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书说明: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杠杆二、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杠杆图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1. 2《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4、辨别杠杆类工具许多常用的工具在工作时具有杠杆的特征, 都可以看作是杠杆类工具。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 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展示图片)明确:只有锥子和擀面棍不是杠杆工具,其他4个均是杠杆类工具。

因为杠杆必须有三点。

二、研究杠杠的秘密1、观察下面两幅图的支点位置,说说哪个能省 力?哪个不能省力?2、我们可以用杠杆尺来研究来揭开杠杆的秘密。

仔细观察杠杆尺,它有什么特点?明确:① 杠杆尺上有支点② 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可以把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 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

3、 先在杠杆尺左右两端相同的位置各挂一个钩码操作,观察 试试,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明确:杠杆尺左右重量相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 讨论讨论,说出自支点I 用力点]I 用力点I 度闻I 阻力点I掌握判断杠杆的 方法观察交流讨论交流观察回答用杠杆尺做实 验、收集并整理 数据,分析认识 杠杆省力、费力 和不省力也不费 力的规律。

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 么样的情况不能省力?明确:在杠杆尺平衡状态下: ① 右边重量大于左边,费力 ② 右边重量小于左边,省力 5、 实验要求① 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② 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③ 杠杆尺静止不动时,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 置和数量记录在书上或活动手册上④ 小组合作,多实验几次6、 参照记录表进行实验,并搜集相关数据________ 研充杠杆尺的记录表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搜集数据的?哪种方 法更合理? 三、课堂练习1、 下列物体利用杠杆原理的是()A 、镰刀B 、茶杯C 、锥子2、 杠杆是否省力与()有关。

A 、 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到支点距离的大小B 、 秩码多少C 、 杠杆摆放位置3、 仔细观察下面几种杠杆类工具、机械,尝试分 辨出它们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

8、讨论 分析数据,到规律讨论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集数据独立完成课堂知识检测7、分析数据,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材简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叫简单机械。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杠杆,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从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杆,学生容易理解。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上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分析出杠杆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认识一些生活、生产中的杠杆。

再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让学生初步认识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科学探究目标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难点:深刻理解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

出示一张用木棍撬起重物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挑战的任务吗?我们用木棍撬动石块,你们还记得怎样做吗?学生观察、思考并汇报。

2.小结:我们可以把一根木棍插入到一个石块或者重物下面,在它的下面垫一个石块,然后用手往下一压,就可以撬动这个石块或者重物了。

我们把用来撬动物体的这根棍子叫做撬棍。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场景的导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科学知识。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杠杆的科学教案1教材分析〔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同学在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约机械。

从本课开始,同学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约机械。

本课将特地引导同学认识杠杆,并通过试验讨论发觉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运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受是许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运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历的积累,同学们可能并不清晰或者没有思索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同学的生活经受,分析运用撬棍的过程,观测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约机械可按省力状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劲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试验讨论活动,我们要让同学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进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技能。

学情分析同学的科学认知技能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控比较少。

另外,同学对于科学试验的操作比较少。

组织教学上同学整体素养较差。

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劲。

假如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进展记录、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的技能。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进展记录、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的技能。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劲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杠杆的科学教案2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点的确定。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平衡尺等。

2.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现象,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杠杆现象,并展示图片。

二、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杠杆的定义: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支点、动力、阻力、力臂等。

3. 学生通过观察教具,理解支点、动力、阻力、力臂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具,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实例题目,要求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并提出疑问。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杠杆现象,并拍照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巩固杠杆的知识,并通过实例题目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实验探究杠杆的类型(10分钟)1. 介绍杠杆的类型:一阶杠杆、二阶杠杆、三阶杠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七、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测量(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原理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测量。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范文二份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范文二份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范文二份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及结构。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2.理解杠杆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杠杆的作用和原理。

2.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实物杠杆、齿轮组成的简易机械装置、绳索、计时器、试验台。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先通过运用杠杆原理问一问题的方式,导入杠杆的定义和结构。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教师:杠杆原理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杠杆的科学。

