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昭示人类已进入文化人的时
文化哲学与文化符号分析

文化哲学与文化符号分析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
那么,何谓符号?符号之于人意味着什么?从文化哲学视域观之,符号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创造的、约定俗成的对象指称,以及人类用以表达思想的工具。
很显然,符号并非外在于人更不是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世界,相反,符号是人与人的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基于此,关注并讨论文化哲学视域中的符号以及符号与其共生、共存的文化世界的关系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文化释义:解析符号的多维视域毫无疑问,文化不是单义的而是多义的,文化的含义是多重的、复数的。
在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甚至不同人那里,“文化”一词都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含义。
诚然,历来有关文化的研究涉及范围很广,包含的问题也很多,而且,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但都离不开对“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的回答。
早在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就曾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
此后有关文化的定义数目繁多,例如,注重成分罗列的文化定义、突出社会历史“发展水平”之表征的文化界定、看重文化功能和价值的文化界说、强调结构体系的文化定义、侧重于人的生存“样式”的文化概念等。
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界定为“一个在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中,为应付环境中面临的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装置”②。
在他看来,这种“工具性装置”即文化,客观地讲,马氏关于文化的界说充分肯定了文化及其活动的工具性、功能性价值,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针对功能主义文化释义的“主体”缺失问题,以康德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主张将主体引入文化界定之中,认为文化是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力的创造,主张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去界定文化,强调文化具有属人的精神特征。
人,符号的动物

人,符号的动物【摘要】: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
卡西尔则一反常规,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第一次将人定义为”人是符号的动物”。
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路数,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人的本质;符号对人的研究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人的关怀更是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责任。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卡西尔一直关注对人的研究。
他早在1923-1929年写成了三卷本巨著--《符号形式的哲学》,此书建立了一个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从文化角度对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而《人论》,如他自己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正是他晚年到美国后,在英、美哲学界人士的一再要求下,用英文简要地阐述《符号形式的哲学》基本思想的一本书,但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观点。
这本书历来被人们看作一方面是《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的提要,另一方面又是最足以反映卡西尔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本书是卡西儿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也正因为如此,该书是卡西尔著作中被译成外文文种最多,流传最广、影响甚大的一本。
这本书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讨论各种初看起来似乎是完全互不相干的课题,涉及心理学、本体学、认识论的问题,并且包含着论述神话与宗教、语言与艺术、科学与历史学的篇章,却有着严密的内在结构。
全书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即”人是什么”?这不但是哲学的之所以存在的阿基米德点,也是全书的阿基米德点。
一、反常道而行之--卡西尔有关”人”的论述《人论》的第一章”认识人类自我的危机”,概述了二千多年来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总的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经历了从理性到反理性再到理性的回归,最后走向多元。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呼声。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提出要认识自我,使哲学主题发生根本变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哲学前景。
卡西尔: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自我是带着摩耶面纱的自由

卡西尔: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自我是带着摩耶面纱的自由1.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人论》的基础视点乃是'自我'问题:'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但是卡西尔却没有直接讨论'自我',而是代以'人是什么?'。
因为在卡西尔眼中,人是存在类本质的:自我'应当用人类来说明'。
这属于老生常谈。
而与前人所不同的是,卡西尔强调他所给出人的类本质定义是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非一种'实质性的定义'。
他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正是矛盾。
人根本没有本性——没有单一的或同质的存在。
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的'。
而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视角看,这一两极的对立就是作为人的历史规定性和人的本质规定性的矛盾对立。
它表现为稳定和进化,保存和提高之间的一种张力;表现为坚持固定不变的生活形式的倾向和打破这种僵化格式的倾向之间的一种张力。
而正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样:求不断打破、进化、提高的人的本质规定性才是根本的。
是否是'进化'和'提高'暂且不论,但至少可以指出,'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给人下定义'是没有意义的。
在卡西尔看来,每一种尝试给人进行'实质性规定'的哲学或理论都是'一张普罗克拉斯蒂的铁床'。
或者说,都将成为一种狭隘的人道主义。
于是,卡西尔提出了他著名的关于人的功能性定义:'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
试图从符号形式功能这一角度解释人这一两极对立的矛盾存在。
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他依然是沿用了他在《符号形式哲学》中的观点,尽管他在《人论》的前言中极力区分两者。
2.更广泛的“哥白尼革命”而要理解卡西尔的这一功能性定义,我认为不得不提的是康德的认识论革命。
人就是一种符号的动物,这是大师说的!

