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 绪 论【VIP专享】

合集下载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5]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5]答案

【奥鹏】吉大19秋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5题,20分)
1、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A避瘟
B吃粽子
C纪念屈原
D划龙舟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2、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秘密组织是()。

A天师道
B太平道
C白莲教
D十姊妹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C
3、诞生仪礼以()核心。

A结婚
B求子仪式
C孕期习俗
D庆贺生子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D
4、()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

A祈望人寿年丰
B原始信仰
C禁忌
D科技发展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B
5、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洗三
B满月
C周岁
D抓周
[仔细分析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选择:A
二、多选题(共10题,40分)。

《民俗学引义》连载之一_——民俗与神话·民俗与王官

《民俗学引义》连载之一_——民俗与神话·民俗与王官
在民俗中,就曾经常出现各式不同 的“抓髻娃娃”形态。他们或男或女,却 总是仿佛与鸡有关,并脱胎于鸡子。譬如 说,许多的抓髻娃娃都是四肢撑开的。从 意象上讲象征着顶天立地,是一个小盘古 的化身。它既代表了生殖文化的内涵,也 包藏了神话创世纪的特色。在抓髻娃娃的 身上我们所能看到的是 :人性、心理与图 腾的完美结合。由图来展现心理诸意识的 表象,这是从古至今的人类的共同艺术情 怀;在这里,美、丑、意象紧密地相结合, 与传承交织并融合为生命的礼赞。
总之,龙是由无数的变化而来,无数 的变化而去,《周易》“群龙无首”,是表 明它仅存在于理念当中。因此,它好像是 君子,好像是圣人,永远处在会意的状态。
(3)人与神的意象 人与神——这其实是一个从人到神 的故事。在中国,无数的神都是由无数的 人晋升而成就的,他们代表着后代子孙对 他们的敬奉——封圣。孔子是一位私立教 师,但他被人封为圣人 ;而孟子继其后, 也作了亚圣,这是人而神的中国特色。它 说明中国是人文信仰的民族,是精神理念 对 先 人 回 眸, 在 脑 海 中 追 溯 伟 大 及 其 崇 高,而后,灌注于子孙的心灵寄托当中。 譬如就黄帝而言,有关他的故事就有 着不同的版本。一则是《史记》讲 :“黄 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 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成而聪明。”另则是《黄帝内经》言 :“昔 在皇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长 而 敦 敏, 成 而 登 天。” 可 见, 两 者 的 主 要区别就在这最后一句“成而登天”;它 表明黄帝由人而神了。这样的神,其实是 对先人的追思,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 寄托法。不同于西方的是,它是曾经真实 存在过的(人)。后人对这种存在过的辗 转传述,使之变为演义及小说的形式,经 由夸张之后潜存于民俗、民风和日常理念 当中。

民俗学的调查论问题

民俗学的调查论问题
十、更进一步 ,现今积 累的 《民俗报告 书 》具有 与调查费用相抵 的社会意义吗?没有浪费公款吗? 十一 、地方史编撰是为 了谁呢?研究者吗?
民俗学调查方法的改变
菅:那么进入下一个课题 5“民俗学的调查论”的问题 。课题如下 : 20世 纪民俗 学随着 学院式 的发展 ,田野调查这一手法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确立 了在 同一时期同一 地域集体分担 的共同调查 的手法 ,但是 ,其手法 的确立有哪些背景 、动向呢?其次 ,其手法虽然提高 了 调查的效率性和专门性 ,但是 ,另一方面 ,不是也导致专 门领域 的圈绳定界 了吗?在 民俗学中,经常会 介绍 自己的专业领域 ,例如 “我的专业是人生仪礼”。这些不是相应地形成研究领域的圈绳定界了吗? 福 田先生 ,总的来说是 具有多面的才能 ,致力于各类 的研究 活动 ,而我 只是专 注我 自己专门领域 的研究 ,无论 如何 我也描述不 出 日本 民俗学 的整体形式 。促使这样专 门领域的圈绳定界 、或致使调查 项 目主义这一 弊害受到 了批判 。 福 田先生通过 《民俗调查手册 》 《民俗研究 手册 》 (上野 ·高桑 ·野村 ·福 田 ·宫 田编 、1978)等 书籍 的调查 、研究方 法的体 系化 ,为学院派 民俗学做 了很多 的贡献 。但是 ,在上述论著 中提 出来 的调 查研究方法 ,现在以及今后还有效吗? 其次 ,2O世纪 民俗学后半期 ,地方社会 等公共部 门提供资助 ,非常盛行所谓的地方史编撰事业。 很多的民俗学者 、学生被动员参与了这些活动 ,对在社会上提高民俗学 的认知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基 于公共资金所产生 的莫大的 、所谓 的民俗志现代 的意义。 实际上 ,这些 “民俗志”的表述 也具有不协调的感觉 ,不能翻译 成英文 。作为与 Ethnography的“民族志” 不同的表述在使用。这仅在 日本通用 ,或者说仅存在于 日本 。把它 向世界介绍 的时候 ,究竟如何翻译呢? 也不存 在 “Folkgraphy”这样 的表述 ,终究还是 “民俗调查报告 书”。只不过是报告书罢 了,能说它有 发挥现在性意义 吗?实 际上 ,福 田先生也 非常积极地参与 了这些地方史 的编撰事业 ,想说 的是对 于这 些事业有 怎样 的功罪 ,福 田先生 自身是 如何评价的呢? 说一下这个 问题 的背景。说是 调查手法 的进化 呢,还是什么 呢?是变化吧 。这些现象在迄今 为止 的民俗学 中也存在 。1950年代 ,民俗学过渡到以大学为 中心的研究体制。这就是福 田先生指出的 ,从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28
第一节 饮食民俗
一、饮食民俗:主要指人们在加工、制作、食用有关 食物和饮料过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是民俗中最有 特色的事项之一。 二、饮食民俗的形成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民俗因素 4、信仰因素 三、饮食民俗的发展 1、自然饮食阶段 2、熟食阶段 3、烹饪 阶段
29
饮食民俗
四、饮食民俗的功能 1、保障生存 2、融合食用与养生 3、社交纽带 4、提供就业机会 5、成为旅游吸引物 五、饮食民俗的范围 1、各式各样的菜肴和饮料 2、分工精细的烹饪技法 3、琳琅满目的餐具器物 4、纷繁复杂的餐饮礼节 5、饮食职业传承及其类型
8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性与类型性 二、传承性与扩布性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规范性与服务性
五、民族性与地域性
9
第三节 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 教化功能:教育、模塑,向着社会与集体

