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轴
心电图心电轴
心电轴一概述心电轴也称平均电轴,是心脏电活动的平均方向(向量),是心电图检测指标之一,指心脏除极和复极时额面最大综合向量与水平轴形成的角度。
它包括P、PT、QRS及T的平均电轴,通常只测算QRS电轴。
一般认为正常范围为+30。
~+90。
;大于+90。
为电轴右偏,小于+30。
为电轴左偏;小儿与成人略有差异。
在心电图诊断中,心电轴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它对于诊断某些心脏疾病如心室肥大及左前分枝或左后分枝传导阻滞,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二决定因素1.心脏的解剖位置即左、右心室位置的关系。
如肥胖者横置型心脏,电轴可左偏达-30。
;如瘦长者悬垂型心脏,电轴可右偏达+110。
2.左、右心室重量的对比左心室肥厚,电轴常左偏。
但很少超出-30。
;右心室肥厚者,电轴右偏不小于+110。
婴儿心电轴常右偏。
3.心室内传导的因素心室内传导的因素包括生理及病理的。
如局灶性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及生理性的传导延迟,使该区最后激动,影响电轴的偏移。
三临床意义电轴偏移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因素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例如临床诊断二尖瓣狭窄,电轴应右偏;如为左偏,须考虑是否同时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病变。
又如房间隔缺损电轴应右偏;若电轴左偏,又有P-R间期延长,应考虑为原发孔型的房间隔缺损。
电轴左偏45。
以上,提示有左前分支阻滞。
1.电轴右偏的临床意义(1)儿童及部分正常人,一般为轻度右偏。
(2)左后半分支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3)右心室肥大。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5)侧壁心肌梗死。
(6)预激综合征。
2.电轴左偏的临床意义(1)可见于部分正常人,一般-30。
,主要是成年人。
婴幼儿不应有电轴左偏,电轴左偏可能左室肥大。
(2)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通常-45。
(3)左室肥大。
(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称假性电轴左偏)。
(5)下壁心肌梗死。
(6)预激综合征。
3.电轴极度右偏或左偏的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室肥大,室性异位心律,特别是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室速。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
Ⅱ导联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 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 映左下肢(F)与右上记出一个向上波; 反之,为一个向下波
Ⅲ导联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 下肢(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 为一个向下波 .
CR4导联
双极胸导联,其负极(红线) 置于右上肢前臂,正极(黄 线)置于V4R处,在疑有右 室梗塞时应用。
VE或V3E导联
单极胸导联,VE将探查电极置于胸 骨剑突处,在疑有下壁梗塞时应用。 V3E将探查电极置于VE水平线与 V3垂线之交点,用于确定前间壁梗 塞范围的大小。
心脏内导联
将顶端带有电极的导管插入心房或 心室,可在不同部位记录单极心电 图。心腔内心电图的记录有助于导 管电极起搏治疗的定位、心律失常 的鉴别以及电生理研究。
振幅法测定心电轴
查表法
查表法:按I、III导联正负 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 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 查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
心电轴正常范围与偏移
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轴的正常变动范围较大,约在- 30°~ +110 °,一般在0 °~+90°之间,正常心电 轴平均约为 +60。自+30 °~ -90°为电轴左 偏, +30°~ -30 °属电轴轻度左偏(图14 ), 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 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 +90°~+110 ° 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 室肥大等;越过 +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 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一、心电图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 lead)。
常用的导联如下:(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 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 F)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 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图14-3-1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
Wilson 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 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 T)。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
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 VL)、右上肢单极导联( 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 VF)(图14-3-2 )图14-3-2 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由于单极肢体导联( VL、VR 、VF)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
心电轴偏移的分类
心电轴偏移的分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除极所产生的电向量的综合方向发生偏离正常范围的现象。
在心电图中,心电轴的正常范围为-30度至90度。
心电轴偏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心电轴左偏:心电轴位于-30度至-90度之间,常见于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厚等病变。
2. 心电轴右偏:心电轴位于90度至180度之间,常见于左后分支阻滞、右心室肥厚等病变。
3. 心电轴不确定:心电轴位于-90度至-180度之间,可能存在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中,也可见于正常人。
