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更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中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需要根据小儿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感冒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
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等,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风热感冒则是由于外感风热引起,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等。
治疗风热感冒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等,方剂如银翘散。
咳嗽也是儿科常见病症。
如果是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用中药有杏仁、紫苏子、半夏、陈皮等,方剂如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咳嗽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口渴咽痛,常用中药有桑叶、菊花、桔梗、瓜蒌等,方剂如桑菊饮。
对于内伤咳嗽中的痰热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咳出,常用中药有黄芩、栀子、鱼腥草、浙贝母等,方剂如清金化痰汤。
小儿腹泻也是家长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中医认为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等。
对于寒湿泻,表现为大便清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常用中药有藿香、紫苏、白芷、厚朴等,方剂如藿香正气散。
湿热泻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量多次频、气味秽臭,常用中药有葛根、黄芩、黄连、茯苓等,方剂如葛根芩连汤。
如果是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常用中药有神曲、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方剂如保和丸。
而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食欲不振,常用中药有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方剂如参苓白术散。
小儿厌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儿科中医是以中医理论与方法治疗儿童疾病的专科。
相比于西医儿科,儿科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治疗一些西医难以解决或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儿科中医的优势病种,具体分析如下:1.小儿咳喘小儿咳喘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常用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来治疗咳喘,但往往只能缓解病情,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以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患儿的病情,并根据患儿的体质差异,采用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2.小儿湿疹小儿湿疹是指皮肤潮湿、出现红斑、糜烂、瘙痒等症状的疾病。
西医常通过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来治疗,但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而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来治疗湿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中医穴位按摩等,通过调节患儿的体质,温里力强,使湿邪得到驱除,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3.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加、呈水样、稀烂、呈较黄色等症状。
西医常用止泻药和补充水分电解质等方法治疗,但往往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而儿科中医强调从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综合分析,采用中药调理、脐疗、针刺等方法来治疗。
中医认为腹泻大都与脾胃功能不正常有关,通过中药调理能够达到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患儿的体质,从而根治疾病。
4.小儿夜啼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啼哭、难以安抚的症状。
西医常通过确定原因,如饥饿、疼痛等来进行治疗,但往往无明显效果。
儿科中医认为夜啼是由于脾肾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通过中药调养脾肾、调理气血,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儿的体质,达到安抚患儿的效果。
总结来说,儿科中医对于一些西医难治或无法根治的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
不同于西医的病因学,儿科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因、病机,针对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儿科中医强调通过调整体质,改善患儿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一、常见儿科疾病概述儿科是针对0-18岁的儿童进行医学诊疗服务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大量常见的儿童疾病。
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师注重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体质特点和体内能量平衡等方面,从而对不同类型儿童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二、感冒与发热感冒和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往往由外邪侵袭引起,并以风寒、风湿等不同外邪形式进行分类。
中医辨证根据宝宝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来进行辨证施治:1.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流清鼻涕、喷嚏和轻微头晕,可能伴有发热及畏寒等;治疗时应采取祛邪解表之法,如桂枝汤、葛根汤等。
2. 风湿感冒:多见于湿热环境下,表现为鼻塞、有黄痰、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运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法进行湿去之施治。
三、儿童腹泻儿童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