规范功能: 法律、纪律、道德、民俗 三 维系功能:稳定,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 调节功能:娱乐、宣泄、补偿 五 审美功能:民间艺术
二 古代民俗
特点:
一是民族融合的规模远较史前时期为大, 由此引起的民俗的不断交流与同化的规模也大; 二是古代民俗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以汉 民族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反映了民俗活动顽强的传 承性; 三是民间的 “俗”与官方的“礼”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12
三 近现代民俗
特点: 一方面西俗东渐;另一方面传统民俗文化也蓬勃 发展,逐步生成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具国际性的 民俗体系。
中大时期: 1927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1928年创办 《民俗》周刊。
7
四 民俗学内容与任务
内容: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

【VIP专享】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VIP专享】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2005年增设)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6 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08年增设)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 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04 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06 历史学0601 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07 理学0701 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 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 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 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 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 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 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 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 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 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 冶金工程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 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 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 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 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 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 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 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 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 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 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 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 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 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9 护理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 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注:本二级学科1998年增设1006 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 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 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 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 1104 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 1106 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108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803 军事装备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

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

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

自由目的是民间文学的发生条件“民间文学”作为汉语学术概念,是从英文folklore (直译作“民的知识”,也可以意译为“民俗”“民情”)移译过来的。

据说在国际学界,folklore (民间文学)这个词已经不时兴了。

但在中国,不仅不抛弃、不放弃“民间文学”的说法,而且还延续传统的、经典的“民间文学”的用法,这首先是一个中国问题,当然,也是一个世界问题,只是我们的国外同行们还不曾站在folklore 自身内在的实践目的及承载了folklore 的内在目的的民间文学的纯粹实践形式的立场上,思考folklore 的客观价值;而只是根据其外在目的,仅仅考虑了其主观的使用价值(曾服务于政治角色认同的实用功能),于是才导致了folklore 的使用价值(实用功能)即外在目的已被耗尽的理论认识。

但是,我们如何能够断言,民间文学有其自身内在的实践目的(以下简称“内在目的”)?实践目的(甚至任何目的)只能是主体意志的意向对象(客体没有目的)。

目的构成了主体(包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吕微内容提要:只有不断进行现象学的双重悬搁并对马克思式的认识论加以先验论现象学的方法论改造,我们才能从实践的立场上把民间文学及其研究看做双重主体并且区分其外在的经验性目的(自然动机)和自身内在的先验目的(自由动因),进而通过反证法还原出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存在“在理性中的原因”或“理性上的起源”。

民间文学先验的发生条件和纯粹的存在理由,不仅是民间文学的先验传统和先验理想,也蕴含着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根本依据(根据)和原初法则(原则)。

关键词:民间文学内在目的先验还原纯粹形式5··2015年1期括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之为主体的发生条件与存在理由(认识也以实践的目的为最终目的,所以主体的任何目的都是实践目的,故以下凡称“目的”都是指谓实践目的),主体一定是有目的的主体。

但是,只有自由地给出了自身内在的实践目的即先验目的的主体才是真正的主体。

民俗学

民俗学

第一章绪论【学习资料,收藏必备】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何为俗——民众的学问(研究对象)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3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

狭义的民俗理解1.文化遗留说:古代人残存的原始观念,习惯遗留物。

2.精神文化说:意识形态。

3.民间文学说:侧重点为口头民俗。

4.传统文化说:排斥新民俗。

二、广义的民俗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规模性,传承性的现象;是以口耳相传,行为规范和人心理想的影响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与时俱进的。

三、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民俗学的任务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项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展,发生、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解释和改造现实生活。