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例如,心电轴左偏可能提示左心室肥厚,而心电轴右偏可能提示右心室肥厚。
此外,心电轴偏移还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有一定关系。
判断心电轴偏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目测法:通过观察I、aVF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必要时结合II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判断。
2.振幅法:分别计算I导联和III导联的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在I 导联和III导联上画出这两个数值的垂直线,电偶中心0点与两垂直线交叉点的连线即为心电轴。
3.坐标图法:将标准肢体导联轴(I、II、III)平行移动,使之和加压肢体导联轴(aVR、aVF、aVL)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构成额面六轴系统,从而判断心电轴偏移。
了解心电轴偏移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多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心电轴偏移的判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四讲 心率_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四讲心率、心电轴与心电图伪差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一、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利用心电图计算心率是掌握心电图实用技术的第一个体现。
方法有以下几种:1.心率计算公式法(1)心率(次/m in)=60s/R-R间期秒数(s)。
R-R间期代表了一个心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如R-R间期为3个大格,每个大格=0.20s,3个大格=0.60s,套入公式法(1) 60s/0.60s=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 i n。
公式法(1)需要首先将R-R间期的格数换算成秒数,相对麻烦一些。
2.心率计算公式法(2)心率(次/m in)=1500/R-R间期小格数。
按照正常心电图仪走纸速度为25mm/s,心电图仪每分钟走纸为25mm×60s=1500m m,即心电图每分钟为1500个小格。
如R-R间期为3个大格,3个大格=15个小格,套入公式法(2)1500/15=100,即该心率为100次/min。
公式法(2)比较直接、简便易行,多被临床医生采用。
注意:公式法中所说的R-R间期只是为了更简便快捷地辨认,因为心电图波形中QRS振幅较P波振幅大得多,R-R间期比P-P间期更明显、更容易识别。
实际上,正确提法应为P-P间期。
因为心动周期起于P波(心房除极),终于下一个P波前(心室复极后)。
正常心脏节律的心房与心室为1∶1传导关系,所以R-R间期就等于P-P间期。
但在心律不齐,特别是心房纤颤时,上述公式法并不适用。
3.目测法计算心率为了节约计算心率的时间,在心律规整时可采用简便的目测法,粗略地推算心率。
此种方法虽不十分精确,但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每位医生必须掌握。
首先计算R-R间期的大格数,并参考多出来的小格数加以修正。
如心电图R-R间期为1个大格,心率为300次/min;2个大格,心率为150次/min;3个大格,心率为100次/min(见图4-1);4个大格,心率为75次/min;5个大格,心率为60次/min; 6个大格,心率为50次/min,以此类推。
心电轴的测量与意义
心电轴的测量与临床意义
XXX
2023.4.15
了解心电轴
心电轴
概念:通常是指 形成的角度。
的平均心电轴,即心室除极时综合心向量与Ⅰ导联轴所
:指心脏电活动时可以用一 个单一的向量表示,根据其大小、方向 可以由一个心脏发出的箭头表明。
每个心动周期会产生的综合向量,构成 一个环状轨迹,称为心电向量环,并与 心电图上的各个波对应,分别形成P环 、QRS环、T环。
V5、V6导联呈RS型,R/S<1,呈顺钟向 SⅡ;avR导联Q/R>1,R波振幅
转位
<0.5mV,V5、V6导联呈qRs、
Rs、RS型,R/S>1
④临床意义
见于SⅠ、SⅡ、SⅢ综合征,重度右心室肥 见于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 大及正常变异等
一、目测法
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呈rS型,S波振幅> 0.3mV,SⅡ>SⅢ;avR导联Q/R<1,V5、V6导联 呈RS型,R/S<1,呈顺钟向转位
①
②
③
④
目测法简易判定电轴偏移
一、目测法
鉴别要点
假性电轴左偏
真性电轴左偏
①QRS环体主居位置 左下、右上象限
左上象限
②电轴偏移程度 -90°~+180°
0°~-90°
③心电图特征
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呈rS型,S波振 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Ⅰ,
幅>0.3mV,SⅡ>SⅢ;avR导联Q/R<1, 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
真、假电轴都表现为R波在Ⅰ导联正向,Ⅱ导联负向,进 一步区别要看Ⅲ导联。 1、QRS主波朝向左上方为真性左偏。此位置与Ⅲ导联的负向 轴最近,因此Ⅲ导联的S波最深;与Ⅱ导联负向轴距离较远, 因此SⅢ>SⅡ。 2、假性电轴左偏时,QRS波群的起始部分位于左下方,而中 末段位于右上。QRS中末向量与Ⅱ导联的负向轴最近,在Ⅱ导 联上的S波最深;而此向量与Ⅲ导联负向轴较远,因此SII>SIII
PPT课件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龙殿法原创全民看懂心电图象形图谱健康宣教科普讲座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 右臂(R)、左臂(L)、左腿(F) 。
加压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左/工
Ⅰ导联 Ⅲ导联ຫໍສະໝຸດ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之象形图谱│V3.0
目测法确定电轴是否偏移:如果Ⅰ主波向下,Ⅲ主波向上,则右偏。 把Ⅰ导联放在上面,把Ⅲ导联放到 下面。 “右”字里面有个“口”,Ⅰ导联和Ⅲ导联的主波相互对接后就形成了一个“口”字。
右/口
Ⅰ导联 Ⅲ导联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龙殿法│全民看懂心电图 之 象形图谱 V.3.0
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 右臂(R)、左臂(L)、左腿(F) 。
标准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第12节│心电轴和心电图导联体系
平均心电轴:心电轴通常指的是平均QRS心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 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它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 中通常所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可用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的振幅或面积计算出心电 轴。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 +90°之间;电轴位于-30°~-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180°范 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180°范围,定义为“不确定电轴”。除测定QRS波群电轴外,还可用同样 方法测定P波和T波电轴。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通用课件
