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中的数学智慧

合集下载

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 生说 出拿 1张二 元 、 1张一 元 、 1张五 角和 1 张 一角 后 , 马 上 有 一个 学生 说 还有 其 他拿 法 : 1 张二元 、 l 张 一 元 和 3张 二 角 … …此 时 , 学 生 非 常活 跃 , 课 堂 里 的 学 习气 氛 也 异 常
例如 , 在教学《 图形的拼组》 时, 有一道题是这样 的: 几

动 手操 作能提 高 学生 学 习的主动 性
同样 多 的苹 果 图 片 , 再 自己动 手 对 着 橡 皮擦 , 摆 同 样 多 的 铅笔。 然 后再观 察 图上有 几 只小猪 , 有 几根 木头 ? 让 小猪 与
木 头一 一对 应 , 看看 有没 有剩 余的 。 再 让学 生看 图说话 。 最
标, 又 能 培养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
总之 , 在 小 学数 学 教学 中着手 培 养 学生 的 动手 操 作能 力, 不仅可 行 、 有效 , 而且 意义深 远 。学生 在操 作 的过程 中 , 可 以 很好 地提 高 他们 的 综合 能 力 , 为 他 们今 后 的发 展 打 下
综 合平 台 ・ 能力培养
谈动手操作在数 学教学 中的作用
江苏灌南县第二实验 小学( 2 2 2 5 0 0 ) 朱晓林
新课标指出 : “ 有 效 的 数 学 学 习 活动 不 能 单 纯 地 依 赖 模 仿 与记 忆 , 动 手 实践 、 自主 探 索 与 合 作交 流 是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重 要方 式 。” 因此 , 在 教学 过程 中 , 我们 应 该 重视 对 学 生操 作 能力 的培 养 。接 下 来 , 我 就动 手 操作 在 数学 教 学 中 的作用 谈谈 自己的几 点看 法 。
时, 教 师 应 该在 前 面通 过 图片 进 行演 示 。让 每 只小 兔 子都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下。

”动手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生疏的问题变熟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

个别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认识模糊、理解偏颇,以至于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动手操作的真正效能。

所以,需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更有意义。

一、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赞科夫也说过,有实际对象的活动(即指实际操作),不仅具有运动的技能和技巧本身的特点,其中也以一定方式反映出感觉、空间观念和思维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数学思维更是建立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特征时,学生们通过测量很快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结论。

当学生提出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时,我反问道:“这能证明什么?” 生答:“能证明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

”我又问道:“这只能证明对边相等。

那要怎样折才能一眼看出四条边相等?”于是,孩子们又开始进行动手折纸。

经过交流,全班同学都明白了第一次对角线对折、再沿此线的高第二次对就会发现四条边完全重合。

可是这一环节并没有完,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他们又提出不少不同的折法:“先沿对角线1对折说明上边长=左边长右边长=下边长,再沿对角线2对折说明上边长=右边长,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先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说明对边相等,再沿对角线1对折,说明左右边分别等于上下边,所以四条边也相等。

”“更简单,只要上下对折,再沿对角线对折”……就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不断地发现新的方法,然后又饶有兴趣地动手实践、讨论、验证。

