关文章与信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四)继续加强本组的听评课,以相互促进。
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授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施教。
评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评课准备,评课须贴近实际。
根据学校安排,公开课集中进行,基本上每两次教研活动安排一次公开课,时间在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然后全教研组集中研讨。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2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水平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使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一)规范教研组活动及各备课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历史素养、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使其更具人性化和科学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设计目标1.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1.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历史的演变过程。
2.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融入乡土教材,体现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4.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评价设计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六、课程实施与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材体系,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3.改进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加强历史教育研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思路,我们希望初中历史课程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历史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阶段。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观念,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主动教学法,要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展示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讨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模拟、历史文物的观察和考察等实践活动中,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馆,进行野外考察,参与历史实验和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三、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接收和记忆能力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或历史事件的精彩细节,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故事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表、图片、音频、视频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例来讲解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教学方法。
通过以具体历史事件、人物做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解决问题和互助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第一篇范文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对于过去的认知,更关系到其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判断。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可借鉴的建议和方向。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与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兴趣与需求,创设情境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将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脉络。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如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此外,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素养等方面。
教师可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教师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与教育能力。
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教师可运用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历史人物、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也与小学截然不同,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三、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四、出谋划策活动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2)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1、历史和历史学: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
(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七年级历史教学方法
七年级历史教学方法七年级历史教学方法1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绩,注重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建设和谐课堂,建设快乐课堂的根本要义所在。
一、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基本模式历史课教学的高效课堂有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高效课堂要求既是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又可根据教师情况和教学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做到四个基本点: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班集体管理的关键;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要根据本班、本人实际进行个人自备;精编精选练习非常重要,杜绝照搬照用现成资料,使学生陷入“题海”之苦;教师间多学习,围绕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高效课堂有新知探究课、复习训练课、检测点评课三种课型。
高效课堂有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测试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和有关纪律做了强调,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迅速将有关要求落实到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形成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管理特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特色。
二、在历史教学中可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的教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将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但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其应用对教师的教法选择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问题式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去应用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往往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花费过长的时间,导致学生巩固和应用部分时间不够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1.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具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2.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有关历史事件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视频资源法:利用丰富的历史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历史纪录片、动画片等,配合说明和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表、图像、音频等形式展示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和记忆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多媒体展示,注重视觉、听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5.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行为。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6.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实物和文物,加深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7.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8.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以上是一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理论和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抛弃教师“满堂灌”和“单向灌输”,摒弃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程序化教学模式,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而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与现实距离太遥远,里面的内容又是五花八门的,众多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和历史地名,都让他们看了眼花缭乱,上课时难以把握,有时甚至会产生厌恶的现象。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1、导入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授《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在位时,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他苦心经营、期望能够延续万世的秦王朝,却在十几年后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在秦朝,当时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又是为什么呢?”设置这样的悬念,使得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笔者又通过两段凤阳花鼓词的对比:“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姑娘进凤阳。
”“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然后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安徽凤阳县有了如此大的变化?”以此导入新课,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悬念导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但这种导入方式,并不是每一课都适用,它需要老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找到矛盾冲突点,并恰当地运用。
导入激趣的方式除“设置悬念”以外,还有“故事激趣”、“谜语激趣”、“歌曲激趣”等等。
如果用得恰当,用得巧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2、情景激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
现代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使教师告别了只靠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扩大了视觉和听觉,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当中。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甲午大海战》的经典片段,在加上笔者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19世纪末期的中国,看到了当时日本的侵略野心,中日海军的较量,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等。
学生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和分析,很快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的道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情感激趣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运用风趣、幽默、合乎逻辑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这种情感和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饱满的热情将历史中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们听,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从中感知历史。
二、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是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要求教师要放下以前那副居高临下的领导式作风。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氛围,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尽管现在许多教师都在尽可能地适应学生,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但教学中的非民主现象总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农村中学。
如许多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听话”的学生培养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
在学生表现出“越轨”、“异端”倾向时,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得到的是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受践踏,民主意识的萌芽早在这种没有个性的教育中扼杀了,这样的氛围就不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三、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历史学科,学生长期形成了一种事事依赖教师的习惯,致使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感到课堂难以操纵,教学流程不畅,效果不佳。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课改中遇到的这个实际问题。
那么,应让学生怎样学习历史呢?1、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
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必须把握好“读”这一关,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做到:拿到教科书时,先阅读目录和说明部分,了解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分清单元,宏观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
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
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教材,把握到知识要点,从而为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使师生可以充分地进行其他的教学活动。
2、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知识与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学生去记忆历史知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新课程摒弃的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并不反对知识的记忆。
试想,如果学生连新中国于何时成立都说不上来,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如我们熟知的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
例如在教《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记忆方法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出来简化,教学生这样记:三三三即三个历史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历史大事。
三个历史年代:1207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历史大事:蒙古国建立、元朝建立、行省制设立。
这些做法都短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使学生不再为记忆而苦恼。
3、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
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如学习唐朝,应注意把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小专题下再进一步细分,如手工业下的纺织、陶瓷、冶铸等;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一个朝代的兴亡(建立、巩固、发展、衰落、灭亡),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演变,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等。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
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4、让学生学会联系现实和“学以致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能够在现实与历史之间建起一座桥梁,拉近二者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大得到激发,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为此,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方面探索:备课时,先到网上去浏览相关的网页,搜寻最新的考古发现、时事热点、历史评论、精美的图片等等,然后整理筛选,做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如学习三星堆文化时,笔者就下载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最新图片和考古推测,学生学习时兴趣十足;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注意联系了台湾的有关时事,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处在大陆中央政权的管辖下,从而有力地批驳了台独论;对于电视台新上演的历史剧,则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进行评点;利用学校组织春游的机会,对参观地点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述等等。
以上做法,充分拓展和利用了网络、古迹遗址、影视等课程资源,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结合现实学习历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和新课程不断改革和深化的今天。
各地相应对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但是,作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看到农村里的学生生源差、学校设备差,城市里学校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校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努力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每一节历史课,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努力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