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三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选修Ⅲ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选修Ⅲ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优化方案】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Ⅲ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XX专用)1.(2012·XX十校高三联考)XX和XX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XX甚至超越XX。

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XX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XX只有600万~700万人次。

其主要原因是( )①游览价值②市场距离③地区接待能力④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XX和XX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外游客比较富裕,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XX、XX对他们来说,市场距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而国内游客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旅行交通工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的影响,到XX的市场距离短,到XX的市场距离长,且XX位于我国西南,交通不便,所以国内游客较少,XX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所以国内游客较多。

(2012·XX七校联考)家住XX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A.登庐山,游漓江—甲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D.看龙门石窟,赏林海雪原—丁解析:选D。

龙门石窟位于XXXX,丁线路显然未经过XX。

3.四条游览线路中,避暑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B。

乙线路可到达青藏高原,该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此避暑条件最好。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2010年XX世博会为XX市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

XX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XX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带动以XX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全面融合发展。

下图为世博会中国馆。

(1)旅游业又被称为“XX产业”,结合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湘教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选修5第3讲

湘教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选修5第3讲

选修五第三讲A.基础组(建议用时:50分钟,分值100分)1.(10分)下图为“中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中国“一类地区”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6分)(2)总结中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经济损失相对较小的原因。

(4分)答案:(1)地震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

滑坡和泥石流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物质破碎。

(或西北的干旱,原因距海遥远,高山阻挡,天然降水少)(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较轻,所以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小;抗灾能力强。

2.(10分)下图示意“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

(4分)(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

(6分)答案:(1)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80年代频次最多;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诱发的频次多。

(2)植被破坏加剧;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暴雨频次增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降水诱发的频次始终高于人为诱发的频次。

第(2)题,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人为原因与植被破坏和工程建设有关,自然原因与暴雨增多有关。

3.(10分)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

读图表回答问题。

灾害类型各季灾害发生频次占全年的比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洪灾45.7 45.1 6.9 2.3暴雨灾害39.3 49.9 9.2 1.6(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

(6分)答案:(1)春夏多,秋冬少;多分布在北部、西部的河谷及山麓地带。

(2)春夏季节,暴雨占全年比重大;春夏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盆地周围的坡度大,汇流迅速;山麓地区地势较平坦,排水不畅。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Ⅵ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Ⅵ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2·浙江温州八校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化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A.绿化美化环境B.保持水土C.减缓温室效应D.防风固沙解析:选D。

通过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为撒哈拉大沙漠,该地盛行东北信风,为防止沙漠化扩大,故在图中建立该工程,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2.该绿化工程最为广泛的树种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解析:选A。

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当地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能够监测图中绿化工程植被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C.RS D.GIS和RS解析:选C。

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

4.下列各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的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

(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和三地区各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年日均值,求平均数比较进行解答。

第(2)题,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造成的,对比三地区的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成都平原最高,加之地形封闭,气候多雨,因此该地区酸雨最严重。

第(3)题,结合三图,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主要表现为:主要污染物相同;三种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比重较高;酸性气体中,二氧化硫的比重较高,因此三地酸雨主要表现为硫酸型酸雨。

第(4)题,太湖平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因此减轻污染的措施要从能源和污染物两方面归纳。

答案:(1)太湖平原成都平原(2)成都平原地形闭塞,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气候多雨(3)主要污染物相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排放标准,加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回收和利用。

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5部分 选修模块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5部分 选修模块 湘教版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第5部分选修模块湘教版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8.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与价值1.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特性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利用下表可以加深对其特性的认识。

3.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演练反馈]1.(2014·黄冈期末)喷焰的火山、茂密的森林、洁白的沙滩、湛蓝的海水、热烈的草裙舞与轻巧的独木舟……每年吸引了多达700万的游客到夏威夷度假观光,旅游业成为这里第一支柱产业。

读夏威夷群岛的位置和火山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夏威夷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进行具体分类。

(2)解析:第(1)题,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地质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

火山国家公园和热带森林分别属于地质地貌景观类和生物景观类,都属于自然旅游景观。

第(2)题,结合材料,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要从资源类型丰富程度、旅游资源美学或科研价值、地域组合、集群状况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2)该地旅游资源质量较高;火山地貌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热带海洋景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等;旅游景点集群性好,彼此间距离较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好,自然景观类型丰富,兼有火山、热带海洋和森林等多样组合,有风土民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选修3教学案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选修3教学案 湘教版

