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别出心裁研读课文1、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应该是能读出课文的味道。
2、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要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知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能力。
3、“章法”主要指诗文的布局谋篇的技巧和方法,其品析欣赏的观点丰富而深刻。
如: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开合有度,抑扬有致,虚实相印、映,先疏后密,轻波微澜,一波三折,悬念层叠,潜伏后应,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反复穿插,首尾呼应,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倒叙顺叙,插叙补叙,先分后总,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等,其细节性的技巧奥妙无穷,不胜枚举。
总的看来,几乎都与“精深美妙”四个字有关。
4、语文的教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教学,是语言的学用、品味、赏析的教学。
5、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少了“精段阅读”这一项重要的内容。
段式分析和研究,长久地被我们忽略了。
所谓“段式分析”,是对文章的“段”进行思路、结构、层次、脉络乃至手法的分析与提炼,它着眼于“段”的形式之美研究、“段”的展开方式之研究,从而让我们从“段落教学”的角度发现大量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
6、段式分析可以对单个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多个段落的表达规律进行提炼,可以对同一段式地不同表达手法与角度进行分析。
7、句式学用的过程是训练的过程;这种过程既求美又求实,学生既能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积累美好的语言。
可惜的是,句式训练,即句式学用,基本上是日常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空白”话题,由于没有教师的积累,也就没有了对学生的训练。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极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句式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8、低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抓手。
9、深读课文的一个点,或读出一处极深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美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韵味的地方,或读出一处表达技巧精巧优美的地方。
10、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
,一个部分;可以是稳重的某个细节,或是某种构思技巧;也可以是语言欣赏,或者是人物分析,如此等等。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应遵循的三原则
新教育·上旬刊节奏。
三、夯实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养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的,正所谓:“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在人的一生中,小学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教育”实践中的班级管理,融合传统的养成教育于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已经迫在眉睫。
比如:用增强与虚拟现实技术提醒学生学习、休息以及起床、睡觉的时间,培养上传周记到学习空间的习惯和在线搜索信息的习惯,外出乘车设置紧急联系人、发送定位给联系人的习惯,陌生地方使用地图导航的习惯,外出郊游返程前手机至少预留30%以上电量的习惯等,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纪律,珍惜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落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管理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最难办、最易反复、最令班主任费心思的就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经常是道理讲了千万遍,可还是出现老师在场学生守纪律,教师不在场就乱成一锅粥的情况。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班级中,电子打卡的方式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到校、离校的时间;手机移动教学的使用,使班主任无论何时、身在何地都可以在远离教室的地方,一边批改作业或备课,一边“看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班级纪律状况,甚至举手发言的次数,并能做到实时反馈。
由传统的老师“在场”的班级管理到信息技术“在场”的在线管理,学生意识到“眼睛”无处不在时,他的纪律意识会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会提高,就会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当信息技术在线管理这个“他律”逐渐让学生养成习惯时,自律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大地支撑了学生落实自主管理。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空间。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多次提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网游、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
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原则
问侧 重 于对 篇 的理 解 、段 落层 次 与 中心 的 关系 的理 解 等
三 、课 堂提 问的 价值 性 原 则
战性 而 又有 充 分的 延 展性 。就 中学 语 文教 学 中 问题 设 置 的原 则 ,谈 谈笔 者 的认 识 和做 法 。
一
课堂提问价值性是指设计 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学生必 须通过思考才能找到正确 的答案。龙 》一 文 ,有 老 师就 采 取 了分 层 设 问的 方式 进 激 。”最后,大家都认为长妈妈是一个善 良仁慈与愚昧落后 变
行 教 学 。 ( )奥 楚蔑洛 夫 斯 的基本 性格 是什 么 ? ( 1 这个 问题 互相掺杂 的人。这样的人物更真实 ,更能表达作者的思念、 学生较容易回答 出来—— “ 善变 ”) ( ) 他 “ 2 善变”的特 尊 敬 与感 激 。
、
课 堂提 问要 遵 循 循序 渐 进 的 原则
j
,
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问题 ,设置…系列的问题,循序渐进 书中就可找出答 案来,则难 以达到促读的目的。提 问必须通
问而 生 思 ,发 展 学 生 思维 。
地 把 学 生带 入 思维 的 理想 境 界 。这 就要 教 师站 在 高 处 ,从 整 过思考对学生正确地价值取 向有帮助。提 问必须通过思考能
一
口而出: “ 是讨厌,批判 。”老师让学生再读书,再思考, - - ,
环 地 问 ,逐步 引 导 学生 向思维 的 纵深 发 展 ,这 样 的提 问处 学生的看法就有 了转变。有的同学说: “ 我现在认为有点同
理 ,学 生肯 定 乐 于接 受 。
情 和思 念 。 ”还 有 的同学 则说 : “ 我也 认为 是尊敬 与感
就因势利导,提 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 学效率关系很大 。如果阅读上得索然无味 ,那必然不能取得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学习知识是一 个循 序渐 进 的过 程 , 前 苏 联 著 名 的 教 育 学 家 巴甫 洛 夫 在 给 青 年 们 的 一 封 信 时 说 到 : “ 循 序 渐进 , 循 序渐进 , 再循序渐进” , “ 循” 是按照 依照 ; “ 序” 就 是 学 生 认 识 客 观 事 物 的能 力 和 学 科 知 识 本 身 的 体 系 与 各 自的 特 点 。学 生 吸 收 知 识 的过 程 , 在客观上都有 一定 的次序 , 从 感 性 到 理 性、 具体 到抽 象 , 再到个别到 一般 、 现象 到本质 , 实 际 上 在 教 学 就 是 由浅 人 深 的 过 程 , 课 堂 教 学 必 须 注 意 这 个 规 律 。前 面讲 了哪 些 知 识 , 还没有讲的有 哪些 , 后 面 讲 的 与 前 面 有 何 联 系, 教师讲课时力求考虑周全 , 并 能 做 到 教 学 内 容 通 俗 易 懂, 尽可 能用生 动 、 具体 、 形 象的 语言 去描述 概念 ; 用例 子 、 比喻 、 故事等深入 浅 出地说 明抽 象 的科学 道理 ; 用 小黑 板 、 卡片 、 投影仪 、 录像 机 等进 行 教 学 , 使学 生深入 理解知识 、 牢
