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
千年治汗第一方!专治出汗不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效果非常好!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多汗在生活中算是一种常见病,大多数人并不在意。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
如果出汗太多或者是自汗、盗汗时间过久,就会伤津耗神,从而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所以说,多汗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疾病,不可不慎。
一般说来,出汗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白天,轻微的活动就会出汗;一种是在晚上,入睡以后,就开始大量的出汗,人醒了汗马上就停。
第一种情况,中医称为“自汗”,第二种情况称为“盗汗”。
两种汗,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医对出汗的机理是怎样认识的,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
意思就像锅里盛着一锅冷水,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的变成气,蒸腾出来。
锅里的水就是阴,下面的火就是阳。
把阳作用到阴上,汗就出来了。
实际上,人体的出汗过程比这个例子还要更复杂一些。
因为汗液本来是人体内的津液。
而津液对人体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是经过肺脏、脾脏和肾脏一起努力,最后才把喝下去的水变成津液的,很宝贵的。
所以,一般人体不会轻易把这么珍贵的东西随随便便就排到体外去的。
2那么人体采用什么办法,可以保留住这些津液呢?虽然体内的小火一直烧着,但是人体会在这口锅上加上锅盖(这锅盖,中医把他称作卫气),让化成气的津液,不会很轻易的就排到体外去。
除非是火太大了,锅盖也被顶起来;或者是,这锅盖有质量问题,盖的不严,或者根本没有锅盖。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阴阳都比较平和,锅盖又比较结实,所以不会有汗出来的。
即便是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了一点,但锅盖结实,汗液仍然不会轻易的排出来。
但是如果现在锅盖出了问题,锅盖上漏了个洞,那么只要体内的火稍微大一点,汗液就会流出来了。
人体如果卫气比较少,没有办法把津液很好的保护好,不让它随便出来,那么只要稍稍活动一下,体内的火稍微多一点,汗就会流出来了。
止汗神方!自汗、盗汗、手足汗、头汗、腋下出汗统统止住
⽌汗神⽅!⾃汗、盗汗、⼿⾜汗、头汗、腋下出汗统统⽌住⼤家好,⼩叔⼜发现⼀个好⽅,怀着喜悦的⼼情忍不住分享给你们,是⼀个⽌汗的⽅⼦。
关于出汗这件事,⼩叔也写过很多了,出汗的原因特别复杂,有⾃汗与盗汗之分,⾃汗就是坐在那不动也出汗,盗汗就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
出汗的原因很多,有内热的,有阴虚的,有⽓虚的,有积⾷的等等,对于⽼百姓来说最难的就是辨证。
现在好了,⼩叔今天分享的⽅⼦不需要辨证,⾃汗盗汗都可以⽤,简单粗暴,就是治标的,就是⽌汗的,不管是哪⾥出汗都可以试试。
好啦,废话少说,⼩叔赶紧把这个⽌汗奇⽅摆出来,它就是牡蛎散:煅牡蛎30克黄芪30克⿇黄根10克浮⼩麦30克这就是牡蛎散,⼀个清清爽爽的⽅⼦,⼩叔最喜欢这样的⽅⼦,⼲净,没有堆砌药材,没有乱枪打鸟,⼀点不复杂,⽤的药材也是⾮常容易找的,有些⽅⼦⽤的药材跑⼏条街都找不到。
这个牡蛎散,就像⼩家碧⽟⼀样,⼩叔很喜欢,相信你们也会喜欢。
牡蛎散来头也不⼩哦,师出有名,出⾃⼤名⿍⿍的《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这部医典记载了好多好多名⽅,⽐如最适合⼥⼈⽤的逍遥丸,最适合男⼈⽤的健脾补⽓第⼀⽅四君⼦汤,⽐如千古化痰第⼀⽅⼆陈汤,再⽐如千古补⾎第⼀⽅四物汤等等,个个都是流传千古的。
好,我们来看看这个简单的牡蛎散到底是如何把我们的汗⽌住的。
既然名字就是牡蛎散,所以这个⽅⼦的灵魂就是牡蛎,牡蛎是这个⽅⼦的君药,是最主要的⼀味药。
这⾥⽤的是煅牡蛎。
牡蛎就是我们所说的⽣蚝的外壳,中医⽤变废为宝,把牡蛎壳当作⼀味良药。
牡蛎是深海⾥⾯的动物,⾮常安静,主静,让⼈安静,有重镇安神的作⽤,有收敛虚⽕的作⽤,同时还可以软坚散结,因为牡蛎是海⾥⾯的,海⾥⾯的都是咸味的,咸可以软坚散结。
肝⽕太旺,动不动就⽣⽓的,有⾼⾎压的也可以⽤牡蛎,牡蛎可以把多余的⽓⾎拽下来,可以平肝潜阳,让肝⽕平息,让阳⽓潜藏,不妄动。
牡蛎⽤在这⾥最主要的作⽤是什么呢?⾃然是固涩收敛的作⽤,因为要⽌汗嘛,所以⽤的是牡蛎固涩的作⽤,质地厚重的矿物质药都有收敛固涩的作⽤,把⾝体的精华固住。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
自汗、盗汗验方秘方和穴位治疗法临床上我是这样看“汗证”的:1,首辨虚实,虚者,正虚(气、血、阴、阳等),实者,邪实(郁、积、湿、火等);2,再辨阴阳、寒热等。
治疗时:“虚者”当补之、敛之;“实者”当给邪之去路;“寒者”当热之,“热者”当寒之。
总的来讲,要随证治之,调理阴阳气血,使之平和(亦即平衡)。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心主血、汗乃心之液。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故汗出皆由心肾虚致之。
所以在心内为血,在外就是汗。
出汗的症状是反映人体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的象征。
汗液属阴,如人体的正气不足,阳气不固,则阴液失去约束而汗液外泄。
汗与心有关;又肺主皮毛,这个皮毛就是医书所讲的营卫,所以汗又与肺有关;汗走肌表,脾主肌肉,所以汗与脾有关;而心为火,肾为水,人体正常,必要心肾相交,交通上下,所以汗也与肾有关。
肝肾同源头,那么汗也与肝有关。
这些,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人体脏器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司其职的。
汗是心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导致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证。
耗气伤津,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
也会使电解质紊乱,血粘度增高,头晕乏力等。