2.展示杠杆实物,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教师:请看这个实物,这就是杠杆。

它一般由一个刚性杆和一个支点组成。

这个刚性杆的两端分别是支点和力臂。

力臂是从支点到我们的力点的距离,而力点是我们进一步施加力的位置。

3.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实验展示。

教师:这里我使用了一个简易的机械装置,它由两个齿轮和一个杠杆组成。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机械装置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示范:先将这个装置调整为平衡状态,然后我们用手轻轻地拨动其中一个齿轮,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我们会发现,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一个小的力作用在齿轮上,就能带动另一个大的齿轮旋转。

4.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同学们,现在轮到你们操作了。

请你们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来操作这个装置。

(分组,学生操作实验)5.进行讨论及总结:教师:通过这次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教师:非常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杠杆的原理可以帮我们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6.进一步探究: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尝试用杠杆原理解决其他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移动一块很重的石头,应该怎么办?学生:……教师:很好,可以用一根杠杆来帮助我们。

但是,你们需要考虑一下力点和支点的位置,以及杠杆的长度。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杠杆,学会区分一、二类杠杆,掌握杠杆的原理与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原理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分辨一、二类杠杆的特点。

2. 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个简单的道具,如一个剪刀或一个小木棍。

2. 让学生观察道具的外形特点,并征求他们对道具的用途猜测。

3. 引导学生思考,道具是如何做到起到放大力量的作用的。

4. 引出学习杠杆的话题。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杠杆:杠杆是一个刚性棒,通过固定在一个支点上,能够在另一端产生一个力矩,使得力产生放大或者方向改变的原理。

2. 分类杠杆:根据支点位置与作用力位置之间的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和二类杠杆。

3. 一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作用力位于支点的另一端,如图所示。

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插图:一类杠杆图例)4. 二类杠杆:支点位于杠杆的中间,作用力位于支点的一端,如图所示。

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插图:二类杠杆图例)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1. 实验1:制作一类杠杆(材料:长木棍、支点、负重、尺子)(步骤)a. 固定一个支点在桌子上。

b. 在支点附近放置一个长木棍。

c. 在木棍的一端逐渐加重。

d. 观察并记录木棍的变化。

2. 实验2:制作二类杠杆(材料:长木棍、支点、负重、尺子)(步骤)a. 将支点固定在木棍的中间位置。

b. 在支点一侧逐渐加重。

c. 观察并记录木棍的变化。

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4. 讨论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理解力矩的概念。

Step 4: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常见的杠杆应用案例:开瓶器、秋千、拔河比赛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在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原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分享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杠杆、钩码、绳子、平衡尺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如用杠杆撬起重物,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让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感受。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翘板、剪刀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游戏等。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的定义、杠杆的组成。

2.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3. 杠杆的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力的关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杠杆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杠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和应用。

2. 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组成,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3. 分类与特点: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杠杆的不同类型和特性。

4. 平衡条件: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应用实例: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杠杆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应用实例。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杠杆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平衡条件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杠杆的作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转动原理。

作业设计: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描述其作用。

2. 绘制一幅杠杆的示意图,标注出力、力臂和阻力。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判断杠杆平衡的方法:观察杠杆两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平衡。

3. 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杠杆的力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臂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1. 力臂的定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力臂的作用:力臂的长度影响杠杆的平衡状态。

3. 测量力臂的方法:使用尺子或直尺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3.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杠杆的力臂长度,并分析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力臂长度。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计算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剪刀、夹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杠杆。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二、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杠杆的定义、基本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

3. 汇报交流,巩固理解。

三、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

2.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出示实例,让学生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总结评价,反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2. 提问:“你们认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杠杆的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验、应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杠杆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六、杠杆的分类与应用(1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应用原理。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精选5篇)《杠杆的科学》篇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

在前一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2.通过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1.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3.学生认知障碍点: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请三个同学完成,并比一比谁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2、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3、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杠杆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杠杆的定义,讲解杠杆的组成部分,如支点、动力、阻力等。

2.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的分类标准及特点。

3. 杠杆的计算讲解杠杆的计算方法,如力臂、力矩等概念,并教授简单的计算技巧。

4. 杠杆的实际应用介绍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杠杆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工具。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组成部分,如支点、动力、阻力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的分类标准及特点,并通过实物进行展示。

4. 讲解杠杆的计算方法讲解力臂、力矩等概念,并教授简单的计算技巧。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计算杠杆的力臂和力矩。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杠杆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杠杆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杠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深入了解杠杆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教案

