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
动物生物学资料
![动物生物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578ed476a20029bd642dd9.png)
动物生物学参考资料1.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2.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
3.真体腔: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
4.假体腔: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管之间形成的体腔。
5.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6.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体区,不同体区有了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
7.刺吸式口器:上颚或下颚特化为针状的口器类型,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液体食物。
8.虹吸式口器:小颚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汁液。
9.卵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自身营养进行发育,直至孵化出新个体才与母体分离,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
10.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11.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12.脊索:脊索是一条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有弹性的圆柱形不分节结构,位于脊索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
13.综荐骨:由脊柱中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腰带的骸骨紧密连接,形成稳定支架的骨。
14.双重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15.胼胝体:哺乳类真兽亚纲中两大脑半球之间互相联系的横向神经纤维。
16.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结构,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不能。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cbfee8856a561252d36fe8.png)
1、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由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或者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2、亚种: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3、双名法:由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于1758年首创的双名法.学名由二部分组成 ,属名(主格名词、单数)+种名(形容词或定名人或者说地方名) ,属名的首字母大写,种本名的首字母不大写,双名制所用文字为拉丁文,学名后加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1、细胞周期是指具有增殖能力且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由前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为止之间的期限.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非细胞结构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3、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4、系统:各种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共同完成某些生理功能的结构1、细胞类器官:类器官是原生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由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分化成的若干特殊的结构,执行着类似于高等动物某些器官的功能,故叫类器官。
2、单细胞动物: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又具有一般动物的各种生理机能: 运动、营养、呼吸、排泄、繁殖、应激等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植鞭亚纲中的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等都是能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 水花是由淡水生活的某些植鞭虫如钟罩虫、尾窝虫、合尾滴虫大量繁殖形成的. 使淡水发生恶臭或鱼腥味,污染水源.5、伪足是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暂时性的细胞质突起.6、滋养体是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7、中间宿主:寄生虫进行无性生殖的寄主.8、终末宿主:寄生虫进行有性生殖的寄主.1.芽球:又叫内出芽,多孔动物在不良的环境下,中胶层中的许多变形细胞聚集成堆,外面分泌一层角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的小骨针而形成芽球.当成体死亡后,芽球沉入水底。
动物学:第三章:假体腔、真体腔、软体动物学
![动物学:第三章:假体腔、真体腔、软体动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67307a964bcf84b9d57b88.png)
主要特征:
1、线形动物水生或陆生,寄生或自由生活与寄生 生活兼有; 2、体型多为长筒形,两侧对称; 3、三胚层; 4、体表有角质膜; 5、发育相对完善的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 6、具原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为假体腔);
(Psudocoel)
假体腔:
虎斑宝贝 Cypraea tigris
唐冠螺 Cassis cormuta
笋螺 Terebra maculata
骨螺 Murex troscheli
芋螺 Conus sp. 竖琴螺 Tonna lutcostoma 蜘蛛螺 Lambis lambis
哇!