气属阳,血属阴。
血气嫩弱,若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弱,气阴虚亏。
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损,实证则为湿热迫蒸。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成,即病因病理方面就有了很深的认识,指出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景岳全书》对汗证也作了系统的整理论述,曰:“汗发于阴而出于阳”,认为自汗属阳虚气虚,盗汗属阴虚血虚,《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充分阐明了阳气宣发,阴液于体表而充身泽主着谓之汗,汗液是津液变化而成的,津液又是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中医自汗、盗汗怎么治?中医治疗药方配方处方大全
老中医自汗、盗汗怎么治?中医治疗药方配方处方大全自汗、盗汗是指全身或局部(如手足、面颊等)出汗过多。
醒时汗出为自汗,睡则汗出为盗汗。
本病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亦可因情绪波动(如恐惧、惊骇等)或体虚等因素所致。
古谓:自汗属阳虚、气虚为多,盗汗属阴虚火旺者为多。
自汗、盗汗。
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或遇精神紧张时汗出尤著。
病多缠绵难愈。
郁金散【组成】郁金20g,煅牡蛎、五倍子各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药末10g,用蜂蜜调成药饼2块(以不流动为度),贴在两乳头上,用纱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效】解郁敛汗。
【主治】自汗。
【附记】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用药3~20剂即愈。
五郁散【组成】郁金30g,五倍子9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10~15g,用蜂蜜调匀成膏(以不流动为度),分作两饼,贴敷两乳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效】疏肝解郁,收敛止汗。
【主治】自汗。
一身汗出,上部尤多,动则尤甚,日久不愈。
【附记】笔者经验方。
据临床观察,凡自汗日久不愈与情绪变化有关,用之多验。
若连续用药5次,汗减而未止者,可调整剂量,即郁金15g,五倍子30g,继续外敷,自汗可止。
五倍子散【组成】五倍子粉5g。
【用法】将上药粉用温水调成厚糊状,敷于神阙穴(肚脐),也可敷涌泉穴,用纱布覆盖。
每日换药1次。
连敷3天仍无效者,应更方治之。
【功效】收敛止汗。
【主治】盗汗、自汗。
【附记】屡用效佳。
五辰散【组成】五倍子1g,煅牡蛎、朱砂各0.5g。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
每取药末2g,用温水或凉水调成糊状,于临睡时外敷神阙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掉。
3次为1个疗程。
【功效】收敛止汗,安神。
【主治】盗汗。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或2个疗程即愈。
金蛎散【组成】郁金粉0.24g,牡蛎粉0.06g。
【用法】上药混匀,以米汤调为厚糊状,分为2饼,贴在左右乳中穴,用胶布或清凉膏贴好,24小时更换1次,连敷3~4天即可。
中医治自汗经验
中医治自汗经验
自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没有运动或热环境的情况下,身体自然而然地出现大量汗水。
这种情况通常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阳气亏损等有关。
中医认为,自汗是身体失去了调节阴阳的平衡状态,需要及时调理。
中医治疗自汗通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以下是针对自汗的中医经验:
1. 补益脾肾
自汗常常与脾肾虚弱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自汗的首要任务就是补益脾肾。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熟地、山药、枸杞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益脾肾,提高体质,防止自汗。
2. 活血化瘀
自汗也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等。
3. 调和脏腑
自汗也可能是由于脏腑失调引起的,中药可以通过调和脏腑的作用来改善自汗。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白术、甘草等。
4.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也是治疗自汗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等。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自汗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自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您有自汗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按照中医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自汗、盗汗,异常汗出的中医治疗
自汗、盗汗,异常汗出的中医治疗天气炎热或劳作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朋友即使在冬季也容易出汗,这就是病态了,中医称之为汗证,汗证又分为自汗和盗汗。
中医认为,汗为阴液,受人体阳气蒸腾宣发则汗出,故《内经》有“阳加于阴则汗出”的总结性理论。
自汗、盗汗,多见于体虚、产后、术后,以及各种慢性病中,长期的异常汗出会加重身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诱发及加重疾病,因此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产后、术后,损伤阴阳气血,容易出现自汗、盗汗自汗、盗汗如何区分:自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正常温度中,身体局部汗出或大汗淋漓称之为自汗,自汗有运动或劳作后加重的特点;盗汗:夜间睡眠中汗出而不知自,醒则汗止,汗水像梦中被人偷走了,故谓之盗汗。
