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技术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1.火药燃烧的特性(1)能量特征。

标志火药作功能力的参量,一般是指1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2)燃烧特性。

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3)力学特性。

火药具有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在使用和勤务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

(4)安定性。

火药必须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为改善火药的安定性,一般在火药中加入少量的化学安定剂,如二苯胶等。

(5)安全性。

在配方设计时必须考虑火药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不发生爆轰。

2.炸药爆炸的三要素(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在炸药的爆炸变化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热的释放是爆炸变化过程的发生和自行传播的必要条件。

爆炸变化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爆炸热(或爆热),一般常用炸药的爆热约在3700~7500kJ/kg。

(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炸药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事先充分混合和接近,许多炸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共存一个分子内,能够发生快速的逐层传递的化学反应,使爆炸过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通常为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

(3)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二、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火炸药在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

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2.爆炸影响因素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和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三、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产品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分类、特点、危害及发生发展历程燃烧爆炸事故的类型按过程分为:(1)定压燃烧燃烧产物能及时排放,其压力始终与初始环境压力相平衡,直接危害不大,但可诱发火灾或爆炸;燃烧过程较慢,燃烧传播速度通常每秒数毫米到每秒数米,最大的也只有每秒数百米。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电气、交通运输、居民住宅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技术手段。

下面介绍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火灾隐患排查技术火灾隐患排查技术是指通过对工厂、建筑、交通工具、居民住宅等场所进行全面的排查,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排查包括对电气设备、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等进行检查,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巡视。

二、火灾报警技术火灾报警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烟雾报警器、火灾报警按钮等设备,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发出警报信号,提醒人们及时逃生和报警。

同时,还应与消防设施联动,自动启动灭火系统,减少火灾蔓延的危险。

三、灭火技术灭火技术是指在火灾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灭火源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灭火技术包括灭火器、水系统、泡沫系统等。

在选用灭火器材时,要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和场所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灭火技能。

四、防爆技术防爆技术主要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对设备、工艺和操作进行控制和保护,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爆技术包括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采用防爆工艺、设立防爆区域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积尘,避免电火花的产生。

五、防火隔离技术防火隔离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工厂车间、储存仓库等场所,采取措施实现防火隔离,以防止火灾的蔓延。

包括使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设施,确保火灾不能跨越隔离区域。

同时,还要合理布置出入口和疏散通道,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六、应急疏散技术应急疏散技术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的技术手段。

包括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指示灯、紧急逃生通道等,提供合适的疏散路径和设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此外,还需要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疏散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安全培训与管理安全培训与管理是防火防爆安全的基础,通过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4
目录
•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 防火措施与设备选型 • 爆炸防护措施与设备选型 •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管理 • 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
01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防火防爆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 段和措施,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 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 技术。
爆炸性环境通常存在于密闭空间,如 储罐、管道、容器等,限制了气体或 粉尘的扩散,增加了爆炸风险。
爆炸性粉尘环境
存在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爆 炸。粉尘环境包括纤维、煤尘、金属 粉尘等。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依据
设备防爆等级
01
根据爆炸性环境的分类和特点,选择具有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各指标权重。
指标选取
包括危险源固有属性、环境条件、安全措施 等。
评估结果应用
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制定防火防爆措施、应急 预案等方面。
03
防火措施与设备选型
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要点
趋势
未来,防火防爆技术将继续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高预警预测、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同时,防火防爆技术还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02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火灾爆炸原因及条件
01
02
03
火灾原因
包括明火、电气故障、自 燃、静电等。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背景介绍防火防爆是一门专门研究火灾和爆炸防范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安全设计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防火防爆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防火防爆技术原理1. 火灾防范原理火灾防范的基本原理是燃料、氧气和可燃物的三要素理论。

它认为火灾是由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缺失或无法相互作用,火灾就无法发生。

基于这一原理,防火工程会采取各种措施,如隔离、灭火和排烟等,防止火灾蔓延。

2. 爆炸防范原理爆炸防范的基本原理是控制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足够浓度时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以及使用防爆设备和实施防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发生的风险。

三、防火防爆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工厂设计和建设阶段,需要考虑火灾和爆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需要安装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爆灯具等,以提供安全保障。