间接连接是指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但需要通过电缆或其他设备进行信号 传输。
02
心电轴
心电轴的定义
心电轴
心脏的电激动在体表产生的电位差向量综合形成 的方向。
正常心电轴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
心电轴偏移
由于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以及激动过程中各 个部位产生的电位差影响,心电轴可发生偏移。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的依据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从而协助诊断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分离现象。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各种心律失常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协助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室性心律失常时可 以在心电图上观察到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导联体系对心电轴的影响
导联位置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位置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肢体导联和胸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方向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方向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数量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数量也会对心 电轴产生影响,如12导联和3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04
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依据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 协助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导联 体系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表现。
诊断心肌梗死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 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时的ST段抬高和Q波形成等表现,同时 也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心电图的电轴右偏照过150度怎么治疗去医院检测医生说不是病,您看能不能治疗
心电图的电轴右偏照过150度怎么治疗去医院检测医生说不是病,您看能不能治疗心电图的电轴右偏通常是指心脏在前后位上的电激励方向偏向右边,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并不一定表示存在心脏问题。
如果医生已经确认不是病,即使存在右偏电轴,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但是针对个体情况,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尽管医生已经确认不是病,但是为了确保心脏健康,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预防心脏问题。
2. 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脏问题的关键。
减少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心脏健康。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脏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尽量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因过度的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等而导致肥胖。
4. 正确应对心理压力应对心理压力是保持心脏健康的另一个关键。
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尽可能放松身心,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保持心脏健康。
五、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心脏有病的情况,且需要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药治疗。
不同的心脏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而药物的使用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手术治疗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心脏问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如心律失常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需要医生认真评估和决定。
总之,电轴右偏并不一定是心脏问题,建议注意日常饮食、作息和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和暴力运动以及剧烈的体力劳动。
如果患者发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保持心脏健康。
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脏电信号记录心脏功能的无创检测方法。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脏病、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心脏治疗效果等多种用途。
那么,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呢?一、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是通过对心脏电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得出的。
心电轴的计算公式法及其应用
心电轴的计算公式法及其应用【摘要】目的介绍心电轴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法与查表法比较,说明公式法的实用有效。
方法介绍心电轴计算公式及其原理,应用公式法制定心电轴表记作表1,将表1中的数值与表2中的数值进行配对设计以及对40例心电图实例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所得值进行配对设计。