儿童盗汗汗证的病因病机:自汗证多气阳虚,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劳逸失节,手术气血损伤等导致腠理疏松漏汗而出;盗汗多阴虚、血虚,多因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迫汗而出。
汗证的治疗原则:自汗证治宜补气温阳固表;盗汗症治宜滋阴养血清热。
汗证的辨证论治:自汗:1、气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恶风,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脉浮缓。
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为气虚自汗的要药2、阳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肢倦身重,乏力易累,恶寒怕冷,严重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温阳止汗方药:表阳虚桂枝加附子汤,里阳虚参附汤附子为温补阳气首选中药3、阴虚自汗:主要表现:夜间盗汗,多伴有不同程度自汗,形体消瘦,心烦失眠,精神不振,或伴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方药:当归六黄汤生地滋阴养血清热,治疗阴虚盗汗4、血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神疲乏力,面色不荣,头发干枯分叉,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偏干,女性多伴月经量少,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归脾丸有中成药可以选用总结:汗证多虚证,日久多生变化衍生他病,因此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中医用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的方法,既能治疗自汗、盗汗,又能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标本兼治!。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 方 之 汗证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方之汗证(盗汗、自汗)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方剂]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止汗。
[验证]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方剂]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上药研粗末。
瓶贮备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方xx ,男,50岁。
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王xx ,女,35岁。
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
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中药调理虚汗盗汗
健康指导:中药调理虚汗盗汗2010-11-05 10:07:19 新浪中医导读:人们适当出汗可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等,但出虚汗、盗汗等,甚至大汗淋漓、精神萎靡,此时就属于病态了。
中药调理盗汗、中药调理虚汗,则是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虚汗盗汗来进行调理,让你拥有健康好身体。
健康指导:中药调理盗汗和虚汗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
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盗汗除了气阴两虚,多见于阴虚内热。
调理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为主,可选用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药。
配伍中药多用生地、麦冬、地骨皮、桑叶等药,如热过重可加黄连,汗出量多加龙骨、牡蛎、生黄芪等。
盗汗还可能与阴阳失调、表虚受风有关,症见汗出怕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苔白,脉缓,调理以调和营卫为法,中药方用桂枝汤等。
因情志不舒、过食辛辣肥厚、素体湿热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湿热郁蒸型盗汗,症见全身出热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热、烦燥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调理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法,中药方用龙胆泻肝汤等加减。
因此盗汗不可妄补,应辨证论治,当清则清。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这属于气阴两虚,调理以补气固表、养阴敛汗为主,中药方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导读: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中医辩汗能识病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景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食品会脸上冒汗。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体虚自汗是指人体元气虚弱,阴阳失调,导致出现自汗的症状。
中医认为,体虚自汗多与先天禀赋、后天养生不当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脾肾阳虚或肾阴虚的人群。
