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目的讲解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一、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应当充分认识到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与神学和哲学理论不同,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划分以田野调查的经历为基础,所以,一定的田野研究能够成为民族学理论的问题,这是可能的。
在《科学的文化理论》中,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方法上,认为民族学“必须从事民族志田野工作,即经验型的研究……必须同时谙熟观察艺术,即民族学田野工作,同时又是文化理论的专家,两者齐头并进,否则,其中任何一者都毫无价值。
观察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归类和离析。
建构理论就是总结过去观察到的相关性,并预见其对现有理论难题的经验证实或伪证” [5]。
从本质上讲,田野调查课程是民族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是民族学专业学生真正走向田野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田野调查有助于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田野调查是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一个重要过程,掌握调查方法对学生在以后的民族学研究中影响甚大。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显著的学科,只有通过田野调查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的“成人礼”,没有田野调查的严格训练,对民族学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层结构,因此,田野调查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巩固、加深学生民族学专业知识。
(二)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维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相对静态的形势下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田野调查则不同,面对变幻多端的社会现象,民族学专业的研究者如何从社会表层中探寻社会的深层结构,从复杂中厘定明晰的社会规律,因此,田野是一个动态的运动体。
在田野中,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一切或简单或复杂,或熟悉或陌生的社会现象。
在田野调查中,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民族学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环节,所以说,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田野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探讨当地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二、调查地点。
本次田野调查选择了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个农村村庄作为调查地点。
该村庄地处湘赣边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要农产品,村民以农业为生。
三、调查内容。
1.农民生活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艰苦。
由于农业收入不稳定,许多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农民甚至还存在着贫困现象。
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比较简陋,许多农户的房屋还是土坯结构,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2.农业生产情况。
调查发现,当地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和茶叶为主。
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民种植和管理水稻和茶叶的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耕种方式上,导致产量低下,农产品质量也较差。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渠道,农产品销售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农村发展问题和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内容,我们认为当地农村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下,质量差;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现了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课程简介:民族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核心基础;《田野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其社会研究与服务能力的基础课。
规范、扎实的田野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敏感性和磨练其学术感悟力的重要途径。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的源头和实验室,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收集资料利器,近年来倍受其他学科高度重视,被考古与博物馆学、新闻传媒、民俗学、宗教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国际政治、艺术学、民族医学、建筑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积极地借鉴,并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按照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传授资料收集技巧和工具,更在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各民族各个地方文化特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举的目的。
具体内容涵盖田野调查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一部分按工作先后顺序划分,包括“前期准备→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田野调查的实施→参与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结构性和半结构性访谈→各种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跟踪调查→修改调查报告”;每一项内容中都包含以往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一项内容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教学实践分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个层面。
课堂教学主要将人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前沿及其与田野调查的直接联系,介绍田野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理论,以及学生在学习、科研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必备的有用工具和技巧,包括熟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选定研究议题,如何开展研究计划,如何解决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等。
同时,运用以往学生田野调查资料和案例,使学生在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观摩学习其他学生的田野调查实践,并协助学生寻找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城乡结合部作为调查地点,该地区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保留了一定的农村风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状况比较多样化。
三、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环境保护知识、行为习惯、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方面的问卷,然后选择了1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居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
1. 知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较为薄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问题。
这表明在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2. 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很多人在购物时并不注意环保标志,随意丢弃垃圾,浪费食物等行为比较普遍。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环境问题看法。
在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办法缺乏深入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对环境保护缺乏积极性。
五、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了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不足,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
其次,居民的环保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需要引导和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最后,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六、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田野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表现。
