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介绍(最新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01013001 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90—5—2.3】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
其中通论部分主要讲授:1.文字,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等;2.词汇,包括古今词义异同、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本意和引伸义;3.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4.音韵,包括音韵基础知识、上古音记略;5.古书的注解。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参考书目: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01013002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 【92—5—1.2】内容提要: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部分;进行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现行汉字、多种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的分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13003 中国古代文学史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216—5—2.3.4】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和历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的综合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以五四以前(含近代)的全部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和揭示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努力探讨文学观念和文学潮流的发展变化,重视对文学流派的分析,并在历史发展中对历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及其文学的综合研究能力为目标的本科专业,其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提升其文学研究和创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进行详细介绍。
一、必修课程1.汉语书写导引:通过系统的学习汉字演化历史、基本笔画和构造规律,培养学生标准书写汉字的能力。
2.古代汉语:介绍古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见文体,培养学生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
3.现代汉语:学习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和交际技巧,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4.文学概论:系统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文学形式和风格的鉴赏能力。
5.文学批评导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能力。
6.中国古代文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理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7.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流派,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论能力。
8.汉字文化:系统学习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9.汉语修辞学:学习和掌握汉语修辞手法和修辞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能力。
10.汉语语音与韵律:介绍汉语语音学和韵律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汉语语音和韵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选修课程1.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介绍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2.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介绍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能力。
3.文学与社会: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4.汉字书法:学习基本的汉字书法技巧,培养学生的书法表现和欣赏能力。
5.现代汉语写作: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有效书面表达的能力。
6.汉字拼音与输入法:学习和掌握汉字拼音和输入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汉语输入效率。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课程简介二○一四年九月目录一、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 (4)《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 (4)《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课程简介 (4)《现代汉语》课程简介 (5)《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6)《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7)《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 (9)《外国文学》课程简介 (10)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选修) (12)《语言文字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12)《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1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 (14)《文学评论专题研究》课程简介 (14)三、专业模块课程(必修) (1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15)《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16)《美学概论》课程简介 (17)《传播学概论》课程简介 (18)《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简介 (19)《市场营销学》课程简介 (19)《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课程简介 (20)《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 (21)《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简介 (22)《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课程简介 (22)《文案设计》课程简介 (23)《普通话》课程简介 (24)《中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简介 (25)《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 (26)四、专业素养模块课程(选修) (27)《艺术品典当与拍卖》课程简介 (27)《文化活动与项目策划》课程简介 (28)《媒体策划与营销》课程简介 (28)《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 (29)《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课程简介 (30)《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简介 (31)《知识产权法》课程简介 (32)《艺术管理》课程简介 (32)《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 (33)《会展文案》课程简介 (33)《广告文案》课程简介 (34)五、文学素养模块课程(选修) (35)《中国美学》课程简介 (35)《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36)《现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 (37)《语用学》课程简介 (38)《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课程简介 (38)《社会语言学》课程简介 (39)《汉语修辞学》课程简介 (40)《演讲与口才》课程简介 (41)《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课程简介 (42)《新世纪文学研究》课程简介 (43)《鲁迅研究》课程简介 (44)《钱锺书研究》课程简介 (45)《古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 (45)《<史记>研究》课程简介 (46)《唐诗研究》课程简介 (47)《宋词研究》课程简介 (48)《元代散曲研究》课程简介 (49)一、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高级文秘方向)学时:16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讲座形式或其他形式讲授,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介绍本专业中的主要学科方向和各学科的领域范围、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及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介绍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
华师汉语言文学本科计划简表
华师汉语言文学本科计划简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习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必修课程: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美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
2. 选修课程:这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体写作、唐诗宋词研究等。
3. 毕业论文: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具体到华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计划,除了以上提到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外,可能还有一些具有该校特色的课程设置。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还有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课程设置,具体可以查询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或教务处网站。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代码:261000112 261000412课程名称:写作Ⅰ—ⅡWritingⅠ—Ⅱ总学时:66(32+34)周学时:2、2学分: 4 开课学期:一、二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讲授基础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写作,基本理论包括文章写作的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采集材料、确立主题、构思文章、结构布局、表达方式、写作技法及文章修改等。
文体写作包括新闻文体、审美性文体(散文、诗歌、小说)、理论性文体、应用文体等。
在讲授写作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①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②王泽龙,《中国写作学探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③黄建成,《写作学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④普丽华、江少川,《现代写作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课程代码:261000213 261000614课程名称:现代汉语Ⅰ现代汉语ⅡModern ChineseⅠModern ChineseⅡ总学时:99 周学时:3、3学分:3、4 开课学期:1、2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预修课程:无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本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
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语音这一章,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拼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等。
第三章文字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形体、构造、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正确地使用汉字,为将来研究或教学现行汉字打下基础第四章词汇本章讲述现代汉语词汇和各种词汇单位的含义,语素构词的方法和类型,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等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及主要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而且,你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3.具有文学修养、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学科介绍主要学科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关学科:新闻学、传播学、文秘教育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美学、批评文学等。
