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早操签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自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长。
到磁卡 , 到接 触 式 I c卡 , 非 接 触 式感 应 卡 , 到 至到 指 纹 识 别 J 。但是这些技术 的进 步只是在 身份的识别方 面 , 而对考 勤数 据的采集 、 处理 和及 时准确 的报 表方 面 , 直是 止 步不 一
前 引。
( )加班记录管理 : 4 包括对加班管理操作 留下来 的记 录 进行修改 、 删除 、 查询 。
摘 要: 自动考勤 系统从 用户和 管理 员两方 面功 能入 手 , 系统总体 框 架和基本 功能 分别进行 了设 计。 员工 对 的功能 包括查询和输入 考勤状 态, 管理 员的主要功 能有考勤记 录管理 、 员工加 班操 作 、 班记 录管理 、 录查 询、 加 记 信 息记 录打印和 系统 的登 陆、 出等 , 以分 剐对 员工的考 勤状 态进行 查询 、 改和删 除 , 计并 可 以显 示 当天所有 退 可 修 统 员工的考 勤状 态 。在对每 个功能进行设计 时, 从处理过程和存储 等方面进行 了详 细的论述 。 系统以 jk . d 15为开
图 2 人 员查 询
能:

( )人员签到 2 ( )人员 请假 3
查询 到人员名 字以后 , 点击 图 2的签到 查询到人员名字 以后 , 点击 图 2的请假
按钮 , 实现员工 当 日签到 , 如果重复签 到会提示已签到 。
( )员工考勤操作 : 1 主要是针对某 一个 员工在其 需要考
发 环境 , Jv 语 言进行 编程 J该 系统操 作 简单 , 用 aa , 保证其稳定运行 。
关键词 : 考勤 系统 ;jk . ;处理过程 d15
中图分类号 :P 1 T 35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在信息化 的今天 , 随着公 司人员 规模 的扩 大 , 传统 的办 公 考勤管理 明显 已不 能适 应当今信息量膨胀所带 来 的结 果 , 如何 实现简便科学有 效 的办公管 理模式 是 当前急需 解 决 的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系统描述 (2)2、系统分析 (2)3、系统仿真输入数据分析 (3)4、WITNESS建模与仿真 (9)2、系统仿真的输出分析 (11)参考文献 (13)邮政银行窗口服务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说明书1 系统描述中北大学邮政银行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存取款、转账等各种银行服务,此服务系统由取款者、人工服务窗口、银行构成。

邮政银行共有3个服务窗口,但由于端午假期,学校人员较少,需要办理业务的人也不多,故仅开通一个窗口。

在日常的取款过程中经常出现排队等待现象。

在高峰期(注:高峰期往往是中午、下午和节假日前),同学到达率服从一定概率分布,服务速率依赖于同学办理业务的类型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次建模的目的是在假定同学到达时间间隔和办理业务花费的时间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时,考察服务窗口的忙闲情况。

图1:排队模型2 系统分析(1)实体:临时实体:顾客永久实体:服务窗口特殊实体:排队队列(2)状态:服务窗口:忙、闲顾客:排队、接受服务排队队列:队列长度(3)活动:排队(顾客),服务(服务窗口)a、顾客到达时,若服务窗口处于空闲状态,则顾客进入“等待服务”的阶段;否则,进入“接受服务"阶段.b、服务窗口完成对某一顾客的服务之后,如果队列处于“非零”状态,则立即开始对下一个顾客的服务;否则进入“闲”的状态。

(4)时间:顾客到达、顾客结束排队(条件事件)、顾客服务完毕离去.(5)排队规则:先到先服务(6)系统的流程图描述图1 邮政银行服务系统实体流程图3 系统仿真输入数据分析(1)数据的收集(2)直方图a、分布的辨识到达时间间隔/min 频数概率密度累积概率1 12 0.307 0.3072 13 0.333 0。

643 2 0。

051 0。

6914 3 0。

077 0.7686 3 0.077 0.8457 1 0。

026 0。

8719 2 0。

051 0.92210 1 0.026 0。

94812 1 0。

动态仿真设计课程设计

动态仿真设计课程设计

动态仿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态仿真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仿真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