尽管其中有一些折法并不能严密地证明四条边相等的结论,但是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在多种感官参与中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课的魅力。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力都 有质 的飞 跃 。
动手操 作 是较 为理 想的 可行 办法 , 生在 这一 实践 活动 中会 获得 学
对数学 知识 的体 会 和理解 ,更 重要 的是 良好 的情 感体 验 。例 如 :
C i s d oe n dctn l eer 青年与社会 I og1 h ee n rg uaoa R sa h: n a F i E i c 0. 2 2下
新课 标提 出 : 有意 义 的数学 学 习应 该 是学生 自我 探索 、 体验 和 经历 数学 活动 的过程 ,而不是 教师 的给 予 , 是单 纯 的模仿 和 不 记忆 。教学 中 ,教 师要 时刻 注意并 做 到 :学生 能说 的教师 不说 ; 学生 自己能通 过探 究得 到的 , 教师 不要 提示 ; 生能 通过交 流讨 学 论 而得 到的教 师就 尽量少 说 。本 着这 一原 则 ,在 教学长 方体 、 正 方体 特征 时可 以这 样设 计 隋境 : 察现 实生 活 中的物体 形状 ,出 观 示一 幢高楼 模 型 , 不 同 的侧 面观 察 ,学生 看到 的形状 是各 不相 从 同 的。让 学生联 系 实际说 说 自己家 的左 邻右舍 是 什么样 的 ( 自 在 己 的家看 到 的一个 侧 面 ) 后把 学生 事先 准备 好 的长方 体 纸盒 。然 让 学生 观察 , 后拆 开平 铺再 观察 , 老师 不作任 何提 示 的情 况 然 在 下 ,让学 生 自己主 动去探 究 、去 发现 长方 体的 特征 , 让他们 尽 并 情 表达 自己的 发现 , 分发 表 自己的 意见 。通 过学 生 的动 手 、直 充 观 演示 ,模型 可能 是一致 的 , 学生 从不 同的 角度观 察 ,思 维上 但 却 是千 变万 化 的 , 到 的结论也 就不 是一 成不 变 的了 。这是促 进 得 学 生发 展思 维 的极好 机会 ,即使失败 也是 一种 经验 所得 。 以上 例子 足 以证 明动 手 操作 在 数 学教 学 中 的作 用 是举 足 轻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小学数学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我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触数字和图形,而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和图形。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分散注意力。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数字和图形的形状和颜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如此。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而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究和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掘人才。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人有两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

数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类思维的“体操”。

作为数学教学手段之一的“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幼儿依靠动作,将操作材料作为媒介,以主动探索的方式认识事物间数学关系的活动,对于幼儿说,只有通过自身参与的各种实践操作活动,使头脑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数学概念,理解逻辑关系,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让幼儿在搓搓、玩玩中,激发兴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

动手操作则是最好、最直接的认知过程,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

如:在让幼儿做8以内的加法练习时,改变以往的死记硬做,在练习本上无休止的做练习题,而是发给幼儿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让幼儿搓搓、玩玩,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让幼儿进行串球游戏,即用牙签把3个黄球和个绿球串在一起……幼儿津津有味地进行着练习,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运用。

二、创设一定的难度,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如果都由大人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更别谈主动克服困难了。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有算法则外,还培养了幼儿的兴趣,辨色力,锻炼了幼儿手指的小肌肉,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全面素质。

意设置一定难度,并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解决,能让他们在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激发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幼儿学习自编加减法应用题时,可分这样几步进行教学:(1)出示沙盘教具《小白兔采蘑菇》,在沙盘的左边插2个蘑菇,右边插8个蘑菇,要求幼儿根据场地编出加法应用题,然后以小白兔拨采走了6个萝卜为由,要求幼儿编出减法应用题。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动手操作能启迪、发展学生的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活动的起源。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充满创意的。

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学生慢慢会感受到原来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趣味的。

目前,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虽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但在这些动手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无效的操作现象,导致操作流于形式,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热热闹闹”中失去了它的真实性,课堂效率自然就低下。

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力度不够,导致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随意摆放的现象;有些数学教师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操作时间、操作过程的调控。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动手操作的效用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操作因素,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操作。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学习。

一般来说,教师在安排动手操作活动时,要根据教材特点,例如对一些概念的起始教学,对于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应该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对于空间概念的教学,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教学就应该安排适当一点、合理一点的动手操作。

动手让数学学习更生动——大班数学教案

动手让数学学习更生动——大班数学教案

动手让数学学习更生动——大班数学教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班数学教师应该尝试使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来授课。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从而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旨在为大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教学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方法,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一、关于动手让数学学习更生动的思路动手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动手实践使学生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知和技能。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使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快地识别学生的问题,从而更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证明这些概念。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等。

二、动手实践的具体方法动手实践是一种非常通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数学概念和主题。

下面列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1.抽象概念的具体化抽象概念经常是大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问题之一。

通过使用具体的模型或工具,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例如,当学生学习平面上的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纸张或者其他材料来制作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际模型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2.创新性的问题解答使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答问题,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比例变化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问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工具或建模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3.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其他人分享,并收到其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并锻炼他们的沟通技巧。