●课 堂 教学 与研 究 ●
2 0 1 5 。 9 断课 稚 导 学
中学语 文 课堂 教 学 应 遵 循 的 几 个 原则
甘 肃省 宕 昌县 第 一 中学 马 婷婷
摘 要 教 学原 则 是 根 据 教 育教 学 目的 、 教 学 规律 而 制 定 的 指 导 教 学 工 作 的 基 本 要 求 , 它 反 映 了人 们 对 于教 学 活 动 本
可 以 归 纳 出事 物 的 异 同 点 。 如 今 设 备 齐 全 、 经 济 条 件 优 越 的学 校 为 直 观 教 学 创 造 了 良好 条 件 , 电化 教 学 就 是 为 了 更 具 体 地 向学 生 提 供 大 量 丰 富 和 生 动 的 形 声 材 料 , 使 一 些 抽 象 的东 西 变 为 直 观 的东 西 , 从而呈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中学语文教学论是研究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属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分支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论以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理论上需要研究回答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种种问题。
实践方面,它需要结合教育见习、实习培养和训练学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教学技能。
中学语文教学论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教学,使学员具有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及教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修养和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教研的初步能力,并且初步养成学员积极、正确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需要综合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的前置课是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师口才、汉字与书法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等,后置课是教育实习等。
中学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具有直接的现实的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1、知道中学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目标、过程、原则、方法、教材、评价、教师与学生等主要概念、原理、法则、环境、条件、方法、技术、手段和策略等。
3、掌握有关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学习教学等基本原理、方法、策略和手段。
4、学会听课、评课、教材研究、教学设计、上课、批改讲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评价考试以及初步的语文教学研究。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论的知识与技能内容和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与学会四个层次,以列表形式给予说明,用“√”表示层次要求。
打“*”号的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
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中学语文教学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方向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数:78节(大三第二学期,每周3节,共3×18=54节;大四第一学期,每周2节,共2×12=24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予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原则1. 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任务的解决过程,并倡导学生在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任务为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教学的导向,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的任务目标和实践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多元化的任务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如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表达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设计具体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写作,设计角色扮演等。
2.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进行任务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在任务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
3. 进行任务反馈。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并对他们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1. 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性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
2. 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的技巧,还能培养语文思维和文化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在任务中的综合能力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
新 教育要求教 师放弃命令 与服从 的师 生 关系, 放下传统 的师道尊严 , 放弃扮演 绝 对 权威 的角 色 ,要求教师 对学生实行 民
主 ,把 全 体 学 生 都 看 成 是 课 堂 的 主 人 真
人生价值观 。如在讲 《 荔枝蜜》 文时 , 一 教
辩证 观点 ( 法 ) 授给 学生 , 方 传 使学生 懂 得祥林嫂 的死因是 多方面的 ,但 旧社 会 黑暗制度的迫害却是其主 因。 ( ) 过 “ 型 引路 ” 养 学生 的科 4通 典 培
学 精 神 。如在 语 文 教材 中 , 关 创 新 的 事 有
、
思想 性创新教育原则
所 谓 思 想 性 创 新 原 则 ,是 指 在 教 学
师 提问 : 文章 热烈 赞美 了蜜蜂 的高 尚 、 “ 可贵 的牺牲精神 的同时 ,对青年 学生有 何指导意义 ?” 绝大多数学生在肯定蜜蜂 的无私 奉献精神 的同时 ,表示要像 蜜蜂
正做到 : 期待的 目光 投 向每一 位学生 , 把
把 满意的微笑让 每一 位学生分 享。 () 2 要发挥教师 的作用 。民主 f不 等 生 于放任 自流 , 从教育 的角度看 , 教师是 教 育的主体 , 学生是教育 的客体 。教师的主 体 作用不仅表 现在课堂 ,而且表现在课 外 。课 外教育 的内容包括 : ①确定 主题 ,
个 方面 :①使用 教材 的开放 。语文教学 中, 我们要 彻底领会大纲精 神 , 深入 研究 教材 的编写意 图。从培养学生 能力的实 际需要 出发 , 无论是 自读课 文 , 还是 必读 课文, 我们都应该全面考虑。②教学过程 的开放 。新的教学模式 , 应该灵活地安排 和控制教学 的过 程 , 该构建“ 应 问题—探 究一结论一 问题 ” 这样一个新 型模式 。③ 教学方法 的开放 。如上 《 捕蛇者 说》 一文 时 , 了加深对标题 中“ ” 的理解 , 为 说 字 老 师要求 学生运用发散 思维 ,找 出学 过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及语言要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及语言要求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问题,勤于动脑动手的学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新语文课标的要求和实践体会,我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五个原则,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注重六大要求。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第一是注重点诱的原则。
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革除单纯的应试教学的理念,革除给学生脑子里灌塞死知识,使学生终日处于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革新教法,采用重点诱导的教法。
实践证明,给学生死灌硬塞,学生只能死学,越学越死板。
