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成果产出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的关系研究

高校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的关系研究

高校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的关系研究摘要:高校的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的关系,探讨了科研产出对于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同时就如何提高高校科研产出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

科研产出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目标,而成果转化则是科研成果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实现应用的重要过程。

因此,研究高校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的关系,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科研产出对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2.1 科研团队的能力和合作科研团队的能力和合作对于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水平的科研团队通常能够取得更加优秀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也更容易被转化为应用。

此外,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能够促进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2.2 研究资金的支持和管理研究资金的充足和有效管理是高校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足够的资金支持能够促进优秀科研项目的展开和成果的取得。

同时,合理的资金管理和科研项目的监督,能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2.3 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对高校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术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能够给予科研人员必要的激励,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同时,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能够减少学术腐败行为,提高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的质量。

3. 科研产出对成果转化的路径3.1 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科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高校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实现对技术的利用和价值的创造。

3.2 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合作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合作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通过与孵化器和科技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商业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看大学生创业教育

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看大学生创业教育

2022年2月第5期Feb. 2022No.5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吕丽莉a,董 科b(沈阳工业大学 a.创新创业学院;b.后勤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辽宁 沈阳 110870)[摘 要] 高校中拥有“大量”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他们也是站在讲台上的高校教师,其创业者素质的缺乏不但表现为成果转化数量少,也折射出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实践性不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科技型创业人才的主阵地,要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者素质培养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着力在转变观念营造创业教育氛围、融合专业教育进行创业实践、专兼结合重构双创教育导师、协同育人构建创业教育生态四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成果转化;创业教育;生态[基金项目] 2020年度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的党建与科技业务融合发展研究”(2020JH4/10100057)[作者简介] 吕丽莉(1977—),女,山东邹平人,博士,沈阳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研究;董 科(1980—),男,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工业大学后勤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后勤保障管理与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169-04 [收稿日期] 2021-08-12近年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但相比增长迅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大有“上热下冷”的趋势。

这其中纵然有政策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人的问题。

特别是既懂科研成果,又懂市场运作的创业者型人才比较缺乏,在市场运作、成果孵化、产品推广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凸显创业教育的缺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策略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策略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策略研究近年来,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与推广已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高校的科研成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从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推广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良好的科研成果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吸引人才加入学术队伍,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

其次,高校的科研成果承载着创新与进步的使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科研成果的管理有助于加强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深度,提高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存在的问题在高校科研成果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 SCI 收录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这导致高校教师过分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

科研成果应该从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

其次是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大。

高校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实验室中,难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科研人员缺乏创新转化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缺乏与产业界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推广策略为了解决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广科研成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推广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除了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还应考虑学术水平、实用性、和社会影响等指标,形成科学全面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这样可以鼓励教师在科研上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成果,并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体宣传科研成果,包括学术会议、科技展览、媒体报道等。

同时,高校应积极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建立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课题申报: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指导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界定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只要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

继而在2015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双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高校是双创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双创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质量的高校双创教育活动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业天赋,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也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目前对于双创人才的要求。

对于高校双创教育来说,双创教育教师是双创教育的具体承担者,是双创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做好双创教育的重点所在。

高水平的双创指导教师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双创教育的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双创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强且应用能力极强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指导老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源于实践的丰富的双创经验。

但是从我们目前的高校教师配置来看,大部分的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企业经历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高校的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不足,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教学活动探索与研究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教学活动探索与研究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教学活动探索与研究作者:刘丹,王艳红,李莉,隋欣,王艳春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7年第1期刘丹1,王艳红1,李莉1,隋欣2,王艳春1(1.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省教育学院职成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使高校教学活动应该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等教学活动,努力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字:高校教学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实践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1.004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14—03收稿日期:2016—10—21作者简介:刘丹(1983—),女,吉林四平人,长春理工大学,讲师,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云计算。

王艳红(197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李莉(196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王艳春(1963—),女,吉林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隋欣(1983—),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云计算。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所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在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下,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多种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值得人们探索与研究。

