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整理复习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资料复习资料大全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一、填空题1.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2.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3.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5.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
6.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及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
7.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
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11.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12.(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13.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陪后追)”的方式。
14.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1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
16.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17.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
18.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9.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
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0.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21.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22.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并按被告人数提出,23.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 7 )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2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执法中说明理由制度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了解权.2.下列选项中,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是劳动争议的仲裁.3.政府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迁行为属于行政征收.4.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事实行为的是销毁盗版音像制品.5.有权撤销国务院行政法规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行政不作为.7.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8.行政机关根据其决策和负责体制,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和委员制行政机关.9.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1年.l0.对行政诉讼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30日.11.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l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的,应作出撤销决定.l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l4.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15.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授权控制和督察控制.l6.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是被告.l7.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的时间是180日.l8.一企业没有履行除雪的行政法义务,某政府管理部门雇人替其除雪并责令该企业支付必要的除雪费用。
这种行为属于代执行.l9.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其裁决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公安医院鉴定伤者伤残等级的行为是在履行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职责.二、多项选择题21.以监督的时间为标准,行政法制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22.行政诉讼撤销判决适用于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2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制、公开审判制、独任制、两审终审制。
24.下列选项中,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是内部行政行为、调节民事纠纷的行为、行政法规、规章等抽象行政行为、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仲裁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识记知识点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8、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9、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10、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
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
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3、这种处罚的方式违背了行政处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维
4、本案还涉及交通标志设置不当的问题,西城交通支队根据无效 标志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定是违法的。
四、信赖保护原则(帝王条款) (一)基本含义:对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或撤回
(二)如何落实:1、加强法律监督2、行政赔偿和补偿的运用 案例:1. 与毕业证 学位证有关的争议可以告高校提起行政诉讼(学校得到法律授权),其 他都是民事。(也可以通过学校内部行政行为,申述,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1,行政诉讼, 2,民事官司,3,向学校的上级领导部门提出申诉
私行政: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针对其内部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活动。私行政是属于组织在自己部门的事务上行使职能
3.是一种国家的活动:是国家行政主体的活动(主要是国家行政机 关) 要树立的第一个行政法思维:有(法律)授权,才有行政
第二个行政法思维:法律的授权是对行政主体的授权,而不是 对个人。(公务员没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
任何身份下都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公务员有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公民有公民的权利义务,明
确两者的不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损害的是公务员的权利,其救济途径为申 诉;如果损害的是公民的权利,其救济途径为复议、诉讼和请求国家 赔偿。
(三)公务行为如何界定
实践中通常综合考虑四个标准: 1. 时间标准。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实施的行为通常可以认为是公务行为。下班以后实施的行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最低) (3)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最低)
(一种是计划单列城市:大连、宁波,一种是经 济特区)
法规规章的名称 法规 条例、规定、办法(国务院经人大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 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规章 规定、办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行政法基本原理一、行政法的渊源指行政法律规范产生与存在的外在形式正式渊源:◆1、宪法(宪法中确认了一系列行政法规范和原则)◆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3、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4、地方性法规(地方权力机关――省级、省会市、较大市)◆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人行、审计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较大市)◆7、法律解释◆8、国际条约和习惯◆9、行政规范(规章以下其他规范性文件)非正式渊源◆1、判例:《最高法院公报》◆(1)1994田永诉北科大(第一例学生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正当法律程序◆以前都是民事诉讼的学生告学校,但是民事诉讼存在弊端,如谁起诉谁举证◆(2)1999刘燕文(何海波、何兵)诉北大◆(3)重庆邮电学院女大学生在校怀孕案重庆市南岸区法院裁定不属于行政诉讼受理范围◆2、行政惯例:行政机关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做法。
◆3、行政法的一般原则:(稳定性)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与党派、群众团体等联合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等文件、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命令等也视为行政法的法源原则上,成文法是我国行政法的主要法律渊源。