注重点拨诱导,学生学得主动灵活,能使学生青云直上,生动活泼。
第二是倡导师生互动的原则。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活动。
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双方是和谐的统一。
新课标强调“生本”教学的理念,注重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情感共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素,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主体是内因,主导是外因,外因的作用是促进内因产生质变,内因质变的完成,只有在互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第三是注重读诵的原则。
新课标倡导中学语文教学应恢复重读诵的传统学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内容并不是很深奥,只须教师稍作梳理,稍加点拨,障碍即可排除,只要多读诵几遍,其内容即可把握,其意义即可理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则是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而留足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读诵课文。
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和理解了课文意义,而且在反复读诵中能逐步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妙处,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学习境界。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
语文是富于形象思维的科学,离开形象思维就无法学好语文。
语文教师的教学若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不是语文教学。
五是努力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原则。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学常规)一要体现课改的六字方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要灵活体现调节教学的四个环节和五个关键。
三要注意语文课的学科特点:1.语文课要做到“四有”。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调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原则,又要注意到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规律。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四有”:即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
(1)“有目标”指的是,上课前必须明确提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自由散漫式的语文教学法,我们是不赞成的。
(2)“有自学”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学生自学读书、整体感知的自主学习的环节,把一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解决。
不能一上课就由老师分析讲解,甚至满堂灌,或者满堂问,把完整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权力。
(3)“有讨论”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讨论而充分发表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意见,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发挥群体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讨论要深入,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进行30秒的讨论。
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有价值,不能钻牛角尖。
(4)“有读写” 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读、有写。
首先,“读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上,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读书,通过自读、齐读、品读、诵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精彩优美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甚至达到当堂会背。
其次,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写一写,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整理一下,理清思路,形成一段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答案,用笔写在课堂笔记本上;或者进行片段写作,100字左右。
如果这样,每节课都做到有读有写,天天练习,积少成多,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因为语文能力的提高靠积累和感悟,只有多读多写才能见成效。
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原则
等等。如 《 离骚》一文 ,学生们可
通过热烈的讨论 ,认识到屈原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忠贞爱 国的可贵 品
质; 《 项脊轩 志》可让学生们认识
到 亲情 的伟 大 和难 能 可贵 ; 《 论
些具体生动 的语言美 、形象美 、环 境 美 ,如 《 园 春 沁 长 沙 》 中 “ 山红遍 ,层林尽染” “ 万 、 漫江碧 透 ,百舸争 流”的 “ 江秋景 图” 湘 ; 《 梦游天姥 吟留别》 中 “ 天 向天 连 横 ,势拔 五岳掩 赤城” “ 、 云青青 兮欲雨 ,水澹 澹兮生烟”的 “ 天姥 梦游 图” 《 ; 再别 康桥》 中 “ 畔 河
学艺术 的体现 ,以愉悦学生学习的
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从 而 提高学生学 习语文 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
促进学生智力 的发展 。 1 培 养 学生 的 审 美意识 ,提 .
高 其 审 美 能 力
借助 优 秀作 品 陶冶 学 生 的情
感 ,用外在的美好 事物塑造他们 内
在的美的心灵 ,培养美 的情操 ,磨
理大胆的想象 ,产生如身临其境 的 感觉 。如教 《 荷塘月色》一文 ,可 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抓住文中 大量的 比喻句 ,充分展开想象的翅
膀 ,将荷塘 、荷 花 、荷香 、流水 、
警句 、诗行 ,不仅可 以陶冶性情 , 感悟生活的哲理 ,受到传统美德的 教育 ,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 写作素材。
金柳 ” “ 、 波光艳 影” 的 “ 康桥 夕
语 》 中孔 子 “ 而好 学 ,不 耻 下 敏
问” 、谦 虚 、勤学 的态度会 使学 生
比如教 苏轼 《 崇 ( 江 晚 惠 春
景) 》一诗 ,在作 了必 要的导入 与
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1以语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是对确定语文教育目标和处理各种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
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
3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提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将语言素质培养目标放到首位,并以此为协调诸方面关系的总体方向和根本依据。
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1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是确定和处理中学语文科各项教学的各之间主次关系和比重关系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原理。
2中学语文科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心理,品格三个方面,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将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认为这个系统中的各项内容双构建成一个关系网络,强调在这个关系网络中,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项目,应当得到优先发展,并且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心部分,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当尽可能融合到这个重心训练当中进行教学并且要为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