中医通过提取儿童不同类型的腹泻特点来准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1. 餐后腹泻:当宝宝在进食后出现频繁大便,质地水样较稀,并伴有食欲不振和虚弱无力等症状时,可能属于消化吸收功能弱而导致的餐后腹泻;治疗时应健脾益胃、调理消化之法。
2. 湿淋汤型腹泻:表现为呈液体或半液体样式的稀黄色便,可能伴随有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常采取清利湿温肠之法,如小承气汤进行治疗。
四、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在幼儿期。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哮喘时注重整体观察,将许多因素纳入考虑:1. 天气变化及季节:中医认为天气湿冷或者春秋季节较为湿润容易引发哮喘,治疗时需要祛湿并健脾以提高机体能抵御外邪;2. 肺与脾胃关系:中医认为肺主呼吸,而脾主运化水湿。
因此,治疗哮喘时需注意健脾益肺。
五、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中医通过分析宝宝消化系统功能的特殊性和体质特点来进行诊断和治疗:1. 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当宝宝长期食欲不振,且伴有大便稀溏等消化问题时,可能属于脾胃虚弱型;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提高消化功能。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儿童生长发育不完全,阳气虚弱,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袭。
因此,儿童常常患有一些常见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1. 发热病
中医治疗原则:
- 风热外感者: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 阳明病证者:泄热通便,降火利肠。
2. 咳嗽
中医治疗原则:
- 风寒咳嗽者:宣肺化痰,祛风散寒。
- 热痰壅肺者: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3. 腹痛
中医治疗原则:
- 寒症腹痛者:温补脾肾,祛寒止痛。
- 阳明亢实者:清热泻火,理气止痛。
4. 呕吐
中医治疗原则:
- 脾胃虚弱者:调和脾胃,健运化湿。
- 肝胃实热者:清热降逆,和胃止呕。
5. 脑膜炎
中医治疗原则:
- 外感风热者:清热解毒,宣散风热。
- 痰火壅盛者:化痰清热,凉血宁心。
6. 湿疹
中医治疗原则:
- 血热湿蕴者: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 脾虚湿阻者: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差异,更加注重病因辨证和整体调理,因此建议儿童患病时及早就医,以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根据统计数据,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中,主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湿疹等常见儿童疾病。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具体病例记录:
1. 患儿,男性,2岁,发热3天,体温达到39℃。
中医诊断为风热外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
用连翘、银花等泡水,每日3次,连服3天,体温逐渐降低,症状缓解。
2. 患儿,女性,1岁,咳嗽1周,痰黄粘稠。
中医诊断为痰热壅肺,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
用川贝、葶苈子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连服1周,咳嗽明显减少,痰液变少。
3. 患儿,男性,6岁,腹泻2天,每天多次,大便稀水样。
中医诊断为湿热腹泻,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
用黄连、石斛等药物煎服,每日3次,连服3天,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大便恢复正常。
4. 患儿,女性,3岁,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斑。
中医诊断为湿热郁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用黄连、苦参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外敷煎汤洗澡,连续用药2周,瘙痒明显减轻,红斑逐渐消退。
以上仅为100例中医儿科医案记录的一部分,不同病例根据具体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在儿童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中医治疗
儿童疾病时,应该寻求合格的中医医师指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

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西医病名:小儿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
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1. 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2. 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 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四)证侯诊断1. 常证(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中医儿科常见病

色潮红,口干便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细数,指纹淡紫。
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多汗,易感冒,
纳呆便溏,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 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体胖嫩,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
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 委淡漠,小便减少,舌质淡紫,脉细弱疾数,指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X线胸片见炎性阴影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肺系 疾病
肺炎喘嗽
外因为感受风 邪,或他病传 变; 内因为小儿肺 脏娇嫩,卫外 不固。
起病急,有气喘、咳嗽、痰鸣、发热
等症。
肺气郁闭,痰热是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纹紫滞,可达命关。
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
安,神昏谵语,双目上视,四肢抽搐,舌红,苔 黄,脉细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反复呼吸道 感染
内因是禀赋虚 弱,肺脾肾三 脏功能不足,
卫外不固。 外因是喂 养不当,精微 摄取不足;调 护失宜,外邪 乘虚侵袭;用 药不当,损伤 正气;疾病所 伤,正气未复
。
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日以上。②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 哮喘:反复发作,但发作时呼吸困