通过调查,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
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市区的几个社区作为调查地点,时间为2021年10月。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访谈则是为了深入了解居民的态度和行为。
四、调查结果。
1.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
2. 居民的环保行为表现。
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环保行为缺乏积极性,认为环保行为与自己的生活质量无关。
3. 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可持续发展持支持态度,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可持续发展缺乏认识,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矛盾的。
五、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居民的环保行为表现存在差异,需要引导和激励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环保行动。
3.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态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普及。
六、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认知水平。
2. 鼓励居民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七、总结。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对当地居民的环保认知和行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田野调查大纲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课程名称:田野调查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月学号:*************姓名:苑鹏专业名称:民族学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
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时间:2013年7月17日——8月20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
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一) 地理与生态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二) 历史与现状1.村落起源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2.村落类型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4现在的人口状况二、生产生计(一)农作习俗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
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
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㊀ 硕博论坛收稿日期:2018-12-29基金项目:2015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面上项目 内蒙古B市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15LZUJBWZY029)ꎻ2015中央高校重点项目 西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 (15LZUJBWZD001)ꎻ2017中央高校重点项目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17LZUJBWZD023)ꎮ作者简介:东宇轩ꎬ男ꎬ藏族ꎬ宁夏银川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ꎮ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东宇轩(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ꎬ甘肃兰州㊀730020)摘㊀要: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ꎬ本土化水平并不高ꎬ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ꎬ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ꎬ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ꎬ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ꎮ但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ꎬ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却面临着种种问题ꎬ如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化的差异ꎬ参与观察中价值中立的原则性难题ꎬ学科道德规范与世俗伦理的碰撞ꎬ何为真实性的原则问题等ꎮ即使在田野调查法如此成熟的今天ꎬ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问题ꎬ而这些问题对民族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ꎮ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挑战ꎬ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拥有创新意识ꎬ拓宽思维模式ꎬ为民族学开创新的道路ꎮ关键词:田野调查ꎻ参与观察ꎻ访谈ꎻ民族学学科中图分类号:C9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2-0104-05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2.020㊀㊀在早期ꎬ我国民族学学科研究方法尚未成熟ꎬ大多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或方法ꎬ并没有融入中国多民族国情的特色和地域特点ꎮ如今ꎬ在我国民族学学科蓬勃发展㊁理论体系日益成熟㊁学科内容日渐丰富的情况下ꎬ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ꎬ田野调查法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ꎬ是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ꎬ而本文所要谈的则是田野调查法究竟为民族学学科带来了什么ꎮ㊀㊀一㊁问题的提出从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讲ꎬ我们需要注意什么ꎮ以笔者在青海的经历为例ꎬ当进入某个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时ꎬ为了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ꎬ总是会需要住在某个研究对象家中ꎬ这样无形中会受到他们的很多照顾ꎮ有时他们会自己挤一间屋子ꎬ就为了把另一间屋子空出来提供给你使用ꎻ他们会喊你一起吃饭ꎬ也会专门去买一些他们平时不太容易吃到的食材回来ꎬ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ꎻ也会带你去当地一些景色宜人的地方ꎬ会带你去挖野菜体验他们的生活ꎻ又会在饭后讲述曾经的故事ꎮ他们的热情ꎬ经常让笔者不知所措ꎬ总会想着离开这里之后要好好答谢他们ꎮ然而ꎬ当我们试图留下一些钱来补偿他们平日的花销时ꎬ却都被委婉地拒绝了ꎬ只是告诉我们以后想来了再来ꎬ这里就是你的家ꎮ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看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书中没法学到的ꎬ只有下去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这些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关联ꎮ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在进入一个未知的村庄进行研究时ꎬ是否应该撇清身为研究者与当地人的关系?即研究者便是研究者ꎬ不要过多地涉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当中ꎬ避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价和记录ꎮ按照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ofWesternPacific)一书中所说: 一位民族学家进行研究ꎬ仅仅局限在文献资料ꎬ或宗教ꎬ或技术ꎬ或社会组织方面ꎬ而省略掉人工的田野访问ꎬ那么他的工作将会有严重的缺陷ꎮ [1]事实上也是如此ꎮ当你融入到他们之中时ꎬ可能才会得. All Rights Reserved.东宇轩: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㊀ 硕博论坛到最为真实㊁最为自然的东西ꎬ若只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去观察㊁去记录ꎬ或许并不能得到你所想得到的东西ꎬ而是得到了他们想展示给你的东西ꎬ很多情况下受访者通常会在访谈中表演一个他们所认为合适的或者是理想的形象ꎬ这便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ꎬ而不是你想要去看到的东西ꎮ但在参与观察的同时ꎬ也需要在田野调查中保持价值中立ꎮ我们在实际的田野调查中只有保持价值的中立ꎬ以一种冷静㊁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ꎬ才能使我们避免过多地卷入当地的社会关系中ꎮ价值中立原则强调的是在调查中坚决避免用现有的理论框架来有意识地收集符合该框架要求的资料[2]ꎮ所以笔者认为ꎬ越是靠近当地人的想法ꎬ可能得到的资料越真实ꎬ但却不可避免地会夹杂非客观的东西在里面ꎬ这并不影响人们来理解你所想要展示的东西ꎬ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ꎮ从学科道德规范上来讲ꎬ我们需要做到什么ꎮ对于被研究者ꎬ在访谈之前研究者理应有责任告知自己的研究内容ꎬ此外ꎬ依靠记忆在访谈结束后根据回忆记录下来每天的对话㊁感受以及经历的事情ꎬ是一种非常取巧而又很有效的做法ꎮ因为在一般情况下ꎬ研究者在被研究者面前进行现场笔记记录难免会打乱访谈的节奏ꎬ此外还会造成被访者不同程度上的紧张ꎬ这也是为何现在多采用录音笔来进行记录的一个原因ꎮ另外ꎬ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ꎬ向受访者提供帮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ꎬ但一定要保证对受访者信息的保密ꎮ例如ꎬ在访问了青海藏区某个村庄的村民后ꎬ当地村委会通过访问者旁敲侧击想知道村民是否有其他额外收入来源ꎬ或者有无不良行为(比如偷放生的牛㊁与其他村的人打架等)时ꎬ研究者有责任为受访者保密ꎬ但在受访者要求一定的帮助时ꎬ研究者也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ꎮ在不少村庄都有村内出去的大学生毕业或是假期回来在村里开办免费学校的情况ꎬ帮助这种学校提供一些书籍ꎬ或是志愿当一段时间的老师ꎬ这种研究者能够帮上忙的情况大可不必推卸:我们向他们获取田野资料ꎬ同样向他们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是理所应当的ꎮ但有一点需要注意ꎬ当村内有发生过矛盾冲突的村民均为受访者时ꎬ应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ꎬ并且切记不要给他们透露相互的说辞ꎬ避免发生二次冲突ꎬ这也是田野伦理的要求之一ꎮ作为研究者ꎬ我们在平时的调查中要避免误导受访者ꎬ尤其是在制作调查问卷时ꎬ一定要注意避免提出一些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或答案ꎬ同时ꎬ也要明确告诉受访者我们的调查目的ꎬ让他们能有自己的一个了解ꎬ而不是通过问题的渐入来获得一个机械式的 