终 于 结 束 了 。 。 。
蚯蚓(寡毛纲)
(七)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主要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身体可分为头部、足部和内脏团; 2、外套膜(包裹内பைடு நூலகம்团);
外层:分泌物形成贝壳(包括珍珠) 内层:具纤毛,完成呼吸、排泄、摄食 3、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分角质层、壳层、珍珠质层 ; 4、同时存在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退化),出现血窦; 5、消化系统: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角质齿); 6、呼吸系统: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
水生:鳃 陆生:有肺,潮湿环境
外套膜mantle:软体动物中由背侧皮肤皱壁向下延伸形成的 结构。包裹着内脏团和鳃,具有保护、吸收和形成贝壳的功能。
齿舌radula:软体动物(如蜗牛)中由许多角质细齿组成的锉 刀状结构,生长于口腔低部的舌状突起上,藏在一个狭长的囊中, 使用时伸出口外,以刮取食物。
2、次生体腔(真体腔)secondary coelom:消 化道与体壁之间的广阔空腔,由中胚层细胞形成 的两团中胚层带裂开形成的空腔,逐渐发育扩大, 内侧参与形成肠道肌肉和脏体腔膜,外侧体壁肌 肉及壁体腔膜。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1)](https://img.taocdn.com/s3/m/122b63005f0e7cd184253654.png)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多孔动物门1.两囊幼虫:动物极一端为具有鞭毛向外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动物极小细胞向囊胚内生出鞭毛,植物极大细胞中间形成一开口,接着动物极小细胞从植物极大细胞开口处翻出,小细胞上的鞭毛翻到囊胚表面)2.芽球:是由海绵动物无性生殖,中胶层生成,由若干个原细胞(变形细胞)聚成堆,外包几丁质膜或骨针。
是海绵动物在条件恶劣下产生。
3.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将水中的食物与蛋白质送入细胞内的营细胞中。
二.假体腔动物门1.假体腔: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剩余部分。
2.孤雌生殖:成熟的雌体产的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周期性孤雌生殖: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的生殖方式。
4.完全消化系统: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三.软体动物门1.外套膜: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
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皱向外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部或侧面,或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
由内外表皮和结缔组织以及少数肌肉纤维组成。
2.贝壳:一般包被于躯体外,有的位于体内,有的缺。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特点。
形态有瓣状、管状、覆瓦状、螺旋状等千姿百态。
随着动物生长而增大加厚。
3.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
4.血窦;代表初生体腔的微血管和部分动脉、静脉的腔扩大,且无血管壁包围,成为器官组织之间的空腔,称为血窦四、环节动物门1.身体分节:是身体前后分为许多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称为体节。
2.同律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也按节分布)3.异律分节:躯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形态和机能不同。
4.真体腔:体壁体腔膜和脏壁体腔膜之间的大空隙五、节肢动物门1. 几丁质外骨骼:包被节肢动物身体的角质膜,坚硬厚实而发达几丁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2.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017a8d284254b35eefd3418.png)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最佳答案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
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
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
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
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
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
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
假体腔动物各门的共性与差异性
![假体腔动物各门的共性与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b013f93a0b4c2e3f5727631d.png)
假体腔动物各门的共性与差异性一、外部形态共性:身体都有假体腔结构。
差异性:线虫动物门:头部不明显,有6或3个唇瓣围绕着口,身体圆柱形,两端细,通常末端较前端尖细。
线虫的体表没有纤毛。
前端有头感器或侧器、尾端有尾感器。
腹毛动物门:身体呈长圆形,体表有纤毛,前端有一个不明显的头部,后端尖细,多有分叉。
轮形动物门:身体呈长圆形或囊形,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及尾部,尾部末端常有1~4个趾。
头部都有一个称为轮盘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动吻动物门:体表有13个节带,没有纤毛。
第一个节带为头节,顶端有口,头节上长有环绕的刺,第二个节带为颈节,周围有一层角质板。
其余的节带形成躯干,躯干的节带上有一个中背刺和二个侧刺,尾节上有可以运动的长侧刺。
线形动物门:身体特别细长,头部不明显,前端有口。
体末端尖细呈二叶或三叶状分叉。
棘头动物门:身体分为吻、颈、、躯干3部分,吻位于身体前端,具有钩、棘以附着在寄主组织上。
吻后为一短的颈部,吻和颈可缩入吻鞘内。
颈后的躯干部表面光滑,或有褶皱和刺。
内肛动物门:单体的内肛动物身体分为萼部、柄部和附着盘三部分。
萼部一般为顶端边缘有一圈触手的球形,触手数目为8~36个,触手的内面有纤毛。
触手基部围绕一个凹陷部分称为前庭,口、肛门、排泄管及生殖管均开口在前庭。
柄是萼部背面的延伸物,柄表面常呈现由肌肉膨胀而形成的念珠状。