、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 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音,其发作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1. 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2. 儿童感冒
儿童感冒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邪的中药,如羌活、薄荷等。
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促进病人体内的阳气运行,增强抵抗力。
3.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儿科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贴敷和按摩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健脾、止泻、消炎作用的中药,如生姜、白术等。
贴敷疗法可以使用适宜的药物贴敷在腹部区域,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
按摩疗法则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穴位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4.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和艾灸疗法。
中药调理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川贝、杏仁等。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呼吸系统功能,缓解哮喘发作。
艾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将艾条点燃并熏热患者特定的穴位,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止咳的作用。
5. 结论
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然而,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应确保患儿的安全性和用药指导,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同时,中医药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对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对儿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儿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然而,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因此容易患上各种常见病。
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儿童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具有独到的优势。
本文将就中医对儿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一、感冒儿童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喷嚏、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儿童感冒多属于风寒、风热或风毒感邪所致。
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可以采用下列方药:1. 风寒感冒:可使用葱姜汤,其中包括葱白、生姜和大枣,具有温中散寒、宣肺解表的作用。
2. 风热感冒:可以使用银翘解毒片,以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3. 风毒感冒:可采用小柴胡汤,包括柴胡、黄芩、黄连等药物,其功效为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二、肺炎儿童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炎多由外邪侵袭,导致肺气受阻所致。
辨证施治中,可以考虑以下方药:1. 外感风寒肺炎:可使用葱煎蛋,其中包括葱白、蒜、鸡蛋等药材,具有温中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
2. 外感风热肺炎:可以采用苦杏仁汤,包括苦杏仁、半夏、川贝等药物,功效为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3. 外感湿热肺炎:可使用瓜蒂清肺饮,包括瓜蒌子、连翘、黄芩等药物,具有清热利湿、清肺镇咳的功效。
三、腹泻儿童腹泻是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溏、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多是因为脾胃虚弱,外邪侵袭所致。
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可以采用以下方药:1. 寒泻型:可使用理中丸,包括半夏、陈皮、白术等,具有健脾温中、止泻固表的作用。
2. 湿泻型:可以采用黄连淡薄汤,包括黄连、苍术、连翘等药物,功效为燥湿、和中止泻。
3. 脾胃虚弱型:可使用六君子丸,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具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泻的作用。
四、咳嗽儿童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多与外邪入侵、肺热、痰湿等有关。
根据辨证施治,可以考虑以下方药:1. 风寒咳嗽:可使用川贝枇杷膏,包括杏仁、川贝、蜂蜜等,功效为清肺降逆、润燥止咳。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1、疹疮泄泻患儿1岁,肛门外露,泄泻烦恼不止。
诊断为疹痘下疳。
用桑枝消毒剂洗涤,龙胆泻肝汤加味加减喂服,隔日二次,烦躁睡眠不宁等症状逐渐改善。
2、气虚泪痹患儿5岁,上下眼睑轻度炎症,有轻度疼痛和流泪,多查不出生理缘故。
中医辨证认为气虚,病在胃脾,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同时在饮食上增加少量温热清淡之品,经过2周调理,上下眼病均得到有效改善。
3、口糜便血患儿6个月,口糜后有便血。
用现片艾叶、薏苡仁、泽泻等煎剂连续喂服,一周内便血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4、嗜睡懒言患儿8岁,嗜睡、懒言、消瘦、气短等病症。
辨证判断为脾肺失和,用六君子汤及用饮食调理,数次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5、脾虚便秘患儿4岁,便秘多日,每日大便仅1次,便秘后腹部胀痛。
用诸药调和益气、补脾的方剂,随着拉肚子次数的增加和便秘减轻,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
6、疹症发热患儿1岁,发热咳嗽,服西药无效。
考虑是疹症,在语言沟通适当基础上对症处理,服用疏风桂枝汤,发热、咳嗽缓解,孩子情况转好。
7、疱疹患儿3岁,患上口腔疱疹,辨证为舌胃热盛,用清胃黄连汤洗漱及服用口服药调理,病情逐渐改善。
8、厌食腹泻患儿9岁,厌食、唇干口渴、大便泥样状并带有腥臭味,体重下降,口干舌燥。
中医诊断为胃虚久泻,使用补中益气、健脾胃的方剂调理,同时注意饮食调理,进补养生,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9、支气管病患儿6岁,支气管炎样症状,持续3个月,加味辛凉昆布粥调理,经过3个疗程病症得到缓解。
10、慢性腹泻患儿3岁,慢性腹泻数月,大便黄绿色,无力气、纳差,舌质淡。