选修3 旅游地理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8.旅游和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结合旅游区的图文材料考查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方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

2.以世界著名的景观为载体考查旅游安全、旅游活动设计等知识。

3.以旅游区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设计要求等。

1.综合思维:结合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旅游规划等。

2.地理实践力:调查周围的旅游资源,运用所学知识为其开发献言献策,并上报当地旅游部门。

3.人地协调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等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价值效益人文旅游资源康体娱乐价值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满足旅游者康体娱乐的需要自然旅游资源山东泰山、湖南武陵源、长白山天池等(1)自然地理因素因素影响举例地质基础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断裂带上;分布在高原构造带上的断层湖,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日本的火山景观气候条件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雾凇奇景,如吉林雾凇;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日本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海陆地形及气候影响海景的分布与构成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因素影响举例古代城市建设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迹”、庐山、岳阳楼等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考法1 结合某地特色旅游资源,考查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价值1.(2019·全国卷Ⅲ)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

(整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时课时练习全集(vip专享)

(整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时课时练习全集(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自然灾害的概念及标准 1 2、3 4、6自然灾害的影响7、8 5一、选择题2012年8月31日晚菲律宾东部海域发生的7.6级地震, 震中位于Sulangan市以东约139公里处. 此次地震造成多人死亡. 当地居民的房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据此回答1~2题.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解析孕灾环境包括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地震发生在岩石圈, 所以其孕灾环境主要位于岩石圈.答案 A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房屋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解析在地震发生时桥梁、房屋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 应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答案 A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的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 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 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 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解析灾情的大小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客体有关, 其中致灾因子越强烈, 灾情越大; 受灾客体越脆弱, 灾情越大,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受灾客体三者共同作用, 排除D项, A项、B项不是由大到小排列.答案 C4.下列属于地震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泥石流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判断, 地震的主要受灾体是桥梁厂矿等建筑物.答案 B5.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害强度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和灾害强度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灾害强度越小,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危害程度越低, 反之也成立.答案 A二、综合题6.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两次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致灾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2)衡量这两次地震灾情大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损失. 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3)下图是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 由图可见, ________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和首要条件; ________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解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影响, 其中的孕灾环境指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 致灾因子为自然异变, 受灾体是指人、财产和资源.答案(1)岩石圈自然异变(2)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3)自然异变为诱因受灾体7.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 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年~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 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回答问题时要明确: 灾害强度越大, 灾害的次数越多, 经济损失越大; 反之, 危害程度越低. 若经济发展水平高, 防灾、抗灾能力弱, 危害程度重; 经济发展水平低, 防灾、抗灾能力强, 危害程度轻.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 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 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 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3)①遵循自然规律, 避免人地关系激化; ②研究灾害发生规律, 及早预报; 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8.(案例探究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新华社石家庄2011年11月30日电: 受蒙古国东移南下的较强冷空气影响, 从29日上午开始, 河北省保定、廊坊南部、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地先后出现降雪天气, 全省共有49个县市降暴雪.材料二此次降雪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 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其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3)我们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响?解析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 并且其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坏, 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基本的构成条件, 是一次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对人员的生理伤害和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方面没有体现.答案(1)是. 其具备了自然异变这个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这个承受灾害的客体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3)提前作出预报, 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提高抗灾能力, 加强灾害管理.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气象灾害 3 4、8 6地质灾害1、2 7 5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 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C.震源较深D.位于板块内部2.我国四大高原中,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解析第1题, 若n地发生地震, 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 从图中看, m地距离震中较远, 故烈度较小. 第2题,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有足够的地表堆积物, 地表坡度大, 充足的水源, 再结合地震的形成和分布可知, 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 故选C.答案 1.A 2.C下图为我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3.对于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 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距平越高, 寒潮频次越高B.温度越低, 寒潮频次越低C.两种之间呈负相关D.其相关性与亚洲低压有关4.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严重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其中的原因是( ).A.