结果对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P>0.05)表明这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别,公式法与查表法取得一致性结果。
结论公式法是一种准确实用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method of electrocardiac axle’s calculation formula(formula method),and prove that formula method wa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by comparison formula method and method of looking up table.Methods To introduce electrocardiac axle’s calculate formula and its principle. With formula method to make an electrocardiac axle table which named table one,to make paired design of the data in table one and quoted table two,such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income data to use two kinds of above-mentioned method to the 40 cases of electrocardiograms data.Results Fesult of the paired sample’s test(P>0.05)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t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two methods,So formula method got the same result as method of looking up table.Conclusion Formula method is a kind of accurate practical and available method.【Key words】Electrocardiac axle;Formula method;Method of looking-up figure心电轴一般指的是QRS波群平均心电轴,是心电学上一个重要指标,代表心室除极过程中额面QRS综合向量的方向,一般采用心电轴与Ⅰ导联正侧夹角表示心电轴角度。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心电轴是一种用来评估心率的重要技术,它反映了心脏电活动的方向和强度。
正常的心电轴是由专家认定的,而且它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脏病。
可以说,正常心电轴是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正常心电轴的定义取决于不同的心电图技术。
然而,一般来说,正常的心电轴包括八个轴:主轴、前轴、后轴、垂直轴,以及四个周轴:上、下、左右。
主轴是心电轴的中心,它是心速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关于心率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它以古巴和意大利为标准化,主轴应介于-30度和+110度之间,出现在这两者之间即确定为正常心电轴。
除主轴外,正常心电轴还包括其他7个轴。
前轴是指心电轴在前部偏转的角度,正常状态下,它在-90度到+90度之间。
后轴是指改变心电轴在后部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它的角度应为-180度到+180度之间。
垂直轴是指心电轴在垂直方向的偏转角度,它大多出现在-90度到+90度之间。
上周轴指的是心电轴在上部偏转的角度,一般范围为-60度到+90度之间;而下周轴是指心电轴在下部偏转的角度,它的角度也应在-60度到+90度之间。
左右周轴指的是心电轴在左右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大多时候都在-90度到+90度之间。
正常心电轴是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心电轴的精确评估对诊断和治疗心脏病尤为重要,只有认真观察和准确诊断,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正常的心电轴可以反映出心脏的正常活动,如果心电轴出现异常,就可能诊断出心脏病。
因此,了解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对确保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人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导致心电轴出现异常,但并不是心脏病的症状,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确认,以避免误诊。
总之,正常的心电轴的范围由专家确定,其包括八个轴,分别是主轴、前轴、后轴、垂直轴以及上、下、左右周轴。
正常情况下,心电轴的偏转角度应介于-180度到+180度之间,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诊断并确认。
了解正常心电轴的范围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确保心脏健康。
心电图显示:顺钟向转位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显示:顺钟向转位是什么意思心电图显示:顺钟向转位是什么意思?顺钟向转位是心电图一种常见的心电轴偏移类型,又称为右位心电图,是指心电图的所有导联中QRS波群的电向右偏移。
正常的心电轴范围是 -30°至+90°,轴向右偏移的轴范围为+90°至+180°,而轴向左偏移的轴范围为-30°至-180°。
在顺钟向转位的心电图中,心电轴通常偏移了约 +90°,QRS波群主要从右向左延伸,而不是从前向后延伸。
顺钟向转位的成因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心脏位置的改变,例如心包积液增加了心脏的压力,使心脏位置发生了改变;第二种情况是心肌的异常旋转,这种情况通常由于先天性心脏畸形引起,也可能是某些肺部疾病所致。
顺钟向转位如何治疗?治疗顺时针转位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
这些方法包括:1.治疗基础疾病:如果转位是由肺部疾病引起的,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那么治疗这些疾病可能会减轻转位的症状。
2.调整心脏位置:如果由于心包积液等原因引起的位置偏移,如能排空积液即可。
有些情况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纠正永久性心脏位置偏移。
3.心脏支持治疗:顺时针转位可能提示心室肥大或其他心脏问题,因此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支持心脏健康。
注意事项:1.需要了解,顺时针转位自身并不是疾病,而是症状。
治疗应该针对导致顺时针转位的基础疾患,并在治疗顺时针转位后进行监测以确保治疗成功。
2.顺时针转位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而是可以表示其他疾病或异常状态。
因此,在初诊时,应测量心电轴,并观察心电图的任何异常。