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1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
2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要以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为凭借才能得以落实,而语文科的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发挥其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3“学科教学”,即指语文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科类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以教师的系统讲解和组织学生的系列训练为主,以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基本目的,其中的“活动”指语文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课堂以外的学习小组活动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督促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全面涵养学生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相辅而行”强调两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有机承接,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形式中,使其语言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正确落实,必然要求我们掌握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
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1)发展性原则。
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全面性原则。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它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就语文情感素养而言,它包括兴趣、态度、意志和习惯等。
而且,语文知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知识,还包括与实际生活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
语文能力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适应学习、生活、实践、创新的语文实用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促使学生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语文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过程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应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4)合作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既包括自评又包括他评,既有教师的自评、学生的自评,义有教师的互评、学生的互评。
此外,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社区对学生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
因此,在遵从评价合作性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这个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
(5)多样性原则。
根据语文学习重感情体验、重语言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评价,而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运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手段,全面科学地进行。
掌握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掌握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语言是他们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在听力训练中,可以组织听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笔头反应速度;在口语表达方面,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和交流;在阅读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指导与批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资料和实例,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实践活动,如写信、写作文、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激发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促进学生文学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础的语言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领悟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如古诗词、名著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语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原则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互动教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氛围。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讲解、练习、检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和鉴赏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加强口语表达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赛、演讲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法:将语文知识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堂氛围: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作业布置: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理念与方法,以期提供给教师们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教育教学理念1. 学生为中心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应被置于首位。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实现全面发展。
2. 综合素养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不仅仅具备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注重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心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
同时,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美与善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和社区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
2. 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边界。
3. 多元评价与个性化辅导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活动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语文教学原则范文