是 或 不是 满意 或 不满意 的一个回答ꎮ笔者认为ꎬ带有他们自己见解的回答可能才更加能够给我们展现他们内心的想法ꎬ即使这个回答可能会偏离主题或是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ꎬ但这仍然能够成为第一手最真实㊁最自然的资料ꎬ可以让人们最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想法ꎮ从个人道德角度来看ꎬ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ꎮ相信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ꎬ这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ꎮ我们去某个地方进行调查ꎬ有选择调查点的权利ꎬ也有离开调查点的权利ꎬ但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却不一样ꎬ他们并不能轻易地离开生活的地方或是改变自己的生活ꎮ对于他们来说ꎬ我们或许就像是过客ꎬ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并不能帮他们的忙ꎬ也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生活的现状ꎮ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青海曾经访谈过的一位寡妇ꎬ她问道: 你们做这个调查能不能让国家给我们村提供帮助? 笔者竟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ꎬ本想回答说虽然现在不行ꎬ但有一天一定会有的ꎬ却被老师阻止打断了ꎮ当时老师告诉我: 我们只是研究者ꎬ不能随便答应自己做不到的事情ꎬ你让她拥有了期望ꎬ总有一天会因为失望而拒绝别人的ꎮ 这也让笔者深思ꎬ我们一味地向他们获取我们想要的资料ꎬ我们完成了调查ꎬ完成了研究ꎬ离开了这里ꎬ他们却仍然过着似乎没有盼头的日子ꎬ也许等待他们的是下一批调研者ꎬ来问着不同的问题ꎬ他们可能会再次向调查者问及 你们做这个调查能有什么用? 但当调查者离开之时ꎬ什么都没有改变ꎬ这让笔者不禁感到了自己的无力ꎮ从以往对田野调查法的研究来看ꎬ我们能够得到什么ꎮ这一点可以明显地从时间跨度上得出结论ꎬ民族学学科对于这种方法理解的深度一直在不断加深ꎬ从而体现出时间阶段性ꎮ例如ꎬ在每隔几年的民族学年会之后ꎬ以及国家课题的更新和民族学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ꎬ可以看出ꎬ对于田野调查法的理解从最初的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ꎬ以及布朗的«安达曼岛民»中融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ꎬ学习他们的语言ꎬ参与他们的生活ꎬ以实地研究为主ꎬ走进去ꎬ再走出来ꎬ以一种最初的姿态诠释了参与观察法ꎮ紧接着是对参与观察法的升华ꎬ融入了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解ꎬ由于田野调查.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耗时巨大但却杯水车薪ꎬ通过对资料收集的高度精炼ꎬ以及学科特点的融合理解ꎬ做到了数据学科化ꎬ并通过统计学分析调查数据ꎬ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ꎮ到如今ꎬ学科的理解不断加深ꎬ田野调查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ꎬ统计的科学性在调查的深度和跨度下显现出其局限性ꎬ即数字并不能代表一个田野点所蕴含的所有内容ꎬ有很多非常有深度和内涵的东西是数字远远不能表达出来的ꎬ此时研究者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及准确的文字表达则成了升华田野调查的有效方法ꎬ通过人性化的描述ꎬ以及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调查对象的真实生活和状态ꎬ并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记录来弱化学科令人望而却步的过度专业化的表达ꎬ从而拉近读者与田野中研究对象的距离ꎻ而另一方面则运用严谨的语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作为支撑ꎬ使得研究经得起推敲并且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推演ꎮ可以说ꎬ田野调查法正以时代可鉴的速度在民族学学科中发展着ꎬ并且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和空间ꎮ㊀㊀二、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具体方法20世纪初ꎬ以马林诺夫斯基㊁布朗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主张ꎬ人类学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当下社会的研究或分析上ꎬ其中以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为代表ꎬ提出了一种实地调查的方法ꎮ马林诺夫斯基在写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时ꎬ曾就调查资料的收集㊁田野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谈了自己的感慨ꎮ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 想象一下你突然被抛置在靠近土著村落的一片热带海滩上ꎬ孑然一身ꎬ全部器材堆在四周ꎬ而带你的小艇已是孤帆远影ꎮ当你在附近某个白人(商人或传教士)的家里搞到住处之后ꎬ除了立即开始你的民族志工作外ꎬ也别无选择ꎮ [3]从这简单的话语中可见展开田野调查的困难ꎬ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学家必须从书本中走出来ꎬ到田野中生活ꎬ学习他们的语言ꎬ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ꎬ在最近的距离去观察研究对象ꎬ与他们对话并做好记录ꎬ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ꎬ信度也会更高ꎮ这便是如今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最早的前身ꎮ田野调查法是每个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的方法ꎬ同时也是展开调查的必要手段ꎮ田野调查法ꎬ就是研究者深入实际或现场做系统的调查研究ꎬ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ꎬ也叫实地调查或现场调查ꎮ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汪宁生教授指出ꎬ参与观察方法的重要内容有:(1)调查者住在调查地区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ꎮ一般是一年ꎬ使其有机会看到当地人一年内因季节而异的生产活动㊁宗教仪式和节庆事件ꎻ(2)学习当地语言ꎻ(3)调查者要像当地社会成员一样生活ꎬ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3]ꎮ然而ꎬ大多数刚刚接触这种方法的初学者大多都只是从书本文献中学习这种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操作过程ꎬ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并规范书写的人却不多ꎮ大多数人可能非常清楚在调查前该做些什么事前准备ꎬ比如确定选题㊁编写提纲㊁拟定调查计划㊁阅读文献资料㊁准备调查问卷或拟定调查问题等这些书面工作ꎬ但当他们真正进入田野点后该如何行事则成为一件非常具有经验性的问题ꎮ如何运用平时所学的各种研究方法ꎬ抑或是在进入田野点后该如何与调查对象接触ꎬ接触后该如何进行对话ꎬ对话内容该如何记录ꎬ以及对话的内容是否会涉及田野伦理问题ꎬ语言不通或研究对象不愿意进行交流等情况ꎬ这些经验性的问题除了去不断经历且积累以外并不能从外部解决ꎬ因为这并不是靠书本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ꎬ盲目地使用这种调查方法是否会将刚刚入门的研究者带偏等ꎬ种种思考油然而生ꎬ这也使得笔者开始质疑田野调查法究竟有没有起到它原本被期待的应该起到的作用ꎬ还是会在人们展开调查时错误使用了这种方法ꎬ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区或麻烦ꎮ在民族学实地调查的长期实践中ꎬ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ꎬ参与观察和访谈法是田野调查最常用的调查法ꎬ即具体方法技术ꎬ也是如今民族学学科开展田野调查运用最广泛的方法ꎮ参与观察者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之中ꎬ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ꎬ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ꎮ由于社会规则与现实行为存在着差异ꎬ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当地人的观念和想法是必不可少的工作ꎮ访谈的对象以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ꎬ内容既可以围绕访谈对象自身的情况ꎬ也可以了解其他问题ꎮ对访谈的对象要精心选择ꎬ或者有阅历ꎬ或者是知情人ꎬ或者具有典型性ꎮ另外ꎬ还有调查会㊁问卷法㊁谱系调查法㊁自传调查法㊁定点跟踪调查法㊁文物搜集法㊁概率取样等ꎮ民族学实用调查法多种多. All Rights Reserved.