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神经鞘瘤的低放大 率特征。 A和B,外周淋巴袖 带偶尔生发中心 C、淋巴细胞浸润包 裹在肿瘤内的平滑肌 成分。 D、肿瘤以浸润的方 式累及固有肌。
胃神经鞘瘤影像学
胃神经鞘瘤好发生于胃体小弯侧,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 可凸向腔内、凸向腔外或胃壁间生长,CT呈等或稍低密度, 增强后渐进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部分凸向腔内病灶可伴 溃疡,但囊变、出血很少见。
68岁、男性, 发现胃占位1周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
源性肿瘤,为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卡哈尔(Cajal) 细胞的肿瘤,恶性多于良性,坏死和囊变常见,病灶 通常CT密度不均匀,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 减低,强化不均匀。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为5060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黑便。早期常无明显症 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溃破、出血或因为肿块压迫 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
影像学表现
NET(G1、G2)胃肠壁息肉样肿块、局限不规则增厚;腔内型、 腔外型、腔内外型;呈等或稍低密度,多密度不均匀,可囊变, 钙化少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逐渐 减低,均可伴周围间隙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 移。 大多数病变恶性程度与强化程度呈反比,NET(G3)、PDNEC与 常见病理类型胃癌影像学鉴别困难,上消化道近心侧早期显著 强化,下消化道灌注缓慢,呈渐进性强化。 肿瘤分级和肿瘤转移没有相关性。
NET的组织学。 (A)低回肠末端分化良好的 NET 的低功率视野,其具有 深 浸润性浸润性假腺和肿瘤细 胞巢,通过固有肌层进入浆 膜下层。 (B)胃高分化的 NET 形成 息肉状粘膜块。 肿瘤细胞累 及粘膜和粘膜下层而无浸 润性深度浸润 (C)分化良好的 NET,具有 玫瑰花状的生长模式。 (D)在巢的外围具有突出 的胞浆内颗粒的玫瑰花结形 成。 (E)肿瘤细胞以巢状和带状 生长模式生长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

神经鞘瘤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间质瘤
平滑肌瘤
外生性胃癌
多见于40-60岁
早期无症状 后期消化道症状 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约3-4cm
50~65岁
消化道出血 膨胀性生长,向腔 内、腔外或混合型 生长,大小不等 胃体、胃底部,胃 窦少见
40-60岁多见
多无症状 可有消化道出血 呈圆形或类圆形 多小于5cm
中老年
鉴别诊断四
神经内分泌瘤
感谢 :西京医院 唐永强老师分享精彩病例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中老年人多见。
• 多见于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经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的癌细胞均表达内 分泌标记物。 • 病理分型:小细胞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
•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和进食困难,部分患者出现黑便。
• CT表现:壁间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等密度,增强后显 著强化。
胃神经鞘瘤
• 1988年Daimaru et al首次报道。
• 起源于胃壁肌间的Auerbach’s神经丛神经鞘Schwann细胞
• 临床表现:初期无症状,当肿块生长一定程度,可造成胃黏膜溃疡
或糜烂,出现慢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
• 多见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临床少见,良性肿瘤,恶变罕见
• 术后诊断:胃神经鞘瘤
感谢 : 西京医院唐永强老师 提供病例2-4
CASE5
女性,64岁,上腹部不适
胃大弯前壁一5X6cm肿块,轻度强化,强化不均匀,外缘光滑锐利,内侧可见溃疡形成
术后病理图片
(胃体大弯侧前壁)形态及免疫组化结 果支持神经鞘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 建议密切随访。胃切缘及网膜未查见瘤 组织,胃周淋巴结(11枚)呈反应性增 生。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CD34(),Desmin(-),DOG-1(-),H-caldesmon(),Ki-67(+25%),S-100(+),SDH-β (),SMA(-)。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胃肠道的起源于神经元或神经鞘细胞的肿瘤,并且在临床和病理上表现出神经元和/或神经鞘增生。

这类肿瘤很少见,但可以发生在胃、小肠、大肠等不同部位。

该类肿瘤常见的有神经鞘瘤、神经节瘤、脊神经鞘瘤、外周神经鞘瘤等。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在CT检查中具有一些特征。

肿瘤常常呈现为实性或囊实性的肿块,边界清晰。

肿瘤常常有中心坏死、囊变和出血的表现,呈现为低密度区域。

增强扫描后,坏死区域不强化,而囊变或出血区域则呈现为环形强化。

肿瘤有可能还有钙化的表现,对于神经节瘤或神经鞘瘤来说是比较常见的。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结构、细胞类型和肿瘤分级等方面。

组织学类型方面,神经源性肿瘤常常表现出多向分化的趋势,由于肿瘤起源于神经元和/或神经鞘细胞,通常会出现两者的特征,如神经节细胞和神经母细胞。

组织结构方面,肿瘤通常由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可以呈现为黏液样或肌原样。

细胞类型方面,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出神经元的形态特征,有的呈现出神经鞘细胞的形态特征。