例如,当学生进行团队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工合作并互相帮助,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标签: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作用动手操作是指学生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展开的自主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当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的知识展开想象,鼓励他们自己设计、折纸并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決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拉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变换出一系列等底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拉一拉,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很容易变形。

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加一根木条,再拉却怎么也拉不动了。

学生感到很神奇,体会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的特征。

同时又观察到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底不变,周长不变,高却变了,面积变了。

但教师并不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进而理解知识。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动手操作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案例分析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案例,探讨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图形拼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会涉及到图形的认知和拼凑。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纸板剪刀将一张矩形剪成两个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观察其性质和关系。

通过拼凑图形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记忆。

2. 进行尺寸测量数学中的尺寸概念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教学尺寸测量时,可以设计一系列手工制作的测量工具,如纸尺、直尺等。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对各种物体的长度、面积等进行测量,培养他们的测量技能和准确度。

同时,动手操作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尺寸的概念,比如通过比较两个长度不同的物体来理解“长短”的概念。

3. 使用教具进行数学运算教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

通过使用教具,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十分位、百分位的碟子或珠子,让学生亲自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操作教具来加深对小数运算的理解。

4. 制作数学模型制作数学模型是一种很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纸板和颜料等材料制作分数模型,将一个圆形纸板分成若干等分,然后上色标记,通过制作模型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图形拼凑、尺寸测量、使用教具进行数学运算以及制作数学模型等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理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具和操作方式,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2000字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小学阶段是全人生中最有创造和想象力的时期,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一、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发现问题的本质。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中抽象、模糊的概念和规律,提升他们关心、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分数,通过实际的操作,能够感受到分数大小的差异,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除了学习分数之外,生动的教学、有操作性的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和探求答案。

例如,数字布置游戏可以运用小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通过游戏累积数码、认识数码位数,让小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学会数学的原理。

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运用知识点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课堂教学工具,如比拼卡和字母卡,通过看、摸、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这些小玩具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让学生将抽象问题转变为具体形象,使学生在看到或感觉到数字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

在课外促进数学发展的时间,同样可以动手实践。

比如,在假期进行的积木拼图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专注和想象力,每块积木是一个数字或形状,学生将不同的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数字和几何图形。

这样,学生可以在拼图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这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常识应用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就能使学生的操作切实有效,学生才会动而不乱,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操作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探究规律、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4分之1却有大有小。

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探究规律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

首先强调让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

小学几何公式的推导很多是建立在学生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些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说动手操作是教学几何公式的重要方法。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强化了知识,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而使其易于接受。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这就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问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小学生只有在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取数学知识,而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起到了很好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作用,同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不断地积累理性材料,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不可改变的特征。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动一动。

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如果一切以教师的讲解为准则,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

”俗话说:“你听到的,你将很快忘掉;你看到的,你将记住;你做过的,你将学会。

”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都得到训练,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花。

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课堂上应给学生多动手的机会,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手指游戏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

手指游戏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

手指游戏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手指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手指游戏,宝宝们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以及逻辑思维等,为他们今后更高阶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手指游戏如何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

1. 通过手指游戏认识数字手指游戏可以帮助中班宝宝学会认识数字。

比如,教师可以用手指表示数字1,然后鼓励宝宝模仿,用手指做出相同的姿势。

接着,教师可以再用两根手指表示数字2,让宝宝模仿,通过一对一的互动,引导宝宝逐渐认识数字。

随着游戏的进行,教师可以逐渐增加手指的数量,引导宝宝理解更大的数字。

2. 手指游戏强化数量概念手指游戏也可以帮助中班宝宝强化数量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让宝宝用手指表示出教室里的学生数量,并逐个数出来。

教师还可以逐渐提高难度,比如让宝宝将教室里的学生分成两组,通过手指游戏让宝宝感受到不同数量之间的差异与变化。

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对数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3. 手指游戏培养逻辑思维手指游戏还可以培养中班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手指游戏让宝宝学习简单的排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则,要求宝宝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用手指依次指向桌子上的物品。

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宝宝在玩耍中锻炼排序和比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4. 手指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发展手指游戏不仅可以培养中班宝宝的数学思维,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让宝宝在手指游戏中用手指划线,画出一些形状。