中药方剂可很好地治疗体虚自汗,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八珍汤八珍汤是由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大枣、茯苓、当归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改善体虚自汗引起的身体虚弱状况。
患者可每日饭前服用该方剂,一剂分两次服用,温水送服。
2.四物汤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血养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血虚经络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饭前服用,常用30天为一个疗程。
3.京制四君子汤京制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固冲肾阳,有助于改善体虚自汗的症状。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早晚或饭前服用,疗程视病情而定。
4.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牛膝、麦冬为主要组成的中药丸剂。
此方剂具有补肾益气、滋阴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型的体虚自汗患者。
患者可每日两剂,每次9克,分早晚或饭前饭后服用。
5.人参地黄丸人参地黄丸是由人参、熟地黄、山药、制白术、牛膝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滋阴壮阳,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神疲乏力、脾胃不和的患者。
患者可每次15克,每日两次,早晚或饭前服用。
6.肾气汤肾气汤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等组成。
此方剂具有益肾安神、调补元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等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以上介绍的方剂是常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在使用中药方剂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自汗盗汗中医秘方
自汗盗汗中医秘方
中医治疗:
中医在对患者看诊后,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病症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
根据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盗汗情况,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根据患者体质,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治疗原则来对盗汗患者进行调理。
中医分自汗、盗汗两种, 对于自汗、盗汗的辨证,应着重辨别阴阳虚实,一般来说,多汗证以属虚者为多。
肺卫不固→益气固表
营卫失调→调和营卫
气阴亏糜→益气养阴
湿热泻脾→清热泻脾
康复治疗:
1.食疗方大枣50g,浮小麦50g,水煎,吃枣喝汤,每日2剂。
2. 止汗药饼药物组成:五倍子、煅龙骨各等份。
功用:敛肺降火,收汗止渴。
用法:将五倍子、龙骨共研细末,瓶装备用。
需用时取药末5g,用醋调成一药饼,置脐部,用胶布封贴,每晚睡前用,日间剥去,连用15天。
本方适宜于小儿盗汗。
小儿喂药困难,惧怕打针,内治给药很不方便:况且西药不良反应较多。
3.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4.加强饮食调理可适当多吃鱼、甲鱼、燕麦、浮小麦等。
尽量少吃辛辣食物。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盗汗、手汗以及汗证是指人体出汗量异常增多或出汗部位不正常的症状。
中医认为,盗汗、手汗、汗证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异常、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调理1.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中治疗盗汗、手汗的常用方剂。
逍遥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效,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耆、白术等,服用后可以缓解盗汗、手汗的症状。
2.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可用于治疗盗汗、手汗、汗证。
该方剂主要成药有人参、白术、茯苓等。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对盗汗、手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黄连石斛汤黄连石斛汤也是中医常用来治疗盗汗、手汗的方剂。
该方剂采用黄连、石斛、白术等中药,具有寒热互夺、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盗汗、手汗的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针灸疗法1.内关穴内关穴是位于手掌中心处的穴位,是治疗手汗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手汗症状。
可以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温针、电针、手饵针等进行治疗。
2.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气血的穴位。
针灸时可以采用“旋转刺激法”,即在针刺到位后顺、逆时针旋转针头,以激发穴位的效应。
通过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
三、中医调理方法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盗汗、手汗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止汗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石斛等。