肿瘤分级方面,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细胞特点进行分级,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临床上,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常常表现为肠梗阻、血便、腹痛等症状。

肿瘤的大小、生长速度、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病情的表现。

在病理诊断方面,常常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和病理学特征是了解该类肿瘤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提高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02-24T14:52:32.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唐艳春[导读] 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唐艳春河池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

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

结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通常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其好发部位则是胃与小肠。

以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表现为依据,可将其进行神经源性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的分类。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多变的形态,就很难去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真性平滑肌瘤。

本研究对抗体免疫组化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便能从理论上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其中有43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86岁,年龄平均为(67.78±4.12)岁。

①患者的纳入标准为:以胃肠道间质瘤经病理活检所确诊,并具备腹部包块、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排便不畅、贫血等临床症状和完整的临床资料。

②患者的排除标准为:与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合并,而且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采取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抗体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查全部患者,检测则以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完成,从迈新公司购入试剂。

胃神经鞘瘤32例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胃神经鞘瘤32例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m a s h ud b a l u g r. s s o l e e r s r ey y 一 一
【E K YWOR 】G sr a c rS h n O ・ ig o i' rame t DS a tcc n e ・c wa n ma Da n ssTe t n i
64 7
1 资 料与 方法

讨 论
神经 鞘瘤 是 最 常见 的外 周 神 经 肿瘤 之 一 , 发 可
生 于任何 有 雪 旺细 胞膜 的神经 ,临 床上 多 见 于头 、 颈部 和 身体 的 曲面 。发 生 于 消化 道 者少 见 , 胃神 经 鞘 瘤仅 占全 部 胃肿瘤 的 02 引 .%E。胃神 经鞘瘤 好 发于 胃体 部 , 其次 是 胃窦部 及 胃底 , 位 于 胃黏 膜 下层 ; 多 良性 多 见 , 后 良好 ; 预 恶性 少 见 , 但不 罕见 , 本组 3 2 例 中 5例 为恶性 或有 恶性倾 向 , 1%(/2 。 占 6 53 ) 本组 胃神经 鞘 瘤 的 临床 特 点 : ) 病 年龄 平 均 1发 5 . , 程短 者 8h 长 者 可 达 9年 ; ) 有 上 腹 3 2岁 病 , 2多
中国 现 代普 通 外科 进 展
2 1 年 9月 第 1 01 4卷
第 9期
o eaieda n s ii l da n s t w. e i n s d o eeaes b tniI a tC p rt ig o i i dfc t i o er ei l On eda o e ; r h r r u sa t sr v s s fu , g a so g ag i
不适 、 痛 , 酸 、 疼 反 嗳气 ; ) 胃出血 伴 休 克 或 柏 油 3有 样 便 致 贫血 ; )/ 41 4以上 患者 自体 表 可 扪 及肿 块 ; ) 5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1. 3 胃神经鞘瘤术前诊断非常 困 难,手 术 切 除 后 病 理 可 确 诊〔13〕。胃神经鞘瘤大 多 数 为 良 性,其 组 织 学 特 征 为 梭 形 细 胞 呈巢形或成束排列,细胞核轻度异型性,其外可见大量胶原纤 维。胃神经鞘瘤恶性罕见,良恶性比例为( 22 ~ 33) ∶ 1,不同于 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其恶变率高达 6% ~ 7% 。良恶性胃神经 鞘瘤鉴别主要靠组织学,恶性者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瘤细胞大 小不等、数目多,异型细胞常见,细胞核异形严重,分裂相多见, 染色深,且 常 见 坏 死、出 血。瘤 细 胞 增 殖 力 弱,以 血 行 转 移 为 主,肺脏转移常见,淋巴结转移较少见〔14〕。
通讯作者: 徐 红( 1963-) ,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消化道疾病的微创诊疗研究。
第一作者: 马坦坦( 1984-)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 镜下诊断研究。
起,表面黏膜光整,可与黏膜改变的疾病,如胃炎、溃疡性疾病 相鉴别,但明确病变来源困难。对于黏膜表面的溃疡,取活检 送病理检查,可在 HE 染色下见到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8〕。 若要明确病变起源,需行消化道超声内镜,其能辨别是否为黏 膜下肿瘤〔9〕。对于神经鞘瘤消化道超声内镜下的表现,文献报 道较少。相关文献报道,超声内镜下该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肿块,呈低回声、均质,起源于固有肌层,该回声较相邻肌层 回声低,肿块边缘见低回声晕环,晕环形成可能与肿瘤周围有 淋巴细胞呈袖口样浸润有关〔10〕。相关研究报道,在 MRI 检查 时,胃 神 经 鞘 瘤 在 T1 加 权 像 上 为 低 信 号,T2 加 权 像 为 高 信 号〔11〕。CT 可以对胃神经鞘瘤进行定位及判断周围组织有无 转移及转移位置等。CT 下显示以胃体多见得边界清晰的外生 性肿块,相邻胃黏膜多不受累。病灶小时 CT 下可见小片状囊 变区,有时可见钙化,CT 增强扫描时呈现缓慢均匀轻中度强化 影,周围器官组织受浸润及转移可能性非常小,上述特点有助 于胃神经鞘瘤的诊断〔12〕。