群体的种类常由数个柄共有一个附着盘,很多群体种类的附着盘形成了匍匐茎,柄则着生在匍匐茎上。
铠甲动物门:虫体前端的口(翻吻)能缩入体内,上有9列棘。
身体被6块板组成的铠甲包围。
鳃曳动物门:鳃曳动物体长多为12~15厘米,个别种可达39厘米长。
二、体壁共性:均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构成。
差异性:线虫动物门:上皮细胞为合胞体。
角质层结构复杂,明显可分为3层,有一定弹性。
肌肉层只有纵肌,没有环肌。
腹毛动物门:构成表皮细胞的是单纤毛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
2动物的类群3-假体腔环节动物-PPT精选文档
![2动物的类群3-假体腔环节动物-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9d3f011ee06eff9aef8073e.png)
后肠很短。
消化系统由于真体腔的出现,结构变得复杂。
以中肠为例: 内层——一层柱形内胚层细胞
中层——肌肉层 外层——体腔膜
增强了消化作用,并为消化管的分化提供了条件。
形态和机能——循环水生种类出现了特殊的呼吸器官— —鳃。
形态和机能——排泄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较扁形动物更为集中: 在身体的前部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神 经节,位于身体背侧;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由肠壁吸收并储备其中, 或进入体腔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因此, 本门动物缺循环系统。也无呼吸器官。
形态与机能——排泄系统
两种类型:
腺型——由1到2个原肾细胞 构成,见于自由生活的种类。 管型——一般由一个原肾细 胞特化而成。由纵贯全身的 两条纵管(排泄管,位于侧 线内)及它们之间的横管构 成,略成“H”形。
腹毛门
体形微小,腹面常 常被有纤毛,背面 常常有棘或鳞片。 水生,约200种。
A.鼬虫 B.楯鳞鼬 虫 C.鼬虫的内部 构造 D.尾趾虫
5.4 原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大多数轮虫能净化水体,同时又是渔业生产的良
好饵料。 多数线虫对人类有害,寄生给人类带来很大损失。 如:
蛲虫、丝虫、小麦线虫等
疣足并非真正附肢,为体壁扁平状突起,中央凹陷, 与体腔向通,本身以及与身体连接处都无关节,其 顶端一般着生刚毛。其功能主要用于游泳。
有些种类疣足退化,仅保留刚毛作为运动器官。
形态和机能——消化系统
前肠——包括口、口腔、咽、食道、嗉囊和砂囊等几部分。 中肠——分为胃和中肠两部分,分化不明显,背侧内陷形 成一条纵沟,称为肠沟。以增加消化面积。
线虫门 腹毛门
5.3 原腔动物的分类
轮虫门
线虫门
体表无纤毛,上皮层增厚形成背线、腹线和侧线。 约15 000种。
海洋生物学假体腔动物
![海洋生物学假体腔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9d0225d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2.png)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表皮层:
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
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 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 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 形成角质膜
二.代表动物------蛔虫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 使身体保持一
定体形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 节肢动物体内。
铁线虫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 节肢动物体内。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 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蛔虫 2.鞭虫 3.钩虫 4.蛲虫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蛲虫 寄生部位:大肠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逆行感染
成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 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 肠,行逆行感染
▲肌肉层: 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 肌细胞分为二部分: 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 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 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 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二.代表动物------蛔虫 3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1.外形
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0.2Cm的腹线上
实验五、假体腔动物(蛔虫)和真体腔动物(环毛蚓)
![实验五、假体腔动物(蛔虫)和真体腔动物(环毛蚓)](https://img.taocdn.com/s3/m/045c1cc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6.png)
实验五、假体腔动物(蛔虫)和真体腔动物(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解剖观察两种不同体腔的动物。
2.通过对蛔虫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
3.通过对环毛蚓(真体腔动物)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4.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
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解剖观察假体腔动物(蛔虫)。
2.解剖观察真体腔动物(蚯蚓)。
3. 比较观察蛔虫和蚯蚓。
三、实验材料、用品和仪器:
材料:
1.蛔虫雌、雄浸制标本;蛔虫的横切片;蛔虫卵装片。
2.环毛蚓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片。
用品:解剖工具,蜡盘,大头针,95%酒精,擦镜纸、福尔马林(即40%甲醛溶液)、酒精乙醚混合液。
仪器:光标显微镜;普通显微镜;体视镜。
四、示范标本:蛲虫;钩虫;丝虫;铁线虫;猪蛭形巨吻棘虫;沙蚕;星虫;螠
虫;金线蛭。
作业:
1.绘图:
绘蛔虫及蚯蚓横切并注明其结构(各绘一半),并注明其结构。
2.思考题:
1)如何区别真、假体腔?