创新创业融合视角下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探讨

创新创业融合视角下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探讨

创新创业融合视角下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探讨郭志琼(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ꎬ江苏徐州221116)摘㊀要:高校科研团队是当今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ꎬ其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ꎮ论文在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背景下ꎬ从 创新㊁创业 融合视角下探索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式ꎬ分析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ꎬ提出高校科研团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举措ꎬ为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支持ꎮ关键词:创新创业ꎻ科研团队ꎻ高素质人才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18-03Explorationon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high-qualitytalentsby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teamfromtheintegrationperspective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GuoZhiqiong(BusinessSchoolꎬJiangsuNormalUniversityꎬXuzhouꎬJiangsuꎬ221116)Abstract:The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teamisthefrontpositionof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ꎬanditstrainingmodeisdi ̄rectlyrelatedtothequalityoftalentcultiv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 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 ꎬthispaperexploresthemodeof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by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teamfromtheintegrationperspectiveof innovationandentrepre ̄neurship ꎬanalyzesth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ofcultivatinghigh-qualitytalentsfacedbythecurrent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teamꎬandproposesnewmeasurestoimprovethecultivationofhigh-qualitytalentsby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teamꎬsoastoprovidesupportfor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thenewera.Keyword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ꎻscientificresearchteamꎻhigh-qualitytalents㊀㊀一㊁引言近年来ꎬ在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背景下ꎬ我国创新创业事业获得快速发展ꎬ创新创业不断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ꎬ对促进科研创新和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ꎬ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ꎮ«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 升级版的意见»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ꎻ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ꎬ打造 双创 升级版ꎬ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ꎮ而要实现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ꎮ在此背景下ꎬ当今社会呼唤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ꎬ而高校科研团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ꎮ高校科研团队是一种新型基层学术组织与核心人才汇集的载体ꎬ是当今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ꎬ其学术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ꎮ因此ꎬ如何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ꎬ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ꎮ二㊁高校科研团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团队是指高校为了促进科学研究而构建的团队ꎬ其以学术领导人为核心ꎬ由骨干教师㊁研究生㊁本科生等组成ꎬ内部成员相互协作ꎬ具有共同的科研目标ꎮ高校科研团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和平台ꎬ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式ꎬ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ꎮ目前ꎬ我国在科研团队建设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ꎬ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ꎮ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团队的发展ꎬ一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对科研团队进行扶持ꎬ积极引进高水平研究人才提升团队的研究水平ꎻ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自身的各类科研经费对学校内部的重点学科的研究进行资助ꎬ各高校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配置和使用上都重点支持具有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项目ꎮ这些措施提高了科研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ꎮ高校科研团队是创造创新性成果的重要来源ꎬ作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组成成员ꎬ学生承担了大量科研工作㊁产出创新性成果的科研任务ꎮ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ꎬ高校利用科8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SJB630080)ꎮ作者简介:郭志琼ꎬ硕士研究生ꎬ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ꎮ热㊀㊀点Һ㊀研团队搭建的平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ꎬ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ꎬ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ꎬ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ꎬ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ꎮ因此ꎬ科研团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ꎮ三㊁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一)学术道德缺失问题有所抬头ꎬ学术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ꎬ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ꎬ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诚信和道德缺失的现象ꎬ高校学术圈也未能幸免ꎬ出现了一些学术腐败问题ꎬ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篡改或者伪造实验数据ꎬ虚构研究成果ꎻ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研究成果ꎬ据为己有ꎻ虚报科研费用ꎬ套取国家科研经费等ꎮ这其中不乏高校科研团队的带头人㊁青年教师等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ꎬ他们为了追求世俗的荣誉㊁地位和财富不惜铤而走险ꎮ学术腐败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自身学术道德缺失㊁背弃了追求真理的精神所造成的ꎬ另一方面也是受当前国内学术环境的影响ꎬ如学术监管力度不够㊁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导向㊁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