2.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对于改善盗汗、手汗的症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身体过度疲劳。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盗汗、手汗等症状。
3.心理调节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也是导致盗汗、手汗等症状的一个因素。
治疗自汗的方剂
治疗自汗的方剂
自汗,即在没有外界热源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出汗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等。
在中医理论中,自汗通常与脾虚、气虚或阳虚有关,治疗时会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方剂。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自汗:
1. 玉屏风散:适用于表虚自汗,即因外邪侵袭导致卫气不固而出汗。
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防风等,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
2.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型自汗,表现为出汗多、疲乏无力、舌淡脉弱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旨在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心阳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自汗,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等,能够温阳安神、固涩止汗。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自汗,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
主要成分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5.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血虚型自汗,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主要成分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旨在养血安神、止汗。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自汗之前,应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以确定自汗的具体类型和病因,然后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有耐心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自汗症状。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
治手脚出汗的经方手脚出汗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频繁或者过量的汗水,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有许多传统中医经方可以帮助缓解手脚出汗的问题。
1.酸枣仁汤:主要成分:酸枣仁、五味子、牡蛎、淡竹叶、茯苓等。
方法:将酸枣仁、五味子、牡蛎、淡竹叶、茯苓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
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颜面潮红;神疲倦怠;失眠、梦多。
2.酸石膏汤:主要成分:酸石膏、玄参、牡蛎、茯苓、五味子等。
方法:将酸石膏、玄参、牡蛎、茯苓、五味子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
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心烦不寐,神倦倦怠等。
3.白术附子细辛汤:主要成分:白术、附子、覆盆子、细辛等。
方法:将白术、附子、覆盆子、细辛等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神疲乏力,易患感冒,畏寒,食欲不振等。
4.当归芍药散:主要成分:当归、白芍、山药、枸杞子、细辛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易感冒,头晕目眩,乏力等。
5.川羌活血丸:主要成分: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辣椒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研磨为粉末后,拌入蜂蜜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
适应症:手脚出汗,伴有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发紫,舌淡苔白等。
6.龙胆泻心汤:主要成分:龙胆草、泽泻、赤小豆、苎麻仁、补骨脂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虚热烦渴,舌红少苔为空而干等。
7.小金丸:主要成分:大戟、山栀、白英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服用10粒。
适应症:手脚出汗,伴有体温过高、呕吐泄泻等。
8.百合汤:主要成分:鲜百合、滑石、甘草等。
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后,取汤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用。
适应症:手脚心多汗,伴有烦躁不安,头晕目眩等。
总结:这些中医经方对于缓解手脚出汗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强烈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