2. 建筑领域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分区、防排烟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装置等设备,确保火灾及时发现和扑灭。

3. 交通领域在交通运输中,防火防爆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安装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信号设备,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此外,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还需要考虑燃料和氧气的供应方式,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防火防爆技术的发展趋势1. 节能环保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防火防爆技术也在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例如,在工业领域,人们正在研发高效节能的防爆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帑、锂、铝镁合金火灾等。扑救D类火灾应选用粉末灭火器或砂、 土等。
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质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扑救E类火灾应选用干粉灭火 器或二氧化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简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脂等。
(3)碳化物。例如碳化钙、碳化钾、碳化钠等。碳化钙(电石)与水接触能生成乙块,这种气体能燃烧或爆炸 。
(4)磷化物。例如磷化钙、磷化辞等,它们与水作用生成磷化氢,而这种气体在空气中能够自燃。
6.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使用本单位(地区)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有手动灭火系统的应立即启动。
(5)强氧化剂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 器内或妥善处理。沾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作业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 ,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6)物质自行发热。例如油纸、油布、煤的堆积,金属钠接触水发生反应等。
(7)绝热压缩。例如硝化甘油液滴中含有气泡时,被落锤冲击受到绝热压缩,瞬时升温,可使硝化甘油液滴被 加热至着火点而爆炸。
(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等。
@事故案例
某年5月26日,太原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由于1号加热炉助燃风机的电动定子绕组绝缘严重老化,绕组4个部位 匝间短路引起大电流冲击,造成为其供电的干式变压器绝缘击穿起火,引燃上方电缆,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 575.3万元。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由于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掌握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防止生产和生活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保证。

一、燃烧和爆炸燃烧和爆炸现象是一种迅速而又复杂的过程,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热能,使压力急剧上升,对周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同时,爆炸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介质,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以传播到离爆炸中1J b很远的地方,致使事故损失严重,波及面广阔。

二、爆炸危险环境正确划分爆炸危险环境的类别和级别是选用防爆设备、采取防爆措施的基础。

我国国家标准是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环境进行分区的。

(一)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危险区域。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危险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即使出现也仅可能是短时间存在的区域。

4、非爆炸危险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2)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大体积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10%的区域;(3)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大体积浓度超过10%,但其所出现小时不超过限定范围的区域;(4)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使用表面温度超过该区域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炽热部件的设备附近;(5)在生产装置外露天或敞开安装的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

(二)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场所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悬浮粉尘、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以及在电气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场所。

1、10区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频繁出现的区域。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
由于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而引发的爆炸,具有高温、高压、强辐射和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03
02
01
防爆电气设备
01
采用特殊设计和制造工艺,防止爆炸性气体进入设备内部或在设备内部发生爆炸的电气设备。使用时应根据爆炸性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和维护。
防爆通风设备
02
主要包括防爆排风扇、防爆空调等,用于提供通风换气,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使用时应定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保持通风通道畅通。
防火器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04
阻隔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疏散。
耐火时间较长的窗户,用于阻隔火势。
涂刷在建筑物或设备表面,提高耐火等级。
如灭火器、消防栓等,用于扑灭初起火灾。
03
防爆安全技术
由于气体压力超过容器承受极限而发生的爆炸,具有高温、高压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爆炸
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而引发的爆炸,具有高速、高压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感谢观看
THANK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
CATALOGUE
目录
防火防爆安全概述防火安全技术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措施防火防爆事故应急处理
01
防火防爆安全概述
防火防爆定义
防火防爆是指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爆炸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防爆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
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三篇)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三篇)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防火防爆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标准。

下面是一些与防火防爆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1. 建筑安全规范: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包括建筑物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

2. 电气设备安全规范: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

3. 化学品存储和使用安全规范:针对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场所,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包括储存条件、用火用电安全、防爆设备等。

4. 工艺装置安全规范:一些特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制定了相应的工艺装置安全规范,包括设备设计、操作规程、防爆装置等。

5. 防爆器材标准:防爆器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工作时不会引起火花、电弧或热表面,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防爆器材需要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包括公称防爆等级、防爆标志、使用环境等。