2)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3)通过解剖观察蛔虫及蚯蚓,列表比较两种在外形、体壁、消化管等结构上
的异同点。
2动物的类群3-假体腔环节动物
![2动物的类群3-假体腔环节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2c558926f18583d04964599c.png)
5.1 原腔动物的形态与机能
形态与机能——外部形态
身体呈圆柱状,一般寄生生 活者较营自由生活者为大。 除前端有刚毛外,体表常无 其它突出物。
形态与机能——三胚层模式
形态与机能——体壁
分为三层:
角质层——外层,较厚,有弹性,由上皮细胞分 泌而成。有蜕皮现象(线虫一生蜕皮四次)。
上皮层(表皮层)——在寄生种类中,上皮细胞 相互融合,形成合胞体。上皮细胞在身体左右两 侧及背腹线处加厚形成背线、腹线和侧线。上皮 细胞数量一般恒定。
形态与机能——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神经环——环抱咽周围,内无 细胞核(由神经纤维组成)。
神经节——包括侧神经节、腹 神经节等(与神经环相连)。
神经干——神经环向前后发出 多条神经干,其中背腹两条最 发达,纵走于背线和腹线中。
பைடு நூலகம்
形态与机能——生殖系统
绝大多数雌雄异体、 异形。生殖系统非 常发达。
感觉细胞分布于上皮层中,许多种类具有视觉器官。
形态和机能——生殖系统
本门中一部分种类(多毛类)雌雄异体,生殖 腺只在生殖季节出现(无固定生殖腺)。
一部分种类(寡毛类和蛭类)有固定生殖腺, 多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较为发达。
生殖细胞由中胚层产生。
5.2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性
• 生殖 • 发育 • 生活习性
1.真体腔产生后,同时形成了肠壁肌肉层,增强 了消化系统的活动。
2.促使排泄系统产生新的变化,扩大了排泄功能。
3.真体腔的形成促成分节现象产生,与循环器官 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引起了动物机体的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
形态和机能——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2.原生、海绵、腔肠、扁形、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
![2.原生、海绵、腔肠、扁形、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44b08854b307e87101f696a7.png)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通称“桃花鱼”。水 螅水母,体透明,微 带乳白,触手约256条, 依长短可分为七级, 由伞部的收缩及触手 的上下运动而浮沉水 中。水螅体不发达, 高仅2毫米,无触手。 淡水产。世界性分布, 我国在四川、浙江、 湖北、江西等地都有 发现。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utriculus)
腔肠动物,都生活 在水中,是比海绵 动物稍高等的后生 动物。较多孔动物 已有明显得的进化: 1)细胞有了更明显 的工,具有原始的 肌肉组织和神经系, 表明这类动物已由 细胞级发展到组织 级阶段。
2.3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2)在系统发生上,它已由单细胞原生动 物跨进具有真正的二胚层的后生动物的 行列。这在动物进化史上是一次重大的 飞跃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双胚层多细胞动物, 所有高等的多细胞动物,都被认为是经 过这种双胚层结构而进化发展生成的。
2.2.1 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
2.个体象瓶、壶、臼等,有时联成群体。 多数海产,固着生活。游离的一端有大 孔开口(称“出水口”)。 3.体壁内多具支持的针状骨胳,称骨针。 4.在内、外两层细胞间,还有一层中胶层, 其中有象变形虫的游离细胞、生殖细胞、 造骨细胞、海绵丝细胞等等。
2.2.2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2.3.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身体呈辐射状对称, 体内有原始消化循环 腔(兼具消化及循环 功能),有口,无肛 门,口兼具进食及排 放食物残渣的功能。 4.具有原始的网状神 经系统,传导不定向。
2.3.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通常可分水螅型和 水母型两种形态,一 体一形、一体两形或 一体多形。除行有性 生殖外,盛行裂体和 出芽的无性生殖(很 多种类形成树枝形群 体),有明显的世代 交替现象。
动物学试验:实验三 环节动物门 真、假体腔动物比较 软体动物门
![动物学试验:实验三 环节动物门 真、假体腔动物比较 软体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0f42d6cc844769eae109ed57.png)
蚯蚓外形
背面 腹面
环毛蚓同律分节,体节数约为120-169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除 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身体前 部第14-16节无节间沟,在生殖季节形成棕红色隆肿的生殖环带
蚯 蚓 外 形
隔膜
蚯蚓的卵巢
肠 背血管
受精囊 贮精囊 前列腺
蛔虫体壁
角质膜 表皮 肌肉
背神经索、纵肌层
肌细胞伸缩部:纵肌细胞基部为纵行的肌丝 纵肌 肌细胞原生质部:肌细胞向着原体腔的部分呈大的空
泡状,具有纵肌细胞核,有突起与神经索相连。
肠上皮 精巢 侧线 排泄管