3.如果您在一次心电图检查中发现自己出现了顺时针转位,需要寻求进一步的测试和治疗,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4.如果您经常有心律不齐、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了解可能存在的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顺时钟向转位是一种心脏异常,如果发现顺时钟向转位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便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心电轴名词解释
心电轴名词解释
心电轴是指心脏电活动在人体中的传导方向和程度。
在心电图中,心电轴是通过测量心电图上的向量和电流方向来确定的。
心电轴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心电轴相关的术语和解释:
1. P波:心脏电活动中的一个波形,表示心房收缩的电信号。
2. QRS波:心脏电活动中的一个波形,表示心室收缩的电信号。
3. T波:心脏电活动中的一个波形,表示心室舒张的电信号。
4. 电轴:心电图上的向量,表示心脏电活动的传导方向。
5. 电轴偏移:心电轴偏离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6. 左偏心电轴:心电轴偏向左侧,可能表示左心室肥大或其他疾病。
7. 右偏心电轴:心电轴偏向右侧,可能表示右心室肥大或其他疾病。
8. 中心性心电轴:心电轴在正常范围内,表示心脏电活动正常。
9. 电轴旋转:心电轴在不同时间内发生变化,可能表示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10. 电轴图:用于显示心电轴的图表,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学习心电轴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电图知识和技巧。
例如,了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和信号,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心电轴。
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医学术语和解释,以便能够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练习和
实践,以提高对心电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心电轴
1.目测心电轴的依据是QRS综合向 量的方向和大小
QRS综合向量(即心电轴)与某一导联轴 平行,在该导联正向R波振幅最大或负 向S波最深。 QRS综合向量与某一导联轴相垂直,在该 导联QRS的正向波和负向波几乎相等, 呈现错综小波。 QRS综合向量与相邻的两个导联轴之间平 行,在这两个导联的正向R波几乎相等。
平均心电轴的快速目测法的优点就在 于快速、省时、简便,避免了繁琐的 测量、计算和查对。但要求医生对心 电图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要全面,对 爱氏三角的原理和贝莱氏六轴系统与 心电图各个导联的关系、角度必须十 分熟悉,对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必须有足够的了解,熟悉额面QRS环 在各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与各肢体导
1 . I导R波正向最大,avF导错 综小波或正、负波相等,心电 轴为0° 2 . II导R波正向最大,avL导 错综小波或正、负波相等,心 电轴为+60° 3 .III导R波正向最大,avR导
4 .avR导S波负向最深,III导错 综小波或正、负波相等,心电轴 为+30° 5 . avL导R波正向最大,II导错综 小波或正、负波相等,心电轴为30° 6 . avF导R波正向最大,I导错综
常用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是 贝莱氏六轴系统法。其测量方 法是用特制的肢体导联贝莱氏 肢体导联系统坐标图,通过测 量计算出I、III导联QRS波群 电压的代数和,再从坐标图中 查对出QRS环平均心电轴的
此法已被使用多年,现仍在广泛使用。 此法的缺点是测量方法繁琐、费时、 费力,还必须备好六轴系统坐标图进 行查对。 不常用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还有: 面积计算法、坐标图法、三角形法。 这几种方法共同的缺点是测量计算方 法复杂、繁琐、费力、费时、准确率 差,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心脏位于立体的空间,产生的 向量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三 个方向。方向相同的向量相加, 方向相反的向量互相抵消,测 量起来极不方便。通常指的心 电轴,只是额面平均心电轴, 它代表了心房、心室除极和复
心电图电轴右偏怎么办[007]
心电图电轴右偏怎么办[007]心电图电轴右偏怎么办心电图电轴右偏是指心电图中QRS电轴偏向右侧,通常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向上偏移,而Ⅰ、aVL导联QRS波群向下偏移。
造成心电图电轴右偏的原因一般有心肌病、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1. 根据具体原因进行诊断治疗根据可能导致心电图电轴右偏的病因进行诊断治疗,例如针对心肌病,可以使用心肌营养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心肌修复治疗等;对于肺部疾病导致的右心负荷过重,可以使用药物治疗、高压氧疗法等;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使用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
2. 科学饮食饮食也是治疗心电图电轴右偏的重要方面,应采取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增加尿量,对于心肌病患者,可以适当摄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来支持心肌营养,同时避免饮食过多导致肥胖。
3. 定期体检和监测一旦被诊断出心电图电轴右偏,需要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对于病情较严重者,有需要时还需进行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
注意事项:1. 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如果心电图电轴右偏伴有心悸、胸痛、气促等症状,或者血压升高或心室扩大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饮食调节对于患有心电图电轴右偏的人,特别是伴有心肌病的患者需要注意调节饮食,要注意控制盐摄入量,增加清淡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减少吃肉、油炸食物等。
3. 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压力情绪激动和精神压力可以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疾病。
因此,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4. 合理锻炼适当进行锻炼可以促进心脏健康,但是需要注意锻炼强度和频率,并避免过度劳累。
心电图电轴右偏患者应该先咨询医生并得到医生的许可才能进行锻炼。
5. 不要过度劳累和熬夜长期过度劳累和熬夜容易使人身体疲劳、神经紧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容易引起心脏疾病。