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一.民俗的本质特征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民俗的产生离不开人的群体活动2.民俗是一种群体之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具有全民性3.集体响应实施,不断加入新元素,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民俗的集体性、全民性1.民俗是一种集体再加工的结果2.民俗一旦形成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3.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4.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结晶5.民俗的集体性不排除个人因素6.部分民俗由个人创造——集体响应传承民俗的传承性民俗文化强调时间上连续性和约定俗成。

伏羲女娲新疆阿斯塔那古墓汉代画像砖。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是一种现实和手段,一切教化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民俗的扩布性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有条件有选择地扩布。

扩布方式主要有正常和非正常两种。

扩步的步骤1.判断价值作比较2。

作出取舍3。

根据需要进行改造。

共同性和差异性证明了民俗文化的扩布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民俗文化的横向扩包含着对异民族民俗文化的判断吸收或拒绝消化和加工。

【doc】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

【doc】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

【doc】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吕微摘要:本文肯定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对于民俗学从文化形式研究的取向转向生活整体研究的取向,以及对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转型所做出的奠基性理论贡献;并从学科基本问题意识,"从抽象(文化)上升到具体(生活)"的经验一实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生i通过对民俗生活的经验直观以重新发现"个体主体性"的工作为民俗学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所阐明的学术方向.本文认为,尽管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在重新发现了"个体主体性"的同时却无法思想人的自由存在的生活意义,但通过引进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为民俗学将自身开启为为人的自由进行存在论辩护进而"拯救生活世界","保卫日常生活","建构公民社会"的人文学术赢得了理论可能性.关键词:民俗文化生活时间主体自由序言: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本文的写作初衷是想给研究生提供一篇我个人的"阅读心得",以此作为与同学们交换看法,相互问难的底本,所以,写作之初就假定本文的读者都已经认真阅读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对其中所使用的概念,提出的命题,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和方法——有了自己"亲证"的把握,于是,我的任务就只剩下直抵问题本身,引发讨论.《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高丙中的博士学位论文,在1991年夏天通过答辩,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在1994年出版,那年高丙中32岁;如果再向前倒推到他写作博士论文的1990年,高丙中是28岁. 17民俗研究2010.1《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出版15年了,15年来,它已成为民俗学研究生的专业必读书,尽管没有人这样硬性地规定过.15年来,中国民俗学经历了从传统的文本研究,文化研究,事象研究向当代的语境研究,生活研究,整体(事件)研究的学术转型,在这样一个学术范式的大转型过程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至少我可以这样说,如果学术的转型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号召的水平上,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理论论证,那么学术转型的必然性绝不会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就赢得多数学者的首肯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就是这样一部论证严密的理论民俗学学术着作,即使在当今欧美学界,我们的国外同行们所贡献的水平和功力都与之相当的,富于哲学思考的理论着作也还不多见,以此,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让中国民俗学于理论思辨方面至今保持了在国际学界的领先地位.但是,这样一部不仅对中国民俗学界就是对于世界民俗学界来说,均属难得的 "笛卡尔沉思",出版以来却一直没有被学界充分地讨论和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公开的和私下的评论,但都没能真正从理论上与之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因此,"沉思"的理论价值也就一直没有得到透彻的阐释,其所蕴含的可进一步开掘的学术可能性也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有鉴于此,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出版l5 周年之际,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多年阅读该书时与作者的精神意会,奉献于读者的面前并就教于学界同人和作者本人,以期对民俗学的理论进展进而学科的发展有所助益上篇为民俗学辩护s一,从Folklore~lJSurvivals再到Folkways——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代呈现《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全书包括"引论","综论"共八章,通过对各章标题的直观把握,可以认为,《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 民俗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研究什么);二,民俗学研究的学术取向(怎样研究).