6. 消防设备技术标准: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源、疏散通道、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的技术标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规范和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二)防火防爆是指对各类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和材料进行安全防护和控制,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与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的例子:1.《防火法》:是中国的防火法律法规,包括对各类建筑物、场所和活动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益。

2.《防火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对各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进行规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防爆设计规范》:是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的设计规范,对设备的材料选择、防静电措施、爆炸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三)烟气的危害性

⑥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 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 采用(地铁或隧道)。
⑦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 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

(四)火灾的防治

1. 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2. 火灾防治途径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设 计 阶 段 评 估 阶 段 阻 燃 措 施 火 灾 探 测 灭 火 措 施
(四)火灾的防治

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 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 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 全通道等。 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
(四)火灾的防治

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 行危险评估。 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 能源的安全要求等。
(四)火灾的防治
(二)火灾的研究手段

5. 火灾的研究手段:
相 结 合
模拟研究:设定不同的具体条件 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季节,火源 及原因等
(二)火灾的现象

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 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 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 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 加大。
(一)燃烧的过程

5. 物质的燃烧过程(历程) 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 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
点燃
4CO2+2H2O+Q
(一)燃烧的过程

⑵ 可燃液体:受热 蒸发 蒸气 氧化分解 燃烧 受热蒸发 已醇(C2H5OH)液 (C2H5OH)蒸气+3O2= 2CO2+3H2O+Q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4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4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一、施工现场火灾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火灾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编制施工现场灭火预案,明确火灾爆炸的预警、报警与紧急疏散措施。

3. 在施工现场设立各类消防器材,保障灭火和疏散的需要。

4. 加强电气设备和用火用电的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火源。

5. 严禁在施工现场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场地整洁,防止火灾隐患。

6. 定期组织施工现场消防演练,提升员工的火灾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7.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二、施工现场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 对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标识和封闭,设立警示标志,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 对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专人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建立施工现场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

4. 配备专业的防爆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5. 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防爆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和操作技能。

6. 加强对施工现场气体、液体等易燃易爆物品的排查和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 定期组织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三、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和有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配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的急救和救援服务,确保伤员的及时救治。

4.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应急灯具、防护装备等。

5.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危险品泄漏、有害气体等异常情况。

6. 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实时传递信息和指示。

7. 对施工现场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措施。

以上是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的一个简要概述,具体的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机械防火防爆技术(三篇)

机械防火防爆技术(三篇)

机械防火防爆技术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

电气原因造成火灾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居第二位。

一、引燃源(一)电气引燃源1.危险温度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1)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

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

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

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

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

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

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

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

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

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

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

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危害而研发的一种安全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频率不断增加,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介绍七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 火灾预警技术火灾预警技术是指通过感知和检测火灾的迹象和信号,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人员可以迅速采取逃生和扑灭火灾的措施。

常见的火灾预警技术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

这些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

2. 防火材料技术防火材料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提高其防火性能。

常见的防火材料技术包括阻燃剂的添加、隔热材料的使用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提供逃生的时间窗口。

3. 灭火技术灭火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将火源扑灭,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常见的灭火技术包括水雾灭火、干粉灭火、二氧化碳灭火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灭火,并防止火势继续蔓延。

4.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中的气体、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气体检测仪、温湿度监测仪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员了解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5. 防爆设备技术防爆设备技术主要是针对易爆燃气环境中的设备和设施进行防护,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防爆设备技术包括防爆电器、防爆灯具、防爆仪表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气和照明设备,防止引发爆炸事故。

6. 防火防爆建筑设计技术防火防爆建筑设计技术是通过合理布置建筑结构、选择防火阻燃材料、设置防火间隔等措施,减少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和蔓延。