2. 使学生掌握动态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软件进行简单的仿真实验。

3. 帮助学生了解动态仿真技术在现实生活和各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动态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沟通表达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动态仿真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动态仿真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动态仿真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仿真技术概述- 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动态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2. 动态仿真软件操作与使用- 常用动态仿真软件介绍- 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仿真实验步骤与技巧3. 动态仿真项目实践- 项目分析与需求梳理- 模型构建与参数设置-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4. 动态仿真技术拓展与应用- 仿真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 仿真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 创新思维与动态仿真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动态仿真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动态仿真软件操作与使用第三周:动态仿真项目实践(一)第四周:动态仿真项目实践(二)第五周:动态仿真技术拓展与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章“动态仿真设计”相关,涉及教材中10.1节基本概念、10.2节仿真模型构建、10.3节仿真软件操作、10.4节项目实践及10.5节拓展应用等内容。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后作业
目录 实验 1 CH 关联 ................................................................................................................................. 3 实验内容................................................................................................................................... 3 实验要求................................................................................................................................... 3 实验思路................................................................................................................................... 3 实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实验 2 苯氯化学反应仿真器 .......................................................................................................... 6 实验内容................................................................................................................................... 6 实验原理................................................................................................................................... 6 实验思路................................................................................................................................... 7 问题 1................................................................................................................................ 7 问题 2................................................................................................................................ 7 实验讨论................................................................................................................................... 8 实验 3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仿真 .................................................................................................. 9 实验内容................................................................................................................................... 9 实验原理................................................................................................................................... 9 实验思路................................................................................................................................. 11 实验结果................................................................................................................................. 11 实验问答题............................................................................................................................. 13 实验讨论................................................................................................................................. 14 附录(改进部分代码)................................................................................................................. 15 实验 1...................................................................................................................................... 15 实验 2...................................................................................................................................... 15 实验 3...................................................................................................................................... 16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课程设计 多产品离散型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课程设计 多产品离散型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题目: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指导教师:2016年 06 月17日目录1、课程设计步骤 (4)1.1模型建立 (4)1.2参数设置 (5)1.3 模型运行 (10)1.4模型优化 (10)1.5数据统计 (11)2、总结 (12)3、参考文献 (13)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题目1. 题目运用Flexsim软件进行的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2. 课程设计内容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有三类工件A,B,C分别以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三角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 B进入队列Q2,C进入队列Q3等待检验。

(按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3对C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3.5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 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C的合格率为85%,(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5队列中等待。

C送往机器M3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6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C在机器M3上的加工时间,按照下表对应进行。

(学号首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5,1)分钟,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8)如装配机器忙,则A在队列Q7中等待,B在队列Q8中等待,C在队列Q9中等待。

(9)连续仿真一天的系统运行情况,每个队列最大容量为1000。

3. 课程设计要求根据上述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Witness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设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设

中北大学移动营业厅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说明书1、系统描述:中国移动营业厅是顾客购买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和体验其服务的直接窗口,是一种大众化的直观营销模式。

而中北大学在校师生使用最多的通信业务平台当属中国移动了,所以我研究了我校动感地带营业厅系统,其中有两名业务员提供服务,顾客按照“先到先服务”的排队规则接受服务。

在营业厅服务系统中,排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如何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缩短师生排队等待时间,是我们仿真实验的目的。

通过统计顾客到达时间、排队等待时间、接受服务时间,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动感地带营业厅的运行情况,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2、系统分析:2.1 系统的实体分析我校动感地带营业厅属于一种单队多服务台服务系统,由三种实体组成:业务员、顾客、排队队列。

其中,业务员是永久实体,顾客是临时实体,排队队列是一种特殊实体。

2.2实体的状态及活动分析业务员有“提供服务”和“休息”两种活动,分别对应“忙”、“闲”两种状态;顾客与业务员共同完成服务,有“接受服务”和“等待服务”两种状态;排队队列的状态以队列长度标识。

三种实体的活动及状态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2.3实体的状态变化分析当顾客到达营业厅时,先抽取服务号码,如果业务员处于“忙”状态,则进入“等待服务”状态,否则,进入“接受服务”状态。

处于排队等待状态的顾客,如果业务员完成了对前一个顾客的业务服务,则进入“接受服务”状态;否则,继续保持“等待服务”状态。

业务员完成对顾客的业务服务后,如果排队队列处于“非零”状态,则立即开始下一个服务,进入“忙”状态,否则,进入“闲”状态。

2.4系统的事件分析顾客:到达并抽取服务号码、结束排队、顾客服务完毕离去。

2.5排队、服务规则分析排队规则:先到先服务(FIFO)服务规则:顾客到达先抽取服务号码,排队等待,当某个顾客接受完服务离去,营业厅管理系统报服务号码请顾客到指定业务员处接受服务。