东宇轩: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㊀ 硕博论坛样ꎬ不论哪一类型的调查ꎬ单用一种方法都是不行的ꎮ作为一个专业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ꎬ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方法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㊁为我所用[4]ꎮ从工作的程序来看ꎬ田野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ꎬ即准备工作阶段㊁实地调查阶段及整理分析阶段ꎬ每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程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工作阶段ꎬ一个好的选题和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发掘有争议㊁有潜力的论点是调查研究的灵魂所在ꎬ而在进行工作时ꎬ不断增加的调查次数以及不断推进的调查深度则决定了调查数据结果的成熟程度ꎬ虽然每个人的调查方式风格迥异ꎬ但基本上大同小异ꎬ我们能做的则是锦上添花ꎮ㊀㊀三㊁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意义及作用1.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意义通过对田野调查法的历史性分析ꎬ可以明显看出从中国民族学产生至今ꎬ其重要的程度㊁地位的提升㊁运用领域的更加广泛ꎬ以及田野调查法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已经成为民族学研究中的一种趋势ꎮ从事民族学研究ꎬ主要是发掘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㊁弘扬和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ꎮ这不仅仅是了解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ꎬ而且通过调查研究还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5]ꎮ而对于民族学学科来讲ꎬ这不仅仅是一种调查的方法ꎬ更多的是一个学科生存下去的手段ꎬ而如何去运用则取决于学者们自身ꎬ我可以用ꎬ他也可以用ꎬ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用方法以及知识理论去武装自己ꎬ这些并不足以使我们能够无懈可击地面对众多问题ꎬ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ꎮ虽然田野调查是民族学成熟的标志ꎬ但并不代表每个地域㊁每个民族的调查都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这种方法去进行调查ꎬ我们仍然需要对我们所选取的田野点以及研究对象进行多元化分析ꎮ比如ꎬ田野点的传统文化㊁历史㊁人物㊁社会现象等ꎬ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ꎬ也是我们如何进行研究的背景ꎮ除此之外ꎬ研究者不能盲目地进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去ꎬ我们要带着问题ꎬ要有针对性ꎬ要清楚我们想要去了解的东西ꎬ这不是一份问卷几十个问题所能代替的ꎬ并且在调查中我们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ꎬ而是在参与和融入中不断地调整㊁追问㊁了解他者的生活㊁他者的历史及他者的习惯ꎬ等等ꎮ在言语的交流之间ꎬ或许我们又有了更多想要了解的东西ꎬ抑或想要告诉世人的东西ꎬ这些都可以在不脱离初心的基础上加入到我们的研究之中ꎮ比如ꎬ仅仅是对研究对象的某一衣着特点非常细微的记述ꎬ就会改变人们对这个民族整体服饰的理解ꎮ所以说ꎬ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ꎬ我们既要严谨地使用ꎬ也要大胆地拓展和深入ꎬ这样才能使这个学科不断进步并生存下去ꎮ2.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作用虽然田野调查起始于人类学ꎬ但如今可以明确说田野调查推动了不仅仅是民族学的发展ꎬ更多的是民族学的成熟ꎬ它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ꎬ同时也为中国民族事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ꎮ许多学者沿用着这种方法前往全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ꎬ日复一日ꎬ年复一年ꎬ在艰苦的调查环境下依然不忘初心ꎬ每一次与研究对象的接触ꎬ每一次不同语言在话语间的传递ꎬ每一次奋笔疾书的记录ꎬ都在不断地充实着研究者的内心ꎬ同时也维系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情谊ꎬ这些在当今社会中所欠缺的东西正在被民族学挽回ꎮ田野调查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ꎬ它也是一种力量ꎬ维系民族的力量ꎻ它是一种信念ꎬ坚强学者的信念ꎻ它是一种血液ꎬ流淌于中华大地ꎬ弥漫在每一个田野点上的研究者的内心ꎬ从而使民族学工作者能够深入乡野㊁涉足都市㊁心系农工㊁体验变迁ꎬ在通过与不同群体进行接触㊁对不同地域进行观察ꎬ以及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基础上ꎬ真实㊁深入㊁系统㊁全面地使不同群体的生产㊁生活㊁习俗㊁信仰得以呈现ꎬ这种呈现看似无章无序ꎬ实则灵动自然ꎬ加之通过进行适度的引导与合理而有限的解读ꎬ真正使读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他者的悲欢离合㊁喜怒哀乐ꎬ并不由自主地与他者产生共情ꎬ进而理解他者的社会与文化ꎬ这或许就是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作用所在ꎮ㊀㊀四㊁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展望纵使田野调查法使得民族学成熟ꎬ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ꎮ时代在不断地发展ꎬ而人们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ꎬ虽然田野调查法具有鲜明的多样性ꎬ但这并不能解决其中不少理论的适用性问题ꎬ如何使研究方法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推敲ꎬ在多年以后仍然能够为人们所用ꎬ这成为当代民族学发展的重要问题ꎮ.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首先ꎬ民族学研究需要坚守田野调查ꎬ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根本遵循ꎮ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ꎬ不到田野里去ꎬ就很难深入理解我们所研究的问题ꎮ巩固本学科最具生命力的研究方法是基础ꎬ而在此之上的创新意识则是必不可少的ꎮ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ꎬ要使田野工作卓有成效ꎬ调查者必须接受严格的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训练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文化人类学理论ꎬ才能通过实地调查升华和建构出新的理论ꎬ也才能对不同社会形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ꎬ从而保证调查材料和研究成果的质量ꎬ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学学科的发展[6]ꎮ要在原本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ꎬ老一辈学者的理论功底深厚并且经验丰富ꎬ但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ꎮ这也就是说ꎬ民族学需要多元化理论升华ꎬ而不仅仅是从本学科理论出发ꎬ如何吸纳其他学科知识来弥补民族学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仍然值得不断探索ꎮ其次ꎬ民族学研究需要大量 新血 ꎬ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推陈出新ꎮ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ꎬ民族现象的复杂性㊁民族问题的重要性㊁民族研究的时代性ꎬ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ꎬ民族学人适应时代呼唤ꎬ响应国家需要ꎬ产出了很多有影响的重大成果ꎮ民族学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领域之一ꎮ全球化时代民族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现象ꎬ时代对民族学提出的任务依然重大ꎬ但我们的学科应对明显不力ꎮ当前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ꎬ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实现共同团结奋斗㊁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很重ꎮ作为民族领域的专家学者ꎬ应当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和担当精神ꎮ民族学必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强重大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ꎬ适时提出符合实际和现实需要的话语体系与学术概念ꎬ建立包容开放的民族理论体系ꎬ指导民族政策的适时调整ꎬ为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7]ꎮ如今的民族学成果缺乏大胆的推论以及持续的调查研究ꎬ对于敏感问题抑或棘手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缺乏相关合适的应对手段ꎬ如果一个学科的研究失去了敢为人先的勇气ꎬ那么退步是早晚的事情ꎮ这就要求我们扩充民族学学科的阵容ꎬ增加田野点以及加大对民族学硕士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ꎬ不要用僵化固化思维去浇筑理论方法㊁思维模式等ꎬ只有不断推陈出新ꎬ才能展望更为远大的未来ꎬ从而不断壮大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任瑞羾.对人类学研究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法的理解与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4(1):56-58.[2]㊀陈鹏.田野调查法及其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ꎬ2009(5):45-47.[3]㊀张文生.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启示 读«西太平洋的航海者»[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9(1):75-77.[4]㊀李月英.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J].今日民族ꎬ2007(9):45-49.[5]㊀妮玛娜姆.人类学㊁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3(4):17-19.[6]㊀冯学红.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ꎬ2007(5):77-80.[7]㊀王延中.民族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7(4):5-14.(责任编辑:赵广示) .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学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社会或文化现象的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和研究,以了解人类文化及其变迁的过程。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为基础、以工具为手段的系统调查,是深入了解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人类行为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当前社会、文化及人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间文学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的介绍和分析,来说明田野调查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一、田野调查概述1.田野调查的定义田野调查可以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是指采用田野工作来研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种文化或一条社会文化现象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实质就是到社会实践中去,亲身观察、探究和了解社会、文化、人群等的过程。