通过这样的活动,宝宝可以同时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眼睛的观察能力,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总结起来,手指游戏是培养中班宝宝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手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数字、数量关系和逻辑思维等数学概念,同时促进手眼协调的发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手指游戏这个教育资源,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激发宝宝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智慧在动手操作中呈现

智慧在动手操作中呈现

因是什 么 。这样 , 童就能进行 积极 地评价 , 儿 并努力思 考调节心情 的方法 了。 2 价别人 。由于小学生 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特点 , . 评 使他们在评 价别人 时 ,总喜欢抓别 人思维上 不够严密 的地方 , 不太 容易发现别 人在解决 问题时合 理的成分 。
所 以, 教师要 致力于使学 生不仅评 出知识 的正 确性 , 更 要评 出 自信 , 产生一定 的激励作用 。教师在要求学生参
《 数学 课程标 准》 出 : 指 数学 学 习的方 式应 当是一 个充 满生命力 的过程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索 、 作交 流。 合 数学教 学活动必须激发 学生兴趣 , 动学生积极 性 , 调 引
发学 生思考 ; 学生学 习应 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 的 、 主动地
程I ” 。为了让学生更好 掌握数学 的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我们 在在课 堂教学 中根据教 学的 内容 , 引导学生动手操 作 , 积极 自主探 究亲历 知识
【 观察与思考】
智 慧在 动手操作 中呈现

赵 银 卫
( 江苏省句容 市二圣 中心小学 , 江苏
句容
2 20 ) 14 0
摘要 : 小学教 育阶段 的数 学课程 , 其基本 出发点是促进 学生全 面、 持续 、 和谐 的发展 , 它不仅要考虑 数学 自身
的特 点, 更要遵循 学生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实践证 明 , 积极 引导 学生动手 实践操作 , 是符合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
实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 。 教学《 如 我不胆小》 小组 内述说 , 自己平时胆小 的表 现或者 害怕的事结束后 ,教师组 织 全班 交流 , 同学说 说让你感 到最胆小 、 请 害怕 的是什 么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数学课题组唐玉明摘要:对小学学生来说,加强感知,通过操作,思维和语言的密切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素质。

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文就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思维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

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一、放手操作,体验数学趣味小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

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与菲菲解疑难。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学生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

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探讨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现实、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观察、讨论和提炼。

一、正确使用教具,促进主动获得。

在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学具,指导学生操作学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有效地促使学生建立表象,形成感性认识,最后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对好说好动、好奇心强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有特殊意义。

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依赖于适当的经验,尤其是学习新知伊始,更依赖于亲身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有关的具体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正确引导操作,促进学生思维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

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更要引导学生将仔细观察与操作过程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脱离学具后,也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印象,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教学“9加几”的时候,教师出示情景图(图一)。

教师:小朋友知道,小猴是最喜欢吃桃子的,请看,小猴前面的桃子是怎样放的呀?生:10个放在盒子里,4个放在盒子外面。

教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生:10+4=14教师:小猴看到这么多的桃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看,小猴吃掉了1个桃子。

(教师出示主题图二)现在桌子上的桃子是怎样放的呢?生:盒子里放了9个,盒子外面放了4个。

教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你会列加法算式吗?生:9+4=教师:9+4等于多少呢?接下来,就请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棒来帮我们算一算。

先请小朋友拿出9根小棒放在左边,表示盒子里面的9个桃子,再拿出4根小棒放在右边,表示盒子外面的桃子,请小朋友摆一摆,移一移,算出9+4等于几?汇报:学生l: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0、ll、12、13;学生2:我是想10+4=14,所以9+4=13;学生3:我是先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子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面就又有10个了,盒子外面有3个,所以一共是13个(如图三)。

动手动脑数学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动脑数学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动脑数学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型的学科,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动手动脑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动手动脑数学学习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实践方法。

一、动手动脑数学学习的意义动手动脑数学学习指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相比于单纯地靠听讲和书本学习,动手动脑数学学习更加活跃和实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动手动脑数学学习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意义: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动手动脑数学学习要求幼儿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动手动脑数学学习中,幼儿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模型构建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逻辑思维:动手动脑数学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实际操作和推理过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且系统的思维方式。

二、动手动脑数学学习的实践方法1.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体验。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拼图、计算迷宫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2. 实际问题解决: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比如,可以带领幼儿在花坛里数花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