2.6系统实体流图顾客到达抽取排队号码NO NO排队等待业务员甲叫号业务员乙叫号排队YES YES置业务员甲忙置业务员乙忙顾客接受服务顾客接受服务顾客服务完毕离去顾客服务完毕离去置业务员闲3、系统仿真数据分析3.1数据统计及分布图如下:顾客序号到达间隔(min)到达时刻(min)服务开始时间(min)结束时间(min)等待时间(min)服务时间业务员甲业务员乙1 0 9:00 9:02 9:04 0 22 5 9:05 9:05 9:08 0 33 6 9:11 9:11 9:16 0 54 1 9:12 9:12 9:14 0 25 1 9:13 9:13 9:17 0 46 5 9:18 9:18 9:24 0 67 2 9:20 9:20 9:24 0 48 2 9:22 9:24 9:29 2 59 8 9:30 9:30 9:36 0 610 6 9:36 9:36 9:40 0 411 1 9:37 9:37 9:39 0 212 5 9:42 9:42 9:47 0 513 1 9:43 9:43 9:46 0 314 1 9:44 9:47 9:52 3 515 6 9:50 9:50 9:55 0 516 3 9:53 9:53 9:57 0 417 1 9:54 9:55 9:56 1 118 1 9:55 9:56 9:58 1 219 6 10:01 10:01 10:03 0 220 2 10:03 10:03 10:05 0 221 8 10:11 10:11 10:17 0 622 2 10:13 10:13 10:18 0 523 1 10:14 10:17 10:19 3 224 5 10:19 10:19 10:20 0 125 10 10:29 10:29 10:39 0 1026 7 10:36 10:36 10:43 0 727 20 10:56 10:56 10:59 0 328 5 11:01 11:01 11:03 0 229 8 11:09 11:09 11:13 0 430 1 11:10 11:10 11:12 0 231 1 11:11 11:11 11:20 0 932 8 11:19 11:19 11:22 0 333 2 11:21 11:21 11:27 0 634 1 11:22 11:22 11:24 0 235 4 11:26 11:26 11:35 0 936 3 11:29 11:29 11:38 0 937 2 11:31 11:37 11:43 6 638 1 11:32 11:38 11:41 6 339 3 11:35 11:41 11:44 6 340 5 11:40 11:43 11:45 3 241 3 11:43 11:44 11:46 1 242 8 11:51 11:51 11:54 0 343 1 11:52 11:52 11:53 0 144 10 12:02 12:02 12:10 0 845 2 12:04 12:04 12:14 0 1046 1 12:05 12:10 12:17 5 747 1 12:06 12:14 12:16 8 248 1 12:07 12:16 12:21 9 549 1 12:08 12:17 12:20 9 350 4 12:12 12:20 12:22 8 251 3 12:15 12:21 12:27 6 652 1 12:16 12:22 12:24 6 253 2 12:18 12:24 12:29 6 354 1 12:19 12:26 12:37 7 1155 2 12:21 12:28 12:30 7 2 平均数 3.65 4.46 43.2分布的识别3.2.1顾客到达间隔分布顾客到达间隔分布表组数组距频数1 (0-3] 342 (3-6] 123 (6-9] 64 (9-12] 25 (12-15] 06 (15-18] 07 (18-21] 13.2.2业务员甲服务时间分布组数组距频数1 (1-3] 132 (3-6] 103 (6-9] 34 (9-12] 23.2.3业务员乙服务时间分布组数组距频数1 (1-3] 152 (3-6] 83 (6-9] 34 (9-12] 13.3 分布的假设根据顾客到达时间分布图以及业务员服务时间与与已知的统计分布的比较可以假设顾客到达时间分布服从负指数分布,业务员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

中北大学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商场购物结算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设计说明书1、系统描述:超级市场是我们常去之处,为我们提供日常便利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需要日常用品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到附近的商场进行购物。

但是,当购物的顾客比较多的时候,就面临着排队等待的问题,这就会给我们结账带来极大的不便。

建模的目的是假定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和商场工作人员服务时间服从一定概率分布,考察商场工作人员的忙闲状况和服务质量,并提出一定建议和建议。

2.系统分析:2.1 系统的实体分析购物结算属于一种单对单服务台服务系统,由三种实体组成:工作人员、顾客、排队队列。

其中,工作人员是永久实体,顾客是临时实体,排队队列是一种特殊实体。

2.2实体的状态及活动分析商场工作人员有“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休息”两种活动,分别对应“忙”、“闲”两种状态;顾客与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购物活动,或者在排队队列里等待看病,有“接受服务”和“等待服务”两种状态;排队队列的状态以队列长度标识。

三种实体的活动及状态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2.3实体的状态变化分析当某一顾客到达商场时,如果工作人员处于“忙”状态,则进入“等待服务”状态,否则,进入“接受服务”状态。

处于排队等待状态的顾客,如果工作人员完成了对前一个顾客的结算服务,则进入“接受服务”状态;否则,继续保持“等待服务”状态。

工作人员完成对某一顾客的结算服务后,如果排队队列处于“非零”状态,则立即开始下一个服务,进入“忙”状态,否则,进入“闲”状态。

2.4对引起各个实体状态发生变化的分析“顾客到达”或者“顾客结束排队”导致工作人员务开始,顾客结算服务完成后导致工作人员服务活动结束,上述三个行为均可视为三个事件。