2.田野调查的特点田野调查的特点是实地调查、实地记录、实地采集、实时观察,它是一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和研究人类行为、习惯和文化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在田野工作过程中,调查者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创造方法,去探索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含义,这也是田野调查的突出之处之一。
3.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调查作为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寻求知识和揭示真相,更在于培养调查者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高了社会的认知。
田野调查不仅是研究民族、文化、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了解和深化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增强人类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田野调查的应用1. 民族学田野调查在民族学田野调查中,田野调查可以帮助民族学家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情况。
通过田野调查,民族学者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婚姻、家庭以及宗教情况,探究不同民族社会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
民族学考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导语: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多样性的学科,对于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细致地探讨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1.广度的角度: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作为民族学学科的核心课程,具有广度的特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社会生活、传统习俗、经济模式、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变迁,并深入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全面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思维能力。
2.深度的角度:培养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学生需要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调查方案、采集数据、分析现象,从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研究素养。
3.实践性的角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还在于其实践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民族学的概念和方法。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学生将亲自参与社会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互动,感受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民族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二、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1.前期准备:制定调查计划与设计问卷要实现有效的田野调查,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开始实地调查前,学生需要制定调查计划,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观察、访谈、记录等手段,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生活方式等。
本报告以我国某农村地区为调查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我国农村地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下、教育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农村地区的真实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该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其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等情况。
(2)探究该地区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现状。
(3)总结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背景。
(2)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3)访谈法:与当地村民、村干部、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4)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等。
2. 调查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工具等。
(2)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对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社会经济状况(1)产业结构:该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2)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2. 文化传统与民俗风情(1)文化传统:该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民俗风情: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农村田野调查的名词解释
农村田野调查的名词解释农村田野调查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等学科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用于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它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采访等方式,收集关于农村社区的信息和数据,以了解农村社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生产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1. 调查目的和重要性农村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困境,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到农村社区的特点、资源分配、农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了解农村社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和技巧农村田野调查通常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
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感受和了解农村社区的环境、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访谈可以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观点和意见。
焦点小组讨论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获取群体共同观点的信息。
3. 数据收集和分析农村田野调查的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采集文献资料、实地观察记录、面对面访谈采访等。
对于农村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对采访和观察记录的整理,提炼出关键的主题和问题,形成理论构建。
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了解农村社区的情况和特点。
4. 社区参与与合作农村田野调查强调对社区的参与和合作。
为了获得参与者的信任和支持,研究者应当与农村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调查过程中,尊重居民的意愿和个人隐私,保护他们的权益。
同时,应当确保调查过程的开放和透明,尽量减少干扰和外部因素对调查的影响。
5. 伦理问题与难题农村田野调查中还存在一些伦理问题与难题,例如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权力关系的处理,调查结果的呈现等。
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班级:2009级民族学班摘要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有学者称之为文化人类学。