蛔虫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三胚层真体腔动物-------
蚯蚓横切面的观察
蚯蚓横切
蚯蚓横切(体壁)
掀起外套膜后
呼吸系统:河蚌的一片鳃瓣
消化系统(口)
消化系统
沿着足和内脏团交界处剪1条切口
前闭壳肌后方一团褐色的腺体,肝脏。
消化系统 用刀背刮去部分肝脏,膨大的结构为胃。
食道、胃、肝脏、肠道、生殖腺位于内脏团内
河蚌为雌雄异体,但在外形上无区别。 生殖腺弥散状分布,呈葡萄串状,形态相似。 生殖腺成熟时,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 刮去部分生殖腺见光滑的肠道
实验三
环节动物门 真、假体腔动物比较 软体动物门
实验目的
环毛蚓观察,掌握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 蛔虫和环毛蚓横切片比较观察,比较真、假体
腔动物主要特征。 通过对河蚌外形的观察和内部解剖,掌握软体
动物门的结构和特征。
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
1 具有分节现象。 2 具有发达的次生体腔。 3 运动器官——刚毛与疣足。 4 循环系统——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5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6 排泄系统——后肾管。 7 生殖与发育:陆生和淡水种类直接发育;海产种
假体腔环节动物门
![假体腔环节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fefc642be1e650e52ea99f5.png)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典型的后肾管两端均有开口,即一端开口于体腔 (称肾口),另一端开口于体表(称肾孔, 排泄孔) 。
索式(链状)神经系统
由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围咽神经、 咽下神经节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构成。
生殖
◆雌雄同体但不同时成熟,
异体受精。
多毛纲
多毛纲
寡毛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蛭纲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异形 管状生殖系统 雌 双管状 “Y” 雄 单管状
还未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体腔液的流动起循环作用; 体表呼吸,寄生种类厌氧呼吸。
蛲虫病危害:夜间雌虫爬到肛门附近产卵,引起皮 肤奇痒,并可产生炎症,引起烦躁、失眠食欲减退、 消瘦、夜间磨牙等。
2、钩虫
钩虫病:成虫寄生人小肠,
用口囊咬住小肠壁,吸
食人血液,并且头腺分 泌抗凝血剂,使伤口不 易凝血,并不断转移咬 食部位。
斑氏丝虫 引起的“象皮肿”
假体腔腔动物门小结
1.有三个胚层, 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出现原体 腔,腔内充满体腔液。 2.体表有角质膜,皮肌囊的表皮层为合胞体, 肌肉仅为一层纵肌。 3.消化道出现肛门,为完全消化。 4.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 官。
一、有益方面
1. 鱼类饵料、钓饵和动物性蛋白饲料 2. 食用和药用 3. 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 4. 处理垃圾 5. 改良土壤 1. 危害人工养殖业 2. 吸食人类和家畜血液
二、有害方面
环节动物门小结
1.体细长圆柱形,同律分节。
2.通常具刚毛, 有的具体壁突出而成的疣足。
知识框架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017a8d284254b35eefd3418.png)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最佳答案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
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
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
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
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
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
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
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
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
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
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体腔动物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出现了假体腔——来源于囊胚腔,中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形成,没有体腔膜
出现了发育完整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前肠(口、咽、食道)、中肠、后肠(直肠、肛门),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中肠来自内胚层,是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体表具有角质膜;