其他相关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社会实践/文化考察、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学年论文(共2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熟悉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在教育、出版、研究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周期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须修满总学分200学分才能完成学业。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中国古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及经典作品。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理解能力。
(3)文学批评: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学评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文学创作导论:通过学习文学创作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文学与社会:主要介绍文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2. 专业课程(1)古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2)现当代文学: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和阅读能力。
(3)文学理论:主要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
(4)文化研究:主要介绍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5)古代汉语: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古代文献阅读能力和古代汉语研究能力。
(6)现代汉语: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7)汉字学:主要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汉字研究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
(8)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
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
以下仅为举例: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艺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创意写作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度不强,就业范围广。
俗称“万金油”,这也导致竞争力不强,说白了,貌似什么都能干,又好像啥都干不了。
一般文科专业比较重视学校出身,985,211肯定是首选了,可以通过选调来考取公务员,保研率也比较高。
一本师范大学的汉语言可以从事教师工作,本科生以流向二线城市小学、县城初高中为主,研究生可选择的范围要广些。
非师范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秘、编辑等工作,前提是你的思路要别出心裁,文字功底过硬。
汉语言文学毕业好找工作吗从找工作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还不算是就业率最差的,只要同学们在大家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毕业以后在社会上就能够有你的立足之地。
任何专业都一样,理工科专业能学到一项技术,可以直接到企业或工厂实习找工作,而那些文科类专业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积累经验、练就本事。
大家在找工作之初就要做好规划,入哪一行以后再改行很难,所以要提前做好定位,多实习多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工作并不难找,难的寻找到一份既高薪又喜欢的工作,为了这个目标最好早做打算。
汉语言文学专业好不好就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错,是一个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开设意指在于培养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对中华的历史以及文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内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中外文秘方向)(本科) 专业介绍
内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中外文秘方向)
(本科)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本科)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本科)学制:4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尤其是涉外企业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涉外文秘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型国企外资、合资、公司以及宾馆、学校、党政各级部门担任公关和文秘工作。
培养要求:要求具有丰富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面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写作能力、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及较好的社交和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实用英文写作、商务英语、公共关系学、现代汉语、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普通心理学、中国历代文书、公文写作、档案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书法基础、企业管理学、传播学、秘书法律实务、办公自动化、广告学、传播学、演讲与口才、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中外文学鉴赏、摄影等。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12311001 写作Ⅰ Writing Ⅰ学分:2 学时:45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主要讲授写作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各类文体的特点、写作技巧。
主要内容有:写作的系统构成,写作过程,文体的写作,理论文体的写作等。
教材:《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董晓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文体写作》,陈佳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普通写作学教程》,路德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现代写作学引论》,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现代基础写作学》,梁中杰,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12311002 写作Ⅱ Writing Ⅱ学分:2 学时:34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主要讲授写作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各类文体的特点、写作技巧。
主要内容有:写作的系统构成,写作过程,文体的写作,理论文体的写作等。
教材:《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董晓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文体写作》,陈佳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普通写作学教程》,路德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现代写作学引论》,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现代基础写作学》,梁中杰,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12311003 逻辑学 Logistics学分:2 学时:34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课程简介:逻辑学课以系统地介绍传统逻辑的基本知识为主,同时,引进现代逻辑的某些基础知识,以便提高逻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中学逻辑知识的教学能力。
课程具体区别为概念、判断、推理及逻辑规律几个主要部分。
教材:《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形式逻辑》,金岳霖,人民出版社,1979年2.《逻辑学教程》,何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2311004 语言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学分:5 学时:85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课程一、导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指研究汉语言和汉族文学的学科,本科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二、语言学课程1. 汉字学:学习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和书写规范等。
2. 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阅读古代文献的方法。
3. 现代汉语: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等。
4. 普通话与写作:学习普通话和书面语规范,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5. 方言与民俗:学习汉语方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三、文学课程1. 古代文学: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2. 现代文学:学习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了解现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
3. 文学理论: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能力。
4. 修辞学: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提高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技巧。
5. 中国古代文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特点。
四、文学研究方法课程1. 文献检索与利用:学习文献检索的方法和工具,培养查找、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2. 学术论文写作: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
3. 学术报告与演讲:学习学术报告和演讲的技巧,提高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4. 研究设计与方法:学习研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五、实践课程1. 课外学术实践: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实习与社会调查:参与实习和社会调查项目,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
3. 创作与表演实践:参与文学创作和表演实践,培养文学创作和演绎的能力。
六、选修课程1. 汉字书法:学习书法基本技法和风格,培养书法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2. 影视文化:学习电影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和文化意义,培养影视文化的鉴赏能力。
3. 文化遗产保护: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汉语言文学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研究重镇,一直以来都是人文类学科中备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对语言、文化和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汉语言文学都为你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今天我们将详细探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国内知名高校、培养特点、就业前景及毕业去向,让你对这一专业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一、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课程内容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下面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通常开设的主要课程:1.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特点。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汉语探讨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文字等问题,重点研究当代汉语的结构与使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3.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涵盖先秦至清代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生将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离骚》、《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五四运动以来至当代的中国文学,涵盖鲁迅、老舍、巴金、张爱玲等现代作家的作品。