胃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

胃巨大神经鞘瘤1例报告
胃平滑肌瘤 、 胃癌 、 胃平 滑肌 肉瘤 等鉴别 。良性 神经 鞘瘤一
静脉曲张 , 腹部局限性隆起 , 全腹肌软 , 无压痛及反跳痛 。上
腹 正中至盆腔触及一约 2 m ×2 m大小肿物 , 8c 0c 质地略韧 , 无 触痛 , 表面不光滑 , 界清 , 边 移动度 差。c T示腹腔 内巨大 软组织 团块影 , 上至肝顶、 下至盆腔 , 宽最大径为 1 m× 长 2c 2 m ; 0c 病灶与肝左 叶分界欠 清晰 , 内密度混杂 不均呈 囊 其 实性 , 可 见 多发 高 密 度 影 , 虑 为 包 虫。H s g阳性 、 并 考 BA HB A e b阳性 、 c b阳性 ; F 、 E HB A A P C A值 正 常 , A 19 C . C . 、 A 9
超 、T表现与腹腔泡 性包虫相 近 , 诊为腹 腔包 虫 , 病 C 误 术后
理明确为 胃神经鞘瘤 。
5 5
clc e ol J . S g O el 0 59 ( ) 1915 e r nn [ ]J t no, 0 , 2 : ・1. lai a a 2 2 0 [] 4 贾瑞 , 陈志涛, 王丹云 , h L 1 白在食管鳞 状细胞 癌和不 等. M H 蛋
典型增生组织 中的表达 [ ] 中国肿 瘤生 物治疗 杂志 ,07。4 J. 20 1
呈囊实性 , 表面不 光滑 ; 肿瘤根部位于 胃小弯侧 胃前壁 , 处 此
胃巨大神经鞘瘤 1 例报告
王宏 宾
胃壁菲 薄, 约 0 1c 呈 透 明状 , 有 数支 滋养 血管 , 仅 . m, 伴 粗 大、 曲张。腹腔淋 巴结无肿 大。术 中将 肿瘤完整 切除 , 并送 病理检查 。术后病 理检查示 , 神经鞘瘤伴陈 旧性 出血 、 坏死。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作者:韩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和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胃神经鞘瘤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

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胃体小弯3例,胃体大弯1例,胃底2例;肿瘤大小,最小的为2 cm,最大为9 cm,经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经持续3~5年的随访,因其他病因死亡1例,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使胃神经鞘瘤的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检查;临床治疗胃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于存在有雪旺氏细胞的部位,其好发于外周大神经,如脑、脊髓及颈部等,而消化道的发生率较为少见,胃神经鞘瘤在临床就更为少见。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的对胃神经鞘瘤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胃神经鞘瘤的患者6例,男患者2例,女患者4例,年龄段在42~65岁,平均年龄(46.2±5.3)岁。

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和病理确诊为胃神经鞘瘤。

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的不适,其中上腹部疼痛1例,呕血及黑便2例,腹部肿块1例,消化道梗阻及腹胀2例。

肿瘤位于胃体小弯3例,胃体大弯1例,胃底2例,肿瘤大小,最小的为2 cm,最大为9 cm。

1. 2 方法扫描前患者应食用流食, 8 h以内保持空腹状态。

使用多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区域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相应的部位,进行常规的平行扫描和增强扫描。

通过处理软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对于放疗及化疗胃神经鞘瘤的敏感度较低,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全部6例患者均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n=64,例(%)
注:与对照组 比较 , P <0.05
2.2 血脂 的变化 治疗前治疗组 与对照组血脂 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P >0.05);治疗后 治疗组 明显改变 (P <0.05);对 照组 无明显变化(P >O.05),见表 2。
表 2 2组 治 疗 前 后 血脂 情 况 n=64,rranol/L, ±
河北医药 2008年 l1月 筮 鲞