《杠杆得科学》教案元坝区陈江乡小学范永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机械单元第2课《杠杆得科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与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1、利用杠杆尺得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得省力、费力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得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与结果得分析与归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数据得胜利与分析得重要性。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得科学学习习惯。

本课知识点1、杠杆有三个重要位置:用力点、支点与阻力点。

2、杠杆得秘密:①当用力点到支点得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得距离,杠杆省力;②当用力点到支点得距离〈阻力点到支点得距离,杠杆费力;③当用力点到支点得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得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正确判断常用杠杆类工具得三个重要位置、2、会通过动手实验,整理与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得省力规律。

难点: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科学得实验数据,进而验证杠杆得省力规律、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学生得杠杆尺模型、剪刀、铁皮罐、开瓶器、擀面杖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创设情景:活动1:趣味比赛让全班力气较大得男生与一力气较小得女生进行比较谁可以在最段得时间内打开铁皮罐、其中,男生只能徒手进行而女生则可以借助工具(如尺、小木棒等)从学生得比赛结果来引出课题—-杠杆。

活动2:神力搬大石学生以笔代替杠杆,以字典代替重石,动手操作以最快最省力得方式搬动大石,其间不同得学生会用不同得方法,教师让几个学生介绍各自方法后从她们汇报中总结概括,笔在这个活动中得角色:1、有力作用在它上面;2;能绕固定点转动;3、就是一根硬棒。

由此自然引出了杠杆得定义、二、读书提问、示范练习:1、学生速读教材,提问解决杠杆得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概念。

2、教师示范画杠杆结构示意图。

3、教师展示压水井得压杆、跷跷板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三个点得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12《杠杆的科学》(教案)引言: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杠杆的科学。

杠杆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机械装置,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举起重物。

通过学习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将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如何利用杠杆来完成工作。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并能够解决与杠杆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移动或举起重物的简单机械装置。

它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

2.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基于力矩的平衡。

力矩是力乘以与支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M = F × d。

当杠杆在支点处平衡时,力矩的总和为零。

二、杠杆的三类
杠杆根据支点、力和负载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
-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负载位于支点的同侧。

- 特点:一类杠杆可以增加力的效果,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撬起重物的杠杆就属于一类杠杆。

- 示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一类杠杆的作用。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木板和重物,找到合适的支点位置,将负载提升。

2. 二类杠杆:
-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力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负载位于支点的相对侧。

- 特点:二类杠杆可以增加力的效果,并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使用剪刀剪断纸张时,剪刀就是一个二类杠杆。

- 示例:让学生用一个木棍做成剪刀的形状,用纸张作为负载,体验二类杠杆的原理。

让他们发现只需要少量的力气就能够剪断纸张。

3. 三类杠杆:
- 定义: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负载被施加在支点的另一端,力位于支点的同侧。

- 特点:三类杠杆可以增加速度和距离,但不能增加力的效果。

例如,使用夹取东西时,夹子就是一个三类杠杆。

- 示例:让学生用两根木棍和弹簧夹子制作一个夹子模型,并用它来夹取小物品。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理解三类杠杆的特点。

三、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 采摘水果:当我们使用一个梯子去采摘水果时,我们其实是利用了一类杠杆的原理。

我们把力应用在梯子上,支点是梯子的一端,负载是我们的身体和提取的水果。

2. 刷牙:刷牙时使用的牙刷也是一个杠杆。

刷毛是我们施加力的位置,手柄是支点,牙齿则是负载。

利用杠杆的原理,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清洁牙齿。

3. 剪刀:剪刀是一个常见的二类杠杆。

我们把两个剪刀叶片之间的纸张视为负载,支点在剪刀叶片的连接处。

通过施加力,我们可以轻松地剪断纸张。

四、解决与杠杆相关的实际问题
1. 实验:请学生在实验室或家里进行以下实验,以更深入地理解杠杆的原理。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在不同位置施加力,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与杠杆相关的问题。

2. 组装玩具:让学生思考,与杠杆有关的实际问题还有哪些。

例如,当我们组
装玩具时,如何使用螺丝刀(一个一类杠杆)和扳手(一个三类杠杆)。

3. 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到身边的例子,解释利用杠杆的原理完
成工作的方式。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到杠杆的定义、原理和三类,以及杠杆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他们还应该能够解决与杠杆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科学的理解。

希望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