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论证民俗学的学科位置或地位,也就是学科的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价值和意义.一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可以说通篇就是在理论上"为民俗学辩护"(第9页)即为民俗学的学术合理性(研究领域,对象和学术取向)以及学科合法性(学科地位和位置)所作的辩护辞.有两个条件可以保证一种学术的学科地位:其一,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关于研究领域,对象和学术取向的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其二,具有社会所认可的重要意义(在学科体制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8-_9页) 通过建立完备的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为民俗学确认研究领域和"独立,完整的研究对象"(第9页)以及相应的学术取向固然是为民俗学辩护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科面临的最"火烧眉毛的事情"(第9页),因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传统民俗" 正在日渐消亡."正是这一原因最有力地动摇了民俗学的学科地位"(第127页); 但是,学科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才是为民俗学辩护最实质的症结.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这些才是最根本的民俗学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对民俗学的学科位置至关重要. (第9页)在我看来,民俗对象的意义就是民俗学学科的意义,因为,学者在研究对象——民俗中发现的只是通过民俗学学科的问题意识所开显出来的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开显人自身的存在价值"也正是民俗学学科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意义上, 为民俗(对象)辩护也就是为民俗学(学科)辩护,而为民俗学辩护也就是为民俗辩护.如果民俗以及以民俗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学学科与人自身的存在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学问和学问对象,那么所有为民俗和民俗学的辩护都将不再有意义和价值, 即使你通过确定民俗学独立,完整(统一)的研究对象而最终拯救了民俗学. 初看起来,保证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固然是为民俗学辩护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研究对象直接关乎学科的存在理由,《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在这方面也下了最大的功夫,但实际上,这一切都起源于为民俗学辩护所依据的事关人自身存在的 l9民俗研究2010.1意义关切和价值关怀.正因为民俗学是--f']事关人自身存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问,民俗学才值得我们去拯救它,并为之进行辩护.当然,反过来说,为拯救民俗学而为民俗学所做的辩护却不是简单的价值阐发和意义申诉就能奏效,这又需要我们首先为民俗学学科建立完备的知识即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唯当我们使用了系统性,体系化的概念而理论地说明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取向,民俗学的学科意义和价值即学科地位和位置才能够获得最有效的辩护并最终拯救民俗学.就民俗学是一门通过研究民俗而反思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学问而言, 为民俗学辩护也就是为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进行辩护,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民俗学必然是从学科知识而不是生活常识或其他学科的角度出发为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进行辩护,这就需要民俗学学科知识的概念设定和理论建设.因此,从学科的立场看,没有民俗学的概念和理论,对人自身存在的辩护就是空的; 而没有对人自身存在的关心,为民俗学的辩护则是盲的.关于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取向的辩护只是外在的辩护,而对民俗学与人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之间的相关性的辩护才是内在的辩护.而民俗学的内在性辩护其实也就是对民俗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维护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所体现的学科合法性与学术合理性的辩护.我们看到,为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所进行的内在性辩护,这一民俗学学科的基本问题意识贯穿于《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全书的始终,并形成一种内在性的理论冲动,推动着民俗学的外在性辩护,并通过所设定的民俗学的学科概念和概念化的理论演绎的逻辑行程, 最终彰显了民俗学的基本问题——人自身的主体性存在意义和价值. 任何学科(甚至包括自然科学)对于自身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取向的自我辩护从来都起源于学科中人对人自身的某一存在领域的意义关切和价值关怀的问题意识,从而发端为学科的起源,因此,任何学科的起源就其逻辑而言,并不在历史上的某一时刻,而就在从业者的内心当中.4f旦是,从时间的角度看,学科的起源又的确开始于历史上的某一时刻,也就是学科第一次因其基本的问题意识而为自己设定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取向的那一刻.