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未形成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大多雌雄异体。
包括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等一大类动物。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
身体一般呈圆柱形,细长。
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代表动物:人蛔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外形:细长圆柱形,两端细,具口、唇片(有小乳突)、肛门、生殖孔,雄性为泄殖孔,具交合刺。
1.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皮肌囊。
表皮外具角质膜,上皮层为合胞体;只有纵肌而无环肌。
2.原体腔: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
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只有体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较扁形动物有明显的进步,它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发展和活动提供了空间,提高了营养物质的运转、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新陈代谢的能力。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构成流体静力骨骼。
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了肛门。
消化管分前(口、咽)、中、后(直肠、肛门)肠三部分。
前、后是外胚层内陷,中来自内胚层,胞外消化
4. 排泄器官:结构特殊的原肾管,没有纤毛和焰细胞。
可分为腺型和管型2种。
5. 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腹、背、侧神经节;腹、背、侧神经索(腹、背神经索)
6. 循环系统:假体腔的体腔液起循环系统作用,无呼吸系统,行厌氧呼吸
7.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感器、尾感器、唇乳突、乳突(雄虫泄殖孔)
8. 生殖:
一般雌雄异体异形,雄性小于雌性。
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为单个,雌性成对。
雌雄交配(交合刺),体内受精。
直接发育,不更换寄主,幼虫脱皮一次后才成为感染型虫卵。
器官发育完成后,除生殖细胞外,其他停止发育,细胞数目保持恒定
代表动物——人蛔虫(横切面图,生活史)
二.线虫动物门的分类
约有15000种,分为2纲。
1、无尾感器纲:如旋毛虫、人鞭虫。
三.常见人体寄生线虫
1.人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造成营养不良,肠梗阻等。
以感染性卵感染人体。
2.十二指肠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吸血,诱发贫血。
以丝状蚴入侵人体。
3.斑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导致“象皮病”,按蚊或库蚊是中间宿主,以感染性幼虫感染人体。
注意人鞭虫(无尾感器纲)、人蛲虫、人蛔虫、十二指肠钩虫、斑氏丝虫等(尾感器纲)的寄生位置、病症等,其中十二指肠钩虫、斑氏丝虫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另外三种是:疟原虫、利什曼原虫、血吸虫)。
第二节轮虫动物门(Rotifera)
虫体微小,一般为100-500um。
大部分生活于淡水中。
以细菌、原生动物、藻类、有机碎屑为食。
头部具由纤毛组成的纤毛冠或纤毛轮盘(运动摄食),躯干部角质膜增厚形成兜甲,尾部为足,内具足腺,有粘附作用。
上皮为合胞体,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善,咽内有咀嚼囊和咀嚼器,为分类重要依据。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排泄管和焰球)。
雌雄异体,雄虫体小,体内仅存一套生殖器官,交配后死亡。
雌虫在环境良好时营孤雌生殖(卵不受精直接变幼虫),当环境恶化时营有性生殖。
能隐生或失水蛰伏(环境不好时休眠)
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主要特征
一.分节现象: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称为分节现象。
同律分节:各体节的外形、结构、功能均相似的分节(除1、2节外)。
异律分节:各体节在外形、结构、功能上有较大差别的分节。
真分节:在体表(以节间沟分开)和体内(以隔膜分开)均分节,体腔也分节。
环节动物除体前端1节(口前叶)和最末1体节(尾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基本相同,为同律分节。
(因为同源性),尾节前为节生长区,端细胞生长
分节的意义:加强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是动物向异律分节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
二.真体腔及其产生的意义:
体壁与消化管之间被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位于中胚层之间,即次生体腔。
每个体节内有两侧成对体腔,每个相邻体节体腔由隔膜分开,每一体节的体腔以背、腹系膜分开