等ꎮ科研团队及其成员的学术道德缺失㊁学术腐败问题反映出我国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呈现出失衡的状态ꎬ这不仅导致大量科研资源的浪费ꎬ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高素质人才的品格塑造与能力提升ꎬ因此ꎬ净化高校学术生态系统迫在眉睫ꎮ(二)协同创新的绩效水平低ꎬ考核导向与激励措施不合理高校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主要是团队成员相互协作ꎬ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ꎬ实现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发现ꎮ在科学研究中ꎬ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对一些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ꎮ但是ꎬ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ꎬ比如科研团队缺乏能产生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文化ꎬ出现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交流过程不顺畅的现象ꎬ表现在具体协同创新过程中会产生专业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等方面的分歧ꎬ信息整合的难度进一步加大ꎬ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ꎮ同时ꎬ由于绩效考核方面重短期效应㊁轻长期成果的倾向性比较严重ꎬ导致很多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流于形式ꎬ追求创新成果急功近利的现象时有发生ꎬ而原创性的成果则较少ꎬ进而导致了创新绩效总体水平不高ꎮ另外ꎬ科研团队激励措施不足也是制约以团队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ꎮ目前很多高校科研创团队的激励机制主要针对团队整体ꎬ对团队内部成员尤其是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ꎬ缺乏多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ꎬ没有深入团队成员内部ꎬ了解团队成员的真实需要ꎮ一些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对激励措施的重视度不高ꎬ对于激励措施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ꎬ激励措施随意性大ꎬ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ꎬ而且激励手段比较单一ꎮ(三)创业能力培养意识淡薄ꎬ 双创 教育有待加强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新常态下提出的新要求ꎬ在此背景下ꎬ国家需要更多创新创业人才ꎮ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ꎬ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将其输向社会的责任ꎮ生存于高校科研生态环境之中的科研团队作为一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载体ꎬ也需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ꎮ然而ꎬ由于科研团队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组建的群体组织ꎬ科学研究与探索是科研团队的主要内容ꎬ因此对于团队成员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学术上的训练ꎬ而忽视了其创业能力的培养ꎬ造成一部分具有较强创业意识的学生并未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ꎬ实现高质量的创业ꎬ这与当前所倡导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背道而驰ꎮ事实上ꎬ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ꎬ创新能力注重理论上的开拓ꎬ创业能力更偏重付诸实践ꎬ二者相辅相成ꎬ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ꎬ形成 双创 教育的新体系ꎬ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ꎮ四㊁提升高校科研团队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效果的对策(一)从生态治理的视角对学术生态链进行优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ꎬ学术道德缺失和学术腐败等问题是学术生态链的运行出现了问题ꎬ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ꎬ需要从生态治理的角度ꎬ对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ꎮ1.建立多点发力㊁多元参与的学术审查监督机制科研团队的学术腐败问题隐含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ꎬ要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ꎬ就必须对团队成员学术研究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监督ꎬ构建多点发力的监督机制ꎬ从学术研究的起点㊁过程到研究成果的发表等多环节都建立监督机制ꎬ实施流程监督ꎮ同时ꎬ在监督过程中ꎬ要充分发挥多个监督主体的作用ꎬ形成社会㊁高校㊁科研团队自身㊁学术同行专家学者㊁社会媒体及舆论等多元参与的学术监督体系ꎬ遏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ꎮ2.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和问责机制规范学术生态链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之所以经常出现学术腐败问题ꎬ是因为现有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ꎬ导致学术腐败的成本很低ꎬ促使一些急功近利的科研团队成员铤而走险ꎮ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学术腐败相关立法㊁建立层次分明的惩罚等级㊁成立专门的学术不端惩罚执行机构等措施来规范学术生态链ꎮ同时ꎬ启动学术连带责任和问责机制ꎬ科研团队成员出现学术腐败问题ꎬ科研团队的带头人负有连带责任ꎬ并对其所在上级主管负责人进行问责ꎬ实行学术腐败一票否决ꎬ促使学术腐败的成本提高ꎬ切实加强对学术腐败的监管和核查ꎬ使学术腐败 无处藏身 ꎮ(二)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驱动协同创新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的绩效之所以水平不高是因为学术资源配置不合理㊁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激励机制等问题ꎬ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资源整合的视角驱动科研团队协同创新ꎮ1.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学术资源配置不公平和管理机制不合理是造成高校学术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ꎬ学术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方式受行政权力的影响较大ꎬ具有行政职务的一些科研人员在项目评审与立项㊁成果鉴定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ꎬ这不利于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ꎮ因此ꎬ要探索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的学术资源配置方式ꎬ将学术资源配置到最能够出创新性成果的一线科研人员ꎬ让学术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ꎬ提高项目评审㊁鉴定和申请过程的透明度ꎬ构建公平㊁公正㊁科学的管理机制ꎮ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学术团队绩效评价制度ꎬ在绩效评价中不仅要注重结果ꎬ也要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ꎬ对于虽未成功但有创新尝试的团队成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ꎬ从而为鼓励合作创新提供基本的舆论和制度保障ꎮ积极构建科研团队文化ꎬ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ꎬ增强团队的凝聚力ꎬ才能为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ꎮ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激励机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在团队成员内部的转移ꎬ而在成员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ꎬ沟通的质911量直接关系到协同创新的效果ꎮ要通过构建定期研讨会制度㊁非定期头脑风暴会议制度㊁团队拓展活动制度等方式ꎬ通过面对面交流㊁网络交流㊁邮件交流等多种渠道ꎬ增加科研团队成员互动交流的机会ꎬ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相互融合ꎬ形成一种学术引领㊁和谐向上的沟通氛围ꎮ同时ꎬ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ꎬ鼓励更多有潜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相关的科学研究团队ꎬ充分发挥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的潜力ꎮ高校要从资金投入㊁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投入和扶持ꎬ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ꎬ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在团队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ꎬ为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ꎬ促进有潜力的学生通过科研团队的平台迅速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并脱颖而出ꎬ为创新人才能力素质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ꎮ另外ꎬ还应搭建科研团队之间㊁高校㊁科研院所的学术生态链ꎬ形成协同共生的学术网络生态系统ꎬ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ꎮ(三)树立 双创 融合的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方向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这一战略的提出ꎬ目的是激发广大民众的创业创新活力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ꎮ科研团队作为高素质人才汇聚的地方ꎬ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ꎮ1.