人就是一种符号的动物,这是大师说的!“人就是一种符号的动物”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它是德国的一个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的,虽然话不好听,似乎贬损了人存在的价值,但它却是无可置疑的真理,现在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现代人一直惊奇,人没有虎豹的凶猛,没有鹿马的健跑,不能象鸟一样上天,不能象鱼一样入水,凭什么我们人类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生物圈的统治者。
其实,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号的力量。
因为正是这种语言符号体系,让人团结起来,从而能够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
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言符号,人是不可能竞争出来的,更不可能自傲地称之为万物之灵。
因此,说人就是一种符号的动物并不为过。
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但他们本质上却是相同的,差别只在于层次上,为什么这个世界有众多层次存在?普遍联系的方法不同罢了,一类生命层次对应着一种普遍联系方式,也对应着一种力学现象。
生物的出现和水中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有关,而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符号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至于国家的出现则和货币这种普遍联系方式有关。
不可否认,其它动物也有语言,但他们的语言是朴素的,简单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积累,只能重复这种简单,而人类就不一样了,看看人类大脑的进化就知道了,大脑的前额区是意识产生的地方,意识就是众多信息在这里优胜劣汰竞争出一个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形成的整体性的物质活动。
普通动物的前额区很小,而只有人类随着语言符号的复杂化使前额区迅速膨大,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颜面突出,前额低平,脑量只有850克-1000克,而到了三万年前的尼安特人,前额区强烈倾斜,脑是凸向后的,而现代人则是高前额,脑是突向前的,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现代人的脑有大部分集中在前额区。
显然,前额区体积的膨胀使更大量的信息能够在这里优胜劣汰,人意识复杂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了。
没有语言符号的积累,就没有大脑前额区的进化,没有大脑前额区的进化,也就没有了人类。
卡西勒--符号的世界

学、 神学、 数学、 生物学分别承担了人的问题的阿基米德点, 并各自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路线与 方法。 对斯芬克斯之谜的最早解答当推苏格拉底哲学。他的哲学唯一的问题就是: 人是什么?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李恩来 (#’,+ ) ) , 男, 湖北恩施人, 广西师范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哲学博士 .
** 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961=1@8? 54A B1C956 BC9<4C<=) 0123456 17 (4829 :49;<3=9>?
D53C8 *$$+ E16. */ F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 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 ”
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是指符号的功能并不局限于特殊的状况, 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 ’、 理, 这个原理包括了人类思想的全部领域。这一特性表明人的符号功能是不受任何感性材 料的限制。由于每物都有一个名称, 普遍适用就是人类符号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这也就 是为什么聋、 哑、 盲儿童的世界也比最高度发达的动物世界还要无可比拟地宽广和丰富的原 因, 这也是为什么唯独人类能打开文化世界大门的奥秘之所在。 多变性: 一个符号不仅是普遍的, 而且是极其多变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 #、 样的意思, 也可以在同一种语言内, 用不同的词表达某种思想和观念。 “真正的人类符号并 不体现在它的 一 律 性 上, 而 是 体 现 在 它 的 多 面 性 上, 它 不 是 僵 硬 呆 板 的, 而是灵活多变
卡西尔符号文化哲学的研读

卡西尔符号文化哲学的研读人类的大脑通过符号为标识的指称,赋予外部对象和内感对象以名称和内容的规定,从而使人类的意识活动从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上升到了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进而形成了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结构,驱动了人类特有的符号文化的精神建构和实践创造。
德国人类文化学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本质就是发明和运用各种符号创造出一个“符号宇宙”,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卡西尔由此把他的哲学称之为符号形式的哲学。
读卡西尔的《人论》,感受很深的是:1、人之所以为人是符号的造就;2、人的主体性是符号运作过程;3、人类文化是符号方式的制作。
细读《人论》在符号问题上,卡西尔确实有许多深邃的独到见解,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显得有着理论上的不透彻和不完全。
首先,在符号的来源上,用卡西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不认定,人的意识结构中有一种自然的符号系统。
卡西尔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阐述中,举例了儿童从第二十三个月开始,就表现出给事物命名的狂热,而这样的狂热在卡西尔那里被认为是一种先天的能力。
卡西尔主张一种先验的符号构造能力,在这点上他和西方许多哲学家,特别是和许多德国哲学家一样,怀抱着一种追求终极的先验哲学传统,认为人的世界是由一种先天的主体构造所创造的。
先天的哲学传统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是占有主导性的,而这样的先天哲学传统的根本缺陷是始终没有从更高的视野的总体上看清,一切先验的主体架构都是经验历史的铸就,是先验和经验的统一。
人类的主体方式,人类的意识结构,包括生物的和文化的本能等等,都不是从天降落的和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由来的进程中,由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演化的经验历史所带来的。
符号不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先验系统。
符号的制作和使用,起源于远古时期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这种食物分享生活内在地、实在地发生了分配指称的需要,即对食物品类、部位、份额、分享成员,以及相关用具的指称需要。
【免费下载】卡西尔人论