有体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内面)和肠壁(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在体壁和肠壁上都有中胚层分化形成的肌肉层和体腔膜
意义:加强了运动和消化机能,促进了循环、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发展以及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
三. 运动器官——疣足和刚毛
(海产种类)疣足具有附肢的基本形式,是体壁向外突起的扁平叶状结构,每个体节一对,体腔也伸入其中。
由背叶(背须、足刺、刚毛)和腹叶(腹须、足刺、刚毛)构成,上有刚毛,用于运动,兼有呼吸的功能。
(除海产类)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的刚毛囊内的细胞所分泌形成。
较简单,用于爬行
四.循环和呼吸
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多毛纲和寡毛纲)。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流经组织间隙(血窦),不是始终在血管内流动(蛭纲)。
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血浆中含血红蛋白、蚯蚓血红蛋白、血绿蛋白
通过体表呼吸,体表分泌和体腔液保持体表湿润,有利呼吸。
五.排泄与渗透调节
出现后肾管,按体节排列。
两端开口,以肾孔或排泄孔开口于本节体表,肾口开口于前一节体腔。
可与体腔管结合形成混合后肾管。
原始种类仍保留原肾管(不具焰细胞,而具管细胞),可与体腔管结合形成混合原肾管。
不仅可调节水分和离子平衡,而且能更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
体腔管:由中胚层形成,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开口体表,排除代谢废物
六. 神经系统
每一体节都有1对神经节,形成神经链的形式,称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节(一对咽上神经节组成)、1对围咽神经、1对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脑分为前、中、后,还分出交感神经到消化道。
去除咽下神经节则停止所有运动;去除脑神经节有运动但对刺激无反应
有神经分泌细胞和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调节繁殖、发育和变态。
八.生殖和发育
生殖细胞直接或间接起源于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有些种类有固定的生殖腺,如蚯蚓;有些在生殖季节临时形成,如沙蚕)。
螺旋式卵裂,定型发育。
海产种类的发育具担轮幼虫阶段(如沙蚕),陆生和淡水直接发育。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同律分节;
三胚层,形成次生体腔
典型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排泄系统为后肾管型
神经系统更趋集中而呈链状
海水种类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时期
分节和真体腔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性特征。
第二节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形:圆筒状,120-169节,具刚毛、背孔、雌孔1个(第14节)、雄孔2个(第18节),环带(第14-16节)、口、口前叶、肛门等。
二.横切面
1.体壁:角质层、表皮层、环肌、纵肌、壁体腔膜P177图8-9
2.肠壁:脏体腔膜(黄色细胞——行使肝功能)、纵肌、环肌、肠上皮
3.体腔内:血管、神经索、肾管、体腔液
三.消化系统:
1.消化管分化复杂,
前肠:口,咽,食道,嗉囊,砂囊中肠:胃和肠后肠:肠后段(无盲道)、肛门
2. 能进行机械消化(肌肉,砂囊)
3. 具各种消化腺,能进行化学消化(咽腺、食道腺、胃腺、盲肠)
四.生殖系统:
雌性:卵巢、卵漏斗、输卵管、雌孔,另有受精囊
雄性:精巢囊(精巢、精漏斗)、储精囊、输精管、前列腺、雄孔
五.生殖与发育: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但为体外受精,直接发育。
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以端细胞法形成体腔。
六.具适应土中生活的外形特征:
头部退化,口前叶可伸缩;体表湿润;疣足退化具刚毛;眼点退化,感觉细胞集中于尾部。
形成蚓茧利于土中发育。
七.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脑——消化管)
第三节环节动物门分纲
约17,000种,在海水、淡水和陆地上均有分布。
分3个纲。
多海产,底栖。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刚毛,雌雄异体,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
2、寡毛纲
陆生或淡水生。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有刚毛无疣足,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3、蛭纲
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无刚毛,体前、后端各具一吸盘,能吸附并可辅助运动。
次生体腔退化,血管部分消失,代之以血体腔系统。
蛭纲适应吸血生活的特征:具有附着器官(前后吸盘);唾液腺可分泌蛭素;具颚;咽的肌肉特别发达;嗉囊特别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