3. 模型构建:鼓励幼儿使用积木、橡皮泥等材料进行模型构建,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来理解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

例如,可以让幼儿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房屋或建筑物,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例如,可以扮演买菜的角色,引导幼儿进行计算和解决购物价格的问题。

三、总结动手动脑数学学习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G626.5:A:ISSN1672-6715(2019)07-138-01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可以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凭借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可以引导思维感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积极地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

如教学“湊十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算理,我决定采用摆圆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例题是“9+2”,这对于学生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是学生刚学过10加几的加法,我让学生先拿出9个白色的小圆片,再拿出2个红色的,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呢?摆摆看!于是学生便积极的摆弄起来,很快就有同学说出了“十”的方法,他将1个红色的小圆片移动到白色的圆片中湊成十个,一下就看出共有11个小圆片了。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好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学生的思维也自然而然地得以引导。

然后我又出示类似的題目加以推广和巩固,加深学生对“湊十法”的印象,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米,使概念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指尖上的数学——例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指尖上的数学——例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作。下 面,笔者结合 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粗浅的看法 。 捆 ,3捆 就 是 30根 。
一 、 动 手 操 作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师 :说 得 真 好 。因 为他 先 用
爱因斯坦 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从教育心理学的 4根 小 棒 加 6根 小 棒 ,所 以 老
了一辈子的语 文课 ,上 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语文课 。”可见 ,“学 一 些优秀的教 师时常独 自思考或 与其他教 师交 流 ,或回顾 、或
师 :24+6等于多少呢 ?咱们 可 以借 助身边 的小棒 来摆一
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数 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动手操作有 摆 ,算一算 。摆好的小朋友看着小棒说说 自己是怎样算 的。
利 于激发 学生的 学习兴趣 ,培养 学生对概念 、算理 的理 解和逻
师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边摆边 说你是怎样算
过直 观教学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 料的基础上 ,理解 数学概念 ,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逐步 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 。
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强化 了对算理的认识 。 五 、动手操作 ,发展 学生数学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思维是从 动作开始 的 ,切断 _『
数学学习过程 中,学生 的动手操作过程不是单纯的身体动
师 :你说得真清楚 ,谁再来说一说 ,24根加 6根怎样算 ?
作 ,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 ,该动
生 :先摆 24根 ,再摆 6根 ,先用 4根加上 6根等于 l0根 ,
手操作的时候 就应该让学生操作 ,必要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操 10根 可以捆成一捆 ,表示 1个十 ,再 和原来 的 2捆合起来 是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 教 学 《 形 的 面 积推 导 》 时 ,很 多 学 生 已经 知 道 了梯 形 梯 的 面积 公 式 ,但 不知 道 是 什 么道理 。 通过 让 学 生动 手 操 作 , 用 两 个 完 全一 样 的 梯 形 进 行拼 一拼 ,转 化 成一 个平 行 四 边形 ,再 说 一
说 拼 成 一 个 平 行 边 形 的 底 就 是梯 形 的 上底 和 下 底 的和 ,平 行 四边

概 念 的 本 质 特 征 ,形 成 了 数 学 概 念 ,而 且 也 顺 应 了学 生 好 奇 好
四.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真正 的学 习,必须让 学生参 与教学过 程。学生 只有 参与教
动 的 特 点 ,集 中了 注 意 力 ,培 养 了 学生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
二、动手操作 ,让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
形 的 高就 是 梯 形 的 高 ,从 而 学 生 自己得 出梯 形 面积公 式 。通 过 操
作 , 学生 自己探 究得 出 面积 公 式 ,提 高 了学生 的探 究 能 力。
以 宽 的积 ? 长 、 宽、 面积 之 问 有什 么联 系呢 ?这 些都 是 教 学 中必 须 突破 的 难 点 。 我 在 引 导 学 生 用摆 面 积 单位 学 具 的 方 法 求 出一 个
理 解 。借 助 实践 手 段 ,可 以把 抽 象的 数 学知 识 ,直 观 形 象地 展 现 出来 ,突破 了教 学的 难 点 ,满 足 了小 学 生 总 想 感到 自己是 发 现 者 、
④ 两人 都 得 4个 。 然后 引导 学生 观 察 讨 论 :第四 种 分 法 与 前三 种 研 究者 、探 索者 的精 神 需 求 ,提 高 了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通 过 自 己动 手 获 得 的 知 识 , 理 解 深 刻 ,记 忆 牢 固 ,运 用 时 分 法 相 比有 什 么不 同? 学生 通 过 讨 论 ,很 快 就知 道 第四 种 分 法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操作中的数学智慧
作者:万青
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02期
“教学做合一”指出,只有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学生做的过程尤其重要,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动手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实践,在操作中探索出数学智慧,在自主思考、合作分析、动手感知、记录总结、反思验证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掌握知识与方法。