但是,顾客结束排队是以工作人员“闲”状态为条件的,因此,是条件事件。

队列状态为“非零”时工作人员“闲”是以事件“顾客结账之后离开商场”为条件的。

因此,顾客到达商场使工作人员由“闲”变为“忙”状态,或者使队列长度加 1.顾客结算之后离开商场使工作人员由“忙”变为“闲”。

中北大学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班级14070541学号1407054103姓名贾晨凌实验一ARM 处理器指令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ARM指令系统,熟悉ARM SDT编辑编译连接,ARM Project Manager和ARM Debugger的设置和使用二、实验条件Windows平台的ARM SDT 2.51软件:ARM Project Manager和ARM Debugger。

三、实验内容学习使用ARM Project Manager建立项目文件,编辑汇编文件,并加入项目。

学习ARM编译器和汇编器的设置。

通过编程熟悉ARM指令,包括跳转指令,数据处理指令,状态寄存器传送指令,load/store指令,中断异常产生指令。

学习ARM调试起的使用方法,包括程序的导入,单步执行,断点设置等。

四、实验要点工程文件的建立,在ARM Project Manager中点击File->New,选择Project,点击确定。

链接器的设定,需要设置代码和数据段的起始地址。

点击图标,选择不进行远程调试,即可打开调试器。

五、实验结果熟悉ARM指令系统实验二p1口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ARM SDT 软件开发方法和技能;学习和巩固ARM 指令集;学习和巩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二、实验条件Windows 平台的ARM SDT 2.51 软件:ARM Project Manager 和ARM Debugger;DebugServer.exe ; EFLAG-ARM-S3C44B0 实验箱三、实验内容目录ARM251\EXAMPLES\ASM 下的汇编程序,学习和调试代码,分析所得结果。

在调试器上仿真软件的执行。

在实验箱上,调试软件,并观察软件的执行结果四、实验要点在调试软件目录中启动DebugServer.exe 调试器服务程序。

启动SDT 调试软件ARM Debugger。

c签到系统课程设计

c签到系统课程设计

c 签到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签到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签到系统在日常生活和不同行业的应用;3. 学生能掌握与签到系统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编程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签到系统;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信息技术和编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学生能认识到签到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便捷性方面的价值;3. 学生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时间和隐私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签到系统基本概念:签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 签到系统工作原理:介绍签到系统的技术原理,如位置服务、时间同步、数据传输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3. 数据处理和编程知识:学习数据库管理、数据查询、编程语言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数据处理与编程基础》。

4. 设计与实现简单签到系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签到系统。

教材章节:第四章《信息系统设计》。

5. 签到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签到系统的应用案例,了解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6.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以小组形式完成签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1零件图的分析: (1)1.1.1加工毛坯选择 (2)1.1.2机床的选择 (2)1.1.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2)1.2确定零件的工艺过程: (3)1.2.1 加工方法的选择 (3)1.2.2加工方案的确定 (3)1.3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1.3.1零件加工必须遵守的安排原则 (3)1.3.2进给路线 (3)1.4刀具的选择 (4)1.4.1背吃刀量的选择 (5)1.4.2主轴转速的选择 (5)1.4.3进给速度的选择 (5)2 程序编制: (5)3 程序仿真 (6)3.1仿真软件介绍 (6)3.2仿真步骤与结果 (7)3.2.1 回零 (7)3.2.2 毛坯尺寸 (8)3.2.3 刀具选择 (8)3.2.4 刀具半径补偿 (9)3.2.5 对刀 (9)3.2.6 模拟加工路线 (10)3.2.7 外轮廓 (11)3.2.8 零件图 (12)4 设计小结 (13)5 参考文献 (13)1 零件的工艺分析1.1零件图的分析:如图1所示铣削箱盖零件图,材料为45钢,调制处理,现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图1零件图生产要求:小批生产编写加工程序数控加工基本工艺特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机床是自动进行加工,因而有如下特点:①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内容复杂,加工的精度高,加工的表面质量高,加工的内容较丰富。

②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编制要复杂些。

这是因为数控机床加工存在对刀、换刀以及退刀等特点,这都无一例外的变成程序内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在编程前我们一定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如图1我要对该零件进行精度分析,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理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

该零件由直线、内孔、平面、圆弧、凹槽等表面组成,其中由较严格直径尺寸精度要求的如Φ20H7mm,ф32mm, ф36mm轴线长度的精度如26±0.01mm,12±0.013mm,粗糙度3.2μm,Φ20H7mm 的粗糙度1.6μm。