民俗学起源于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横扫欧洲的19世纪,是19世纪的民族主义,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浪漫主义思潮催生了民俗学的诞生.(第118页以下)当老汤姆斯用一个古老的撒克逊合成词F0lk—Lore代~PopularAntiquities(大众古俗)描述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民俗学本身s的时候,他绝没有想到过Folklore所蕴含的,可供开发的巨大潜能.那么, Floklore究竟意指什么?老汤姆斯说Folklore(民俗)就是theLoreofthePeople(民众的知识), "汉语译文的'俗'和'知识'在英文里都是'Lore'这个词,可见,汤姆斯并没有给'Folklore'下定义".(第59页)似乎汤姆斯用"民众的知识"给"民俗"下了一个粗略的定义,其实, 汤姆斯的原文根本不具备一点定义的样式,只是简单的同语反复:"Folk—Lore=theLoreofthePeople".,(第59页)这个概念至今没有得到一个合理而可行的解释.(第76页)汤姆斯实际上认为他的"民俗"(Folklore)与 "大众古俗"(PopularAntiquities)的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后者在概念形式上不如前者,所以他提出一个单数形式的总术语来代替这个既是复数, 又带形容词的旧术语.(第48页)然而尽管如此,汤姆斯提出"Folklore",对民俗学有首创之功.他的"Folklore"虽然在范围上没有超出原来的"大众古俗",但是,它却是一个在学术意义上与 "大众古俗"迥然不同的概念."Folklore"是一个集合概念,他是从整体上去把握民俗事象的,因而"Folklore"是对民俗事象的整体性把握.而原来的"大众古俗"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使用它的学者们是从个别上去把握民俗事实的,因而它所表达的是一件一件的民俗事象;事象是复数的,所以他们把"Antiquity"写成复数的"Antiquities".在形式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像森林与树木,人类与人们的区别一样.汤姆斯的概念首次把研究的对象认知为一个独立的和统一的整体,在理论上为民俗学的建设确定了完备的对象,所以,"Folklore"才有望在以后的岁月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21 民俗研究2010.1如果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知形式都呈现为支离破碎的,那么,他们是不可能建立一门统一的学科的.(第6O页)Folklore真是一个奇妙的词汇,也许对自己的建议本身,老汤姆斯并没有什么深思熟虑,但Folklore却真的为日后民俗学百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这是老汤姆斯本人始料未及的.Folklore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在这个撒克逊合成词中包含了"对象"(Lore一知识或文化)两个部分的规定,这 "主体"(Folk一民众或人民)和就为后来的民俗学者不断解释这个学科关键词提供了各种契机:或者用片面的,分析的"对象"取代了整体的,综合的"主体+对象",或者用新的"主体+对象"赋予旧的"主体+对象"以更有新义的综合.人类学派民俗学家的做法属于前者. "遗留物"概念则为他们指明了现实的研究资料.他(泰勒)的"遗留物"(Survivals)能取代其它同义词(比~remains,relics),就在于它属于一种体系性的理论,是一个学术名词.(第4一50页)人类学派民俗学家首次在民俗学的意义上全面研究民俗.他们把民俗之"俗"定义为古代文化的"遗留物",并规定了它的范围……无论是从实际业绩说,还是从理论形态来说,人类学派对民俗学的贡献都是卓越的.人类学派民俗学家有两个关键词:"Folklore"和"Survivals".Folklore"既用来指学科的研究对象,也用来指学科本身."Survivals"用来给作为研究对象的"Folklore"下定义,并被用在指称"Folklore"的具体语境中:"Folklore"是集合名词, 是总术语;"Survivals"是可数名词,当它被用于给"民俗"下定义时,它说明了民俗的(传统性存在)性质和(事象性)存在状态,当它被用来代替"Folklore"时,它能够便利,准确地指称具体的民俗事象.同时,他们明确了与自己的"民俗"定义一致的"民俗"范围.因此可以说,人类学派民俗学家对民俗学对象的认识反映在理论形态上是比较完备的,是相当明了的.他们发展了汤姆斯的"民俗"概念,并且,他们利用这些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使民俗研究初具理论形态,成为一门学术,而不再是几个人的癖好.(第61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这就是说,当人类学派民俗学家用复数的Survivals定义单数的Folklore时,后者就退居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而前者则取代后者直接指涉了现实的,具体的研究对象.作为复数的研究对象,Survivals对Folklore的定义一方面是具体而微的,另一方面则是片面的,也就是说,Survivals是对Folklore进行分析(或分解)的结果,于是,当Folklore被Survivals定义之后,尽管Folklore不像在老汤姆斯手里时那样只能是同义反复的自我规定,现在Folklore有了复数即具体,现实的规定性,但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Lore—Survivals虽然被突显出来了,而民俗对象的主体——Folk却消失了.的确,汤姆斯的那封简短的信"为后学提供了多种给'民俗'下定义的启示和根据, 世界民俗学史上主要的'民间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以及列举式定义法都源出于这位祖师爷";(第49页)但更准确地说,应该源于人类学派民俗学家"遗留物" 理论所首创的"民俗"定义的单纯"无主体文化论".当然,这不是说,人类学派民俗学家用Survivals遮蔽了Folklore中的Folk,就不再讨论主体的"民",恰恰相反,尽管老汤姆斯建议使用Folklore,但他本人"甚至没有明确讨论过'民"',倒是"人类学派民俗学家才开始慎重地讨论'民',把它定义为乡民和野蛮人,因为他们集中地保持着大量'遗留物'."(第29页)于是,从人类学派开始,民俗学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根据'俗'来确定'民'.也就是说,他们都先确定了什么是'俗'.然后再根据他们各自认定的'俗'的出现范围来确定什么是'民'."(第28页)这就是说,通过"以'俗'定'民',以'俗'论'民"'(第29页)的言说方式,"民"才正式作为民俗学学科的一个基本问题代代相承,被学者们反复地讨论,甚至成为一个民俗学者在观念上正式进入该学术共同体的必修功课.但是,在人类学派民俗学家用Survivals解构Folklore的同时或稍后,却有一位美国民俗学家萨姆纳坚持Folklore的"主体+对象"的民俗指涉方式. 