中医辨证断为脾胃虚弱,用中成药清脾降腻、健脾生津,加以饮食调整,病情得以控制,2周后病情明显改善。
11、小儿营养不良患儿3岁,身体瘦弱,低热、纳差、腹泻、生长缓慢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脾肾气虚,给予蜂蜜大枣丸及其它中药补益,增加饮食营养量,经过2个月调理最后达到良好状态。
12、疱疹感染患儿4岁,患上疱疹感染,疱疹严重,加味生脉散调理,辅以中医针灸疗法,患儿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病

中医治疗儿科常见病一、发热:体温38.5℃以下(3天为一疗程)治则:疏风解表,宣肺清热。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耳尖放血疗法、中药足浴。
二、反复感冒:(10-20天为一疗程)儿童反复感冒的原因有气虚、阴虚、内热等不同原因。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所致,对反复感冒的孩子,重视机体的内在调理,使阴阳趋于平衡,正气充沛,减少发病。
中医调理儿童反复感冒分为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调护三个阶段。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拔罐、耳穴压籽、食疗。
三、哮喘:(10-20天为一疗程)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
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二季及气候骤变时易于发作。
哮喘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中医辩证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
小儿哮喘治则:发作期急则当攻邪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而治;缓解期缓则当以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推荐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小儿推拿疗法、穴位贴敷、揿针、拔罐、。
一年之中尤以三伏贴为主要的预防方法。
四、泄泻:(3-5天为一疗程)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尤以2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最为多见。
治疗以健脾渗湿,涩肠止泻为主。
推荐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食疗。
五、斜颈:(15天为一疗程)小儿斜颈临床常指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缩短并向一侧偏斜畸形,颜面旋向健侧。
如早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畸形,给患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中医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推荐治疗方法:中医推拿、蜡疗、中药热敷、超短波。
六、湿疹:(5-7天为一疗程)湿疹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瘙痒及对成分布的多形性损害为主要表现,以红斑、水泡、糜烂、渗出伴瘙痒为主要临床特点。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是一门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中医治疗常见病是
中医儿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1. 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
一
般情况下,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麻黄汤、小柴胡汤等。
另外,艾灸、推拿等辅助手段也常被应用。
2. 腹泻
腹泻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的问题,中医治疗腹泻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饮、大椿液等中药方剂。
此外,腹部捏脉、按摩等手法也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3.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哮喘注重调和气机。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桔梗汤、麻杏石甘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针灸、
艾灸等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4. 儿童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注重疏风清热。
常用的治
疗方案包括血府逐瘀汤、地黄丸等中药方剂。
另外,中药外敷、针
灸等疗法也常被采用。
5. 胃痛
胃痛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治疗胃痛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四君子汤、小儿四逆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穴位按摩、艾灸等手法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
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建议
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张志英. (2014). 中医儿科治疗原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VII. 儿童过敏性鼻炎
症状
喷嚏,鼻塞,流涕,眼痒。
中医治疗
疏风清热,调理免疫,缓解 过敏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清洁,避免过敏原, 加强体质。
VIII. 儿童便秘
1
症状
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腹胀。
2
中医治疗
润肠通便,调理脾胃,促进肠道蠕动。
3
饮食建议
多食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水分摄入。
IX. 儿童发热
3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通风,避免寒冷刺激。
V. 儿童腹泻
症状
稀便,腹痛,腹胀,恶心。
中医治疗
草药止泻,调理脾胃,增强肠道 抵抗力。
预防措施
勤洗手,饮食卫生,注意个人卫 生。
VI. 儿童咳嗽
1 症状
持续干咳,咳痰,胸闷。2 医治疗润肺止咳,清热排痰,增 强肺功能。
3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让孩子 多喝温水,保持室内湿度。
1
中医治疗
2
清热解毒,消炎生肌,增强免疫力。
3
症状
口腔溃疡,疼痛,进食困难。
饮食建议
避免辛辣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
XII. 儿童消化不良
症状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中医治疗
调理脾胃,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功能。
饮食建议
少食多餐,咀嚼细嚼慢咽,避免过量进食。
症状
预防措施
皮疹,高热,干咳,畏光,流泪。
接种麻疹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