语文教学原则范文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处理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二、扎实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语文教学是一个渗透性很强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统筹兼顾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连接和延伸。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启发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等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注重实践语文教学应重视实践,提倡语文知识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诗歌、歌曲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材料,打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完整版)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完整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指导思想:1.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实践为基础: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为纽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4.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当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
5.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6.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文化传承: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髓。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以及字词句篇的教学。
以下是关于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的详细介绍:1.讲授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它是中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传授知识、展示教学才华的主要形式。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自行探求知识并获得应用的方法。
3.问答法:问答法,也叫问答法或问答谈话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问答活动,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旧知,探求和发现新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5.字词句篇的教学:字词句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第一节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
有人也称之为教学策略。
它是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使用的,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中学语文基本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
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自己的独白,因此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控制,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它的主要缺点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就少,难以恰如其分地调节教学进程;又因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需要有一个“反刍”和巩固的过程;再者,由于主要是教师讲授,如果教师忽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形成“满堂灌”,成为“注入式”。
但是,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成为启发式教学。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教师对事实的叙述、描绘,或对概念、规律的解释、论证,都必须确实可靠,正确无误,而且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杂乱无章、平铺直叙、艰深晦涩、空洞枯燥。
要注意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性材料。
攻破难点,要深入浅出,生动的语言可化难为易;再一个办法就是分散难点,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个解决。
但是要注意,有时重点即难点,有时难点并不一定是重点。
2、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是讲授成败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调动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要善于设疑、激疑和解疑,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常用引起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
如她在教《孔乙己》时,在导人课文前设计了两个悬念。
第一个是: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冷落的“苦人儿”的形象的。
据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回忆,鲁迅在他自己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为什么那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只要仔细学了这篇文章,就可以得到回答。
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悬念: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人们看了悲剧往往流出同情的泪水或感到很悲伤,而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人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什么样的悲剧呢?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这两个悬念都能紧紧抓住学生,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3、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语言是思维之舟、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学生借以间接认识世界的媒介,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教师讲课,主要是依靠语言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
所以,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讲课的效果和质量。
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语言的运用,注意发挥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他们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言简意赅、绘声绘色,使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增添了讲授的光彩。
可是有些教师不注意语言艺术,讲起课来语言生涩、干瘪、呆板、杂乱,使学生如坐针毡,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掌握语言艺术,教师就要注意讲课的“声”、“色”、“姿”、“情”。
声,是指语言要有节奏感,要运用普通话教学,做到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色,即面部表情要既严肃又亲切,根据讲课内容自然地变化着自己的欢笑、悲伤、愤怒、爱慕和厌恶等神态;姿,即姿态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以手势助说话;情,即要讲出感情,或平静,或激昂,或愤慨,或幽默。
4、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提问、讨论、练习、朗读、速读等,以弥补其缺陷。
5、讲授要配合恰当地运用板书。
板书是书面语言或形象化的语言,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与口头语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恰当地运用板书,不但可以弥补教师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可以给教师的讲授增光添彩,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条理更清楚、重点更突出。