卡西尔《人论》读书笔记符号化的自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
但要实现怎样的自我呢?这就涉及到认识自我的问题。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心也开始浮躁了。
我们还来不及认识自我就直接迈向了自我实现。
人生的道路已经被设计和规定,谁能在规定的道路中领先,谁就能实现自我。
人一生的路线被标示的十分明确,没有丝毫的悬念,竞争是激烈的,同时也是保守的。
谁想要超出被划定的圈,他人,社会是不会对他太宽容的。
机械式的运作让我们失去太多反思的时间和精力。
由于现实行为与自我人格的分离,一些人失去自我认同感,最终走向崩溃和自我否定。
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一直以来,哲学担当着认识自我的重任,并将其作为探究的最高目标。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类的知识最初只涉及外部世界,而人对环境进行的某种心理适应行为可以看作是人的理智生活的萌芽。
从人类意识最初萌芽时起,人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补充着外向观察。
换句话说,即人对内在心灵的认识伴随并补充着人对外部物理世界的认识。
这种先外而内,由内补外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哲学思想的发展。
希腊哲学最初阶段看上去只关心物理宇宙,直到赫拉克利特才开始思考人类学,他说:“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
”至苏格拉底,人类哲学趋于成熟。
苏格拉底关心的唯一问题是人是什么。
他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有关人的定义,他用迂回的、否定的回答来给我们以启示。
他提供给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新方法:对话,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能洞察人的特性。
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
”人被宣称应当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审视他的存在状况的存在物。
我们可以概括的说:人是理性的存在物。
马可奥勒留认为人的本性在于灵魂的内在态度,这灵魂的内在态度可以具体为人的判断精神,因为人的判断力是自由、自主、自足的。
“宇宙——变动不居,生活——作出判断。
”判断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力量。
文化产业概论题库_含答案

文化产业概论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一、阅读理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如何理解这句话?答:一方面,只有通过符号的创造,人类才能创造文化。
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建构和传达的,我们情感和对世界人生的感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才能够充分地捕捉和表达。
另一方面,任何符号,都是一定文化的体现,一切文化,都是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
二、文化的三要素是什么?答: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主要指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
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
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
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答: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
四、内容产业答: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五、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答:1、产品的精神性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
2、消费的娱乐性文化产品的精神性,使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能得到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但对于一般大众文化消费而言,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主要和基础的价值。
人们的喜闻乐见,就成为文化产品的首要要求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3、产业的依附性产业的依附性,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优秀论文)符号与人的本质——从卡西尔的符号本质说谈起