常见的防火防爆建筑设计技术包括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爆门窗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火和抗爆能力,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7. 紧急救援技术紧急救援技术是指在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后,通过组织和实施紧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
不良、电弧及电火花、静电火花、 雷电。
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防火: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
灭火:破坏已经形成了的燃烧条件。 (1)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要素; (2)燃烧的三个要素不具备足够的数
量; (3)燃烧的三个要素不相互作用。
二、燃烧的类型和衡量物质火灾危 险性的指标
1、点燃(强制着火)、燃点 2、自燃 (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燃和自热 自燃)、自燃点 3、闪燃、闪点 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 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可燃液体分类: 甲类的闪点<28℃; 28 ℃≤乙类的闪点<60 ℃ 丙类的闪点≥60 ℃
(2)衡量可燃物爆炸危险性的指标
爆炸下限越小、爆炸下限与爆炸上限的 距离越大(即爆炸浓度极限的范围越宽) 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气体分类:
爆炸下限<10% 为一级可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为二级可燃气体。
五、物理爆炸
1、受压容器爆炸的发生条件
容器内气体的压力超过了容器的耐压强度。包括:
(1)容器的耐压强度达到要求,容器压力 异常升高(因容器内气体受压缩或受热、 或液体蒸发、或化学反应失控、或容器受撞击)。
(2)容器内压力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容器的耐压强度 不足(因设计或制造错误、或维修不当、或容器 受腐蚀或材料疲劳
2、受压容器爆炸的危害
(1)容器内为无毒、不燃的惰性气体时发生 一次爆炸(物理爆炸)
(2)容器内为可燃物时则还会发生二次爆炸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
(3)容器内为有毒物时则还会引起中毒
3、水蒸汽爆炸
防火防爆
一、燃烧及其发生条件
1、燃烧现象的化学本质 燃烧: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发生的条件 (1)燃烧的三个要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 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 混合物质的爆炸。 原子爆炸(核爆炸):核爆炸的能量相当于数万吨到数千万吨TNT(黑 色炸药)的爆炸的能量,可形成数百万到数千万度的高温,爆炸中心产 生数百万兆帕的的高压。
5、常见爆炸类型
B、产生的能量是气体爆炸的数倍,温度可上升到 2000-3000℃左右,这是因为单位体积内碳氢化合物多。 粉尘爆炸首先出现爆炸,过0.1-0.2s后,形成火焰,在 常温常压下,火焰波初期速度为2-3m/s,因燃烧粉尘的 膨胀,继而压力上升,其速度以加速度增加。由爆炸引 起的冲击波传播速度约为300m/s,并且随火焰速度的上 升而上升,比火焰速度快得多。
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 加热时间
它是表达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危险性的重 要参数。如氢气的最小点火能为0.02mJ。正庚烷为 0.7mJ
(2)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 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
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在燃烧 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单位用ms 标识。
着火(自燃或点燃)
持续燃烧 放热 物质燃烧过程示意图
气态可燃物: ——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与氧
气边混合边燃烧。
可燃气体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 的氧化分解,在火源作用下被加热到 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 是最容易燃烧的。
液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 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2.火灾的定义
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 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人员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 火灾事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防火基本原理1.1燃烧的学说和理论1.1.1燃素说1.1.2氧学说1.1.3分子碰撞理论1.1.4活化能理论1.1.5过氧化物理论1.1.6链锁反应理论1.1燃烧的学说和理论1.1.1燃素说其它类似学说;四元素说——燃烧是“火、水、空气、土”这四种元素的作用。

如木材的燃烧所产生的明显火焰为“火素”,蒸发散发的潮气为“水素”,上升的烟为“空气素”,剩余的灰为“土素”。

汞硫盐说——火焰的发生是因为物体中含有硫质,气体的逸出为汞素,剩余的灰为盐质,等等。

非常盛行,普里斯特一一实验室得到了氧气,仍是燃素说的忠实信徒;显而易见不科学,唯心,没有证明燃烧素的化学成分组成;当时某些科学家巳经认识到空气对于燃烧的重要性。

燃素说是形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甚至整个化学的学说。

其创始人是斯莫尔。

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

例如油脂、蜡、木炭都是极富燃素的物质,而石头、木灰、黄金都不含燃素,所以不能燃烧。

直到18世纪70(1772年)年代氧气被发现后,燃烧的本质才真相大白。

燃素说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普林斯特是英国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化学家,可惜犯了一个巨大的判断错误。

离奇的是,尽管他终生坚持的化学理论一一燃素论一一最终被他自己的研究所推翻,他本人却从未放弃过这一理论。

但他终究对科学有显著贡献。

普林斯特对气体特别感兴趣,他被酿啤酒时释放的气体(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二氧化碳)所吸引,就收集了许多。

