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 绪 论【VIP专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1998
2、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涛、吴存浩,《民俗学导论》, 山东教育 出版社,2002年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于公
元1846年,将撒克逊语的 “Folk”(民众)和
“Lore”(知识)合而为 一创造“Folklore”(“民 众知识”或“民众学问”
该解释为“社会群体”。
人们之所以可以构成— 个社会群体,是因为共
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
式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民”的概念已经从一 个民族发展成为社会群 体。社会群体可以是— 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 民族内部的具有某种共
同性的一群人。
父爱德华·泰勒 (Edward B.Tylor) 认为,“民”是古
人,是野蛮人和半
4
迷信人
农民
轿厢工具(车)
5
巫术者
信息工具(网络)
中下层阶级
非官方群体 农民和小城镇人
民族共同体
殖民时期
欧洲发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科学
现代化
中国比较
1 野蛮人、原始人 未收教育,没有文化
未被工业文明污染 劳动进化者 的纯真、质朴、田 园、自然人群
高度文明民族 劳动人民 的历史上和现 在的“小人物” (德)
2
石器与弓箭使 两人以上为民 中下层民众
化现象,
邓迪斯为“民”进 行了重新定义:民 俗学中的民可以是 任何一个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的具有某种共同点 的社会群体,而且 这一社会群体必须 具有一种共同的文
论传统。
民就是全民,中国民俗应该就是 全体中国人的民俗,校园民俗就
应该是流传在校因当中的民 俗.“鬼”故事应该是以“鬼” 为主题的故事类型:所以,我们 认为民的概念发展到现代,应该
民俗学者可以让人们领 会到日常谜底并体验揭 开谜底的乐趣。并且, 这种乐趣还伴随着求知
的兴奋。
民俗学包含着围绕民俗 学引导人们学习兴趣的 求知技巧,也可以说是 一种“自我内省的学问”
我们不仅要研究人们在过 去是怎样想的和如何做的,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并理解
目前的一切。
尽管一些风俗之所以被信 奉的真正原因早为人们所 遗忘,但人们仍保留并继 承着这些风俗,而且还会
用新的原因去解释它。
人类不能只局限于现实或物质,而应该具有高层 次的生产和崇高而优雅的文化。……现代人虽然 生活在工业社会,但是,仍然在春节和中秋节为 扫墓人造成交通混乱的现象,这是顺应惯习的表 现。
自然科学
劳动进化者
石器与弓箭 使用者
中国比较 劳动人民
2 小规模而孤立、没有 在文明国家里与精英相
文字、对外界一
对的民众(山狄夫)
无所知,习俗同
质、以家族为中
常民(柳田国男)
心、群体意识强、 不存在年龄层的 民族全体成员(德)
文化差异,固定
不变的社会的成

3
边缘人
铁木器具与 机械使用者
自动工具(锁)
不识字/粗识字
不识字/粗识字/识 字
不识字/粗识字/识 字
不识字/识字
享用民俗面 (私人领域和公
共领域)
私领全部/公领全 部
私领全部/公领部 分
私领部分/公领部 分
私领全部/公领全 部
私领全部/公领差 异
序 号
殖民时期
1
野蛮人、原始人
未收教育,没有文化
欧洲发现
未被工业文明污染的纯 真、质朴、田园、 自然人群
指的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 城市人口和知识阶层相对的那
些人。这种概念产生于19世纪 的初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到了20世纪中后期, 当代美国著名民俗
学家邓迪斯认为, 民可以是任何一个
人。
邓迪斯提出了“社
会群体’’ (folk groups)的概念。 任何一个阶层都有
属于他们自己的文
定义为全民或全人类。
序 号概念与时间 社 会 成 分
1 劳动人民 1980
工农,以农民为 主
2 中下层阶级 市民、农民 1992
3 非官方群体 工、农、兵、学
1998
商人、职员(市
民)
4 农民主体 1998
农民和小城镇居 民
5 民族共同体 人民群众和统治
1999

划分要素 (不识字、粗识
、识字) 不识字
农民和小城 镇人
6 边缘人
农民
自动工具(锁)
7 迷信人
轿厢工具(车)
8 巫术者
信息工具(网 络)
民族共同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传统文化 俗民阶层
乡土的 农业的 农民 文盲 手艺 口头语言 落后的 迷信的 巫术的 边远的
现代文化 社会精英
城市的 工业的 工人 文人 机器 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的 理性的 科学的 中心的
国 别 现代化时期
全球化时期
1 德 国 高度文明民族的历史上和现在的 传统的匿名的群众, “小人物”
2 美 国 两人以上为民(美)
所有民间群体 被民俗定型的社会成

3 英、法 知识资本的运用者
世界民族志的平行承 担者
4 日、韩 西方思潮与本国信仰的兼有者 享用共同民俗的人
5 中 国 农民和小城镇人(中)
开化的人。
他认为:各种民俗 现象都产生于野蛮 时期和半开化时期。 人类进入文明阶段 以后,民俗现象也 就失去了其产生和 发展的土壤,因此
会逐渐消失。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 种民俗现象都是产 生于野蛮和半开化 时期的古代传统文
化的“残余 物”(survivals)。 我们研究这些残余 物的目的就是进行 “文化的复原” 。
个人
育”
德国的格林(Jacob and Wilheln Grimm)兄弟认为,
“民”就是民族。
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及其文化传 统的就是民俗.或者更确切一 些,就是民间故事、神话、传 说等。因为它们是从古代一辈
辈地口头流传下来的.
以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为代表的一 些学者认为,“民”应
用者
(美)
3 小规模而孤立、没有文 在文明国家里与精 铁木器具与 字、对外界一无所知, 英相对的民众(山 机械使用者 习俗同质、以家族为中 狄夫) 心、群体意识强、不存 在年龄层的文化差异, 固定不变的社会的成员
四种类型: 职业类 年龄类 地区类 国籍类 (美)
非官方群体
4
常民(柳田国男)
5
民族全体成员(德)
这个新名词;
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民俗学组织——英国 民俗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
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 (《Folklore Record》)。
4.“民”
1.“民” 是“民
族”
2.“民” 是一个
“社会
群体”
3.“民” 是古人
是“农 民”, 或者说 是“文
5.“民” 可以是 6.“民” 任何一 为全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