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心电轴是心电图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心脏电活动的平均方向。
测量心电轴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五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目测法
目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心电轴测量方法。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可以大致判断心电轴的方向。
一般来说,心电轴的正常范围是-30°到+90°,如果心电轴超过+90°或低于-30°,可能存在心脏异常。
二、坐标法
坐标法是一种更精确的心电轴测量方法。
通过在心电图上画出一些特定的导联线,并计算这些导联线的平均电轴,可以得到心电轴的具体数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三、查表法
查表法是一种通过查找预先制定的表格来获取心电轴数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准确的表格数据和正确的查表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表格数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率、心脏位置等。
四、计算法
计算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心电轴测量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心电轴的数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技能,但可以提供更精确的结果。
五、计算机程序法
计算机程序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心电轴测量方法。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可以自动化地计算心电轴的数值。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技能和专业知识,但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
综上所述,五种测量心电轴的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资源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一、心电图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 lead)。
常用的导联如下:(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Ⅰ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 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L 的电位高于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R 的电位高于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
Ⅱ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 F)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
当F 的电位高于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Ⅲ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 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F 的电位高于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
图14-3-1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
Wilson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位各通过 5000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 T)。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
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 VL)、右上肢单极导联( VR)和左下肢单极导联( VF)(图14-3-2 )图14-3-2 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由于单极肢体导联( VL、VR 、VF)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
为此,Gold-berger提出在上述导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方法是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 50%,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分别以 avl、avR 和avF表示(图 14-3-3)。
图14-3-3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三)胸导联亦是一种单极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图 14-3-4)。
这种导联方式,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只隔着一层胸壁,因此心电图波形振幅较大常用的几个胸导联位置见图 14-3-5,V1 、2 导联面对右室壁,V5、V6导联面对左室壁,V3、V4介于两者之间。
图14-3-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图14-3-5 胸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应用以上导联即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在个别情况下,例如疑有右室肥大,右位心或特殊部位的心肌梗塞等情况,还可以添加若干导联,例如右胸导联 V3R~V5R,相当于 V3~V5相对应的部位; V7导联在左腋后线与 V4水平线相交处。
二、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14-3-6)。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L、R 、F分别代表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 L与R 的连线代表Ⅰ导联的导联轴,RL 中点的R侧为负, L侧为正;同理RF 是Ⅱ导联的导联轴,R 侧为负,F 侧为正;LF 是Ⅲ导联的导联轴, L侧为负,F 侧为正。
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相当于电偶中心,即零电位点或中心电端,按导联轴的定义不难看出 OR、OL 、OF分别是单极肢体导联 VR、VL 、VF的导联轴,RR′,LL′,FF′分别是avR avL avF的导联轴,其中OR,OL,OF段为证,OR′OL′OF′段为负(图14-3-7)图14-3-6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图14-3-7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图14-3-8 六轴系统标准导联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都是额面,为了更清楚地表明这六个导联轴之间的关系,可将三个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到三角形的中心,使其均通过电偶中心 0点,再加上加压单极肢体的导联三个导联轴,这样就构成额面上的六轴系统(图 14-3-8)。