营造双创融合的生态氛围高校科研团队要转变教育观念ꎬ改变重学术创新而轻创业意识培养的理念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ꎬ创造能力培养为提升ꎬ增强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ꎮ科研团队要善于发现具有创业潜质的成员ꎬ通过 创新-创业 双层次递进㊁有机衔接的培养流程ꎬ营造 双创 融合的生态氛围ꎬ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ꎮ2.搭建以创业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产学研一体化政策是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途径ꎮ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ꎬ高校科研团队要努力搭建以创业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ꎬ实现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ꎬ鼓励科研团队里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ꎬ以科研团队的专利㊁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为技术基础ꎬ将这些成果尽快应用于实践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ꎬ推动科技与生产的发展ꎮ总之ꎬ面对当前在培养创新人才上的困境与挑战ꎬ高校科研团队需要进行学术生态系统的优化与净化ꎬ加强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ꎬ注重个体创新思维的培养㊁创造能力的挖掘和创业意识的塑造ꎬ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新格局ꎮ通过净化学术生态㊁驱动协同创新和践行双创融合的 三位一体 培养模式ꎬ努力开拓高校科研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ꎬ造就更多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ꎮ参考文献:[1]肖春ꎬ毛诗焙.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ꎬ2011(6):69-71.[2]许刚ꎬ王蕾.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协同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ꎬ2012ꎬ32(6):129-132.[3]李耘涛ꎬ刘妍.高校科研型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机制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10ꎬ27(21):146-149. [4]王军.学科交叉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ꎬ2012.[5]许树沛.基于文化观的高校学术团队演进模式及建设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09ꎬ26(2):142-144. [6]刘娅ꎬ徐震ꎬ杨蕾.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ꎬ2020(12):91-92.(上接第115页)慎ꎬ确保科研项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和储存上的安全ꎮ(四)培养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人才绩效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度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ꎮ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ꎬ借鉴先进的绩效评价人才建设经验ꎬ打造专业的科研经费评价团队ꎮ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科研绩效评价部门ꎬ或者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ꎬ使工作人员具备科研㊁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ꎮ同时还应当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人员进行思想建设和素质培养ꎬ使其具备公正廉洁㊁诚信正直的品质ꎮ这种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ꎬ应当不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ꎬ使其接受最新的专业知识ꎬ以求保持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人员的专业敏感度ꎮ(五)建立科研项目信用评价机制应将信用评价机制纳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ꎬ建立科研经费使用信用评价机制ꎬ严厉惩处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ꎮ对于只重视课题的立项ꎬ而在科研过程中敷衍完成任务ꎬ忽视科研项目质量ꎬ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ꎬ科研项目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的行为ꎬ一经查处ꎬ应当严厉惩罚ꎬ并纳入科研经费的信用评价机制ꎮ应当利用信用评价机制上的数据ꎬ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或者问责机制ꎬ对于被拉入 黑名单 的不良信用者ꎬ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申报和使用上ꎬ应采取控制㊁限制或者更加严厉的监督等措施ꎮ而对于那些正确科学安排经费的优良信用者ꎬ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赏ꎬ比如可以在管理流程上给予更多的精简和优化ꎮ参考文献:[1]韩健ꎬ程宇丹.因地制宜:化解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ꎬ2020(9):12-16. [2]沈烈ꎬ谭芳碧.我国重点高校科研绩效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财政监督ꎬ2019(16):56-61.[3]李军.绩效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研究[J].中国财政ꎬ2019(10):32-35.[4]付强.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J].财会月刊ꎬ2013(24):25-27.[5]孙念ꎬ张友棠.理工类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ꎬ2016(33):92-96. [6]路秀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ꎬ2018(10):54-57. [7]王晓红ꎬ王雪峰ꎬ翟爱梅ꎬ等.一种基于DEA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J].中国软科学ꎬ2004(8):156-160.[8]晋兴雨ꎬ张英姿ꎬ于丽英.高校教学与科研综合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ꎬ2018ꎬ38(19):7-15.[9]郑德俊ꎬ高风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09ꎬ26(7):150-153. [10]孟玉环.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ꎬ2012ꎬ29(4):115-118.021。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引言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科研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本工作计划旨在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1.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3.提升学校声誉:通过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其转化效果,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计划1.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与产业界的沟通与合作。