l70l
率的 比较 采用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1 疗 效 比较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90.6%,高 于 对 照 组 的
76.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见表 1。
表 1 2组疗效 比较
参 考 文 献 1 吕文 山 ,董砚 虎 ,钱荣 立 .糖 尿病 的诊断 与分型 .中 国糖 尿病 杂志 ,
2000,8:60—61.
2 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分会 .各类脑 血管疾 病诊 断要点 .中华神经 科杂 志 ,1996,29:379—681.
3 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全 国第 四届脑 血管病 学术会 议 .中华 神经 科 杂 志 ,1996,29:381.
胃肠 道 问质瘤 临床 病 理 诊 断 及 鉴 别诊 断
· 临 床 研 究 ·
佟银 燕 王恩 杰
【摘要 】 目的 准确认识 胃肠道 间质瘤 (GIST),掌握 胃肠 道 间质 瘤的诊 断及鉴 别诊 断 。方 法 收集 外科手术标本 102例 胃肠道 间叶 源性肿瘤 ,其 中确诊 82例 GI 对其进行 回顾性 分析 ,重新切 片 、染 色、分 析观察 ,选择肿瘤细胞丰富的蜡块连续切片 ,每例 均用 CD 、ccb4、SMA、S-100、desmin抗体进 行免疫 组化 sP 法染 色。结果 82例 GIsT占同期 消化道 间叶肿 瘤的 80.4%,其 中发 生于 胃65例 ,小肠 6例 ,结肠 2例 ,网 膜 、肠 系膜 9例 。镜 下 :梭 形 细 胞 为 主 型 63例 ,上 皮 样 细 胞 为 主 型 8例 ,2种 细胞 混 合 型 n 例 。 免 疫 组 化 显 示 CD 及 Ccb4的 PEl,}生率 分 别 为 92.7%和 76_8% 、SMA、S-1oo蛋 白 灶 性 弱 阳 性 为 13.4% 和 7.3% ,desmin均 为阴性表 达。结论 GIsr是 消化道 最常见 的间叶性肿瘤 ,结合发病 部位 ,CDu7、cD 高表达 率是 GIsr确诊 的依 据,sMA、S-100蛋 白,desmin的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 断。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对照分析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对照分析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对照分析徐琼;潘卫星;樊树峰【摘要】目的:探讨直径≤5cm的胃神经鞘瘤(GS)与胃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直径≤5cm 的14例GS及36例GIST 的CT特征。

结果 GIST与GS均质性、囊变坏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GIST与GS两者的形态、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强化程度、钙化、对邻近结构侵犯及周围淋巴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能准确地显示直径≤5cm的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胃神经鞘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肿瘤内部囊变坏死少见,与胃间质瘤影像表现差异较大,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8)007【总页数】2页(P1331-1332)【关键词】胃神经鞘瘤;胃肠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徐琼;潘卫星;樊树峰【作者单位】3100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3100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317000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胃间质瘤(GIST)与胃神经鞘瘤(GS)均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前者最常见,具有潜在恶性,后者较少见,多为良性,恶变机会少[1,2]。

两者影像学表现相似,GS常被误诊为GIST。

对于两者的诊断,当肿瘤体积较大时,临床可直接取活检行病理诊断,但当肿瘤体积较小取活检难度较大时,需借助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

目前,国内外对≤5cm的GS与GIST的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直径≤5cm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与GIST病例,探讨两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GS与36例GIST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齐全,有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外间质瘤 (EGIST)
消化道以外的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等处亦可发生与GIST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特征类 似的肿瘤,称为EGIST。 诊断EGIST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明确该肿瘤与消化道 无关,尤其是需除外原发于消化道主要向浆膜外生长者。 EGIST 约占 GIST 的 2.4%, 以交界性及恶性病例多 见,发生于腹腔者多于腹膜后者。
+
-
+
+ -
+ +/-
+/+ +
-/+
+ b-catenin
黑色素瘤
梭形细胞癌
+/-
-
-
-
+
HMB 45 Melan-A
Kratin
GIST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GIST 的主要治疗手段 GIST 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当前化疗药物的 单药有效率均< 10 %
STI571 现已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GIST 的治疗,成为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或复发 的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使得GIST的治疗进入了 分子靶向时代。
有时候病理报告的危险度评估并不确 切
要求病理医生必需做到:CD117+DOG1,肿瘤大小及
核分裂像
希望临床医生做到的事情:熟悉危险度评估表格,
根据病理提供的参数、 结合临床和术中情况进行评估
胃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CD117 CD34 Desmin MSA S100 Other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瘤 神经鞘瘤 孤立性纤维瘤 纤维瘤病
GIST靶向治疗后的改变
大多数病例瘤细胞密度降低
纤维化、组织细胞核炎症细胞反应 极个别病例可向横纹肌肉瘤转化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刘明亮; 高玉青; 刘斌【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胃肠道; CT; 胃间质瘤; 胃神经鞘瘤【作者】刘明亮; 高玉青; 刘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 R814.42在发生于胃黏膜层下的肿瘤中,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与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影像表现较为类似,容易混淆误诊,二者术前鉴别诊断对手术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胃神经鞘瘤及3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胃间质瘤与胃神经鞘瘤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于2015年12月5日-2017年10月31日在本院就诊、并经病理或免疫组化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及3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6例胃神经鞘瘤(男4例,女2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2岁;38例胃间质瘤中,低危险度GIST 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0岁;中危险度GIST 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1例患者为多发病灶、两枚肿块,另一肿块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余均为单发病灶;高危险度GIST 8例(男4例,女4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3岁。

两种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多以无诱因剑突下疼痛、上腹部不适、腹胀、呕吐或呕血、黑便就诊。

2例胃神经鞘瘤及1例低危险度GIST患者因体检发现胃内占位就诊。

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合并有慢性胃炎,1例中危险度GIST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