(完整word版)中北大学课程设计终稿

(完整word版)中北大学课程设计终稿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1102044134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题目: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原霞职称: 副教授2015年1 月30 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1102044134课程设计题目: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系统设计起迄日期:2015年1月19日~1月30日课程设计地点: 瑞学楼408指导教师:原霞专业负责人:赵俊生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5 年 1 月13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PLC的特点 (1)1.2 洗衣机的发展史 (2)第二章任务和控制要求描述 (2)第三章全自动洗衣机PLC电气控制原理设计 (3)3.1 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3)3。

2 系统控制主电路 (4)3.3 I/O地址分配 (4)3.4 控制原理设计 (6)第四章源程序设计 (8)总结体会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概述1。

1 PLC的特点1。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建模仿真系统课程设计

建模仿真系统课程设计

建模仿真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建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模仿真,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建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分析实际问题,并运用建模仿真系统进行解决。

3.展示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完成建模仿真项目。

4.表达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建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模、仿真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2.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如、大数据、物联网等。

3.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案例研究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建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建模仿真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建模仿真系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am系统的仿真课程设计

am系统的仿真课程设计

am系统的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中AM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2. 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AM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理解系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3. 掌握AM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性能评价指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工具解决实际AM系统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控制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AM系统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国家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结合仿真软件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AM系统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介绍AM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系统分析:讲解AM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相位响应等性能指标。

2. 仿真软件操作- 介绍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 演示如何使用仿真软件对AM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

3. AM系统建模与仿真- 根据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AM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AM系统性能的影响。

4. 稳定性与性能分析- 讲解AM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分析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如稳态误差、过渡过程等。

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AM系统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 第二周:仿真软件操作与简单建模;- 第三周:AM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 第四周:稳定性与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参考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中关于AM系统的章节内容,结合仿真软件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1.2*43.2=51.84
L=51.84*223.17=11569.13Kmol/h V(Y1-Y2)=L(X1-X2) X1=V(Y1-Y2)/L+X2=0.0043 三;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1 塔径计算 气相质量流量为 wv=5000*1.464=7320kg/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碳酸二乙酯的流量计算,即 WL=11569.13*118.13=590650kg/h 查资料,由贝恩—霍根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
查表得 c =33dyn/cm=427680 kg/h2 液体质量通量为
QL D2
UL=
4 =9937.70 kg/(m2·h)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WG G aDG 1.1 aG G DG RT KG=0.237
二:工艺计算 2.1 液相物性数据 因为是低浓度吸收过程,因此溶液的物数性质可用碳酸二乙酯的基 本物理数据代替,25℃碳酸二乙酯基本数据如下: 密度 ρ =0.96897g/cm3 粘度μ =0.7461×10—3Pa·S=2.685kg/(m·h)(冯丽梅;碳酸二 乙酯相关体系的物性测定及混合液体粘度的估算[D];天津大 学;2006 年)
0.7 13
气体质量通量为
QG D2
Uv=
0.7 13
4
W aD kG 0.237 G G G 1.1 aG G DG RT
11
常见填料的形状系数 填料类型 球 形 值 0.72 棒 形 0.75 拉西环 1 弧 鞍 1.19 开孔环 1.45
1.2 填料的选择与确定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 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 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 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

中北大学虚拟仿真实验答案

中北大学虚拟仿真实验答案

中北大学虚拟仿真实验答案1、AGV 英文全称()? [单选题]A、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正确答案)B、Aerial Guided Vehicle2、AGV 路径规划条件()?A、路径长度B、起始点—目的地(正确答案)C、地面导引控制、车载导引控制以及中央信息处理控制系统(正确答案)3、AGV 路径规划场景及配置()?A、AGV 本体组件(正确答案)B、AGV 控制器(正确答案)C、AGV 地面导引路径组件(正确答案)D、起始点/目的导引衔接组件(正确答案)4、AGV 行业应用案例设计初衷()?A、操作方便B、成本低(正确答案)C、自动化程度高(正确答案)D、减少劳动力5、AGV 参数调试()?A、AGV负荷(正确答案)B、AGV速度(正确答案)C、AGV活动范围(正确答案)D、AGV方向规则(正确答案)6、AGV 集成任务是指从初步方案的设计、研究实施、______、______,及编文档、维修保养及故障排除都是AGV集成的重要任务。

[填空题]空1答案:路径规划空2答案:仿真验证7、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生产过程______,______,订单计划管理灯。