在我国,行政机关的惯例、法院的司法裁判以及学者的理论学说不能成为我国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根据,也不能成为评价行政活动合法性的准则二、行政职权的范畴1)按照性质分:行政事权:维持社会秩序、调控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纳税人)、健全社会保障行政财权:财政收入(税收、罚没)、财政支出(亦是宪法问题)、公共财产管理组织人事权:机构设置权、公务员管理权2)按照具体内容分: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决权三、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指由行政法所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第一章行政法学的概念●行政法学研究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除了国家行政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
公共行政又分为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形式行政是从行政的主体,实质行政是从行政的执行和管理的性质进行的界分。
形式行政指的是行政机关的活动,但行政机关的活动除了行政活动之外还有民事活动等其他活动,因此,行政法研究的行政是形式行政为主,实质行政为补充。
●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包括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形式上的特点为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的规范赖于生存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数量特别多。
➢内容上的特点为 1.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容易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含行政监察机关、审计监督机关)、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立项、起草、决定、公布、解释。
●起草部门→送审稿→起草部门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共同起草→送审稿→几个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制定权专属于国务院)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为“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一般称“规定”或“办法”,但不得称“条例”实践中规章也采用“实施细则”、“规则”的名称。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公布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省政府规章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其法制机构向国务院和本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行政规章制定的主体: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二章 行政主体
重点、难点: 1、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类型 2、行政机关的含义;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 3、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中央、地方) 4、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组织) 5、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6、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
第三章 行政职权
重点、难点: 1、行政职权的含义与特征 2、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 (1)行政职责的含义与特征 (2)行政权限的含义、特征、类型
第九章 行政诉讼概述
重点、难点: 1、行政诉讼的概念、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2、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3、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第十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重点、难点: 1、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2、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 3、行政诉讼管辖,尤其注意掌握级别管辖、地 域管辖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总复习提要
四个部分:
一般原理(第一章) 主体部分(第二章、第三章) 行为部分(第四章、第五章) 救济部分 1、行政救济(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2、行政诉讼(第九—十二章)
第一章 行政法的概念
重点、难点: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法的渊源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 合理性原则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重点、难点: 1、行政许可的含义、特征、程序等 2、行政征收的含义、特征、种类 3、行政奖励的含义、性质 4、行政强制的含义、种类(行政强制措施、行 政强制执行) 5、行政裁决的含义、特征、种类 6、行政合同的含义、特征、具体表现形式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之行政处罚
重点、难点: 1、行政处罚的含义、特征 2、行政处罚的种类(学理上的、行政处罚法规定的) 3、行政处罚的程序 (1)决定程序(简易、一般、听证) (2)执行程序 4、其他。追诉时效、相对人的权利救济、“一事不再罚” 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天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兴建天龙金湾小区项目,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提交了相关材料。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A、公司应到市规划局办公场所提出申请B、公司应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C、公司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市规划局应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D、市规划局为公司提供的申请格式文本可收取工本费正确答案: B2、《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一系列保证行政处罚公开的制度,如()(2.0)A、表明身份制度B、告知制度C、听取意见制度D、听证制度正确答案: B3、关于具体行政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A、行政许可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皆为要式行政行为C、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D、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确定力的表现正确答案: C4、行政法理论,必须以其本来主体即()为核心架构(2.0)A、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方C、人民D、行政机关正确答案: C5、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和决定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2.0)A、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审查,均应由行政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B、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C、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均应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D、所有的行政许可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正确答案: B6、为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某区政府发布通告:凡在本通告附件所列名单中的企业两年内关闭。
提前关闭或者积极配合的给予一定补贴,逾期不履行的强制关闭。
关于通告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A、行政规范性文件B、具体行政行为C、行政给付D、行政强制正确答案: B7、以下各项中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2.0)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被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正确答案: C8、王某回国携带应申报物品而未向海关申报,海关认定王某行为构成走私,对其作出没收物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整理复习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概念术语1.行政: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
2.行政法: 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体系。
3、行政关系: 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各种关系的总称。
4、行政权:指执行、管理权, 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 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答: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 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在现代社会, 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 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行政权与其他国家公权力相比, 它与公民、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2.行政法的特征答: 形式特征---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内容特征---内容广泛、规范, 易于变动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答: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规章, 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律解释, 我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术语1.行政法定原则: 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必须有法律授权, 并依据法律规定。