与Folklore最接近的汉语术语是"民间文化",而不是"民俗".在英语里,与"民俗"对应的是由萨姆纳引入民俗研究的"Folkways".其中的 "Folk"意为一个社会或社区的人们,是一个集合名词,视为复数.其中的民俗研究2010.1"ways"本意为"路,途径",引申为"方法,程序",又引申为"风俗,风范,个人的癖性",而"S"表示复数.我们因而把萨姆纳Folkways译为 "民俗".(第77页)与单纯文化规定性的Survivals不同,Folkways是内在地包含着主体"民"的;与单数的Folklore不同,Folkways是复数的.这意味着,对于萨姆纳来说,"民俗"就是作为主体的每一个体或集合群体的人以具体的"行为方式(模式)"(第77页)所表现的民俗活动.与人类学派民俗学家诉诸集体认同的传统文化不同,萨姆纳更注重个人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F0lkways一词充分体现出萨姆纳民俗学思想的精髓."他研究民俗的着眼点是社会生活,而不是像当时在欧洲流行的民俗学那样,把着眼点放在文化上."(第77页).以"社会生活"作为民俗学的"着眼点",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民俗不仅仅是传统的生活文化而且也是现实的文化生活.萨姆纳写道:民俗是为一时一地的所有生活需求而设.(第173页)民俗时时都在产生.在驿站马车的时代有适应那种旅行的方式,现在的市区公共汽车产生了适应城市运输的民俗.(第180页)民俗……既是传统的,也是实际存在着的.整个生活中它们无所不在. (第183页)第二,民俗不仅仅是集体方式的行为模式,而首先是个人的活动方式. 我们可以研究它(民俗)的最初形态,它的发展过程及其法则;也可以研究它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对它的反作用.后者正是我们现在的兴趣之所在.(第174页)正是以此,百年之后,萨姆纳被一个中国青年民俗学家从尘封的故纸中重新发现了,高丙中甚至"十分惊喜地看到",萨姆纳的民俗理论"是迄今最富于理论性的体系,更是近百年来理论民俗学方面的唯一尝试".(第77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萨姆纳认为民俗生成的起点是个人的习惯,也就是在民俗之民中引入了个人.民俗学研究普遍的东西,流行的东西,通常是注重森林,不注重树木,在重视集体共同性的时候,忽视了个体差异,如果我们循着他的启示,以个人为起点去讨论集体,民俗学有可能发展到既注重集体的共性, 也留意个人的个性因素,既注重从众倾向,也留意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主体性.这样发展对研究现代民俗尤其有益,因为在现代生活中,个人的主体性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了,随着这一因素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民俗研究越来越有必要在着眼于群体,着眼于群体的一致性的同时,也顾及个体, ) 顾及个体的选择机制.(第100页这就是说,萨姆纳之所以能够被再次发现,是因为发现者与被发现者一样对于民俗学的基本问题亦即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似甚至相同的理解,民俗学并非仅仅是着眼于传统文化和集体认同的学问,民俗学也能够关怀现实的社会甚至个体的生活或者个人的人生即人自身的主体性存在价值和意义.也许,萨姆纳并不像高丙中那样对于民俗学因其学科的基本问题意识而能够成就的社会和人生功用有着如此热切的期待,但萨姆纳对民俗学理论的系统性,体系化阐述,的确让高丙中从理论上坚定了如下信念:民俗学是一门以其学科的基本问题意识而于社会,于人生都大有益的学问,而且能够以其理论的完备性和彻底性承担起对于社会与人生应负的学科责任,因而当代中国民俗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民俗生活进而关心国人的人生,关心在传统向现代的大转换过程中显得异常艰难,异常困苦的人生.(第146 页)我们对主体的关心要从对人生的关心切入.民俗学研究民俗模式和民俗生活,联系人生来说,也就是研究人生过程中呈现的群体模式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表演.(第163页)只有如此,民俗学家才可能面对生活,解答生活的问题,而不辱关心生活的现代使命.(第100页) 民俗研究2010.1一个以讲述人自身的主体性,当下性存在的"个人的故事"为基本问题的现代民俗学,而不是如经典的民俗学家们所一贯给定的那样只能讲述集体性和传统性故事的民俗学,就这样被相隔百年的两位民俗学家共同发现了.不,不是相隔百年, 只是因为萨姆纳的"有些思想是超前的,所以不能为当时人所接受……(而且)即使是在当代,(他的)这种(关注生活,关注个人的)观点也只有宽容的或具有新思想的民俗学家才能理解或接受."(第102页)因此,萨姆纳和高丙中其实是两个同时代的人,m即如胡塞尔所说的"跨时间地共同协作的哲学家"." 但是,这样说来,难道只有以关注现实生活,关心个人人生为基本问题的民俗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问吗?当然也不尽然,人类学派民俗学家用遗留物理论规定民俗学对象也曾经是"合时宜"(第6l页)的.因为那时,尽管现代性进程不可阻挡,但传统民俗就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仍然时时处处尽在"肘腋之间",落后的阶级和原始的民族也都还大量地存在.即便是民主主义和启蒙主义兼浪漫主义所催生的中国民俗学起步的五四时代,传统民俗也仍然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生活事实" (第119页).但是,随着现代性的全球化结果,连这样的文化遗留物及其传承人(落后阶级,原始民族)也急速消亡,于是民俗学才第一次感到了危机,即因为学科对象的急速消亡而发生的学科危机,如果一门学问连自己的研究对象都丧失了,那么这门学问是否还能成为一门于国于民于社会于人生有用的学问也就成了问题. 民俗学曾经是有用的学问,民俗学以之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传统民俗的事象研究, 也曾经是极有用的学问,即作为"进行民族认同的依据"(第119页),"提供民族认同的对象"(第140页)的有用资源.当然,民俗文化一方面可以作为文化认同的浪漫资源,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启蒙的批判对象.但是即使不考虑后者,作为事象研究之学术对象的文化资源,在今天难道真的已不值得再去追求了吗?在关心社会, 关怀人生的民俗学家看来,民俗的事象研究的确与生活,与人生正渐行渐远,而这样的学科基本问题意识的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正如我在上文已经指出的,尽管l9世纪的现代性进程横扫欧洲,在欧洲,文化的遗留物和传统的传承人(农民,乡民)仍然大量存在,而且是以民俗事件的整体形态而现实地存在的.面对现实存在的大量民俗事件的"生活事实",当时的民俗学 26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