并通过实验表明,这种气体在高压下易溶于水。

这就是苏打水和发泡软饮料工业的开端,风行的“汽水”热的源头。

几乎所有淡而无味的流体包括白开水,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都会变得非常可口。

当前的商家正把二氧化碳溶于天然矿泉水,赚进大笔银子。

1.1.2氧学说氧学说是1777年,法国拉瓦锡,在普里斯特于实验室内得到氧气的基础上提出的。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1.1.3分子碰撞理论氢气与氯气的混合物在常温下避光贮存于容器中,它们的分子每秒钟彼此碰撞达10亿次,但觉察不到任何反应;可是,若把这种混合物置于光照条件下,虽不改变其压力和温度,但却以极快的速度生产氯化氢,显出光和热的燃烧现象,甚至引起爆炸。

1.1.4活化能理论烯烃与氢加成反应需要很高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后,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容易进行。

举例:在室温下蜡烛不会自发燃烧(说明活化能高,需要一根火柴的能量点燃蜡烛);一旦点燃后可以持续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临近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

)一般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0〜400KJ/mol1.1.5过氧化物理论实际上,活化能理论巳经可以很清楚地解释燃烧作为一种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动力,因为它巳经指出了可燃物分子和助燃物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的可能性和条件。

那么,过氧化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活化能的作用机理,也就是活化能是怎样使活性分子间的碰撞引起化学反应的。

所以,我认为过氧化物理论可以称为应用于燃烧的活化能理论。

1.2燃烧的类型1.2.2点燃与燃点点燃闪点温度燃烧的只是可燃物蒸发或分解出来的蒸气,而在着火点时燃烧的不只是蒸气还有可燃物本身,或者说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时可以持续地提供蒸气以保持稳定的燃烧;着火点(燃点)高于闪点,且闪点越低两者之间相差越小。

燃油的着火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0-30度,汽油、CS2的相差仅1度。

1.2.3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方式1.热力自然:由于可燃物系统内部的化学反应放热,或由于生物、物理吸附作用放热,同时散热不良导致热量积累,使得系统的温度自行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增大,以致着火。

2.链锁自然:由于可燃物发生了分支链锁反应,活化中心迅速增殖,使反应速度急剧增大,以致着火。

改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如“冷焰”现象:在低压、等温(自燃点550°C)下,氢气和氧气可以无需反应放热而可由链锁反应的自行加速引起自燃。

说明:实际过程不可能存在纯粹的热力自燃或链锁自燃烧,它们同时发生并相互促进;一般来说,高温下容易发生热力自燃,低温低压下发生分支链锁自燃。

典型可燃物的自燃点:黄磷30°C,煤320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550 °C。

(1)煤的自燃煤中硫化铁可在低温下氧化,水分越多,可促使硫化铁加速氧化生成体积较大的硫酸盐,使煤块松散碎裂,暴露出更多的表面,加速煤的氧化。

同时,硫化铁氧化时也放出热量,促进煤的自燃过程。

1.2.2自燃与自燃点磁黄铁矿FeS是具有金属光泽的深棕色或黑色块状物,当其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能自燃,自燃点大约为40C。

对于粉末状的硫化铁来说,与空气接触后更易自燃。

一露天硫化铁矿石堆发生自燃,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

虽然没有发现明火,但根据堆垛上方产生的大量暗黄色气体可以断定,该堆垛内部正在燃烧。

一支枪对正在向下风方向飘散的有毒气体进行稀释,二号车单干线出两支枪对堆垛进行冷却,防止自燃的进一步扩大。

由于该堆垛内部堆积的热量过高,大量的水立刻变为水蒸气,并散发出大量的热。

国内外曾发生过多起含硫油品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人们普遍认为是由硫化铁氧化放热(甚至自燃)引起的。

1.3.1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铁的氧化生锈,虽然在氧化反应时也放热,但同时又很快散失掉,因此没有发光现象。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铜在氯气中燃烧等。

1.3.2燃烧的条件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低氮硝酸纤维、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旦受热或着火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氧化剂就可发生燃烧。

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一定的点火源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闪燃在室温20C的同样条件下,用火柴去点汽油或煤油时,汽油立刻燃烧起来,而煤油却不燃。