所有病例都经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参照Miettinen[1]等的标准及2007年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Guidelines的标准对间质瘤分级。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值:38HU、86HU、110HU
• S-100
强阳性
男 54岁 体检发现胃体占位3个月
CT值:32HU、55HU、60HU、65HU
(胃肿瘤及部分胃组织) 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 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 果,符合神经鞘瘤。IHC: B-catenin(-),CD117(),CD34(-),DOG-1(),KI67(3%+),S100(+),SMA(-),desmin(),ALK(-),SOX10(-)。
• 黏膜展平,但无黏膜僵硬、破坏,局部胃壁柔软, 钡剂通过顺畅。
• 如有溃疡或窦道形成,可表现为钡剂外溢至胃轮廓 外。
• 向腔外生长且肿瘤较大时,显示周围肠管受压。
• 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 不规则或分叶状,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 出生长。
• 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肿瘤周 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有时可见索条状细小血管影。 肿块表面有时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黏膜面。
男 55岁 反复剑突下疼痛伴腹胀2周余
(近端胃)贲门部胃肠道间质瘤 (GIST),肿瘤最大径7cm,侵犯 粘膜层。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为 主型;瘤细胞异型性:中度异型; 具体位置:粘膜、粘膜下层、肌层 及浆膜下层;核分裂像计数:核分 裂象25个/50HPF; 肿瘤破裂();肿瘤性浸润(+);肿瘤性坏 死(+);脉管内瘤栓(+)。标本 上切端胃壁肌间查见一处胃肠道间 质瘤(最大径0.5cm);标本下切 端未见肿瘤累及。淋巴结:胃周淋 巴结(0/6)未见肿瘤累及。IHC: B-catenin(浆 +),CD117(+),CD34(+),DOG1(+),KI67(30%+),S-100(),SDHB(+),SMA(-),desmin(-), PDGFR(+);1#: CD117(+),SMA(-)。

带状疱疹误诊9例分析

带状疱疹误诊9例分析

似 。 也 是本病 例误 诊的 主要 原 因。 这 在这 种 情 况下 只有通 过免疫 组 化则能 够鉴 别。s 0 ( 是雪 旺氏细 胞的标 志物 , 阳性 可支持 神经鞘 瘤诊 断。 —l0+) 其 胃平 滑肌 瘤则 相反 。MA( 且 C 1 、 D 4S 0均为 ( 。 S +) Dl7C 3 、-10 一)至于 胃肠
服务。
参考 文献
21 病因及 临床 表现 .
神经鞘瘤是一种源于神经鞘膜增生形成的 良性肿瘤。 很少为恶性 , 可 发生在 身体 各部位 , 自颅 多 脊髓 神经 的根部或 比较粗 的神经 发生 , 发生在 胃者 少见 。aq az等[ 16年首 例报道 。 P suzi 96 于 据统 计 , 胃肠道 神经 鞘瘤 仅 占 全身神 经鞘瘤 的02 而整个 消化道神 经鞘瘤 的9 % .%, o 发生在 胃 其 中大部 , 分为 良性 , 率仅为60 恶变 .%~7 胃神经鞘瘤 为胃粘膜下 肿瘤 的一 种 , . 临 床罕见 。 文献报道 , 据 占胃非 唐 陛肿瘤 的 1. %【。 经鞘瘤 生长 缓慢 , 8 3神 I 病
1 误诊 情 况 . 2
3 40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ekM e i l dAs dc An a kTh M e i n 2 1 e dc e 0 2年第 l i 0卷 第 8 期
误诊 为心 绞痛 1 , 例 偏头痛2 , 囊炎胆囊 结石1 , 周炎 1 胃炎 例 胆 例肩 例, 1 肋 间神 经痛3 。 例, 例
13 方 法
面 , 床思维 片面 , 临 容易对一 些典型 症状先 入为主 , 固 定思维 模式 而缺 形成 乏 综台 分析 。 四是 由于现在各 医院 分科比较细 , 对本 病警 惕性不 高 , 医生 容

胃神经鞘瘤1例

胃神经鞘瘤1例

胃神经鞘瘤1例女性患者,71岁,因“上腹痛”住院,呈间歇性钝痛,多于进食后出现。

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

胃镜示胃体上段粘膜下隆起,直径约2cm,表面光滑,镜下诊断:胃粘膜下隆起。

于2014年4月17日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体大弯侧后壁有一直径约3cm肿物,质地略硬,边界清,未见肿大淋巴结,距离肿瘤边缘约5cm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肿瘤及周围部分胃壁切除。

见肿物位于粘膜下,呈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

术后病理:镜下见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不易见核分裂。

免疫组化:CD117(-),CD34(-),SMA(-),desmin (-),S-100(+),c-erbB-2(-),病理诊断:(胃大弯)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由神经鞘膜增生形成,来源于外胚层的schwann细胞及中胚层的神经内膜,可发生于任何有schwann细胞膜的部位,如头颈、四肢、脊柱旁等,但消化系统及腹腔少见。

Pasquazzi等首次报道该肿瘤,顾乃敏等报道30余例。

胃神经鞘瘤占胃肿瘤的0.2%,占胃间叶组织肿瘤的2.6%。

良恶性比例为22~33:1,恶变率高达6~7%。

病理学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边界清,与其它部位的神经鞘瘤相比,胃神经鞘瘤组织形态有自身特点。