1绪民俗学案例

1绪民俗学案例
案例一: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 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 2005年11月25日,由韩国申报 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 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作”。 • 这场沸沸扬扬长达一年多的中韩端 午“申遗”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最终的 胜利者不是屈原的故乡中国,而是韩国。
• 尽管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 说:“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 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 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 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 午节期间举行。”
• 传统宴席上一般选用石榴(因其 籽较多,有多子之意)、西瓜、 杨梅、蜜桃(取意今后生活甜蜜 美满);忌讳上梨和橘子,因为 梨有与分离的“离”同音,橘子 又要一瓣一瓣地分开来吃。
• 2、以吉祥语命名菜肴
• 如:珍珠————【比翼双飞】
• 牛奶汤鱼圆 ————【鱼水相依】 • 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羹 ————【早生贵 子】
下面是某名媛的婚宴菜单
• 月老红线牵深情————红烧刺参扣鱼肚 比翼双飞会鹤桥————金钱鸡拼酿鸡翅 天长地久庆有余————糖醋煎黑鲔鱼 纱窗绣幕鸳鸯枕————什锦烩蔬菜 同心齐谱金镂曲————红鲟米糕 七夕佳偶牵手心————虱目鱼丸汤 花团锦簇并缔莲————团圆莲露 馥兰馨果合家欢————环球水果盘
• • • • • • • • •
八热碟: 全家欢乐——烩海八鲜、 比翼双飞——酥炸鹌鹑、 鱼水相依——奶汤鱼圆、 琴瑟合鸣——琵琶大虾、 金屋藏娇——贝心春卷、 早生贵子——花仁枣羹、 大鹏展翅——网油鸡翅、 万里奔腾——清炖金踢
• • • • •
四果点: 甜甜蜜蜜——喜庆蛋糕、 欢欢喜喜——夹心酥糖、 热热闹闹——糖炒栗子、 圆圆满满——豆沙汤团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民俗学理论及研究方法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民俗学理论及研究方法

八、结构学派
1.代表人物:C ·列维-斯特劳斯(C ·LeviStrauss) 2.观点:任何事物内部均存在着由种种要素按 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强调研究对象 的内在性,排除其与社会等外部因素的联系; 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共时性研究,而置历时性分 析于不顾。 3.结构主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民俗学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 民俗学 理论及研究方法
三、人类学派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 2.观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 含着先民们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由于 人类心理有着一致性,因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也就有着某种 共同性。 3.“文化遗留物”研究法。收集各地未开化民族的民俗 资料。
六、功能学派
1.代表人物:20世纪初期,【英】B ·马林诺夫斯基 (B ·Malinowski) 【英】拉德克力夫-布朗(A. R.Radcliffe-Brown)
2.观点: “文化功能论”、“社会结构功能论”。 民族文化具有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应将它作为一个整 体来研究。强调应从客观的社会因素方面,来探索神话 宗教的产生原因。 3.研究方法:田野作业方法。
一、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1.田野作业方法——民俗研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 方法。 “参与法”:指在田野作业中,调查者深入到被 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共同生活,从生活方式的参 与,进而到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的参与,即全面整 体的文化参与研究方法。 【美】摩尔根→【英】B ·马林诺夫斯基 2.文献学方法
二、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七、历史地理学派
1.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芬兰】科隆父子 (J ·Krohn、K ·Krohn )、A ·阿尔奈(Antt Aarne)。 2.观点: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朴 素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 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 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 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祥地。 3.AT分类法:民间故事分类法。A ·阿尔奈、【美】汤 普逊(StithThompson)

【VIP专享】考研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VIP专享】考研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 07 理学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民俗学——精选推荐

民俗学——精选推荐

民俗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第六章人生仪礼第七章民俗信仰第八章民间语言第九章民间艺术第十章民间游戏娱乐第十一章民俗田野作业绪论第一节:民俗学名称的由来及其研究“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于1846年创立的。

他以萨克逊语的Folk(民间、民众)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一个新词,后来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在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

《礼记·缁衣》中就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之说。

但是“民俗学”作为学科专业名词,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却是在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中的《发刊词》中。

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民俗事项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与民俗学史的研究和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具体分为: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和资料学。

民俗学有着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作用,对它的研究也逐渐朝着由雅到俗的方向发展开来。

现在,民俗学课已经成为一门年轻而有活力的学科,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

第二节:民俗学的概念和范围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学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和社会组织等民俗。

总体来说,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新名词;
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民俗学组织——英国 民俗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
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 (《Folklore Record》)。
4.“民”
1.“民” 是“民
族”
2.“民” 是一个
“社会
群体”
3.“民” 是古人
是“农 民”, 或者说 是“文
5.“民” 可以是 6.“民” 任何一 为全民
该解释为“社会群体”。
人们之所以可以构成— 个社会群体,是因为共
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
式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民”的概念已经从一 个民族发展成为社会群 体。社会群体可以是— 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 民族内部的具有某种共
同性的一群人。
父爱德华·泰勒 (Edward B.Tylor) 认为,“民”是古
人,是野蛮人和半
指的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 城市人口和知识阶层相对的那
些人。这种概念产生于19世纪 的初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到了20世纪中后期, 当代美国著名民俗
学家邓迪斯认为, 民可以是任何一个
人。
邓迪斯提出了“社
会群体’’ (folk groups)的概念。 任何一个阶层都有
属于他们自己的文
定义为全民或全人类。
序 号概念与时间 社 会 成 分
1 劳动人民 1980
工农,以农民为 主
2 中下层阶级 市民、农民 1992
3 非官方群体 工、农、兵、学
1998
商人、职员(市
民)
4 农民主体 1998
农民和小城镇居 民
5 民族共同体 人民群众和统治
1999