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5.外国文学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至当代欧美文学的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等,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6.文学概论这门课程介绍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学的本质、形式、风格、流派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理论角度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7.语言学概论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领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语言分析打下基础。
8.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注释、研究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学术研究,这对于未来从事古籍研究、文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第一学期1. 古代汉语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
2. 古代文学导读本门课程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等,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汉语本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语言水平,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现代文学导读本门课程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5. 文学理论与批评本门课程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流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分析能力。
第二学期1. 古代诗词选读本门课程选读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通过赏析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古代小说导读本门课程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诗歌选读本门课程选读中国现代诗歌作品,通过赏析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现代小说导读本门课程介绍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文学与社会本门课程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文学对社会的反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学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学期1. 文学创作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学习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创作实践和讨论。
2. 文学与文化本门课程探讨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包括文学在传承和塑造文化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 文学翻译本门课程介绍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翻译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的技巧和理解能力。
4. 汉字与汉字文化本门课程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介绍展开全文一、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6学分,108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汇、语法、语用以及现行汉字。
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使用教材: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增订三版。
二、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5学分,90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和接受论四大板块,具体讲授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的体裁、风格和流派,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文学类型、创作方法、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使用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王元骧:《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三、写作(Writing)(4学分,7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写作基本理论,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既掌握写作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
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写作主体、写作客体、表达手段与文本构成要素、写作主要环节、文体写作知识等。
使用教材:梁中杰主编:《现代基础写作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
参考书目:赵大军、陈广林主编:《大学写作教程》,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5学分,90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状况和重要作家作品,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文学思潮和运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等。
使用教材: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五、中国当代文学史(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4学分,7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从1949年以来新中国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的创作状况、发展历程,总结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这是一门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为主的文学课程。
使用教材:董健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参考书目:孟繁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六、先秦两汉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1)(The Literary History from Ancient China Han Dynasty)(4学分,7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研究古代文学得计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特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规律。
使用教材: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顾易生、蒋凡著:《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七、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2)(The Literary History of Dynasties from Wei Jin the South and North Sui Tang Wu Dai)(5学分,90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研究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特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规律。
使用教材: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王运熙、杨明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八、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3)(The Literary History of Dynasties from Song Liao Jin to Yuan)(4学分,72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研究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特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规律。
使用教材: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顾易生、蒋凡、刘明今著:《宋辽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九、明清近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4)(The Literary History of Dynasties from Ming to Qing)(3学分,54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研究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明清及近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特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规律。
使用教材: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袁震宇、刘明今著:《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邬国平、王振远著:《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黄霖著:《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十、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Language)(7学分,126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与文言文阅读有关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及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文选的讲解、指导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领悟及分析能力。
使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查考试。
参考书目: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十一、外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7学分,126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涵盖从古代至20世纪的东西方文学,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作家作品等,通过本课程教学扩大学生的专业文学知识,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用教材: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十二、美学(Aesthetics)(3学分,54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主要介绍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包括:美的本质、审美需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崇高美与优美、审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韵与意境、审美教育等,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鉴赏评论能力。
使用教材:王杰主编:《现代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王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十三、语言学概论(General Linguistics)(2学分,36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对语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试。
参考教材: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十四、民间文学概论(Essentials of Folk Literature)(2学分,36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理论、体裁种类、采录与研究三大部分,全面介绍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价值,深入阐明民间文学的学科研究意义和方法,扼要分析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等民间文学体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征,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的形态特征。
使用教材:周作秋主编:《民族民间文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参考书目: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十五、中学语文教学论(Ditactics of Secendary School Chinese)(3学分,54学时)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