Nascimento和Fletcher提出在神经鞘瘤中单独列出胃亚型。

胃神经鞘瘤无包膜,较多发生在黏膜下层,其次为浆膜下和肌层。

细胞形态与软组织神经鞘瘤相似,但少见verocay小体。

组织学常表现为梭形细胞,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肿瘤中常见散在淋巴细胞和结节状淋巴套。

镜下最突出特点是肿瘤周边出现淋巴组织增生。

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外周淋巴细胞套和细胞核呈模糊栅栏状排列,其中外周淋巴细胞套最为重要。

淋巴组织不仅出现在肿瘤周边,亦可出现在非肿瘤区域、肌层间、浆膜下等。

免疫组化:S-100蛋白为阳性,结蛋白、肌动蛋白及KIT为阴性。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5~2:1,40岁以下发病少见,一般单发,无特异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症状,肿瘤较大时可触及腹部肿物,无症状的也不少见。

胃神经鞘瘤的螺旋CT诊断(附4例分析)

胃神经鞘瘤的螺旋CT诊断(附4例分析)
可 与 胃平 滑肌 瘤 区别 。 胃神 经 鞘瘤 、 胃神 经纤 维 瘤 等 与 胃平 滑肌 瘤 表现 相 似L ,X线 上 很难 鉴 别 。从 3 ] C T平 扫密度 相对稍 低 于邻 近 胃壁 及 轻一 中度强 化 程
度来 看 ( 其 动脉 期 、门脉 期 ) 胃神 经 鞘 瘤 不 如 尤 ,
优 势 ,可取 长补短 。随着 消化 系 统 C 检查 技 术 的 T 不 断改 进 ,螺旋 C T扫 描及 增 强 扫描 能很 好 地 显 示 病 变 的位置 、大小 、形 态 、结 构 、强化 特 征 ,及 其
参 考 文 献
[ ]盛 二 燕 ,彭 卫 军 . 胃 神 经 鞘 瘤 的 C 诊 断 [] 放 射 学 实 践 , 1 T J.
“ 革 胃” 皮 。胃淋 巴 瘤 病 变 发 生 于 黏 膜 下 的 淋 巴组
织 , 向内可侵入 黏膜层 ,向外 达 肌层 ,以 胃壁 广泛 明显 增厚 为特征 ,有 一定 的柔 软 度 ,不 如 癌肿 质 地 坚硬 ,胃腔可无 明显 狭 窄 ,胃周 脂 肪层 可 显示 ,大 多数 同时伴 有淋 巴结 肿大 ,且坏 死较 少见 。
及 Demi s n阴性 。病 理确 诊为 胃神经 鞘瘤 。
3 讨 论
3 1 临床 和 病 理 :胃神 经 鞘 瘤 较少 见 。 胃神 经 鞘 .
瘤 起源 于 胃壁 的神 经 鞘 膜 细 胞 ,又 称 雪 旺 氏 细 胞
瘤 ,多 数为 良性 ,本 病 好 发 于 3 ~ 5 O o岁Ⅲ 。临 床 上 缺乏 特异性 的 临床症状 和 体征 ,可表 现 为上 腹 部 腹 痛 、闷痛 、腹胀 、不适 ,发生 于 胃窦 和 胃幽 门区
强 阳性 , C 4 C 1 D3 、 D1 7及 DO G1均 为 阴 性 , S MA

胃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启东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例胃神经鞘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

结果2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肿瘤大体上境界清楚,但无明显包膜,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排列成索条状、束带状结构,局灶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栅行间为无核区,其余细胞形态各异,呈短梭形、星形或多边形,排列稀疏,细胞间间隙较大,呈水肿样或黏液样。

免疫组化S-100阳性,Vimentin阳性,CD117阴性,CD34阴性,Desmin阴性,SMA阴性,AE1/AE3陰性。

结论胃神经鞘瘤是良性梭形细胞肿瘤,诊断需结合大体表现、镜下特点及免疫组化,S-100阳性是确诊的有力依据,同时应作好鉴别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diagnostic key points,immunohistochemistry,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gastric schwannoma. Methods Two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stric schwannoma by pathology who were treated in Qido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athological features,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Both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ith benign tumor.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 months and no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occurred. The tumor borders were clear in general,without obvious envelop. The tumors were mainly constituted by fusiform cells under microscope,which arranged as strip-like and band-like structures. Focal cell nuclei presented paliform-like arrange and between the bars was nuclear-free zone. The other cells were in various shapes,presenting short spindle,star or polygon shape,sparse arrange,large intercellular interval,and edema-like or mucoid.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S-100 positive,Vimentin positive,CD117-negative,CD34-negative,Desmin negative,SMA negative and AE1/AE3 negative. Conclusion Gastric schwannoma is a benign spindle cell tumor,the diagnosis of which needs combining general manifestations,microscopic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100 positive is a powerful evidence of definite diagnosis,and meanwhile,differential diagnosis should be done.[Key words] Gastric schwannoma;Pathology;Immunohistochemistry;Differential diagnosis;Prognosis胃神经鞘瘤是较少见的良性梭形细胞肿瘤,在消化系统中,胃是该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1]。