自动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客观,实现报表自动及时生成。

[填空题]空1答案:数据集成分析空2答案:质量管理8、数字化工厂仿真:即利用______对工厂流水线各个工位工艺流程及节拍,利用______采集仿真数据 [填空题]空1答案:仿真软件空2答案:Python9、MES中基本功能?A、下订单生产(正确答案)B、生产数据展示(正确答案)C、生产成品检测(正确答案)D、导出数据报表(正确答案)10、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措施不包含下列哪个选项? [单选题]A、头戴安全帽B、身穿工作服C、脚穿安全鞋D、一个人进入安全护栏内操作(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进入安全护栏内操作时须两个人在场11、不可以带着手套操作示教盒和操作面板,是否正确?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不可以带着手套操作示教盒和操作面板12、工业机器人周围区域内可以出现以下哪些物品? [单选题]A、水杯B、汽油C、背包D、以上都不可以(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机器人周围区域必须清洁、无油、无水、无障碍13、相机安装在设备机架上,不随机器人的运动而运动,称为______模式 [填空题] 空1答案:固定相机14、以下哪项不是仿真机器视觉系统中的视觉软件基本功能? [单选题]A、工件材质识别(正确答案)B、工件形状识别C、工件颜色识别D、工件抓取点位置定位15、工业现场传输带类型?A、皮带型(正确答案)B、辊道型(正确答案)C、板链型(正确答案)D、小车式16、工厂控制要素不包含如下哪个选项? [单选题]A、效率B、人力(正确答案)C、能耗D、调度17、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包含?A、搬运\码垛(正确答案)B、焊接(正确答案)C、装配(正确答案)D、喷涂(正确答案)18、AGV的引导方式包括:电磁感应引导、______引导、______引导 [填空题]空1答案:激光空2答案:磁铁陀螺19、从机械机构来说,机器人操作手通常是由______和______而组成,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完成规定操作。

中北大学早操签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早操签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系统描述与仿真目的 (2)第二章系统分析 (2)第三章数据统计 (4)第四章数据分析 (6)第五章建模与仿真 (11)第六章输出分析 (16)第七章心得体会 (18)第八章参考文献 (18)一、系统描述与仿真目的1、系统描述所选系统为大三学生早起签到系统,虽然早上签到对于大三学生是痛苦的噩梦,但是也提供了系统建模与仿真最普遍的课题。

该处有负责签到的工作人员一名。

学生到楼底下后,若签到处无人,则学生立刻开始签到,若签到处繁忙,则学生需排队等待签到,签完之后才能回宿舍。

该系统为一单服务台服务系统,在系统中,学生的到达是随机的,每两个学生到达的时间间隔时间是不一样的,学生签到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由此组成的队列长度也是随机的。

该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是:2、仿真目的1)了解排队系统的设计;2)通过仿真分析,掌握witness软件的操作;3)通过仿真分析,研究签到处的排队系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4)了解建模与仿真在系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二、系统分析1、分析系统的实体、事件、状态、活动(1)实体:临时实体:学生永久实体:签到志愿者特殊实体:队列(2)事件:学生到达、学生结束排队、学生签到完毕回宿舍(3)状态:签到志愿者:忙、闲学生: 等待签到、签到队列: 队列长度(4)活动:排队、签到(5)排队规则:先到的先签到,后来的排在后面,依次签到。

2、以学生流动为主线,画出流程图三、数据统计通过对签到周三早上进行调查,得到一定时间段内的学生到达间隔时间和签到时间如下表:表中时间单位均为秒(s)学生数到达时间间隔签到时间到达时刻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排队时间1 - 6 0 0 6 02 0 1 0 6 7 63 24 2 7 11 54 4 2 6 11 13 55 2 5 8 13 18 56 0 1 8 18 19 107 8 2 16 19 21 38 9 6 25 25 31 09 5 5 30 31 36 110 4 7 34 36 43 211 5 1 39 43 44 412 9 3 48 48 51 013 5 2 53 53 55 014 9 2 62 62 64 015 4 4 66 66 70 016 5 5 71 71 76 017 8 6 79 79 85 018 5 4 84 85 89 119 7 1 91 91 92 020 4 1 95 95 96 021 9 6 104 104 110 022 7 5 111 111 116 023 4 7 115 116 123 124 4 1 119 123 124 425 9 3 128 128 131 026 7 6 135 135 141 027 1 1 136 141 142 528 3 2 139 142 144 329 7 7 146 146 153 030 0 4 146 153 157 731 9 6 155 157 163 232 2 6 157 163 169 633 6 2 163 169 171 634 7 6 170 171 177 135 6 1 176 177 178 136 8 2 184 184 186 037 5 5 189 189 194 038 0 5 189 194 199 539 5 3 194 199 202 540 7 2 201 202 204 141 1 6 202 204 210 242 2 6 204 210 216 643 9 6 213 216 222 344 8 1 221 222 223 145 3 6 224 224 230 046 8 1 232 232 233 047 6 3 238 238 241 048 9 3 247 247 250 049 9 4 256 256 260 050 9 7 263 263 270 0四、数据分析1、直方图与分布假设由于调查数为50,故可设定区间个数为5(45开方),用exel做出上表中学生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直方图如下:由该直方图可看出,其形状与负指数分布曲线接近,因此可以假设这组观测数据服从负指数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系统描述与仿真目的 (2)第二章系统分析 (2)第三章数据统计 (4)第四章数据分析 (6)第五章建模与仿真 (11)第六章输出分析 (16)第七章心得体会 (18)第八章参考文献 (18)一、系统描述与仿真目的1、系统描述所选系统为大三学生早起签到系统,虽然早上签到对于大三学生是痛苦的噩梦,但是也提供了系统建模与仿真最普遍的课题。