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度,民族学的发展获得了充分的养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民族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
本文从田野调查的概念出发,分析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特点,从而研究了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特点意义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2]它是文化人类学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和解释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与社会研究的其他方法相比,田野调查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在场”或实地的调查,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的文献研究,也区别与社会调查中常见的问卷调查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田野调查通常要求调查者本人亲自到一个自己可以经验到的小型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一)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但大多不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故有“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之称。
[3]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是从博厄斯开始的。
他批评进化论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轻率结论,主张对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做认真仔细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20世纪初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兴起,与当时方兴未艾的科学主义的实验方法是分不开的,并在功能学派的努力之下得以最终确立。
马凌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调查,奠定了“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拉德克里夫—布朗曾在大洋洲、非洲等地从市场其调查,对如何搜集原始社会亲属关系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有不少好的经验。
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对民族旅游研究意义探析
2019年8月下半月刊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对民族旅游研究意义探析史映蕊本文通过梳理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发展历程、定义、要义以及全面了解认识民族社会的重要意义,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论角度出发,探究目前民族地区开展的旅游业。
一、田野调查法内涵在西方,民族学田野调查被通称为田野调查工作(Field Work)。
民族学田野调查法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建立理论通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论之一,也是撰写“民族志”(Ethnography)的主要根据。
田野调查是在民族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项科研活动,其过程要求在严密的科学研究规程控制下实施,调查结论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筛选整理。
民族学在创立之前,关于各个族群的原始资料都是由非民族学家,如航海家、传教士等人收集,主要目的也是记录他们所遇见的奇风异俗并非为了科学研究之途。
随着全球殖民统治时期到来,大量原始落后民族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为了有效管理控制这些被殖民者,有少量西方国家研究者专门从事被殖民群体的文化研究工作,民族学逐渐发展为服务于殖民统治之需。
20世纪初期,以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主张人类学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当下社会的分析与研究上,并提出了一种实地研究的方法论,要求人类学家从传统书斋和“安乐椅”中走出来进入到土著居民区中去,学习当地土语,与当地土著居民生活在一起,便于对他们直接观察了解,就此获得第一手资料。
马林诺斯基于1914年跟随蒙德人类学考察队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进行考察时开创了参与观察法,史称“马林诺斯基革命”,随后将其确立为民族学田野工作的标准。
以参与观察法为核心的田野调查研究法为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田野工作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随着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不断运用和完善,于19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运用田野调查法的民族学经典之作,如美国民族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人的成年》、怀特的《街角社会》、普理查德的《努尔人》等。
田野调查实施方案
田野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
田野调查是为了获取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数据,以支持决策和政策制定。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调查某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村发展需求,为地方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
1. 生活状况调查,包括农村居民的人口情况、收入状况、学历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等。
2. 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包括农田面积、作物种植情况、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农产品销售情况等。
3. 农村发展需求调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教育医疗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等。
三、调查对象。
本次田野调查的对象为某地区农村居民,包括农户、农村劳动力、村民委员会成员等。
四、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的数据。
2. 应用调查,走访农村居民,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意见建议,获取农村发展需求的数据。
3. 数据收集,通过政府部门、村委会、农业合作社等渠道,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五、调查时间。
本次田野调查计划在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共计XX 天。
六、调查人员。
1. 调查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整个调查工作,保证调查顺利进行。
2. 调查员,负责实地走访、填写问卷、收集数据等工作。
3. 数据录入员,负责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
七、调查地点。
本次田野调查的地点为某地区的XX乡镇和周边农村地区。
八、调查准备。
1.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内容、对象、方法、时间等,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2. 设计问卷,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内容,确保问题清晰、准确。
3. 培训调查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问卷填写技巧、走访礼仪等。
4. 调查工具准备,准备好问卷、笔记本、录音笔、地图等调查工具。
九、调查实施。
1. 按照计划,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2. 保证调查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注意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十、调查总结与报告。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案例二:对某农村地区的经济田野调查
总结词
经济田野调查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详细描述
在某农村地区,调查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方式 、生活水平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调查者能够客观地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制定 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民族学田野调查概述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步骤与过程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分析
01
民族学田野调查概述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含义
定义
民族学田野调查是民族学者在特定社区中进行的实地调查, 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现象, 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记录、分析和解释。
半结构化访谈
半结构化访谈是一种有预设问题的访谈方式,通过与当地人进行有目的的交谈,以获取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信息。