一、预留时间空间,奠定动手操作基础
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是动手操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基础。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预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的过程,在经历中探索与发现。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需要科学规划与设计,基于“少教多学”的原则,为学生预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作业的时间段,预设动手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动手操作。

如“认识图形”及“多边形面积”知识学习前,教师可以预设课前任务“自制钉子板学具”。

任务导向下,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知识,并在家长辅助下完成钉子板的设计与制作。

动手操作中,学生准备素材,规划设计、剪切插入等,并借助橡皮筋模拟书本上的图形,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知识。

或在课中学习“简易方程”时,借助天平操作,掌握方程移项的原理。

二、准备素材工具,预设动手操作方案
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外,为实施动手操作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还需要准备充分的动手操作素材与工具,组织学生预设动手实践操作的方案,为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学习过程中,可准备火柴棒、剪刀、彩色卡片纸等工具,预设方案“先了解分数的定义,再按教师要求一步步操作,并记录过程与结果”。

方案预设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动手操作过程。

教师科学预设,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操作步骤“选出12根火柴棒,分成2份,数出每份的根数,再拿12根,分4分,数出其中2份的总根数”,“在彩纸上画圆,把圆平均分成2半,每半多大?每半是几分之几?若平均分成4半,其中的2半一共多大?这2半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准备素材,预设方案,保障了动手操作的顺利进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参与动手实践,完成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做合一”指出,做是学和教的核心。

所以,需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互动探究,收获数学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质量。

“做”数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

基于预先设定的操作方案,学生展开动手操作,教师科学组织、激励、指导,生生互动,集思广益,拓展学习,让学生发现数学智慧。

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时,学生借助小棒,课堂上完成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

教师提示:“现在分别有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17根、18根小棒,拼搭正方形,分别能搭建几个?”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后记录每步数据,在表格中呈现出来,发现有时候搭建小棒用不完。

这时教师提出“余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余数的规律、余数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记录了阶段性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深刻理解了余数的相关知识。

四、加强操作指导,强化动手操作技能
为保障动手操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提示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自主解决问题。

可以实施如下操作指导方法:一是操作演示法。

教师对注意事项及复杂操作,实施演示操作。

如“中心对称”的学习,教师操作指导,教给判断方法,学生理解图形上两点相连,关于原点对称的含义。

二是小组讨论法。

可以基于合作学习优势,在优势互补下,促进学生强化操作技能。

如“植树问题”的学习,借助“剪断细绳需要几刀”的方式,结合画示意图,假设猜想,合作理解“共需要种多少棵树”。

三是多媒体指导。

在动态、声像结合下,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教师的操作指导,提升了学生操作技能,也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

五、引导总结反思,收获动手操作成果
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反馈,对过程、方法、成效进行总结反思,收获动手操作的成果。

总结环节,可以借助手抄报、思维导图、框架图、知识树等形式,完成总结工作,对动手操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出现的问题、未解决问题等进行反思。

如“比例的应用”知识学习时,学生参与了动手操作,完成了对“大树有多高”的测量和计算。

完成后,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指出比例的应用方法“画示意图、测量、记录数据、计算”,比例应用的注意事项“一一对应”,需要将示意图画清楚,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解答过程中注意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并反思也可用人的身高代替标杆,且要同一时间、地点测量。

在总结反思中,发展了学生思考与总结能力,收获了动手操作的学习成果。

“动手操作中的数学智慧”,唯有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亲身实践,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动手操作”学习模式,契合了素质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需要教师科学预设,少教多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动手探究,并鼓励及时总结与反思,不断建构知识网络,发展综合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