该处有负责签到的工作人员一名。

学生到楼底下后,若签到处无人,则学生立刻开始签到,若签到处繁忙,则学生需排队等待签到,签完之后才能回宿舍。

该系统为一单服务台服务系统,在系统中,学生的到达是随机的,每两个学生到达的时间间隔时间是不一样的,学生签到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由此组成的队列长度也是随机的。

该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是:2、仿真目的1)了解排队系统的设计;2)通过仿真分析,掌握witness软件的操作;3)通过仿真分析,研究签到处的排队系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4)了解建模与仿真在系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二、系统分析1、分析系统的实体、事件、状态、活动(1)实体:临时实体:学生永久实体:签到志愿者特殊实体:队列(2)事件:学生到达、学生结束排队、学生签到完毕回宿舍(3)状态:签到志愿者:忙、闲学生: 等待签到、签到队列: 队列长度(4)活动:排队、签到(5)排队规则:先到的先签到,后来的排在后面,依次签到。

2、以学生流动为主线,画出流程图三、数据统计通过对签到周三早上进行调查,得到一定时间段内的学生到达间隔时间和签到时间如下表:表中时间单位均为秒(s)学生数到达时间间隔签到时间到达时刻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排队时间1 - 6 0 0 6 02 0 1 0 6 7 63 24 2 7 11 54 4 2 6 11 13 55 2 5 8 13 18 56 0 1 8 18 19 107 8 2 16 19 21 38 9 6 25 25 31 09 5 5 30 31 36 110 4 7 34 36 43 211 5 1 39 43 44 412 9 3 48 48 51 013 5 2 53 53 55 014 9 2 62 62 64 015 4 4 66 66 70 016 5 5 71 71 76 017 8 6 79 79 85 018 5 4 84 85 89 119 7 1 91 91 92 020 4 1 95 95 96 021 9 6 104 104 110 022 7 5 111 111 116 023 4 7 115 116 123 124 4 1 119 123 124 425 9 3 128 128 131 026 7 6 135 135 141 027 1 1 136 141 142 528 3 2 139 142 144 329 7 7 146 146 153 030 0 4 146 153 157 731 9 6 155 157 163 232 2 6 157 163 169 633 6 2 163 169 171 634 7 6 170 171 177 135 6 1 176 177 178 136 8 2 184 184 186 037 5 5 189 189 194 038 0 5 189 194 199 539 5 3 194 199 202 540 7 2 201 202 204 141 1 6 202 204 210 242 2 6 204 210 216 643 9 6 213 216 222 344 8 1 221 222 223 145 3 6 224 224 230 046 8 1 232 232 233 047 6 3 238 238 241 048 9 3 247 247 250 049 9 4 256 256 260 050 9 7 263 263 270 0四、数据分析1、直方图与分布假设由于调查数为50,故可设定区间个数为5(45开方),用exel做出上表中学生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直方图如下:由该直方图可看出,其形状与负指数分布曲线接近,因此可以假设这组观测数据服从负指数分布。

同理,用exel做出签到时间的分布直方图如下:由该直方图可以看出,其形状也接近负指数分布,故可以假定这组观测数据服从负指数分布。

2、参数估计对于假设得到的指数分布,检验的特征参数就是λ,需要求取该特征参数的值,指数分布估计量1λ∧=X该样本的数量n=50,50个观测值如上表所示,该样本的均值为:到达间隔时间的参数估计:==5.26 ,===0.19签到时间的参数估计:==3.82 ,===0.263、拟合度检验因为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故要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此处用2χ拟合度检验,检验统计量22()iiiEEχ=-O∑,i O是实际测得数落在第i个分组区间的观察频数(试验分布),而i E 根据假设的分布计算其在该分组区间的期望频数(理论分布)。

每一区间的频数是i E =n ip,ip是假设概率的理论计算值,是对应的第i 个分组区间的假设概率。

0H: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一致。

1)到达间隔时间的拟合度检验:2χ=2()ii i E E-O ∑=0.50+0.14+0.08+0.13+0.23=1.08自由度f=k-s-1,k 为区间数,s 为假设分布的参数个数; 该检验中k=5,s=1,故f=5-1-1=3; 因为2χ=1.08<20.05,3χ=7.815,故不能拒绝0H,即到达间隔时间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是一致的。