摘要关注人,认识人的本质是哲学的永恒主题。
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永远都不会停止对自身本质的追问。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的自我认识却陷入了危机。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卡西尔把人界定为“符号的动物”。
符号作为人类意义的传达者,区别于动物的信号。
它具有普遍适用性,多变和多义性,抽象性以及超越性的特征。
正是符号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人能够超越了动物的本能,发挥其独有的功能。
符号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使人类的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对人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人就是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
但是,符号与人的本质最终统一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符号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符号现象的发生与存在就成了不可思议的东西。
从符号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找到了分析人的本质的新方法,填补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研究。
关键词:符号人的本质文化社会实践AbstractIt is a permanent theme of philosophy to concern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As a being with self-consciousness, people will never stop pursuing the essence. Nowadays, science is changing quickly, but human self-cognition is falling into a crisi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Cassirer describes human as a ‘symbolic animal’. As a carrier of the human’significance, symbol differs from animal sign. It possesses four significant characters, namely universality, variety, abstractness and creativity. These characters allow us to surpass the animal’instinct and exert the function of symbol. It forms self-consciousness, promotes social communication,and has great impact on human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n a word, human being is a kind of animal who can create culture through symbols. But social practice is the unification of symbol with the e ssence of human being ultimately. It is impossible to form symbol without social practi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from this angle. It finds a new way to study human, makes up the gulf between the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y science, and deepens the essence conception of Marxism.Key words: symbol essence of human being culture social practice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简介:在该书中,卡西尔从人的符号性存在入手,把人看成是“符号的动物”,并以其为出发点,勾勒了人性发展及人类文化的所有创造物——语言、历史、艺术、宗教、神话的整体构架。
该书中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的本质是永远处于制作之中的;人性并非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而是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
因而,“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作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程”。
该书的理论是西方人学理论的一次创新与突破。
它标志着在探索人性的问题上,人学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无论是在人的哲学、文化哲学或历史哲学上,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该书历来被人们看作一方面是《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的提要,另一方面又是最足以反映卡西尔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它是卡西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也正因为如此,该书是卡西尔著作中被译成外文文种最多、流传最广、影响甚大的一本。
卡西尔的全部哲学实际上可以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人一运用符号一创造文化。
人类文化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普遍的人类利益,并且是容易为一般公众所理解的。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即使连最极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从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如果没有内省,没有对各种感觉、情绪、知觉、思想的直接意识,我们甚至都不能规定人的心理学的范围。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单靠这种内省方法是绝不可能全面了解人的本性的。
内省向我们揭示的仅仅是为我们个人经验所能接触到的人类生活的一小部分,它绝不可能包括人类现象的全部领域。
即使我们成功地收集并联结了一切材料,我们所能得到的仍然不过是关于人类本性的一幅残缺不全的图画、一具无头断肢的躯干而已。
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
卡西尔关于人的定义的三重规定

卡西尔关于人的定义的三重规定洪永稳【摘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创立了文化符号哲学,把康德的理性批判扩大为文化批判,对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论进行考察后对人的本性作了深刻的洞见,并定义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个定义包含了三重规定:其一,人是符号的动物;其二,人是文化的动物;其三,人的本性是劳作.【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6)00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恩斯特·卡西尔;符号;文化;劳作【作者】洪永稳【作者单位】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02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是20世纪西方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他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创立了文化符号哲学,把康德的理性批判扩大为文化批判。
对历史上各种人性论进行了考古学的清理和批判后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著名论题,并对其命题作了三重规定,体现了他的文化哲学的内在思路:人——符号——文化——自由。
质言之,人运用符号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并在文化的创造中获得了自由。
一、人是符号的动物在考察了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论的缺陷后,为了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卡西尔提出一个“符号”的概念,“符号”在卡西尔的哲学中是个核心的概念,它来自于康德的哲学。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对理性的探索已成了传统,康德的哲学就是对理性的批判哲学。
他不满英国经验主义自培根以来把理性说成是经验的总结,也不同意休谟把逻辑作为工具而与经验无关的说法。
他认为理性的能动性作用体现在一种能够把逻辑形式和感觉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也就是结合感性和形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然要求。
康德认为,科学要求把感觉之杂多和规律统一起来,一句话,也就是“多”与“一”的统一,“把‘多’表现于‘一’”,这里的“多”指各种感觉材料,“一”是知性提供的范畴形式。
在感性直观向知性概念过渡中有一个中间环节,康德称之为“图型”(das Schema),在康德看来,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两者必须是同质的,但是纯粹的知性概念与经验的直观相比较是不同质的,那么把直观归摄到概念之下、把范畴应用于现象之上如何可能呢?“必须有个第三者,它一方面必须与范畴同质,另一方面也要与现象同质,并使前者应用于后者之上成为可能。
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人学思想解析