春季气温逐渐升高,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B.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 寒潮加剧危害程度C.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 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D.春季是春小麦播种季节, 秋季是冬小麦播种季节解析第3题, 读图可以看出, 温度距平值越低, 寒潮频度越高; 温度距平值越高, 寒潮频度越低. 即两者之间呈负相关. 这是因为气温低的年份, 亚洲高压强盛, 冷空气活动频繁, 寒潮频次高; 反之则越低. 第4题, 题干强调“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季节, 主要是春季是播种季节, 许多农作物正值返青, 秋季是农作物收获季节, 许多农作物尚未成熟, 寒潮侵袭, 农作物受冻减产严重.答案 3.C 4.C5.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解析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答案 D二、综合题6.读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947年~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1)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 水灾________, 热带风暴________.(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 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4)右面为某一地区灾后景观图, 判断是哪一种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表格分清自然灾害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对应关系, 了解实情大小与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关系密切. (1)主要看发生异变的因子属于哪个圈层的要素, 热带风暴是大气的异常变化, 它就属于孕育在大气圈中的气象灾害, 其他以此类推. (2)影响灾情的因素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性, 从表中的内容可知, 造成灾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强度. (3)要从热带风暴本身的强度、频率和风暴影响地区的受灾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4)从灾后的景观看, 房屋被摧毁, 但不是地震中的倒塌, 也不是洪水过后的浸泡坍塌, 更不是滑坡、泥石流的掩埋, 而是被风力摧毁的迹象.答案(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的易损性.(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4)台风(热带风暴), 从受灾环境看, 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 从房屋破坏状况看, 不是地震和洪涝造成的.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 2010年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里氏6.2级地震; 2010年3月4日台湾发生里氏6.7级地震.材料二沿某纬线分布的M、N、R三个板块示意图.(1)分析智利、巴基斯坦、台湾等地多地震的原因.(2)指出M、N、R三个板块中, 分别与智利、巴基斯坦等地发生地震有关的板块.(3)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 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 且危害大.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 智利、巴基斯坦、台湾等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再根据智利、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 可以判断出与之相应的板块, 任何国家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都要加强预报,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提高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答案(1)均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2)M板块与智利地震发生有关; N板块与巴基斯坦地震发生有关.(3)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的中心, 于6月10日10时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偏东方大约460公里的海面上, 就是北纬19.2度、东经117.4度,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 受其影响, 6月10日14时到11日14时, 南海中北部偏东海面、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海峡南部海面、广东东部沿海、福建南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 “莎莉嘉”中心附近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8-9级, 阵风可达10级; 广东东南部和福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大雨或暴雨.材料二见下图.(1)下图中, 表示台风“莎莉嘉”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 ).(2)图中容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海域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热带气旋是深厚的低气压涡旋B.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C.是大气圈中物质运动引起气温突变而形成灾害D.可形成于热带的洋面和陆面上(4)2011年6月11日10点汕头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气旋的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及其热带气旋的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热带气旋的基本结构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征.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气压低. (2)热带气旋形成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有广阔的暖洋面; 二是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地区只能是热带、副热带的广阔海域, 从图中看只有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A点符合. (3)热带气旋就是热低压, 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据此可排除B项, 确定A项. 热低压带来的主要是降水的增多, 而不是气温的突变, 可排除C项. (4)汕头此时位于台风的旋涡风雨区中, 狂风大作, 将有强烈的降水天气过程.答案(1)A (2)A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 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空气上升, 水汽凝结致雨(3)A (4)狂风大作, 将有强烈的降水天气过程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水文灾害1、2 3、6 7生物灾害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5 81.干旱和洪涝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D.非洲解析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的不稳定, 干旱和洪涝都容易发生.答案 B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损失年际变化图”, 回答2~3题.2.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位于季风气候区④东部临海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我国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 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有( ).①台风②风暴潮③寒潮④地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2题, 注意强调的是人为原因. 第3题, 地震属地质灾害, 据此可以排除错误答案.答案 2.A 3.A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A.稻瘟病B.蝗虫C.森林火灾D.赤潮解析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答案 C5.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区的国家或地区有( ).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B.日本九州、四国岛C.印度半岛D.伊比里亚半岛解析世界上两个主要自然灾害带的重叠区, 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北美洲的西海岸.答案 B二、综合题6.读图和材料, 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 100~200mm称为大暴雨, 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洪水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第(1)题, 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 因而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2)题, 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分布等方面分析, 其中洪水形成取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 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 社会经济分布影响灾情大小.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 (2) ①降水集中, 多暴雨;②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 ④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 ⑤经济发达, 人口密度大.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中新社报道(2011年1月7日)欧洲各国极端天气持续, 交通几近瘫痪, 民众生活极为不便. 