●制定科研成果转化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工作。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合理保护。

1.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定期举办产学研交流活动,增进产业界与高校教师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1.提高教师科研成果质量●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鼓励教师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影响力。

1.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流程●完善科研成果评估机制,确保成果具备转化价值。

●提供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服务,包括技术转移、市场推广等。

●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库,持续跟踪项目进展,确保转化效果。

1.监测与评估●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对转化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收集各方反馈,持续优化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将成果转化绩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成果转化工作。

四、预期成果1.科研成果转化数量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学校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成为地区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型高校。

4.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科研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培养模式为例

科研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培养模式为例

交流与探讨138 2020年11月(下)/ 总第273期引 言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依托学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依据我国畜牧业发展及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对动物药学专业人才的需要,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培养掌握动物药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符合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要求,拥有“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此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1]。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2],明确指出培养高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多年的教学证实,科研可为教学提供新的思想与启示,教学与科研融合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3]。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依托,探讨如何通过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吉农动物药学特色科学研究成果概况1.1开展了中药废弃物再利用研究,扩展了中药应用范围[1]吉农动物药学教师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主要以中药废弃物为原料,开发提高动物生产力、预防治疗药用动物、宠物等经济动物疾病的中兽药产品。

近5年来,专业在中药废弃物再利用研发领域,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支持10余项,如《西洋参茎叶作为中药添加剂新资源原料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吉林省医药健康领域—中药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立项支持等。

授权发明专利《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转基因黄芪疫苗及生产方法》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与中药相结合,开创了疾病防治新方法。