2.法律优位: 指在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凡有抵触则以法律为准;或者在法律尚未规定而其他规范性文件率先作出是, 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规定, 则法律具有优先地位, 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之。
3.法律保留: 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 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
4、比例原则: 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利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 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一、识记(1)起诉权不属于行政监察机关职权。
(2)作为我国行政法的法源在数量上最多的是行政法规。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4)行政机关根据其决策和负责体制,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
(5)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进行。
(6)公务员对行政处分不服,可采用哪种救济途径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
(7)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8)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是行政立法主体。
(9)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被帮助人物质上的权益或物质相关的权益。
(10)国家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行为属于行政奖励。
(1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
(12)曾因违纪受过行政处罚的可以被录用为公务员。
(13)一般而言,行政救济是一种事后救济。
(14)以监督是否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为标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国家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15)行政复议最主要的方式是书面审理。
(16)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违法原则。
(17)行政机关违法责令停产停业,应赔偿相对人停产停业期间的必要的经常性的费用开支。
(18)以监督的主体为标准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立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
(19)对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明责任属于原告。
(20)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是被告。
二、了解:(1)公安部、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没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
(2)行政相对人在受到执法人员的处理时享有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申诉权、请求赔偿权。
(3)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
(4)我国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5)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较小数额罚款或警告处罚、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复习概要行政法基本原理第一节行政法的概述实质行政国家行政----- 带国徽Yf公共行政? 一形式行政一、行政V [非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行政(一)公共行政与私行政区别1、性质不同T公:代表国家职能活动,公共性质;私:团体自身利益2、目的不同T公:公共秩序;私:个别、局部利益3、手段不同T公:享有特权行政=公共行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二)行政权1、概念:执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1)行政权与政权立法权政权T统治权T主权T国家T国家权力V司法权J亍政权(2)行政权与权力、权利(3)行政权与行政职权(4)行政权与公民权利T公民权利是行政权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权是公民权利保障。
2、行政权的双重作用:保障行政机关的有效执法;侵犯公民权。
二、行政法(一)概念是一个独立部门,因调整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调整的法律关系2、管理行政关系3、监督行政关系T行政诉讼、复议1、组织行政关系4、救济行政关系(三)行政法的特征(内涵丰富、范围广、技术性强1、在内容上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命令性、服从性(不平等).行政法律规范内容易于变动2、在形式上的特点:数量多,没有统一法典;实体法规和程序法规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法律解释,国际条约。
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概述1、含义: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
2、特征: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具有不对等性;内容法定性;权利义务的复合性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1、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工行政主体||物一物质、货币2、客体-智力成果一专利权、发明、著作权一行为一作为、不作为3、内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一产生、变更、消灭1、产生T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产生一定权利和义务关系2、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3、消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失;行政法律关系被撤销或履行完毕(注销)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概述1 、含义:法的灵魂法理理念中2、特征:法制性、特殊性、普遍性、规范性、适用性二、行政法治原则(依法行政)(一)内容上1 、职权法定: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来源于法律,越权无效2、法律优位: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不得违反法律3、法律保留:有些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简答P67)犯罪和刑罚;剥夺公民政治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司法制度(二)具体要求1 、行政主体设立合法2、行政职权拥有合法3、行政职权行使合法(不折不扣、不能拖延、不能不按法定要求)4、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三、行政合理性原则(正当、客观、适度、公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一)背景T行政自由裁量权(二)内容1 、行政行为应符合法律的正当目的行政法的一般目的T为人民服务;特定的法律目的T维护社会秩序2、行政行为具有正当的动机(善良、诚实)3、应当考虑相关因素而不考虑无关因素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人之常理T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日常生活的常识5、行政行为应当符合公正要求T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6、行政行为公开化t 行政活动依据和政策公开;活动过程公开;行政信息、情报公开四、行政应急性原则(一)含义: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概念术语1、行政: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
2、行政法: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体系。
3、行政关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各种关系的总称。
4、行政权: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答: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行政权与其他国家公权力相比,它与公民、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2、行政法的特征答:形式特征---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内容特征---内容广泛、规范,易于变动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我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术语1、行政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2、法律优位:指在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则以法律为准;或者在法律尚未规定而其他规范性文件率先作出是,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规定,则法律具有优先地位,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之。
3、法律保留: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
4、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利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5、行政效益原则: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求以消耗最小的社会资源而取得最多的社会效益。
6、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是约束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过程的根本原则,其意指行政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除必须依据实体法,还应当遵循程序法。
二、思考题1、试述行政法定原则答:行政法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
其内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位、越权无效。
2、试述行政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答:资讯公开、听取意见、说明理由、案卷排他。