6、讲授还要注意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讲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反馈信息是调节讲授不可缺少的依据。
因此,教师讲授时要面对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及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使师生情感交融、发生教学共鸣,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答法又称提问法、谈话法、疑问法、析疑法等。
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曾有过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传统。
例如《论语》,就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孔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教学的实录。
该书共记录了117次问答,其中4次孔子问弟子,11次弟子问弟子,102次弟子问孔子。
并且正是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并规定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的启发式教学三原则。
但在后来长期的封建教育中,评点法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演变成僵死的注人式。
直至近代和现代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之后,还是沿袭那种注入式的教文言文的方法来教现代文,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黎锦熙早就指出:“历来全国中等学校之本国国文成绩殊不见佳……症结何在?就在讲读教学时,不知道将白话文的教材与文言文的教材分别处理,而只知道笼统的用一种大概相同的教学法。
”(1)打破评点法的一统天下,谈话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提倡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
谈话法作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规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从1953年“《红领巾》教学”开始逐步得到推广的。
其要点有: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
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总的教学目标。
要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启发性,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有的在阅读前提问,有的在阅读中提问,有的在阅读后提问。
如《威尼斯商人》一课,教师是在讲读前提问: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有四部是写吝啬鬼形象的。
一部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这部作品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不到,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
第二部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里边写个守财奴——葛朗台。
第三部就是果戈理的《死魂灵》,里边写了个泼留希金。
这两篇我们都已经学过了,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虽然都是吝啬鬼,但性格是否完全一样?——不是。
葛朗台——资产阶级暴发户,泼留希金——腐朽没落的农奴主。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威尼斯商人》,看看这篇(1)黎锦熙论语文教育.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112。
文章里描写的吝啬鬼又有什么特点。
又如《项链》,教师是在学生阅读后提问: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路瓦栽夫人”式的人物吗?如果没有,说明为什么?如果有,请用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的“路瓦栽夫人”式的人物有什么新的特点。
阅读过程中的提问,可以是提示性的,可以是总结性的,可以是指导性的,可以是发现性的,可以是思考性的,可以是反馈性的,等等。
总之是要随着思路的发展相机发问。
有时似是随便发问,其实也颇具深意。
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读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一句就问:“老愚公多大岁数了?”有学生随口就答:“九十啦。
”然后加以辨析,目的是强调“且”字释义。
如果教师的提问只能在学生的思想中泛起一丝涟漪,甚至毫无反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难度是思维的磨刀石,只有思考有价值的内容才能锻炼思维。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反映教材的重点和系统性。
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首先是通过评价要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学生回答一般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语言表达也多是由含混到确切,由模糊到清晰。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近本质,并且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里说:“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正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早晨知道上午的事,这符合情理吗?许多学生都能回答:根据鲁迅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会把自己的行动事前告诉他,所以符合情理。
但联系全文才能进一步回答:鲁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为了驳斥流言污蔑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的阴险论调。
第二,教师要有民主态度。
评价学生的答案要用商讨的语气,学生如有不同的意见要允许保留,还可让别的同学参与评价,并择善而从。
教师采纳了哪个学生的意见,就是对哪个学生的一次鼓励。
第三,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只要学生答对了一部分,就要加以肯定;即使完全答错了,也只能进行中肯的分析和有效的引导,而不能讽刺挖苦。
总之,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并受到激励。
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对那些有关课文宏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首先要对提出者加以表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
如有学生提出,鲁迅的《一件小事》中说:“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须仰视才见。
”物理学和生活实践都证明,观察事物的形象愈近愈大,愈远愈小,这里违背了科学原理和生活常识。
这个问题牵涉到深入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和文章的主题。
这里不是眼睛观察,而是用心灵观察,观察到的也不是车夫的形象,而是车夫的灵魂。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意象”。
这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车夫的崇敬心情,深刻地揭示了自惭形秽的自我批判心理。
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可能把问题叙述清楚。
因为准确的叙述展开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了这些过程,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提了一个含混笼统的问题,当教师要他讲清楚时,他讲了一半就停下来说:“啊,我知道了。
”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
一般的提问都要首先面向全体,以引起大家的思想感情活动,经过适当的时间距离然后让个别学生回答,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别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