1.2开展动物药产品研发,促进了动物药产业的发展吉农动物药学教师开展了动物药(鹿茸、林蛙油等)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开发、质量控制技术、产品研发等研究,促进了吉林省动物药产业的发展。

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研究近年来,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实际工作中的热门话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备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而产业转化则是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创新的意义与挑战高校科研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高校能为社会提供前沿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崛起。

然而,高校科研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科研成果转化面临困难,大部分科研成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并增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二、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的现状当前,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关系呈现出积极态势。

许多高校建立了与企业及其他产业合作的平台,通过科研团队、共同研究项目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一些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研究院,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为产业转化培养人才。

三、促进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了加强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建议:1.优化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

高校可以加强学科交叉与创新团队建设,培养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提升科研合作和创新能力。

此外,科研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与实际生产和创业活动的联系,提供更好的科研支持和技术转化服务。

2.改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评价机制。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科研评价机制也需要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价值,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造福社会。

3.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院内教师 资源 , 建立一支具有 专业化水平 的创 业教育 师资 队伍 , 同时在校外建立一 批动态 的创 业教育兼职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0 5
基 金项 目 : 三峡 大学2 0 1 3 年教学研究项 目“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德育素质和创 新能力的研究 与实践 ” ( J 2 O 1 3 O 5 2 ) 作者简介 : 贺海 波( 1 9 7 2 一 ) , 男。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民族药物 的质量标准与作用机制研究 。
同努力 , 难 以在 根本上取得 突破 。本 文从高校 和学生 这 两方面 , 以高校科 研成果 转 化为 切入点 , 将其 与大 学 生的创业 创新 能力培 养和 加速 高校科 研成 果转化
专项拨款 ,由此而 产生 的一切 自然视为 国有资产 , 高 校教师产生 的科 研成果 自然也不 例外 , 这样 以来老 师 们就不能轻 易支配 自己的科研 成果 , 高校 成果 的低转
摘要 : 本 文通过分析 当前高校大 学生创 业和 高校科研成 果转化的现状 , 指 出高校科 研成果转化 为 中国大
学生 高科技创业提供 了一个生逢其 时的绝佳 契机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依托 高校科研 成果转化促进 大学生创业
能力培养模式 , 并就如何 实施进行 了逐一分析。
关键词 : 高校科研 成果转化 ; 大学生创 业; 现状 ; 模 式
1 . 创业观念 的转变和 “ 四个一 ” 实训 。当前的大学 生创新 创业 教育 理念 和措施 越来越 无法适 应 当今 的 社会和市场需 求 , 因此要培养 学生真学 真干才能练就
真功夫 。在 实施时 , 我们将创 新创业 意识 贯穿于整个 大学 生教育 阶段 , 通过实 施 “ 四个一 ” ( 一 件高 质量 的 工程设 计作 品 、 一项科 技创 新课题 、 一 次系统 的企 业 实践 、 一份完整 的“ 互 联网+ ” 创业企划 书 ) 的实训来 转 变他们 的创业 观念 。 2 . 创业理念形成和创业知识及技能传授 。在此阶 段, 我们 以教 师和课 程为 中心 , 进行 了专业 师资 队伍 和课程体 系的建设 。首先 , 我们 充分整合科 研平 台和

高校如何推动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

高校如何推动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

高校如何推动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承担着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

然而,如何有效推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一直是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将讨论高校如何推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若干途径。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高校应当建立科学的学术研究评价体系,促进优秀成果和人才的脱颖而出,防止“论文代笔”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评价体系应当融入各类考核中,如选拔青年才俊、晋升岗位等,鼓励和激励高校教师积极从事学术研究。

二、加大学术科研经费投入高校应当加大学术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研环境和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同时,应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高校应当积极拓宽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渠道,促进国际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合作。