并发症
中耳炎,肺炎,腮腺炎。
III. 儿童水痘
症状
水疱,瘙痒,发热,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
避免搔抓,保持龙骨汤浴,补充水分。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ppt》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分析常见病的典型症状,如咳嗽、发热和腹痛等,以便及时识别和控 制。
2 体征表现观ຫໍສະໝຸດ 和解读常见病在患儿身体上的体征,如皮肤变化和呼吸音的异常 等。
辨证要点
1 诊断方法
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和问诊等,以便准确 诊断。
2 辨证要点
解读常见病的中医辨证要点,帮助医生在治疗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 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课件 ppt
本课件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及中医 治疗的原则和预防措施。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有趣而又重要的主题。
病因和病理
1 常见病的病因
探讨儿科常见病的引发原因,如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2 病理变化的特点
了解常见病在患儿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
1 中药方剂
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和益气养阴 等,以便有效治疗。
2 中药治疗原则
概述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治疗原则,如辨证施治、病因治疗和症状 缓解等。
预防措施
1 注意事项
提醒父母们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和疫苗接种等,预防儿科 常见疾病。
2 预防方法
介绍有效的预防方法,如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和规律生活 等。
总结回顾
1 常见病的特点
总结儿科常见病的共同特点,帮助医生更好 地理解和诊断常见病。
2 中医治疗的优势
强调中医在儿科常见病治疗上的优势,如疗 效好、副作用少和个体化治疗等。
中医儿科药物治疗常见病症案例分享

中医儿科药物治疗常见病症案例分享近年来,中医儿科药物治疗在儿童常见病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察,强调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疾病的根本原因。
下面将分享几个常见儿科病症的中医药治疗案例,以展示中医儿科药物的疗效。
1. 儿童感冒小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最近经常感冒发烧。
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了中医。
中医根据小明的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和咳嗽,诊断为风寒感冒。
中医开了一副中药方剂给小明服用。
方剂中包括薄荷、桔梗、连翘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
小明服用药物后,症状逐渐缓解,体温也恢复正常。
2. 儿童腹泻小红是一个4岁的女孩,最近出现了腹泻的症状。
她的父母带她去看了中医。
中医根据小红的症状,如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诊断为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
中医开了一副中药方剂给小红服用。
方剂中包括黄连、山楂、白术等草药,具有健脾和胃、止泻的作用。
小红服用药物后,腹泻逐渐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
3. 儿童咳嗽小华是一个6岁的男孩,最近咳嗽不止。
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了中医。
中医根据小华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和气喘,诊断为肺热咳嗽。
中医开了一副中药方剂给小华服用。
方剂中包括川贝、百部、桔梗等草药,具有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的作用。
小华服用药物后,咳嗽明显减轻,呼吸也变得更加顺畅。
4. 儿童湿疹小李是一个3岁的男孩,最近出现了湿疹的症状。
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了中医。
中医根据小李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和渗液,诊断为湿热体质引起的湿疹。
中医开了一副中药方剂给小李外用。
方剂中包括黄柏、地肤子、苦参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干湿止痒的作用。
小李外用药物后,皮肤症状逐渐减轻,瘙痒感也明显减少。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儿科药物治疗在常见病症中的疗效。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与西医药物治疗相比,中医儿科药物注重整体调理,强调疾病的根本原因,以及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中医儿科药物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整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医儿科综合课件-儿科常见病

病情轻重不一,可能会导致呼吸速度变
快、发热、咳嗽、喘息等。
3
中医治疗方法
可用中药调理,增强体制,调整免疫力, 改善儿童的营养状态,提高儿童的生命 质量。
常见疾病三:腹泻和消化系统问题
腹泻和消化系统问题是引发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脱水。儿童容易受到腹泻和 消化系统问题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比较脆弱。
从病因可分为寒湿病、热病、虚 证及实证病;从表现可分为发热、 咳嗽、肌肉酸痛等。
按发病部位和症状划分统计,上 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和急性 腹泻为常见病。
常见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部、喉咙和支气管的病毒性疾病。这种疾病随时都会发生,并且特别容易传染。
病因
由病毒、细菌等引起,如流 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 酵母菌等。
常见症状
咳嗽、流鼻涕、头痛、发热、 喉咙痛、失去声音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
中成药、针灸、中药颗粒煎 剂等,可缓解呼吸道疾病症 状。
常见疾病二:肺炎和支气管炎
肺炎和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于幼儿和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比较危险。
1
病因
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支气管
症状
2
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
中医儿科综合课件——儿 科常见病
欢迎来到中医儿科综合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和中医治 疗方法。
什么是儿科常见病?