划分要素 (不识字、粗识
、识字) 不识字
开化的人。
他认为:各种民俗 现象都产生于野蛮 时期和半开化时期。 人类进入文明阶段 以后,民俗现象也 就失去了其产生和 发展的土壤,因此
会逐渐消失。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 种民俗现象都是产 生于野蛮和半开化 时期的古代传统文
化的“残余 物”(survivals)。 我们研究这些残余 物的目的就是进行 “文化的复原” 。
民俗学者可以让人们领 会到日常谜底并体验揭 开谜底的乐趣。并且, 这种乐趣还伴随着求知
的兴奋。
民俗学包含着围绕民俗 学引导人们学习兴趣的 求知技巧,也可以说是 一种“自我内省的学问”
4
迷信人
农民
轿厢工具(车)
5
巫术者
信息工具(网络)
中下层阶级
非官方群体 农民和小城镇人
民族共同体
殖民时期
欧洲发现
自然科学
现代化
中国比较
1 野蛮人、原始人 未收教育,没有文化
未被工业文明污染 劳动进化者 的纯真、质朴、田 园、自然人群
高度文明民族 劳动人民 的历史上和现 在的“小人物” (德)
2
石器与弓箭使 两人以上为民 中下层民众
用者
(美)
3 小规模而孤立、没有文 在文明国家里与精 铁木器具与 字、对外界一无所知, 英相对的民众(山 机械使用者 习俗同质、以家族为中 狄夫) 心、群体意识强、不存 在年龄层的文化差异, 固定不变的社会的成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种类型: 职业类 年龄类 地区类 国籍类 (美)
非官方群体
4
常民(柳田国男)
5
民族全体成员(德)
个人
育”
德国的格林(Jacob and Wilheln Grimm)兄弟认为,
“民”就是民族。
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及其文化传 统的就是民俗.或者更确切一 些,就是民间故事、神话、传 说等。因为它们是从古代一辈
辈地口头流传下来的.
以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为代表的一 些学者认为,“民”应
自然科学
劳动进化者
石器与弓箭 使用者
中国比较 劳动人民
2 小规模而孤立、没有 在文明国家里与精英相
文字、对外界一
对的民众(山狄夫)
无所知,习俗同
质、以家族为中
常民(柳田国男)
心、群体意识强、 不存在年龄层的 民族全体成员(德)
文化差异,固定
不变的社会的成

3
边缘人
铁木器具与 机械使用者
自动工具(锁)
农民和小城 镇人
6 边缘人
农民
自动工具(锁)
7 迷信人
轿厢工具(车)
8 巫术者
信息工具(网 络)
民族共同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传统文化 俗民阶层
乡土的 农业的 农民 文盲 手艺 口头语言 落后的 迷信的 巫术的 边远的
现代文化 社会精英
城市的 工业的 工人 文人 机器 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的 理性的 科学的 中心的
化现象,
邓迪斯为“民”进 行了重新定义:民 俗学中的民可以是 任何一个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的具有某种共同点 的社会群体,而且 这一社会群体必须 具有一种共同的文
论传统。
民就是全民,中国民俗应该就是 全体中国人的民俗,校园民俗就
应该是流传在校因当中的民 俗.“鬼”故事应该是以“鬼” 为主题的故事类型:所以,我们 认为民的概念发展到现代,应该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1998
2、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涛、吴存浩,《民俗学导论》, 山东教育 出版社,2002年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于公
元1846年,将撒克逊语的 “Folk”(民众)和
“Lore”(知识)合而为 一创造“Folklore”(“民 众知识”或“民众学问”
不识字/粗识字
不识字/粗识字/识 字
不识字/粗识字/识 字
不识字/识字
享用民俗面 (私人领域和公
共领域)
私领全部/公领全 部
私领全部/公领部 分
私领部分/公领部 分
私领全部/公领全 部
私领全部/公领差 异
序 号
殖民时期
1
野蛮人、原始人
未收教育,没有文化
欧洲发现
未被工业文明污染的纯 真、质朴、田园、 自然人群
我们不仅要研究人们在过 去是怎样想的和如何做的,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并理解
目前的一切。
尽管一些风俗之所以被信 奉的真正原因早为人们所 遗忘,但人们仍保留并继 承着这些风俗,而且还会
用新的原因去解释它。
人类不能只局限于现实或物质,而应该具有高层 次的生产和崇高而优雅的文化。……现代人虽然 生活在工业社会,但是,仍然在春节和中秋节为 扫墓人造成交通混乱的现象,这是顺应惯习的表 现。
国 别 现代化时期
全球化时期
1 德 国 高度文明民族的历史上和现在的 传统的匿名的群众, “小人物”
2 美 国 两人以上为民(美)
所有民间群体 被民俗定型的社会成

3 英、法 知识资本的运用者
世界民族志的平行承 担者
4 日、韩 西方思潮与本国信仰的兼有者 享用共同民俗的人
5 中 国 农民和小城镇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