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人学思想解析
张鑫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符号"概念是卡西尔符号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在卡西尔看来,人是文化的人,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文化乃是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或现实化,由此人可以说是符号的人.卡西尔的符号哲学为文化哲学与人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张鑫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
【相关文献】
1.卡西尔关于人是符号的动物 [J], 景续晖;原梦;
2.卡西尔文化哲学的理论观念:人是符号的动物 [J], 仇卫平
3.卡西尔关于人是符号的动物 [J], 景续晖;原梦
4.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 [J], 李恩来
5.人之在世的符号维度——卡西尔人学思想研究 [J], 杨建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阅读笔记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阅读笔记恩斯特·卡西尔简介:1、卡西尔1874年7月28日生于德国西里西亚的布累斯劳即今日波兰的弗芬茨瓦夫一个犹太富商的家庭。
2、1842年--1918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首领海尔曼·柯亨。
3、1919年起,卡西尔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
4、1930年起任汉堡大学校长。
在汉堡时期,卡西尔逐渐创立了他自己的所谓“文化哲学体系”。
5、1933年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离开德国,开始了他的12年流亡生活,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6、他先赴英国,任教于牛津大学全灵学院。
7、1935年9月,接受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哲学教授,在那里一直待了6年。
8、1941年夏季,卡西尔赴美国,就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
9、1944年秋转赴纽约就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0、1945年4月13日,卡西尔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回答学生提问时猝然而亡。
终年71岁。
卡西尔一生著述多达一百二十余种,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使他成为二十世纪这一领域的重要前驱者之一,并受到现代西方各派语言哲学的普遍重视;而在美学方面,人们一般都把他看成是三十年代以后西方兴起的所谓符号美学运动的“开路先锋”。
卡西尔的这个“文化哲学体系”,在他煌煌三大卷的《符号形式的哲学》中得到了系统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
而《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一书,是最足以反映卡西尔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它是卡西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也正因为如此,该书是卡西尔著作中被译成外文文种最多、流传最广、影响甚大的一本。
《人论》自然是研究所谓“人的问题”的。
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前五章是回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其中第一章概述了二千多年来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并在最后指出,当代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人的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
人,符号的生存--读卡西尔《人论》

人,符号的生存--读卡西尔《人论》(一)人的本性哲学是对人命运的终极关怀,是人类最终价值得以实现的终极指导。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是公众的共识,也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柏拉图说:‚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蒙因更是高声疾呼:‚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你自己‛。
‚人是什么?‛两千年来,人类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在苦苦追索着。
历代的哲学家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苏格拉底将人定义为一个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认为人的本质是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只依赖于人给予自身的价值;斯多噶主义则认为自我咨询的要求是人的特权和他的首要职责,维护人的独立性变成了最基本的关键。
到了中世纪,随着宗教势力的不断上升,经院哲学占据了哲学领域的主要位置,经院哲学家们认为人性应通过宗教途径去寻找。
后来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则分别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出发,对‚人‛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到了近代哲学流派纷呈,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哲学家们从经济的、生物学的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回答,尼采认为人的本质是权利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欲本能,马克思认为是经济本能。
而作为‚文化哲学体系‛创始人恩斯特〃卡西尔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在本书第六章写道:‚《符号形式的哲学》是从这样的前提出发的;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定义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功能性的定义。
我们不能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给人下定义;我们也不能靠经验的观察来确定的天赋能力或本能来给人下定义。
人的突出的特征,人的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特性,而是人的劳作。
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
在此,卡西尔将人的本质定义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一个创造过程之中,一个人类精神的客观化过程之中,更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中。
浅谈榜样文化社会舆论引导