儿童常见病是指儿童普遍易患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常常会对儿童的健康和 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特点
症状多、常见率高、传染性强、 易复发和变异。
分类
统计
过敏疾病
常见的过敏疾病有过敏性鼻 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 喘等。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一、感冒。
这在小朋友当中可太常见啦。
小孩嘛,身体还在发育,抵抗力没那么强。
有时候天气一变,或者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传染了,就容易感冒。
中医里呢,感冒分好几种类型。
1. 风寒感冒。
- 症状就是流清鼻涕,就像清水一样,还怕冷,小身子可能会微微发抖呢。
舌苔白白的,就像铺了一层薄霜。
这时候啊,就像是小身体被寒邪这个小坏蛋入侵了,得用一些辛温解表的方法来赶走寒邪。
2. 风热感冒。
- 跟风寒感冒可不一样喽。
流的是黄鼻涕,就像浓黄的浆糊似的,还会发热,小脸红红的,喉咙也疼。
舌苔呢,是黄色的,舌尖红红的。
这就是风热之邪在身体里捣乱了,得用辛凉解表的药把这些风热邪气赶跑。
二、咳嗽。
小朋友一咳嗽,家长就揪心。
咳嗽也有不同情况。
1. 外感咳嗽。
- 如果是刚感冒之后咳嗽,那一般是外感引起的。
就像风啊、寒啊、热啊这些邪气伤到了肺。
肺就像个小喇叭,被邪气一刺激,就开始咳嗽了。
风寒咳嗽的话,咳嗽声比较重,还会有稀白的痰;风热咳嗽呢,咳嗽比较频繁,痰是黄稠的。
2. 内伤咳嗽。
- 这个就比较复杂啦。
有时候是小朋友吃多了,脾胃消化不了,产生了痰湿,痰湿跑到肺里,就会咳嗽。
这种咳嗽可能会有白腻的痰,还会感觉肚子胀胀的。
还有的是因为小朋友体质比较弱,肺气不足,久咳不愈,这时候的咳嗽声比较低弱,感觉没什么力气似的。
三、泄泻(拉肚子)小朋友的小肚肚可娇弱了。
1. 伤食泄泻。
- 这大多是因为小朋友吃多了,尤其是吃了那些油腻的、不好消化的东西。
就像小肠胃被塞得满满的,消化不动了。
然后就开始拉肚子,大便酸臭,还可能会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呢。
肚子鼓鼓的,还会嗳气,就像小肚肚里有气在往上冒。
2. 寒湿泄泻。
- 如果小朋友着凉了,或者吃了生冷的东西,寒湿之邪就会跑到肠胃里。
这时候拉的大便就像稀水一样,颜色比较淡,肚子还会隐隐作痛,可能还会有肠鸣音,就像小肚肚里有小虫子在叫似的。
四、厌食。
好多小朋友都有这个问题呢。
有些小朋友看到饭就像看到仇人一样,这可愁坏了家长。
中医儿科常见病症

感冒一、概述1.定义: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特征。
2.发病特点①季节:四季皆有,冬春季节为多;②年龄: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婴幼儿更多。
③兼证:夹痰、夹惊、夹滞。
④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类似感冒,注意鉴别。
⑤常可并发心悸、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嗜心肌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
3.相当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寒、热、暑、湿、燥邪。
感受时邪疫毒。
2.正气不足----卫气不足。
(二)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常可累及肝脾。
2.基本病机:卫表不和—发热,恶风(恶寒),头痛。
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病机变化:夹痰:肺常不足----咳嗽痰多。
夹滞:脾常不足----腹胀,呕吐,泄泻。
夹惊:热扰心肝----心神不宁,惊惕抽搐。
现代医学认为:90%以上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导致粘膜屏障减低易合并细菌感染。
细菌主要是链球菌感染。
三、诊断1.有感受外邪史。
2.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症。
3.常有夹痰、夹滞、夹惊证候。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多。
5.病原学检查:四、鉴别诊断1.急性传染病早期:2.急喉瘖(急喉风----急性感染性喉炎):初起仅表现为发热,哭叫时可闻及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粘稠,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而干,脉浮数。
风寒—发热轻,恶寒重,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缓或紧。
2.辨虚实:反复感冒,体质虚弱,易出汗者----虚实夹杂。
3.辨暑热、暑湿:暑热明显----发热较高,无汗(少汗),口渴心烦;暑湿明显----胸闷、泛恶、身重困倦,食少纳呆,苔腻。
(二)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感受风寒,辛温解表;感受风热,辛凉解表;感受暑邪,清暑解表;时行感冒,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出现兼证,随证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常见病
中医儿科常见病有如下几个:
1.小儿肺炎: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
喉中痰鸣为主要症状,重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
2.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3.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喘息性疾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常因气
候变化而发作。
4.小儿厌食: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
为主的症状。
5.小儿感冒: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季多见。
6.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
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丢失。
7.小儿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因体内维生
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8.小儿鹅口疮: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
引起。
9.小儿抽动障碍:以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
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10.小儿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受伤,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而
出现面黄肌瘦、毛发枯黄、羸弱矮小、精神萎靡、饮食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11.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小
儿。
以上便是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