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 年版)解读

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 年版)解读

260郑杰 王坚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年版)解读一、 关于GIST 的定义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可以 表现为从良性到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 )分化,大多数病例具有c -kit 或PDGFRA 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异常。

二、 对标本的要求与2011年版共识相同,主要是提醒和敦促外科医生在手术标本的处理上能更合乎规范。

三、 关于GIST 的病理诊断1. 基本诊断 从事GIST 病理诊断的医生应熟悉GIST 的基本形态,并了解GIST 的一些特殊形态。

即便为同一病理组织学亚型的GIST,形态也可有很大的差异。

除经典形态外,GIST 还可有一些特殊形态,包括少数病例还可见多形性细胞,尤其在上皮样细胞型GIST 中。

除出血、囊性变和坏死外,间质可呈硬化性,可有钙化,特别是小GIST;偶可呈黏液样等等。

此外,发生于小肠的GIST 常可见嗜伊红色的丝团样纤维小结(Skeinoid fiber )2. 靶向治疗后的GIST 2013年版共识增加了分子靶向治疗后GIST 的形态学改变:肿瘤可以发生坏死和(或)囊性变;在部分病例中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瘤细胞成分稀疏,间质广泛胶原化,可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吸收反应。

少数病例经靶向治疗后在免疫表型和镜下形态上可有所改变,包括失表达CD117,可发生横纹肌肉瘤样分化或去分化等。

根据坏死和变性区域在整个肿瘤内所占的比例分为:(1) 轻微效应,0~10%;(2) 低度效应,>10%,≤50%;(3) 中度效应,>50%,≤90%;(4) 高度效应,>90%。

3. GIST 的免疫组化 多组大系列报道显示CD117和DOG1在GIST 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有鉴于此,2013年版共识推荐联合采用CD117和DOG1,并建议加用阳性对照。

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三例CT特征并文献复习

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三例CT特征并文献复习

·9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NOV. 2023,Vol.30, No.11, Total No.172【第一作者】吴晓佳,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CT影像诊断。

E-mail:****************【通讯作者】张 炯,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论著·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三例CT特征并文献复习吴晓佳1 柯东平1 张 炯1,* 苏树燕1 黄瑞滨1 洪良丽2 李欣欣3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汕头 515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广东 汕头 515041)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广东 汕头 515041)【摘要】目的 分析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及文献报道13例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特点。

结果 显示发病年龄31~79岁,平均62岁。

男性9例,女性7例,主要症状为腹痛或排黑便。

肿瘤最大径4~18 cm,平均9.8 cm,CT表现呈单房囊性(13/16)、腔外生长多见(14/16),囊壁多均匀、光滑,厚度约2~5mm(13/16),囊壁可有钙化(4/16),囊内多呈均匀液性密度,增强均表现仅囊壁轻中度均匀强化,内部无强化,周围器官结构少见受累。