3、试述比例原则的内容答:采取的方法应有助于目的的达成;有多种能达成目的方法时,应选择对人民权益损害最小者;采取的方法所欲造成的损害不得与欲达成目的的利益显失均衡。
4、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角度谈谈你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认识答: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
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第三章行政主体一、概念术语1、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机构: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5、行政相对人:简指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组织和个人。
二、思考题1、行政机关的特征①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权的机关②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③行政机关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2、国务院的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答:地位---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组成---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任期---5年职权---领导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行政事务;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3、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答: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国务院,第二级包括各部委,直属机构,事业单位,办公办事,第三级包括各部委管理的机构;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部门与直属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和分支机构,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4、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有何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授权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立法行为);而委托是基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②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授权导致行政权力及法律责任等后果的转移,而委托则并非如此③作出行为的名义不同④行为后果的归属不同⑤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不同5、行政相对人有哪些主要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抵制违法行为作为权(明显违法、重大违法)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一、概念术语1、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且表示于外部的法律行为。
2、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主持解决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事项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的活动。
3、行政征收: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地向相对人征集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4、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非特定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多次适用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相对人,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5、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法实施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仅仅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幅度和种类等,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适用法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6、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而无须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就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也称主动行政行为或积极行政行为。
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必须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才能作出的行政行为。
7、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能否对相对人发生效力,产生确定力、拘束力或者执行力。
8、行政行为的无效:指行政行为在成立时就具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从而导致该行政行为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
9、行政行为的撤销: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由其存在违法事由经有权机关用法定程序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制度。
10、行政行为的废止: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因其不适用新的情况,由有权机关用法定程序予以废止,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制度。
二、思考题1、行政行为的特征答:行政行为的执行性、行政行为的单方性、行政行为的裁量性、行政行为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2、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意义①认识两者在表现形式和效力上的差异②两者受到监督和审查的范围和程序不同3、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①主体条件:行为主体具有行政主体资格②实质条件:行为本身具有行政管理的内容③行驶条件:意思表示存在(以书面,要式行为)4、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答: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的执行力5、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答: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行政行为的权限合法,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6、无效行政行为及其法律后果①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不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受相对人胁迫或欺骗所作出的行政行为。
②后果: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行为约束,不履行该行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国家有权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告相应行政行为无效;行政主体应该将因无效行政行为而取得的一切利益均返还相对人,并对因此而给相对人带来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行政立法一、概念术语1、行政立法:由有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颁布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2、职权立法:指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赋予的立法权,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授权立法:指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组织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的专门授权决议而进行的立法活动。
4、执行性立法:指行政主体为了执行或实现特定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
5、创制性立法: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就法律未规定的事项进行立法,创制新的权利义务规范的活动。
二、思考题1、行政立法的程序(行政法规和规章)答: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式。
A、规章B、起草C、审查D、决定E、签署公布2、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国务院立法权限)①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②根据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的事项a、行政机关内部管理b、社会事务管理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事项③国务院对下列事项不能制定行政法规a、国家主权的事项b、各级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c、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自治、基层群众自治d、犯罪和刑罚e、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f、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g、民事基本制度 h、诉讼和仲裁制度i、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定j、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指定的其他事项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答: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是指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