通过与国外优秀大学的交流,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理念,不断推进自身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校内科技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可以设立各类创新基金、创新奖励等激励措施,让学生在高校就能培养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学术研究的推广和宣传工作高校应当积极加强学术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增加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可以通过发布学术成果专项报告、发布学术成果新闻稿等形式,提高学术研究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总之,高校如何推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科学、更加创新的学术研究和科技成果。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科研团队的建设不仅仅关乎一个学校或一个研究机构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科研团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首先,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

高质量的科研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够引领团队成员进行高水平科研工作。

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引进优秀学者、鼓励教师深入科研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的师资实力。

其次,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科研团队应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和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建设培训、举办学术交流会议、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合作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科研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

高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实验课程、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科研项目,不断拓宽科研领域,提升创新能力。

第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注重科研经费的支持。

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包括科研设备更新、科研项目经费等。

高校应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资源,为科研团队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团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科研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通过优秀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团队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高校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科研团队,并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浅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促作用

浅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促作用

浅析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促作用高校教学和科研是紧密相连、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是一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桥梁,通过不断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互相作用,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互相作用进行浅析。

一、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科研是学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

教学和科研虽然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但实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桥梁式的实践活动常常为科研提供了思想、方法、数据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审题、讲解、答疑等环节,把科研的精髓和要义渗透进去。

同时,以教给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性、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也为科研提供了理论探索、技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平台。

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出发,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理念运用到教学中,通过课程设计、授课一体化、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从知识的“积累”到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举例来说,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理论,来让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引导他们开展自己的探究和研究。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实践数据。

此外,高校教学还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并尝试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推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为科研工作带来更多的“一线”信息和数据。

二、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高校科研本身也带有很强的教学功能。

通过科研活动,教师可以深入实践深度挖掘知识,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以科研为主题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逐渐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学科领袖和专家。

浅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及对策》摘要: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以主动适应现代大学生渴望创新创业的要求,自教育部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各高校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了教师培养模式,增强了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训练,提升了高校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协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的重要环节摘要: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

高校教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启蒙者,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指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精神和技能上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问题;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通常由高校教师进行指导与传授,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战略要求,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是否能够承担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以主动适应现代大学生渴望创新创业的要求。

1 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高等院校,具有创新创业经验或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寥寥无几,很显然,这样的师资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渴求。

具不完全统计,有过创新创业锻炼或者有过做工程经验的高校教师占比不超过10%,比例严重失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通常都要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教育出来的高端人才,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锻炼机会,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先天不足。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源泉,其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转化周期长、转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分析影响转化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明确了转化的过程和目标。

接着,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创新主体、合作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机制,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总结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其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机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还能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渠道,难以走出实验室,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良性循环。

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也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因素。

基于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基于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基于协同理淹视域下高校教呷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素吴画斌王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摘要】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需要出现一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来带动就业,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关乎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培养和挖掘。

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偏低的困境,基于协同理论视角,提出了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三大机制。

他们分别是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培养保障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师评价机制,这三大机制涉及到教师创新创业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教师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个质的提升。

借此希望能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J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20)12-0101-04doi:10.3969/j.issn.1003-0166.2020.12.0170引言创新创业逐渐成为高校的潮流,许多高校对其进行了战略部署,“新常态”下的中国更需要进行自主创新创业。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创新创业队伍中的主力军之一,学校需要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创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创新创业教师的质量;因此,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迫在眉睫。

但当前许多高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极其缺乏,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常磊认为教师要具备一些关键能力,需要构建培养教师关键能力的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叫范宏宇构建了年轻教师能力提升的机制框架,主要是指建立沟通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健全激励机制等⑵。

教师的能力关系着整个学校的生存发展,学校要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叫程建华等指出了建立教师能力培养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要基于我国国情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机制叫教师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参与,任永辉提出了企业、行业、政府、高校四级联动的教师能力培养保障机制叫从上面可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收稿日期:2020-07-27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重点项目“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201刃K48);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分层分类、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g20180538);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全面创新能力的形成原理和提升机制研究”(71572177)作者简介:吴画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王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实验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及教学改革度提出了高校教师能力培养途径、培养机制,但针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还不多,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是比较新的教育课程,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针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高校青年教师是实现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力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青年教师是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加强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着重培养和选拔有潜力和创造性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高校青年教师要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与成果,对学术前沿的把握,了解同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都要通过学术交流来实现。