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是一种针对群体的访谈方式,通过组织当地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共同看法和文化特征。
问卷调查法
要点一
纸质问卷
纸质问卷是一种传统的调查方式,通 过发放问卷给当地居民填写,以收集 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为制定合理的文化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THANKS
挑战与前景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民族学田野调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02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民族学田野调查中常 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 可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包括对当地人的行为、语言、 文化等方面的观察。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民族学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中最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学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关于特定民族或文化群体的数据和信息。
田野调查能够直接接触到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语言、艺术等方方面面,具有深入、全面的优势。
同时,田野调查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时间、经济等限制可能导致调查范围有限,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数据的客观性等。
文献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各类档案资料等的搜集和分析,从中推测了解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
文献研究不需要实地调查,适用于已经有详尽记录的群体或事件的研究,可以拓展研究范围、提供背景资料,但也有可能因为文献存放不全、被篡改等原因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比较研究是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找出异同之处、发现民族间的共通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数据,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和分析。
比较研究有助于摆脱单一民族的视角,提供多样性的研究范式。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民族学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比如统计学、语言学、人类遗传学等。
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民族群体特定现象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语言学研究可以通过对特定民族的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语言对文化的塑造和反映。
人类遗传学方法可以通过基因分析,探索民族起源、迁徙和演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民族学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综合运用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等。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总结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总结一、引言民族学是研究人类群体和社会的学科,通过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
本文总结了在民族学专业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1.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研究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2.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可以获得更真实、全面的民族文化信息。
3. 田野调查既是亲身体验,又是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三、田野调查方法与技巧1. 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其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2. 在田野调查中,与调查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3. 采取适当的调查工具和方法,如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
4.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调查的时机和节奏。
5. 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反思和记录,及时整理和归纳所得数据。
四、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拓展1. 民族文化的研究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历史、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存档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料的保存和研究。
3.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社会学等,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
4. 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以拓宽研究视野,与国际学者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
五、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1. 在田野调查中,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2. 通过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3. 民族文化研究让我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了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能力。
4. 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的实践,为我今后从事民族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民族学专业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是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学术工作。
通过实地体验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现象。
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但这些经历都使我们在学术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目的
民族志演进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 余性的。文献史籍中的异族记载民时 代“帝国官员”撰写的报告。
第二个时代的民族志是“科学的民族志”,具有 专业素养的人类学家逐渐积累了记述异民族文化 的技巧,把庞杂而散漫的民族志发展为以专门的 方法论为依托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这就是以 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科学的民族志”。
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两大成果: 一、民族识别 1953年人口普查,自报民族达400多个。经过以民族学工 作者为主的民族识别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国共有55 个少数民族。 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民族学者参加了人民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社会历史少数民族 调查,陆续撰写了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 套丛书书稿以及“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这些民族学的研究, 为国家掌握少数民族情况及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提供了重要 的依据和基础。
关于民族志
“民族志”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地、动 态地、情景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一个文 化的整体性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要求研究 者长期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 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 ——《民族志:步步深入》 社会科学的分工比较细密或者说比较发达的许多 国家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种扎进 社区搜寻社会事实、然后用叙述体加以呈现的精 制方法和文体,这就是“民族志” (ethnography)。 ——《写文化》
人类学家为什么要进行“田野调查”
实用目的——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应用人类学是利用人 类学的原则、观点、方法以及知识于帝国殖民行 政上的一种技术科学。 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多最广,因此应用人类学在英国 最为发达。英国政府与本国人类学家是尽量合作 的。各殖民地政府普遍皆有人类学专员之设。它 是殖民政府的顾问,同时又不断进行研究,以其 意见供献给政府。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
访谈法
开放式访谈