英国大雪压垮输电电缆, 挪威气温降至零下41℃的极低温, 意大利暴雨不断致使河水猛涨, 而法国有3人因大雪引发交通事故丧生, 丹麦积雪到人的小腿肚(至少有30厘米), 让人寸步难行.(1)欧洲在2011年年初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哪些类型?(2)欧洲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多形成于什么季节和哪些地区?解析低温天气属于气象灾害, 而大量的降水属于水文灾害的一种类型, 其形成同当地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有关, 濒临大西洋的海陆位置及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都对降水起到了加强作用, 这种低温、降雪灾害多分布于中高纬地区.答案(1)气象灾害、水文灾害.(2)低温、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利于西部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等.(3)当地冬春季节, 中高纬地区.8.宜昌市夷陵区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 马尾松毛虫是威胁该区的头号森林害虫.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夷陵区历年松毛虫发生及危害情况统计表单位: 万亩年度发生及危害情况(1)2000________.(2)松毛虫防治效果与下一年发生情况呈________相关.(3)宜昌市夷陵区应如何科学地防治马尾松毛虫?解析第(1)(2)题, 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 第(3)题, 可结合生活实际,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措施、加强森防队伍建设等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2002年、2004年、2005年(2)正(3)防治战略上以营林措施为主, 营造“柑橘+马尾松”“茶叶+马尾松”混交林, 增强森林抵御病虫的能力; 引诱捕杀; 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药剂; 稳定森防队伍, 提高森防人员素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3 1、2、4、7 6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5 8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 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 可忽略不计; 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1~2题.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 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 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洪峰流量减小, 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 秋冬季流量减小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 地表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 加大了地表径流量, 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题, 从示意图来看, 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 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 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 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 洪峰流量增大, 出现频率升高, 春旱可能加剧, 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第2题, 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 城镇面积扩大, 故选D.答案 1.A 2.D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 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 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 事故发生后, 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 据此回答3~4题.3.此次灾害中, 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 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 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 使坡面载重过大有关, 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 促使其发生, 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 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答案 3.C 4.D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灾情越严重B.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C.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灾情不断变化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灾情大解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和经济密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自然灾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但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者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不能片面地说原始社会抗灾能力弱, 灾情比工业社会大, 也不能说工业社会经济密度大, 灾种多, 灾情比原始社会大.答案 C二、综合题6.读图, 回答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 东、西两坡相比, 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 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______, 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受灾体的数量、质量, 分析同强度自然灾害对东、西坡地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 如土地利用类型, 地下水开采, 森林砍伐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缩小灾情. 建筑用地易损程度大, 地下水如果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森林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 人类应该合理开采资源, 也可迁出灾害高风险区, 来缩小灾情.答案(1)西坡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 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 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2)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沉降、地面塌陷, 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3)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洪水水位升高, 枯水水位降低(4)植树造林, 恢复植被, 增加覆盖率; 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 合理利用水资源(5)受灾体的数量多、密度大,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大, 西坡有城镇分布, 受灾体数量大、密度高, 因此, 西坡较东坡损失更大.7.近些年来, 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 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 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根据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 2004年秋季, 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 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简述当今世界,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1)题, 从表中分析, 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 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降水变率大, 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 第(2)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 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不明显的结果. 第(3)题, 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析.答案(1)干旱与洪涝.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 季风环流不稳定, 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 就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 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 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8.根据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进入2011年12月以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地区突降大雪,。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一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一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一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浙江专用)1.(2012·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最严重。