中医对治各种盗汗、手汗、汗证的方法绝大多数人在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会出汗,这属于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有些出汗是不正常的,比如暴汗、盗汗、顽固性手汗、午时腋下红汗、面部一侧出汗、跻周出汗、阴部黄汗、遇风大汗、小腿出汗、臭汗、黑汗、血汗等。
非正常出汗中医称之为“汗症”。
多汗未必因为身体虚出汗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如外邪侵袭,营卫失调,阳热亢盛,迫津外泄,阴阳亏虚,汗失统摄;或津血不足,化源匮乏等,皆可引起异常出汗。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液的分泌和排泄有赖于肝卫之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
津液之生成、输布、排泄发生障碍,皆足以影响汗液之宣泄,或当汗出而无汗,或不当汗出而汗多,或仅见身体某一局部汗出,凡此种种皆统称为汗症。
汗症虽然算不上大病,却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痛苦,同时也是身体内部疾病一个不可小视的信号。
汗症是内在疾病的外部表现,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疾病、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长期的异常出汗不但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和产生新的疾病,所以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汗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疾病,因此必须明确是功能性失调还是器质性疾病引起;治疗更是要从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原发疾病结合时令全面调摄才可痊愈。
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往往异常出汗止了,原发病和体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自汗”由于压力过大】自汗又称心理型汗症,白领面临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是这类病症的高发群体。
更年期的中年人、曾患过动脉硬化或心率衰竭等疾病的老年人也都是自汗症的高发群体。
这种心理型汗症患者发病还与夏日气虚有关,夏日汗多,气随汗脱,精神压力大的人暗耗精血,容易导致气虚产生自汗症。
建议经常感到乏力、易出汗、易感冒的气虚患者,可以多注意食补,多食百合、太子参片,不仅可以滋阴,还可以改善睡眠;平日注重调适心态,听些舒缓的音乐改善睡眠质量;多与他人沟通交流,适当出去旅游放松,缓解精神压力。
老中医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
老中医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1止汗汤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浮小麦60克,甘草10克,大枣7枚(煨黑打碎)。
用法:水煎服。
两日1剂,分4次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5日为度。
汗止停药。
功用:泻火滋阴,扶阳固表。
方解:气为阳,血为阴,阳虚则自汗出,阴虚则盗汗出。
自汗盗汗并见,为阴阳俱虚,气血两亏。
故用《证治准绳》之当归六黄汤,以当归养血和气;生熟地补肾滋阴;黄芩补阳气、泻阴火、固表止汗;黄芪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
火泻则阴血自安。
又加止汗甚捷,效如桴鼓之麻黄根;涩能固脱、秘精止汗之龙骨、牡蛎;养心、补虚、止自汗、盗汗有显效的浮小麦;性味甘温,补中益气、能协和诸药之甘草、大枣。
诸药配伍,共奏泻火滋阴、益气固表之功,故能使自汗盗汗皆止。
主治:有时日间动则全身汗出、静则不出;有时夜间睡中出汗,醒则自止。
加减:若自汗盗汗重者,可配用外治方:煅五倍子60克,煅枯白矾30克。
共研细末,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鸡蛋清或唾液调药末如小荸荠大,干湿适宜,取药丸贴在肚脐上按平,外用布带束缚,不令移动。
当夜即能止汗,每日换药1次,7日为度。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2疏渎固表汤来源:聂天义《四川中医》(7)1986年组成:杏仁、茯苓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白术15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
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能濡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
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
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似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肆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
盗汗、自汗的一些简易疗法
盗汗、自汗的一些简易疗法
盗汗,用五倍子敷脐,我已经介绍过了。
另外介绍一些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洋参桑叶冰糖饮。
目的:治疗自汗为主,兼治盗汗。
组成:洋参3-6克,桑叶6-10克,冰糖适量。
做法:以水500毫升浸泡十分钟,水煎十五分钟左右,浓缩到二百毫升,去渣兑入冰糖融化即成。
服法:当水饮,一天中分数次喝完。
功用:洋参益气生津固表,桑叶清虚热敛肺气,冰糖补中。
2.黑豆山药粥、黑豆山药排骨汤或黑豆山药猪肺汤。
目的:盗汗自汗皆宜用之。
兼疗虚损羸弱。
组成:黑豆100-150克,新鲜准山药200-300克,大米适量。
排骨汤或猪肺汤所用的排骨和猪肺也适量。
做法:黑豆宜先用温水软泡。
小火煲为粥。
煲汤时则山药后下。
注意猪肺要洗净。
吃法:一家人都可以吃。
粥宜早上吃,汤宜晚饭时喝。
功用:黑豆补肾敛汗,山药健脾益肺。
3.黄芪或洋参泡水当茶。
目的:自汗为主。
按黄煌老师理论:黄芪适合较胖的人群,可以腹肌松软为指针;洋参适合较瘦人群。
用量:黄芪10-20克,洋参3-6克,为一天量。
用法:泡水当茶饮,不拘时。
注意:感冒时不宜,咽部充血明显的不宜。