2)签到时间的拟合度检验:签到时间iOi Ei i E -O 2()i i E -O 2()ii i E E-O1 10 10 0 0 02 8 10 2 4 0.403 56 1 1 0.17 4 5 7 2 4 0.57 5 6 7 -1 1 0.14 6 12 10 -2 4 0.40 7 43-110.332χ=2()ii i E E-O ∑=0+0.4+0.17+0.57+0.14+0.40+0.33=2.01 因为2χ=2.01 <20.05,3χ=7.815,故不能拒绝0H,即签到时间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是一致的。

4、相关性分析为了正确认定随机样本数的随机特征,需对两个随机变量的样本值进行相关分析,做两者之间的散布图,根据变化趋势观察其关联性。

到达间隔时间和签到时间的散点图:由图看出间隔时间和签到时间之间为无相关。

5、分析计算平均速率nvT(单位时间内到达或签到的学生数)(1)到达间隔时间的平均速率: λ==684人/小时(2)签到时间的平均速率:μ==942人/小时(3)服务设备利用率:ρ===72.6%,即签到处有72.6%是繁忙的,27.4%是空闲的。

(4)系统中学生数(期望数):Ls===2.65(5)排队等待签到人数(期望值):Lq===1.92(6)学生逗留的时间:Ws==0.04小时(7)学生排队等待时间:Wq===0.03小时五、Witness建模与仿真学生到达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均值为:β===5学生签到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均值为:θ===41、模型元素定义(Define)本系统的元素定义如下表:元素名称类型数量说明Xuesheng Part 1 学生Jifen Part 1 对学生积分Paidui Buffer 1 排队积分Gongzuorenyuan Machine 1 工作人员Jifen0 Variable(type:real) 1 积分结果显示Duichang Timeseries 1 队列长度显示各个实体元素的显示特征定义设置如下所示:(1)Part元素可视化设置,对youke元素的text、icon进行设置,设置如下图所示:(2)Buffer元素可视化设置,对paidui元素的text、icon、rectangle、part queue进行设置,rectangle、part queue设置如下图所示,其余设置同上。

(3)Machine元素可视化设置,对gongzuorenyuan元素的text、icon、part queue 进行设置,设置同上。

(4)Variable元素的可视化设置,对jifen0元素的text、value进行设置,value 的设置如下图所示,其余设置同上。

(5)Timeseries元素可视化设置,对duichang元素的text、timeseries进行设置,timeseries的设置如下图所示,其余设置同上。

3、元素细节(Detail)设计(1)对Part元素Youke细节设计Type:ActiveInput to model.inter Arrival:-50*LN(RANDOM(1)) Lot size:1Input to model.To…:PUSH to PaiduiActions on Create:ICON设置图如下图所示:(2)对Part元素Jifen细节设计Type:ActiveInput to model.inter Arrival:1.0Lot size:1Input to model.To…:PUSH to SHIPActions on Create:Jifen0=Jifen0+NPARTS(Paidui)(3)对buffer元素的Paidui细节设计Capacity:100(4)对Machine元素Gongzuorenyuan细节设计Type:SingleInput .From:PULL from PaiduiDuration.Cycle Time:-25*LN(RANDOM(1))Output .To…:PUSH to SHIP设置图如下图所示:(5)对Timeseries元素的Duichang细节设计Recording:5.0在Plot Expressions下第一个plot中将“Undefined”改为NPARTS(Paidui)在Plot Expressions下第二个plot中将“Undefined”改为NPARTS(Gongzuorenyuan) 设置图如下图所示:仿真模型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六、输出分析模型仿真钟取默认的1的时间单位为1s,运行3600仿真时间单位,将各元素的运行结果记录到下表中,并修改学生到达间隔时间和签到时间,在相同仿真时间下仿真,将仿真的结果也计入下表,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

元素变量标准对比1 对比2 对比3 对比4 (5,4) (5,8) (5,3) (6,5) (7,6)YoukeNo. Entered 706 706 706 590 506 No. Shipped 704 480 705 575 504 W.I.P. 2 226 1 15 2 Avg W.I.P. 3.96 128.58 1.54 4.53 4.74 Avg Time 20.22 655.62 7.87 27.64 33.73 Sigma Rating 6.00 6.00 6.00 6.00 6.00PaiduiTotal In 706 581 706 590 506 Total Out 705 481 706 576 505 Now In 1 100 0 14 1 Max 20 100 15 20 23 Min 0 0 0 0 0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改变了学生的到达时间间隔和签到时间之后,仿真得到的的各项数据也有所变化,说明到达时间和签到时间都对系统造成影响,比如排队队列的最大最小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