每一根轴从中心 0点分为正负两半,各个轴之间均为30°,从Ⅰ导联正侧端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的角度为负,例如导联Ⅰ的正侧为 0度,负侧为±180 °;导联avF 的正侧为+90°,负侧为-90°,导联Ⅱ的正侧为+60°,负侧为-120 °(或+240 °),依次类推。
六轴系统对测定心电轴及判断肢体导联心电图放形很有帮助。
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如图 14-3-9所示,ov1、ov2……ov6分别为 V1、V2 (V)6的导联轴,0点为电偶中即无关电极所连接的中心电端,探查电极侧为正,其对侧为负。
图14-3-9 胸导联的导联轴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图就是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空间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额面向量环投影在六轴系统各导联轴上,形成肢体导联心电图,横面向量环投影在胸导联的各导联轴上就是导联的心电图。
(一)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正常额面 QRS向量环长而窄,多数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位置在60°左右,P 环和T环与 QRS环方向基本一致。
下面以图 14-3-10为例说明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
Ⅰ导联P 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Ⅰ导联轴的正侧,因此出现向上的 P波和T 波。
QRS环初始向量投影在Ⅱ导联轴的负侧,得 q波;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均投影在Ⅱ导联轴的正侧,得高 R波,因此Ⅱ导联的 QRS波群呈qR 型。
avR导联P 环和T环的向量均投影在 avR导联轴的负侧,因此 P波和T 波均向下。
QRS 环的初始向量投影在avR 导联的正测,得小r 波;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投影在avR 导联轴的负侧,得深S 波,因此avR 波导联的QRS波群呈 rS。
Ⅲ、avF 、avL导联的波形可依次类别。
图14-3-10 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二)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正常横面 QRS环多为卵园形,环体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指向345°左右,P 环和T环的方向与此大体一致。
14-3-11示横面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的投影。
图14-3-11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V 1导联P 环的前部分投影在V1导联的正侧,后部分在该导联轴的负侧,故得一先正后负的双向 P波。
QRS 环初始向量投影在V1导联轴的正侧,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均投影在负侧,因此 QRS波群呈rS 型。
T环投影在 V1导联轴的负侧,故 T波倒置。
V5导联P 环和T环均投影在 V5导联轴的正侧,因此 P波和T 波均向上。
PRS 环的初始部分投影在V5 导联轴的负侧,得q 波,最大向量投影在V5 导联轴的正侧,得R 波,终末向量投影在负侧,得s 波,因此V5 导联的QRS 波群呈qRs 型。
其他胸导联的波形可依次类推。
四、心电轴及心脏转位(一)平均心电轴及心脏转位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即称为平均心电轴,包括 P、QRS 、T平均电轴。
其中代表心室除极的额面的 QRS平均电轴在心电图诊断中更为重要,因而通常所说的平均电轴就是指额面 QRS平均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Ⅰ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二)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1.目侧法一般通过观察Ⅰ与Ⅲ导联 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以大致估计心电轴的偏移情况。
如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 °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图 14-3-12)。
图14-3-12 心电轴简单目侧法2.振幅法先测出Ⅰ导联 QRS波群的振幅,R 为正,Q与 S为负,算出QRS 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Ⅲ导联 QRS振幅的代数和。
然后将Ⅰ导联 QRS 振幅数值画在Ⅰ导联轴上,作一垂线;将Ⅲ导联 QRS振幅数值画在Ⅲ导联轴上,也作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 A点,将电偶中心0 点与A点相连, 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
如图 14-3-12所示QRS Ⅰ为+10;QRSⅢ为-8 ,作两垂线相交于A ,用量角器测量OA 与Ⅰ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为―19 °,表示心电轴为―19 °。
(三)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心电轴的正常变动范围较大,约在-30°~+110 °,一般在0 °~+90°之间,正常心电轴平均约为 +60。
自+30 °~ -90°为电轴左偏,+30°~ -30 °属电轴轻度左偏(图14-3-14 ),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
+90°~+110 °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室肥大等;越过+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
(四)心脏转位方向1.顺钟向转位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被转向后,故自 V1至V4 ,甚至V5V6 均示右心室外膜rS 波形(图14-3-15 ),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厚。
2.逆钟向转位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右心室被转向后,故 V3、V4 呈现左心室外膜qR 波型(图14-3-16 )。
显著逆钟向转位时,V2 也呈现qR 型,需加做V2R 或V4R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
图14-3-13 振幅法测定心电轴图14-3-14 心电轴正常范围与偏移图14-3-15 顺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图14-3-16 逆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