【盗汗偏方】三个小偏方治疗盗汗有奇效
【盗汗偏方】三个小偏方治疗盗汗有奇效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
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验方一:夜吃蒸饼能治自汗、盗汗有一人患自汗、盗汗症,几年来看医生吃药都不能根治。
不论春夏秋冬,穿衣多少,总是汗淋淋的,尤其是晚上,总是不自觉地出汗,深受其苦。
后来得了一个治盗汗、自汗的便方。
试了以后,果然见效。
方法很简单:每天夜里躺下后,饿了就吃1个蒸饼。
几天后即可止汗。
验方二:明矾、老姜治多汗有人患有自汗症,稍动一下就出汗。
为了治这个病,多处寻医问药,都不见好转。
后来得一偏方,用后几天状况就得到了改善,所以继续用药后痊愈,至今没有再复发,效果很好。
方法:取明矾30克,干姜6片。
用大火煮开,再用中火煮20分钟,然后把姜捞出来。
等到姜水温度降到可以泡手脚时,把药汁倒进脸盆里,泡手脚。
每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钟,3~5即可见效。
验方三:荞麦治疗自汗、盗汗有奇效大学生李红舟患了自汗、盗汗症,室友嫌他身上总是一股汗臭味而不愿与他同住一室。
因为多次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他深为此病苦恼。
听人说荞麦能治自汗盗汗,他就决定试试看。
方法是: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荞麦,盖上锅闷15分钟,之后把汤喝下。
前后喝了4贴,自汗、盗汗症状就减轻了。
后来再出现此症状,就再吃2贴,也很见效。
中医认为,荞麦性凉味甘,能健胃、消积、止汗。
《食疗本草》言其“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开胃宽肠,益气力,御寒风”;《中国药植图鉴》则说它“可收敛冷汗”。
所以说,荞麦尤其适合于自汗盗汗等患者食用。
一个止汗的千古名方,自汗、盗汗都可以用
一个止汗的千古名方,自汗、盗汗都可以用出汗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每个人都会出汗,比如说,你去跑步,跑完以后出一身臭汗;再比如说,眼下天气越来越热了,哪怕是坐着不动,也会大把大把的往外冒汗,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代谢。
出汗可以散热,可以散寒,还可以把身体里的湿气浊气给带出来,一个人能常出点小汗,往往说明身体还不算差,还有能力自动排毒邪。
既然出汗有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说要多出汗呢?当然不是。
老话说得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就是说凡事都要有个度。
汗液是很宝贵的,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又说,汗血同源。
汗液作为津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由你的心血心阴转化而来,汗和心都扯上关系了,那自然是非常宝贵的了,同时也说明出汗太多对身体不好。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汗出多了会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觉得很虚,这就是不正常的出汗伤气伤阴了。
所以你去跑步也好,泡脚也好,到津津汗出就可以了,所谓津津汗出就是说出完以后感觉很舒服,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下面具体来讲讲出汗过多要怎么调理。
在中医看来,出汗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汗,一种是盗汗。
自汗,没有剧烈运动,天气也不怎么炎热,有时候甚至只是喝完粥,上个楼,汗液就已经满脸满后背流淌了,这叫自汗。
自汗是因为气虚,气有固摄的作用,可以把身体里的津液牢牢的固摄住,让它不会随随便便流出去,反过来,气虚了,人就容易多汗。
盗汗,这个盗字用的很巧妙,盗汗就是说你这个人白天的时候好端端的,到了晚上,一入睡,汗液啊就一茬一茬的往外冒,衣服啊被子啊都湿透了,等到你一睁眼它又不出了,可不就像个盗贼一样么?盗汗是因为阴虚,阴虚内热,阴津被扰不能内守而外泄。
阴和阳本来是势均力敌的关系,现在阴变少了,阳就显得多了出来,这些阳热聚集起来就把阴赶到皮肤外面去了。
医理明白了,治疗起来也就不难了。
有一张专门止汗的方子叫牡蛎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了不得,它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医典,而它里面记载的方子就更了不得了,比方说,藿香正气散,逍遥散,都是家喻户晓的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汗、盗汗、出汗多,中医的止汗方法很管用,值得学习
来源:杏林明师学社
作者:杏林明师编辑部
夏季,出汗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
正常的汗出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汗出过多,不论天冷天热、白天晚上,动不动就一身汗,那就不正常了。
正巧有朋友问,中医有没有可以治疗汗多的方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中医对出汗的看法,以及治疗汗多的思路。
另外,张教授还有一张代茶饮的方子,送给大家,一般汗多的朋友,在家用开水泡着喝就行,省得来回往医院跑了。
01
白天晚上都出汗,一活动汗更多
在张教授的门诊里,有很多受汗多困扰的患者。
杨大姐就是其中一位。
她这2年来出汗量明显比之前增加,只要稍微活动下,全身就往外冒汗,晚上比白天还严重。
而且很怕风怕冷,出门在外,总要比别人穿得厚。
我们来看当时的记录——临床医案杨某某,女,54岁。
【主诉】汗出增多2年。
【病史】
患者自诉近2年以来,全身汗多,以夜间为重,动则加剧,平素恶风畏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不适;自觉排便不爽,大便溏稀,饮食稍有不慎则腹泻,夜尿2-3次。
【刻下】
患者形体偏胖,衣衫较厚,出汗量多,神情倦怠,肢体乏力,纳食一般,大便溏薄,舌淡胖苔厚腻,脉濡细。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
02
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把出汗这件事给整明白了,并简要概括为7个字——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张教授打了一个很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好像我们在家里烧水一样,炉子下有火,火是阳;炉子里有水,水是阴。