与目标群体进行自由交谈,了解其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
半开放式访谈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具体的 信息。
封闭式访谈
针对特定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结构化访谈,以收集定量数据。
问卷调查法
纸质问卷
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自行填 写。
电子问卷
通过在线平台将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在 线填写。
04
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规 范
遵守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原则
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应尊重被调查者 的隐私权,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家庭 、社区的秘密。
获取知情同意
在调查开始前,应向被调查者充分说 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涉及的隐 私内容,并征得其知情同意。
注意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关系
制定访谈提纲
针对需要访谈的对象,制定访谈提纲 ,包括访谈目的、内容、方式等。
选择调查地点与对象
选择调查地点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包括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 。
选择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准备调查工具与资料
准备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需要,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如录音设备、照相机 、测量工具等。
跨学科合作
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 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家为什么要进行“田野调查”
实用目的——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应用人类学是利用人
第二个时代的民族志是“科学的民族志”,具有 专业素养的人类学家逐渐积累了记述异民族文化 的技巧,把庞杂而散漫的民族志发展为以专门的 方法论为依托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这就是以 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科学的民族志”。
民族志演进的三个时代
第三个时代的民族志通常被称为实验民族志。这一 时代从反思以“科学”自我期许的人类学的知识生 产过程开始萌发的。民族志研究被置于反思性的审 视维度,民族志此前一直是通过田野作业单方面地 记叙作为研究对象的故事,此后出现“把对对象的 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人们尝试把民族志中的调查 对象写成主体、行动者。民族志的主-客体单向关 系的科学定位受到强烈质疑,反思的、多声的、多 地点的、主-客体多向关系的民族志具有了实验的 正当性。
Heeqsol
田野调查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田野调查”
一、第一手资料的获取 二、理解“他者”的文化 三、反思“我群”的文化 四、积累经验 五、完成作业 六、完成学业
人类学家为什么要进行“田野调查”
学术目的——关于“人类”的知识的积累与探索。 人类的书本知识研究由来已久。然而,19世纪欧
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两大成果:
一、民族识别
1953年人口普查,自报民族达400多个。经过以民族学工 作者为主的民族识别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国共有55 个少数民族。
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民族学者参加了人民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社会历史少数民族 调查,陆续撰写了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 套丛书书稿以及“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这些民族学的研究, 为国家掌握少数民族情况及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提供了重要 的依据和基础。
一是它们在风格上的异域情调(exotic)或新异 感;二是它们表征着一个有着内在一致的精神 (或民族精神)的群体(族群)。
民族志演进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 余性的。文献史籍中的异族记载;旅行家、冒险 家的游记;接触土著的传教士、商人以及殖民时 代“帝国官员”撰写的报告。
此外,如美国、荷兰、澳洲、法国、比利时、德 国都有或多或少的人类学与殖民行政的配备。
日本在占领我国东北各省期间,研究东北经济资 源的有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洲经济社、满洲重 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大连满铁社员会、日本东亚 开拓社、日本生活社;研究地理、语言以及文化 的有满洲事情案内所;研究一般社会情状的有满 洲日日新闻社。上述诸研究机关,都是由日政府 支持的,虽然不是纯人类学的应用,但有不少的 人类学家参加在内。
记者意图发掘不寻常的事——凶杀、飞机失事过着 银行抢劫,而民族志学者则描述人们有规律的日常 生活。
关于民族志——《写文化》
“民族志”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异民族的社会、 文化现象的记述。
某些史学家的社会生活史,旅行家、探险家的 游记,早期与土著打交道的商人和传教士以及 殖民时代关于土著人的报告,都被归入“民族 志”这个广义的文体。
——《写文化》
关于民族志
“民族志”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地、动 态地、情景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一个文
化的整体性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要求研究
者长期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 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
——《民族志:步步深入》
社会科学的分工比较细密或者说比较发达的许多 国家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种扎进
合为“ethnography”,即“描绘人类学”,亦称“民族 志”。
——《民族志:步步深入》
关于民族志
Ethnography 原为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 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 ,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 的一种研究方法。
Ethnography国内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译法: 如 “民族志学”、“民族志方法”、“田野志”、 “人种志方法论”或者“民俗学方法论”。
类学的原则、观点、方法以及知识于帝国殖民行 政上的一种技术科学。 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多最广,因此应用人类学在英国 最为发达。英国政府与本国人类学家是尽量合作 的。各殖民地政府普遍皆有人类学专员之设。它 是殖民政府的顾问,同时又不断进行研究,以其 意见供献给政府。
1896年,英国学者E.W.Smith创设帝国民族学 社(Imperial bureau of Ethnology),搜集资料,曾 自许“于科学及政府有重要价值”。其后,遣派 人类学家赴诸殖民区域考察。
Malinowski——南非苏丹
Elkin——澳洲西部南部
Chinnery——新几内亚
Rattray——金海沿岸
Meek——尼吉里亚
Hutton——印度,
皆于各殖民地之政教经济风俗洞悉无遗。
英政府设有殖民局,内分设各种委员会,指令各大学作各种 殖民问题研究,同时在各大学设殖民地官吏士兵训练班。
民族学(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前,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调查”,有关民族学资 料,是通过非专业民族学家大量积累起来。是由 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殖民者、 传教士们留下的。
19世纪中叶,专业民族学家出人类学的记录和询问》,是民族学 学科产生的一个标志。
关于民族志——民族志:步步深入
民族志是一种描述群体或文化的艺术与科学。描述 对象的小部落群体可以居于异域,也可以深处中产 阶级聚集的郊区的教室。
类似好研究的记者所干的活:会见相关的人们,查 看记录,在矛盾的观点之间辨别它们的可信性,寻 找特定的利益集团与组织之间的联系,然后为关心 此事的大众和职业同事们撰写一个故事。
社区搜寻社会事实、然后用叙述体加以呈现的精
制方法和文体,这就是“民族志” (ethnography)。
——《写文化》
关于民族志
Ethnography解析
词根“ethno”来自希腊文“ethnos”,意为“一个民 族”、“一群人”、“一个文化群体”。
“graphic”意为“绘画、描绘”。
牛津和剑桥两大学规定人类学为殖民地海陆军候补官兵必 修课程;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与伦敦教育研究所皆开有殖民地 官吏训练班;阿伯丁大学设有宣教殖民计划局;皇家人类学会 设有专门委员会讨论国家殖民地问题。
罗德斯立文斯顿中非研究所为1938年所创立,由政府补助 下进行罗德细亚及其中非英属地带之殖民问题研究;同年伦 敦组织非洲语言文化国际研究所研究两个那色兰部族的营 养问题。并在Malinowski的指导下训练许多青年学习,送 往南非服务。又有种族关系研究所设在南非,专门研究南 非人种与白种人的关系问题。
田野调查的目的
一、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 二、研究对象与跨文化理解 三、在参与和对话中理解和解释
思考题:
1、田野调查在资料搜集中有何价值? 2、如何理解“在参与和对话中理解和解释”?
关于民族志
民族志不是闲暇一日的丛林漫游,而是在社会交 往的复杂世界的探索之旅。
——《民族志:步步深入》
有这样一种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 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 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生活的故事,最后又回 到自己原先的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 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