为什么?请学生做答。

(因为煤油在室温下蒸气浓度不多,还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

)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4—75%之间时就能着火甚至爆炸;但若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低于4%或高于75%时,即不能发生着火,也不能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O2<14~16%(木材)燃点,着火点一根火柴的热量不能点燃一根原木。

1.4防火技术基本理论1.4.1防火技术基本理论电石库防火条例1.4.3灭火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灭火技术基本理论:一旦火灾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熄灭。

1隔离法2冷却法3窒息法4抑制法①隔离法一一消除可燃物。

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②窒息法一一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CCl4灭火器等。

③窒息、冷却、隔离灭火方法就其使用的灭火剂(或方法)来说,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均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而抑制灭火法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气溶胶灭火剂。

进行抑制灭火时,一定要将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药剂参与燃烧反应中去,否则,将起不到抑制反应的作用。

第2章防爆基本原理2.1.1爆炸的概念爆炸就是指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快速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压缩能,且使原来的物质或其变化产物、周围介质产生运动。

2.1.2爆炸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

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

当冲击波大面积作用于建筑物时,波阵面超压在20kPa〜30kPa内,就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物受到强烈破坏。

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将全部破坏。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

一般碎片在100〜500米内飞散。

2.1.3爆炸的分类(1)按能量来源简单分解爆炸:爆炸时分解为元素,爆炸所需能量来自爆炸物自身的分解热,爆炸过程不一定伴随有燃烧反应的发生。

(有资料把气体分解爆炸划归为简单分解爆炸,我认为不太合适。

)特点:这类爆炸物极不安定,受到磨擦、撞击甚至轻微振动即可引起爆炸。

乙炔与铜、银、水银等金属或盐类长期接触时,会生成乙炔铜和乙炔银等爆炸性化合物,当受到摩擦或冲击时就会发生爆炸。

凡供乙炔使用的器材(容器、管道、阀门等),都不能用银和含铜量70%以上的铜合金制作。

复杂分解爆炸:这类爆炸物在外界强激发能(如爆轰波)作用下,能发生快速放热反应,同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特点:这类物质爆炸过程常伴随有燃烧现象,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较低,危险性也相对小些。

炸药(TNT、苦味酸、硝化甘油、硝酸铵等)、有机过氧化物等爆炸属于此类。

如1kg硝化甘油炸药的分解热为6688kJ,温度可达4697°C,爆炸瞬间体积可增大1.6 万倍,速度达8625m/s,故能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指可燃性气体(蒸气、粉尘等)与氧化剂(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特点:这类物质爆炸一般需同时具备一定的条件。

通常,这类爆炸物的爆炸超压较前两类小得多,爆炸危险性也相对小些;这类爆炸的爆炸破坏力虽然比前两类小,但实际危险要比前两类大,这是由于在采矿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多,而且往往不易察觉。

因此,石油化工生产的防火防爆是安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2)按瞬时燃烧速度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都属于爆燃。

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被压紧的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等,属于爆炸。

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速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其周围气体。

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

并能引起该处的其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炸药发生爆炸,从而发生一种“殉爆”现象。

2.1.3爆炸的分类(3)按反应的相表2-1 气相爆炸表2-2 液相、固相爆炸燃烧与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区别和联系H2的燃烧与爆炸燃烧速度是亚音速,而爆炸是超音速的;1kg煤块完全燃烧时需要10 分钟,47807W,而1 kg煤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时,只需0. 2秒,1471X105w。

炸药爆炸和燃烧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答案:主要区别是:燃烧靠热传导来传递能量和激起化学反应,而爆炸是靠瞬间产生的冲击波作用来传递能量和激起化学反应;燃烧受环境影响较大,而爆炸基本上不受环境的影响;爆炸反应比燃烧更为激烈;燃烧产物的运动方向和反应区传播的方向相反,而爆炸产物的运动方向则和反应区传播方向相同,从而爆炸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

TATP敲击爆炸实验TATP是一种爆炸威力巨大,且容易自制的爆炸物,它的配方和原料甚至在网上就可以找到或买到,是目前恐怖分子经常使用的一种爆炸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