火把水烧开了或烧到半开时,有水蒸气冒出来了,蒸汽到了锅盖上,形成了水珠,就好比我们的汗液。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阳加于阴谓之汗”。
在运动的时候、天热的时候,阳气蒸化津液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为什么有些人会出汗多?卫气要先做检讨。
我们人体出多少汗,由体表的卫气来管控着。
阳是正常的,阴也是正常的,但是卫气虚了,固摄汗液的功能不正常了,汗液没人管,自由自在地想走就走,身体就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地往外冒汗。
白天经常出汗,稍微动一动出得更厉害,中医给这种症状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叫“自汗”。
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一醒来出汗就停止了,这叫“盗汗”。
03
出汗多,漏掉的是宝贵的阴液和阳气
汗是由人体的津液化成的。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宝贵物质。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大量汗液流出体外,造成阴液损伤时,会直接导致心的津液也不足,专业术语叫“心阴亏虚”。
阴和阳这二者,既互相扶持又相互制约。
现在心阴虚的时间长了,心阳看一直没人制约它了,慢慢就放飞自我了,也不潜下心好好工作了。
这不是给身体忙里添乱吗?因此汗出多,而且晚上更严重。
所以你出汗过多,就像家里的水龙头 关不紧一样,流失的是宝贵的阴液和阳气。
汗多还会带来一个大麻烦——风邪的乘虚而入
▼
除了白白丢失宝贵的阴液和阳气外,卫气不固、出汗过多,还会
带来一个大麻烦,就是风邪的乘虚而入。
古人命名是十分讲究的,卫气是什么样的气,从它的名字上我们就能知道,“卫”,保卫防御。
强壮的卫气是人体的忠诚卫士,24小时在体表贴身防护,一刻也不松懈地阻挡者外界邪气的入侵。
如果卫气虚了,肌表就会失去卫气的保护。
这时自然界的虚邪贼风就会乘虚而入。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汗出恶风。
出汗,出的可不仅是汗,还有气。
气随汗泻,所以汗多的人有个典型症状,就是疲乏无力。
像杨大姐这样长期汗出过多,气虚了就会怕风怕冷,衣服总比别人穿得厚。
而杨大姐的气虚,与她的脾虚、湿气盛,也有重大干系。
如何判断一个人脾虚有湿气呢?▼首先,神疲乏力,肢体困重。
脾是气血化生之源,脾主四肢。
脾虚,身体没有足够的气血营养,就会容易困倦乏力。
其次,大便溏薄。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气往下流到肠子里,肠道水湿多,大便就会溏薄。
然后,结合舌脉表现。
舌淡胖苔厚腻,提示我们体内有湿浊;脉濡细,这是主虚又主湿的脉象。
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体型偏胖的人,大多都是湿气重的体质。
04气虚光补气是不够的,多管齐下效果才好
考考大家,这种情况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办?这里张教授用了玉屏风散、牡蛎散、异功散加减:黄芪30g 炒白术30g 防风10g 煅牡蛎30g浮小麦30g 麻黄根10g 党参12g 茯苓15g陈皮12g 桂枝10g 白芍10g 菟丝子10g仙茅10g 苍术15g 甘草10g跟老师学中医,不能光学个方子,重要的是理解老师的思路,自己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首先,用了玉屏风散给身体穿上防护服,把风邪拒之门外。
黄芪、白术补正气,防风祛风邪,三者合用益气固表止汗。
同时,派三个特种兵打配合,扭转阴液流失、亏损的局面。
煅牡蛎负责敛阴潜阳、固涩止汗,麻黄根是收涩止汗的行家,浮小麦养心阴、益心气。
这三味与黄芪同用,就组合成了牡蛎散,既敛阴止汗,又强化了益气固表的效果。
然后,从内在出发,用异功散+苍术的组合,自力更生地把气补上去,解决脾虚湿盛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光靠黄芪这类补气药提供外援不是办法,必须学会自己捕鱼。
这门技术有个诀窍,脾喜欢干燥,讨厌湿气。
所以张教授用了异功散来健脾益气,行气燥湿。
异功散是由千古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陈皮行气燥湿而成。
为了迅速解决脾虚湿盛的问题,张教授又派了苍术火力全开,增强健脾燥湿的力量。
脾虚湿盛的问题解决了,吃进去的食物好吸收好消化,全身气血营养充沛,卫气自然就充足了。
接下来,是一个点睛之笔——桂枝+白芍的经典组合。
桂枝助卫阳解肌祛风,白芍益阴敛营,张教授各用10克,等量配伍,一方面既驱逐外邪,又能使疏松的肌表闭合严密,防止外邪再进来;另一方面,调和阴阳,防止阴津外泄。
最后,用专治小便频的菟丝子和仙茅,照顾到夜尿次数多的兼证。
思虑周密,多管齐下,这样调兵遣将,效果能不好吗?服药一周后,杨大姐来复诊,说所有症状都有改善,汗出减少;舌苔没以前那么厚腻了,变薄了,现在稍微有点腻;把脉,脉是细的。
张教授就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了仙茅、苍术,加焦三仙促消化、山药补气养阴、补骨脂补脾益肾,继续服用以巩固药效。
今年夏天比往年热,现在正是三伏天,人更容易爱出汗、易疲劳。
为了帮助大家远离汗多的困扰,张教授特意组了一个好用又好喝的代茶饮方,在此分享给大家——西洋参1.5克,炙黄芪10克,浮小麦10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
这个方5味药,其中4味都能补气。
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炙黄芪、浮小麦、五味子都能补气固表止汗。
五味子酸收,配合麦冬可收敛津液。
夏天容易气短、乏力、口干舌燥的朋友,可以用开水泡着喝。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的效果杠杠滴。
尤其适合气阴两虚的朋友用。
感谢张教授的无私分享最后也必须提醒大家:出汗多的原因很复杂,辨不清楚代茶饮方效果也会打折扣,尤其是新手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哦。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自行套方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