浅谈榜样文化社会舆论引导【摘要】榜样人物以符码的形式成为传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载体,因而能够传递和激发正能量。
榜样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传承,扩大了影响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能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
【关键词】新闻传媒榜样文化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先进榜样人物是新闻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群体。
榜样是道德的楷模,是先进文化的符号,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代表。
榜样作为一个物理存在,具有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
分析新闻传媒中榜样人物的文化符号性,揭示其蕴含的积极文化意义,对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榜样的文化符号性符号学认为,任何事物都表现为某种符号。
符号是人类载送信息的代码和携带意义的载体。
现实环境中的榜样人物是自然符号,无论其业绩如何辉煌,行为如何感人,在新闻传媒广泛报道他们之前,他们的事迹仅在社会的小范围内被认知。
因而榜样人物出现在新闻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之中,变身为新闻符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符号本身就是文化,新闻亦是文化,因此榜样人物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性。
榜样人物的符号性。
德国学者卡西尔把人抽象为“符号”,把人的行为和人类的历史抽象为“文化”。
换言之,作为物理存在的人,其本身即符号。
符号可感知的层面即符号的形式,在符号学中被称为“能指”。
任何一个可感知的符号形式都必须来源于一个物理实体,人们据此才能去识别符号,并具备进一步理解其形式背后意义的可能性。
除“能指”之外,符号还具有抽象的内容,即“所指”。
“所指”是符号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意义等内容。
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
榜样人物是现实环境中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道德模范、时代先锋,是携带特殊意义的符号,其一言一行皆可观可感,他们是符号可感知的形式层面,即“能指”。
榜样人物是新闻符号。
新闻传播活动是以新闻符号传播新闻信息和接收新闻信息的活动。
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符号哲学思想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不同于自然主义路径,将人从生理角度区分于动物;更不同于形而上学,将人视为理性的动物。
卡西尔从“人是什么”出发,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动物”的哲学,开启了人学思想的新篇章。
事实上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也体现了打造一种更广义的认识论的意图,即一种深化的和延展的“认识批判”。
卡西尔深刻地置身于人文科学之中,并借此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来撼动自然科学的统治地位并确立了人文科学的地位。
[关 键 词] 卡西尔;符号;文化哲学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符号哲学思想张文卓“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目标。
它就像哲学的阿基米德点,是所有思想固定不变的中心。
”[1]认识自我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共同话题,也一直是哲学领域中的一座高山。
黑格尔曾道:“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自然界。
”[2]不难看出,这种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理解和解释。
人拥有自我意识,因而人创造自我价值;人拥有自我意识,促使人们可以认识外部世界,也可以认识自我。
正是这种自我意识,才让我们开始对自身开始反思,以及对认识自我问题开始了“刨根问底”的探索。
这种反思正体现了人本性中的超越的本质,正是这种探索,才使人追求自我,使人达到今日的文明。
然而西方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定义,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路[3]。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一抽象的范畴渐渐地开始有了可触碰的、可理解的规定。
同样,“人的本质”也是卡西尔追求的“一座高山”,在卡西尔晚年的著作《人论》中,他同样意识到了人类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一种危机。
用他独特的视野,强有力地打破了传统定义人自我认识的视角,提出了用“符号”这一新的路径去解释究竟什么是“人的本质”。
一、追根溯源:卡西尔之前如何认识自我“人是什么”这个问题蕴含着人类对于自我的审视和对认知自我的渴望[4]。
在更早的时候,人们从自然路径出发,常常将人放到自然中,从生理角度与动物进行区分,以此更加强调了人的类本质,即区分于动物的类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泼泼地”教育的文化转型
——基于“晓庵天文”助推学校文化转型的“震中之路”
江苏省震泽中学教科室孙杰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昭示人类已进入“文化人”的时期,咱们的教育也诚应进入“文化进展范式”的新时期了。
正如古德莱得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址》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学校,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应在于重建学校文化。
由此,身为师者的咱们亦难辞“藉文载道”“以文度人”之责。
“活泼泼地”,是民国教育家汪懋祖先生于我校成立之初题写的劝勉词,寄寓着先贤对我校办学的良苦用心和殷殷嘱托,是专属于我校的一份历史文化印记与宝贵精神财富。
另一方面,我校诞生于被誉为“学究天人”的明末清初天文学家王锡阐(号“晓庵”)的祠堂之侧。
自上世纪80年代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成立“晓庵天文小组”、设立“晓庵天文观测站”始,学承“学究天人”的晓庵遗风在震中已成一种“常态”。
“晓庵天文研究”薪火相传数十余载,毫不夸张地说,“晓庵天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自觉,业已成为支撑学校优质特色进展的“文化原点”。
“晓庵”的根柢情怀与“天文”的原始冲动,激发着“震中人”沉思:如何摆脱应试的沉疴,走出一条以“晓庵天文”助推“活泼泼地”进展的“震中之路”?“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建设无疑提供了绝佳契机。
以天文学相关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境创设和内容拓展为载体,以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重点,“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致力于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开发丰硕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尽力使其成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进展中心”,成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进展的“立体课堂”,成为优质特色进展“震中之路”的“展现窗口”。
那么,如何关注“活泼泼的生命”,由“知识认知”拓展至其“生命全域”,质真假设渝施以“活泼泼地”教育呢?
一方面,咱们采纳“实践→评估→开发”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实践模式,极大给予教师主动参与和自主决策权,在动态二度开发校本课程中激活教师制造活力。
教师研发的“晓庵天文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共九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正式出版,还被评为省校本课程优秀功效一等奖。
继而咱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