试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其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在,同样的洪灾,造成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巨大。

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洪灾发生,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湖淤积,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蓄水能力降低。

第(2)题,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灾、抗灾能力增强,伤亡人数减少;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受灾损失增大。

答案:(1)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蓄洪、泄洪能力降低。

(2)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的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现在,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增强,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2.(2012·泰安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从2010年11月9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大到暴雪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暴雪。

材料2:这次降雪,给北方多个省份带来了严重影响,至15日14时统计,冀、晋、鲁、豫、鄂、陕、新、宁8省(区)962.2万人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倒塌房屋1.5万余间,据民政部救灾有关负责人介绍,因此次降雪死亡32人,还造成流产母畜2万头(只)左右,死亡牲畜1万头(只)左右,饮水困难牲畜约40万头(只)。

材料3:此次降雪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

(1)根据材料1、2、3的描述,分析此次降雪是否是自然灾害?为什么?(2)材料2、3中分别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还有可能造成其他哪些方面的影响?(3)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其影响?解析: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并且其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坏,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基本的构成条件,因此是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地理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地理ppt课件
解析 土司遗址属于人文景观,主要价值体现在历史文化 方面,它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发展土司遗址旅游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但也会对 文物古迹产生不利影响。
第22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能力二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第23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课内导航
01 考情播报 02 关键能力
第1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第三讲 旅游与区域发展
考情播报
第2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考纲点击
考情统计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素养立意
1.旅游业的发展对 社会、经济、文化 的作用
2018·课标 全国Ⅱ·T43
第21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答案 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了解、研究历史上我国少数民 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影响: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和经 济的发展,为保护土司遗址提供经济保障;若管理不当,随着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使土司遗址遭到破坏。
1.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危害
成因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 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 及噪声等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 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 阻断生物迁徙路线
对地表环境、自 开发建设和游客对地表环 然资源的破坏 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对视觉效果的破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
第10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湘教版)
【归纳提升】 辩证看待旅游业发展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 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部分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3·云南一检)2012年7月底,在泰国南部地区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200万人受洪水影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曼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10分)解析从自然(地形、气候、位置等)、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角度分析。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北、东、西三面地势高,汇水速度快;地处河口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泰国湾海水潮汐顶托影响较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罗肯火山于2011年8月17日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 000米。

材料二据2011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报告日前披露,印度尼西亚被列为全世界最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国家。

材料三下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

(1)印度尼西亚为何多地震、火山?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2)火山爆发也并非一无是处,简要分析其利与弊。

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地震易引发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第(2)题,火山喷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火山喷发也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地热资源及多种矿产资源。

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

(2)弊: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爆发引发的滑坡、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危及人类的安全。

利:火山爆发可以带来地热资源;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如硫磺矿、铜矿、铁矿等。

3.201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Ⅳ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Ⅳ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1.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

请简述这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扩大增多(增长)(2)卫星城市新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地形平坦等(4)中心区气温较高。

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

2.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

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流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2: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北方地区房屋为什么坐北朝南建筑?答案:(1)安全:凸岸有河水三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农业: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2)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光照条件好);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3.(2012·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选修讲义5第3讲

高中地理选修讲义5第3讲

本 种影响对人类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讲 栏 目 开 关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3讲
【即时训练】 3.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
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 建筑
地震灾害中
灾后死
口(万 面积
伤亡
经济
倒塌
亡人数
人) (万m2)
人数 (人)
损失 (亿元)
建筑 (万m2)
人文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讲 1.自然地理背景


(1)气象灾害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2)地质灾害
第3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3)生物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植被为多种有害生 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3讲
本 2.人文地理背景

栏 (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
本 讲
答案 (1)原因: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
栏 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
目 开
(2)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
关 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
(3)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
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

开 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易损的
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走向高考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第3讲

走向高考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第3讲

(1)各自优势(yōushì):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
(yōushì),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yōushì)。
(2)作用
灾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 评价,指导防灾活动
灾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灾后: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
第七页,共23页。
走向(zǒuxiàng) 高考 ·地理
人教版 ·高考(ɡāo kǎo)总 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23页。
选修(xuǎnxiū)五
第三(dì sān)讲 防灾与减灾
第二页,共23页。
1 自主梳理 2 深化探究
3 梯级演练 4 课时作业
第三页,共23页。
自主梳理
第四页,共23页。
数据分析,具有(jùyǒu)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第六页,共23页。
(2)作用(z害(zāihài)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
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优势(yōushì)结合的作用
第五页,共23页。
从空间尺度看: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
多 波段(bōdu、à多n) 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
(2)作用
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从时间尺度看:能够对地球进同行步(tóngbù)观,测可
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地理信息系统(GIS)
(1)特点: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
第十六页,共23页。
暴雨洪涝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 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①监测、预报;②洪泛区 土地管理;③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④拟定居民 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⑤实行防洪保险等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选修三板块命题直击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选修三板块命题直击

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修三第二讲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提能力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浙江“农家乐”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到“农家乐”放松心情,体验“吃农家、住农家、游农家”的绿色生态旅游,无疑是城里人的最佳选择。

(1)分析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有利条件。

(2)“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泉水叮咚日夜吟,乔松弄舞伴天音。

神怡疑似琴弦韵,唤醒山花水底云”,山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最佳境界是________。

(4)某中学生代表团要去浙江山区体验“农家乐”休闲旅游,请你为他们当一回导游。

帮他们设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解析:第(1)题,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等方面分析。