高校可以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和讲座,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营造一个学术交流的氛围。

同时,高校也可以积极与其他单位合作,组织教师赴境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实践创新是造就科研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因素,高校青年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将青年教师的创新成果进行评比,并为获胜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助。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训练营、创意活动等实践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科研方向。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等。

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综合素质培训班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在综合素质上的全面提升,增强其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力量,加强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实践创新、综合素质培养,都是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现实中,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难以真正转化为实际产业应用,导致科研成果的价值未能最大化。

本文将从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困境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转化能够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

另一方面,转化将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可以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支持,而高校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其次,高校与产业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合作难题,高校教师缺乏产业界的市场经验和商业化思维,与产业界脱节,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

针对这些困境,高校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积极引进产业界的专业人才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顾问,借鉴他们的市场经验,提高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思维。

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科研成果推介和技术转让活动,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进程。

此外,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和鼓励。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和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管理指导,创造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

各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鉴定,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入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研究中。

教师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

教师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

教师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教师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教师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创新的基础、成果转化的模式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教师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

一、教师科研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增强其教学的实力,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并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科研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自信心,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科研创新的基础教师科研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广泛的学术视野,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借助合作的力量,共同攻关和创新。

三、成果转化的模式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有多种,如专利转化、科研成果转让、科技合作等。

其中,专利转化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可以将科研成果通过专利的方式保护,并通过转让或合作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或商业化产品。

另外,科研成果还可以通过科技合作的方式,与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和转化,实现共赢。

四、教师科研创新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科研,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而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活动的参与,能够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教学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五、教师科研创新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教师的科研活动还能够提高其学术影响力。

通过科研,教师能够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论文的发表、学术交流等方式将其传播出去,增加其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学术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学术声誉的提高。

六、教师科研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提升高校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提升高校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提升高校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哲旗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0期摘要: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主题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关键是提升教师培养人才的能力建设。

通过寻找教育教学规律,探索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解决浙江及全国高校如何提升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实际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培养人才提升能力提升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是高校、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问题,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关系到国家进步与民族未来。

通过调查问卷、重点调研、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对中国80所高等院校的1878位教师、普通学生、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成效的调研为基础。

从学校、政府、教师自身现有条件、重视程度、发展规划等指标入手,经过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现状分析、对策思路等途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提升教师培养创新创业(即“双创”)人才能力的对策。

一、高校教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现状(一)教师指导双创学生情况全年教师人均指导双创学生人数比例高低学校占总调查学校情况(见图1)。

图1教师指导双创学生比例情况全年双创教师人均指导成功学生人数比例高低学校占总调查学校情况(见图2)。

图2双创教师指导学生成功情况(二)双创课程开设与教师结构被调查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情况(见图3)。

图3高校双创课程开设情况双创教师占全部教师比例,学校双创教师学历结构及双创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结构(见图4)。

图4双创教师学历与专业技术情况(三)教师接受培训学习与自我能力的提升学校双创教师教育公费培训占总调查学校的75%;自费的占25%。

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学习人数占专业教师的35%;学校双创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学习占双创教师的28%。

百名专业教师获取合作项目为6项;平均获取合作资金 021万元;百名双创教师获取合作创业项目为4项,平均获取合作资金015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成果产出关系
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职人员数量的增加,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
力和科研成果产出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联。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是
指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能够积极探索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出创新观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高校整体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成果产出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分析。

第一,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场所,应提供良好
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以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潜能。

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

通过这些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训可以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创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

同时,高校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经验分享,让教师受益于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激励教师积极创新创业。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鼓励
教师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工作。

例如,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对取得显著科研
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

此外,高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项目的支持和资金,帮助他们开展科研工作。

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激情,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四,加强跨学科合作。

高校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跨学科合作可以带来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此外,通过跨学科合作,教师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高校应该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激励教师积极创新创业,并加强跨学科合作,以促进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将得到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创新创业的推动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