结论 胃完全囊变GIST临床罕见,其CT表现尚具有一定特征,但最终确诊取决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检查。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胃;完全囊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322.4+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11.004CT Features of Three Cases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ith Complete Cystic Degener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Wu Xiao-jia 1, KE Dong-ping 1, ZHAng Jiong 1,*, Su Shu-yan 1, HuAng Rui-bin 1, HOng Liang-li 2, Li Xin-xin 3.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2.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3.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omplete cys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CT findings of 3 cases of total cys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in our hospital and 13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onset ranged from 31 to 79 years, with an average of 62 years. There were 9 males and 7 females. The primary symptoms were abdominal pain or black stool. The longest diameter of the tumor is 4 ~18 cm, with an average of 9.8 cm. The CT findings are unilocular cystic (13 / 16) and extraluminal growth is common (14 / 16). The cystic wall is uniform and smooth,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2~5 mm (13 / 16). The cystic wall can have calcification (4 / 16). Most of the cysts show uniform liquid density. The enhancement is only mild to moderate uniform enhancement of the cystic wall, and there is no enhancement inside. Peripheral organ structures are rarely involved. Conclusion , and its CT findings still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final diagnosis still depends on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tomach; Complete Cy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肿比较常见间叶源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常见于胃和小肠[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预后好,几乎不出现复发及转移 本病与I型和II型神经纤维瘤病无关[2]
[2]虞积耀,崔全才.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LOGO
病理
临床与病理
大体 边界清楚,无真正包膜,切面呈 实性、灰黄或灰白,囊性变少见
光学显微镜下 肿瘤由微小梁结构的梭形细胞组 成,并伴淋巴细胞套状浸润,具 有一定特征性,出血、囊性变和
静 脉 期
冠 状 位
LOGO
病理结果
LOGO
病例3 女 64岁 体检发现上腹部肿物1月余
平 扫
LOGO
动 脉 期
LOGO
静 脉 期
LOGO
静脉期
LOGO
病理结果
LOGO
病例4 男 64岁 腹胀1月余
LOGO
动脉期
LOGO
静脉期
LOGO
冠状位
病理结果
LOGO
病例5 男 59岁 黑便10天
透明变性不常见
LOGO
病理
临床与病理
免疫组化(确诊) 瘤细胞弥漫性强阳性 表达S-100 蛋白,阳 性表达GFAP,部分灶 性表达Nestin,不表
达CD34、CD117、 DOG1、SMA
注: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SMA:Smooth Muscle Actin;
2011月年6
LOGO
病例3 女 48岁 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3天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例4 男 34岁 发现骶尾部肿块2周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例5 女 35岁 发现右大腿肿物逐渐增大6年
LOGO
矢状位
LOGO
病理结果
LOGO 病例6 女 24岁
间断腹痛黑便3年余, 加重伴发热1周
LOGO
动脉期
LOGO
静脉期
LOGO
冠状位
LOGO
抗感染治疗后复查
LOGO
动脉期
LOGO
静脉期
LOGO
冠状位
LOGO
冠状位
LOGO
病理结果
LOGO
CT表现
好发于胃体部,其次为胃底,胃窦部少见 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骑跨腔内外生长 多为单发壁内起源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肿块,边界清楚 直径多小于5cm,内部结构较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及钙化, 低密度区通常代表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陈旧出血或神经鞘
常见部位是胃,占所有胃部肿瘤的0.2%;是一种间
叶源性肿瘤,良性多见,占所有胃良性肿瘤的4%; 恶性仅占胃神经鞘瘤的5.5% ~7.72%011月年6
LOGO
பைடு நூலகம்目录
概述
渠道部第二临床季与病度理 经营分析
CT表现 鉴别诊断
2011月年6
LOGO
概述
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 GS)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肿瘤 最早由Daimru等于1988年报道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等.胃神经鞘瘤的CT 及钡透检查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85
LOGO
误诊原因
对胃神经鞘瘤缺乏认识
影像表现相对缺乏特异性
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LOGO
鉴诊诊断
胃间质瘤 胃息肉/腺瘤 胃平滑肌瘤/肉瘤
胃癌 胃淋巴瘤 异位胰腺/脾脏
多位于胃体小弯侧,表现为胃黏膜下或肌层向腔内生长的圆形 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直径一般不超过5cm。边界清楚,密度 较均匀,平扫肿块密度较软组织密度稍低,轻度强化,该类型
文献报道常伴有肿块内斑点状钙化 胃壁局限增厚型
此型较少见,应注意与浸润型胃癌鉴别。浸润型胃癌壁僵硬, 管腔狭窄更明显,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瘤富含AntoniB型细胞区 可有小溃疡形成龛影,具有浅表、直径小、发生于腔内面的
特点;有合并脓肿并继发胃穿孔的个案报道
LOGO
CT表现
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囊变、坏死、钙 化少见
增强后肿瘤多呈轻中度强化,部分病例动脉期可见局部粘 膜线完整;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呈明显强化,但一致认为有缓
占所有神经鞘瘤的0.2%,占胃间叶源性肿瘤的3% 占胃神经源性肿瘤的78.0%~82.4%,且多为良性[1]
[1]Genova G,Maiorana A M,Agnello G,et al. Gastric schwannoma after Nissen fundoplication.A rare complication?[J].Am Surg,1989, 55( 8) :
LOGO
概述
起源于胃壁神经鞘膜细胞,又称雪旺氏细胞瘤 肿瘤生长缓慢,依据肿瘤生长特点,可分为腔内生长型、腔外生
长型及腔内外生长型,以后两者多见
LOGO
临床与病理
临床
多见于中年人,国内男女发病率相似 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消化道出血、腹痛、无症状 胃神经鞘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一 经确诊无论良、恶性均应手术治疗,良
慢强化的特点 一般属于Antoni A型或Antoni AB混杂型 Vinhais依据CT下肿块的特点分为三型
局灶结节或肿块型 胃壁局限增厚型 巨块型(直径超过10cm)
LOGO
CT表现
巨块型 表现为巨大“哑铃”状软组织肿块,直径达15 cm,肿块实质
部分轻度较均匀强化,中间少许坏死区为低密度不强化 胃壁结节型
LOGO
胃神经鞘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LOGO
病例1 男 80岁 发现右颈部肿物2年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例2 女 54岁 间断咳嗽5年 加重半月余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理结果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
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 由神经鞘膜增生形成,以头颈、四肢及脊柱旁最
渠道部第二季度经营分析 为多见,原发于消化道者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最
LOGO
渠道部第病二例季展度示经营分析
2011月年6
LOGO
病例1 男 43岁 发现胃部肿瘤4年余
LOGO
动脉期
LOGO
静脉期
LOGO
病理结果
LOGO
病例2
女,67岁 反酸,烧心3年 既往有胃多发间质瘤病史(未做病理) 并行套扎术,术后自行口服“奥美拉唑”
LOGO
平 扫
动 脉 期
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