第(2)题,“农家乐”以农村景观为主,与城市景观差异大,对城市人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第(3)题,从诗词中可以体会到“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4)题,从山区景观上分析设计即可。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农家乐”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靠近上海等长三角的城市群,客源市场稳定;交通方便,通达度好。

(2)城乡景观差异大(3)以情观景、情景交融(4)爬山、垂钓、赏花、摄影、农产品采摘、野炊、农家小吃、民俗活动体验等。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2)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解析:第(1)题,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二讲考题演练课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二讲考题演练课

【优化方案】201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选修Ⅴ第二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浙江专用)1.根据持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监测,2010年3月22日,亚洲多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见,除我国外,3月22日亚洲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________半岛,该半岛此季节的盛行风源地是________。

(2)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在旱区“土壤龟裂”的景象处处可见。

除此之外,旱灾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与阴天相比,晴朗少云的白天土壤更易失水,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三地也是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其中A地旱灾多出现在________季,B 地旱灾多见于________月,C地则常遭遇秋旱,上述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亚洲地区旱情严重地区除我国、印度半岛,还有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3月(春季)盛行东北风,来源于中高纬度的亚洲大陆内部。

第(2)题,从生产、生活、生物等方面分析危害。

第(3)题,晴天太阳光热多,地温高,蒸发旺盛。

第(4)题,结合图示知A地是华北地区,春旱严重;B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有伏旱;C地是华南地区,秋旱严重;都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有关。

2013高考地理中图版二轮复习课件:选修5-3 防灾与减灾

2013高考地理中图版二轮复习课件:选修5-3 防灾与减灾

鉴哪些经验?
基 础 梳 理 学 与 思
解析:第(1)题,地震可引发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第(2)题,
考 点

GPS 可确定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因此可用来监测地壳的运动
破 讲


状况。第(3)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


较活跃,多地震灾害。第(4)题,从监测、应急措施、提高防灾减灾
构 建

意识等方面分析。
与 悟
课 时 作 业




答案:(1)滑坡 崩塌
学 与

(2)GPS 可以监测地壳运动情况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破 讲

(4)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制定 练


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健全防灾、减灾法规;对民众进行地震自救
与 悟

生物多样性等。



(2)遥感技术。可以用飞机喷洒灭火剂,清理出隔离带,高压枪
喷水,小范围的火灾可以采取覆盖的方法扑灭。



考点一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理 学

读灾后恢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
突 破



思 路 构 建 想 与 悟
课 时 作 业
与 练
部,拟定扑救方案,全力扑灭山火。
思 路


材料二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在 2011 年 4 月份以前持续降水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_______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_______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________区。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对防止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3)地面沉降治理城市分布在______地区,简析地面沉降的原因。

答案:(1)生态工程水土流失台风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洪灾等。

(3)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2.(2012·南京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

截止到2010年4月23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2: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材料3: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

造成几十万人丧生。

(1)结合材料1和材料3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结合图片和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答案:(1)玉树与海地相比,①震级相对较小;②地广人稀;③震源深度深。

(2)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严重的高原反应;②地形非常复杂,主要受灾地点沿峡谷地带分布,交通不便;③天气条件恶劣,陆路、航空受阻;④地理位置偏
僻,地广人稀。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次,3次造成灾害。

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1)分别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台风、温带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分析广东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2012·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中新社2011年12月22日电寒潮裹挟大范围雨雪大风再次汹涌袭来。

未来三天,中国将有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和明显的大风降温,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16℃的剧烈降温。

读“某年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

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2)上图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常发季节是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双选)()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4)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

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有________。

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答案:(1)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

(2)寒潮冬春(冬季)
(3)BC(4)D CE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新网2010年8月5日电据俄新网4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两颗卫星“Aqua”和“Terra”捕捉到的照片,显示了俄罗斯境内正在发生的超过600起火灾,其中大多数为自然火灾。

俄罗斯一家公司专门开设的网站发布了这两颗卫星拍摄到的俄罗斯火灾照片。

(1)火灾对俄罗斯造成哪些危害?
(2)遥感技术可以用在哪些自然灾害的观察和防御上?
答案:(1)损害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交通及工农业设施,破坏国家其他设施等。

(2)洪涝灾害、旱灾、台风、海冰等。

6.(2011·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解析:根据材料“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以及“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等信息,可知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会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受四川盆地地质状况的影响,暴雨后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野外宿营时要避开陡坡与河谷地区。

答案: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